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鵪鶉養殖
鵪鶉屬鳥綱,畸形目,蛭科,鶉屬,是公認的高產高效特禽。鵪鶉體形小,性成熟早,產蛋多,飼料報酬高,耐密集型飼養,不僅適於家庭經營,而且適於工廠化、產業化生產。家養鵪鶉按經濟用途又可分為蛋用鵪鶉和肉用鵪鶉兩種。今天我們就以隱性白羽鵪鶉為例,向您介紹蛋用鵪鶉的飼養技術。
在學習技術之前,我們先來注意以下的幾個數字,據調查;鵪鶉年產蛋率高達80%以上,世界紀錄為年產蛋480個,隱性白羽鵪鶉年產蛋也達320個,產蛋率可達90%。另外,鵪鶉蛋平均重9-15克,蛋重是本身體重的7.2%-8.6%,而雞蛋僅占雞體重的2.9%-3.2%。專家研究表明,鵪鶉蛋的質量僅次於珍珠雞蛋,超過鴿蛋等禽蛋。在籠養條件下,一人可養蛋鵪鶉5000隻,肉用子鵪鶉4000隻,機械條件下,一人可管理2萬只以上。另外,鶉糞還是高效、速效的有機肥料,其中氮、磷、鉀三種成分均高於雞糞和豬糞,還可作為飼料,飼喂鯉魚、金魚、豬、牛等,效果都很好。經過這樣一說,農民朋友們是不是覺得很劃算?那我們首先從基本的技術學起吧。
鵪鶉一生不同時期的劃分
蛋鵪鶉從出生到淘汰,飼養周期一般在一年左右,根據鵪鶉的生長發育和產蛋情況,可以把鵪鶉一生劃分為生長發育期和產蛋期兩大時期。1-35日齡為生長發育期,各器官在這一時期基本發育成熟,這個時期又可分為育雛期和育成期,其中1-20日齡為育雛期,這一時期雛鶉在育雛籠內渡過。20-35日齡為育成期,這一時期鵪鶉雖然飼養在成鵪鶉的籠中,但是還沒有開產,生長發育是最為迅速的。到35日齡以後,365齡以前這段時期,鵪鶉就進入了產蛋期,這一時期鵪鶉雖然已經開產,但不同日齡的鵪鶉,生產性能又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又分為以下三個時期,產蛋前期:35-60日齡,產蛋率:0-80%,產蛋高峰期:60-240日齡,產蛋率:85%-95%,產蛋後期:240-360日齡,產蛋率降至80%,所以應根據鵪鶉的各個不同時期,採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下面,就來說一說不同時期鵪鶉的飼養管理。
鵪鶉不同時期的飼養管理
首先,我們從育雛期開始說起。
育雛設施及用具
規模化的鵪鶉廠都應該設一個專門的育雛室,在育雛室一頭建一個緩沖屋,育雛室的大小應根據成鶉室容鶉量的多少而定,一般育雛室長13米,寬3米,緩沖屋長2米,門寬1.2米,一次可以育雛5000隻。
地面處理
育雛室的地面要用水泥澆築或用紅磚砌成,防止鼠類打洞,要求地面平整,同時要有一定的落差,即臨近緩沖屋的一頭稍高一點,另一頭稍低一點,並向鵪鶉舍外留有排水口,這樣沖洗時比較方便,糞水容易排出室外。
牆壁處理
鵪鶉舍內的牆需要用沙灰,也就是沙子和石灰的混合物,先抹一便,厚度為1厘米,然後再用白灰抹成白色,外牆要用水泥鉤縫,屋頂採用水泥空心板結構,除了做好防水槽外,還需要有10厘米厚的保溫隔熱層,用來保持室內溫度的穩定。
窗口處理
育雛舍的窗口有兩個用途,一是採光,二是通風換氣,因為育雛階段,雛鵪鶉需要的溫度比較高,一般牆壁兩側的窗口都用透光度較強的塑料布封死,只單獨把天窗留做活動的通風口,來調節室內空氣和溫度,天窗和窗口都要用直徑1厘米的電焊網封閉,防止鼠類進入。
育雛籠。
