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深圳產業轉型升級,龍崗天安雲谷,給未來帶來哪些啟示與機遇
深圳改革開放40年
深圳的發展日新月異
從一個小漁村成長為一個國際級大城市深圳的發展日新月異
作為深圳城市更新項目之一的 天安雲谷
位於龍崗區坂田街道崗頭社區
它不僅擁有大量高精尖人才
更是一個由高端科技打造的全方位一體的智慧社區
天安雲谷,用地面積約 76萬平方米 ,總投資額達300億元。在坂田崗頭,看到巨型建築外牆「 天安雲谷 」四個大字格外醒目,附近還有正在熱火朝天施工的工地。
這里不僅是以雲計算、互聯網、物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發設計為核心的高端科技園和人才匯聚之谷,更是一個集工作、娛樂、美食、運動和學習為一體的社交化圈子平台。
毗鄰 華為總部 反差巨大
勞動密集型產業佔大頭
一、崗頭歷史及發展背景
崗頭最早名叫螺崗圍,這是因為當初在崗頭社區的中心位置(也就是如今崗頭發展大廈所在地),有一座橢圓形的山岡,外形酷似田螺,所以早年間崗頭立村時就叫螺崗圍。而後又因山頭流下的幾條小溪匯聚途經此處,螺崗圍又改名為崗溪,此後崗溪又更名為崗頭。
崗頭山多田地少,在改革開放以前,原居民基本都以農林業為主,村民靠耕種農田。崗頭的土質好,種出來的菠蘿很甜。當時,崗頭有「三造」之說,種田兩造,菠蘿算一造。
在2011年前,這里還是個由農房、舊廠房構成的低端製造工業區。站在天安雲谷產業研發大廈前,誰也無法想像,幾年前這里還是成片的城中村和矮舊的握手樓,主要產業為從事五金、塑膠等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與周邊的華為等高新技術區的產業發展、配套需求、現代化形象形成非常大的反差。
華為1996年進入坂田片區,選址正是崗頭。崗頭的馬蹄山村甚至有「中國學歷最高的城中村」「中國IT界最著名的村子」之雅號。當年,崗頭以較低的價格將社區的2.5平方公里土地通過國家徵收的方式貢獻出來,給了華為充分的發展空間。
「當時我們崗頭人對國家的決定是非常支持的,連祖墳都二話沒說就遷走了!」崗頭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長陳小明在2014年曾接受晶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崗頭人為國家建設以及華為基地的建造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舊村改造升級
崗頭村借城市更新東風迎來新機遇
與深圳市其他城中村一樣,改革開放以來,崗頭也迎來了發展的機遇。從早期引進「三來一補」的工廠,到建農民房出租,從出讓2.5平方公里的土地供華為坂田基地發展,到興建屬於自己的「雲谷」,崗頭社區迎來了改革開放之後又一波產業轉型新機遇。
近水樓台先得月。目前深圳全市為華為做配套的高科技企業有幾十家,從地理位置上講,崗頭社區鄰近華為總部,無疑是一個 華為中下游企業聚集平台的最佳地點 。
2012年,崗頭股份合作公司自籌資金建起名為「崗頭發展大廈」。在這棟大廈的對面,就是崗頭股份合作公司聯合下屬的5個自然村股份公司一起,與天安中國投資股份公司合作打造的 城市更新、產業升級示範項目——天安雲谷 。
對於土地資源日益緊缺的城市而言,舊工業區升級改造是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方式。以龍崗區為例,2014年的數據顯示,龍崗區共有各類工業區996個,經梳理整合出基本符合發展規劃、功能仍然是工業用途的工業區460個,佔地3081公頃,佔全部工業區的53.15%,其中需要更新改造的有1846公頃。
沒有一成不變的固態城市,只有隨著趨勢不斷變化革新的城市 。天安雲谷項目並不僅僅是傳統上的「騰籠換鳥」,更是「鳳凰涅槃」。截至2016年8月, 天安雲谷在全市范圍內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第一,土地供應面積第一,移交公共配套用地第一和拆除建築面積第一 。
可以說,天安雲谷的城市更新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地區產值的提升、人口結構的優化,帶動了物業資產增值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基礎設施的完善,創造了政府、村集體、產業、民生等多方共贏。
該項目被列為市「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及特區一體化建設、產業轉型升級與城市更新示範項目。
精準切入雲計算物聯網
天安雲谷「雲帶」帶企業一起飛
2014年6月25日全國土地日,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CCTV2)以「深圳:就地升級,『手工作坊變身雲谷』」為題,報道了天安雲谷通過城市更新,有效解決了土地資源匱乏的難題,實現集約利用土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目的。
不同於傳統的園區,天安雲谷產業區的一切都是基於物聯網和雲計算構建的,規劃為「智慧園區」的概念,即按產城融合的理念打造一個「充分關聯」的產城社區,在實際運營中,不僅強調園區管理運營智能化,更強調以「互聯網」思維將園區平台化。
天安雲谷精準切入雲計算和物聯網,將行政審批、政策咨詢、小額貸款、產品展示等多種創新資源整合,為入園企業提供綜合性創新服務。在已經建成的一期高層建築之間,有一條寬闊的互通「雲帶」,從外看上去是室外的花園小徑,實際上是內部廊道的功能。「雲帶」不僅所有地下空間聯通,還將所有的建築互聯互通,並在周圍集中布置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布局疏密有致。
具體來說, 天安雲谷園區的電腦幾乎都沒有主機,每張桌上只有一個顯示屏。即園區內使用雲桌面,所有的存儲都在雲端 。在顯示屏上,用戶只要輸入各自的賬號,就能隨時調取各自的資料與信息。比如說你在咖啡廳,你可以通過iPad登錄到你的辦公環境中,比如說你在家裡,你可以通過筆記本電腦登錄到你的辦公環境中,隨時隨地訪問。
