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深圳技師學院的學院事記
·2013
2013年4月11日,在深圳技師學院西校區多功能會議廳,深圳技師學院與奧的斯電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隆重舉行訂單式人才培養合作簽約儀式。奧的斯電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Anthony Black、深圳技師學院院長黎德良出席儀式並簽署合作協議,Anthony Black總裁還向訂單培養班學生代表授予「奧的斯班」牌匾。深圳技師學院院長黎德良、奧的斯電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黃家傑先後在儀式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奧的斯電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服務運營部長陳慷、深圳技師學院副院長王德等領導參加了此次簽約活動。
·2011
2011年6月26日,從全國大學生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大賽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賽場傳來喜訊,該院國際商務系4支參賽隊全部獲得一等獎,其中物流沙盤一隊、二隊分獲總分第一名、第二名,企管沙盤一隊、二隊分獲總分第一名、第二名。
·2009
2009年2月11日,市政府辦公廳發出通知,明確確定該校畢業生取得高級職業資格證書,在全市機關事業單位的公務員、職(雇)員招考中,與大專學歷人員同等對待。
2009年3月12日下午,市政協副主席余暉鴻、姚欣耀率領市政協科教衛體委員會主任張俊彪、副主任杜建英、副主任高華以及部分市政協委員到該院龍崗新校區視察指導工作。深圳市勞動保障局副局長許少英、副局長劉青等陪同視察。
2009年3月31日上午,市政協主席王順生、副主席姚欣耀一行到該校視察指導工作,並就高技能人才培養對改善區域經濟投資環境發表了重要講話。市政協秘書長湯麗霞、市政協文教衛體委員會主任張俊彪,市勞動保障局局長管林根,副局長許少英,該校黨委書記、校長黎德良等陪同視察。
2009年4月23日-24日,該校第七屆體育運動會在東校區隆重舉行。深圳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黃繼友、深圳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管林根、深圳市體育局局長蔡明遠、深圳市財政局副局長王虎善、深圳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許少英、副局長劉青、局機關黨委書記曾思克、副局長李滔、副巡視員蔡煥行等領導同志出席開幕式。
2009年5月19日,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廣東省技師學院等5所技工院校通過技師學院復評的批復》(粵府函〔2009〕84號)同意深圳技師學院等5所技工院校通過廣東省技師學院復評。
2009年6月12日上午,省委常委、副省長肖志恆在省政府副秘書長楊紹森、省人事廳廳長歐真志、省物價局局長孫慶奇、省統計局局長幸曉維、省檔案局局長徐大章、省地方史志辦主任陳強、省勞動保障廳副廳長林應武等的陪同下,蒞臨該校視察指導工作。
2009年6月24日,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發布《關於公布廣東省技師學院等5所學院通過復評的通知》(粵勞社函〔2009〕1035號),正式公布該院通過技師學院復評。通知明確規定「技師學院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管理,技師學院為辦學主體」。
2009年10月19日上午,該院與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政府中央TAFE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學術交流和聯合研究項目、師生交流和訪問、職業資格證書互認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
