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南雄哪裡的宵夜豐富
清淡:維新路吃粥! 風味:梅嶺吃鵝\水口吃魚\南雄酒家山珍:有野豬肉\嘰哩肉\茫頭老鼠等等幽雅:怡景灣\麥香園
Ⅱ 番禺大石哪裡有南雄菜館
在會江牌坊進五十米就有一家,叫南雄菜館的,周六去吃過,點了酸筍鴨,鄉村魚,酸筍大腸,牛肉,分量非常足,非常正宗的南雄口味。
Ⅲ 韶關南雄正在建設中的大潤發購物廣場具體在什麼位置
花都最近開了一家南雄菜,味道還不錯師傅也是南雄的。去吃過幾次地址是在:花都區新華街鳳凰路大潤發後門黃山公寓A棟南雄人家
Ⅳ 廣東有什麼特產
廣東有什麼特產
有很多來到廣東讀書和工作的人,會在假期帶一些廣東的特產回家,那麼,廣東有什麼特產呢?下面大家進行整理,歡迎收藏!
中山特產—杏仁餅
杏仁餅是一款廣東省傳統的漢族餅食名吃,是從綠豆餅發展而來的,主要原料是綠豆粉,只因外觀像杏仁,所以才叫杏仁餅。中山杏仁餅入口甘香松化,肥而不膩,齒頰留香。
惠州特產—梅菜
梅菜是廣東惠州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腌制食品。惠州又稱為“惠州貢菜”。惠州梅菜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鄉間民用新鮮的梅菜經涼曬、精選、飄鹽等多道工序製成,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濕、不熱,不僅可獨成一味菜,又可以把作配料製成梅菜蒸豬肉、梅菜蒸牛肉、梅菜蒸鮮魚等菜餚。
汕頭特產—牛肉丸、老媽宮粽球、達濠魚丸
牛肉丸是廣東省潮汕地區有名的漢族小食。汕頭牛肉丸口感爽脆,美汁四溢,唇齒留香。來源於漢族中的客家菜。早期賣牛肉丸的小販大部分是客家人,他們挑著小擔在今日的潮州市挨街串巷叫賣。尤其是晚上,在韓堤路八角亭至公園後面的.韓江一帶,常有穿梭小舟,船頭掛著一盞小燈,專為停泊在那裡的客家貨船供賣夜宵,專賣牛肉丸。
老媽宮粽球是廣東潮汕地區久負盛名的漢族傳統名小食,節日食俗。以糯米為主料,外形為六角球狀,製作工藝要求嚴格,是一種口味獨特的粽子。老媽宮粽球食時解開竹葉盛盤,有稜有角,晶瑩潤滑、甘甜香咸。下次去汕頭真的必須試一下
達濠魚丸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屬於粵菜系。此菜潔白細柔,酥脆清口,為潮汕特產,也是潮汕的老字型大小小吃。現在,潮汕各地城鄉,凡出產海魚的地方,都有魚丸。
江門特產—白糖糕
廣東白糖糕最早始創於明朝廣東順德倫教,現今是廣東,香港等地的漢族特色糕點。據說是一梁姓小販蒸松糕時失手令粉質下墜而創出,它清甜爽口彈牙煙韌,看起來簡簡單單,實際工序繁瑣到極:它是把大米磨漿,用米漿糕種發酵後,加入白砂糖蒸熟而成。
茂名特產—籺
籺是米麥的碎屑,多用指粗食,韌軟有餘,黏而不膩。泛指稻、麥等的籽粒。也指在廣東省湛江,廉江,茂名等地傳統的漢族小吃,美味可口。
肇慶特產—裹蒸粽
裹蒸粽是廣東肇慶可是最出名的漢族傳統小吃,食時清益撲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端午節節日食俗,用的是本地特有的冬葉、水草來裹個大大的粽子,所以又叫裹蒸粽。
湛江特產—田艾餅
田艾餅是廣東湛江著名的漢族小吃。翠綠晶瑩,入口幽香隱隱,軟糯香滑,熱食冷食風韻都各自不同。還可以清除體內雜物、塵埃,去膩化積,養身健體。
梅州特產—柚子、菊花糕
梅州柚子果色鮮黃,淡淡飄香,果肉清甜,質脆嫩而化渣,下次去梅州別忘了嘗嘗啦
菊花糕是廣東潮汕地區漢族名糕點之一,菊花糕在潮汕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菊花糕甜軟酥鬆,入口即化,齒頰生香,清涼去火有“糜飯食會飽,菊花糕孬巧”的俗語
清遠特產—刀切糍
