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郵票交易什麼時候興起的

上海郵票交易什麼時候興起的

發布時間: 2023-05-15 02:50:01

A. 郵票在中國的發展史。

集郵活動在中國的興起和發展 (19世紀後期至1949年)
中國的集郵活動,是從國外傳入的。1912年,由上海外僑發起成立「上海集郵會」。1922年,中國第一個華人集郵組織「神州郵票研究會」在上海成立。至1949年,中國已有近50個集郵團體,會員總數2萬人左右。中華郵票會、新光郵票研究會、甲戌郵票會等,是當時較有影響的集郵組織。在此歷史期間首團灶內,中國集郵活動的主要情況是:
1. 集郵者以洋行、銀行職員、工商業者等為主體。
他們在集郵愛國的驅使下,從外國集郵家手中購回大量的中國珍郵和名貴郵集。世界孤品 「紅印花加蓋小字當壹圓」四方連,就是中國集郵家周今覺先生以紋銀2500兩從始藏者費拉爾的郵集中購回的,而被譽為「中國郵王」。
2. 收集研究對象以中國大清大龍郵票. 紅印花加蓋和民國各種加蓋郵票及與之相關的封、片、戳等為主,同時兼而收集研究外國在華郵政郵票、商埠書信館郵票。
1933年, 集郵家姜治萬先生《中國首航封》郵集在比利時布魯賽爾首屆航空郵展中獲得銀獎,成為中國參加國際郵展並獲獎的第一人。
3. 出版了一批國內外集郵界較有影響的 集郵書刊。 《郵乘》(1926年獲紐約國際郵展特別銅牌獎)《郵典》、《新光郵票》、《甲戌郵刊》(1935年於《新光》同獲布魯賽爾萬國郵學刊物展覽會獎狀)、 《國粹郵刊》、以及《近代郵刊》,以及孫君毅編著的《郵學辭典》,馬任全編著的《國郵圖鑒》。這些集郵書刊基本上代表了當時的集郵水平和學術研究水平,現已成為主要的集郵歷史文獻。
4.1914年7月,福州集郵界在「福建展覽會」上展出了中外郵票,成為中國首次以集郵為目的的展出。
1918年4月,由集郵者在長州公園舉辦的「郵券展覽」,成為中國首次競賽性的集郵展覽。此後,各地集郵組織亦都舉辦過不同規模的集郵展覽。規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華郵政總局與新光郵票研究會在上海合辦的「交通部郵政總局郵票展覽會」。
5.中國郵政機構為集郵者提供服務,設立郵票特銷課始於1934年。嗣後,上海、北平、南京、西安、重慶等15個城市郵政機構先後設立了集郵台或集郵組。
6. 中國最早的郵票商社出現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輝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郵票社」. 至1949年,中國的郵票商社已發展到400多家,多集中在上海、天津、北平、重慶、杭州、廣州、福州、哈爾濱等一些大城市。1936年1月,上海曾成立過「中國郵商公會」,因抗日戰爭爆發,於1937年解體。
1949年前,中國的集郵活動由於受社會和經濟不穩定的影響,加上集郵組織的經費自籌,其展既艱難,又緩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集郵活動蓬勃發展
新中國成立者扮以來,群眾性的集郵活動逐步開展,基層集郵組織相繼建立。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鼓舞和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祖國集郵文化事業一直在健康地向前發展。

1982年,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成立。1983年,先後加入國際集郵聯合會(FIP)和亞洲集郵聯合會(FIAP),成為會員國。這是中國集郵文化活動進入蓬勃發展時期的重要標志。
1. 集郵組織遍布全國。
目前,在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已成立集郵協會。地、市、縣級集郵協會達2,151個,廠礦企業機關學校等集郵協會達21,000個。另有5個全國性集郵組織(中國體或冊育集郵協會、中國石油集郵協會等)。截至1993年,會員近200萬人。據不完全統計,集郵愛好者約為1500萬人。
2. 豐富多採的集郵活動。
集郵組織根據不同的集郵層次需要,分別組織不同規模、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活動,諸如集郵日、集郵知識講座、集郵知識競賽、集郵先進事跡巡迴報告、觀摩郵集、集郵演講、集郵徵文、最佳郵票評選、集郵夏令營、短期培訓、參觀訪問、郵品交換等。一些城市已建有集郵活動中心,為集郵者提供各種服務。
3. 集郵展覽常年不斷,向規范化發展。
中國提倡展覽以中小型為主,各地集郵組織多結合當地各項中心活動,舉辦郵展。其形式有競賽展、觀摩展、專題展、紀念展、宣傳展、巡迴展等。從1983年到1993年,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已舉辦過6次全國性郵展。「93中華全國集郵展覽」為規模最大的一次,共展出郵集246部1049框,文獻類展品102部。同時,應邀展出了美國、德國、日本、新加坡、菲律賓和香港地區集郵家的郵集。展場首次設立郵商攤位51個,美國、義大利、澳大利亞、泰國和台灣地區10家郵商及這郵商參加了銷售活動。郵展期間,並舉辦了集郵報告會、新中國集郵研討會、郵展戰略研討會等活動。成為中國郵展史水平最高、展品最全、活動最多的一次全國郵展。
自1982年以來,中國積極選送郵集和集郵文獻,參加國際性(世界)郵展,有三部郵集獲得金獎, 10部獲得鍍金獎。
為加強中國郵展工作的領導與規劃,1991年成立全國郵展委員會,已頒布了《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集郵展覽總規則》、《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集郵郵展覽評審總規則》、和各類郵展評審專用規則。
中國現有國際郵展評審員3名,國家級評審員36名,省級評審員58名。
4. 有組織的開展集郵學術研究活動。
全國集郵聯、各省、區、市及較大的集郵組織均設有學術委員會或學術研究組,現有學術委員或研究組成員1000餘人,在中國已基本形成一個較龐大的集郵學術研究網路,根據中國集郵文化事業的發展需要和發展中的問題,不斷拓展研究范圍,統一確定研究課題,組織開展研究活動。研究內容涉及郵政史,郵票發行史,集郵史、集郵活動發展策略、集郵道德規范、集郵及郵票市場等等。依據研究對象及研究目的要求,研究方式多種多樣。研究成果,多採取學術討論會的形式進行交流。僅集郵文化理論研究,在1992年即發表過450餘篇研究文章。自1983年以來全國集郵聯已召開過14次學術討論會。集郵學術研究活動,推動了中國集郵文化的發展,為創建集郵文化學說奠定了基礎。在總結學說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正在組織編撰《中國集郵大辭典》、《中國集郵史》、《中國解放區集郵史》(已出版《蘇區卷》)、《集郵文化概論》等著作。
中國還先後舉辦過幾次國際集郵學說討論會,如紀念中國大龍郵票發行110周年和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郵票發行60周年學術討論會,為國際郵票活動開創出一項新的活動內容。
為規范中國的集郵語言,全國集郵聯組建了集郵名詞審定委員會,正在開展工作。目前已公布三批共300餘條名詞。
5.集郵出版物空前繁榮。
中國正式出版的集郵報刊有34家,總發行量約為150萬份,其中《集郵》、《中國集郵》、《中國少年集郵》 雜志和《中國集郵報》發行量較大。
中國集郵圖書出版工作不斷填補空白,門類基本齊全,品種逐年增加。1982年至1993年,中國共出版集郵圖書達300多種。如《清代郵戳志》、《中國解放區郵票史.蘇區卷》、《大龍郵票紀念專集》、《大龍郵票與清代郵史》、《中國集郵年鑒》、《基礎集郵學教程》等。

