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監獄應該如何進行教育改造罪犯
1、以人為本,液坦重在改造。教育改造罪犯,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罪犯的思想動態,充分考慮罪犯的自身情況,著眼於罪犯順利回歸社會,採取有針對性的改造措施。
2、標本兼治,族橋注重實效。教育改造罪犯,要把規范罪犯行為與矯正罪犯犯罪意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各種改造手段和措施的實際效果。
3、因人施教,突出重點。教育改造罪犯,要根據不同類型、不同罪犯的實際情況,實施分類教育和個別教育,尤其對重點類型、重點罪犯,要重點採取教育改造措施,實現教育改造效果的最大化。
4、循序漸進,以理服人。教育改造罪犯,應當按照罪犯的思想轉化規律,制定工作計劃,分階段、有步驟地實施;要堅持擺事實、講道理,對罪犯開展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工作。
(1)上海監獄人員如何改造擴展閱讀:兆埋猛
教育改造罪犯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貫徹「懲罰與改造相結合,以改造人為宗旨」的監獄工作方針,緊緊圍繞提高罪犯改造質量,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管理、教育、勞動改造手段的作用,發揮心理矯治的重要作用,推進教育改造罪犯工作的法制化、科學化、社會化,把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
Ⅱ 上海一監獄讓脾氣暴躁服刑人員學瓷刻,服刑人員的獄中生活是怎樣的
監獄這個詞只要聽到很多人覺得這裡面的人就不可理喻,都是一些窮凶惡極,不可原諒的人。其實不是,進監獄的人也有無可奈何,也有不得已而為之的人。這裡面的人除了一些特別嚴重案件的犯人會單獨羈押或者直接槍斃,他犯人都會經過各種勞務改造,學習一技之長,後爭取寬大處理減刑,免刑出獄。
有些犯罪情節不嚴重的人,通過學習技藝後刑滿釋放還能被介紹工作,監獄裡面的也不都是壞人,請對他們多一絲耐心和包容心。
Ⅲ 外籍罪犯在上海監獄里如何服刑
法律分析:外籍罪犯在上海監獄里跟中國罪犯一樣服刑,接受改造。
法律依據:《隱鄭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第二條 監獄是國家的刑罰執行機關。依照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罩遲監獄內執行刑罰。
第三條 監獄對罪犯實行懲罰和改造相結合、教灶悶頌育和勞動相結合的原則,將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
第四條 監獄對罪犯應當依法監管,根據改造罪犯的需要,組織罪犯從事生產勞動,對罪犯進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技術教育。
Ⅳ 監獄裡面是如何改造犯人的!
犯人的伙食很普通,菜基本上就是熬煮燉為主,什麼便宜吃什麼。比如熬蘿卜,燉土豆,煮豆角等等。
主要就是勞動,不同監區有不同的情況,一般都是早上六點起床整理內務,然後打飯,吃飯、打掃衛生,7點整隊出工,下午四點收工,二班的下午三點出工,晚上十一點半收工,如果有夜班晚上十一點出工。
白班的收工以後,在晚上要進行學習,七點的新聞聯棚空播這是雷打不動的,然後還要學習文政治、文化、技術。二班的第二天上午進行學習。
在監獄裡面都是要干什麼:
一、入監隊
進入監獄,首先就要到入監隊。在入監隊主要就是學習各種行為規范,訓練隊列,有的時候還會從事一些簡單的勞動。
入監隊巧和枝最大得特點就是嚴格,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身份意識,認清自己的身份這是最重要的,令行禁止,監獄警官的命令要必須服從。
二孝敏、下監區
入監隊的時間各個監獄也是有一定的差異,一般在一個月左右就要下監區了,一般會根據服刑人員的一些特點進行分配。
下到監區以後相對來說就要寬松一些,不過一般在剛入監區的時候還要進行一段時間的統一學習,然後再分給分監區或者一些小組。
在過去的時候我們把監獄稱作是「勞改隊」,這是很有道理的,監獄裡面的服刑改造主要就是以勞動改造為主,大部分的監獄都是這樣。
Ⅳ 上海監獄讓脾氣暴躁服刑人員學瓷刻,這可以起到什麼作用
上海監獄讓脾氣暴躁服刑人員學瓷刻,這可以讓犯罪的人靜下心來,通過培沖卜養文化藝術,來起到修身養性的作用。瓷刻這一門手藝,是在陶瓷上面作畫。一般都是使用鎢鋼刀和鐵錘沿著畫作輕輕的敲打,一不留神就會將陶瓷敲碎。脾氣暴躁的人做事的時候莽莽撞撞的,瓷刻這門手藝則可以鍛煉他們的心性。上海監獄里不只是交給犯人勞動改造,還會改造犯人的心靈。長此已久下去,脾氣暴躁的犯人性格有了改觀,才可以更有耐心的對待身邊的人穗判舉。深入瓷刻文化的人則有了有新的奮斗目標,從此不再做犯罪的行為。其實無論做什麼事情,監獄可以給犯人一技之長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那麼,你有沒有見過瓷刻這門手藝呢?
