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鵬新區始建於什麼
大鵬新區始建於2011年12月。
在2009年2月份的政協會議上,政協委員、深圳市旅遊協會會長翦迪岸提出了《加快大鵬半島旅遊開發、打造深港國際旅遊圈》的提案,建議將大鵬半島上的三個街道劃分成行政新區。
同年(2009年),深圳市政府已完成大鵬半島保護和開發行動規劃,《深圳東部生態組團分區規劃葵涌、大鵬、南澳(2005年-2020年)》獲審批。
2011年10月27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向媒體通報,將啟動在寶安和龍崗新增兩個功能新區,暫定為「龍華新區」和「大鵬新區」。大鵬新區將包括龍崗區大鵬、葵涌、南澳三個街道。
2011年12月30日,大鵬新區正式揭牌成立。
地理位置:
大鵬新區位於深圳東南部,三面環海,東臨大亞灣,與惠州接壤,西抱大鵬灣,遙望香港新界,中心位置位於北緯22°38′32.31″,東經114°24′40.87″;轄區面積600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295平方公里,約占深圳市六分之一,海域面積305平方公里,約占深圳市四分之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鵬新區
B. 大鵬新區始建於什麼時候
大鵬新區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那時倭寇為患,為防範倭寇而建。這里是明清兩代南中國海防軍事要塞,因此留下了許多名將愛國護國的遺跡。1839年9月4日,中國近代史上抗擊外族入侵的第一槍在這里打響,賴恩爵將軍率領大鵬營水師官兵取得中英鴉片戰爭首戰九龍海戰的勝利,拉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
大鵬新區詳情
大鵬新區是深圳彌足珍貴的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集聚地,現有不可移動文物12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其中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大鵬所城被譽為鵬城之根,是深圳簡稱鵬城的由來,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東人民英勇抗日的歷史見證,也是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鵬新區鵬城社區是深圳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C. 大鵬所城始建於哪個朝代
大鵬所城始建於明朝。
大鵬所城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即海防衛所,已有610年歷史。所城平面呈近梯形布局,佔地約10萬平方米,城牆高6米、長1200米。
它是明清兩代中國南部的海防軍事要塞,有著600多年抵禦外侮的歷史,涌現了賴思爵、劉起龍、劉黑仔等一批傑出的民族英雄。
大鵬所城研究價值
體現城外觀的部分城牆及東、南兩城門保存完好,城內現存有趙公祠、天後廟、華光廟、侯王廟和十餘座清代將軍府第以及一批清代民。
其中尤以賴恩爵的振威將軍第保存最為完整和突出,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城鎮規劃建設史、明清民俗文化及嶺南地區古建築發展史等均具有重要的價值。
D. 深圳特區成立時間 深圳特區成立時間是幾月幾號
導讀:剛過去的2020年,對深圳這個城市來說,可以說是極具特殊意義的一年,剛好是深圳特區成立四十周年,而深圳作為我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對我國改革開放的意義也可以說不容小覷,那麼,大家知道深圳特區的成立時間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深圳特區成立時間是幾月幾號。
深圳特區成立時間為1980年8月,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深圳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沿海,東起大鵬灣邊的梅沙,西至深圳灣畔的蛇口工業區,總面積327.5平方公里,2010年延伸到全市,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別合作區。
深圳經濟特區簡介
深圳一名始自明永樂八年(1410年),因所處環境、河溝(南方人習稱圳或涌)縱橫,故名。清康熙七年(1668年)在新安縣邊境修築了深圳、鹽田、大梅沙、小梅沙等2l座墩台為邊陲哨所,以後逐漸成墟。民國二十年(1931年)設深圳鎮。1979年3月撤寶安縣設立深圳市,市政府駐深圳鎮。1979年8月撤深圳鎮,深圳一名由深圳市名沿用下來。深圳市地處廣東省南部沿海,位於北回歸線以南。深圳經濟特區是深圳市的一部分。東起大鵬灣背仔角,西連珠江口之安樂村,南與香港新界接壤,是中國主要進出口岸之一。深圳市1200萬人,325.5萬為戶籍人口。1979年8月26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次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決定批准,在深圳市境內劃出327.5平方公里(補更調查數據為395.992平方公里)地域設置經濟特區。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地域包括今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四個區。 2010年5月31日,中央已經批准了深圳擴大特區版圖的申請。深圳特區范圍延伸至全市,特區總面積將由395平方公里擴容為1948平方公里,接近香港面積的兩倍(香港總面積達1103平方公里)。並於2010年7月1日起執行。地域包括今羅湖、福田、南山、鹽田、龍崗、寶安、光明新區,坪山新區,龍華新區,大鵬新區、 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別合作區。
