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昌江隸屬哪個市
昌江(昌江黎族自治縣)是個縣,隸屬海南省。
昌江黎族自治縣是海南省直轄自治縣,位於北緯18°53』至19°30』、東經108°38』至109°17』之間。地處海南島西部,總面積1569平方千米,下轄7鎮1鄉,東與白沙黎族自治縣毗鄰,南與樂東黎族自治縣接壤,西南與東方市以昌化江為界對峙相望,西北瀕臨北部灣,東北部隔珠碧江同儋州市相連。
(1)深圳市昌江區叫什麼擴展閱讀:
昌江黎族自治縣地處五指山余脈的西北側,地形地貌復雜。地勢為東南高西北低,自西北向東南,由平原階地一台地一丘陵一山地逐級上升。自西北海面海拔30米向東南逐級上升達1654米,形成西北平原、中部台地、東南山地的背山面海的地理環境。
昌江黎族自治縣屬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其特點是具有明顯的大陸性島嶼氣候,陽光充足,熱量豐富。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11月,8〜9月為台風盛期。受台風影響比較重的地區是西北部沿海地區的海尾、昌化、烏烈一帶。
2. 昌江區的行政區劃
1983年,將鄱陽縣的鯰魚山鄉和荷塘墾殖場劃屬景德鎮市昌江區。1985年6月21日,設置舊城鄉、鯰魚山鄉(贛府廳字[1985]333號)。1987年3月14日,設置麗陽鄉(從鯰魚山鄉劃出)。1987年9月19日,設置荷塘鄉。
1989年1月9日,撤銷鯰魚山鄉,設立鯰魚山鎮。
1989年7月20日,撤銷昌江區舊城鄉,改設為浮梁鎮(現屬浮梁縣)。1990年2月17日,將昌江區竟成鄉洋湖村委會、青塘村委會的河北村民小組劃歸浮梁縣浮梁鎮。。
1994年11月16日,撤銷竟成鄉,設立竟成鎮。
2000年,全區轄1個街道、2個鎮、3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139221人;其中:太白園街道26635竟成鎮45638鯰魚山鎮32929呂蒙鄉16975麗陽鄉13208荷塘鄉3836(人)
2002年8月8日,將珠山區的西郊街道辦事處劃歸昌江區管轄;昌江區的太白園街道辦事處劃歸珠山區管轄
2004年底,全區轄1街道2鎮3鄉:太白園街道、竟成鎮、鯰魚山鎮、呂蒙鄉、麗陽鄉、荷塘鄉。 昌江區轄2個街道、2個鎮、3個鄉:西郊街道、新楓街道、竟成鎮、鯰魚山鎮、呂蒙鄉、麗陽鄉、荷塘鄉(荷塘墾殖場)。共有31個居委會,48個村委會。境內還有西郊墾殖場、昌江區開發區、景德鎮高新區。 鄉、鎮面積人口下轄區域政府駐地西郊街道29.9k㎡67514人森林、十八渡、淘金嶺、公園路、油榨套、鳳凰山、汪王廟、蟠龍崗、一心橋、東風坦、官莊、新風路、亭子下、歷堯、金魚山、哪吒廟、韭菜園、勝利、建國、汽車站、光明、紅光、紅星、紅旗、青花文具瓷廠、華風、黎明、昌明、呂蒙奧園路竟成鎮42k㎡29210人樊家井、青塘、昌江、三河、河西、新廠、黃泥頭、童街、前街、後街、方家山、湖田、小港嘴、銀坑、三寶曙光路鯰魚山鎮129.8k㎡35483人魚山、景波等2個居委會,魚山、金橋、上徐、徐坊、留陽、關山、慈義、鳳崗、禮城、新橋、良港、新柳、呂蒙、徐灣等14個村委會魚山村呂蒙鄉42k㎡10574人官莊、二亭、石嶺、古城、歷堯瓷都大道麗陽鄉73k㎡15475人余家、港南、洪家、麗陽、豐田、江聯、蘆源、山田、聯村、楓林余家村荷塘鄉63k㎡4626人童坊、山門、楊灣、倉下 童坊村
3. 昌江縣 簡介,還有什麼名勝古跡
昌江,位於海南島西北偏西部,東與白沙縣毗鄰,東北部隔珠碧江同白沙縣、儋州市相望,南與樂東縣接壤,西南與東方市以昌化江為河界,西北瀕臨北部灣。總面積159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2.2公里。南北邊境由昌化江和珠碧江夾持,地形狹長。地勢為西北低東南高,西北海拔30米,東南高達1654米。地貌為西北平原,中部台地,東南山區,背山面海。