6. 通過新聞媒體宣傳集郵。
各地集郵組織通過與新聞媒體努力合作,從中央到地方的報紙、電台、電視台都將集郵列入宣傳報道內容,除報道動態新聞外,還聯合舉辦集郵知識講座、競賽等。1993年中國郵展期間,在北京的新聞單位即播發有關報道60餘次。
7. 大陸與台、港、澳集郵界間的交往日益增多。

台灣、香港、澳門集郵界人士來大陸參觀訪問、參觀郵展、學術交流等活動,年年都有。粵港澳學術研討會已發展為粵閩瓊台港澳地區集郵界學術研討會形式。大陸、香港、台灣、澳門成功地共同舉辦了1994年香港集郵展覽。
8. 加強國際集郵文化交流。
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成為FIP、FIAP成員後,積極參加兩個國際組織的活動。我們還承辦了1988年和1992年FIAP執委會議;多次邀請國際著名集郵家來華講學;還同一些國家和地區舉辦過聯展、互展、訪問等雙邊活動。我們的國際交往在不斷擴大。

中國集郵發展史中的第一
1905年,最早的中文(官方)郵票目錄《光緒四年至三十年之郵票略解》在《郵政事務通報》內發表。

中國最早的郵票商社出現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輝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郵票社"。
1914年7月,福州集郵界在"福建展覽會"上展出了中外郵票,成為中國首次以集郵為目的的展出。
1918年4月,由集郵者在常州公園舉辦的"郵券展覽",成為中國首次競賽性的集郵展覽。此後,各地集郵組織亦都舉辦過不同規模的集郵展覽。規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華郵政總局與新光郵票研究會在上海合辦的"交通部郵政總局郵票展覽會"。

1922年,第一個民間集郵組織神州郵票研究會在上海成立(後曾發行《會刊》)。

1926年,中國人的集郵文獻周今覺主編的《郵乘》首次在國際性郵展(美國)獲獎(特別銅獎)。

1933年,集郵家姜治萬先生《中國首航封》郵集在比利時布魯賽爾首屆航空郵展中獲得銀獎,成為中國參加國際郵展並獲獎的第一人。

1934年,中華郵政開始設立「郵票特銷課」。

1948年,中華郵政在南京首次舉行專門郵展。

1950年,中國的官方郵集首次出國(赴捷克)展覽。

1955年,中國集郵(總)公司在北京開業。《集郵》雜志創刊。

1957年,中國集郵家首次參加由國際集郵聯合會(FIP)支持的國際郵展(蘇聯),姜治方獲金獎。

1982年,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成立。

1983年,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的第一個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成立。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參加國際集郵聯合會和亞洲集郵聯合會(FIAP)。首次舉行全國郵展(北京)。

1984年,中國集郵家首次參加FIP贊助的世界郵展(西班牙),陳湘濤、林崧獲大銀獎。

1985年,中國郵票博物館開館。

1987年,中國集郵家首次參加FIAP贊助的(第三屆)亞洲郵展(新加坡),常增書獲大鍍金獎。

1989年,允許個體工商戶經營郵票和集郵品。台灣省集郵家首次參加全國郵展(北京)。

1996年,第9屆亞洲郵展在北京舉行,中國集郵家沈曾華獲國家大獎。

1999年,中國`99世界郵展在北京舉行,沈曾華獲國家大獎

http://jx.xinjiyuan.net/linxiang/jyhd.htm

B. 中國最早的郵票是什麼時候發行的

中國第一張郵票-------大龍郵票

鴉片戰爭以後,隨著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開放了很多通商口岸。

在此之前,中國一直使用的通信手段是郵驛。從漢武帝開始,歷代王朝在寧夏境內設置郵驛機,
任命傳郵驛臣,開驛道、建驛站、備車馬,藉以傳遞公文。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開辦「大清郵政」。但是郵驛大多是為官府服務。民間只好使用託人帶信。

在明朝永樂年間,中國出現了「民信局」,專門經營民間私人郵件。

中國開放了通商口岸後,英國率先在香港殖民地設立郵局,然後列強紛紛效仿:德國,日本,法國,俄國等。這些郵局現在我們稱之為「客郵」。

在客郵存在的同時,各地還出現了「書信館」。以1863年上海工部局書信館最早。1865年上海工部局書信館發行了中國第一套郵票,圖案拿培是龍,稱為「上海工部大龍」。這雖是中國最早的郵票,但是它不是清政府發行的,因此不能算正式郵票。發行郵票的書信館有:上海,鎮江,蕪湖,重慶,福州......,等很多。 書信館發行的郵票,稱為「商埠郵票」。