深圳特區的人口
1980年深圳特區建立前,廣九鐵路以東,主要是客家人;廣九鐵路以西,主要是廣府人。
2014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077.8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00萬人,增長1.4%。其中戶籍人口332.21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30.8%;非戶籍人口745.68萬人,佔比重69.2%。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發展歷程
深圳經濟特區於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深圳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沿海,東起大鵬灣邊的梅沙,西至深圳灣畔的蛇口工業區,總面積327.5平方公里,2010年延伸到全市,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別合作區。
深圳毗鄰香港,交通便利,氣候溫和,風景優美,在利用外資發展經濟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根據中央的指示,深圳特區將建成以發展工業為重點的工、商、農、住宅、旅遊等多種行業的綜合性特區。
2018年1月6日,國務院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
其他經濟特區成立時間
1980年,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設立經濟特區。
1980年10月,國務院批准在湖裡2.5平方公里范圍內設立廈門經濟特區,湖裡成為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
1981年10月15日,隨著破土動工的一聲炮響,廈門經濟特區在湖裡拉開了建設的序幕。
1985年,國務院批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洲為沿海經濟開放區。中央1985年85號文件說,「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島,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為了發展東南經濟,加強對台工作,和平統一祖國大業作出的重要部署。」
1988年,海南省被批准為經濟特區。
1990年,中央決定開放開發浦東。1992年,又進一步擴大到沿江岳陽等五個城市
E. 大鵬新區始建於哪個朝代
大鵬新區始建於明朝。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佔地約11萬平方米,是明清兩代中國南部的海防軍事要塞,有著600多年抵禦外侮的歷史,涌現了賴思爵、劉起龍、劉黑仔等一批傑出的民族英雄。深圳今又名「鵬城」即源於此。
(5)深圳新鵬新區始建於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一、大鵬新區:
大鵬新區成立於2011年12月30日,是深圳經濟特區中的生態特區,位於深圳東南部。
二、深圳經濟特區:
於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沿海,東起大鵬灣邊的梅沙,西至深圳灣畔的蛇口工業區。
行政區劃:
截止2019年7月,深圳下轄9個行政區和1個新區。
分別為: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鹽田區、寶安區、龍崗區、龍華區、坪山區、光明區、大鵬新區。
F. 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始建於什麼
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始建於明清兩代,是中國南部重要的海防軍事要塞「大鵬所城」的所在地。
這也是是深圳別稱「鵬城」的由來,是深圳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1年10月27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向媒體通報,將啟動在寶安和龍崗新增兩個功能新區,暫定為「龍華新區」和「大鵬新區」。
大鵬新區包括龍崗區大鵬、葵涌、南澳三個街道,2011年12月30日,大鵬新區正式揭牌成立。
大鵬新區是深圳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集聚地
現有不可移動文物12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其中有600多年歷史的大鵬所城被譽為「鵬城之根」。
大鵬新區鵬城社區是深圳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距今約7000年的咸頭嶺新石器時代遺址被評為「2006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大鵬新區本地方言有客家話和大鵬話,客家話分布在葵涌,南澳,大鵬。大鵬軍話分布在大鵬所城及周邊附近地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鵬新區
G. 深圳鵬城的來歷
鵬城」指的是深圳。 何謂「鵬城」: 在深圳東部50多公里開外的南澳鎮,有一處名叫鵬城的地方,城門象北京的德勝門,只是規模小了很多。 城牆經風雨侵蝕,一番破敗景象; 城樓雖不及山海關雄壯,仍古味十足。進入城門,只見青石板鋪就的道路,兩旁平房都是磚木結構,鱗次櫛比,露出房檐的椽子都已腐敗,看起來年代已相當久遠。當地居民稱這個地方叫王母,又叫大鵬,這座城就叫鵬城。「鵬城」由此得名。
