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高考改革後如何選課
首先必須要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這一門學科感興趣才能夠在高考當中獲得更好的成績其次可以根據學科所對應的大學專業進行選擇。
Ⅱ 高考怎麼選科
關於新高考模式最佳選擇有:物理+化學+生物、生物+地理+歷史、物理+地理+生物。
1、物理+化學+生物
該組合的可選專業要蓋率達到了99.9%,屬於純理科組合。學科之間聯系緊密,對於理科思維較強且學有餘力的同學來說,這個組合是不錯的選擇。
新高考選科的誤區
1、跟風式胡亂選擇。這種情況是最多的,為什麼很多學生扎堆選擇理化生,尤其是物理,一方面選物理確實重要,因為這樣大學專業幾乎沒有限制,但是如果物理成績很不好呢?也還得選嗎?
實際情況就是有些物理成績不好的學生也跟風選了,好像不學物理讓人感覺不夠聰明,屬於智商低行列似的。強求的後果就是任人宰割。
2、靠感覺感性選擇。也有不少學生完全跟著感覺走,自己感覺哪門學科學的還可以,成績還不錯就選了,其實人家這一門成績好的更多,大部分都比你強。也有的同學自己比較自己的各科情況,認為其中某幾科成績相對其它科較好,於是就選了,而不是和別人比較。
Ⅲ 新高考模式下,選考科目該如何選
新高考選考科目為「6選3」,學生該如何選擇這三門課程呢?
新高考選科,是典型的學業規劃。當然應當遵循學業規劃的基本原則和思路。從選科步驟來講,首先是確定未來的就業方向,即自己學業完成後,將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其次,根據這一就業目標,結合專業與職業的對應關系分析,確定自己的專業范圍;第三,再根據自己選擇的專業范圍,確定對應的學校范圍,即看哪些學校在我們所定的專業上有競爭優勢。如此就可以大致確定了學校和專業范圍;第四,根據各高校專業的選科要求,確定自己在高考中的選考科目范圍;第五,在上面確定的選考科目范圍中看哪些科目自己有學習優勢,然後再確定最終的選考科目。
如何根據學生的成績、興趣和性格特徵,來選擇大學專業?
選擇大學、專業的步驟,上面我已經講到,就是先定專業,然後根據專業確定學校。那麼如何來確定專業呢?上面我們講了,根據就業目標確定專業。而就業目標的確定,需要對影響就業目標選擇的各個因素進行分析。一般通過下列工作完成:
1.深入了解職業內涵:確定職業目標的前提是對職業的理解,對職業的責任、權利、及相關的待遇、利益都有一個客觀科學的認識。然後學生再權衡利弊後做出選擇。
2.分析學生自身的發展稟賦(一般通過測評、面試、觀察等方法)。如果說就業目標是彼岸,那麼認識自己就是此岸,要順利地由此及彼,就必須全面地認識此時、此地、目前形勢下自己的發展資源及競爭優勢,這里尤其要強調的是全面地認識自我,不能僅僅以測評的職業興趣作為專業選擇的依據,應當看到自身的身體條件、外貌因素、經濟條件、家庭背景、社會關系、發展機遇等等因素都會對自身的發展產生影響,並且,在某些特定條件下,這些不起眼的因素也可能上升為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環節。
3.人才市場的供求趨勢。這實際上就是預測專業的就業前景,它是整個高考志願決策中最具決定性的因素,因為市場需要從根本上決定了人才能夠得以順利銷售(就業)。所以,在就業目標的選擇上,學生要學會謀勢、造勢,做到順勢而為。這樣,才能為將來的順利就業創造良好條件。
在全面地掌握了以上信息後,將自己的競爭稟賦與市場需要結合起來,看哪一種職業是自己最喜歡或者至少是可以承擔並且最有利於未來就業的,據此來確定自己的就業目標。
新高考選考科目,是一定要選優勢科目才最好嗎?
前面已經討論選考科目的選擇思路。我們在選擇選考科目時,應當從必要性、可行性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必要性分析即學業規劃,是為了將來學業及職業的順利發展,我有必要選擇哪些科目呢?在必要性分析後確定的科目范圍內,再來進行可行性分析,看自己哪些科目學起來更有競爭優勢?所以並不是一定要選擇優勢科目,而是在必要性分析的基礎上再來選擇其中相對有優勢的科目。
高考選考科目什麼時候選定?是否要一次性選定3門呢?
