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深圳市有哪些國家吸收外資
擴展閱讀
天津限號多久更換 2025-05-15 03:41:29

深圳市有哪些國家吸收外資

發布時間: 2022-10-29 09:57:52

Ⅰ 深圳1980-2008年的發展歷史歷程是什麼

深圳經濟特區位於深圳市南部,東起大鵬灣,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脈,南鄰香港,以深圳河為界。東西長49公里,南北寬7公里,總面積327.5平方公里,實際可開發面積110平方公里。設有全長86公里的特區管理線。

特區范圍包括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和鹽田區。

1980年8月,廣東省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利用3000萬元的銀行貸款與部分地方財政,參照"蛇口模式"在羅湖區0.8平方公里的區域興建金融、商業、旅遊住宅設施提供給外商,利用從中賺到的利潤繼續進行工業園區的基礎建設。這種利用銀行貸款"滾雪球"式的發展為珠海、汕頭的起步建設提供了經驗。根據《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包括企業經營自主權、稅收、土地使用、外匯管理、產品銷售、出入境管理等。通過來料加工、補償貿易、合資經營、合作經營、獨資經營和租賃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資,加速了經濟特區的迅猛發展。自1979年創辦深圳經濟特區,至2002年止,實際利用外資315.18億美元。

其中,1979~1989年10年間,深圳與世界3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客商簽訂協議6890多項,實際利用外資27億美元。至1999年20年間,共有6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深投資,累計投資項目2.36萬項,合同外資298.3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00.45億美元。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4479.15億元。

鄧小平為深圳特區題詞199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深圳經濟特區立法權。2000年開始施行的立法法,繼續保留了深圳經濟特區立法權,同時還授予經濟特區所在市以較大市立法權。隨著深圳經濟的迅猛發展,特區內、外地方性法規的不一致,造成"一市兩法"現狀,給整個城市發展帶來諸多障礙。

Ⅱ 深圳經濟特區為什麼能成功,是否有可復制的經驗

深圳經濟特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是由多方面因原因共同影響的,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路線,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優越性,全國人民艱苦奮斗的,根本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所以經濟特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共同影響,以至於現在深圳發展為一個非常發達的城市,深圳作為一個經濟特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政府也極力的支持和關注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為祖國的進一步建設做出了相關的一些具體建設性內容。

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了解經濟特區發展取得的一些巨大成就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夠方便自己有一個更好的選擇性,全國各地都應該向經濟特區學習學習他們的一些發展情況和經濟要領,讓自己也有一個更好的發展條件,而且對於深圳經濟特區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30年深圳經濟特區堅持銳意改革,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進取精神和創新理念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建設的奇跡,為中國改革開放作出了重要貢獻。所以深圳的發展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而且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

中央將一如既往的支持經濟特區的大膽嘗試,先行先試發揮作用,所以現在政府對於經濟特區的發展非常關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形成達到的基本路線,基本理論,基本綱領是完全重重正確的重要,做出新辦經濟特區的決策也是完全正確的。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是必須要經過一些具體改革創新的,所以深圳在發展的同時勇於改變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現在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經濟特區不僅應該繼續辦下去,而應該辦得更好,所以經濟特區在發展的同時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具體原因是什麼,我們應該有一個更好的指導方針。

主要原因是堅持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了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大力發揚了改革開放的開拓創新精神,特區人民艱苦奮斗,而且積極的進行生產,大力生產發展社會生產力,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優越性,能集中力量辦大事,而且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都是深圳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深圳經濟特區的不斷發展,說明了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和國家發展的進步。源泉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所以要想讓中國有一個更好的發展條件,要更好地讓這些經濟特區的建設有利於展示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有利於形成示範效應,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對於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可以更好進行更好的詮釋。

(2)深圳市有哪些國家吸收外資擴展閱讀

深圳經濟特區位於深圳市南部,東起大鵬灣,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陽台山脈,南鄰香港,以深圳河為界。東西長49公里,南北寬7公里,總面積327.5平方公里,實際可開發面積110平方公里。設有全長86公里的特區管理線。特區范圍包括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和鹽田區。

深圳經濟特區前身為原寶安縣的縣城,1978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僅有6000萬元。1979年,交通部香港招商局率先在蛇口開發了一平方公里的荒坡建立工業區,興辦了23家工廠,開通了國際微波和直通香港的貨運碼頭。

