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深圳市蘇氏有多少人口
擴展閱讀
上海哪裡看頭疼 2025-05-16 01:43:44
杭州哪個小區有甲醛 2025-05-16 01:38:48
上海至都昌怎麼走 2025-05-16 01:38:00

深圳市蘇氏有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2-10-23 21:55:23

❶ 蘇氏的祖先

摘要 蘇姓的始祖可以追蹤到遠古。顓頊裔孫吳回為帝嚳火正,生陸終;陸終傳六子,長子樊昆吾,封於蘇(今河南溫縣一帶)。周武王時起用樊後裔忿生司寇,邑於蘇,子孫因以為氏。蘇姓為今日中國第41個大姓,約占漢族人口的0.47%,分布奶廣,尤以廣東為多,約佔全國漢族蘇姓人口的20%。海外的蘇姓華人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北美等地。蘇姓在台灣約有30萬人,在台灣諸姓氏人口中據第23位。1994年3月18日,代表海外50萬蘇氏族人的「世界蘇氏宗親總會」在菲律賓馬尼拉成立。大會通過的總會會歌,滿含血濃於水的為炎黃子孫血脈親情,其歌詞雲:「顓頊赫赫我祖先,歷史五千年,文化播海天。河南省,固姓縣,祖國尋根源。治亂未應閑,開拓遍江南。朝代有更替,血統一脈相沿。勤謹耕讀努力懋遷,經營四海邊。蘇武大名垂宇宙,留胡久不歸,大節永不虧。平陵侯,典屬國,武功稱族徽。唐宋文名重,三蘇最光輝。敦睦重倫理,天親血濃於水。承先啟後家風謹守,宇內振德威。」蘇姓歷史上產生過眾多名人,如蘇秦、蘇武、蘇頌、蘇東坡父兄(三蘇),蘇曼殊等。北宋天文學家、葯學家蘇頌,曾官至丞相,蘇頌所傳蘆山堂派在海外影響較大。八九十年代,海外蘇姓華人,不忘先祖,回祖國故土尋根歸宗。蘆山堂派裔孫,專門在福建同安縣捐款修建了「蘇頌科技館」,並重修了蘇頌故居蘆山堂,資助蘇頌研究會的學術研究,出版了蘇頌學術研究叢書。蘇氏族人十分珍視家族的光榮歷史,尤其是香港蘇汝謙先生,多年來穿梭往返於東南亞諸國和台灣香港等地,聯絡蘇氏族人,弘揚蘇氏家族文化。他為策劃、編撰、出版《新編蘇氏大族譜》化費了大量心血與巨額資金,在他去世一個月後,1994年8月23日,終於在長春成功地舉行了《新編蘇氏大族譜》的首發式。

❷ 蘇氏在中國內哪裡最多

當代蘇姓的人口606萬,排在全國第四十四位,其中廣東約占蘇姓總人口的15%,為蘇姓第一大省。

❸ 百家姓蘇姓排名第幾有多少人口

蘇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42位。現在蘇姓人口不確定。

宋朝,蘇姓大約有46萬餘人,約佔中國人口的0。59%,排在第三十三位。蘇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約佔中國蘇姓總人口的43%,佔四川總人口的2。5%。在中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四川、福建,這兩省的蘇姓大約占蘇姓總人口的57%。

其次分布於陝西、河南、山東,這三省的蘇姓又集中了22%。中國已初步形成了西四川、東南福建、北陝豫魯三塊蘇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蘇姓大約有37萬人,約佔中國人口的0。4%,為明朝第六十四位大姓。宋、元、明600年中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蘇姓人口增長為負值,比宋朝凈減少了9萬。廣西為蘇姓的第一大省,約占蘇姓總人口的19%。

在中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廣西、福建(11%)、山東(11%)、廣東(9%),這四省蘇姓大約占蘇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布於江西、安徽、浙江、河北、江蘇、山西,這六省的蘇姓又集中了35%。

南方蘇姓在這600年中有了長足的發展,而宋朝的蘇姓大省四川,在明朝時人丁銳減。宋、元、明600餘年,蘇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由西向南方遷移。中國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粵閩和北方山東兩大塊蘇姓人口聚集地區。

蘇姓源流:

1、出自己姓,為周代昆吾之後。據《元和姓纂》和《蘇洵族譜》等所載,顓頊帝裔孫吳回為帝嚳火正,生子陸終,陸終生樊為昆吾,至周武王,其後裔有司寇忿生,受封於蘇,後遷都於溫(故城在今河南溫縣西南)。其後代子孫遂以地名為姓,稱為蘇氏。

2、來自外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如北魏鮮卑族拔略氏族,北宋時西夏黨項族,金國女真族,清朝時滿洲八旗的伊拉哩氏、蘇佳氏、蘇都哩氏、蘇爾佳氏等族人均有改漢族蘇姓者。

❹ 蘇姓的人口數,是中國第幾

蘇姓的人口606萬,排在全國第四十四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6%。

蘇姓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的中華姓氏。其起源主要是己姓和外族的改姓。因周時武王封顓頊高陽氏後裔忿生於蘇國,後人追尊蘇忿生為得姓始祖。

蘇姓家譜特點:

蘇姓的家譜與其他姓氏一樣,體例與內容大致相同。由譜名、題辭、譜序、凡例、世系、族規、行狀、文獻等組成,有的還有畫像、五服圖、字輩譜、續後篇等部分。台灣新版的蘇氏族譜則分作志、序、傳、昭、論、系、說等部分。

譜名:又稱家乘、家譜、宗譜、族譜、支譜等,有的冠以地名、堂號、次數。如《蘇氏七修族譜》、《醴北蘇氏續修族譜》、《蘇氏武功五修族譜》等。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蘇姓

❺ 百家姓中蘇姓排第幾位來歷是什麼

蘇姓,中國姓氏。百家姓中排名41

一:「蘇」出自「己」姓。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周武王時,司寇忿生,受封於蘇國,後遷於溫,稱為蘇忿生,春秋時,蘇國被狄族所滅,其子孫以國名為氏。

二 : 為鮮卑族復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復姓「拔略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蘇」氏。