百越部族
秦皇設郡
(公元前214——公元331年)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於公元前214年在嶺南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謫徙50萬人開發。時屬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中原文化。
東晉建縣
(公元331——1573年)深圳市最早的前身為寶安縣。寶安作為縣建制始於公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朝廷置轄地六縣的東官郡,轄地大概為今天的深圳市、東莞市和香港等范圍。郡治在寶安縣(南頭)。
公元590年(隋開皇十年),廢東官郡,寶安縣改屬南海郡,縣治在今深圳南頭。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寶安縣更名東莞縣,縣治遷往東莞,於南頭設屯門軍鎮。宋朝時期,深圳是南方海路貿椎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內設立了東莞守御千戶所及大鵬守御千戶所。公元1565年,又在南山半島設立了南頭水寨(廣東6大水寨之一),為一龐大的軍事機構,是「虎門之外衛,省會之屏藩」,管轄與牽制范圍東至潮汕,西至上下川,南至大洋。明朝初年,中國艦隊出使南洋,開航前必到深圳赤灣天後廟祭祀禱告。有600多年歷史的南頭古城,曾是廣東省東南的政經重鎮,也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區的政治中心。
新安古城
(公元1573——1841年)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為新安縣。公元1573年(明萬曆元年),朝廷取「革故鼎新,轉危為安」之意,擴建東莞守御千戶基地,建立新安縣,並建縣治於南頭,轄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區域。經濟以產鹽、茶葉、香料和稻米為主。 清朝初期,ZF實行沿海省份內遷50里的「遷界」之舉。新安縣三分之二土地曾一度納入東莞縣。公元1669年(清康熙八年)復置新安縣,至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再復原界。
縣境分割
(公元1842年——1898年) 公元1842年(清道光二十四年)7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香港島被英國佔領。公元1860年(清咸豐十年)1月11日,九龍半島因《北京條約》而被迫割讓給英國。公元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4月21日,清ZF又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新界租給英國99年。至此,原屬新安縣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脫離其管轄,深圳與香港從此劃境分治。
深圳建市
(公元1979年) 1979年3月,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11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將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正式將深圳定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市。1988年11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1992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市ZF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規的權力。 建市之初轄深圳、南頭、松崗、龍華、葵涌、龍崗6個區。1979年10月,設立羅湖區。1980年7月,分羅湖區,成立沙頭角區。1981年10月,恢復寶安縣建制,轄特區外的1577平方公里。1983年9月至1984年8月,特區內設立羅湖、上步、南頭、沙頭角、蛇口5個管理區。1990年1月,撤銷特區內管理區,設立福田、羅湖和南山3個區。1993年1月,撤銷寶安縣,設立寶安、龍崗兩區。1997年10月,從羅湖區分出鹽田區。2004年成為一個無農村的城市。郵政編碼:518000,區號:0755。
H. 深圳大鵬新區始建於什麼時候
大鵬新區成立於2011年12月30日,位於深圳東南部,三面環海,東臨大亞灣,與惠州接壤,西抱大鵬灣,遙望香港新界,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
大鵬新區轄區面積600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295平方公里,約占深圳市七分之一,海域面積305平方公里,約占深圳市四分之一,海岸線長128公里,約占深圳市二分之一。
大鵬新區自然地理情況。
大鵬新區東西兩邊臨海,南北兩面環山,區山地多平地少,地形較為復雜;大鵬自然地貌以濱海低山、丘陵為主,多為殘積坡積角礫碎屑、薄層紅壤型風化殼所覆蓋,是典型的基崖山地地貌。在山間和海濱零星分布著寬谷小平原。
大鵬新區位於深圳東南部,三面環海,海岸線長130多公里,受海洋影響,多雨霧,常受台風吹襲。全區近5年年降水量約1846毫米,北部和南部易出現突發性強降水,地質災害風險程度較高;由於植被覆蓋率高,加上海洋的調節作用,平均氣溫較低,平均氣溫22.5℃,城市熱島強度較小,風速相對較大,平均風速2.5米每秒,氣候舒適程度較高。
以上內容參考大鵬新區——大鵬新區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