其後又吸引外資興辦企業,在較短的時間內建成了初具規模的現代化的工業小城。1980年8月,廣東省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利用3000萬元的銀行貸款與部分地方財政,參照「蛇口模式」在羅湖區0.8平方公里的區域興建金融、商業、旅遊住宅設施提供給外商,利用從中賺到的利潤繼續進行工業園區的基礎建設。

這種利用銀行貸款「滾雪球」式的發展為珠海、汕頭的起步建設提供了經驗。根據《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包括企業經營自主權、稅收、土地使用、外匯管理、產品銷售、出入境管理等。通過來料加工、補償貿易、合資經營、合作經營、獨資經營和租賃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資,加速了經濟特區的迅猛發展。

自1979年創辦深圳經濟特區,至2002年止,實際利用外資315.18億美元。其中,1979~1989年10年間,深圳與世界3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客商簽訂協議6890多項,實際利用外資27億美元。至1999年20年間,共有6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深投資,累計投資項目2.36萬項,合同外資298.3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00.45億美元。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4479.15億元。

199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深圳經濟特區立法權。2000年開始施行的立法法,繼續保留了深圳經濟特區立法權,同時還授予經濟特區所在市以較大市立法權。隨著深圳經濟的迅猛發展,特區內、外地方性法規的不一致,造成「一市兩法」現狀,給整個城市發展帶來諸多障礙。

《深圳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下簡稱《方案》)2009年5月6日獲國務院批准通過後,深圳市高層正加緊研究該《方案》的3年分步落實規劃。其中2009年的改革重頭戲包括向中央申報將特區范圍擴大至全市,即將原屬關外的寶安區、龍崗區和光明新區納入特區之內。如果獲得批准,深圳特區的總面積將由2009年的395平方公里擴容為1948平方公里。