❻ 蘇的分布

江蘇
蘇姓分布的重點地區。在江南地區分布著蘇軾的後裔,其中蘇軾長子蘇邁的後裔主要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鄉、新閘鎮等地,約1500餘人。武進的安家舍鄉前舍周圍的十餘個村莊;薛家鄉晨光村委蘇家村(沿河蘇家村)等村莊,有大量蘇氏分布。蘇軾幼子蘇過的後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東武進洛陽、崔橋、戴溪、運村、鄭陸等地,以及無錫、蘇州、江陰、常熟等地,共2400餘人。太倉、無錫、鎮江、蘇州、南京、宿遷、徐州等地區有蘇氏分布。在蘇北地區鹽城、建湖、阜寧、響水、濱海等地分布著數千戶蘇姓人家,他們也是蘇東坡的後裔,原居於蘇州閶門,明初「洪武趕散」時隨章士誠來到了「蘇家咀」。「蘇家咀」位於建湖附近,是江南北遷蘇氏的集散地。另在宜興元上鄉毫陽村、可酉鄉等均有蘇氏分布。在常熟的唐市鎮,珍門上仙村、周行陶舍村、珍北村等也有蘇姓分布。
上海
嘉定的蘇姓有1612人,在全縣的姓氏中排名第44位,各鄉鎮均有分布,以嘉西人數最多。嘉定還有滿族蘇姓,但其來自遼寧。金山縣、崇明縣也有蘇姓。寶山縣蘇姓有100。余戶,在吳淞、大場、盛橋等鄉鎮均有分布。南匯縣主要分布在彭鎮、大團、老港等鄉鎮。川沙縣,共有蘇姓宗親1140餘人。
浙江
溫州、海寧、杭州、寧波、瑞安、玉環、蒼南、平陽、泰順、文成等地均有蘇氏分布。
福建
同安、晉江、安溪、南安、惠安、永定、海澄、廈門、德化、大田、永春、南平、閩清、泉州、福州、莆田、安溪湖頭等地,均有蘇姓分布。
廣東
潮汕地區分布有蘇姓宗親20餘萬,在順德、梅州、汕尾等地都是潮汕支派,有許多已遷居海外。在普寧、海豐、潮州、懷集、羅定、順德、南雄、東莞等地均有蘇氏宗親聯誼組織。廣州、南海、佛山、陽江等地也有蘇氏分布。
海南
蘇氏宗親,分布在儋州,文昌等地。
廣西
北海市、 合浦縣藤縣、梧州、岑溪、容縣、北流市、平南東華鄉新田村、蒙山、昭平等地源流扁的蘇氏宗親多是明、清時從閩、粵兩省遷來。賀縣、靈川、乾江、南寧、寧明、桂平、陸川等地也有蘇氏。
雲南
昆明、蒼山、石屏、嵩明也有蘇氏分布。
四川和重慶
蘇姓分布較為廣泛,如雙流、蒼溪、巴縣、內江、江津、永川、三台、自貢、成都、江油、蓬溪、合江、瀘州、樂山、長壽、宗慶、廣安、南川、豐都、南充、銅梁、犍為、黔江、隆昌、璧山、雙流、奉節、簡陽和平鎮等等。仁壽的洪峰、彰加、青崗、分水等鄉鎮都有蘇姓分布。
湖南
津市、攸縣、平江、長沙、湘陰、寧鄉、桃江、瀏陽、邵陽等地均有蘇姓分布。
湖北
紅安、京山、公安、天門有蘇氏分布。湖北恩施咸豐亦有蘇姓分布。
江西
興國、寧都、弋陽、德安、崇義、永新有蘇姓分布。
其中興國縣的蘇姓分布在埠頭鄉桐溪村、江背鎮華坪村等村落。
安徽
蕭縣周圍的蘇、魯、豫、皖地區,也有蘇姓分布,他們多是唐末蘇檢的後代。在安徽的皖南地區,也有蘇姓分布,其與浙江、江蘇的蘇氏分布較為接近,分屬眉山派和銅山派。另外,在安徽中部地區如巢湖市區北部即巢北地區也有大蘇村、小蘇村等蘇姓村莊存在,其中大蘇村則分屬蘇姓眉山派(有族譜為證)。
河南
蘇姓的起源地和聚集地,至少有三十餘個縣、市都有與蘇相關的地名,如蘇村、蘇庄、蘇營、蘇閣、蘇橋、崗蘇、蘇王、蘇樓、蘇木、蘇所、蘇堤、蘇班棗、蘇秦村等,它們是古今蘇氏族人生活軌跡的反映。太康的蘇姓分布在城郊、九崗廟等鄉鎮。
商丘全縣有328個姓氏中有蘇姓。
鹿邑的蘇姓分布在蘇灣、蘇庄、葡萄架等村。
林縣的城關鎮等也有蘇姓分布,全縣的蘇姓人口為3367人。
長葛全縣206個姓中有蘇姓,主要分布在蘇樓、蘇庄、蘇菜園、東魏庄村等地。
洛寧、新安均有蘇姓。孟津的蘇姓分布在老城村等地。
湯陰全縣231個姓氏中,蘇姓共777人,其中北大街的蘇姓出有不少人才。