現在大部分的鵪鶉廠都採用單層平網的育雛方式,單層平網育雛光照好,溫度均勻,雛鶉發育整齊,糞便污染小,善於管理,雛鶉籠一般採用金屬結構,長200厘米,寬90厘米,高25-30厘米,分成均等的兩部分,每部分0.9平方米,兩部分共可育雛400隻左右,育雛籠的底網一般採用孔徑為0.5厘米的鍍鋅電焊網,四周可用防蚊蠅用的紗窗包裹,育雛籠可靠牆用鐵絲吊起,一般離地面高度 1.2米左右,吊的太低溫度較難掌握,吊的太高則空氣新鮮度不夠,而且不便於管理。
育雛料塔
由於雛鵪鶉體形較小,1-5日齡的鵪鶉可以不使用料槽,只需要在育雛籠內鋪一塊棉布,把飼料撒在上面就可以了,5-20日齡的雛鶉,可以採用專用的育雛料塔飼喂,這種料塔使用方便,、干凈衛生,還能節約飼料。
飲水器
飲水器一般採用碗式自動飲水器,也可以用罐頭瓶靠在小碟上,做為自動飲水器,為防止雛鵪鶉在飲水時造成濕毛或淹死,可以在飲水器內加一個皮圈。
採暖方式的選擇
農村的鵪鶉廠一般都用爐火供熱,來保持育雛室內的溫度,一般有兩種供熱方法,一種方法是直接在室內用煤爐供熱升溫,這種供熱方法的優點是室內升溫穩定,但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空氣新鮮度比較差,採用這種方式,火爐必須安裝煙筒,做好通風換氣工作,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另一種育雛方法是在育雛室內通上火道或火牆,在室外燒火升溫,廢煙從育雛室的另一端排出,室內沒有空氣污染,但是浪費燃料,建築工序比較繁瑣,成本也比較高。
進雛前的准備
育雛室應在進雛前5天生火試溫,試驗能不能達到38-39攝氏度的育雛溫度,如果不能達到,就提前採取補救措施。育雛舍連同育雛籠可以在試溫後、進雛前48小時進行消毒,可以採用甲醛密閉熏蒸,每立方米育雛舍用甲醛40毫升,再摻兌少量水後,盛入金屬容器內,放置在爐火上加熱蒸發,再封閉育雛室24小時。針對舊鵪鶉舍的消毒,可以先用2%的火鹼水把地面和牆壁噴灑一遍,然後再用石灰乳劑粉刷,最後再用甲醛熏蒸。
鵪鶉體形比較小,育雛期前10天的時候,要求粉碎後的飼料全部都能通過孔徑為0.15厘米篩篦,頭幾天最好用清潔的溫開水,在進雛前把飲水器先放入育雛籠內,這樣可保持飲水溫度跟育雛室的溫度一致。在經常停電的地方,一定要准備好小型發電機,確保育雛工作正常運作。
⑵ 請知道的朋友說下,中國最大的鵪鶉養殖基地是那裡
中國俊傑誠信禽蛋購
銷市場.該市場位於中國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的山東省嘉祥縣
境內,已有二十多年的生產歷史,是全國最大的種鵪鶉,種
蛋,雛鵪鶉、青年鵪鶉、產蛋鵪鶉、鮮蛋供應及加工與一體
的生產基地
⑶ 那裡有養殖鵪鶉的。
飼養技術
鵪鶉飼養出殼鵪鶉:育雛室必須經過嚴格消毒,進前2~3天觀察雛室溫度是否正常,溫度控制(1~5天)39~40℃(5~10天)36~37℃,10天以後溫度33~35℃在適宜條件下,經1~2小時後,用高錳酸鉀飲水(淡黃色為宜),同時開始添加飼料,15天以後上籠飼養,以防上鵪鶉過大過小,造成不良現象,可參考以下幾種葯,阿莫西林、環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諾少星等任選限可(特注狗、貓、鼠等襲擊)。
亞成鵪鶉:鵪鶉上籠後室溫控制在27℃左右為宜,可清理母鶉數量,便於耗料多少及望後產蛋狀況,注意溫度、通風、光照、濕度是否正常,可防止疾病發生,有利於產蛋率的提高應做到室內定期消毒,搞好室內清潔衛生,保持槽內有水有料,控制好飼養密度。