Ⅲ 深圳特區建立之初有哪些特殊政策

經濟特區建設在中國是一項全新的事物,在二十多年的建設中,特區建設積累了很多方面的經驗,簡要地總結如下:
(一) 經濟特區是經濟改革的試驗田。在經濟改革之初,中國還是實行的計劃經濟。要搞市場經濟,一方面沒有經驗,另一方面思想還沒有轉變,也不太接受。「摸著石頭過河」的漸進式改革思維成為經濟改革的重要方式,經濟特區就是這一思想的具體體現。通過實驗,一些成功的經驗被推廣到其他地區,不成功的,則擯棄不用。
我們在經濟特區進行了很多改革試點。比如,在特區實行優惠稅率,吸引國內外資本進入特區。我們將企業所得稅降為15%,這個稅率同香港相同,而當時內地企業則是按55%的累進稅率納稅;在深圳特區首先試點土地使用權拍賣,使土地使用權成為可以買賣的商品。在金融方面的試驗更多,全國第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987年在深圳成立,打破了銀行國有的傳統理論;第一家證券公司也於同年出現在深圳,深圳證券交易所於1992年成立,成為中國兩大證交所之一;在外匯嚴格管制的情況下,深圳也於1985年首先開辦了外匯調中心,外匯交易逐漸發展起來。其他如按揭貸款、汽車貸款、離岸金融業務等新業務,都是經過深圳的試驗,推行到國內其他地區。經濟特區作為「改革的試驗場」,敢於嘗試,敢於承擔責任,為中國的經濟改革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大成功。
(二)經濟特區是開放的窗口。所謂「窗口」,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借鑒、吸收國外先進的東西,二是向國外展示中國的政策和成果。對中國經濟特區的窗口定位,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同志有一個很准確生動的總結,「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
經濟特區作為「窗口」的定位,決定了經濟特區要走發展外向型經濟之路。從金融來看,第一家外資銀行分行-南洋商業銀行深圳分行在1982年初落戶深圳,同年,第一家外資保險公司-民安保險公司在深圳成立;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試點也在經濟特區;隨著外資的進入,其良好的經營管理方式也帶入國內,成為其他銀行學習的最便捷的途徑。在特區,首先引入了按國際銀行巴塞爾協議規定的銀行監管標准;引進了大量國際管理人才,並同香港金融中心建立起密切的聯系。國內其他省市在特區發展過程中,不斷派幹部來參觀學習,取得了出國考察所不能取得的效果。
這些現在撲克起來很平常的發展,在當時是很重要的突破,它涉及到思想觀念上的轉變,以及中國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的大問題。通過特區的建設與試點,中國認同了市場經濟。通過這樣的開放試點,也向海內外表明了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和金融對外開放的決心,極大地堅定了外資對中國進行投資的信心。
(三)經濟特區的建設要有創新思想。在早期的計劃經濟中,中國主要採納了平衡發展的思想,既要求部門間的平衡,也要求地區間的平衡。在這樣的理論指導下,具有高度不平衡性的經濟特區的設立是不可能的。
改革開放後,中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使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區域經濟發展的非均衡思想逐步被大家所接受。適度非均衡發展理論認為,應該優先選擇條件好的區位加以開發,從而帶動其他區位的發展。在這個理論的支持下,我們結合了雙循環理論(國際大循環和國內經濟發展循環的結合)、差異協調發展理論(地區間要存在差異,但是差異過大時,需要通過中央政策來統一協調),進行了經濟特區的實驗。事實證明,我們的實驗是成功的,我們的理論也經受住了考驗。
中國是一個轉軌國家,整個社會的規章制度、法律體系、思維習慣在改革之初還處於計劃經濟時代。國家劃出一塊地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讓特區的管理者放開手腳,通過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創辦工廠、創設金融機構,實行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政策,這對整個中國改革開放產生了非常重要的示範作用,中國經濟改革的成功經濟特區功不可沒。如果我們的特區管理者依然堅持原有的觀念,使用原有的政策去管理特區、建設特區,特區也就不會成功。
引進外資是不是讓出了利潤也是我們曾經爭論的重要問題。外國投資到中國,如果沒有市場,沒有盈利是不可能的。要引進外資,就要使它通過努力,合法取得利潤。因此,對於中國這樣的資本短缺、技術短缺而人力資源豐富的國家來講,吸引外資,不但能引進資金技術,增加就業,而且增加財政收入,增加公共基礎建設,提升國民福利,外資因此而獲得盈利,是非常合理的。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是對外合作與引進資本的基礎。
(四)特區的建設應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及時糾正偏差。特區是中國改革的「試驗田」,因此在發展中也有不少教訓。比如有的特區建起來後,不是抓住機遇引進資金和技術,建立生產基地,而是脫離自身財力的限制,大搞基礎建設;也有特區出現靠「炒」房地產來刺激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泡沫」,最終形成大量的金融機構呆壞帳。這些問題遲緩了一些特區的發展速度,比如海南1992-93年的房地產「泡沫」,吸引了大量的外地資金進入「炒」地產,最後中央及時糾正了這種惡性炒作的行為,使得海南經濟在很長一段時期處於停滯狀態。

Ⅳ 除了日本,還有哪個國家是中國吸收外資的主要來源

japan是中國目前貿易出口最大的國家,也是中國吸收外資最大的國家,吸收國外技術最多的國家。日本在華企業,直接或間接為中固創造5000多萬個工作崗位
USA屈居第二,在華企業直接或間接有2000多萬個工作崗位。
亞洲國家還有韓國。馬來西亞,台灣沒有回國所以也按照外資算入總量。
其次印度

歐洲貿易量最大的是德國,其次是英法,荷蘭,芬蘭。

大洋洲澳大利亞,因為中國大量進口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鐵礦,所以我們的錢輸出大於收入。

Ⅳ 深圳的發展歷史

首先說一下,深圳並不是「第一個」經濟特區,而是「第一批」經濟特區,1979年中央同意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廈門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央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其次「經濟特區」,就是指實行特殊經濟政策和經濟體制的地區。

深圳市,在經濟發展方面確實領先全國,一方面是政策所致,另一方面深圳是移民城市,不排外,有創新意識,所以造就了深圳的今天。不過,深圳市並不完美,在很多方面還無法稱霸全國,如高等教育方面實力就不強,並沒有一所全國知名高校,畢竟大學不僅僅需要「資金」,還需要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

總之,深圳市取得了偉大成就,見證了改革開放,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Ⅵ 深圳有哪些知名外資企業