刀切糍是廣東省清遠市漢族小吃,節日食俗。清遠刀切糍滑溜撲香,口感極佳。用搓透的粘米團切成條,然後放入煮沸的鵝湯內,熟後再放芹菜、蕪茜、雪豆等,既有鵝香又夠溜滑,是當地人一大喜愛。每逢過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製作食用。
韶關特產—餃俚糍
餃俚糍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屬於粵菜系,爽口香嫩,味道妙不可言。它歷史悠久,為南雄小食之一種,街頭時有出賣,用白粘米在草木灰水中浸兩小時,磨成漿並熬熟,擰成圓形薄片,內包酸菜或茄子、辣椒、香料,形狀似餃子,蒸熟即食。有的不包餡,用糍餅印印成餅狀或用手捏成小團塊蒸熟,亦很爽口
陽江特產—炒米餅
炒米餅鬆脆、甘甜、可口,是廣東(尤其是嶺南一帶)的傳統美食。根據傳統習慣,一般都在秋、冬季里製作,過年時品嘗。密封後放於陰涼處儲藏,可長久儲存。
雲浮特產—慈姑糍
慈姑糍是地方特色喜慶小吃,俗稱七仔糍或狗仔糍。有趣的是,慈姑糍的形狀是仿照小男孩的生殖器製作,象徵著添丁發財。聽說雲浮慈姑糍軟膩中帶清爽,下次去雲浮的時候,你懂的~
廣州特產—泮塘馬蹄糕、雞仔餅
晶瑩通透,入口清甜爽滑,且帶有一些馬蹄清香。
馬蹄糕是廣東廣州地區漢族糕類美食。泮塘馬蹄糕將馬蹄(荸薺)磨成漿或干馬蹄粉兌水加糖蒸制而成。“泮塘馬蹄糕”是採用當地的特產馬蹄粉作原料,在製作上先將砂糖炒至稍黃後溶成糖水,再調入半分熟的馬蹄粉漿,然後猛火蒸熟。
甜中帶咸、甘香酥脆
雞仔餅是廣東廣州地區漢族傳統餅類名小吃,是廣東四大名餅之一。原名“小鳳餅”,清代咸豐年間廣州西關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鳳的女工所創制。
佛山特產—蹦沙
作為廣東一道有名的小食,“李禧記”蹦沙曾是許多人童年時代的一味零食。它留在人們童年記憶中的不只是歡樂,還有那份伴隨一生的味道。“李禧記”蹦沙入口甘香酥化,咸中帶甜,甜中有脆,吃上一口嘴角不禁滋起一股夠香夠咸夠鬆脆的爽勁。即使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也不會因為太硬而咬不動。實可謂老少咸宜之佳品。
深圳特產—金龜桔
深圳龍崗區坪山鎮金龜桔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相傳是湘、贛交界山地的客家人移植於此,桔大而鮮亮、皮易剝裂,肉清香可口,汁豐富且味道極甜,是解渴和助消化的佳品。金龜桔果實個大色鮮,桔皮易剝,水分多,也很甜。
東莞特產—蛋卷
蛋卷是東莞的一種傳統美食,是逢年過節、探親訪友時常備的禮品。過去許多阿婆在小巷裡親自製作蛋卷,作為孫子點燈時派發給賓客的禮品,蛋卷口口酥脆,蛋香濃郁。
如今,想吃蛋卷不必費心費力,市面上很方便就能買到,但要吃地道風味,特別是有名的厚街蛋卷仍需花費一番工夫。想吃到好蛋卷,可以去厚街涌口村有名的祥旺興餅家,其手工製作的蛋卷一賣就賣了18年,而且風味始終如一,贏得眾人的好口碑。 ;
Ⅳ 國慶期間,深圳周邊二日游到哪裡好
去惠州惠東縣的海邊,海灘很不錯。附近有些溫泉酒店,可以泡溫泉。
去楊梅坑吧,那裡的海灘也很漂亮,還可以露營,出海捕魚。價格不貴。不想露營也可以租住在附近的民居里。
Ⅵ 韶關最好吃的菜是什麼
韶關50間出名的食市,總有一間可以讓你找到當地最好吃的菜
1、海南飯庄(啟明北路):特色為海南東山羊、文昌雞,椰子飯也值得一試;
2、驢大哥(啟明北路,原名山裡人家):天上龍肉,地上驢肉。味道不錯,有點偏咸。
3、大可以(啟明北路):招牌菜是三杯田螺,現在味道大不如前,商家也不怎麼提了。其他菜還可以,我最喜歡醋溜土豆絲。東河大可以是我常去之處。
4、避風塘(啟明北路):我有個朋友很喜歡去那裡,有點特色。
5、中順菜館(啟明北路):南雄菜,有點辣,狗仔煲,味道香。
