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海外灘鍾樓地址
上海外灘鍾樓,中山東一路13號,解放區是在海關大樓上,現昌棚在不是海關了,是浦東耐兆則發展銀行總部。
上海大鍾起源於康熙時期白銀的計算需要,海關對進出口船舶征稅以天記數,哪些船舶來自全球各地,自備時鍾誤差頗大,一度引發諸多商務糾紛。為確立統一的時間權威,稅務司向英國國會大廈大本鍾的製造商訂制了這座亞洲第一大鍾,它的結構完全克隆了大猜吵本鍾,是英國國會時刻表的一個遠東標志,在外灘中心悠揚的敲響。1928年元旦敲響第一聲。
『貳』 上海外灘的大鍾叫什麼名字
海關大樓大鍾
上海海關大樓位於上海市中山東一路13號,由英鍵團褲公和洋行設計。1864年清政府於現址設江海北關,關署是一座中國衙門式的木構或激房屋。1853年小刀會起義時被毀,1857年修復,大體原樣。此後,中國海關實際上被英美法三國領事館參與的稅務委員會所控制。
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國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貿易、會展和航運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上海地處長江稿簡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
『叄』 上海座鍾為何叫三五牌有何來歷
「三五」牌時鍾誕生於二遲困舉十世尺伍紀三四十年代。當時市場上最為暢銷的是進口的日本、德國時鍾,國產時鍾因製作粗糙、質量較差而少人問津。
為了振興國貨抵制洋貨,從天津來滬投資的大綸綢布莊經理毛式唐等人便萌生了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名牌時鍾的想法。1940年,中國鍾表製造廠出品的時鍾在位於徐家匯路(今肇嘉浜路)608號的鍾才記木殼廠內正式開工生產。
當時的國產時鍾,大多隻能連續走上7天。工程師阮順發與工廠技術人員經過反復試驗、不斷改進,製造出鳥籠式齒輪和光潔度高的軸芯,延長走時時間和使用壽命。這樣,時鍾便能連續走上15天。為了突出這一性能特點,最終決定採用三個「5」作為產品商標,定名為「三五」牌15天時鍾。
「三五」牌時鍾一經問世即廣受歡迎,迅速成為我國民族工業產品中的佼佼者。工廠還利用中國國貨聯營公司在海外的貿易渠道,把產品銷往東南亞各地,海外華僑購買踴躍,外銷量佔到總產量的80%。
中國鍾表製造碼碧廠也隨之發展壯大,僅僅一年的時間,職工人數就從建廠時的40多人增加為120人。
(3)上海外灘大鍾叫什麼名擴展閱讀
三五牌鍾的創建背景
中國鍾廠,是李康年在方液仙的支持下,於1947年創辦的。他在擔任中國鍾廠總經理時,聘阮姓工程師設計製造軸芯細、摩擦力小、一次上發條能走15天的「三五牌」掛鍾、台鍾。這種鍾用活擺裝置,可以倒順撥時,雖掛擺歪斜也能照走不停。
為此,李康年用了兩句廣告用語:「掛歪擺歪雖歪不停,倒撥順撥一撥就准。」反映了三五牌鍾的質量和製作精細。因此三五牌鍾問世後,博得社會好評,至今在同類產品中還繼續保持暢銷勢頭。
『肆』 上海外灘的大鍾叫什麼名字
上海外灘的大鍾叫海關大樓大鍾
上海海關大樓最著名的是它高聳的鍾樓和大鍾。海關大樓安裝大鍾起步於19世紀下半葉,1893年竣工的教堂式江海北關大樓上安裝了一座海關大鍾。
從19世紀開始,海關學習西方國家海關以天數計算船舶噸稅辦法,超過夜裡12點鍾就另加1天,由於進出口船舶來自世界各地,船舶自備時鍾誤差很大,經常引起爭議,為了統一報時,皆以海關鍾樓敲點為准,1893年建成的江海關大樓已安裝大鍾,此後建成的粵海關、潮海關、江漢關等大樓也都安裝大鍾。