2009年10月24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高技能培訓聯合委員會在該院召開了汽車維修預備技師職業功能模塊開發教材編寫研討會。
2009年11月6日,該院與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舉行合作協議簽字儀式。
2009年11月7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肖志恆一行蒞臨該院視察工作,就學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情況等工作進行專題調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吳道槐,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楊紹森,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歐真志,深圳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鋒,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鄭朝陽,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管林根,副局長陸韜、劉青等領導陪同考察。
2009年11月11日,該院與奧地利維也納應用科技大學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隆重舉行,奧地利科技文化教育部職教司司長Reinhard Noebauer、奧地利駐廣州領事館領事Mueller、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劉青,該院院長黎德良、副院長王德等領導和嘉賓出席簽字儀式。
2009年11月22日,國家郵政總局司長王梅、廣東省郵政管理局局長羅建青、副局長郭小梅、國家郵政總局綜合處處長張小寧等一行蒞臨該院視察並進行座談。
2009年11月25日下午,該院第七屆技能節閉幕式在西校區多功能廳隆重舉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副主任宋建、深圳政協副主席姚欣耀、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南嶺、市關工委顧問李海東、市關工委副主任黃繼友、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管林根、市政協文教衛體委副主任高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處長蔡兵、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技管處處長劉正讓、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教研室主任陳蘇武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閉幕式。
深圳技師學院自10月推出採取模塊化教學——即學員免費修完公共模塊、加上修完相應等級的模塊課程和專業拓展模塊,並考取相應等級資格的職業證書就可獲得深圳技師學院畢業證書的非全日制技工教育以來,受到絕大多數學員的歡迎,此項活動在12月15日之前報名的該學院的學員還可免交注冊費。目前已經開設了高級班和技師班,據調查,截至目前,原計劃開設的班級學員都已報滿,學院將於近期各增開一個班來滿足廣大學員的需求。
根據國家大力推廣非全日制技工教育的文件精神,技師學院及時推出了非全日制技工教育,此舉可能成為技工教育的發展趨勢,為在崗的員工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提升渠道,這也是技工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它逐漸會由單項的技能培養模式轉向成綜合型、系統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此外,對於還有一部分學員的學歷等條件達不到學習非全日制技工教育要求的,學院推出了另一項優惠舉措——「培訓增值行動」,為他們的技能深造帶來了直接或間接的實惠。