天安雲谷城市更新項目共分為六期建設(目前二期熱售中) ,改造完成後,將引入3000家科技企業,8萬名創新人才,預計實現園區年產值2000億元。天安雲谷一期建成後,2015年就已吸引了了華為終端公司、艾比森光電、環軒實業、安奈爾等多家上市公司或擬上市企業的集團總部或研發總部入駐,整體招商率完成70%以上。
天安雲谷開發商天安駿業董事總經理楊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要用城市更新的方式,為深圳打造一個領先全國的示範性創新載體,為企業提供具有競爭力的雲服務平台,推動深圳企業轉型與升級,助力提升深圳質量。
「天安雲谷進行城市更新,不僅僅是建築空間的更新,更重要的是發展模式的改變、產業內涵的更新和城市運營與服務水平的更新。」楊毅稱。
通過城市更新,天安雲谷實現了以雲計算產業、互聯網產業、物聯網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研發設計為核心的自主創新研發基地的轉變,同時兼有總部管理運營及完善的產業生活配套功能,對完善坂雪崗科技城片區延伸產業鏈、完善產業集群、拓展產業空間具有重要作用。
統計局顯示:2017年龍崗區GDP產值3800億已躍升為深圳市第三,僅差與福田區的3820億差20億。而 坂雪崗科技城為GDP貢獻達76.6% !
------End--------
感謝閱讀
② 特區40年新突破:深圳與東莞惠州等市「統籌合作」箭在弦上
2020年8月,深圳特區將迎來設立40周年。40年間,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總量排名第三的一線城市。
「小空間、大作為」
2019年,深圳市地區生產總值以接近2.7萬億元緊隨京滬兩城排名全國第三。從1979年到2019年40年間,深圳GDP增長超過1萬倍。
作為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人的城市,深圳的城市面積相比其他一線城市較小已經成為共識。當前,深圳全市面積1997.47平方公里,是上海的三分之一、北京的八分之一。
伴隨土地資源供應緊張、城市後續發展空間不足等問題日益凸顯,「小空間、大作為」,但難持續,已經成為制約深圳今後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深圳的空間確實太狹小了,所以土地就很珍貴,深圳在有限的空間里創造出經濟密度全國第一的奇跡,很了不起。但也應該看到,空間太小,發展到今天,深圳如果再這么小下去,對來這個城市創業的年輕人和這座城市本身都很不利。」林拓說。
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長張思平近年也撰文指出,正因為土地、房地產價格高漲帶來廠房租金快速增長,導致2015年前後深圳高端製造業發生大規模外遷,「加重了深圳產業空心化的風險,給未來深圳產業結構的優化和長遠發展帶來重大隱患。」
2018年,「華為要搬離深圳遷往東莞」就曾引發熱議,當是有分析認為正是因為深圳土地供應不足等問題才導致華為將部分部門外遷。最終華為表示總部基地將永遠留在深圳。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緊鑼密鼓進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 社會 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公布滿一周年,「雙區」疊加下的深圳有望迎來新一波政策紅利。
「大統籌、深合作」
「當時深圳作為改革 探索 的先鋒,特區設立之初規模確實應該適度。」林拓說,「現在深圳面臨的問題是,要擴容,但舉步維艱。珠三角城市群的特點是密集型城市格局,地級市多且強市林立。」
林拓認為,「其實,路走遠了,有的時候反而忘了我們為了什麼而出發。理想的做法是深圳不僅能夠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周邊城市也能夠更好發展。做好發揮深圳作為大灣區核心功能這篇大文章,既要基於行政區劃,但又不能局限於行政區劃,綜合多種策略打好『組合拳』,切實有效地推動跨市域的合作協同發展,具有更大的示範意義。」
林拓表示,所謂「統籌合作」,不僅僅是一個口號,一般化的做法可能流於形式,還可能加大協調成本,實際上,要做到在更大區域范圍內的相關城市充分匯聚各方面的優勢、智慧與能量,相向而行,統籌發展。
但他同時提醒稱,「這個統籌合作不宜理解為深圳一家獨大,而是大家在共同發展、共享成果之中,推動深圳邁向更高層次的發展新境界,為周邊城市注入更強勁的發展新動力。」
雖然最終方案尚未確定,但其重點之一必然是統籌合作的新型利益平衡機制。財政如何分配是其中一個關鍵內容,林拓分析稱,「不能以原來零和博弈的思維來思考了,統籌合作後必將在廣東省內形成一個更為強勁的新增長極。如果說,當年深圳是改革先鋒,那麼,新一輪統籌合作將為全國高質量區域協同發展再樹新標桿」。
無獨有偶,今年6月,由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刊登了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浩等三人撰寫的《「三區」疊加擴權賦能 探索 建設大深圳統籌合作示範區》一文。
該文提出,深圳應與周圍的東莞、惠州、汕尾、河源四市統籌合作發展, 探索 「一個跨行政區域的資源統籌、功能協調、產業互補、成果共享的區域統籌合作新模式」。
其實,深圳市自身早已明確認識到相關問題的存在,深圳與周邊城市協同發展的思路近年來也多次被官方提及。如在在《深圳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7—2030年)》中,深圳官方坦言,深圳地域面積較小,發展空間和土地資源嚴重不足,要推進「深莞惠」和河源、汕尾「3+2」經濟圈建設。
再如,深圳市發改委對外公布的2020年工作計劃提出,要協調「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參與,加快推進深圳都市圈規劃編制。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則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提出建議,呼籲持續深化深莞惠一體化進程, 探索 在臨深區域試行統一部署、統一管理的多區聯動模式。