選考科目確定的時間一般為高一期末,具體時間各地政策略有不同。至於是否要一次性選定3門科目呢?如果除去政策因素,單純從學業規劃的角度來看,一次性確定3門當然效率最高。
選報物理等繁難科目的人在減少這一趨勢,您是怎麼看的呢?
對於這一趨勢應當一分為二地看。一般的看法是不利於理工科人才的培養。但從另一方面講,這其實也是將真正不願意從事這一類專業的學生解放出來。從整個社會經濟的角度來講,我們並不需要一大半的大學生都來從事理工科專業的工作。因此原來的文理分科時,一大半的學生讀理科是應當革新的。而新高考給學生帶來了選科的自由,真正尊重了學生的意願和志向。所以是有著顯著的進步意義。當然還需要做好兩件事情,一個是對新高考改革政策精神實質要全面貫徹,認真執行。新高考改革提出的是文理不分科、選考自主定,現在很多人只看到後面的選考自主定,但文理不分科卻沒有認真執行。文理不分科,就是所有科目都要學好,都要真正達到高中畢業的水平。而不是對非選考科目進行應付,然後把時間精力都投入到選考科目上。再一個是要讓學生及其家庭覺醒起來,認識到高中階段的學習決不是僅僅應付高考,考個好成績,而是要從高考、大學學習一直到未來就業這樣的高度來考慮自己的高中選科及學習。如果大部分學生能夠將目光越過升學進而看到未來的大學學習及職業發展,那麼他們在確定選考科目時,就會做出比較科學的選擇。
Ⅳ 新高考怎麼選科
新高考選科方法如下:
以下是新高考選科規則詳情介紹
1、「3+3」模式:3門核心科目+3門選考科目。3門核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選考科目為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選3)。目前在北京、天津、河南、山東、上海這5個省份實行。
歷史+政治+地理選科組合: 藝術專業、傳媒專業。一些致力於考取漢語言文學、新聞學、社會學、國際政治等專業的考生幾乎選擇的都是這個傳統的文科綜合。
2、「3+1+2」模式:3門全國統考科目+1門首選科目+2門再選科目。3門全國統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1門首選科目為物理或歷史(2選1),2門再選科目為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選2)。目前在河北、遼寧、湖北、湖南、重慶、江蘇、福建、廣東這8個省份實行。
3、「7選3」模式:僅在浙江省實行,語數外仍為必考科目,7選3主要是指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技術7門中選3門,相比其他省份,多了「技術」這門學科。
Ⅳ 新高考如何選科
「減法」選科
就是我們要先從物理和歷史兩門必選科目選擇一門科目,一旦確定了其中一門,那選科組合就從12種減少到了6種,我們選科就會更簡單,而選擇物理或歷史科目就比較簡單了,因為選擇物理科目就相當於選擇「理科」、選擇歷史科目相當於「文科」。
確定了物理或歷史科目後,就剩餘6種選科組合了,再根據各科成績、個人興趣來選擇就行了,做「減法」選科是眾多考生的首選方法,比較簡單、實用。
Ⅵ 新高考如何選科
建議學生從「1科覆蓋專業+2科強勢沖分」的角度規劃自己的選科。新高考各選科組合的專業覆蓋率差異較大,因此我們需要選擇一個覆蓋率更廣的學科。另外,從升高一暑假開始,充分發掘自己的興趣與強勢學科,明確其餘兩個選科,盡早投入更多時間,使高考效益最大化。
新高考學科組合選擇原則
一、成績最大化原則
選科時都是考慮哪科能爭取較高分數才最終選擇,以保證高考成績優勢。目前全國各省報考均都基於平行志願投檔規則,無論具體實施是投檔到高校還是投檔到高校的具體專業中,平行志願都是以「分數優先」的方式進行的。優先以成績高低來決定檢索投檔順序。所以,分數高勢必帶來投檔順序上的優勢。
二、機會最大化原則
所謂機會最大化,就是保證未來院校與專業在可選的類別以及招生數量總和上能夠有一定優勢,這條原則是當我們在幾門副科之中選擇徘徊不定時考慮的。如果,你感覺副科中並沒有哪科具有絕對的成績優勢或者成績優勢的預期,也不存在學科偏好,那麼這個時候你需要考慮的就是選哪科能夠讓將來報考時候面對的招生計劃最多,招生專業類別最全。
Ⅶ 新高考如何選科
新高考選科規則有哪些
大部分省份新高考選科為「6選3」,分「3+3」和「3+1+2」兩種。前者為3門核心科目(語數外)+3門選考科目(政史地、理化生6門中選3門);後者為3門全國統考科目(語數外)
+1門首選科目(物理或歷史)
+2門再選科目(政地化生4門中選2門)。