1876年,請政府同英國簽訂《煙台條約》,同意英國人正式開辦郵政業。1878年初,成立海關郵政局,由英國人赫德負責,德國人德崔林兼辦郵務。 1878年,海關郵政局發行大龍郵票,這是中國第一套正式郵票。由中國人設計。面值一分銀,三分銀,五分銀。一分銀是一兩銀子的百分之一。銅板雕刻,發行過三期。

第一期,發行於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紙。相鄰兩票距離是2,5毫米,稱為「薄紙大龍」。
第二期,發行於1882年,紙質與一期相同,但是兩票間間距擴大為4,5毫米。稱為「寬邊大龍」
第三期,發行於1883年,紙質比前兩期厚,由於印版腐蝕,郵票清晰度不如前兩期。稱為「厚紙 大龍」。

1878--1896是海關郵政時期,共發行了大龍,小龍,萬壽,三大種郵票。

1896年3月20日,光緒皇帝批准開設國家郵政,擺橡搏脫了中國郵政完全受外國人統治的局面。改用銀元為單位。由於新票還未印出,所以就用小龍票加蓋銀元單位,後用新印的萬壽票加蓋銀元單位。但是還是不夠用,於是就用一種大清朝的紅色印花稅票加蓋銀元單位,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紅印花加蓋」郵票,這套郵梁敏祥票出現了很多珍貴的郵票。
1897年8月16日,新設計的郵票終於出來了,這就是蟠龍郵票。圖案有蟠龍,鯉魚,飛燕。