·2008
2008年2月21日至24日,該校根據省勞動保障廳的統一部署,參加了香港第28屆教育和職業博覽會。開幕式結束後,香港貿易發展局總裁林天福、香港勞工及福利局秘書長鄧國威、香港文匯報副總裁王松等親臨該校展台參觀,並與黎德良校長親切交談。
2008年4月11日下午,該校召開黨員代表大會,選舉新一屆校黨委委員和紀委委員。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黨委委員(按姓氏筆畫為序):於建武、孔寧、王德、呂雲龍、戎華(女)、李選昌、黎德良。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按姓氏筆畫為序):王曉沛(女)、戎華(女)、宋強、李選昌、莫惠雄。
2008年4月17日上午,該校在東校區田徑運動場隆重舉行第六屆田徑運動會開幕式。深圳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李海東主任、副主任黃繼友、副主任李友烈、深圳市福田區副區長夏煬、深圳市勞動保障局副局長許少英、深圳市體育局副書記喬鴻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式。
2008年4月19日上午,該校在西校區多功能會議廳隆重舉行第三屆專業顧問委員會成立大會。來自深圳市各行業和企業的107名專家參加了成立大會。會上,學校向新聘任的專家委員頒發了聘書。
2008年4月28日上午,國家民政部副部長羅平飛在廣東省民政廳廳長劉洪、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陳玉明的陪同下,到該校考察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工作,該校校長黎德良匯報了學校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的工作情況。省民政廳巡視員范俊龍,市民政局局長劉潤華、副局長邱展開,市勞動保障局副局長許少英等領導陪同考察。
2008年5月8日至9日,由廣東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主辦的「廣東省動畫設計師職業技能鑒定推介會」在該校召開。會上,廣東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為將該校設為廣東省「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動畫設計模塊測試中心」。
2008年5月14日,該校分別在東、西校區和大鵬校區組織廣大教職工和學生為四川地震災區捐款。該校東、西校區和大鵬校區廣大師生分別組織了捐款活動,共為災區捐款達12.5萬元。
2008年5月29日,深圳市副市長梁道行率發改局、規劃局、大運會執行局、工務署、龍崗區政府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到該校新校區現場調研。
2008年10月10日上午,甘肅省委常委、副省長劉永富率領甘肅省政府勞務合作考察團來該校考察工作,市勞動保障局局長管林根、副局長劉青、副巡視員蔡煥行,該校領導班子成員等陪同考察。
2008年11月4日至5日,全國快遞行業服務人才培養研討會在深召開。11月5日,國家郵政局人事司司長王梅率研討會成員考察該校,並計劃在該校建立首批「快遞行業服務人才培養基地」。
2008年11月21日下午,該校在西校區隆重舉行第六屆技能節閉幕儀式,市政協副主席余暉鴻、市政協文教衛體委主任張俊彪、市財政局副局長王虎善、市勞動保障局機關黨委書記曾思克等領導出席了閉幕儀式。
2008年12月19日上午,廣東省技師學院復評評審專家組組長、國家級督導黃仕勇宣布:「經過10位評審專家兩天的嚴格評審打分和投票表決,深圳高級技工學校(深圳技師學院)以97分的高分,10位專家全票贊成的優異成績,通過廣東省技師學院復評評審組的評審。」深圳技師學院復評工作取得圓滿成功。
·2007