「深莞惠汕河」
今年6月,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公布的《廣東省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明確提出,推動廣州都市圈(包括廣州、佛山、肇慶、清遠、雲浮和韶關)、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東莞、惠州、河源和汕尾)。這是近期廣東省公開文件中首次透露廣州、深圳兩大都市圈的具體范圍。
如果以深圳、東莞、惠州、河源、汕尾為「深圳都市圈」范圍,2019年,深圳都市圈GDP約為42747億元,占廣東省的39.7%;常住人口約為3290萬人,占廣東省的28.56%;土地面積約為36312平方公里,占廣東省的20.2%。
深圳、東莞、惠州、汕尾、河源五市統籌合作的發展想法也並非沒有 歷史 背景。
改革開放前,深圳一度歸原「惠陽地區行政公署」管轄,1979年3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廣東省寶安縣改設為深圳市。此後1988年,惠陽地區行政公署拆分為四個地級市:東莞市、河源市、惠州市、汕尾市。
從目前的經濟發展來看,2019年深圳GDP以2.69萬億元處於絕對優勢地位,東莞(9482.5億元)、惠州(4177.41億元)經濟體量分別在廣東省內排名第四、第五,汕尾(1080.3億元)、河源(1080.03億元)則相對落後。
近日,東莞、惠州當地的兩份政策文件也引發廣泛討論。東莞市政府發布「關於暫停濱海灣新區范圍內各類建設行為的通告」、惠州市惠陽區則發布「關於廢止相關建設用地規劃控制的通告」。
校對:欒夢
③ 深圳高端工業軟體產業創新研究院合作協議簽署,怎麼從商業角度解讀此舉呢
商業角度:簽訂合約的公司和高校將不斷在合作框架的規范要求下,及時完成技術創新。高端技術應用於商業市場中,將提高商業變現效率,從而實行全方位共贏。
各大城市為追求技術突破,紛紛建立合作項目,尤其是深圳。深圳作為快速發展經濟的城市之一,技術研發必不可少。隨著深圳高端工業軟體進入全新階段,於是,該城市促進四方簽訂合作協議。
總的來說,機構與高等學府進行相互合作已不是個例,尤其是高端技術產業和工業軟體領域。在此之前,華為就已經火速在全球展開基礎研發實驗室,並與多個高校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同時,華為成立研發項目後,高校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可參與其中。此次,西工大加入合作項目中,網友期待項目成果。
④ 深汕特別合作區產業篇
全國最大機器人小鎮
深汕特別合作區將打造目前全國最大機器人小鎮,面積達7平方公里左右,計劃配套10萬平方米機器人產業加速器。遠景設想以機器人小鎮為依託,打造一個面積為17平方公里的深汕灣科學城。
華僑城文旅小鎮
小漠文化 旅遊 創新小鎮未來將成為深汕特別區的「自然客廳」和靚麗的名片。將以山為核,通過山體制高點、山體景觀視線、山體輪廓線的導控創造濱海山體休閑新生活;以水為帶,營造濱水「慢生活」;以海為源,打造濱海濕地公園,建設自然學校、濕地展覽館。打造國家級文化 旅遊 特色小鎮、中國生態度假城鎮標桿示範。
三大數據中心
騰訊、華潤、深創投三大知名實力品牌均已在深汕布局,建設數據中心。
騰訊深汕雲計算數據中心是華南地區最大的雲計算數據中心,為華南地區數億互聯網用戶提供優質服務。華潤新一代數據中心是華南地區最有成本優勢的新一代大型數據中心。深創投紅土數據管理將輻射全國,向用戶提供專業可靠的數據基礎服務。
小漠國際物流港
小漠國際物流港定位為粵東核心海港樞紐及綜合性海港商貿區,主要為深汕特別合作區產業發展及深圳產業外溢提供承接及配套服務。小漠港一期碼頭項目面積約46萬平方米,岸線總長641米,擬建2個5萬噸級多用途泊位和工作船泊位,可停靠3000噸級集裝箱駁船。將是未來粵東第一大港。
深汕 科技 生態園
深汕 科技 生態園項目是深投控在深汕特別區打造的大型產業園區項目,項目總佔地面積9.1萬平方米,總投資超50億元。項目中未來感十足的238米超高層創新中心,將刷新深汕天際線高度,躋身成為特別區新地標。該項目的開建必將對深汕特別區產業崛起、引領高端人才集聚產生深遠影響。
深汕海洋智慧港
深汕海洋智慧港項目位於鮜門百安半島,佔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22.78萬平方米,是深汕投控集團投資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深汕海洋智慧港項目是集高端辦公樓、星級酒店、特色海洋博物館為一體的綜合產業項目,包括研發、商業、辦公、展覽、酒店幾大業態,建成後將成為深汕鮜門片區的新高度、新地標。
⑤ 深圳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
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
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
一、發展基礎
近年來,深圳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製造強市建設,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深圳規上工業總產值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城市首位,新一代信息通信等4個集群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新型顯示器件等3個集群入選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但是製造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還需進一步優化,發展後勁仍需進一步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