Ⅵ 監獄服刑人員的勞動改造有什麼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規定,監獄對罪犯實行懲罰和改造相結合,教育和勞動相結合的原則,其目的是要把罪犯教育改造成為守法公民。監獄司法警察依法監管服刑人員,根據服刑人員改造的需要,依法組織服刑人員參加生產勞動,服刑人員還必須接受思想,文化,技術等教育。從法律規定就能夠看出來,每天服刑人員大概都需要做什麼。而且《監獄法》專門制定了服刑人員在監獄服刑期間的行為規范,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一)接受認罪悔罪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等等,前面說了刑罰的目的是懲戒犯罪和改造犯罪結合的,因此首先對服刑人員必須要接受教育,這里的教育就包括各方面的教育,當然還包括政治教育、愛國教育等等。
(二)勞動改造。積極參加勞動,通過勞動來改造自己,這點也是為了以後刑滿釋放後能夠很好的融入社會,注意是有勞動能力的服刑人員都是必須要勞動的,如果是老弱病殘的可以不勞動。這些都是屬於沒有勞動能力的,人性化處理是不需要勞動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第三條監獄氏殲隱對罪犯實行懲罰改橋和改造相結合、教育和勞動相結合的原則,將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
第四條監獄對罪犯應當依法監管,根據改造罪犯的需要,組織罪犯從事生產勞動,對罪犯進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技術教育。
服刑人員禁止的活動
(一)禁止私藏現金以及刀具等等違禁物品。這類是堅決禁止的,有錢那可能導致權錢交易,有刀具那監獄再犯罪或者出逃,當然是會被禁止的。
(二)不能私自與外界人員接觸,索取、借用、交換或者傳遞錢物。一般每個月都是可以申請一次家屬探視的,這個時候可以帶一些非違禁品,被監獄許可的物品可以留下,而私自與外界人員傳遞財物,那可能被認定是為逃避監禁做准備。
(三)會見親屬或者其它人的,也不能傳遞信件、現金等等物品。
(四)服刑人員是不能進行偷竊、賭博的、打架斗毆、自傷自殘等等,監獄再犯罪的,那會加重處罰,重新審理殲廳新的犯罪,然後合並執行刑罰。
如果您有什麼相關法律問題,歡迎咨詢普勝達律師事務所。
Ⅶ 我國監獄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
內容摘要:當今社會,改造罪犯就必須運用正確的方法,勞動改造與教育改造作為實現的手段,對共利用必須實現最大效果。因此就必須重視以教育改造,以勞動改造為基礎的刑罰改造體系,實現改造人,教育人,並最終實現使罪犯回歸社會不致再罪犯的目的。而在監企合一的現實下勞動作為創造物資財富手段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教育則屈居其下,根本上這是違背現代刑罰目的要求的,所以有其必要對其進行重塑。
關鍵詞:刑罪目的,勞動改造,教育改造,基本手段。
自從刑事社會學派以來,刑罪的功能不再是如報應主義者所主張的單純的報應。功利的態度在刑罰的實現過程中逐漸攻佔報應的核心地位。雖然報應仍舊在現代刑罰體制中佔有重要地消宏畝位但與其「一統天下」的時代相比,已經不能與往昔同學了。於是,無論在刑事立法還是刑事執法和刑罰執行上原有的思維觀念也不得不相應的轉變。無論是理論工作還是實踐者,無不是在報應主義與功利主義之間游戈,誰都沒有絕對地主張某一種理論應 該一統天下,僅僅是過多地傾向於某一種理論,勞動改造與教育改造雖然就是淵源而言,出於功利主義的刑罰論,但是在如今就其作為刑罰執行的方式,報應論者同樣又能贊成這些行刑方式。究其原因,仍是隨著社會經濟和社會意識的發展,處理復雜事務的方法隨之發展,同時使用或數種方式以其必然。懲罰犯罪不再是單純地懲罰犯罪,剝奪他的犯罪能力,還在於威脅他人,既有報應的成分,又有威脅,剝奪罪犯能力以及矯正的成分。因此現代的刑罰目的應該是多元化的整合,而 不是孤立的單個。勞動改造與教育改造正是藉此契機逐漸確立其刑罰執行手段的核心地位。因為作為手段,勞動改造與教育改造是實現所以以上刑罰目的的最好方式。他們背後潛在的理論根據或者觀念依託就是報應主義與功利主義的合體。換言之,勞動改造與教育改造作為手段的功能就是可以實現報應主義與功利主義的內容。
一.「把犯人當人看待」,「人是可以改造的」——改造罪犯的理論基點
