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深圳的地域怎麼來的
擴展閱讀
廈門有個什麼晉物流 2025-07-19 04:55:24
杭州到香港飛機多少時間 2025-07-19 04:26:36

深圳的地域怎麼來的

發布時間: 2022-12-19 20:04:29

A. 請問古代的時候,深圳當時叫什麼也就是小地名

深圳在古代叫做鵬城。

深圳,別稱鵬城,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廣東省省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定位的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

深圳地處廣東南部,珠江口東岸,與香港一水之隔,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惠州接壤。

全市下轄9個行政區和1個新區,總面積1997.47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末,深圳常住人口1302.66萬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454.70萬人,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人,城市化率100%。

(1)深圳的地域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深圳市的特區與非特區之間建有一條全長129.7公里的特區管理線,在進出特區的7條公路的路口分別設有邊防檢查站。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於1980年,它東起大鵬灣北仔角,西到珠江口安樂村,南與香港新界緊連,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脈,總面積327.5平方千米,包括了羅湖區、福田區和南山區。

是我國除海南省以外最大的經濟特區,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於1980年,是我國除海南省以外最大的經濟特區。

深圳是移民城市,它的人口多數是來自外地,它也是個狹長的城市,東西長81.4公里,南北最窄處卻只有10.8公里。

經重新勘測,深圳市總面積為1952.84平方公里,略少於原來統計的2020平方公里。其中, 深圳經濟特區面積為395.81平方公里。

土地利用已從農村形態轉為大城市郊區形態。盛產荔枝等名果,礦產主要為花崗岩、大理石等建材,金屬礦產可開采量較小,油、氣等能源完全靠外界輸入。

B. 深圳以前是什麼地方

深圳最早的前身為寶安縣。

寶安作為縣建制始於公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朝廷置轄地六縣的東官郡,轄地大概為現今的深圳市、東莞市和香港等范圍。郡治在寶安縣(南頭)。

清代隸屬廣肇羅道廣州府。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間,中國清政府與英國相繼簽訂《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港島、九龍和新界割讓、租借給英國。至此,原屬新安縣的3076平方千米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千米脫離其管轄,深圳與香港從此劃境分治。

1979年1月,撤銷寶安縣,設立深圳市。

1979年7月,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建立特區。

(2)深圳的地域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深圳市是中國南部海濱城市,毗鄰香港。位於北回歸線以南,東經113°43′至114°38′,北緯22°24′至22°52′之間。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邊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惠州兩城市接壤。全市面積1997.47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深圳下轄9個行政區和1個新區: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鹽田區、寶安區、龍崗區、坪山區、龍華區、光明區、大鵬新區,下轄57個街道辦事處、790個居民委員會。

C. 深圳的歷史,是靠什麼發展的,最早的劃分地,當初咋來的(名字以前)

改革之前你自己查查網路,改革的時候主要是靠政策,主要的政策是成立特區容許外商投資增加就業,生產產品再出口創匯。後面全國各省市的企業支援深圳的建設,組建進出口公司,建酒店搞服務業等等。最早的劃分東至沙頭角、西至南頭、南至羅湖橋漁民村沙嘴蛇口一線,北至沙灣布吉白芒一線。深圳的意思是「一條很深的溝」,深---深淺的深,圳----溝。可能是源於布吉河。
有個笑話,當初領導來深視察,講解員是個廣東人。在介紹深圳地理的時候普通話說得不好,領導聽完開玩笑說深圳的風水不好,說:「往前走是「殺頭角」(沙頭角),往後走入「蛇口」,往右走「上也殺,下也殺」(上沙、下沙),往左走「不吉」(布吉)。留在原地就「上不去」,走也不行,不走也不行。」(原來的市府在上步區,後來把上步區改成福田區)。
以上憑記憶,不對請指正。

D. 中國深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深圳———

帶有移民色彩的「墟」

今天的深圳河蜿蜒穿過繁華市區,「深圳」一名,就來源於它,「圳」是指「田邊水溝」,「深圳」就是「深水溝」。

據清代康熙年間所纂《新安縣志》記載,深圳河在歷史上不僅深,而且水流急,每逢下雨便漲起大水,居民來往十分困難,常有人「不知深淺,動遭淹溺」。為此,由負責當地治安的官富巡檢司長官廖膺寵主持,於康熙二十八年,在深圳河上,建造了一座「惠民橋」,此橋以石頭建造,就是今日「人民橋」的前身。