「十四五」是深圳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第一階段發展目標的關鍵時期,也是把握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提升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力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立足深圳實際,緊密圍繞服務製造強國、製造強省建設,發展以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對於穩住深圳製造業基本盤,保持製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基本穩定,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後勁,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意義重大。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充分發揮「雙區」驅動、「雙區」疊加、「雙改」示範效應,堅持製造業立市之本,把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實體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為核心,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促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培育若干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提升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力,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源,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緊密結合,加強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投資,不斷激發產業發展潛力和市場主體活力。
堅持自立自強、創新引領。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強化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強前沿技術研發,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構建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
堅持系統推進、重點突破。深刻認識現代產業發展規律,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優勢傳統產業深度融合,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聯動,促進生產端、消費端有機銜接,以點帶面鍛長板、補短板,實現產業梯次發展和整體躍升。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立足區域資源稟賦、發揮各區比較優勢,統籌優化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土空間布局,「一群一策」推動產業集群建設,構建各具特色、錯位發展、功能協同、優勢互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格局。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培育一批具有產業生態主導力的優質龍頭企業,推動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一批現代化先進製造業園區和世界級「燈塔工廠」,形成一批引領型新興產業集群,網路與通信、軟體與信息服務、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新能源、海洋產業等增加值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優勢更加凸顯,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智能感測器、工業母機等產業短板加快補齊,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高端醫療器械、生物醫葯、數字創意、現代時尚等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合成生物、區塊鏈等未來產業逐步發展成為新增長點。
三、發展重點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細分領域
1.網路與通信產業集群。推動固網通信、移動通信和衛星通信協同發展,加強網路通信晶元、關鍵元器件與模組等技術攻關,建設國家5G中高頻器件創新中心、未來網路試驗設施等重大創新載體,啟動前沿技術儲備,加強行業標准研製,支持南山、寶安、龍崗、龍華等區建設集聚區,打造全球網路與通信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和「雙千兆」、全光網標桿城市。
2.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加快完善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測等產業鏈,開展EDA工具軟體、半導體材料、高端晶元和專用晶元設計技術攻關,推進12英寸晶元生產線、第三代半導體等重點項目建設,支持福田、南山、寶安、龍崗、龍華、坪山等區建設集聚區,打造全國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地、人才匯聚地、創新策源地。