產蛋鵪鶉:鵪鶉40日左右即可開產,不得隨便更換飼料,室內溫度控制在25左右為宜,溫度不能忽冷忽熱,便於鵪產蛋率穩狀態,定期清理糞便,注意糞便顏色、形狀、氣味,以及保暖和通風、光照是否正常,觀察鶉群對產蛋減少及病死鶉應加強檢查,如有問題及時投葯治療,保持槽內水料不能中斷,特別預防貓、鼠、狗襲擊。
投食要點鵪鶉飼料可分植物性和動物性兩大類。植物性飼料包括:玉米、小麥、碎米、米糠、麥鼓、花生餅、大豆餅清萊等。動物性飼料有魚粉、無機鹽等。
飼料的配合應注意以下幾點:
根據鵪鶉不同的生長期配合飼料。1~35日齡其飼料配方為:豆餅25%、魚粉15%、鼓皮4.5%、骨粉1.5%,成熟鵪鶉飼料配方為:玉米55.5%、豆餅22%、魚粉14%、骨粉2%、槐樹粉6.5%。
飼料多樣性。動物植物飼料適當搭配,要保持飼料的相對穩定,不要變化太大,因鵪鶉對飼料變化敏感性強。自喂養方法應干濕結合,每次配合飼料不能使用過長,以免變質,影響鵪鶉生長發育或中毒死亡。
家庭養鵪鶉或專業養鶉,都要有一定的鵪鶉舍,它的形式和結構各異,既要經濟實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又要符合鵪鶉的生長發育繁殖需要。鶉舍可按飼養量分為小型、中型、大型三種。小型能養500~800隻,適於家庭飼養,正面寬3.6m、長1.8m,前面高2.4m、後面高2.1m。舍內隔為大小兩間,大間寬2.7m,長1.8m,作飼養室,剩下小間作存放工具及飼料用。舍頂可用鋅鐵皮。石棉瓦或瓦片蓋成,開有兩個排氣孔,舍四周設有窗戶,可將四個六層飼養籠放入鶉舍內飼養。中型舍可養1000~3000隻,適於農村專業戶,正面寬5.4m、長3.6m,用6.6㎡飼料房,13.2㎡作飼養室,室內設有工作室、育肥室、育雛室、種鶉室、孵化室,均有窗戶和排氣孔。大型養鶉場一般飼養5000隻以上。其結構與中型舍相似,但面積較大。
繁殖要點
要選擇優質抗病力強的鵪鶉留種,母鵪鶉應挑選腹腔容積大、產蛋力強,公鶉應選體型較大、爪必須完全伸開、有利交配繁殖的留種。雄雌比例應為1:2或1:3,種蛋應選顏色鮮艷、斑點明顯、大小中等,這樣的蛋孵化率高。家養鵪鶉已失去孵蛋的習性,因此孵化鵪鶉時採取兩種形式。
①自然孵化。利用母雞孵鵪鶉蛋,但每次只能孵7~8個蛋。
②採用母雞孵蛋,要挑選體型適中的母雞,使其孵化20~30個蛋,幼鶉出殼後要立即取走,這樣可連續孵3~4窩。
③人工孵化。種類多,有缸孵法、桶孵法、平箱或立箱孵化法等。桶孵法是將桶四周用紙糊幾層,將炒熱的稻穀裝入麻袋內,作為熱源,蛋也用麻袋裝好,一層蛋一層稻穀,放入桶內,孵卵管理人員必須嚴格掌握孵化規律,才能獲得高孵化率。平箱孵化法,一般適合中小養鶉場,構造簡單,容易製造和操作,箱高157cm,長96cm,寬80cm,用5×5cm木方做四周的支架,四周及門用兩層纖維板,中間夾有玻璃纖維,起保溫作用。平箱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孵蛋室,下層為熱源室,兩層之間用0.3cm厚鐵板隔開,熱源室留一火門,用木炭、煤油或500W電爐供熱。在孵化室內放有溫度計和放蛋筐及翻蛋架,孵化室應保持20~24℃,相對濕度60~65%,以利提高孵化率。孵蛋第三天後,每天翻蛋兩次,每次涼蛋幾分鍾,孵到11天後,進行驗蛋,蛋是紅色或黑色,光線不能透過,則是正常發育蛋。孵到15天後,將蛋放入雛蛋盤,一般經過17天孵化,受精蛋就發育成雛鶉,雛鶉出殼1~2小時絨毛已干,取出放入育雛室飼養。