夏邑的477個姓氏中有蘇姓,也有蘇庄。扶溝的279個姓氏中有蘇姓,汴寨村等有蘇姓分布。
光山槐店鄉蘇上灣村、朱灣村也有蘇姓分布。
寶豐縣李庄鄉楊庄村有蘇姓分布。
陝縣的前史村、蘇村等有蘇姓。
淅川的180餘個姓氏中有蘇姓。
鄢陵的231個姓氏中有蘇姓。
虞城的328個姓氏中有蘇姓,並有回族蘇姓。商水281個姓氏中有蘇姓,分布在鄧城鄉白蛇崗等村。
西華249個姓氏中有蘇姓。
新縣的272個姓氏中有蘇姓。浚縣的337個姓氏中有蘇姓,人口在一千至一萬人之間。禹州的白沙南街等村有蘇姓分布。
商水縣黃寨鎮有前蘇堂和後蘇堂,均為蘇姓。
沈丘的槐店鎮蘇墮等村也有蘇姓。西平的302個姓氏中有蘇姓。安陽縣的辛店鄉東招賢村也有蘇姓居住。滑縣的瓦崗寨鄉小范庄村也有蘇姓居住,萬古鎮蘇庄有蘇姓1000餘人。延津的265個姓氏中有蘇姓。長垣的東趙堤、邱村等也有蘇姓分布。平輿縣的雙廟、鞏義、中牟、新鄉、輝縣、郾城、鎮平、南召、信陽、孟州、滎陽、民權、睢縣、潢川、獲嘉等地,也有蘇姓分布。(詳細漢典:蘇)
陝西
武功是蘇武、蘇卓、蘇蕙的故鄉,該縣有蘇武墓為陝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坊村為蘇氏祖居地。高陵、延安、扶風、乾州、華縣、吳旗等也有蘇姓分布。
寧夏
在吳忠縣、西吉縣有回族蘇姓。隆德縣有漢族蘇姓分布。
甘肅
在靖遠縣,正寧縣宮河鎮,庄浪縣陽川鄉、卧龍鄉蘇家山村,靜寧縣古城鄉、曹務鄉等地有大量蘇姓分布。
山西
太原市婁煩縣西果園村和西街村、陵川、洪洞、襄汾、原平、偏關、安邑以及沁水的蘇山村、南郭村、杏林、蘇庄等均有蘇姓分布。相傳宋代,眉山東坡幼子蘇過後人中的一支從江蘇蘇州遷徙到山西洪洞,後又遷往晉中平遙縣的蘇封村,現蘇封村蘇姓居民兩千人。
山東
濟南、淄博、萊陽、濟陽、煙台、寧津、壽光、蓬萊、濟寧、章丘、菏澤、鄄城、鄒平、樂陵等地有蘇姓分布。
河北
青龍的小馬七彩鄉青河沿等地有蘇姓分布。宣化的新堡、青羊嶺、郭隆庄等都有蘇姓分布。清河縣共有蘇姓3178人,分布於全縣的19個鄉鎮,涉及的村莊有申花庄、西壘橋、後蘇、白溝驛、侯召村、大琉璃村、何庄等。寧晉有蘇家莊,文安的苑口村等地均有蘇姓分布。正定蘇姓歷史悠久,現存蘇姓人口至少有1971人,分布在南關村、固營村、店上村等地。更值得一提的是,欒城縣蘇姓人口相當集中,宋代宰相蘇味道後裔分布於此地區,(蘇邱村,為原蘇味道府邸,墓地所在地),欒城縣的北留營村,全村全部為蘇姓人口,人口規模3000人以上,為明代由山西洪洞縣遷至此地。藁城、辛集、保定、高陽、晉縣、滿城、唐山、故城, 陽原也有蘇姓分布。
北京、天津有蘇姓。
內蒙的托克托,巴彥淖爾有蘇姓。
遼寧錦州、撫順、新民、海城、錦縣、沈陽、遼陽、興城、金縣、朝陽、有蘇姓。
吉林伊通的新家村,有蘇姓居住。公主嶺市楊大城子鎮黑崗子村也分布也分布大量蘇姓人士
蘇氏在台灣的分布據1978年台灣官方統計資料,其各縣市共有1694個姓,蘇姓列第23位,人口總計達19萬餘人,主要分布在高雄縣、台北縣、台北市、台南縣、高雄市。在鄉鎮、區級,依數量分別為高雄路竹、台南善化、雲林北港、台北市松山區等。
青海有蘇姓(西寧市蘇家河灣村、蘇家寨等地區)
「有蘇氏」
「有蘇氏」在商代仍有活動,其重要人物是蘇妲己。《今本竹書紀年》記載,「王師伐有蘇,獲妲己以歸。」在《國語》一書中,也有類似記載,「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史記·殷本紀》表述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有蘇氏」是商代的重要部族,但與商王室的關系並不融洽;商王室討伐「有蘇氏」,擄得了美麗的妲己,而且殷紂王十分喜愛妲己的美色。
清代的滿族人中,以「蘇」字為首的名字較多。