3.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集群。推動新型顯示器件、面板生產、終端製造和應用等領域協同發展,著力突破4K/8K視頻採集器件與設備、顯示面板工藝與技術、核心基礎材料等關鍵共性技術,主導或參與國際標准制定,依託南山、寶安、龍崗、光明等區打造全鏈條產業創新區和全場景「AI 5G 8K」應用示範先行區,努力建設全球領先的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
4.智能終端產業集群。圍繞智能手機、個人電腦、VR/AR、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車機、智能家電等智能終端產品,打造從關鍵核心元器件到高端整機品牌的完整產業鏈,加快應用軟體、核心器件等關鍵技術突破,推動智能終端產業向福田、羅湖、南山、寶安、龍崗、龍華、坪山等區集聚發展,打造全球手機及新型智能終端產業高地。
5.智能感測器產業集群。聚焦智能感測器設計、製造、封測、裝備材料等環節,加快新型感測器材料、CMOS-MEMS集成技術、先進封裝工藝等核心技術攻關,建設MEMS中試線、MEMS感測器產業基地,豐富智能感測器在消費電子、汽車電子、智慧城市等領域應用場景,支持南山、龍華、光明等區建設集聚區,打造全要素完備的智能感測器產業集群。
6.軟體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推動操作系統、資料庫、中間件、辦公套件、低代碼開發平台等關鍵性基礎軟體和CAD、CAE、BIM、CIM等工具軟體實現源頭創新,加大基礎共性標准、應用示範標准研製及推廣力度,實施開源生態孵化工程,推進軟體技術在製造業、服務業深度融合,依託福田、羅湖、南山、寶安、龍崗等區建設集聚區,打造具有競爭力的軟體名城。
7.數字創意產業集群。大力發展創意設計、數字文化裝備、影視製作、動漫遊戲等細分產業,塑造一批優質數字內容原創作品和IP,高標准建成一批數字創意孵化和服務平台,加快數字創意與文化旅遊產品以及教育等公共服務融合融通,支持福田、羅湖、鹽田、南山、寶安、龍崗等區建設數字創意產業集群,構建「一核、一廊、多中心」的數字創意產業布局,打造全國數字創意產業創新發展標桿。
8.現代時尚產業集群。推動服裝、傢具、黃金珠寶、鍾表等優勢傳統產業時尚化、品牌化升級,加強服裝功能面料、傢具智能晶元、鍾表機心等技術攻關,建設時尚產業互聯網平台和珠寶玉石綜合貿易平台,培育若干國際知名展會,支持羅湖、福田、南山、寶安、龍華等區,以及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以下簡稱前海)建設集聚區,打造新興時尚產業高地、國際時尚消費中心城市、國際會展之都。
9.工業母機產業集群。聚焦數控機床、鋰電池製造裝備、半導體製造裝備、顯示面板製造裝備等重點領域,突破主軸、絲杠導軌等關鍵零部件製造技術,加強裝備數字化技術攻關,建設新型顯示技術智能裝備總部基地、集成電路檢測裝備研發及生產基地等重點項目,支持寶安、龍華等區建設集聚區,增強工業母機對先進製造業的基礎支撐能力。
10.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無人機(船)等領域,突破減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和集成應用技術,擴展智能機器人在電子信息製造、汽車、航空航天等高端製造應用場景,依託福田、南山、寶安、深汕等區及前海建設集聚區,打造智能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高端製造、集成應用示範區。
11.激光與增材製造產業集群。重點發展高功率超快激光器與裝備、增材製造裝備與系統等行業,提高特種光纖、高功率光柵、高功率激光晶元、高性能激光器等上游材料和器件國產化率,開展專用特色裝備技術攻關,建設光電光纖激光總部及研發中心等重點項目,支持寶安、龍華、坪山等區及前海建設集聚區,鞏固激光與增材製造產業競爭優勢。
12.精密儀器設備產業集群。圍繞工業自動化測控儀器與系統、信息計測與電測儀器、科學測試分析儀器等領域,提高探測器、感測器、高端示波器、頻譜分析儀等關鍵零部件和產品創新能力,建設深圳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技術創新研究院、先進測試與高端儀器研究平台等重大創新載體,支持南山、寶安、龍華、光明等區建設集聚區,提高精密儀器製造國產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水平。
13.新能源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智能電網、分布式光伏、氫能、海上風電等細分產業,加強高效燃氣輪機、高能量密度儲能、燃料電池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虛擬電廠落地,加快綜合能源補給設施建設,依託龍華、龍崗等區推進數字能源融合發展示範區、國際低碳城和求雨嶺氫能產業園等建設,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創新的現代能源體系。
14.安全節能環保產業集群。提升監測預警技術裝備、應急處置救援技術裝備、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先進環保裝備等行業發展水平,加強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安全節能環保服務業,健全安全應急物資生產保供體系和綠色生產消費體系,支持羅湖、寶安、龍崗、龍華、光明、深汕等區建設集聚區,為建設韌性城市提供堅實保障。