2007年3月2日,該校在西校區多功能廳舉行全體黨員會議,補選中共深圳高級技工學校(深圳技師學院)黨委委員(書記),大會嚴格按照選舉程序,採取等額選舉和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舉黎德良同志為中共深圳高級技工學校(深圳技師學院)黨委委員(書記)。
2007年4月19日至20日,該校第五屆體育運動會隆重開幕,市關工委主任李海東、副主任黃繼友、副主任梁俊華,市體育局局長蔡明遠,市勞動保障局副局長初綱等領導出席開幕式。
2007年6月6日,國家勞動保障部教育培訓中心在中國教育行政學院主持召開會議,研究成立全國教育培訓工作委員會,全國100多家示範技工院校的書記、校長(院長)參加了會議。會議選舉產生了國家勞動保障部教育培訓工作委員會,國家勞動保障部教育培訓中心副主任汪春慧主任擔任該委員會主任,該校黎德良校長被推選為委員會副主任,具體負責該委員會的技工院校發展戰略工作。
2007年6月15日,該校龍崗新校區建設工程設計招標評審會在實訓樓八樓會議室舉行,有關評審專家對五家單位的投標文件進行了綜合評審。6月18日,新校區籌建領導小組在八樓會議室召開該校龍崗新校區定標會,最終5號方案被選為中標方案。
2007年10月12日上午,市政協副主席姜忠、陳觀光一行來該校調研指導工作,市勞動保障局局長管林根、副局長許少英等陪同調研。
2007年10月22日上午,深圳市副市長李銘一行在市勞動保障局局長管林根、副局長許少英,該校校長黎德良等陪同下蒞臨該校視察指導工作。
2007年11月14日下午,市勞動保障局在該校校本部教學樓四樓階梯教室召開中層幹部大會,局直屬機關黨委書記曾思克同志宣讀了市委組織部和市政府文件。中共深圳市委組織部任命李選昌同志為深圳高級技工學校(深圳技師學院)專職黨委副書記(正處級);深圳市人民政府決定:王德、於建武任深圳高級技工學校(深圳技師學院)副校長(副院長)。
2007年11月29日下午,該校第五屆技能節閉幕式在西校區多功能廳隆重舉行。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銘、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游鈞、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林應武、深圳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黃繼友、深圳市財政局副局長王虎善、深圳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許少英、副局長劉青、副巡視員蔡煥行、該校校長黎德良等領導出席閉幕式並在主席台就座。
2007年12月1日上午,在廣州舉行的全國第二屆技工院校技能大賽閉幕式上,該校信息技術系學生陳釔丞同學代表廣東省參賽,並獲得計算機維修工(中級)比賽第二名,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林應武為其頒獎。
·2006
2006年3月7日下午,深圳市政協副主席余暉鴻一行到該校調研設計產業發展工作。
2006年4月6日上午,市政協副主席陳觀光率市教育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蒞臨該校,圍繞該校畢業生大專待遇問題、技師學院發展中遇到的困難,以及教育附加費撥款問題等進行調研。
2006年5月13日,該校第二屆專業顧問委員會成立暨委員聘任大會隆重舉行。市勞動保障局副局長黃造基,該校領導班子成員出席大會並為專家委員頒發聘書。
2006年9月20日,該校與一汽豐田T-TEP項目合作簽約慶典隆重舉行,該校成為國內首家與一汽豐田開展T-TEP項目合作的技工院校。
2006年9月26日,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全國高技能人才工作會議暨第八屆中華技能大獎和全國技術能手錶彰大會。會上,該校榮膺「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大獎。
2006年10月8日上午,該校在西校區活動中心召開全體教職工大會。大會上宣布了市委組織部對黎德良同志的任命。黎德良同志任深圳高級技工學校(深圳技師學院)校長(院長)。
2006年10月20日上午,該校召開三個滿意度調查啟動儀式。深圳市企業家協會吳井田會長、該校校長黎德良等領導出席會議。
·2005