C. 誰知道郵票的歷史

郵票的祖先——黑便士
郵票家族的祖先是誰,在哪年什麼樣背景下而誕生的。這個詞題,現在有一 些剛剛踏入集郵大門的集郵者,他們還沒有了解清楚這個問題。早在郵票出世以 前,人們就有信件往來。到了十九世紀中期、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使得人們的書信往來日益頻繁。那時候還沒有郵票,郵寄信件的費用是由收信件 的人來付,寄信人反而不用花錢。說起郵票的誕生,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故事廣泛 地流傳著:一百多年前,英國一個小姑娘收到一封來信,她接到信後只往信封上 看一眼,就交給郵遞員氫信退回去。她說:「我沒有錢收信。」郵遞員和她爭執 起來。這時有個叫羅蘭。希爾的英國貴族散步走了過來,看到這種情況,問明爭 執原因,他掏出錢為小姑娘交了郵費。小姑娘很感激他,並向他說了實話。
她說,這是她遠方親人的來信,因為家裡很窮,拿不出錢來交郵費。她們事 先約好,如果他的身體健康,就在信封上畫上一個圓圈,她收信時看到信封上的 圓圈:就知道她身體安好,可以不必付錢取信了。這位英國貴族明白了小姑娘拒 絕收信的理由,覺察到郵政管理上有漏洞,認為郵政制度需要改革。 1837 年, 羅蘭。希爾印了一本小冊子,書名叫《郵政改革——其重要性與可行性》。書中 提出了改變收費辦法,降低郵費、統一郵費等系列改革建設。他建議印製統一的 郵票,由寄信人付錢購買貼在信封上寄出,收信人不必再支付郵費。
他的建議得到廣大群眾和工商界的支持,一些頑固守舊的人卻加以阻繞。
但是,改革是不可阻擋的,兩年後英國政府終於採納了他的建議,開始進行 郵政改革。羅蘭。希爾為設計郵票圖案忙碌著。他舉辦郵票設計公開競賽,參加 競選的郵票國案很多,最後選用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側面像,兩邊有簡單的圖案作 裝飾。
這種郵票於1840年5 月6 日正式發行,在這一年中,重印了十一次,印了6800 萬枚。這種郵票是黑色的。按照羅蘭。希爾的建議,不管一封信寄往多遠的地方, 郵費一律定為一便士(便士是英國貨幣的名稱),所以這樣郵票就有了「黑便士」 的別稱。「黑便士」票幅很小,沒有齒孔,使用時要用剪刀一枚一枚地前開, 稍不注意就把郵票剪壞了。後來英國一些小商店為了賺錢,就買進整張郵票剪開, 然後再一枚一枚地出售。可渣祥早見,最初的郵票是不完善的。但是,羅蘭。希爾這個 卓有成效的改革,導致了郵政事業的巨大轉度,它簡化了郵如雀件收費的繁瑣的手續, 加快郵件傳遞速度。從「黑便士」出現到今天,人類用郵票已有一百五十多來的 歷史了。在這一百多年中,各國宴哪發行了數10萬種郵票,「黑便士」——郵票的祖 先,它一到世,為人類的文化生活開辟了新的領域,集郵活動很快地出了。人們 忘記不了羅蘭。
希爾的功勛,為了紀念他,許多國家都發行了紀念他的郵票。
TOP
郵票名稱的來歷
最早,郵票一詞是從英文POSTAGE.STAMP.直譯來的,意思就是「郵資憑證「.1840年,英國最早發行的郵票印有女王的肖像繼而各國仿效,紛紛發行圖大多是君王將頭像的郵票,流傳到我國後便叫「人頭「.1879年上海<<申報>>上就曾刊登一則廣告:收買信封老人頭:部局書信館人頭每百個價二角;海關人頭 每百個價二角;東洋人頭每百個價三角..... 六年後,<申報>上刊出又一則告:「收買信面舊人頭」 1878年,,清光緒四年發行中國第一套以「雲龍」為主圖 的郵票,接著發行小龍.蟠龍郵票.我國早期的郵票上多帶有「龍「的圖案,民間俗 稱為「龍頭「.直至民國期間,人們還這樣習慣地稱呼 1880年,上海清心書 館編 印的<<>花圖新報>曾刊登一篇<各國信館之印圖>的文章,稱郵票為「郵鈔」 這一時期,在郵局往來的正式公文中,常稱郵票為「圖記紙」清國家郵政 公布的郵政章程中規定「郵政局製造信票.以便粘信面「.稱郵票為「信票」,表示該票是寄信專用的,因上面有圖案,又稱為「信資圖記」 在我國台灣省 ,郵票曾被稱為「士擔紙「,即英文STAMP的音譯.1888年,台灣設立文報總局 ,在其頒布的<台灣郵政票章程>中,首次出現「郵票「二字.總局印發了兩聯單 式的台灣郵票,用以在傳遞公文中分清職責和傳遞時間,官用的稱「郵票」,民 用的稱「商票",但這里所說的郵票與現在的意義不同. 在我國郵政史上,正式使用「郵票"一詞從1899年開始的,這時郵政匯總已開辦,郵政業務擴大了 ,「信票"上的「信字已不能包括全部郵政業務".1912年,我國發行的「光復紀念"郵票上,第一次印上了「郵票"字樣.
TOP
中國第一枚郵票的故事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煙台和牛庄(營口)等五處設立郵政機構,附屬於海關內,上海海關造冊處當年即印製以龍為圖案的一套3 枚郵票發行,郵票圖案正中繪一條五爪金龍,襯以雲彩水浪,郵票的顏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銀兩計算:一分銀(綠色,寄印刷品郵資)、三分銀(紅色。寄普通信函郵資)。五分銀(桔黃色,寄掛號郵資)。這是我國首次發行的郵票,集郵界習慣稱為「海關大龍」,簡稱「大龍郵票」。
清代郵票多用「龍」做圖案,這是因為「龍」體現至高無上的權威,是最高統治者的象徵,最近,據大龍郵票專家考證,認為大龍郵票圖案設計者是個中國人,而不是先前推測的外國人,但設計者姓名及發行的准確時間很難查明,成為中國早期郵票發行史研究中的一個「懸案」。
「大龍」郵票為銅質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於進口紙張不同的緣故,分三次刷發行。第一次1878年發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紙,稱為「薄紙大龍」 第二次於1882年發行因排版時每枚郵票之間的距距離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縱橫各寬出2 毫米,稱為「闊邊大龍」,其中5 分銀未使用過的新票極少見,25枚的全張新票存世僅一張,是中國早期郵票最著名的孤品;第三次於1883年發行。紙質比前兩次都厚一些,通稱「厚紙大龍」因打孔機的緣故,打出來的齒孔有光齒和毛齒兩種,光齒的又稱「厚紙光齒大龍」郵票齒孔周邊帶有纖維毛的稱「厚紙毛齒大龍」郵票。大龍郵票後由於銅模損壞,沒有再印大龍郵票是中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在郵票發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較珍貴,在紀念大龍郵票發行 110 周年時,郵電部於1988年7 月20日發行小型張一枚,以全套3 枚大龍郵票為主圖,採用票中票的形式設計,首次用7 色機印製成功,這在郵票印製史上罕見的,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在北京香山舉辦「大龍郵票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郵票博物館舉辦大龍郵票專題郵展,中國集郵出版社出版< 大龍郵票紀念專集> ,還攝制了< 中國郵票電視系列片(一)——大龍郵票> 電視專題片
TOP
世界各國最早發行的郵票
郵票的發明,大大簡化了繁瑣的郵政費手續,加快了信件傳遞速度,使郵政收入逐年增加。於是各國紛紛效仿。
法國10世紀末成為世界上主要的殖民中家之一,自1849年開始發行郵票,主圖大部分是選用希臘神話或羅馬神話中的神像,都是著名的雕塑或繪畫作品。法國郵票的設計水平和印刷質量一向居於世界前列。比利時王國1849年發行第一批普通郵票,票面末印國號,只印法文郵政標記,主圖是國王利奧波德一世像,國王胸前佩戴一枚大獎章,通稱「大獎章郵票」,是比利時王國早期郵票中的珍品。西班牙歷史悠久,1850年開始發行郵票,票面主圖是女王伊薩貝娜二世像及西班牙微志等。奧地利和瑞士同年發行郵票。奧地利郵票主圖是皇冠和雙頭鷹微志,票面印有奧。匈兩國名稱,郵票適用於奧,匈兩國。1851年丹麥發行郵票。荷蘭王國最早於1852年發行郵票,票面末印國名,只印「郵政」字樣,主圖是國王威廉三世像。盧森堡是年也發行郵票時,就印有「瑞典」國名,早期的郵票主圖多為微志。雄獅紋章。數目字。三頂王冠和國王奧斯卡二世像。挪威於同年也發行郵票,翌年,芬蘭發行郵票。1860年波蘭。馬爾他發和郵票。19世紀中葉,義大利這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同861 年撒丁王國改稱義大利王國後統一發行郵票 . 希臘是歐洲的文明古國,於1861年發行了第一套郵票,標記印「希臘郵票」主圖是希臘神話中的信使之神赫爾梅斯側面像。匈牙利,聖馬利諾1871年,冰島於1873 年保加利亞於1879年,摩納哥於1885年相繼發行郵票。素有「郵票王國」之稱的列支敦斯登1912年發行郵票。巴爾干半島之國阿爾巴尼亞1913年始發行郵票。捷克斯洛伐克1918年發行郵票發來,以其票幅較大,印製精美為世人稱道。前蘇聯郵票設計水平和印刷質量
在世界各國郵票中均屬上乘。1923年最早發行的普票10枚,主圖是工人像4 枚,農民和士兵像各3 枚,票面印「CCCP」標記。
比起歐洲來,亞洲國家發行郵票較晚。阿富汗於1871年開始發行郵票,當時國名是「喀布爾王國」。同年日本以行「切手」(即郵票)。中國於1878年正式發行「大龍」郵票,朝鮮於1884年建立近代郵政並發行朝鮮第一套郵票,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境內的6 個協約邦於1884 年使用加蓋郵票印度共和國郵票則於1950年發行。尼泊爾於1881年開始發行本國郵票,泰國(原稱暹羅)於1883 年開始發行郵票,票面標記為暹羅文,末印國號,只印郵政或郵票字樣,主圖是拉瑪五世國王像。土耳其的郵票可追溯到奧斯曼帝國於1886年發行的郵票。伊朗史稱波斯,波斯帝國於1870年開始發行郵票票面無國號,只印面值和獅子微志, 1864年發行的「荷屬印度」郵票是印尼最早的郵票菲律賓1889年印製郵票,票面圖案即現在菲律賓國旗上的微志,馬來西亞1990年首行統一郵票香港郵局自1862 年起發行7 分一96分面值不等的郵票,一套7 枚,澳門1884年宣布設立澳門郵政司,同年正式發行郵票,到20世紀中期,亞洲許多國家掙脫殖民枷鎖,紛紛宣布獨立,開始發行本國郵票。
非洲大陸備受殖民統治者的奴役,在古奧斯曼帝國和英,法,葡萄牙,德意志,西班牙等殖民者的統治下,非洲各國都曾使用或發行殖民國郵票,近代紛宣布獨立,開始發行本國郵票。
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在,人口最多,也是世界上第二個(1843年)發行郵票的國家,美國於1847年統一發行郵票之前,1845一1846年曾經有10個州的12年城市以行郵票或使用過郵資已付戳記。英屬蓋亞那於1850年,加拿大,特立尼達於 1851年巴貝多於1852年,智利於1853年,古巴於1855年,阿根廷與墨西哥於1856 年,秘魯共和國於1857年哥倫比亞,巴哈馬於1859年開始發行郵票,牙買加,聖露西亞於1860年開始發行郵票,同年開曼群島使用牙買加郵票。
1861年英國殖民者開始在格瑞那達島國發行郵票。安提瓜與尼加拉瓜於1862 年,玻利維亞和哥斯大黎加共和國於1863年開始發行郵票,厄瓜多,宏都拉斯於1865年,薩爾瓦多於1867年,巴拉圭共和國於1870年瓜地馬拉於1871年,多米尼加於1874年,蒙特塞拉特於1876年巴拿馬。馬爾維納斯於1878年開始發行郵票, 1880年多巴哥開始發行郵票。多山之國海地自1881年起發行郵票,法屬圭亞和馬提尼夏天古島於1886年開始發行郵票,美洲各國早斯郵票圖案多為微志,國王像及郵政標記類的文字。
大洋洲的紐西蘭自1855年起發行郵票,票面印有「紐西蘭」標記,主圖是維多利亞女王青年時正面像,湯加是南太平洋一個歷史悠久王國,於1886年開始發行郵票,主圖是王朝第一位國王側面像,澳大利亞於1913年統一發行郵票,第一套郵票主圖是澳洲地圖和一頭袋鼠。許多島國被殖民者佔領後,使用佔領國郵票,直獨立後才發行自已國家的郵票。
南極洲由於地理。氣候條件惡劣,無人居住,從18世紀末,英國開始南極探險以來,一些國家相繼對南極洲進行科學考察。為供南極考察站使用,曾加蓋和發行了「英屬南極領地」郵票。「澳屬南極領地」郵票。法屬南方及南極領地郵票和紐西蘭站用「羅斯屬地郵票等。」1959年< 南極條約> 規定1961一1991年凍結一切領土主權和領土要求1983年以馬來西亞為首的一些國家在聯合國提出並通過「南極這人類共同財富」的提案。