富士康(台資) 愛默生,新瑪德、東芝,愛普生,理光數碼,普利司通,富士膠片,三洋電機,佳能,偉創力,艾默生,松下電器.三星,夏普,鈴木電梯,LG,三菱電機,愛信精機,泰科電子,西門子,福群電子(深圳)有限公司
富士施樂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東芝泰格流通信息機器(深圳)有限公司
歐姆龍電子部件(深圳)有限公司
三星視界(深圳)有限公司
百麗投資有限公司
德昌電機廠
百事可樂有限公司
偉創力實業(深圳)有限公司
艾默生網路能源有限公司
湯姆遜多媒體有限公司
捷家寶電器是(深圳)有限公司
旭日國際集團
華盛玩具有限公司
日立環球存儲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理光(深圳)工業發展有限公司
基山國際有限公司
奧林巴斯(深圳)工業有限公司
國際商業機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IBM深圳分公司
高士線業(深圳)有限公司

Ⅶ 深圳已超越香港,深圳的成功靠的是什麼

深圳已超越香港,我認為深圳的成功靠的是優越的地理位置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還有深圳人民開放,與時共進的思想


如今深圳正在高速發展,在2018年,深圳GDP就已經超越了香港。我國許多大企業總部都設在深圳,引來了許多人才建設深圳。我相信,深圳特區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Ⅷ 深圳改革開放後的變化

中國的改革走的是一條漸進式道路,很多改革項目需要先在局部地區進行試驗,取得經驗之後再進行推廣。深圳承擔了改革「試驗場」這一歷史重任,在近20年的改革歷程中,既創造了一系列的成功經驗,也有一些教訓和不足。這些經驗、教訓對全國來講,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為全國的改革提供了啟迪,作出了示範。 25年前,深圳還只是一個人口3萬人的海邊魚村,但是今天,它已經發展成為國內生產總值超過2800億元,排名全國第四,人口超過700萬元的現代化大都市。經濟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當時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 深圳速度一直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寫照。到2003年,深圳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2860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3887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000元,兩項指標位居全國各大城市排名榜首位。 目前,深圳已在加拿大、巴西、南非、新加坡、和波蘭建立了5家海外貿易中心。連續9年出口總額居全國內地大中城市首位。據不完全統計,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來深圳投資,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00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在深圳落戶的已有80多家。沃爾瑪、麥當勞、松下等都爭相在深圳設立采購中心。 在深圳的發展戰略中,「港口經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詞。2003年,全市港區的集裝箱吞吐量達760.68萬標箱,一舉成為全球第六大集裝箱干線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000萬標准箱居全國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深圳改革的基本經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實踐,敢闖敢試敢探索。鄧小平同志指出: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在改革方面一條非常重要的經驗,就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發揚敢闖敢試敢探索的精神,堅持以「三個有利於」作為判斷各項工作是非得失的標准。深圳對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是充分發揚敢闖精神的一個典型範例。特區創辦初期,借鑒香港的經驗,在人們還不能接受社會主義國家土地也有價格和地租的情況下,大膽提出了國有土地使用費的概念,向外商收取土地使用費。1987年又以公開拍賣、招標和協議出讓三種方式,進行了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和有償轉讓的改革試驗。 (二)排除各種干擾,始終不渝地堅持市場取向的改革。深圳在改革之初,就遇到了選擇什麼改革目標模式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如何認識與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問題。深圳從經濟結構以外資和外向型為主的實際出發,充分運用中央賦予的改革試驗權,一開始就確立了以市場為取向的改革模式。在十幾年的改革過程中,深圳雖然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干擾和困難,但始終堅持了改革的市場取向沒有動搖。 (三)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大膽地、成功地利用了資本主義經濟中有效的管理經驗。深圳在改革過程中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成功地把社會主義公有制和資本主義私有制中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合理部分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在企業制度改革方面,深圳大膽進行股份制改造,試行員工持股制度,使國有企業初步具備了比較靈活的運行機制;在市場體系建設方面,先後建立了資本市場、證券市場、房地產市場、勞動力市場等等。通過借鑒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體制和機制,增強了深圳經濟體制的活力,促進了深圳的經濟發展。 (四)把香港作為改革開放的參照系,大膽借鑒香港的先進經驗。深圳在改革過程中,高度重視學習香港發展市場經濟的經驗和做法,並大膽吸收和借鑒,從而解決了改革中碰到的許多難題。如引進建築工程招標、實行土地批租等具體做法,促進了建築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形成;引進國際通行的會計制度和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加強特區的立法,規范了市場行為,改善了政府對經濟的管理,等等。 (五)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以發展為中心,以改革促發展,以穩定保證改革和發展。深圳從解決土地使用、投資體制、企業發展、勞動力、價格等方面的矛盾和問題入手,進行大膽的改革探索,既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又加快了市場經濟新體制的建立。深圳較早地進行了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了失業保險,實施了「再就業工程」,並實行了常住人口按比例就業制度,從而較好地解決了下崗員工的安置問題,保證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 (六)利用好中央賦予深圳的改革試驗權,積極爭取中央有關部門的支持,大膽先行先試。深圳在全國率先放開物價,第一次試驗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試辦國內第一家外匯調劑中心;較早地在企業中打破幹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實行工資制度改革,並對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在國內最早建立證券市場和期貨市場,並對金融體制進行一系列改革,等等。由於深圳改革具有超前性,在改革過程中,也經常遇到與國家有關部門的現行規定相矛盾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深圳的態度不是迴避矛盾,而是積極地作工作,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以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 (七)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改革積極性和創造性,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支持和推動改革。人民群眾中蘊藏著極大的改革積極性和創造性。深圳市委、市政府作為改革的組織者和推動者,十分注意尊重和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改革積極性和創造性,及時總結基層和群眾創造的改革經驗,將其上升為政府決策進行推廣。每當一項改革措施出台時,市政府都向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宣傳、教育,以取得群眾的理解、支持和參與。這樣,在深圳形成了政府、企業、群眾一起改革的合力,上下結合共同推進改革。 (八)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改革,用改革統攬全局;注意搞好改革規劃,使改革協調配套,整體推進。深圳市歷屆黨政主要領導都強調「改革是特區的生命線」,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深圳注意做到:制定好改革總體規劃和年度規劃;注意抓好配套改革;注意抓好試點。深圳的改革實踐對我國改革的全局產生了重大影響:深圳的改革探索和成功經驗,由局部向全國推廣;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深圳能夠在實踐中先行一步,對全國起示範作用;深圳在改革實踐中積累的經驗教訓,降低了全國的改革成本;最後,在全國的改革遇到困難時,深圳的改革突破對推動全國的改革起著推動作用

