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觀深圳布氏鯨哪個位置最好
擴展閱讀
深圳批發雅詩蘭黛多少錢 2025-05-20 22:40:33
廈門路上f16是什麼意思 2025-05-20 22:28:19

觀深圳布氏鯨哪個位置最好

發布時間: 2022-10-03 12:38:37

1. 深圳海域出現布氏鯨的原因是什麼

根據海事局的負責人介紹,深圳海域出現布氏鯨的原因與我國的規定有關,目前我國各個海域都在進入休漁期,這段時間漁民禁止下海打魚附近海域出現大量的魚群。這些魚群是布氏鯨最佳食物,大量的魚群聚集在深圳大鵬海域,這可能是引來了布氏鯨的捕食誤入近海的主要原因。

布氏鯨的膽子比較小,為了保護它,海事局讓過往船隻改變航道,還排除漁政船隻保護,讓布氏鯨能夠放心安全捕食。連續兩日的保護,顯然海事部門的這項決定,是非常正確的,沒有讓布氏鯨感受到驚嚇和威脅,在深圳大鵬海域盡情捕食。根據海事部門的工作人員介紹,此次發現的布氏鯨,兩天一共4次露出海面。

此外,布氏鯨作為一種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一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本次深圳大鵬海域發現布氏鯨,還能說明我國深圳近些年在海洋治理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充分證明了我國在海洋污染治理,保護野生魚群制定休漁期,完全符合自然發展規律。

官方提醒:不要靠近鯨魚活動水域

7月3日上午,大亞灣海事局發布重要通知,將加強布氏鯨出沒海域附近管控,請船舶航經相關水域保持安全航速,加強瞭望,謹慎駕駛,不要圍觀,不要靠近,不要投喂。建議各休閑船舶、遊艇無特殊情況不進入鯨魚活動水域,避免對鯨魚造成不良影響。

此前,有漁民用手機拍到了一段鯨魚浮出水面的視頻,記者向國內著名鯨類研究專家、廣西社科院副研究員陳默博士求證,陳默在仔細看完視頻後表示:「應該是布氏鯨。」

根據文獻記載,這是時隔16年後,布氏鯨再次現身大鵬灣海域。而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大鵬灣和毗鄰的大亞灣海域,曾經是鯨豚類海洋生物的樂園。

2. 最近在深圳大鵬灣連日發現布氏鯨,和台州瓜頭鯨擱淺事件之間有否關聯

布氏鯨,是一種比較大型的海洋哺乳生物,近日有一隻布氏鯨連連在深圳大鵬灣海域出現,引起很多人的關注,由於它可愛的形象和時不時活躍的表現,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不過有人提出疑問,頻頻出現的布氏鯨和台州瓜頭鯨擱淺事件有關聯嗎?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是沒什麼關聯的,畢竟這是兩種不同品種的鯨魚,行為和活動都大不相同,具體情況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一、事件的發生

這件事情發生在7月4號左右,當時很多在大鵬灣遊玩的市民發現海域上出現了一隻“大魚”,之後經過專家辨認發現是一頭布氏鯨。這頭布氏鯨在大鵬灣連續出現5天,它生性活潑好動,還時不時躍出海面,吸引很多人來觀賞。經過專家觀察,這頭布氏鯨身體處於良好的健康狀態。

看了這么多,你對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呢?不妨留言討論一下吧。

3. 深圳大鵬灣海域連續多日發現布氏鯨,這些鯨魚的習性是怎樣的

布氏鯨的生活習性和我們經常提到的藍鯨類似,雖然他們的體格相差巨大,但這種行為也屬於須鯨科,同樣主要是以浮游生物和小型魚類為食。

隨著我們保護環境的意識進一步加強,我們會發現目前人類和環境可以更加和諧的相處,並且野生動物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從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目前我們保護環境的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很多人也在逐漸關注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這總的來說是一件好事。

這個事情是怎麼回事?