15.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智能感知系統、車載計算平台、車用無線通信、雲服務終端、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快速充電設施等細分領域,突破感知設備、線控底盤、智能駕駛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建設智能網聯交通測試示範平台、深汕汽車工業園等重點項目,依託南山、坪山、深汕等區建設集聚區,引領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16.新材料產業集群。推動新材料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高分子材料、綠色建築材料、前沿新材料等,推進高端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超高模量透明聚醯亞胺薄膜工程化項目建設,支持羅湖、寶安、龍崗、光明、深汕等區建設集聚區,建成新材料創新中心和技術轉化中心。
17.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群。發展新型醫學影像、生命監測與生命支持、高端植介入產品等細分領域,突破高端影像系統、手術機器人、新型體外診斷設備、高通量基因測序儀等重大裝備、關鍵零部件,充分發揮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作用,支持南山、龍華、坪山、光明等區建設集聚區,推動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
18.生物醫葯產業集群。支持化學創新葯、全新劑型及高端制劑、現代中葯、先進制葯設備以及數字化醫療等領域發展,推動新型基因治療載體研發、工程細胞構建、抗體工程優化、人工智慧輔助葯物設計等瓶頸技術突破,加快寶龍生物葯創新發展先導區、坪山生物醫葯產業加速器園區等項目建設,支持坪山、南山、福田、龍崗、光明和大鵬等區創建產業集聚區,推動生物醫葯產業集群成為產業發展新亮點。
19.大健康產業集群。重點發展精準醫療、康復養老、現代農產品、醫療美容、化妝品等行業,擴大健康產品高質量供給,加強再生醫美材料、康復器具、種質資源與基因發掘、精準葯物開發等技術攻關,建設精準營養研發與應用平台、健康設備計量測試平台等創新平台,支持羅湖、鹽田、寶安、坪山、大鵬等區建設集聚區,促進大健康產業創新發展。
20.海洋產業集群。鞏固提升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遊業、海洋能源與礦產業、海洋漁業等產業優勢,培育壯大海洋工程和裝備業、海洋電子信息業、海洋生物醫葯業、海洋現代服務業等產業,推進國際海洋開發銀行、深圳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海洋新城、蛇口國際海洋城等重大項目建設,以深圳西部海岸—東部海岸—深汕合作區為主軸,構建「一軸貫通、多區聯動」海洋產業區域協同格局,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1.合成生物。重點發展合成生物底層技術、定量合成生物技術、生物創制等領域,加快突破人工噬菌體、人工腫瘤治療等創制關鍵技術,推進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合成生物學研發基地與產業創新中心。
2.區塊鏈。重點發展底層平台技術、區塊鏈 金融、區塊鏈 智能製造、區塊鏈 供應鏈等領域,推動在技術框架、測評體系、應用規范、跨鏈互操作等領域形成一批技術標准和規范,打造區塊鏈創新引領區。
3.細胞與基因。重點發展細胞技術、基因技術、細胞與基因治療技術、生物育種技術等領域,完善細胞和基因葯品審批機制、監管體系、臨床試驗激勵機制、應用推廣機制,加快建設細胞與基因產業先導區。
4.空天技術。重點發展空天信息技術、先進遙感技術、導航定位技術、空天裝備製造等領域,推動航空航天材料及部件、無人機、衛星等技術創新,規劃建設國內領先的空天技術產業研發與製造基地。
5.腦科學與類腦智能。重點發展腦圖譜技術、腦診治技術、類腦智能等領域,開展類腦演算法基礎理論研究與前沿技術開發,推進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搶占腦科學領域發展制高點。
6.深地深海。重點發展深地礦產和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深海高端裝備、深海智能感知、深海信息等領域,推進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大學等重大項目建設,打造深地深海科技創新高地。
7.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重點發展可見光通信技術、光計算技術等領域,推動建立可見光通信標准化體系,布局一批高價值專利,促進可見光通信技術與光計算技術的應用示範,培育可見光通信技術與應用創新產業集群。
8.量子信息。重點發展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測量等領域,建設一流研發平台、開源平台和標准化公共服務平台,推動在量子操作系統、量子雲計算、含雜訊中等規模量子處理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六個一」工作體系。完善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堅持一個產業集群對應一份龍頭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清單、一份招商引資清單、一份重點投資項目清單、一套科技創新體系、一個政策工具包、一家戰略咨詢支撐機構,逐步實現「一集群、一基金、一展會、一論壇、一協會、一聯盟、一團隊」,做到專員負責、掛圖作戰,精準高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
(二)完善產業空間保障體系。堅持集中連片、集約節約,突出高端先進製造,在寶安、光明、龍華、龍崗、坪山、深汕等區,規劃建設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左右的20個先進製造業園區,形成「啟動區、拓展區、儲備區」空間梯度體系,加大園區土地連片整備力度,實施區域生態環境評價,建設一批定製化廠房,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空間保障。