2005年6月21日下午,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李小魯、深圳市政協副主席陳觀光等領導在深圳市勞動保障局副局長劉青、助理巡視員李新玲等陪同下,蒞臨該校考察調研。
2005年12月14日,深圳市副市長梁道行率龍崗區、市勞動保障局、發展改革局、規劃局、國土房產局、建設局、環保局、建築工務署等單位領導一行10多人,到該校調研新校區籌建進展情況。
2005年12月26日下午,該校隆重舉行建校20周年校慶慶典活動。深圳市委副書記、市紀委書記譚國箱,國家勞動保障部培訓就業司副司長劉康,省勞動保障廳副廳長林應武,市政協副主席陳觀光,市勞動保障局局長管林根等領導應邀出席慶典活動。
② 《滿秋》郭小梅是親生的嗎
不是。
滿滿是滿秋和郭志剛親生的。
郭小梅不是,她是郭志剛和牛莉飾演的那女人出軌後,牛莉飾演的那女人坐牢前留下的孩子,是牛莉飾演的那女人和前夫生的,與郭志剛無血緣關系。
③ 求一位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皖籍女作家的姓名和簡介
皖籍女作家 蘇雪林
蘇雪林(1897年2月 24日 —1999年4月21日)女,作家、文學家。乳名瑞奴、小妹,學名小梅,字雪林。後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師范,將「小」字省去,改為蘇梅。由法回國後,又以字為名,即蘇雪林。筆名有綠漪、靈芬、老梅、天嬰等。1897年生於浙江省瑞安縣縣丞衙門里,自嘲為半個浙江人,原籍安徽太平縣(今黃山市黃山區)嶺下村。三十年代初,蘇雪林曾被稱為阿英「女性作家中最優秀的散文作者」,其散文除若干寫景外,多為記人敘事抒懷的隨筆小品。其文語言明快,文白夾雜而多見理趣,雖然未必十分深刻,但也已頗具學者散文風范。只是她曾撰文攻擊過魯迅、郭沫若等左翼作家及發表過反共言論,因此在大陸不為人所喜
半生「反魯」
蘇雪林性格中常常顯露出「善爭辯」的特點,她曾幾次主動在現代文壇上展開論爭。從三十年代開始,她撰文參與關於李金發象徵派詩的爭論,與覃子豪先生展開了幾個回合的討論。接著又在《鳩那羅的眼睛》出版後,與向培良先生關於戲劇的布景和舞台上的表演等問題展開討論,寫了《演劇問題答向培良先生》(1935年4月16日《武漢日報》)。這些討論和論爭主要是集中在如何看待和評價文藝作品問題上,限制在文藝本身的范圍內,可以說是學術之爭,並且是雙向的,有來有往。而蘇雪林對魯迅的論爭與上述情況則迥然不同,從表面上看似筆墨形式,但內容的實質卻完全脫離學術,成為一種政治上的對立狀態,而且是單向的,有來無往。因魯迅已於1936年10月19日病逝,而蘇雪林對魯迅的敵對態度,卻是在魯迅病逝後的一個月內開始的。蘇雪林反對魯迅的時間之長,發表文章之多,在歷史上是少見的。她對魯迅的看法從贊頌到反對也是眾人皆知、舉世矚目的。早在二十年代蘇雪林與魯迅並無積怨,1928年她曾與魯迅共同參加過北新書局老闆李小峰舉辦的宴會;1929年5月蘇雪林在《寫在(現代作家)前面》一文中稱魯迅是「中國最成功的鄉土文學家」。以後在《周作人先生介紹》中對魯迅及其《阿Q正傳》的評價是:「對中華民族病態具有深刻研究的」,「立下了許多脈案和治療之方」。1934年冬,她發表了《阿Q正傳》及《魯迅創作的藝術》(《國文周報》11卷14期),對魯迅小說的創作藝術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對魯迅的兩本小說集《吶喊》和《彷徨》評價說:「兩本,僅僅的兩本但已經使他在將來中國文學史佔到永久的地位了」。該文中將魯迅小說的藝術特點概括為三:「第一是用筆的深刻、冷峻……;第二是句法上的簡潔峭拔……;第三是體裁的新穎獨到……。」直到六十年代後期,蘇雪林寫作的《我對魯迅由欽敬到反對的原因--魯迅逝世三十周年紀念》(收入《文壇話舊》)一文也直言不諱地表達了她對魯迅的欽佩之情:《阿Q正傳》可真把我們鬧瘋狂了,大家抱著讀這一篇,讀後又互相批評。當時我們歡喜的只是文章里的幽默與風趣,……我讀了周作人的評價,對《阿Q正傳》始獲得深一層的看法,更覺得這篇小說的價值之高。