「深圳」作為地名,最早出現在清朝康熙年間,是個小「墟」的名字,也是個哨所的名字,那個時候,僅有10名駐兵。

「墟」,本為鄉村定期的貿易集市,交易完成後人們就會散去,不過在清康熙年間,新安縣內的「墟」已發展為有固定居民的墟市,它們多形成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深圳墟雖不大,卻比較有名。

其實,「深圳」這一名稱,除了帶有地理的痕跡外,還烙印了移民文化的色彩。它是客家移民南遷,帶來的新詞彙。

一般而言,移民遷移到新的地方後,常把舊地名搬來使用,藉此來表達對根的溯源。通常情況下,移民不是照搬原名,而是使用與原居地相同的地名通名。歷史上,嶺南地區部分客家人是從閩北、浙南遷來的,這些地區常見的地名通名中,就有坑、潭、洋、坪、圳等。

在浙江也有一個同名的「深圳」,此外還有浙江麗水的愈岸、永康的圳頭;江西進賢的溫家圳、萍鄉的圳口、何家圳;湖南新寧的圳源垌;廣東大埔的圳頭坑、梅縣的高圳等。這些地名出現的年代,都在宋代以後,是南下的北方人帶來的古漢語,在南方演變成方言後,產生的方言地名。

E. 深圳特區成立時間 深圳特區成立時間是幾月幾號

導讀:剛過去的2020年,對深圳這個城市來說,可以說是極具特殊意義的一年,剛好是深圳特區成立四十周年,而深圳作為我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對我國改革開放的意義也可以說不容小覷,那麼,大家知道深圳特區的成立時間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深圳特區成立時間是幾月幾號。

深圳特區成立時間為1980年8月,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深圳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沿海,東起大鵬灣邊的梅沙,西至深圳灣畔的蛇口工業區,總面積327.5平方公里,2010年延伸到全市,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別合作區。

深圳經濟特區簡介

深圳一名始自明永樂八年(1410年),因所處環境、河溝(南方人習稱圳或涌)縱橫,故名。清康熙七年(1668年)在新安縣邊境修築了深圳、鹽田、大梅沙、小梅沙等2l座墩台為邊陲哨所,以後逐漸成墟。民國二十年(1931年)設深圳鎮。1979年3月撤寶安縣設立深圳市,市政府駐深圳鎮。1979年8月撤深圳鎮,深圳一名由深圳市名沿用下來。深圳市地處廣東省南部沿海,位於北回歸線以南。深圳經濟特區是深圳市的一部分。東起大鵬灣背仔角,西連珠江口之安樂村,南與香港新界接壤,是中國主要進出口岸之一。深圳市1200萬人,325.5萬為戶籍人口。1979年8月26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次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決定批准,在深圳市境內劃出327.5平方公里(補更調查數據為395.992平方公里)地域設置經濟特區。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地域包括今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四個區。 2010年5月31日,中央已經批准了深圳擴大特區版圖的申請。深圳特區范圍延伸至全市,特區總面積將由395平方公里擴容為1948平方公里,接近香港面積的兩倍(香港總面積達1103平方公里)。並於2010年7月1日起執行。地域包括今羅湖、福田、南山、鹽田、龍崗、寶安、光明新區,坪山新區,龍華新區,大鵬新區、 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別合作區。

深圳特區的人口

1980年深圳特區建立前,廣九鐵路以東,主要是客家人;廣九鐵路以西,主要是廣府人。

2014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077.8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00萬人,增長1.4%。其中戶籍人口332.21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30.8%;非戶籍人口745.68萬人,佔比重69.2%。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發展歷程

深圳經濟特區於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深圳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沿海,東起大鵬灣邊的梅沙,西至深圳灣畔的蛇口工業區,總面積327.5平方公里,2010年延伸到全市,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別合作區。

深圳毗鄰香港,交通便利,氣候溫和,風景優美,在利用外資發展經濟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根據中央的指示,深圳特區將建成以發展工業為重點的工、商、農、住宅、旅遊等多種行業的綜合性特區。

2018年1月6日,國務院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

其他經濟特區成立時間

1980年,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設立經濟特區。

1980年10月,國務院批准在湖裡2.5平方公里范圍內設立廈門經濟特區,湖裡成為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

1981年10月15日,隨著破土動工的一聲炮響,廈門經濟特區在湖裡拉開了建設的序幕。

1985年,國務院批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洲為沿海經濟開放區。中央1985年85號文件說,「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島,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為了發展東南經濟,加強對台工作,和平統一祖國大業作出的重要部署。」