瑞典的黃色3基林錯色票,成交價100餘萬美刀。大概是10多年前的成交價了。買家是保密的,誰也不知道。

D. 上海盧工郵幣卡市場的歷史背景

上海盧工郵幣卡交易市場(簡稱盧工郵市)是原盧灣區總工會和盧灣區工人體育場於一九八三年創辦的,上海盧工集郵品交易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盧工郵市)是上海盧灣區總工會於一九八三年創辦的,現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局門路600號的工人體育場內。上世紀中後期,盧工抓住機遇,投資改建,變地攤交易為正規的郵幣卡交換市場工郵幣卡市場由室內郵市、郵幣卡長廊、交易廣場新世紀廳和收藏角等部分組成,佔地4000多平方米,共有包房、交易席位近千隻,可容納萬人入市,全日制開放,是一個以郵票、錢幣、磁卡交易為主的大型文化收藏市場,與北京馬甸郵幣卡市場並稱全國兩大郵幣卡市場。 盧工郵市由新大樓、室內郵市A區B區共三個區域組成。新大樓於2009年年底竣工,投資4400萬元,總面積約6600平方米。新落成的上海盧工郵市已形成較大的完整經營規模,較為先進的設備裝置、較為完善的物業級綜合管理,新大樓分二層經營,地下一層設有獨立停車場和倉庫,建成一片綠地和體育廣場。電話、網路、有線等現代化通信設施齊全,銀行、郵政在此均設有窗口。郵市配置了最先進的遙控監視器、110聯網的防盜報警系統和警犬防範系統。 盧工郵市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郵幣卡市場,其郵、幣、卡成交價格已成為國內郵幣卡市場的「晴雨表」。
盧工郵市崇尚文化,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國際、國內集郵組織、郵電部和國家郵政局等主要領導多次前來視察和參觀,此地也曾留下程十發、陳逸飛等藝術家的墨跡。創辦了第一郵幣網月刊、第一郵幣網開展了經營者沙龍、郵展、學術研討等活動,創立了「郵市以郵文化為基礎,郵文化以郵市為依託」的盧工工作特色,多年成功地承辦了上海集郵節盧工分會場,集郵文化活動的開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同時也繁榮了市場。 盧工郵市加強管理力量投入,上困飢運海市郵政管理局專門在盧工郵市召開了現場會,介紹了盧工郵市嚴格管理的經驗,盧工郵市先後取得了工商、稅務、治安、公安特種行業等多種法定許可證,並取得銀行頒發的金銀幣和流通紀念幣交換許可證。市場還配置了先進的遙控監視器和110聯網防盜報警裝置,並租用警犬加強夜間安防。依法執行管理,認真宣傳各種政策法規,堅決查處售假、強買、強賣等違規經營行為,確保了市場的信譽和地位,對於制假、售假違法行為,市場會同公安、工商予以堅決打擊。是國內公認的安全市場。 盧工郵市率先成立了個協分會,每月舉辦一次郵商沙龍會議,推出了評比星級文明戶活動,現已有商家第一郵幣網等5位郵商榮贗五星級光榮稱號,並榮獲上海市先進個體勞動者。
盧工郵市是上海市文明市場,歷年來以誠信經營著稱於國內同類市場。市場內設有固定的專門消費者投訴站;是上海率先實行先行賠償制度的郵幣卡市場。多年來盧工郵市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及配合公安、工商部門對不法經營者的處罰。從盧工建市以來盧工郵幣卡市場顧客投訴滿意率百分百。為進一步強化管理,維護和保持盧工郵市良好的社會信譽,盧工郵市制訂以下措施:通過廣播、培訓班等形式向經營者大力宣傳新修訂的《集郵市場管理辦法》 以誠信經汪梁營為市場宗旨強化經營者管理,市場實行實名制登記,經營者向郵市管理部門簽定新的誠信承諾合同書。 進一步規范市場管理,要求經營者建立進貨、售貨台帳,從源頭上杜絕肢態假冒商品流入市場,嚴格保護知識產權。 《集郵市場管理辦法》25條9個方面加強檢查,監督和杜絕經營者違規行為的發生。