毛澤東同志高度重視的問題,「世界一切物質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跡也可以造出來。我們相信能改變一切,」強調「人的因素第一,」重視人的政治思想工作,最傳統的工作方法等等。在重視人的基礎上,毛澤東提出人的改造問題,指出人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以達到主客觀世界統一。
這種重視人和改造人的思想落實到監所改造罪犯工作上,就形成了從「把犯人當人看待」這樣深層的出發點詮釋「犯人」,提出「犯人是可以改造的」這一重要觀點。這也是我國與古今中外一切剝削國家對待犯人和堅所工作最根本的區別。
在如今,監管工作也要堅持「犯人是人」把犯人「當人看」的出發點,堅持「人道主義」反對舊式監牢虐待犯人的方法堅持人是可以改造的「堅持」以改造人為宗旨,「使之」成其為人的方向。毛澤東同志多次指出「人是可以改造的」,對於反動階級實行專政,這並不是說把一切反動階級的分子統統消滅掉,而是要改造他們,用適當的方法改造他們,使他們成為新人。
「要把罪犯改造好」,出了必須具備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這個根本性條件外,還必須要有好的方針,政策和方法。在這些確定以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毛澤東同志在1956年8月8日,在接見外賓時,當聽到改造罪犯思想比較困難時,他即明確指出:「這個問題不取決於罪犯而決定於我們」。
二.罪犯積極改造動機的培養
(一)通過進行改造目的教育,培養改造動機。
對罪犯改造目的教育是培養罪犯積極改造動機的重要方法,改造目的是全社會和監獄機關希望罪犯經過教育改造所達到的結果,當罪犯接受了改造目的之後,實際上就把社會對罪犯的要求和希望轉化為個體的內在需要。通過教育,應使他們相信,監獄不是為了單純制裁拿森懲罰他們,而是為了挽救他們,把他們絕扮造就成適應社會的新人。同時,使他們看到改造前途,樹立改造信心,形成長遠的改造動機,產生正確的改造態度。比如,通過法律教育,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行為給社會帶來的嚴重危害,從而產生罪責感和伏法認錯的需要,通過進行德育教育,使他們懂得如何做人的道理,了解自己與社會發展的差距,產生自我矯正與自我完善的需要。只要堅持進行改造目的的教育,使罪犯認識改造的社會意義和與個人前途的關系,就能逐步培養罪犯積極改造的動機。
(二)通過強化罪犯的「閃光點,」培養改造動機
在每個罪犯心靈中,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閃光點,只要我們善於發現,並加以肯定和鼓勵,就有可能轉化為積極的改造動機。如某罪犯的母親來接見時,錢包被偷,他非常痛恨竊賊。我們可以啟發他將心比心,站在受害者立場上看問題,認識自己罪行的嚴重性和改造的必要性。有的罪犯拒絕拉攏入伙,並向幹部匯報,我們及時予以肯定,並予以鼓勵,更加堅定了他們改好的信心。另外,罪犯的某些常態需要,如親人的需要,交往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等,只要善於引導,也有可能成為「閃光點」而激起積極改造的動機。
(三)通過幹部言傳身教,培養改造動機
監獄的特殊環境,既能使罪犯看到社會渣滓的丑嚴現象,也能使他們看到人類的優良品德,兩者形成強烈的反差,監獄幹部通過言傳,使他們懂得區分真善美和假惡丑,產生自覺地學習模模擬善美的意向;同時又通過身教,使這種真善美的形象清晰可見,存在於他們身邊。
(四)通過體現政策,培養改造動機
罪犯罪犯入獄後,一般都會遇到較多的困難,如吃,住,醫療,勞動保護,家庭生活困難,妻子要求離婚等。我們如果在政策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必定會使他們產生對黨和政府的感激心理,有時及時問題解決不了,只要幹部盡了力,他們也會受到感動而努力改造。
(五)通過凈化改造環境,藉助家庭和社會支持,培養改造動機