(三)健全市場主體培育體系。實施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做精」「優上市」,實施企業上市發展「星耀鵬城」計劃,培育壯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打造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大力培育「獨角獸」企業,形成一批專注於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隱形冠軍」企業、創新領軍企業、未來新興企業。
(四)創新財政金融支持體系。積極探索多樣化、專業化的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模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優化存量資金結構,打通市、區兩級產業基金通道,強化產業專項資金與引導基金協同聯動,提升基金管理團隊專業化水平,實現「一產業集群、一專項基金」,建設國際風投、創投中心,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
(五)強化創新支撐體系。發揮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整體效應,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發展需求,推動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前瞻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小試中試基地、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加快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建設,加大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等人才培養引進力度,為產業集群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撐。
(六)構建市區聯動推進體系。加強對產業集群建設的組織領導,制定出台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行動計劃,按照「五年規劃、三年滾動、年度計劃」原則,加快產業集群發展,市、區聯動開展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健全統計監測體系,每半年滾動更新反映世界產業發展趨勢和我市推進成效的產業報告,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做法。
來源:深圳發布
⑥ 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2020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促進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以下簡稱前海合作區)開發建設,深化與香港的緊密合作,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開放型、創新型產業體系,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前海合作區的范圍包括國務院批復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前海規劃》)確定的區域和經國務院批準的擴展區域。第三條前海合作區堅持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創新發展金融、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建設國際化城市新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中發揮更大作用。第四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前海規劃》實施的領導,按照《前海規劃》確定的功能定位和發展重點,制定實施方案,統籌推進《前海規劃》的全面實施。第五條前海合作區應當積極探索與香港合作發展的新機制、新模式、新途徑。
前海合作區的開發、建設和管理應當借鑒吸收香港等地區和國際的先進經驗,探索與國際通行規則和國際慣例接軌。第六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條例建立健全適合前海合作區發展需要的體制機制。
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轄區人民政府和前海合作區管理機構應當完善前海合作區體制機制,在前海合作區開發建設、產業發展、投資促進、市場監管、社會治理、法治建設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不斷推進制度集成創新。第二章治理結構第七條設立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以下簡稱管理局)。
管理局在市人民政府領導下,依照本條例履行前海合作區開發建設、運營管理、產業發展、法治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等相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可以實行企業化管理但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經國務院批準的前海合作區擴展區域的事權劃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管理局應當編制年度工作報告,並向社會公布。第八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前海合作區開發、建設、管理的實際情況,具體規定和調整管理局的行政管理職責、公共服務范圍以及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轄區人民政府在前海合作區履行職責的范圍。