E. 上海浦東郵票交易市場在那裡

上海郵市
上海盧工郵市全稱為上海市盧灣區工人體育場郵票市場,位於盧灣區局門路600號。
盧工郵市原在重慶路盧灣區工人俱樂部內,面積僅2000平方米,每周開放兩個半天。
1996年利用 1萬平方米的廢棄體育場改建為室內郵票交易市場,一躍成為上海最大的郵
票市場。每逢星期六、日,兩元一張的門票要售出1萬張左右,多時1.5萬張以上。盧工
郵市以郵票、錢幣、磁卡交易為主,成交量比較大。盧工郵市的興旺也帶動了周邊地區
商業的繁榮,附近大小旅館爆滿,飲食業紅火。連浦東新區的一個旅行社也到此設點,
每天光賣飛機票就有百張之多。據盧工郵市管理處負責人介紹,有關部門還准備繼續擴
大郵市規模,把舊的游泳館也開放作室內郵市。
曾被稱為國內四大郵市之一的上海太原路郵票市場,今年 2月告別已有14年歷史的
露天市場,喬遷附近大木橋路88號的雲洲商廈。太原路郵票市場是80年代初上海南京東
路、思南路、人民廣場、中山公園等處的自發郵市先後被取締後,從1983年起在太原路
口的街心花園里自發形成的。徐匯區政府十分重視集郵愛好者的呼聲,因勢利導,於
1988年10月正式辟為郵票市場,向社會開放。郵票市場管理部門把郵市發展立足點放在
為集郵愛好者服務上,使太原路郵市的名伍睜孫聲遠播四方。新落成的太原路(雲洲)郵票市
場占據了雲洲商廈的二層,營業面積約3000平方米。市場配有中央空調及通訊設施,為
郵、幣、卡收藏交易者提供了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務。
郵市進商廈並非只有太原路雲洲商廈,位於上海火車站黃金地段的上海不夜城商廈
也將第4層和第5層的營業場地辟為郵市。郵市既有獨立的店鋪、商社,也有櫃台集中的
大廳,還有零散的攤位,適合各種檔次的經營者。其規模不亞於雲洲商廈,而氣派更堂
皇些。
位於公平路88號的提籃橋郵幣卡市場 3月28日正式開業,這是上海東北部目前最大
的室內郵市。位於舊校場路159號的上海老城隍廟郵幣卡交易市場於3月30日正式掛牌,
該市場營業腔鏈面積有3000多平方米,首批設置攤位 400餘個。由上海浦東經濟開發總公司
籌建的浦東郵品交易市場,不久將在張早戚楊路商業中心開市......

F. 請問上海工部局書信館郵票的歷史是怎樣的

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國家簽定不平等判派慧條約掘答,開放了通商口岸。外國勢力在個通商口岸先後開辦了各自為政的「書信館」,並發行郵票,人們通稱為「商埠郵票」。1863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建羨畢立「上海工部局書信館」,1865年開始發行郵票,詳細情況請瀏覽以下網站:http://www.ccssc.cn/stamps/xb/shanghai.htm
這些郵票的情況比較復雜,郵票的價格很難一下子說得清楚,只能籠統地說一句:價格不菲!

G. 郵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盛行的

郵筒和郵票的由來 郵筒的由來 相傳在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所率船隊在海上遇險。除他本人乘坐的船得以倖免外,其餘船隻全部沉入大海,船員也下落不明。迪亞士返航前,令部下給可能生還的同胞寫了一封信,放在一隻靴子里,掛在距遇險地不遠的一個海島的樹枝上。一年後,葡萄牙的另一位航海家旅顫談途徑此地,意外收到了郵筒里的那封信。為紀念遇難同胞,他在當地修建了一座小教堂。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教堂附近興起了一個村鎮,靴子郵筒的故事也被廣為流傳。此後,利用郵筒投寄信件這一方法被人們確定下來,並相沿至今。 郵票的發明 從前,人們寄信是不花錢的,而是由收信人付錢。19世紀中期的一天,英國人羅蘭 希爾看見拆碰郵遞員和一個姑娘在爭吵,原來姑娘家窮,付不起昂貴的郵費拒絕收信。希爾想要是有一種便宜憑證由寄信人買來,貼在信上,不就不要收信人付錢了嗎? 1840年5月1日,英國政府採納了希爾的建議,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從此郵票就成為郵信的憑證,並且還成為人們的一種收藏品洞歲。