昌江古稱至來,後稱昌化,為漢武帝開拓之疆域。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至來縣,屬儋耳郡地,昭帝年間屬珠崖郡地,東漢建武帝年間屬崖州地。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為昌化縣(將至來縣拆義倫、昌化、吉安三縣,昌化、吉安設在今昌江縣境內)。唐貞觀年間撤昌化,置吉安縣,轄於嶺南道,五代屬儋州,歸南漢。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改儋州為昌化軍,廢昌化並入藤橋鎮,元豐年間復置昌化縣。元、明、清因之。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昌化縣易名為昌江縣,隸屬廣東省管轄。1949年1月,昌江縣與感恩縣合並為昌感縣。1958年12月,昌感、白沙、東方三縣合並為東方縣(時稱東方大縣)。1961年6月,三縣分設,新置昌江縣。1987年12月30日,改名為昌江黎族自治縣,1988年4月海南建省後,直轄於海南省。昌江境內,世居著漢、黎、苗等民族。現轄7個鎮174個自然村,其中黎族村莊103個,設有居民委員會7個,村民委員會69個。全縣人口23萬。
自古以來,昌江縣城屢經變遷。西漢置至來縣,縣治設在今昌化鎮舊縣村,宋代昌化縣移昌江二水州中(即今東方市四更鎮旦場村東側),明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又遷千戶所(即今新城村),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84年)又重遷回昌化城。1961年6月後,昌江縣人民政府一直設在石碌鎮。石碌鎮以石碌嶺得名,1964年7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昌江縣縣城。石碌鎮位於海南島西部距海口市190公里處,坐落在石碌河中游,原是黎族居住的山區,300多年前因在此發現銅礦,民間開采,始有儋州人遷居,爾後遷居者眾,設店營商,漸成集鎮。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海南鐵礦得恢復建設,集鎮不斷擴大,經濟日趨繁榮,經過幾十年得開發建設,石碌鎮如今成為昌江經濟、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從此,昌江成了海南西部對外經濟交往得一個重要"窗口",海南西部的開放地帶逐步形成。海南省的"九五"規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勾畫出了具有海南特色的"一省兩地"(新興工業省、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和度假休閑旅遊勝地)產業格局和發展藍圖。昌江的目標是依託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成全省的重工業區和熱帶高效農業基地,並為瓊台經濟合作開辟出一條新路。
自然資源
土地森林資源
全縣土地面積239萬畝,耕地面積21萬畝,可開發利用的土地有69萬畝,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2.3萬畝。全縣森林面積56.12萬畝,其中天然林39.6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2%,曾獲"全國城鎮園林綠化先進單位"。
海洋資源
海洋開發前景廣闊,主要港口有昌化港、海尾港、新港和沙魚塘港。昌化港是昌江主要通商港口,昌化漁場是天然漁場,也是華南四大漁場之一,水產品有馬鮫、鯧魚、石斑、青鱗、白卜、紅魚等30多種。全縣適宜養殖鮑魚的淺海海域有11處,面積2662畝;養種麒麟菜的主要海域有5處,面積1109畝;可開發建塘種養江籬、魚、蝦、蟹的主要灘塗有6處,面積3550畝;可開發利用淡水面積4.5萬畝,發展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業,條件優越。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礦藏有鐵、銅、鉛、金、石灰岩、熔岩、石英砂、花崗岩等。石碌鐵礦是亞洲最大的露天鐵礦,也是亞洲第一富鐵礦,累計探明儲量為4.04億噸,平均品位達49.2%,最高品位為68%。石灰岩儲量豐富,探明B+C+D級儲量9800萬噸。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陸路交通十分便捷,縣城石碌鎮距省會海口190公里、距三亞市210公里(全程高速公路),縣內公路四通八達,全縣各鎮已全部實現公路通車;工業區內的工業大道於2005年9月動工興建;昌江縣城有鐵路直達海口、三亞和八所港,粵海鐵路貫穿全境,工業開發區內設貨運及客運站點。
