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深圳調控成什麼樣子
擴展閱讀
杭州怎麼去連雲港 2025-07-14 00:18:28

深圳調控成什麼樣子

發布時間: 2022-12-29 06:52:57

⑴ 深圳推出最嚴樓市調控政策:落戶滿3年且社保滿36個月才可購房

每經記者 甄素靜 每經編輯 陳夢妤
它來了它來了,它終於來了。傳言已久的深圳樓市調控終於落地了。
7月15日,深圳市住建局發布調整限購年限、完善信貸措施、調整稅收等8項措施精準調控樓市。
在調整商品住房限購年限方面,規定在本市落戶滿3年且連續繳納36個月個稅或社保才能購買商品住房。而在之前,深圳購房條件獲取在一線城市中最為寬松,落戶即可購房。
對於此前結婚離婚的操作漏洞,深圳住建局此次也做出了補丁修復。非深戶居民家庭、成年單身人士(含離異)繼續按照提供購房之日前在本市連續繳納5年及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方可購買商品住房的規定執行。
具體來講,離異之日起3年內,若離異前家庭名下在本市無房,離異後任一家庭成員可以以成年單身人士身份在本市購買1套商品住房;離異前家庭名下在本市有1套商品住房,離異後無房一方可以以成年單身人士身份在本市購買1套商品住房;離異前家庭名下在本市有2套商品住房,離異後任一家庭成員在本市均不得購買商品住房。
在完善差別化住房信貸措施,新政規定,購房人家庭名下在本市無房且無商業性住房貸款記錄或公積金住房貸款記錄的,繼續執行貸款首付款比例最低30%的政策;購房人家庭名下在本市無房但有商業性住房貸款記錄或公積金住房貸款記錄的,購買普通住房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50%,購買非普通住房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60%;購房人家庭名下在本市擁有1套住房的,購買普通住房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70%,購買非普通住房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80%。
在稅收調控方面,現將個人住房轉讓增值稅征免年限由2年調整為5年,將對當前二手市場過熱起到抑製作用。
在普通住房標准方面進一步細化,其中享受優惠政策的普通住房應當同時滿足以下3個條件: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在1.0(含)以上;單套住房套內建築面積120(含本數)平方米以下或者單套住房建築面積144(含本數)平方米以下;實際成交總價低於750(含本數)萬元。而在去年雙十一之前,深圳市普通住房標准按照分區分價執行。

⑵ 深圳樓市調控新政策,與之前政策相比哪些地方發生了改變

深圳樓市調控政策進一步加緊,在7月中旬,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聯合,其他幾家單位發布了一則官方通知被稱為深圳最嚴的樓市調控政策,在這一攬子調控政策之中包括了八個方面的調整。

第六,將通過統一的房地產信息平台,完成商品房買賣合同和房屋抵押合同的網簽工作,真正實現三價合一。

第七,對於特別熱門的樓盤提出嚴控認購人數的要求,在購房者中,優先滿足沒有房的居民的家庭購房需求。

第八,之前由於深圳市二手住房交易信息不夠透明,很多信息掌握在中介手中,本次調整要求,將加大住房交易信息公開,及時發布熱點樓盤的二手住房合理成交價格。

⑶ 深圳樓市調控新信號出現 大行也要調整房貸利率了

「房住不炒」政策要求下,房地產調控政策繼續加碼。深圳也有大行擬調整房地產按揭貸款利率。

5月6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今日下發通知,為貫徹落實「房住不炒」,促進深圳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支持居民合理購房需求,深圳建行將於5月6日起調整房貸利率首套房貸款利率執行LPR 45BP(相當於5.10%),二套房貸執行LPR 95BP(相當於5.60%),相比之前分別上調15BP和35BP;另外,為了體現對中低收入人群購買保障性安居型商品房的支持,此次安居型商品房貸款利率維持不變,即執行LPR 30BP(相當於4.95%)。

深圳建行調整首套房和二套房按揭利率後,市場預期其他國有大行或將陸續跟進。一般而言,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與招行等在同一地區房貸利率大致相同。

業內人士指出,二套房利率調整幅度高於首套房貸利率,與監管要求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有關。目前的房貸政策監管方向是優先支持首套剛需自住購房需求。

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

5月6日,深圳市第七次黨代會報告全文發布。報告要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加快完善「4 2 2 2」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具體到房貸層面,深圳房貸利率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居於中游。據記者了解,目前,主要商業銀行房貸利率中,北京首套房貸利率最低為LPR 55BP(相當於5.20%),二套房貸利率最低為LPR 105BP(相當於5.70%);上海首套房貸利率最低為LPR 0(相當於4.65%),二套房貸利率最低為LPR 60BP(相當於5.25%);廣州今年以來已三次調整房貸利率,目前首套房貸利率調整為最低LPR 75BP(相當於5.40%),二套房貸最低LPR 95BP(相當於5.60%)。