1925年江海關投資430萬兩白銀建造新大樓時,稅務司和海關監督決心重造一隻全國最大、世界聞名的大鍾。兩年後,海關大鍾與大樓同時建成。
海關大鍾由英國Whitchurch公司設計製造,總造價或握為5000多兩白銀,1927年製成,同年8月從倫敦運到上海,原包裝木箱連同大鍾共重6.25噸,把6噸多重的大木箱吊到72米多高的鍾樓時,外灘馬路行人都停步觀望之吊裝奇景。1928年元旦敲響第一聲,逢刻「奏威斯敏斯特樂曲」。這座大鍾樓,亞洲名列第一,世界名列第三。
(4)上海外灘大鍾叫什麼名擴展閱讀
90高齡海關大鍾「體檢」
上海海關大樓大鍾自1928年開始運轉,經過上海海關4代守鍾人的精心照顧,大鍾平穩走過了90年。但畢竟已近90歲高齡,大鍾機芯有不同程度的磨損,有些零部件局部磨損較大,存在走時不準或停擺的隱患。
2015年冬天大鍾就孫差曾因機械故障停過工。今年7月20日,酷暑中的大鍾又出現了走時不準的情況,經過緊急搶修,7月23日暫時恢復正常。
考慮到近期大鍾發生故障的頻率和次數增多,為了維護大鍾「身體健康」,上海海關聯系了則團皮中國鍾廠於今日(8月18日)16:30對大鍾進行檢測維修,預計體檢時間為1-2天。檢測維修期間,可能會發生大鍾走時不準、停擺等情況,等修復後就能恢復正常,請大家不必過於擔心。
『伍』 上海外灘的大鍾叫什麼名字
上海外灘的大鍾叫海關大樓大鍾。
19世紀80一90年代,外灘的原有建築大多被翻建和重建。「江海北關」與四周的建築相比,顯得寒酸。1891年,上海海關已由英國人赫德掌權,所以請英國工程師設計,
由浦東人楊斯盛的營造廠承建,於1893年上海開埠50周年時落成。新江海北關沿用了舊址的基礎,平面與舊關基本相近,為凹字形,磚木結構,中間有6層高的方形鍾樓,鍾樓南北兩邊各有假4層樓房相對,大門兩旁圍牆上加鐵欄桿。
1925年,新的江海北關再一次重建,請匯豐銀行的設計者威爾遜設計,是年12月奠基,至1927年12月9日落成。大樓佔地面積為5722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2680平方米。大樓分東、西兩部分,東部面對黃浦江,高11層,主體建築為8層,上面有3層高的四面鍾樓
西部直達四川中路,高5層,鋼框架結構,底層外牆用花崗石寬縫砌就,其他各層用金山石貼面。大門的設計為古希臘神廟形式,4根經典的希臘多立克柱支撐起龐大的建築,柱子上端為方形,雕刻花紋,給人以神聖不可侵犯的感覺。
(5)上海外灘大鍾叫什麼名擴展閱讀:
大鍾的報刻,其實是音樂聲。建成之初,英國人掌握海關大權,報刻聲選擇的是英國皇家名曲《威斯敏斯特》曲。1966年「文革」時,報刻的《威斯敏斯特》樂曲改為《東方紅》。1986年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租攔世訪問上海,應英國外交部要求,海關鍾樓又響起了《威斯敏斯特》樂曲。後經專家論證,2003年5月1日起海關大鍾恢復播放《東方紅》數型鎮報時音樂。
「你聽,一刻的時候,聽到的是一節音樂,半點的時候兩節,三刻時三節,整點時就是完整的一首曲子。老上海人只要聽樂曲的長短,就知道是幾點鍾了。」魏雲寺說。
魏雲寺記得,年輕時自己站在鍾樓上看浦東,一片綠地農田。「那個時候,上海沒有那麼高的房子,海關大樓的鍾聲往東一直可以傳到吳淞口碼頭。」而在浦東開發開放以後,東方明珠等一座座地標建築就在他眼皮子底下建了起來。「似乎薯粗每一天,黃浦江兩岸都有點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