H. 郵票市場的郵票市場的發展

1997年集郵全面進入市場經濟政企不分的中國集郵總公司給分納世滑離出去成為郵壇最大的官商企業。郵政部門也從本行業幾百萬職工利益出發擺出一副與證券業主要是與股票行當競爭的架勢在發行郵票與開發返畢郵品方面增套增量增面值每套新郵「一拖十」同步推出原地封片、極限封片、金銀冊、手繪封等高達數千元的系列產品他們對於郵市的興旺是又喜又怕。
一股郵聯手炒做是97行情的主要原因
</strong>97大潮時違規與股市大鱷聯手郵幣卡一起動作動用媒體、槍手十八般武藝全套上陣。自年郵市高潮被封閉月壇郵市、增大發行量等措施熄滅之後年的按年號排序的「編年票」洞臘因為發行量過大大量打折連一貫看好的小型張也不能倖免「穿著棉襖逛郵市」成為流行語形象地表明了郵市的極度低迷。從年下半年起原郵電部推出一系列「救市」措施蓋銷和銷毀部分垃圾郵票宣布「增套減量」政策年發行印量少的「世乒賽」、「桂花無齒」、「龍門加字」三種小型張尤其是桂花無齒小型張印量只有萬枚問世即被炒高數倍售價元最高時達到上千元是近年來升值最快的票品之一。年集郵收入達到創紀錄的億元比年增長集郵已成為郵政部門的一項重要收入。年新郵預訂呈現前所未有的熱火形勢要求加入集郵協會的人成倍增加。面對即將回歸的香港會員們購買和預訂香港郵票的熱情也空前高漲。在種種利好消息的激勵下許多投資者看到了希望紛紛湧入郵市參入新郵炒作。
96年10月中國證券管理部門發現滬深股市行情有瘋行之險連發數道規范市場的「金牌」滬深兩市盤整。股市迷郵市興一些精明者很快就從股市抽出資金轉投郵市。「文票」中的「毛主席最新指示」一套5枚面值兩元市價為21500元整部文票市價55萬元整盒「T44齊白石」小型張上海市價73000元「T131三國(一)」小型張達13000元。1997新春伊始JT8591年的低檔小型張和異軍突起的92—94小型張紅紅火火。編號票、「文革票」、老紀特票和紀念郵資片都成了搶手貨。由於「增套減量」、「銷毀蓋銷」以及炒家介入等諸多原因郵價暴漲中近期票品甚至長期低於面值的「垃圾小型張」也都大幅攀高升勢極猛瞬息萬變影響波及海外。在新加坡中國郵票市價也日新月異大幅上揚。
在上海牛票面世場面火爆各郵局門口凌晨就人聲鼎沸熱情的郵迷冒著嚴寒連夜排隊。牛票十分緊俏1997年第一個周日上午整張32套面值64元成交價110元下午維持100元購買仍很活躍價格堅挺。封片中節前緊俏的品種、港澳題材及低價位品種行情出現較大幅度上場如梅蘭芳特種明信片由節前的28元上升到節後的45元。97郵市特點JP中期片突升短腿型張出盡風頭。其中的早期片在JP價格大漲的「示範」作用下均大步抬高價格後期片也不甘寂寞爭先上揚基本上消滅了4元以下的JP品種。到了3月郵幣卡開始「發燒」。月初—枚測試卡「中國地圖」市價為700元「梅蘭芳」卡市價為4500元豬卡達市價1250元「茶文化」卡為550無豆腐節為310元「國慶」卡為1900元「長城」卡為1600元。在卡市的鼓舞下紀念幣市場長達數月的盤局被打破以珍稀動物、「希望工程」和人物系列幣為首幣市走出凌厲的揚升行情。3月4日「希望工程」價位從22元漲至25元6日漲至28元。其它被市場看好的人物紀念幣如毛澤東、宋慶齡、朱德等及珍稀動物系列幣也走出強勁的上升行情。
二郵品發行量激起郵市大波
</strong>年月日《中國集郵報》登出年郵品發行量由於總印數大幅度減少郵市立即激起大波瀾幾乎所有的郵品都上了一個台階。如王昭君M從元升到元避暑山莊M由元升到元三峽M由元上到元太湖M從元跳到元。年的四個小型張。按量從少到多排依次是「千手觀音」萬枚寶鼎萬郵政百年萬浦東萬。郵市上千手觀音M上揚得最快不到一個月就與浦東M並駕到元浦東M的印數最多與原先的傳聞「不是印數少而是印不出來只好逐步投放」一致。郵票的量耐人尋味。除單枚票外一般套票只在萬套左右只比小型張的平均印量多出萬考慮到近年的集郵潮流是集版票每版按平均套計萬套不過多萬版來萬集郵者個人才攤到一版。從這個角度看績優'版票應有上漲空間。新郵生逢其時在<集郵>雜志炒郵「合情、合理、合法」一文的感召下在大幅減少的總印數面前不少行家鼓勵此時不進貨建倉更待何時
另一引人注目的是「三偉人」TP片TP周恩來故里的印數為萬套相當於TP的萬套TP朱德故里的印數為萬套TP毛澤東故里印數為萬套比起TP梅蘭芳的萬套來印數是令人吃驚地少。由此回想一下最近TP上揚的勁頭這些印數只相當於桂花無齒型張的「三偉人」TP片炒作的題材和上漲空間是多麼厚實月郵市上「三偉人」片的價格迅即上揚三成每套達元左右。梅蘭芳片從元上升到元。3月下旬郵票市場小型張開始走出盤局不為人注目的「太湖」小型張由於受到即將在廣州舉辦的郵展將發行「太湖」加字小型張的刺激價位直線上揚到26.5元。「武陵源」小型張也隨之走出強勁的上升行情價位達155元左右。「長江三峽」、「王昭君」等小型張上升至26元左右。YP、TP、JP等品種也異彩紛呈。「潘天壽」郵票在發行首日價格即升至30元/套整張(32套)叫到95O元整整高出面值5倍創下了我國自1979年集郵活動恢復以來單套票(無小型張)價格首日發行升幅之最。
全國各地的集郵市場無一例外都處於火爆局面。上海市「盧工」市場由於入市人多每天不得不惜助交通警!察。出售入場券的窗口前幾乎每天都排著長長的隊伍後來入場券的售價上調了一倍但等待入市的人並未減少。1997年初的上海郵市一直處於亢奮之中上海的不夜城、雲洲商廈等郵市也遠比1991年高潮時更為「瘋狂」。
綜觀1997年初的郵幣卡市場所有捷足先登者都如心地善良的阿里巴巴對著裝滿金銀財寶的山洞只是叫了聲「芝麻芝麻開門吧」就有取之不盡的財寶。郵票一天一個價小型張在郵市中大出風頭沉默了多年的小本票開始「價值回歸」發行量與小型張相比可謂少而又少的紀念郵資明信片進一步被人們所認識家喻戶曉的T46金猴票藉助市場熱浪從1996年底的1200元上升到1997年3月的1700元97年高潮時達到2000多元。「炒家」不斷創造「傑作」哄抬濫炒使郵幣卡的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出現了畸形的價值走勢。1996年的郵票年冊在短短一兩個月內翻了四倍紀念幣大全套由全冊2000元左右炒至4000元左右磁卡都炒過了幾倍、十幾倍。所有已發行的30個品種價格全線大幅飆升。超過千元的品種已過半數其中「梅蘭芳」卡價格竟突破萬元大關「試機卡」也接近萬元豬卡身價已達2000元。97年高潮過後主要是郵票的發行量增加少則一兩千萬套多則三五千萬套使得本來就不成熟的市場被巨大的發行量打了一悶棍一路跌入低谷走來。2001年拉起的展短行情同樣藉助於郵政部門的銷毀郵票、減量、短腿票等救市利好政策。