6、毛哥老鴨湯(啟明北路):原來鴨湯也可以這么鮮美。值得一試。
7、虹悅酒樓(啟明北路):菜色常換常新,好多菜都很好吃,是我常去之處。
8、重慶火鍋(啟明北路,萊斯對面):是湖北人開的,味道更適合廣東人。
9、四川山城火鍋(啟明北路,萬和對面):地道的重慶火鍋,怕辣的人也許不太習慣。
10、羅太酒樓(啟明南路):去過一次,感覺還可以。
11、永嘉美食(湞江中路)我們都喜歡酸甜排骨和豬肚雞煲。
12、粵北土菜館(五里亭大橋東橋頭):南雄菜,味道很不錯。
13、湘妹子(昇平路):湖南菜,感覺貴了點。
14、北京餃子館(中山路):各種餃子,應有盡有。醬骨架和羊排都值得一試。
15、萊茵閣(中山路):錫紙局牛肉飯,各種西餐抵吃,味道還可以。
16、青石街的面:吃面我喜歡到青石街,隨便哪間,味道都不錯。
17、大豐收(西堤北路):農家菜,價格便宜。
18、蘭姿(步行街):老牌子了,我就不多說了。
19、福昌(步行街):老牌子的冷飲店,飯菜就一般。先交錢後上菜,有點不習慣。
20、本島(步行街):各種飯菜都還不錯,但是去多了就覺得不怎麼樣。
21、聚旺星(步行街):原來的紅星茶樓,九元菜,都不錯,常常客滿,上菜超慢。
22、東之味(步行街):日本風味,讓人感覺到價格太貴。
23、姐妹粥檔(步行街):卷粉和粥都不錯,價錢非常便宜,但是環境太狹窄了。
24、果然不同(步行街):青蘋果的世界,適合戀人去坐坐,喝喝冷飲。
24、萬家樂(下後街):裹蒸粽、芝麻糊、牛雜蘿卜、豬紅粥。環境狹窄。
25、名典(西橋街):奶茶和咖啡,適合拍拖的人,那裡的沙發很柔軟,冬天的暖氣很舒服。
26、明珠茶餐廳(西橋街):大雲吞很好吃,其他飯菜也可以。
27、明珠茶餐廳(文化街):二樓的吊椅很好玩,原來的飯菜分量很多,現在好像也少了。
28、牛牛雪糕(文化街):好好吃的雪糕,拍拖的人一定要去試試。可惜空間太小。
29、蘭桂坊(文化街):坐著可以看步行街舊屋,適合拍拖。
30、聚雅軒(解放路)中西餐,原來在環園西路時我很喜歡去,現在好像味道不如從前了,但是人氣依然很旺。
31、一品世家(解放路):裝修不錯,菜色好像偏貴。
32、燕雄粥城(解放路)很抵吃,尤其是冬天的羊肉煲、狗肉煲。
33、紫星閣(園前路):西餐好像都是一樣的味道,空間太窄了,沒有風景可看。
34、聚景軒(環園西路):原來聚雅軒的位置,江景不錯。因為菜色、價格和服務質量的原因,我不喜歡去那裡。
35、麗晶美食(環園西路):不是麗晶酒店喲,菜色還不錯。
36、八佰屋(環園西路):好多毛公仔,還有孩子似的裝修,適合小孩去玩耍。江景迷人,菜價偏貴。
37、金玉滿堂(環園西路):裝修不錯,印象中好象沒有什麼特色菜。
38、三煲(環園東路):老牌子,價廉物美,但是好像年輕人不喜歡去那裡。
39、美極鮮(武江橋頭):老牌子,不多說了。辣椒醬和各種煲都很有名。
40、大可以(惠民北路):和東河大可以是一個老闆,但是菜色和價格都不如東河大可以。
41、天道順德粥城(惠民北路):粥底火鍋,很有特色。
42、盛源湘菜館(惠民北路):湖南菜,原來價廉物美,現在分量明顯少了很多,價格偏貴,不過人氣依然。我是不想再去了。
43、西岸陽光(惠民北路):西餐都還不錯,可惜沒有靚的街景。
44、奧斯卡西餐廳(惠民南路):西餐都還不錯,環境狹窄了。
45、北京餃子館(惠民南路):天天都組織員工做早操,很有團體精神。價錢不貴,餃子還算可以。
46、黑龍江餃子館(惠民南路):價錢也不貴,餃子還算可以。
47、花江狗肉(北江橋底):韶關人開的那間,裝修不錯,適合廣東人口味,但是據說不正宗。
48、花江狗肉(北江橋底):貴州人開的那間,正宗貴州花江味道,但是裝修差點。
49、陶陶居(向陽美食城):燒骨粥,茶葉局蝦,都有點特色,價格偏貴。
50、老蔣酒家(韶鋼大道中,炮師旁):本文中唯一不在韶關市區的店鋪,我認為是韶關最好吃的湘菜館,價廉物美,非常地道。
Ⅶ 廣州哪裡有最正宗的南雄菜
廣州體育西橫街,外婆土菜館,我吃過的最正宗的南雄菜!