管理局的權責清單由市人民政府向社會公布。清單范圍外的職責分別由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或者轄區人民政府承擔,管理局負責協調。第九條管理局設局長一名,副局長若干名,管理局正副局長按照管理許可權和程序,由市人民政府任命。
管理局可以從境外專業人士中選聘管理人員。
管理局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設立咨詢機構。第十條在非金融類產業項目的審批管理領域,管理局根據國家授權行使計劃單列市的管理許可權。第十一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前海合作區戰略定位和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有利於前海合作區建設發展的穩定可預期的財政保障體制。第十二條管理局可以根據前海合作區發展情況和實際需要,按照確定的限額或者標准,自主決定機構設置、人員聘用和內部薪酬制度。第十三條管理局可以自行依法組織政府采購,市財政部門依法實施監督和管理。第十四條管理局可以依法設立企業,由其負責前海合作區土地一級開發,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運營等。
管理局對所設立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委派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出資人權利。第十五條管理局應當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創新公共管理體制機制,在前海合作區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第十六條設立前海合作區廉政監督機構,對前海合作區開發、建設、運營和管理活動等履行監督職責。
前海合作區廉政監督機構根據深圳市監察委員會的授權,行使相應的職權,其工作經費由市本級財政預算安排。第十七條深圳市前海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在前海合作區行使市級地方金融監督管理職權,履行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檢查等相應職責,負責前海合作區地方金融管理領域的統籌、協調、統計、調查工作,可以制定相關先行先試的監管制度。
深圳市前海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可以開展以合作監管與協調監管為支撐的金融綜合監管試點,探索建設跨境金融創新監管區。第十八條鼓勵企業依法建立行業協會、商會等組織,維護行業合法權益。
管理局制定涉及行業管理和發展的規則、指引,應當與各有關行業協會、商會等充分協商,在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
⑦ 深圳前海目前發展情況是什麼樣的未來如何
目前發展情況:
深港合作先導區、體制機制創新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結構調整區。
重點發展創新金融、現代物流、總部經濟、科技及專業服務、通訊及媒體服務、商業服務六大領域,優先發展前海灣保稅港區和前海商務中心區。前海地區的建設將借鑒香港及國際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充分利用山、海資源,建設和諧、宜居、優美的山海城相融合的生態型濱海城區。
未來發展目標:
到2020年,建成基礎設施完備、國際化的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具備適應現代服務業發展需要的體制機制和法律環境,形成結構合理、國際化程度高、輻射能力強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聚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現代服務業企業,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中心,在全球現代服務業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成為世界服務貿易重要基地。
南部的前海灣保稅港區作為前海地區的先期啟動區,重點發展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服務業,積極吸引金融、保險、航運、貿易、信息等相關服務業入區。
另外一個先期啟動區北部的前海商務中心區將重點發展創新金融、會計法律服務、金融信息、科技服務、通訊及媒體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中部為綜合性的功能服務區。
從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上看,前海未來將發展位於產業鏈最高端的一系列產業,其服務范圍將是包括香港在內的整個珠三角。福田中心是整個深圳市的中心,而前海定位為未來整個珠三角的現代服務業中心。相比福田中心,前海是更加高層次的中心,更強調區域輻射功能。
深港合作將是前海規劃建設及未來產業發展的最大亮點,是該區域發展最為鮮明的主題。前海合作區在功能定位上提出了要建「體制創新區」,前海合作區的規劃、產業和項目安排,甚至在管理等各個層面上都將由深港雙方合作完成。
前海的深港合作模式,打破了以往的兩地合作的舊套路。深圳前海地區將成為深港合作的又一個節點,前海規劃將側重在產業和制度兩個層面進行深港合作,產業合作和制度合作將成為深港前海合作的創新之處。
產業合作上,前海將成為香港延伸到內地的橋頭堡,而前海也將引進香港的服務和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