對於二套房利率調整幅度高於首套房貸利率,一位大行華南分行人士表示,監管機構要求金融機構合理控制房地產貸款增速和佔比,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目前的房貸政策監管方向是優先支持首套剛需自住購房需求,並防範消費貸、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另一大行分行人士也表示,房貸審批較以往變慢,但整體上首套房貸仍快於二手房貸。「二套房的監管更嚴,首付資金證明、社保證明等有手續要求,貸款經理也傾向於投放首套房貸。」

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公布數據顯示,二手房近兩個月平均每周網簽只有1000套左右。當前市場已開始進入買賣雙方的博弈階段。

近年來,深圳連續收緊樓市政策。包括2020年「715」新政、「新八條」細則、婚姻信息查詢機制等。今年以來,深圳、成都、寧波、東莞、無錫等地紛紛對二手房市場進行調控。2月,深圳住建局宣布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發布機制,並首次發布深圳住宅小區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

房貸額度亦趨緊

除按揭貸款利率上浮,房貸額度亦趨緊。

多位資金中介、銀行客戶經理反饋稱,廣深地區貸款額度較為緊張,排隊等候時間一般至少1-2個月。一位廣州銀行客戶經理表示,近期拍賣貸等涉房貸款均已暫停。有大行要求所有二手住房貸款在提審前必須做首期款的資金託管。外地戶籍客戶需提供1年公積金或社保證明,或滿1年居住徵信證明。首付款提供直系親屬轉入賬戶的近半年流水。首期來源追查到底,不接受現金存入。

從數據看,根據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數據,2021年一季度,深圳市人民幣貸款增加3601.07億元,同比多增443.16億元。其中,以按揭貸款為主的居民中長期貸款增加1056.73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加1952.61億元。

除嚴控二套房,深圳正在加大首套房供給。近日,深圳市住建局發布了深圳市第二季度計劃入市商品住宅和商務公寓項目預告,二季度深圳將有36個商品住宅和商務公寓項目入市,其中住宅項目28個。4月25日公布實施的《深圳市2021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中,2021年深圳居住用地供應創歷史新高,全市計劃供應建設用地總量1130公頃,為落實「房住不炒、住有宜居」精神,緩解住房供給壓力,深圳今年將持續發力增加居住用地的供應。計劃供應居住用地363.3公頃,占計劃供應總量的32.1%,較2020年、2019年居住用地計劃供應量分別提高了24%、142%。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3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計數據。一線城市新房、二手房環比均有上漲。一手房數據來看,廣州、北京、上海、深圳分別上漲1%、0.2%、0.3%、0.1%。二手房方面,廣州、北京、上海、深圳環比漲幅分別為1.4%、1.4%、1.1%、0.4%。

不過,「五一」假期樓市成交不及預期。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五一」假期期間,大部分城市樓市成交熱度不高。4月以來,全國范圍內樓市調控政策頻發。調控升級,樓市有所降溫。其中,小長假前4天,深圳新建商品住宅網簽分別為71套、72套、33套和44套,北京地區前4天僅成交40套新建住宅。截至目前,廣州、合肥、寧波、東莞、南通、成都、西安、深圳、上海、北京、杭州、無錫、南昌等城市已被住建部約談督導。

⑷ 深圳樓市調控升級增加了哪些新政策

在去年7月31日,深圳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引起社會熱議。其實,深圳對樓市一直有調控,只不過這次深圳樓市調控升級了。我們來看看主要內容,就知道在哪方面升級了

一、暫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法人單位在本市購買商品住房。通知發布之日起,停止辦理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法人單位購買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網簽手續;通知發布之日前已辦理網簽的,可繼續完成交易。

二、商務公寓5年內限售。各類新供應用地上建設的商務公寓一律只租不售且不得改變用途。企業整體持有年限與土地出讓年限應當一致,對外出租單次租期原則上不超過10年。通知發布之日起,個人、企事業單位或社會組織等法人單位新購買的商務公寓,自取得不動產權登記證書之日起5年內禁止轉讓。通知發布之日前已辦理網簽但尚未取得不動產權利證書的,不在禁止轉讓之列。

三、商住房3年內限售。居民家庭新購買商品住房的(不含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自取得不動產權利證書之日起3年內禁止轉讓。通知發布之日前已辦理網簽但尚未取得不動產權利證書的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不在禁止轉讓之列。

四、完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對購房人離婚2年內申請住房商業貸款或公積金貸款的,各商業銀行、市公積金中心按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70%執行;若無房貸記錄且能提供離婚前家庭無住房證明的按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30%執行;若能提供離婚前家庭僅有1套住房證明的按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50%執行。