1988年,海南省被批准為經濟特區。

1990年,中央決定開放開發浦東。1992年,又進一步擴大到沿江岳陽等五個城市

F. 深圳在古代的時代是什麼地方

1、深圳最早的前身為寶安縣,因境內有一山名曰寶山,山有寶,得寶者安,故而得名。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朝廷置轄地六縣的東官郡,轄地大概為現今的深圳市、東莞市和香港等范圍。郡治在寶安縣(南頭)。寶安縣范圍包括現深圳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東莞市部分地區、番禺縣南部、中山市等地區,這是在深圳地區設立郡、縣級行政機構的開始,也是深圳城市歷史的開端。

2、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中國明朝政府擴建東莞守御千戶基地,在寶安故地建「新安縣」,並建縣治於南頭,轄地包括現今的深圳市及香港區域。

3、1914年,廣東省新安縣因與河南省新安縣同名,改回「寶安」縣名。

4、1979年1月,撤銷寶安縣,設立深圳市。「深圳」地名始見史籍於1410年(明永樂八年),於清朝初年建墟。當地方言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6)深圳的地域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深圳原居民民風淳樸,保留了較多的民間習俗。

1、漁民娶親:南澳最具特色的風俗之一。當漁村女子成親之日,新娘被眾多漁家姐妹簇擁前行,身後有鑼鼓樂隊和幾組舞龍舞獅隊載歌載舞,緊隨其後是一名男扮女裝的漁民帶領著一群頭戴漁帽、手操船槳的漁家婦女列隊而行,一路撐槳,迎親到家。

2、女子哭嫁:龍崗客家人很有特色的傳統習俗。隨著時代變遷,龍崗女子哭嫁習俗已不流行。

3、客家圍龍屋:一種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龍崗羅瑞合村「鶴湖新居」的羅氏、坪山辦事處大萬世居的曾氏、坑梓辦事處龍田世居的黃氏和茂盛世居的何氏,他們歷經幾代修建的大規模圍龍屋,見證了這些家族的興衰。

4、大盆菜:深圳福田下沙和南頭一帶的習俗。

深圳本土鄉民,大凡遇到中國傳統節日或嫁娶、祝壽、添丁、酬神、宗親祭祖等活動,各方親朋戚友團聚鄉間,圍著大盆菜飲酒慶賀。大盆菜多數以牛腩_蘿卜角為菜底,往上鋪疊的是菜膽、粉絲、豬肉、竹筍、腐竹、冬菇、鹵鵝、燒鴨、炸魚、白斬雞等,一層一道菜,一菜一道味。

5、媽祖誕慶:每年3月深圳沿海漁民和農民在天後廟舉行的慶祝廟會,祭祀天後,求航海平安、漁業興旺、五穀豐登。在祭祀後還舉行文藝表演和貿易活動,體現了深圳人民對平安和幸福生活的渴望。

6、坪山打醮:坪山客家人獨特的傳統習俗。每8年一次的打醮(集體祭奠神靈)地點聚在關帝廟前的廣場上,祭典儀式由坪山圩的首腦主持,祭桌上擺滿果脯酒饌,大香爐里插滿檀香,鄉民們在廣場上連續嬉戲七天八夜。由於打醮習俗勞民傷財,於1943年被廢除。

7、涼帽遮羞:大鵬婦女的習俗。其涼帽是用竹條和布料做成的,把竹條分成竹篾,織成圓圈,中間穿孔,竹篾周圍用布條縫掛。其他客家婦女的涼帽是用黑布條縫掛,而大鵬婦女的涼帽用藍士林布條。

G. 深圳屬於什麼地區

深圳屬於中國華南地區。深圳屬於亞熱帶氣候,深圳位於廣東省中南沿海地區,珠江入海口之東偏北,所處緯度較低,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短冬,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深圳地處中國華南地區、廣東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是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國家物流樞紐,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

深圳地區氣候

深圳氣候資源豐富,太陽能資源、熱量資源、降水資源均居全省前列,但又是災害性天氣多發區,春季常有低溫陰雨、強對流、春旱等,少數年份還可出現寒潮,夏季受鋒面低槽、熱帶氣旋、飄雲團等天氣系統的影響,暴雨、雷暴、台風多發;秋季多秋高氣爽的晴好天氣,是旅遊度假的最好季節,但由於雨水少,蒸發大,常有秋旱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