通訊網路
全縣已開通了無線尋呼、行動電話,實現電話交換程式控制,國內外長途傳輸數字化。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通訊網路覆蓋全縣,用戶可直撥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縣內寬頻網路也已開通。
電力設施
昌江電力充足,現有22萬伏電壓供電中心和13座小型水電站,主變電容合計31.98萬千伏安,與全省聯網供電。全縣自然村已經全部實現村村通電;東方洋浦海口的天然氣管道網已於2003年9月實現輸氣,年供氣24億立方米,並沿西線高速公路穿越昌江境內。
水利設施
全縣有大小河流17條,總流域5381平方公里,已建成蓄水工程38宗,設計總蓄水量3.2億立方米,其中省內四大水庫之一的石碌水庫庫容量為1.42億立方米,總產量9.2億立方米。
旅遊景點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橫展雙翼,蹲踞在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東南部,其山嶽橫跨東方、昌江和白沙,是中國唯一保護長臂猿及其生存環境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佔地面積6600多公頃。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唯一保護長臂猿及其生存環境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內山嶽連綿,群峰疊翠,林海浩渺,古木參天,自然生態系統保存完整,熱帶生物資源極其豐富。有珍貴的巨蜥、雲豹、黑熊等60多種珍稀動物,以及熱帶蘭花、饅頭果、山石榴、山竹子、烏墨、青果榕、山橄欖、毛牡丹和野荔枝等珍貴植物。
斧頭嶺一帶是瀕危的海南黑冠長臂猿生息的地方,也是保護區的核心區。長臂猿是四大類人猿之一,也是我國唯一現有的類人猿,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才有,中國也僅在海南島和雲南西雙版納發現,在海南島的長臂猿是黑冠長臂猿又叫海南長臂猿,2000年被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為世界上25種瀕危靈長目中數量最少的動物。由於原始森林被大量砍伐,以及人為獵殺,生存環境急劇惡化,目前只有4群23隻。此外還有珍貴的雲豹、黑熊、水鹿等多種珍稀動物,是遊人旅遊觀覽海南森林的理想景區。
棋子灣
棋子灣位於昌江西部,在昌化鎮北3公里處,距昌江縣城石碌鎮55公里。此灣東倚昌化嶺,西連大海,東西長約20公里,呈S狀,石多沙白浪靜。該灣水清見底,沙細質軟,潔白如銀。海岸奇峰林立,怪石磷峋多姿,林木蒼翠,山花爛漫,清泉歡暢,陽光明麗,四季如春,是難得的天然浴場,也是光浴和沙浴的理想之地。怪石嶙峋,色彩各異,林木茂密,綠草如茵,清泉歡歌,銀色的沙灘與湛藍大海面連成一片。
棋子灣最吸引人的是它的渾然天成,「帆船石」,彷彿天然的屏障,把灣內外分割開來,灣外波瀾壯闊,灣內水面波瀾不驚,遊人臨石望海,無不嘆為奇觀。「治癬溝」,一道源於昌化嶺的山泉小流,經山岩間千回百轉於灣內入海,流水常年不枯,成為天然的淡水浴場,泉水含有優質硫磺礦物質,能治療皮膚病。「棋子籃」,當站在高處觀賞海景時,那弧形的沙灘宛若一個巨籃,灣內紅藍綠黃白紫青七色石塊星羅棋布、塊塊光滑潤潔、晶瑩透亮,故人們稱海灣為「棋子籃」。除此之外棋子灣還有許多優美的天然景觀,如:海灣大角、海灣小角、祭海石、觀魚石、望郎灘、怪石群、仙浪洞、觀音潭、仙人足跡、火焰石等數不勝。