我們平時所說的農家菜是指農村人家於日常生活中所燒的地道菜,傳統的民間美食,最近興起的城鄉住家菜大概都可納入這一范疇。地道的農家菜不但講究製法精良,菜的主料和配料也要求是原生態產品,農家菜中所用的蔬菜,有在自家菜園里種的,也有可能是從後山挖掘的,甚至從牆頭或院落里采擷的,不含農葯、污染、無機肥料。因此,在「富貴病」橫行的廣州城能碰到的「實在」的農家菜的確不多。
品味地道南雄客家菜
店名:外婆土菜館
地址:體育西橫街78號
電話: 85590075
環境點評:地處天河熱鬧地帶,交通便利。灰色調的用餐環境,大膽、另類而不羈,在如此有情調的環境品嘗農家菜,讓人多了一份想像的空間。
南雄客家菜是本質本味的農家菜。由於客家人早期聚居於山高水冷地帶,地濕霧重,食物宜溫熱,忌寒涼,故多用煎炒,在使用香辣方面更為突出,菜餚有「鮮潤、濃香、醇厚」的特色。而且,以前的客家人善於就地取材,制備鹹菜、菜乾、蘿卜干、魚乾等耐吃耐留的食品,又使得形成了「咸、熟、陳」的口味特點。另外,由於客家人喜好遷徙,其菜系既傳承祖居地傳統,又吸取各地諸多飲食特色,經過改良的南雄客家菜,除了富有鄉土氣息外,還保留有刻意的精緻,並且帶有天然的親切感。
推薦
1、酸筍系列
南雄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素有「竹子之鄉」的美稱,每年叢生竹筍也近萬噸。而酸筍是南雄客家菜中最重要的調味佳品,也是南雄的特產。酸筍採用各種食用竹類在地下生長的肉質嫩莖或冒出地面的嫩芽精心腌制而成。由於嫩芽組織尚未老化,可以成為鮮美可口的一個蔬菜品種。在菜餚中加入少量的酸筍,其味濃郁綿長。據說在南雄城鄉家家戶戶都備有酸筍缸子。經典酸筍菜有酸筍魚、酸筍燜泥鰍。
製法:腌酸筍的季節在春秋兩季,當竹筍發出嫩芽,長出約30公分高時,便可連根砍下,剝去殼,切成片,取「不見天」井水(清晨不見太陽光的井水),與竹筍一齊藏入缸中,腌制10天左右,即可食用。
2、鴨王系列
鴨肉不但味美,且適合滋補。人們常言「雞鴨魚肉」四大葷,鴨肉蛋白質含量較高,且肉質豐厚,口感柔軟。南雄山清水秀,豐富的水質和沙土資源非常適合鴨的生長,出產的鴨子也久負盛名。在南雄客家菜中,鴨子是非常重要的做菜主料,是逢年過節,款待親朋好友必不可少的佳餚,有「無鴨不成宴會」的傳統,因此在南雄,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煮鴨的好手。鴨肉佳餚有酸筍悶鴨、鄉村黃悶鴨等。
3、鑽缸酒
屬南雄城鄉自釀的傳統酒。據說凡年節家宴,南雄人一定要出敬自家釀的鑽缸酒,它既有燒酒的濃烈,也有黃酒的甜美。傳說在建國前,南雄城裡還有一種「樓閣酒」,即女孩子出生後,母親在坐月子時候將一埕鑽缸酒用黃泥封存好,埋入地下或高置樓閣,一直保存到女兒十七八歲出嫁之時,用它作為陪嫁之物。
製法:以發了酵未取酒的糯米倒入用鑽米蒸制而成的白酒中。一般是20公斤鑽米酒「鑽」7到10公斤糯米糟酒,約「鑽」七天即可飲用。如果「鑽」上幾個月、半年或者更長時間,其味更加芳香濃郁。
特色菜式
1、南畝擂茄子
點評:不單味美,盛菜工具也別有趣味。
2、農家釀豆腐
點評:無論外貌還是味道,都比我們平時吃到的釀豆腐略「土」,散發濃濃的土家風味。
3、酸芋禾花腩
點評:酸辣味具備,在南雄客家菜中極具代表性。
4、火燒醉魚
點評:做法頗具趣味,講究步驟有序。而重要的是魚肉的口感,嫩滑鮮美。
Ⅷ 深圳哪有好吃、地道的南雄菜如田螺、豆腐
是釀豆腐吧!南雄的餃了糍才好吃
Ⅸ 南雄客家名菜酸筍燜鴨的正宗做法
准備材料:鴨肉300克、干酸筍100克、姜2片、醬油1勺、大蒜2顆、鹽半勺、料酒1勺
一、鴨肉洗干凈,剁塊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