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什麼劇種發源地
擴展閱讀
北京母嬰店哪裡有 2024-04-19 23:54:30
京東鄭州到廣州多久 2024-04-19 23:34:42
杭州錢王大街屬於哪個鎮 2024-04-19 23:26:28

上海什麼劇種發源地

發布時間: 2023-06-06 12:47:15

⑴ 上海的戲劇是哪一種

大概有這幾種吧淮劇 淮劇,江蘇省地方劇種,流行於江蘇、上海及安徽等地區。它起源於江蘇民間小戲,後又吸收徽劇的藝術因素而逐漸發展成熟。其表演粗獷樸素。劇目有傳統戲《女審》、《三女搶板》和新編戲《金龍與蜉蝣》等滬劇 滬劇,流行於上海一帶的地方劇種,源於上海浦東的民歌,後形成上海灘簧調,又受到蘇州灘簧的影響。20世紀30年代以文明戲的形式在上海演出,並定名為滬劇。劇目多為現代題材,如《啼笑姻緣》、《羅漢錢》、《蘆盪火種》等。滑稽戲 滑稽戲,流行於江蘇、上海、浙江等地的戲曲劇種。源於上海的「獨角戲」,後發展為滑稽戲,曲調駁雜、表演滑稽。主要劇目有《三毛學生意》、《一二三齊步走》等。 越劇 越劇,流行於浙江一帶的地方劇種。它源出於浙江嵊縣的「的篤班」,1916年左右進入上海,以「紹興文戲」的名義演出。先以男演員為主,後變為以女演員為主。1938年後,使用「越劇」這一名稱。1942年以袁雪芬為首的越劇女演員對其表演與演唱進行了變革,吸收話劇崑曲的表演藝術之長,形成柔婉細膩的表演風格。出現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蘭)派等眾多藝術流派。越劇劇目有《祥林嫂》、《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五女拜壽》、《西廂記》等。 4

⑵ 越劇與滬劇有什麼區別

1、發源地不同

越劇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歷史性演變。

滬劇是上海地方戲曲劇種。清嘉慶年間,吳淞江和黃浦江兩岸農村有山歌,又稱東鄉調。

2、影響范圍不同

滬劇大多是在上海當地演出。

而越劇在影響遍及全國的同時,還走出國門,在國際上贏得盛譽,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

3、發源年份不同

滬劇,清代道光年間,浦江一帶的灘簧發展為二人自奏自唱的「對子戲」和三人以上演員裝扮人物、另設專人伴奏的「同場戲」,這是滬劇的雛形。

越劇,1906年3月27日,嵊縣東王村香火堂前,由落地唱書藝人袁福生、李茂正、高炳火、李世泉等借用四隻稻桶墊底,鋪上門板,演出小戲《十件頭》、《倪鳳煽茶》和大戲《雙金花》(後半本)。這是中國越劇第一次登台試演,越劇(最初稱「小歌班」)從此誕生,該日被稱為越劇誕生日。

⑶ 滬劇是上海著名的地方戲曲,這種戲曲誕生於什麼時候

⑷ 上海的代表戲曲劇種是什麼

1、上海戲劇的代表劇種就是滬劇、黃梅戲、昆劇、淮劇 、滑稽戲。

2、滬劇流行於上海和江浙地區。淵源於上海浦東的民歌東鄉調,清末形成上海灘簧,其間受蘇州灘簧的影響。後採用文明戲的演出形式,發展成為小型舞台劇「申曲」。1927年以後,申曲開始演出文明戲和時事劇。1941年上海滬劇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稱滬劇。主要有長腔長板、三角板、賦子板等。曲調優美,富有江南鄉土氣息,擅長表現現代生活。優秀劇目有《羅漢錢》、《蘆盪火種》、《一個明星的遭遇》等。

3、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黃梅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戲曲劇種。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特區等地以及台灣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余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朴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黃梅戲的優秀劇目有《天仙配》、《牛郎織女》、《槐蔭記》、《女駙馬》、《孟麗君》、《夫妻觀燈》、《打豬草》、《柳樹井》、《藍橋會》、《路遇》、《王小六打豆腐》、《小辭店》、《玉堂春》等。

4、崑曲(Kun Opera),又稱昆劇、崑腔、崑山腔.,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珍品。貫雲石做過翰林學士,深受漢族的思想與文學的影響,愛慕江南風物,憧憬恬靜閑適的生活,後辭官不做,隱居江南,改名「易服」,在錢塘賣葯為生,自號「蘆花道人」。他善作散曲。他所創的曲調,傳給浙江澉浦楊氏,後稱為「海鹽腔」,流傳至明代,為「崑腔」的先驅。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崑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有影響又經常演出的劇目如:王世貞的《鳴鳳記》,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沈璟的《義俠記》等。高濂的《玉簪記》,李漁的《風箏誤》,朱素臣的《十五貫》,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長生殿》,另外還有一些著名的摺子戲,如《游園驚夢》《陽關》《三醉》《秋江》《思凡》《斷橋》等。

5、淮劇,又名江淮戲,淮戲,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戲曲劇種。源於清代鹽城縣和阜寧縣,流行於江蘇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區。清代中葉,流行於淮安府(今鹽城市和淮安市)和揚州府兩地區,當地漢族民間流行著一種由農民號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調」發展而成的說唱形式「門嘆詞」,形式為一人單唱或二人對唱稱之為二可子,僅以竹板擊節。淮劇後與蘇北漢族民間酬神的「香火戲」結合演出,之後,又受徽戲和京劇的影響(稱為徽夾可),在唱腔、表演和劇目等方面逐漸豐富,形成了淮劇。

6、滑稽戲是一種新興的漢族戲曲劇種。在抗日戰爭中期,由上海的曲藝獨角戲接受了中外喜劇、鬧劇和江南各地方戲曲的影響而逐步形成。它流行於上海、江蘇、浙江的許多地區,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滑稽戲的音樂,沿用獨腳戲的「九腔十八調」。滑稽戲的表演,是以獨腳戲、相聲等曲藝的表演為基礎,又吸收了文明戲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