Ⅸ 深圳外資企業

華盛玩具有限公司成立於1976年,是一家大型股份集團公司,1987年和1996年分別在香港和新加坡公開上市,香港總部位於香港柴灣豐業街五號華盛中心,大陸總部位於風景秀麗的深圳龍崗區布吉鎮南嶺村。 公司以生產和加工毛絨、塑膠、電子等各類玩具和禮品為主,產品暢銷歐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擁有眾多世界知名的客戶,如HASBRO、MATTEL、MGA、CREATA、ZAPF等。現華盛集團已在大陸開設了華行、華泰、華都、4K、長榮、華創、華輝等七間分廠,廠房總面積200多萬平方米,公司擁有1500餘名管理人員和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以及近30000名生產人員,生產規模在世界同行業中名列三甲。

●日立環球存儲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1月,原名深圳IBM技術產品有限公司,位於中國廣東省福田保稅區。基於日立和IBM的存儲業務戰略性整合,公司於2003年6月更名為日立環球存儲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五年來,在全體員工的努力工和和有關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公司業務實現了長足,穩步的增長,並獲得多項榮譽。現有員工一千多人,管理技術人員佔12%,其中91%擁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公司主要從事製造,加工和銷售信息存儲產品,包括計算機硬碟與磁帶機的重要部件,巨阻磁阻磁頭和磁帶磁頭,均屬於高科技產品,並在信息存儲系統及產品領域占據世界領先地位。

●理光(深圳)工業發展有限公司是日本理光株式會社於1991年1月在深圳投資興建的以生產復印機、傳真機、列印機、輕型印刷機及其零部件為主的集計劃、設計、生產OA機器一體化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投資總額7000萬美元。自1992年3月正式投產以來,公司規模不斷發展壯大,月產量由建廠的3000台增加到現在的3萬台,占理光集團復印機產量的40%以上,產品100%外銷。理光(深圳)工業發展有限公司已成為理光集團在海外集設計、生產及銷售一體的重要生產基地之一。