I. 上海市民排隊搶購狗票,集郵是怎麼形成風潮的

集郵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信仰。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集郵是如何形成風潮的。


集郵是一項以主要收集郵票等弊段橡郵資票品為目的活動,集郵活動起初源於一位大英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約翰·格雷博士,對於集郵愛好者來說,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黑便士郵票想必並不陌生,而這位約翰·格雷博士在該郵票發行的第一時間,便購買了這枚郵票並留存下來,集郵活動由此而誕生。


集郵可以陶冶情操,豐富精神世界。讓我們一起加入集郵的行列吧!

J. 中國第一張郵票是在那一年出現的

1865年上海工部局書信館發行了中國第一套郵票,圖案是龍,稱為「上海工部大龍」。這雖是中國最早的郵票,但是它不是清政府發行的,因此不能算正式郵票。發行郵票的書信館有:上海,鎮江,蕪湖,重慶,福州......,等很多。 書信館發行的郵票,稱為「商埠郵票」。

1876年,請政改亮顫府同英國簽訂《煙台條約》,同意英國人正式開辦郵政業。1878年初,成立海關郵政局,由英國人赫德負責,德國人德崔林兼辦郵務。1878年,海關郵政局發行大龍郵票,這是中國第一套正式郵票。由中國人設計。面值一分銀,三分銀,五分銀。一分銀是一兩銀子的百分之一。銅板雕刻,發行過三期。

第一期,發行於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紙。相鄰兩票距離是2,5毫米,稱為「薄紙大龍」。
第二期,發行於1882年,紙質與一期相同,但是兩票間間距擴大為4,5毫米。稱為「寬邊大龍」
第三期,發行於1883年,紙質比前兩期厚核敗,由於印版腐蝕,郵票清晰度不如前兩期。稱為「厚紙 大龍」。

1878--1896是海關郵政時期,共發行了大龍,小龍,萬壽,三大種郵票。
1865年上海工部局書信館發行了中國第一套郵票,圖案是龍,稱為「上海工部大龍」。這雖是中國最早的郵票,但是它不是清政府發行的,因此不能算正式郵票。發行郵票的書信館有:上海,鎮江,蕪湖,重慶,福州......,等很多。 書信館發行的郵票,稱為「商埠郵票」。

1876年,請政府同英國簽訂《煙台條約》,同意英國人正式開辦郵政業。1878年初,成立海關郵政局,由英國人赫德負責,德國人德崔林兼辦郵務。1878年,海關郵政局發行大龍郵票,這是中國第一套正式郵票。由中國人設計。面值一分銀,三分銀,五分銀。一分銀是一兩銀子的百分之一。銅板雕刻,發行過三期。

第一期,發行於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紙。相鄰兩票距離是2,5毫米,稱為「薄紙大龍」。
第二期,發行於1882年,紙質與一期相同,但是兩票間間距擴大為4,5毫米。稱為「寬邊大龍」
第三期,發行於1883年,紙質比前兩期厚,由於印版腐蝕,郵票清晰度不如前兩期。稱為「厚紙 大龍」。

1878--1896是海關郵政時期,共發行了大龍,小龍,萬壽,三大種郵票。
1865年鍵慶上海工部局書信館發行了中國第一套郵票,圖案是龍,稱為「上海工部大龍」。這雖是中國最早的郵票,但是它不是清政府發行的,因此不能算正式郵票。發行郵票的書信館有:上海,鎮江,蕪湖,重慶,福州......,等很多。 書信館發行的郵票,稱為「商埠郵票」。

1876年,請政府同英國簽訂《煙台條約》,同意英國人正式開辦郵政業。1878年初,成立海關郵政局,由英國人赫德負責,德國人德崔林兼辦郵務。1878年,海關郵政局發行大龍郵票,這是中國第一套正式郵票。由中國人設計。面值一分銀,三分銀,五分銀。一分銀是一兩銀子的百分之一。銅板雕刻,發行過三期。

第一期,發行於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紙。相鄰兩票距離是2,5毫米,稱為「薄紙大龍」。
第二期,發行於1882年,紙質與一期相同,但是兩票間間距擴大為4,5毫米。稱為「寬邊大龍」
第三期,發行於1883年,紙質比前兩期厚,由於印版腐蝕,郵票清晰度不如前兩期。稱為「厚紙 大龍」。

1878--1896是海關郵政時期,共發行了大龍,小龍,萬壽,三大種郵票。1865年上海工部局書信館發行了中國第一套郵票,圖案是龍,稱為「上海工部大龍」。這雖是中國最早的郵票,但是它不是清政府發行的,因此不能算正式郵票。發行郵票的書信館有:上海,鎮江,蕪湖,重慶,福州......,等很多。 書信館發行的郵票,稱為「商埠郵票」。

1876年,請政府同英國簽訂《煙台條約》,同意英國人正式開辦郵政業。1878年初,成立海關郵政局,由英國人赫德負責,德國人德崔林兼辦郵務。1878年,海關郵政局發行大龍郵票,這是中國第一套正式郵票。由中國人設計。面值一分銀,三分銀,五分銀。一分銀是一兩銀子的百分之一。銅板雕刻,發行過三期。

第一期,發行於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紙。相鄰兩票距離是2,5毫米,稱為「薄紙大龍」。
第二期,發行於1882年,紙質與一期相同,但是兩票間間距擴大為4,5毫米。稱為「寬邊大龍」
第三期,發行於1883年,紙質比前兩期厚,由於印版腐蝕,郵票清晰度不如前兩期。稱為「厚紙 大龍」。

1878--1896是海關郵政時期,共發行了大龍,小龍,萬壽,三大種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