❼ 蘇氏宗族族長稱蘇炳添確為蘇軾第29代孫!用族譜確認身份是否可靠

我個人覺得,來利用族譜確認身份的話,應該還是比較可靠的呢吧。

❽ 蘇姓的人口分布

宋朝時期,蘇姓大約有46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59%,排在第三十三位。蘇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約佔全國蘇姓總人口的43%,佔四川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四川、福建,這兩省的蘇姓大約占蘇姓總人口的57%;其次分布於陝西、河南、山東,這三省的蘇姓又集中了22%。全國已初步形成了西四川、東南福建、北陝豫魯三塊蘇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蘇姓大約有37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為明朝第六十四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蘇姓人口增長為負值,比宋朝凈減少了9萬。廣西為蘇姓的第一大省,約占蘇姓總人口的19%。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廣西、福建(11%)、山東(11%)、廣東(9%),這四省蘇姓大約占蘇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布於江西、安徽、浙江、河北、江蘇、山西,這六省的蘇姓又集中了35%。南方蘇姓在這600年中有了長足的發展,而宋朝的蘇姓大省四川,在明朝時人丁銳減。宋、元、明600餘年,蘇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由西向南方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粵閩和北方山東兩大塊蘇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蘇姓的人口606萬,排在全國第四十四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6%。從宋朝至今1000餘年中,蘇姓人口的增加率呈「∨」形。目前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河南、福建、山東五省區,大約占蘇姓總人口的40.3%;其次在河北、四川、台灣、安徽、江蘇、湖南,這六省集中了蘇姓總人口的24.3%。廣東約占蘇姓總人口的15%,為蘇姓第一大省。形成了南方兩廣閩台、北方豫魯冀兩塊蘇姓集中分布區。 江蘇 蘇姓分布的重點地區。在江南地區分布著蘇軾的後裔,其中蘇軾長子蘇邁的後裔主要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鄉、新閘鎮等地,約1500餘人。武進的安家舍鄉前舍周圍的十餘個村莊;薛家鄉晨光村委蘇家村(沿河蘇家村)等村莊,有大量蘇氏分布。蘇軾幼子蘇過的後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東武進洛陽、崔橋、戴溪、運村、鄭陸等地,以及無錫、蘇州、江陰、常熟等地,共2400餘人。太倉、無錫、鎮江、蘇州、南京、宿遷、徐州等地區有蘇氏分布。