這里講的是改造獄內外人際關系和交往的問題,罪犯的改造動機,不僅是個體心理現象,往往因相互交流感染而形成群體心理。罪犯接觸最多的是其他罪犯,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彼此之間的影響很大。罪犯集體的共同輿論對於罪犯的言行更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罪犯中的消極情緒和違法犯罪心理的「交叉感染」,對改造動機產生有害的影響,而在積極的共同輿論作用下,一個採取消極改造態度的罪犯,也會由從眾逐漸同化而內化,樹立起積極改造的動機。就獄外而言,罪犯的家庭對罪犯的正確態度,以及各界人士的關懷與鼓勵,對罪犯積極改造動機的形成也有很大影響。藉助社會力量進行的許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措施,如向外延伸「綜合治理」均能使罪犯心靈復甦,激起積極改造的動機,加速他們走向新生的進程。
三.勞動改造及其合理性
勞動作為一種懲罰手段,我們可以追溯到遙遠的時代。因為我們在歷史的篇章中翻開懲罰史就能很容易的發現幾乎是在每個朝代中都有它的墨跡。也就是讓那些犯罪的人進行艱苦的苦力勞動,比如秦造長城,隋煬帝開運河都曾經動用大批的犯人。因此,在嚴格意義上,不能稱為「勞動改造」,而是「勞動懲罰」,並且純粹是一種懲罰手段,所以根本上體現是報應的觀念。從這一點中,我們也可以窺見一般,現代的勞動改造實際上仍舊應該保留著懲罰的報應的成分。
何謂勞動改造?就定義而言,或許我們可以舉出很多種不同類似的表述,但我只能傾向某種表達,從語詞結構上講勞動改造由勞動與改造兩個詞語組成。勞動是一種手段,改造才使真正的目的。因此,勞動改造是指監獄依照法律規定以生產勞動為手段,對罪犯實施改造思想,矯正惡習和學習生活技能為目的的活動,是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目的是為了通過生產勞動的途徑教育改造罪犯。
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創造人類,勞動創造了人類的本質。人類的生存,發展只是通過人類的勞動,創造的眾多的物質資料,,來滿足人類的需求才能實現。並且人類社會的關系以及精神財富多是在人類勞動過程中不斷積累的。雖然勞動還不是人類的第一需要,但是勞動是人類謀生的手段。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也就沒有人類的社會。所以,馬克思主義的勞動觀就是勞動改造的哲學基礎,也是勞動改造的必要性之一。
勞動創造人類的思維意識,思維意識支配人類行為。因此可以通過勞動來培養罪犯的思維意識,改變好逸惡勞的懶惰觀,使其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樹立「不勞動不得食」的觀念。更重要的是使其明白通過自身的勞動才能為自己贏得新生。並且也只有通過勞動才能在其回歸社會後能夠繼續生存而不至於重蹈覆轍。
組織罪犯從事有益於社會的生產勞動和適宜的生產勞動,可以增強體質,保持健康,避免在單純的監禁中,長期無所事事,導致心情壓抑,意志消沉,甚至於萌生逃跑,自殺和重新犯罪的念頭。通過生產勞動可以使罪犯盡可能地掌握一種或多種生產技能及知識,可以為刑滿釋放後的就業謀生創造條件,防止他們因惡習不改或生活無著落而重新犯罪。組織罪犯從事與正常社會條件和形式相同或相進的勞動,可以培養罪犯與他人或社會的協調和合作精神,使之在回歸社會後能夠盡快地適應社會環境。使其不至於被社會淘汰,而重新犯罪。
最後國家通過財政支出准備相應的生產資料,罪犯自然成為勞動者,依據市場需求生產必須的產品。國家利用強大的國家機器強制罪犯進行一定的勞動活動,生產出勞動效果———產品。再通過市場交換實現勞動創造的價值。這樣不僅為滿足社會需求做出了一定貢獻,並且也可以滿足了自己的生產,生活需求。
勞動作為對罪犯改造的一種手段,是世界許多國家通過的方法。許多國家以及聯合國的文件都對組織囚犯從事生產勞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建國以來,我國對罪犯的勞動改造實踐中創造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許多在押犯在勞動改造的過程中除掉了入獄前的惡習,培養了尊重他人,尊重社會,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許多罪犯由於在勞動改造中表現突出,依法獲得減刑,假釋,一些罪犯在刑滿釋放回歸社會後成為企業的生產骨幹,工程師,廠長,有些還當上了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等。
四.教育改造及其合理性
