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與浙江江蘇哪個親
擴展閱讀
天津有哪些花錢的景點 2025-05-15 08:46:00

上海與浙江江蘇哪個親

發布時間: 2023-06-01 10:30:41

⑴ 同樣作為上海的鄰居,江蘇和浙江哪個和上海淵源更深

總體來說江浙滬之間的淵源都比較深,特別是蘇錫常以及浙江的杭嘉湖紹甬,都和上海方言,文化比較接近,屬於吳越文化,一般來說,在之前的行政區域方面,上海要和江蘇更緊密,因為上海以前屬於松江府也是江蘇省管的,到了後來才成為直轄市,所以說像江蘇的蘇錫常和上海的關系是極其緊密的,浙江卻從來沒有擁有過上海,但同樣因為離上海非常的近,加上文化接近,浙江的嘉興,寧波以及紹興在近代也有很多人遷移到了上海,特別是寧波人,上海人祖籍寧波的非常多,因此上海把寧波看成了第二故鄉,如今長三角一體化,江蘇和浙江都和上海聯系的極其緊密。

當然浙江的寧波和紹興和上海可能聯系比較緊密,因為在以前近代上海開埠了以後,很多寧波人就湧入了上海,成為上海人的主心骨,現在上海話當中的阿拉就是來自於寧波話,很多上海本地人祖籍其實都在浙江寧波,所以他們對寧波更具有歸屬感,不過現在隨著長三角的一體化建設,無論是江蘇還是浙江,將來和上海聯系都將更為緊密,這里是全國最富裕的地區,將來交通人文交流將會越來越頻繁。

⑵ 為什麼上海人只與寧波人關系親密,旁邊的蘇州、杭州都比不過

上海地理上屬太湖流域,文化習俗上天然的親近太湖流域的蘇、錫、常、嘉。廳慧

同時上海又是移民城市,開埠後第一批移民主要來自寧波。雖然寧波籍後代只佔四分之一,但作為上海城市化最早的創業者,他們參與奠定了城市文化。

上海的城市文化,除了太湖流域的精緻,還揉進了寧波的精打細算。

上海人可以接受蘇錫常嘉的精緻,但蘇錫常嘉不一定喜歡上海的精打細算。這里還有一個細節,就是在太平天國時期蘇錫常嘉的富豪統統轉移資產到上海租界,以致整個江南的財富濃縮於上海。就在這一時期上海的精緻高雅超過了蘇錫常嘉。以致上海與他們的關系八分親近,兩分鄙視鏈。

上海寧波之間似乎沒有什麼鄙視鏈。寧波人多地少,口糧不夠吃。所以家裡老大留下來種地,老二老三去上海。類似山東人闖關東。以前是自家兄弟當然親近。

上海、杭州有一個同樣的性格,上海人戀滬,杭州人戀杭。上海人覺得自己最聰明,杭州人覺得自己最文雅。這兩地的關系既有互相欣賞,更多的是自我欣賞。

知道上海開埠後的過程就一點也不奇怪,連所謂的上海話「阿拉」就是寧波話。當時大量的寧波人做生意,甚至成立寧波同鄉會可見影響之大,立足之後其後代都是上海人了自有千絲萬縷關系,同時也有大量的蘇北人做理發裁縫浴室更多的做碼頭苦力拉黃包車住貧民窟,當然後代也是上海人,都說上海話但老克勒一聽就知。帶碼

我是三八年出生在上海的上海人、我小時侯住的弄堂房子、一個門里住五家、其中三家是寧波人、(我原藉常州)、後耒我姑姑嫁給門阾、也是寧波人、可見當時上海寧波人之多、這就介答了這個問題

寧波在上海經商的人比較多,無錫在上海辦廠的人比較多!引成了三股人流,寧波,無錫,蘇北;至後來的浙北,蘇南,扮行答蘇北!上海口音也成為了三方混合型!

簡單的說一下,為什麼上海人跟寧波人走的那麼近?其實,大部分上海人都是寧波籍,早年間大部分浙江寧波和紹興人去上海謀生,再加上全國五湖四海人都奔向上海,在上海最多的也是江蘇江北人,其次就是浙江和其他省份的群體,上海話其實就是寧波話演變的,在上海大部分人都會說江蘇江北話,而不會說的那些群體才是外省人,所以寧波人在上海也比較多,走的近也是自然的,舊年代在上海很有名氣的紅幫裁縫就是寧波人。

在我看來,上海人和杭州人八字犯沖,上海人去杭州最好別說上海話,也別羅里吧嗦的,那股腔調一出杭州人說翻臉就翻臉。很奇怪啊,其實杭州人很文雅隨和的,普遍素質也很高,可是偏偏隔應上海人,一直沒搞明白。