在蘇北地區揚州、鹽城、建湖、阜寧、響水、濱海等地分布著數千戶蘇姓人家,他們也是蘇東坡的後裔,原居於蘇州閶門,明初「洪武趕散」時隨章士誠來到了「蘇家咀」。「蘇家咀」位於建湖附近,是江南北遷蘇氏的集散地。另在宜興元上鄉毫陽村、可酉鄉等均有蘇氏分布。在常熟的唐市鎮,珍門上仙村、周行陶舍村等也有蘇姓分布。江蘇如皋也有大量蘇姓分布,其中蘇家巷因長壽聞名,乾隆帝曾兩次贈匾,建百歲坊。 上海 嘉定的蘇姓有1612人,在全縣的姓氏中排名第44位,各鄉鎮均有分布,以嘉西人數最多。嘉定還有滿族蘇姓,但其來自遼寧。金山縣、崇明縣也有蘇姓。寶山縣蘇姓有100。余戶,在吳淞、大場、盛橋等鄉鎮均有分布。南匯縣主要分布在彭鎮、大田、老港等鄉鎮。川沙縣,共有蘇姓宗親1140餘人。 浙江 溫州、海寧、杭州、寧波、瑞安、玉環、蒼南、平陽、泰順等地均有蘇氏分布。 福建 莆田、同安、晉江、安溪、南安、惠安、永定、海澄、廈門、德化、永春、南平、閩清、泉州、福州、安溪湖頭等地,均有蘇姓分布。 台灣 台灣蘇姓40%多祖籍地在泉州。蘇姓在泉州近23萬人,排序第十,南安第八,台灣蘇氏位列第23,猶以南台灣居多。泉州人最早徙居台灣,現有文字記載的是北宋末、南宋初,見之《德化使星坊南市蘇氏族譜》。
據1978年台灣官方統計資料,其各縣市共有1694個姓,蘇姓列第23位,人口總計達19萬餘人,主要分布在高雄縣、台北縣、台北市、台南縣、高雄市。在鄉鎮、區級,依數量分別為高雄路竹、台南善化、雲林北港、台北市松山區等。 廣東 潮汕地區分布有蘇姓宗親20餘萬,在順德、梅州、汕尾等地都是潮汕支派,有許多已遷居海外。在普寧、海豐、潮州、懷集、羅定、信宜、順德、南雄、東莞等地均有蘇氏宗親聯誼組織。廣州、南海、佛山、陽江和茂名等地也有蘇氏分布。 海南 儋州,文昌等地分布有蘇姓。 廣西 玉林、浦北、合浦、藤縣、梧州、岑溪、容縣、北流市、平南、蒙山、昭平等地源流扁的蘇氏宗親多是明、清時從閩、粵兩省遷來。賀縣、靈川、乾江、南寧、寧明、桂平、陸川、博白等地也有蘇氏。 貴州雲南 興義市(興化獅子山)蘇氏
昆明、蒼山、石屏、嵩明、保山(漢庄鎮幸美村約150戶)、楚雄州雙柏縣大庄鎮(蘇氏不下於1000戶)也有蘇氏分布。 四川重慶 蘇姓分布較為廣泛,如雙流、蒼溪、青川、巴縣、內江、資陽、江津、永川、三台、自貢、成都、江油、蓬溪、合江、瀘州、樂山、長壽、宗慶、廣安、渠縣、南川、豐都、南充、銅梁、犍為、黔江、隆昌、璧山、雙流、奉節等等。仁壽的洪峰、彰加、青崗、分水等鄉鎮都有蘇姓分布。 湖南 津市、攸縣、茶陵、平江、長沙、湘陰、寧鄉、桃江、瀏陽、武岡等地均有蘇姓分布。 湖北 紅安、京山有蘇氏分布。 江西 上饒市廣豐縣、德安、崇義、永新、有蘇姓分布。 安徽 蕭縣周圍的蘇、魯、豫、皖地區,也有蘇姓分布,他們多是唐末蘇檢的後代。在安徽的皖南地區,也有蘇姓分布,其與浙江、江蘇的蘇氏分布較為接近,分屬眉山派和銅山派。 河南 蘇姓的起源地和聚集地,至少有三十餘個縣、市都有與蘇相關的地名,如蘇村、蘇庄、蘇營、蘇閣、蘇橋、崗蘇、蘇王、蘇樓、蘇木、蘇所、蘇堤、蘇班棗、蘇秦村等,它們是古今蘇氏族人生活軌跡的反映。太康的蘇姓分布在城郊、九崗廟等鄉鎮。
商丘全縣有328個姓氏中有蘇姓。
南樂縣蘇姓分布在縣城蘇岳村為2023人 南張村、蘇苑村均有蘇姓分布
鹿邑的蘇姓分布在蘇灣、蘇庄、葡萄架等村。
林縣的城關鎮等也有蘇姓分布,全縣的蘇姓人口為 3367人。
長葛全縣206個姓中有蘇姓,主要分布在蘇樓、蘇庄、蘇菜園、東魏庄村等地。
洛寧、新安均有蘇姓。孟津的蘇姓分布在老城村等地。
湯陰全縣231個姓氏中,蘇姓共777人,其中北 大街的蘇姓出有不少人才。
夏邑的477個姓氏中有蘇姓,也有蘇庄。扶溝的279個姓氏中有蘇姓,汴寨村等有蘇姓分布。