教育作為一種手段,注重的是對被教育者根本性的影響,也就是用教育者的思想決定性的影響教育者,使被教育者能夠按照教育者所教育的行為。因此教育作為改造的方式,就是監獄在執行刑罰的過程中。對罪犯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系統性教育活動,它的目的與勞動改造的根本上是一致。它們的宗旨都是「改造人」,使罪犯能夠順利回歸社會,不致重新犯罪。
教育改造在其形式上可以分為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這就是在監獄中通常稱的「三課」教育。思想教育包括:法律教育、道德教育、形勢教育、政策教育、前途教育。文化教育簡單地講就是傳授文化知識,按照罪犯原本的文化程度分成不同的級別進行劃的教育,最高級別是自考。職業技術教育就是按照監獄經濟發展的需要和社會對技術人才的需要,設置不同的職業技術培訓,傳授理論知識和開展技術實踐。
三者之間雖然內容不同但最終都希望達到相同的效果。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法制教育等多方位的教育使罪犯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以前行為的錯誤性,確立正確的行為方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免在以後的行為中再犯相同的錯誤。文化知識是一個人明白道理的必備條件,因為只有具有基本的知識才能與書交流,與人交流。所以必須給罪犯開設文化課,傳授知識,使其明白事理。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更容易的、更快的接受思想教育和職業技術培訓。監獄內進行職業技術教育的目的就在於讓罪犯在刑期內接受職業技術培訓使其掌握一種或幾種技術,回歸社會後,而不至於無法適應回歸社會的環境。因此「三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在於「改造人」使其重歸社會後,不至於再犯罪。也因為於此,檢驗教育改造的質量的關鍵就在於「三課」教育效果的最終實現。
總之,教育改造的提出順應了刑罰的功利目的的要求,根本上教育改造可以實現刑罰的功利目的,現實中教育改造有兩種效果——成功和失敗,但是總的趨勢是實現的目的,即改造了罪犯,使其成為了社會中的正常人。
宗上所述,在現代刑罰目的的指引下,為實現這些目的就必須運用正確的方法手段,勞動改造與教育改造作為實現目的的手段,對其利用必須實現最大效果。因此就必須重視以教育改造為中心,以勞動改造為基礎的刑罰改造體系,實現改造人、教育人、並最終實現使罪犯回歸社會不致再犯罪的目的。而在監企合一的現實下,勞動作為創造物質財富的作用發揮淋漓盡致,教育則屈居其下。根本上這是違背現代刑罰目的要求的,所以有必要對其進行重塑。
參考資料:
(一)毛澤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與人民委員會對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的報告》,載《蘇維埃中國》,第265—266頁。
(二)《法制日報》2001年1月1日,第二版。
(三)《罪犯改造心理學》121—122頁。
Ⅷ 監獄里的勞動改造一般是干什麼
法律分析:監獄對罪犯應當依法監管,根據改造罪犯的需要,組織罪犯從事生產勞動,對罪犯進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技術教育。
因大多數服刑人員以不勞而獲而走上的犯罪道路,因此,監獄組織服刑人員以勞動為主,通過勞動改造矯正惡習,使其將來能夠自食其力,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至於勞動內容,有工廠,有農場,從2005年以來為確保安全,基本都在獄內進行簡單粗放的手工加工操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第三條 監獄對罪犯實行懲罰和改造相結合、教育和勞動相結合的原則,將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
第四條 監獄對罪犯應當依法監管,根據改造罪犯的需要,組織罪犯從事生產勞動,對罪犯進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技術教育。
第五條 監獄的人民警察依法管理監獄、執行刑罰、對罪犯進行教育改造等活動,受法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