那麼,是什麼原因促使蘇雪林對魯迅突然由欽敬走向反對,乃至敵對的態度呢?她在同一篇文章中說:「什麼時候對他觀感幡然轉變呢?那就是女師大風潮以後。由於蘇雪林與魯迅對女師大校長楊蔭榆女士在女師大風潮中的所作所為看法截然相悖,繼而牽涉到對支持楊蔭榆的教育部長章士釗的態度也產生分歧。隨著時局的變化,蘇雪林與魯迅在政治上的分歧愈來愈大,其言辭也愈來愈激烈,真可謂「嬉笑怒罵,兵戈相見」。蘇雪林於1936年11月12日寫了《與蔡孑民先生論魯迅書》,拉開了她「半生『反魯』的序幕」。第二天她寫了《理水和出關》,對魯迅進行冷嘲熱諷。又過了四天,即11月18日,她寫了《與胡適之先生論當前文化動態書》(發表於1937年《奔濤》創刊號)。蘇雪林在該文的《自跋》中寫道:「以魯迅一生行事言之,二十四史儒林傳不會有他的位置,二十四史文苑、文學傳,像這類小人確也不容易尋出」。從1936年秋末至1937年春,蘇雪林連續寫了多篇文章《說妒》《富貴神仙》《論偶像》《論誣蔑》《論是非》《過去文壇病態的檢討》《對(武漢日報)副刊的建議》《論魯迅的雜感文》等,發表於成都《軍中文藝》(署名「野隼」)《武漢日報·鸚鵡洲》《文藝》民族專號、《奔濤》等刊物上,無論從內容及語言上看都十分激烈,較之前兩篇有逐步升級之勢。 1949年,蘇雪林到台灣後,國共兩黨處於敵對狀態,蘇雪林對魯迅的態度便可想而知了。從五十年代開始,不停地撰文,繼續她的「『反魯』事業」,寫了《對戰鬥文藝的我見》《琵琶鮑魚之成神者--魯迅》《新文壇四十年》《魯迅傳論》上、下等,於1967年將大部分文章結集出版《我論魯迅》(愛眉出版社)。該書出版時,蘇雪林稱「半生的『反魯』事業,……以後我不高興再理會了」。《我論魯迅》加上附錄共收集十八篇文章,她在《自序》中談到了出版此書的目的。我為什麼要在這時出版這本集子?其一、人家想必都知道蘇雪林是反對魯迅的。「反魯」幾乎成了我半生的事業,但為什麼要反?究竟是怎樣反法?則好像是沒有人能知道清楚。……因為這本書代表我個人對魯迅的「觀察」、「感想」、「評價」。其二、今年十月十九日是魯迅逝世三十周年,……我既是反魯的人, 也應該寫一點,所以一口氣竟寫了一篇兩萬七千字的《魯迅傳論》和《我對魯迅由欽敬到反對的原因》。其三、我見台灣論壇近年「捧魯」有漸成風氣之勢,已有人呼喊在台灣重印魯迅著作了。但我擔心魯迅偶像又將在台灣豎立起來,魯迅崇拜也將在台灣日益推廣。語言清楚、明白、毫無遮掩,蘇雪林與廣大讀者也算是坦誠相見,從中不難看出她的「勇氣」和「膽量」。
從梁實秋、蘇雪林攻訐魯迅的一條「罪證」談起
楓涇杏花坊 蔡宏偉
魯迅活著的時候,一般的操觚之徒是不敢與之對壘的。有著清華及留美資歷的梁實秋算是一般之上的,故而有幸在魯迅活著的時候與之走上幾個回合,結果弄得心有餘悸,到1964年寫《關於魯迅》時還有些忐忑不安。直至梁去世,他對先他去世的魯迅的評價,始終保持在當日論戰時的態度,並無變本加厲的言辭。從這一點來說,梁不失為一位君子。
蘇雪林就不同了。魯迅活著的時候,她似乎怯於挑戰,更無機會應戰。畢竟她只是一個誕生於溫州瑞安縣衙里的安徽女人,留洋時盡顧談些不著邊際的戀愛,回國後自家婚姻又有點問題。雖是胡適的學生,有塊金字招牌掛著,但在社會上混畢竟有些力不從心。一旦真的讓魯迅揭了畫皮,那後果真不堪設想!所以蘇雪林攻訐魯迅的話,幾乎都說在魯迅去世之後。魯迅聽不到,也無法反擊。故而讓這個安徽女人「風光」「勝利」到了百歲之後翹辮子。與梁實秋比,蘇是一個十足的小人!
不過,梁實秋、蘇雪林在攻訐魯迅的言辭中,有一條「罪證」卻是不約而同加以援引的,那就是魯迅的工作環境的多變。換句話說,他們異口同聲地認為頻繁「跳槽」說明魯迅的性格有問題,與同事關系搞不好。梁實秋還只是提到魯迅性格的缺陷,認為他為人偏激,易感情用事,易被人利用。弦外之音,尚有憐惜之意。蘇雪林則上升為人身攻擊,說魯迅人品有問題,故不為周圍環境所容納。
的確,在魯迅短暫的一生中,他先後從紹興到南京,到日/本,到杭州,到北/京,到廈門,到廣州,到上海一路生活過。進過不少單位(包括政府機關、大學、中學等),與不少同事有齟齬(包括顧頡剛這樣的學者)。如果憑此就能說明一個人的性格或人品有問題的話,那株守一地的山民、屍位素餐的蹲坑族豈不成了聖人!蘇雪林們賴以吃飯的杜甫豈不成了人品極有問題的「流浪貓」?杜甫的「跳槽」經歷可比魯迅慘多了!
不僅如此,魯迅一生由吃公家飯到做個體戶,在中國知識分子為獨立人格而努力抗爭的歷史畫卷上,書寫了濃濃的一筆。惟有經濟獨立,方有言論之自由。魯迅達到了這個目的。結果生活在體制內的梁實秋、蘇雪林反而藉此嘲笑魯迅的丟了「飯碗」。這其實就是「人」與「奴」的區別!
梁實秋忠於職守,一生教書治學,勤勉有成,其譯莎成績及《遠東英漢大辭典》編輯工程均能澤被後世,算得上是體制內的好「奴」;蘇雪林就不同了,至多是個劣「奴」!她炮製的大量文字垃圾,有時讓她的老師胡適也覺著臭氣熏天,實在聞不下去。胡有一次寫信告訴蘇雪林,叫她別去「研究」《紅樓夢》了!因為蘇的學力實在太淺,功利心實在太急切。我有次硬著頭皮翻翻她的《唐詩概論》,結果實在看不下去。真不明白她是在怎樣教育別人家的子弟的!