此外浙江省為「7選3」模式,多了「技術」學科。
Ⅷ 新高考如何選科
新高考選科如下:
1、參考各大學在浙江或上海的專業招生政策
根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的統計數據,2018年擬在浙江招生的有1360所高校,選考科目范圍涵蓋了2.49萬個專業(類)。其中一半以上的專業沒有設定選考科目,7門選考科目中,選任意3門,都可以報考。
在設定了選考科目的1萬多個專業(類)中,物理佔了八成多,其次是化學,接著依次是技術、生物、歷史、地理,最少的是政治。
雖然每年各高校可能會對選考科目有細微調整,但調整的范圍的幅度一般都非常小,所以高一、高二的同學們,可以根據浙江或上海考試院公布的本科專業選考科目范圍作為選擇的參考。
2、需了解各大學同一專業選考科目的不同
根據「職業——專業——選科」這條主線選擇科目。如果不想讀工學專業,物理可以不選;選考歷史、地理、政治三門,是絕對不能讀醫學專業的。
不同高校的不同專業的考試科目要求不一樣,學生根據要報考的院系和專業所要求的必考科目選擇自己的選考科目。這里需要強調一下,各個學校同一個專業其選考科目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如臨床專業:上海交通大學選考科目是化學和物理;南開大學選考科目是化學和生物;南京大學選考科目是化學、生物、物理。所以考生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對每個學校各專業的選考科目都要進行了解。
Ⅸ 「新高考」該如何選科需注意哪些方面呢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出我國對教學的經常性的高度重視。在2018年高考考試以前,對國家教育部撤銷實施數年的傳統式高考模式,實施「新高考政策」呼籲就很高,首先在滬浙兩省開展示範點,於2017年宣布執行。那樣「新高考改革」的核心內容是什麼呢?「新高考改革」便是宣布擺脫之前的文科理科區劃,採用語數英三大主課「3 (6選3)」的科目考試方式,從政冶,歷史時間,自然地理,有機化學,微生物,物理學6們課程中任選3門
次之,梁景芳教師提議大家可以在政冶微生物上多下一些心思,因為我覺得政冶和微生物這兩科相對而言非常簡單一些,更容易在考場上取得相對來說高的成績,這只是次之,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減少絕大多數的時,給三大主課。在這兒,梁景發教師再度注重,高考制度改革選科一定要合理搭配,不要把三科都選的特別難,我們要節省很多的時長,給三大主課,由於你想一想三大專業課佔了全部70%的成績,因此最終可以確定大家高成績的或是三大主課,三大主課決定了大家的高成績,假如成績高了,那樣大家在未來學校的過程中就佔了非常大的的優勢,因此選中一個名牌大學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Ⅹ 新高考選科怎麼選比較好
「3+1+2」新高考選科組合共有12種
10史化地
專業覆蓋率:50.71%
科目關聯度:這一組合在科目上沒有太大的割裂,知識點注重記憶和理解。
科目學習難度:此組合適合記憶力較好、文字表達能力強的考生,學習難度不大。
競爭壓力:學科似乎跨度小但思維跨度大,競爭非常激烈,地理要和學物理的過招,化學、生物要和學物理的比拼,選擇該組合的人要慎重。
11史化生
專業覆蓋率:50.25%
科目關聯度:化學生物屬於理科專業但是也需要一定的記憶力,歷史則側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考生做此選擇應該是十分不擅長物理,但是對化學生物有一定的興趣,科目的學習上有一定的關聯度。
學習難度:該組合學習難度不大,考生可以取得不錯的分數,但是在專業的競爭上不佔優勢。
競爭壓力:選擇這一組合的考生一般為成績不是很好的考生,文理分化嚴重,選擇此組合的考生人數不多。
12史生地
專業覆蓋率:49.86%
科目關聯度:生物也被稱為理科中的文科,偏記憶的知識很多,這一組合在學習上有一定的關聯性。
科目學習難度:這一組合的知識沒有太大的開放性,以擅長記憶為主,學習難度不大,但是也因人而異。
競爭壓力:「歷史+地理+生物」這個組合適合物理不擅長、政治不喜歡,或擅長以記憶為主,動手能力強,文字表達好的學生,學科似乎跨度小但思維跨度大,競爭非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