光山槐店鄉蘇上灣村、朱灣村也有蘇姓分布。陝縣的前史村、蘇村等有蘇姓。淅川的180餘個姓氏中有蘇姓大以縣城小街蘇姓居多。
鄢陵的231個姓氏中有蘇姓。
虞城的328個姓氏中有蘇姓,並有回族蘇姓。商水281個姓氏中有蘇姓,分布在鄧城鄉白蛇崗等村。
西華249個姓氏中有蘇姓。
新縣的272個姓氏中有蘇姓。浚縣的337個姓氏中有蘇姓,人口在一千至一萬人之間。禹州的白沙南街等村有蘇姓分布。
沈丘的槐店鎮蘇墮等村也有蘇姓。西平的302個姓氏中有蘇姓。安陽縣的辛店鄉東招賢村也有蘇姓居住。延津的 265個姓氏中有蘇姓。長垣的東趙堤、邱村等也有蘇姓分布,信陽的城陽城址保護區蘇樓村也有相當數量的蘇姓分布。鞏義、新鄉、輝縣、郾城、鎮平、南召、、孟州、滎陽、民權、睢縣、潢川、獲嘉等地,也有蘇姓分布。
清豐的陽邵鄉蘇堤也有蘇姓居住。 陝西 武功是蘇武、蘇卓、蘇蕙的故鄉,在該縣有蘇武墓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蘇坊村為蘇氏祖居地。高陵、延安、扶風、華縣、吳旗等也有蘇姓分布,隨著時代變遷已有北遷至內蒙地區的漢族蘇姓。 寧夏 在吳忠縣、西吉縣有回族蘇姓。隆德縣有漢族蘇姓分布。 甘肅 在靖遠縣,正寧縣宮河鎮,庄浪縣陽川鄉、永寧鄉、良邑鄉、通化鄉、南坪鄉、卧龍鄉蘇家山村,靜寧縣古城鄉、曹務鄉等地有大量蘇姓分布。 山西 懷仁的田莊、陵川、洪洞、襄汾、原平、安邑以及沁水的蘇山村、南郭村、杏林、蘇庄,晉中平遙縣的蘇封村等均有蘇姓分布。 山東 德州、淄博、萊陽、濟陽、煙台、寧津、壽光、蓬萊、棲霞、濟寧、棗庄、章丘、聊城、菏澤、臨沂等地有蘇姓分布。 河北 青龍的小馬七彩鄉青河沿等地有蘇姓分布。宣化的新堡、青羊嶺、郭隆庄等;陽原縣的曲長城、老君營村等都有蘇姓分布,蘇姓在陽原縣原屬名門望族,曲長城村部分蘇姓向東部搬遷,定居於老君營村。在清河縣共有蘇姓3178人,分布於全縣的19個鄉鎮,涉及的村莊有申花庄、西壘橋、後蘇、白溝驛、侯召村、大琉璃村、何庄等。寧晉有蘇家莊,文安的苑口村等地均有蘇姓分布。正定蘇姓歷史悠久,現存蘇姓人口至少有1971人,分布在南關村、固營村、店上村等地。藁城、辛集、保定、高陽、晉縣、滿城、唐山、故城也有蘇姓分布。
北京、天津有蘇姓。
內蒙的托克托有蘇姓。
遼寧錦州、新民、海城、錦縣、沈陽、遼陽、興城、金縣、朝陽有蘇姓。
吉林伊通的新家村,有蘇姓居住。 青海 清同治十二年族譜記載:青海蘇氏祖籍南朝古都金陵(今南京市)。明洪武中蘇友朋子蘇平基,蘇友賓子蘇平業堂兄弟倆受命率兵三百西征而來,平基授丹噶爾游擊(今湟源縣城)鎮守邊關,平業把守西川小堡子(今城北區大堡子鎮陶北村)關卡,兄弟離任後,遂入籍留居西寧,部分兵卒亦隨留此地。
考察表明,青海蘇氏自平基始祖至今有六百三十餘年,繁衍四十餘代。據不完全統計,人口約有兩千三佰余戶,近萬餘人之多。
青海蘇氏當今主要分布在境內西寧市、互助縣、大通縣、湟中縣、湟源縣、化隆縣、門源縣、樂都縣等。其中互助縣分布在丹麻鎮、南門峽、五峰鄉、威遠鎮、東溝鄉、哈拉直溝鄉、東山鄉、紅崖子溝鄉,約2000人。大通縣分布在新城鄉、清平鄉、東峽鄉、樺林鄉、黃家寨鎮、長寧鎮、景陽鄉,約2000餘人。湟中縣分布在攔隆口鄉、甘河鎮、丹麻鄉、總寨鎮、維新鄉,約1700人。湟源縣下勃項村約九十餘人。化隆縣南街村約三百餘人。門源縣東川鄉、西山鄉約二百餘人。樂都縣分布在達拉鄉、碾伯鎮約460人。西寧市城中、城北、城東、城西均有蘇姓族人,其中以城西區蘇家河灣村最為集中,約1150人。此外,外遷新疆哈密、烏魯木齊、阿克蘇、石河子等地四百餘人,外遷甘肅臨夏、靖遠縣、天祝等地約4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