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深圳7500稅後多少錢
擴展閱讀
廈門中醫院地鐵站叫什麼 2025-07-18 23:10:14
深圳慢性盆腔炎如何治療 2025-07-18 22:26:54

深圳7500稅後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2-08-17 01:24:42

① 按深圳市標准,我的工資為7500元,個人所得稅應徵收多少怎樣計算

工資為7500元,不考慮附加扣除項目,應交個人所得稅=(7500-5000)╳3%=75元。

② 深圳市戶口在深月薪7500元繳交社保和扣稅後月入多少

非深圳市戶口,交納養老、住院或綜合醫療或勞務工醫療、工傷、失業等保險。
其中:
一、養老部分:
公司10%(也就是:1500x10%=150元),個人8%(也就是1500x8%=120元);
二、醫療分為三種,不知道貴公司選擇哪種,分別是:
1、綜合醫療+地方補充:公司6.5%(也就是:1500x6.5%=97.5元),個人2%(也就是:1500x2%=30元);
2、住院+地方補充:公司1%,個人不繳,但是這個基數是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因為不在深圳,不是很清楚深圳2006年平均工資是多少,好像是2926吧,如果是的話,就是公司繳納:29.26元;
3、勞務工醫療:公司8元,個人4元。
三、失業部分
1%x公司人數x40%,基數是上年度深圳市月平均工資
四、工傷部分
分為0.5%,1%,1.5%三個檔次,基數是單位員工月工資總額。
你可以自行計算一下,因為不知道貴公司人數。

③ 7500工資扣完五險一金和個稅還剩多少

法律分析:一個月工資7500元,參考一般地區最低五險一金扣除個人比例,應納稅額=7500-7500×0.19-3500=2575;個稅繳納額=2575×10%-105=152.5扣稅後到手工資=7500-7500×0.19-152.5=5922.5。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二十五條 納稅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

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扣繳義務人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

第二十六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可以直接到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也可以按照規定採取郵寄、數據電文或者其他方式辦理上述申報、報送事項。

第二十八條 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徵收稅款,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開征、停徵、多征、少征、提前徵收、延緩徵收或者攤派稅款。

農業稅應納稅額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核定。

④ 7500工資扣除五險一金還剩多少

法律分析:一個月工資7500元,參考一般地區最低五險一金扣除個人比例,應納稅額500-7500×0.19-3500575

個稅繳納額575×10%-10552.5

扣稅後到手工資500-7500×0.19-152.5922.5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⑤ 7500交多少個人所得稅

7500在沒有三險一金和專項附加扣除的情況下交75元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制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1、實行分類徵收。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採用的是分類所得稅制,即將個人取得的各種所得劃分為11類,分別適用不同的費用減除標准、不同的稅率和不同的計稅方法;
2、累進稅率與比例稅率並用。其中,工資、薪金所得適用3%~45%的七級超額累進稅率;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投資者的生產經營所得,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稿酬所得,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均適用20%比例稅率;
3、對納稅人的應納稅額分別採取由支付單位和個人源泉扣繳、納稅人自行申報兩種方法;
4、以個人(自然人)作為納稅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一條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不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非居民個人。非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納稅年度,自公歷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⑥ 稅前7500到手多少錢

法律分析:7205,按稅前工資7500元計算:(7500-3500)*10%-105=295元,個稅計算公式是:個稅=應納稅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應納稅額=工資總額-社保個人繳交額-住房公積金個人繳交額-免徵額,但是具體以實際為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⑦ 7500稅後能拿多少

法律分析:看你們單位的社保和公積金繳費基數咯,基數低就扣得少,基數高就扣得多。工資7500,應納稅額=7500-三險一金-3500。三險一金部分按最低估算在1425以上。

那麼個稅繳納額=2575×10%-105=152.5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七條 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可以從其應納稅額中抵免已在境外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但抵免額不得超過該納稅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

⑧ 7500工資扣多少稅

7500工資扣個人所得稅75元。工資收入7500元,在沒有個人繳納的「三險一金」的情況下,則應納稅所得額中只能扣除法定扣除費用。既應納稅所稅額=7500-5000=2500,然後根據應納稅所稅額2500元,從稅率表中查找對應的適用稅率的速算扣除數。2500元處於稅率表中的第二級,「超過3000的部分」其對應的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為0。再用前面所說的基本計算公式:應納個人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應納個人所得稅額=2500*3%-0=75元。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大比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