銀色的沙灘也是棋子灣的一大特點之一,在棋子灣徒步到滑沙場一試身手,重新領略兒時戲沙的樂趣,感受大自然沙漠的氣息。在灣邊光潔細軟的沙灘上可以篝火賞月或來個沙灘迪斯科,盡情地放鬆心態,沉浸於娛樂的喜悅中。
斧頭山自然保護區
斧頭山自然保護區屬國家級重點自然保護區,是個令人神往的旅遊勝地。
斧頭山海拔1200多米,漫山的林海中,千樹萬木各具風姿,有的枝繁葉茂,冠蔭覆蓋;有的盤根而生,碩大雍容;有軀干挺拔,蔚然毓秀,真是舉目皆景,千姿百態,目不暇接。這是目前我國保護得較為完整的熱帶原始森林。在這里,樹下有樹,林內有林,鱗次櫛比,層次分明,完整的一派天然林景觀。林海里,昨蟬狂躁,百鳥啁啾,鹿鳴猿啼;微風中,樹葉絮語,藤花搖葉,真是生機勃勃,春意盎然。
保護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林木茂密,是動植物得天獨厚的生活環境,除了生長著雞毛松、陸均松、油杉、苦梓、花梨、紅欏、坡壘等名貴樹種外,還生長著大量的名貴葯格,如益智、巴戟、靈芝菌、涼姜、雞血藤、金銀花、七葉一枝花等。觀賞植物更是不勝枚舉,僅是幽香雅麗的蘭花就有70多種,野生油料植物也較為繁多。山間生長著為野生動物提供主食的繁多野果樹,如饅頭果,山石榴、山竹子、黑墨子、青果榕、高山榕、山橄欖、山荔枝、山芒果、山芭蕉、紅毛丹等。這里的森林層次較多,結構復雜,大型的蔓類植物和附生植物極為豐富,它們相互纏繞攀附,有些在莖上開花結果,有些藤葉組成團團簇簇,往往構成繁花綠葉、似錦似畫的"空中花園"。浩翰的林海,皆是繁茂的林木和萋萋的芳草。
保護區里環境幽靜,野果累累,水草豐盛,是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樂園,這里棲息著多種珍貴野生動物,有長臂猿、雲豹、黑熊、水鹿、穿山甲、巨松鼠、椰子貓、靈貓、果子狸、飛狸、山豬、孔雀雉、啄木鳥、貓頭鷹、鷓鴣、原雞、杜鵑、畫眉、白鷳雞、八哥、鸚鵡、喜鵲、太陽鳥等,故有"動物種儲存庫"的美稱。
斧頭山自然保護區內的動植物,有不少種類具有很高的觀賞及研究價值,專程到這里觀光旅遊以及中外科研人員、學者、專家常年絡繹不絕,使得保護區日益熱鬧、繁華。
熱帶沙漠探奇
海南島還有沙漠?沒錯,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境內的海岸邊就有一片熱帶沙漠。到熱帶海島探險一片熱帶沙漠也夠個性的吧。
這片沙漠面積約9萬畝,在我國普通的地圖上都沒有標示。其實,熱帶的沙漠並不是毫無生息的,這里有許多沙丘,上面生長著許多仙人掌、野菠蘿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抗旱、耐熱的低矮植物,還有一些稀稀疏疏、高矮不齊的人造林,所以正確的名字應當叫做熱帶濱海沙漠——有河流,還有流動、半流動的沙丘,獨特而神奇。
早上,從美麗的棋子灣整裝出發。如果碰上一陣不大不小的及時雨就更妙了,沙地上的雨點明亮而結實。雨水撒滿人造林中的馬尾松,枝葉上,雨珠晶瑩剔透,就像串起來的透明銀色珠子一般可人。在沙漠走路要小心,這可是仙人掌的樂園。仙人掌出現在沙漠里,似乎就是一種綠色的美麗和希望。
沙漠的盡頭,養蝦塘就在林帶與大海之間,兩三個孩子在嬉戲追逐。淺海處停泊著許多小漁船,漁船上堆滿了漁網。原來,熱帶濱海沙漠沒有西北沙漠的乾涸和烤熱,沒有西北沙漠的裸露和枯燥,有的是另一種獨特的風景——生命。
濱海沙漠主要集中在海南島西部海岸,包括昌江境內從珠碧江到昌化江之間約42公裏海岸線的沙漠地帶,以及東方境內從昌化江到八所港間30多公裏海岸線的沙漠地帶。
皇帝洞探奇
皇帝洞是海南重點自然保護區之一。位於昌江王下鄉牙迫村東,距縣城石碌鎮60公里。皇帝洞依山傍水,洞外群山環抱,層巒疊嶂,流水潺潺;洞內鍾乳石成群,洞口就在南瑤河邊,從遠處眺望,象一頭張口的大水牛。
洞穴由西向東伸延,洞寬約60米,深約130米,高25米,面積約7800平方米,可容納上萬人。洞底東高西低,向南傾斜,洞內小徑蜿蜒曲折。洞廳呈拱形,平坦寬敞,壯麗堂皇。遊人踏入洞門,洞中群燕飛舞,吱啁呢喃,象在歡歌笑迎遊人。
洞內鍾乳石多姿多彩,有的象盆、盤、板、柱、刀、錐、枕、席,有的象牛、羊、雞、狗、虎、鹿、龍、鳳,有的象羅漢金剛,天將玉女,有的象出水芙蓉,亭立雞冠,引頸竹桃……猶如人工雕刻而成,惟妙惟肖,令人越看越有趣。洞內正方左面的半空中,懸掛一巨石,似乎搖搖欲墜,使人提心吊膽。