鵪鶉孵化溫度溫度38:30℃ 濕度55~60RH%,出雛時提高到65~70%,鵪鶉孵化天數18天。
世界上多採用自製電孵器,其外殼和平箱,結構進行了改進,熱源採用電源,用電爐絲加熱,用電子繼電器連接電接點溫度計,自動控制溫度,自製電孵器操作方便,效果很好。
疾病防治鵪鶉生長快,成熟期短,繁殖迅速,飼養鵪鶉比較簡便,是農家致富的好門路。但是,鵪鶉在飼養過程中,容易發生疾病,要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飼養管理,搞好日常的衛生防疫和檢疫工作,提高群體的抗病力,杜絕和減少發病機會。鵪鶉
常見的疾病有雛白痢、球蟲病、潰瘍性腸炎、白喉病等。現介紹其防治方法如下:
①雛白痢
雛白痢是常見危害大的細菌性傳染病。病鶉精神萎靡。糞便呈白色漿糊狀。在病鶉飼料中添加0.4%磺胺嘧啶或0.1%磺胺喹惡林均有一定效果。籠舍要保持清潔乾燥,溫度穩定,防止過密擁擠。
②球蟲病
此病為腸道感染所引起的急性流行性疾病,病鶉羽毛松亂,糞便帶血。可將磺胺甲基嘧啶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2%的比例拌入飼料或溶於飲水中。連服4~5日即可見效。
④潰瘍性腸炎
這是家養鵪鶉的一種具有高度傳染能力的疾病。鵪鶉弓背,雙目緊閉,拉稀,雙氫鏈黴素,泰樂菌素均為較好的治療葯物。四環素,呋喃類也有一定療效。
④白喉病
此病多發生在梅雨季節,病鶉眼腫流淚,食慾不振。可將0.1%的二甲氧基嘧啶鈉粉拌喂或溶水飲用。同時還應把病鶉的頭在0.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清洗消毒,效果更好。
⑤馬立克氏病。
馬立克氏病也是鵪鶉常發的一種病毒性疾病,病鶉表現為精神不振,癱瘓,貧血,兩翅下垂,排綠色稀糞。剖檢時常見內臟型,表現為心臟、肺、腺體、胃、肝、腎、睾丸及卵巢出現單個或多個腫瘤。本病無特效葯物治療,以預防為主。對初生鶉皮下注射馬立克疫苗效果較好。
⑷ 深圳哪裡適合鵪鶉放生
放去蓮花山公園吧,那裡有專人管理和保護,等它有自理能力了就能回歸大自然了。
⑸ 鵪鶉是不是什麼地方都可以生長
可以籠養 對籠子的大小不限制 鵪鶉耐得住高密度籠養 食物如果想簡單 玉米面+麩皮+少量菜葉+雞蛋殼 就夠了 提供足夠的清潔飲水 鵪鶉很能喝水 對溫度的要求 母鵪鶉產蛋需要一定的溫度 20--30最適合 鵪鶉皮膚跟體積的比例是雞的兩倍 也就是說 鵪鶉更容易散熱 耐熱不耐寒 所以冬天最好養在室內 其餘季節可在室外 鵪鶉目前沒有散養的 都是籠養 不然會逃跑
⑹ 全國鵪鶉養殖主產區
鵪鶉行情回顧自2009年春天以來,鵪鶉養殖戶們熱情高漲,存欄量開始增加,到2009年下半年時,全國新籠養鵪鶉戶已經很多,就連以往養的少消費多的江南存欄量也大大增加,此時已形成江南江北鵪鶉蛋主產區存欄分布廣泛的局面。
⑺ 跪求:深圳哪有賣可生蛋鵪鶉鳥呢這個價格不高,想賣幾只還養。
深圳南山區批發市場,那裡是雞場,好多的
⑻ 請問那裡有養鵪鶉
如果你想把鵪鶉當寵物養著玩,那麼你可以周邊菜市場賣活禽的地方,基本都有賣的。如果你想既當寵物養,又要鵪鶉下蛋,那麼你可以到某寶上搜索青年鵪鶉,有不好很好的賣家,我買過,挺不錯的。若果你想大規模養殖,那麼你可以聯系養殖場了。
⑼ 鵪鶉的分布范圍