由此,我們看到了魯迅的可貴,梁實秋的可敬以及蘇雪林的可鄙。
2007年9月3日於甬之南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 感覺比較像……
④ 在線看滿秋電視劇郭曉梅是郭志剛親生的嗎
不是。郭小梅是吳媚和吳媚前男友的孩子。
⑤ 中央七台:CCTV7 有沒有一個女軍人主持人姓郭有的話叫什麼名字有沒有關於她的簡介重謝
CCTV-新聞
邢質斌 張宏民 王 寧 郎永淳 梁 艷 胥午梅 顏 倩 楊 晨
李瑞英 李修平 白岩松 沈 冰 柴 靜 楊 春 崔志剛 董 倩 章偉秋
方 靜 海 霞 賀紅梅 敬一丹 康 輝 李小萌 李梓萌 納 森 水均益
王 志 張泉靈 張 羽 彭 坤 寶曉峰 天 亮 鄭 麗 崔永元
CCTV-1
李 潘 周 洲 翟樹傑 柏 楊 羅 京 邢質斌 張宏民 李瑞英 王 寧
李修平 小鹿姐姐 柴 靜 崔永元 長 江 陳志峰 崔志剛 董 浩 郭志堅
方 靜 和 晶 賀 斌 黃 薇 焦建成 敬一丹 鞠 萍 郎永淳 李小萌
李文靜 梁 艷 劉純燕 納 森 撒貝南 蘇 晨 孫小梅 唐 劍 汪文華
肖曉琳 胥午梅 顏 倩 楊 春 楊 晨 曾 媛 張 莉 張泉靈 張 悅
張 越 張 羽 趙忠祥
CCTV-2
芮成鋼 陳曉宇 陳偉鴻 方 英 計 渝 賈志紅 李 詠 李 楠 李佳明
林 海 羅曉芳 孟 莉 寧小鵑 曲向東 史小諾 王小騫 王雪純 熊 雄
王小丫 肖 薇 顏 芳 楊 平 姚雪松 張 毅 張 蔚 趙 赫 周 蓉
朱 環 朱 軼 徐 濤 斯琴塔娜 馬 斌 冉宗瑜 楊 柳 包 傑
CCTV-3
畢福劍 管 彤 李 平 倪 萍 施 翌 文 清 張 政 周 濤 周 穎
朱 軍 周 宇 小 燕 張澤群
CCTV-4
徐 俐 桑 晨 李 峰 祁 鶯 宋一平 朱 迅 夢 桐 洪 濤 葉迎春
魯 健 王玲玲 張雅琳 剛 強 任志宏 王世林 張 文 文 蓓
CCTV-5
吳 為 甄 誠 華 北 孫正平 黃健翔 張 斌 蔡 猛 沙 桐 朱 虹
劉建宏 韓喬生 馬 昕 寧 辛 羅宏濤 張 虹 梁毅苗 袁文棟 段 暄
施 丹 孫 燕
CCTV-6
潘奕霖 王 歡 塗經緯
CCTV-7
曾 媛 月亮姐姐 軼 男 張 欣 宮柏超 衛晨霞 仲 陽 王曉燕 燕 菲
俞 潔 馮 琳
CCTV-8
蔣 梅 王 梁 冀 星
CCTV-9
芮成鋼 楊福慶 曹 日 李茂奇 朱 筠 林東威 劉 欣 楊 銳 趙 斌
季小軍
CCTV-10
王 婷 李曉輝 白 樺 於勝春 朱 蕾 任魯豫 高 月 田 野 王 蓉
方 瓊 劉芳菲 趙 虹 小 童 經 蓓 王玲玲
CCTV-11
白燕升
CCTV-12
董 卿 耿 殊 任魯豫 侯 豐 阿 果 劉雲丹 楊 柳 鄭天亮 王 洲
陳大會 王筱磊
你說的那個應該是現場主持人或者前方記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