我們到上海走親戚,不會一家子都去,畢竟上海好玩好吃的不多,而且我們都有自己的公司要打理。上海親戚找旅館給我們住宿,還陪同逛一天包吃喝玩算親近了。反過來上海人到寧波走親戚、清明祭祖、吃楊梅、吃水蜜桃等,一來一大幫人,住你的別墅度假來了,不僅包吃包喝包玩好幾天,回去還要包拿山珍海味和十年陳的高梁燒。

現在,我在上海只有一家知親來讓住自家的別墅,其餘上海表親我也找大酒店給他們住了,家裡清靜慣了,突然鬧哄哄的確實不舒服。

那是因為近代,寧波到上海水路比蘇州陸路到上海方便。寧波坐輪船直接就可以到上海十六鋪碼頭了。

南直隸(江南省),江蘇省,安徽省,福建省,上海市就是浙江下的蛋,明代以前沒有這些行政區域。江南的核心就是杭州,明代二次科舉中榜的全是浙江學子,朱元璋為了政治平衡,制約浙江,對南京,淮河,蘇北地區的經濟,文化扶貧把蘇州,無錫,常州,上海從浙江劃出的,搞了個江南省(南直隸)。這就是江蘇省的起源。同時劃出的還有福建,徽州,江西東北地區。 歷史 上所謂的「揚州郡」是屬古百越管轄的一個區域,與今天的江蘇揚州不是同一個概念,這在揚州市政府網上都能查得到。

無論是世界公認「二大農業文明水稻發源地,七千多年前嘉興馬家浜文化」,與同期「餘姚河姆渡文化」,還是已經申遺成功,世界史學界唯一承認的「中華文明發源地」「江南文化發源地」都圍繞在杭州「良渚文化」。那時的江蘇還是半獸類的荒野,只是浙江文明的幅射區域,這個 歷史 無論是史學,還是今天的考古已經被證明了。

歷史 的經濟與文化傳承是無法切割,移花接木歪曲的,把明代以前浙江管轄的市縣成就,說成當時並不存在的江蘇省業績,顯然是沽名釣譽、掩耳盜鈴的無知。看看 歷史 自古的行政區劃圖,便一目瞭然證明了浙江對今天江蘇的影響力了。

可以這么說,沒有浙江 歷史 的貢獻,就沒今天江蘇,上海,福建,江西,安徽的繁榮。揚州只是江南文化幅射區域,根本就代表不了江南文化。「揚州八怪」領軍人物金農就是杭州人,其餘的是福建,安徽人,只有二個人是揚州本地的。所謂的揚州鹽商是徽州商人為核心,揚州幾大園林徽州,浙商的資產,有幾個是揚州人的?徽州明代才從浙江劃出,是地道的浙江後裔。

上海明代地方誌明確記載了,當時的上海人,是以說嘉興話為榮。這些史料圖書館可以好好查,網上也查得到。上海是明代才從嘉興劃出的,1290年,嘉興府與華亭縣達成協議,華亭縣從嘉興府分離。但是這個時候華亭縣仍然需要聽從嘉興知府的指揮。華亭縣在1310年正式分離成為松江府。在1290年,嘉興府與平江(蘇州)府東段邊界就是蘇州河,網路嘉興府有相關介紹。

看清楚了,明代以前有江蘇省,安徽省,福建省,上海市嗎?

寧波人在上海有很多行業大佬

⑶ 上海原來是到底屬於哪裡,浙江還是江蘇

上海明朝屬於南直隸,清朝屬於江蘇省松江府上海縣,上海縣城在現在的黃浦區人民路中華路環城線內。上海市區1927年從江蘇省獨立成立上海特別市,隸屬當時的國民政府直轄。上海郊區1958年從江蘇省獨立。從地理上說,上海市區1927年前隸屬蘇南,上海郊區九個縣1958前也隸屬蘇南,崇明1958年前隸屬南通。可以這樣認為,上海獨立於江蘇,江蘇是老娘舅,上海是外甥。

⑷ 江蘇和上海哪個離浙江近

上海離浙江近。

江蘇到浙江約277.7公里。

上海到浙江約179.1公里。

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沖仿談大城市,滬杭甬大灣區核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江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簡稱蘇,省會南京,以江寧府與蘇州府之首字得名。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長江下游,東瀕黃海,東南與浙江和上海毗鄰,西接安徽,北接山東,地跨長江、淮河,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浙江,簡稱浙,省會杭州。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折江散碰,又稱大搏浙江,省以江名。浙江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浙江省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據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結果,浙江土地面積10.5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面積較小的省份之一。

⑸ 上海人更喜歡江蘇人還是浙江人

我感覺上海只喜歡上海人。
據說去上海的外地人,要是沒有上海口音。上海人會看不起。
我覺得上海人應該比較喜歡經濟發達的地方的人吧···
所以,客觀講,我覺得浙江比江蘇富裕···

⑹ 上海與哪個省相鄰

上海派塌差應塵皮該有衫碧兩個鄰省——浙江、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