這個事情發生在深圳大鵬灣,大鵬灣本來是一個度假旅遊的地方,很多遊客也會慕名而來。在今年7月份的時候,有遊客在遊玩的時候意外發現了布氏鯨的活動痕跡,甚至拍到了布氏鯨出水的畫面。這個事情引發了很多的熱議,因為對於多數網友來講,我們從來沒有如此近距離的感受到布氏鯨生活在我們的身邊。

4. 鯨魚連續多日現身深圳大鵬灣,鯨魚一般都生活在哪些海域中

2021年的6月29日至30日,在深圳的大鵬新區就發現了鯨魚出沒,有媒體將這個視頻發布到網上。從視頻中可以看到,鯨魚出現的上方有許多海鳥盤旋,有專家表示這種鯨魚名為布氏鯨,可能是因為追趕魚群而不小心闖入了近海海域,布氏鯨在這片區域里自由潛游捕食,還經常露出尾巴,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被大家圍觀。我們都知道鯨魚它是屬於一種哺乳類的動物,他們的生活區域主要是在太平洋以及大西洋和亞熱帶等地區。

布氏鯨久居於深海

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和動物們和平相處也是我們一直在不停努力的目標。看到海里的動物,經常會因為人類的垃圾而受到傷害,我們也非常的難過,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自覺的去保護生態環境,愛護動物,讓地球更加美好。

5. 鯨魚連續多日現身深圳大鵬灣海域,專家對此是如何解讀的

在2021年6月27日以來,在深圳大鵬灣有市民連續多日拍到鯨魚。根據市民拍攝的視頻和照片,專家認為這是同一頭鯨魚,根據這頭鯨魚的體貌特徵,判斷這是一頭布式鯨,根據相關文獻記載,在16年前也有布式鯨出現在大鵬灣海域。

布式鯨主要是生長於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熱帶亞熱帶,以及部分溫帶水域。布式鯨主要是一頭或2到3頭為一群,12頭是最大的群。布式鯨通常呼吸4到5次後,會有一個長潛水,而他們噴潮的高度在3到4米。布式鯨主要吃的就是大洋性集群魚類,例如我們所知道的,沙丁魚,鰻魚,鯡魚,鯖魚等,偶爾也會吃小型甲殼動物,例如磷蝦和橈足類,而頭足類和大洋性紅蟹也屬於它們的捕食范圍內。

因為布式鯨主要在熱帶和溫帶海域活動,只要是水溫高於16攝氏度的熱帶和溫帶水域,可以常年都看到布式鯨。不過受到環境污染等原因,布式鯨的數量也在慢慢減少,所以我們要愛護環境,這樣才能夠保證我們的生態系統平衡,也能夠讓我們的子孫後代看到更多的生物種類。

6. 深圳大鵬近海連續2天發現鯨魚,是否意味著這片區域海底生態環境良好

大家都知道鯨魚一般都是出現在深海海域,何曾也沒有想過鯨魚會在淺海海域出現。近日有深圳市民在深圳大鵬新區的近海海域拍攝到有鯨魚出沒的蹤影,引起極大關注。

海洋專家們也認為由於鯨魚生性膽小,它們特別是受到人類的干擾以及影響以後往往也會游入海底深處,所以希望過往的船隻盡量也要選擇繞行,切莫驚動鯨魚,畢竟鯨魚在潛入海底隔斷時間都會浮出水面進行喘氣呼吸,假如一直都有船隻經過,它們有可能不會浮出水面喘氣,直到淹死自己,所以還是希望大家能夠避免圍觀打擾鯨魚的“閑情逸致”。

人與動物同在地球當中生存,所以大家彼此之間也應當和諧相處,相信在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發展當中,也會越來越重視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

7. 深圳大鵬海域驚現鯨魚,到底是什麼來頭

6月29日和30日,在深圳大鵬新區葵涌辦事處附近海域拍攝到鯨魚出沒,視頻中鯨魚上方盤旋大量的海鳥,專家稱:或為布氏鯨,追趕魚群誤入近海海域。同時,專家提醒:請不要去海上圍觀鯨魚,過往船隻不要靠近。

根據視頻大量的海鳥,可以判斷出,有大量的魚群,鯨魚不時露出尾巴,在該區域潛游捕食,卻殊不知現在已經進入到人們的視野。專家分析這是一頭年幼的布氏鯨,初生牛犢不怕虎,竟然敢游到淺海海域。

布氏鯨較難發現的原因

在鯨類動物中,布氏鯨一般長達12米左右,種群主要分布在熱帶和溫帶海域,布氏鯨也是一種具有掠奪性比較強的鯨魚,以沙丁魚類、鰻科魚類、鯡科魚類和鯖科魚類等為食。

在布氏鯨種群中,它們不喜歡集成大群的活動,一般單獨行動或者2~3頭為一群,曾發現一個最大的群是由12頭布氏鯨組成。布氏鯨一般比較難發現,是因為這種鯨魚不喜歡經常浮在水面上活動。