●基山國際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於一九九五年,坐落在美麗的石岩湖渡假村附近的基山國際有限公司,是一家英國跨國企業,專業從事激光列印機、復印機和傳真機碳粉盒生產的專業廠家。公司管理體制結合中國實際,運用西方先進的管理精華,有西方管理、技術專家直接參與公司運作管理,強調以人為本,重視員工個性發揮,公司提倡:認真、仔細、清潔,是我們共同工作的職責,持續改善、滿足、超越,是取信客戶的根本保證,公司致力於設計、生產一流的產品,成為一家傑出的靜電印刷產業公司,並給公司雇員提供一個寬松、愉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環境。

●奧林巴斯(深圳)工業有限公司系日本奧林巴斯株式會社在深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1991年12月,專業從事傳統相機、數碼相機及其它相關產品的開發、設計與製造,憑借先進的管理、領先的技術以及一流的設備,公司生產的「奧林巴斯」牌相機在全球及中國市場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深受客戶喜愛。公司位於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北區,佔地面積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3269平方米,環境十分優美,公司注冊資本7010萬美元,投資總額達21030萬美元,現在發展成為年產相機250萬台,出口額過3億美元,擁有員工7000多人的優秀企業,是奧林巴斯亞太區域總部,也是集團內最大的相機生產基地。

●國際商業機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藍色巨人,呵呵用不著再介紹了。深圳市高新區(科技園)南區科技南一路 黎明網路大廈四樓,郵編:518057,電話:0755-84485000。

●IBM 深圳分公司,深圳深南路東路 333 號 ,帝王大廈信興廣場 34 層,郵編:518008,電話:0755-25023888 傳真:0755-82462001/82462002。

●高士線業(深圳)有限公司.公司地址:深圳寶安福永鎮塘尾村鳳塘大道高士工業園 郵政編碼:518000公司網址: http://www.coats.com,百年以來,英國高士集團一直是首屈一指的縫紉線和綉花線供應商,它亦是世界上唯一的環球縫紉線生產商,總部位於英國。在全球擁有四十個生產基地,產品分銷到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僱用員工近35000人。同時,高士也是全球第二大的拉鏈製造商。我們設有尖端科技的顏色傳訊管理系統及「S」拉鏈技術,能為客戶提供最有利的應用方案及最優良的服務。

英國高士集團於七十年代初開始在中國投資運營,先後在香港、廣州、天津、上海、青島和大連等地建立了工廠。並於2004年11月4日投資成立了中國區目前最大的生產基地——高士線業 & 高士歐的拉鏈(深圳)有限公司。

●肯發精密儀器(深圳)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新加坡獨資製造企業。公司注冊資金1200萬美元,總投資2800萬美元。主要從事計算機精密組件硬碟驅動架、感應線圈組件等產品的開發、生產和組裝。公司成立於1995年9月。 1996年2月正式成為Seagate認可供應商。 1996年2月開始向泰國Seagate公司供貨。 1996年9月成為Micropolis認可供應商。 1996年11月8日一次性通過Lloyds Register公司ISO 9002質量體系認證。 1997年6月被IBM確認為認可供應商,並為其驅動架裝配線圈。 1999年4月被深圳市確認為「高新技術企業」

●山特電子(深圳)有限公司,是世界上5大專業從事不間斷電源UPS的製造廠商之一,目前產品行銷遍及世界各地。作為最早進入中國UPS市場的知名廠商,山特公司憑借其永不妥協的品質、傲視全球的技術以及全方位的優質服務取得了用戶的一致好評,產品廣泛應用於各大部委、軍隊以及金融。證券、電信、郵政等國家重點系統,在業界享有極高的聲譽。目前,山特中、小型UPS已佔據國內市場份額的40%以上,完全確立了中國UPS市場第一品牌的地位。山特公司的產品不僅通過ISO900認證和中國信息產業部優良產品驗證,同時還取得了UL、TUV、EN等主要國際標准認證。 山特公司下屬機構包括深圳研究開發中心、軟體開發中心、客戶服務中心、全國市場部以及各地8大分公司,分公司由行銷部、客戶服務部及下屬服務站構成。目前,各分公司共下設20餘個服務站、200餘個通過山特認證的服務網點並授權60餘個經銷商網點,專業從事山特UPS的銷售及維修服務,銷售網路遍布全國各地。公司地址:518101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72區寶石路8號 TEL:(0755)27572666-3336 黃先生 FAX:(0755)27572730 27572480 http://www.stk..com.cn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