分布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安哥拉 、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林、孟加拉國、白俄羅斯、比利時、貝南、不丹、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布吉納法索、維德角、查德、中國、葛摩、剛果民主共和國、象牙海岸、克羅埃西亞、塞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吉布地、埃及、厄利垂亞、愛沙尼亞、衣索比亞、法羅群島、芬蘭、法國、甘比亞、喬治亞、德國、迦納、直布羅陀、希臘、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約旦、哈薩克、肯亞、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黎巴嫩、賴索托、賴比瑞亞、利比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里、馬爾他、茅利塔尼亞、馬約特島、摩爾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莫三比克、緬甸、納米比亞、尼泊爾、荷蘭、尼日、奈及利亞、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蘭、葡萄牙、卡達、羅馬尼亞、盧安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塞爾維亞、獅子山、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南非、南蘇丹、西班牙、蘇丹、史瓦濟蘭、瑞典、瑞士、敘利亞、塔吉克、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多哥、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烏干達、烏克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烏茲別克、西撒哈拉、葉門、尚比亞、辛巴威。
偶見:模里西斯、留尼旺
旅鳥:波札那、喀麥隆、塞席爾、索馬里、斯里蘭卡。
中國境內有兩種的野生鵪鶉分布,以野生日本鵪鶉居多。野生普通鵪鶉繁殖於新疆,越冬於西藏南部和呂都西南:野生日本鵪鶉主要生活於內蒙和東北地區。在有些地域,兩者的分布也有重疊現象。它們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屬於候鳥,但在有些地區是留鳥,如長江中下游地區。野生鵪鶉的棲息場所一般是空曠的平原,溪流的岸邊,矮小起伏的山腳或矮樹叢。
指名亞種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繁殖,遷徙至西藏自治區南部越冬。野生鵪鶉在中國分布於東北、新疆,遷徙遍全國。野生鵪鶉分布廣泛。四川省產地有:成都、樂山、南充、雅安、涼山、阿壩、甘孜等地、市、州。省外重慶、涪陵、黑龍江、吉林、遼寧、青海、河北、河南、山東省的嘉祥賈橋村、山西、安徽、雲南、福建、廣東、海南島及台灣等省區也有分布。中國1952年以來,引進鵪鶉家養品種,已在四川、黑龍江、吉林、遼寧、青海、河北、河南省、山東、山西、安徽、雲南、福建、廣東、海南島及台灣等省區均有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