8. 逗留63天後,出沒在深圳大鵬灣的布氏鯨死亡,布氏鯨一般生活在哪些海域

這頭布氏鯨出現在大鵬灣,從那時起一直生活在該海域。為了保護小布,當地海洋漁業局為小布設立了臨時控制區,並留出64平方公里的水域進行全天候控制。除禁止捕魚外,還禁止旅遊體育船進入該區域,要求工程船減速並主動避開,一系列措施將維持到小布離開。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布賴恩鯨的意外死亡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我希望我們能盡快等待官方的檢查報告和結論,並在這之前結束惡意的猜測。

布萊恩鯨背部呈深灰色,腹部呈黃白色,平均長度為12米。雌性比雄性長1英尺。頭頂上有兩個氣孔。氣孔和頭部頂端之間有三個平行的突起。鰭相對較小,背鰭呈鐮刀形突出。在下顎頂部有兩排鯨須板,數量約為300。布賴恩鯨是一種群居動物。通常,它可以單獨行動,也可以2-5人的小組行動,這是暫時的。通常,會有10-20個鬆散的組。這些生活在一個大群體中。

9. 到訪深圳大鵬灣的鯨魚「小布」目前健康狀況如何

到訪深圳大鵬灣的鯨魚「小布」目前健康狀況良好,但需做好風險防範。

曾任中華白海豚保護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海洋哺乳動物譜系地理學、種群遺傳和種群生態學以及鯨豚類保護生物學研究的林文治,7月2日清晨4點多趕到深圳後,立即出海對布氏鯨進行了觀察。

「根據7月2日當天上午的觀察,與之前圖片的對比,該海域推測只有一頭布氏鯨,它很活躍,捕食意願很強烈。目前看它很健康,擱淺風險較小,沒有必要採取應急方式引導其離開。這是少見的布氏鯨近岸活動,科研機會難得,可採用吸附性的標識工具,記錄布氏鯨的行為和活動軌跡。」他表示,基於目前掌握信息來看,大型貨輪啟動和航行較慢,對它的生命不會造成威脅。

但近日來,很多人出海觀鯨,小型船隻速度快,將干擾和威脅到鯨魚活動,需要做好周末等遊客聚集出海觀賞行為的管理。

布氏鯨的生活習性

布氏鯨不集成大群,北太平洋的布氏鯨類通常單獨或2~3頭為一群,12頭是最大的群。它們的噴潮高約3~4m。通常呼吸4~5次後,做一次長潛水。

有時在水下呼氣,然後出水,此時幾乎無噴潮。極少見到它們在潛水前舉起尾葉。平時的游泳速度約2~7km/h,快速時可達20~25km/h,可潛至300m的深度,常看到布氏鯨類躍水。

10. 如何保護出現在大鵬灣的布氏鯨

對於如何加強布氏鯨的保護,藍色海洋、潛愛大鵬等環保組織提供了各自的專業意見。曾在深圳完成全國首次全海岸線海洋垃圾調查的藍色海洋秘書長馬海鵬認為,官湖附近海域有大型遺留漁網,可能會對布氏鯨產生威脅。建議在管控快艇等船隻的同時,要注意清理海洋垃圾

潛愛大鵬秘書長王曉勇表示,建議成立鯨豚保護聯動機制來統籌整個工作。可借鑒此前拯救抹香鯨的經驗,使用一條大船配備相應數量的小船,成立基地,統籌開展科研救援工作,減少進入布氏鯨活動海域的船隻。

專家和環保組織人士均建議,長遠來看,可規劃大范圍海洋生態資源調查項目,推動部分海域全面禁漁,以保護大型水生野生動物。

深圳大鵬海域驚現鯨魚

6月29日,深圳大鵬海域出現了一條鯨魚。有環保志願者表示,根據視頻中鯨魚尾巴的形狀判斷可能是布氏鯨的幼體。鯨魚應該是在捕食,而非網路傳聞的擱淺。該環保志願者稱,這頭鯨魚應該是一路追著魚群才誤入這片海域。

布氏鯨浮出水面的動作很輕,如果只是水面呼吸,就只會露出很小的鼻孔,如果是布氏鯨的幼體就更難看到。目前僅以尾巴判斷是否為布氏鯨還不夠准確,要看到頭部才能確定它的種類。

「鯨魚受到驚嚇後,就會游入海底深處。如果水面一直有船隻,它就不會浮上水面喘氣,直到淹死自己。」該環保志願者提醒,公眾應盡量避免去海上圍觀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