神奇的皇帝洞,是個石灰岩大溶洞,主要是侵蝕地下水沿可溶性碳酸裂隙處沖刷流淌,年長日久溶蝕而成。洞內冬暖夏涼,進洞參觀游覽,清新涼爽,別具一番樂趣。隨著海南旅遊業的迅速發展,昌江縣人民政府不斷加強皇帝洞的保護和及其旅遊設施的建設,迎接聞名而至的絡繹不絕的海內外遊客。
昌江海洋資源
海洋開發前景廣闊,主要港口有昌化港、海尾港、新港和沙魚塘港。昌化港是昌江主要通商港口,昌化漁場是天然漁場,也是華南四大漁場之一,水產品有馬鮫、鯧魚、石斑、青鱗、白卜、紅魚等30多種。全縣適宜養殖鮑魚的淺海海域有11處,面積2662畝;養種麒麟菜的主要海域有5處,面積1109畝;可開發建塘種養江籬、魚、蝦、蟹的主要灘塗有6處,面積3550畝;可開發利用的淡水面積4.5萬畝,發展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業,條件優越。
4. 海口昌江屬於哪個區
昌江縣,全稱昌江黎族自治縣。
是隸屬於海南省政府直接管轄的一個縣,不屬於任何一個市管轄。
昌江黎族自治縣中國芒果之鄉——昌江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的西北部,依山面海。縣人民政府駐石碌鎮,距省會海口市196公里,距洋浦開發區100公里,距三亞220公里,距八所港50公里。縣內公里四通八達,海榆西線公路、環島高速公路、粵海鐵路貫穿全境,水利、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昌江屬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4.3℃,全年無冬,四季如春,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為1676毫米,生態環境好,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發展名特優水果、反季節瓜菜等熱帶高效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5. 昌江這個地名有幾個
▪鄱陽湖水系河流名
作為水系名稱的昌江(也叫昌江河),其上游稱南寧河,是發源於安徽昌門(今祁門縣)東北部的大洪嶺西南麓,先向南後折向西南,進入江西省境內流向西南流注入鄱江的一條河流。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
昌江是海南省昌江黎族的自治縣,距省會海口市196公里,距洋浦開發區100公里,距三亞220公里,距八所港50公里。
作為縣名,是指昌江黎族自治縣。
▪江西省景德鎮市昌江區
作為區名,是指江西省景德鎮市下轄的昌江區。
昌江區是江西省景德鎮市下轄的一個區。地處景德鎮市西南部,以「昌江」而得名,位於東經117°1′~117°16′,北緯29°6′~29°26′之間,南鄰樂平,北接浮梁,西靠波陽,轄區環繞景德鎮市市區,屬典型的城郊區,全區東西長約3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區域總面積432平方公里,共轄二鄉、二鎮、二街道,46個村、36個居委會,2012年總人口17.16萬人。其中農村人口8.3萬人。
6. 浙江省昌江區屬哪個市
昌江區屬於江西省,而不是屬於鄰近江西的浙江省,就是隸屬於江西省景德鎮市管轄的一個市轄區。
7. 景德鎮市昌江區包括什麼地方
沒樓上說的那麼簡單。景德鎮城區內,珠山區和昌江區很多地方難於劃分的,即使是昌江河以西,現在和高新區也有交錯。除開城區外,景德鎮整個城區基本上都被昌江區包圍著,南到206國道慈義過去與樂平交界,北到與浮梁縣城隔河相望,東到黃泥頭,西到與鄱陽縣交界。鐧懼害鍦板浘
8. 景德鎮昌江區
答案;昌江區,是江西省景德鎮市市轄區。地處景德鎮市西南部,以境內河流昌江流經而得名,位於東經117°1′~117°16′,北緯29°6′~29°26′之間,南鄰樂平市,北接浮梁縣,西靠鄱陽縣,環繞珠山區,屬典型的城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