⑸ 2018深圳買房最新政策是什麼樣的

深圳購房新政策有:

1、深圳市發布調控新政,規定購房人離婚2年內申請住房商業貸款或公積金貸款的,各商業銀行、市公積金中心按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70%執行;若無房貸記錄且能提供離婚前家庭無住房證明的,按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30%執行;若能提供離婚前家庭僅有1套住房證明的,按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50%執行。

2、這是深圳首次針對離婚買房實施差別化的信貸政策。時隔一天,8月1日,一份配套實施細則《深圳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又對上述信貸政策進行「填漏」。依據配套細則,對於離婚2年內、婚前家庭僅有1套住房證明的購房者,若想執行首付不低於50%的比例,還必須滿足無房貸記錄的要求。

3、其他情況下,貸款首付款比例依然不低於70%。這意味著,通過「假離婚」獲取首套資格或降低首付的投機購房「口子」全面收緊。

4、限售是本輪調控升級中的最大亮點。過去深圳樓市調控僅停留在「限購」的層面,新政強調,居民家庭新購買商品住房的(不含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自取得不動產權利證書之日起3年內禁止轉讓;個人、企事業單位或社會組織等法人單位新購買的商務公寓,自取得不動產權登記證書之日起5年內禁止轉讓。

⑹ 史上最嚴調控落地!離婚買房行不通了!

7月15日,深圳發布樓市調控新政!

調控內容主要包括:升級限購、收緊豪宅稅、嚴格增值稅減免年限、嚴查惡意哄抬房價等,被業內人士稱為「史上最嚴樓市調控」!

拎重點

限購升級

本市落戶滿3年且連續繳納36個月個稅或社保才能買商品房。

二手房加稅

個人住房轉讓增值稅征免年限由2年調整到5年。

收緊豪宅稅

普通住房應當同時滿足以下條件:容積率在1以上;建築面積144平以下;實際成交總價低於750(含本數)萬元。

收緊信貸

在本市無房但有貸款記錄的,首付5成;擁有1套房的,貸款首付比例不低於70%。

離婚買房門檻提高

離婚3年內購房,其擁有住房套數按離異前家庭總套數計算。

嚴查違規行為

打擊捂盤惜售、價外加價、虛假廣告、發布虛假房源、惡意哄抬房價、違規挪用各類信貸資金進入房地產等違規行為。

重拳出擊,作為全國樓市熱門城市之一,深圳終於迎來史上最嚴的樓市調控。

在此次調控措施中,最具殺傷力的當屬限購升級!落戶三年且且連續繳納36個月個稅或社保才能買商品房,這意味著靠「搶人大戰」爭搶房票的大門從此不通。

過去,只要在深圳落戶,就能直接獲得購房資格。而深圳落戶門檻並不高,只要大專學歷以上就能直接落戶,門檻遠遠低過北上廣,這為深圳帶來源源不斷的購買力。

此番限購收緊,意味著人才落戶失去了直通售樓處的可能,為限購政策打上了迄今為止最大的補丁。

同時,增值稅免徵年限從2年調整到5年、豪宅稅認定門檻界定為750萬元、有房再購房首付7成,無疑都將提高交易成本,對市場交易尤其是高價房源,帶來顯而易見的影響。

這些重磅組合拳的落地,意味著深圳樓市調控,終於超越北上廣,與海南、長沙並駕齊驅,堪稱史上最嚴樓市調控。

官方解讀如下:

一、深戶居民購買商品住房的條件做了什麼調整?

我市此前執行的限購措施,對深戶居民沒有落戶時間和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的要求,居民落戶即可購房。本次對限購政策進行「打補丁」,要求:深戶居民家庭、成年單身人士(含離異)須在本市落戶滿3年,且能提供購房之日前在本市連續繳納36個月及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方可購買商品住房。

我市對戶籍居民家庭限購2套住房,對戶籍成年單身人士、非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住房,非戶籍居民家庭連續繳納5年及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方可購買商品住房的限購政策,仍然繼續嚴格執行2016年深府辦〔2016〕28號文相關規定。

二、對離異購房有什麼規定?

《通知》在2018年深府辦規〔2018〕9號文關於離婚購房信貸政策基礎上,對離異後購房套數進行了限制。《通知》規定:夫妻雙方離異後,任一家庭成員3年內購買商品住房的,其擁有住房套數按離異前家庭總套數計算,這樣既可滿足離異人士合理住房需求,也可有效遏制炒作。

具體來講,在離異之日起3年內,若離異前家庭名下在本市無房,離異後任一家庭成員可以以成年單身人士身份在本市購買1套商品住房;離異前家庭名下在本市有1套商品住房,離異後無房一方可以以成年單身人士身份在本市購買1套商品住房;離異前家庭名下在本市有2套商品住房,離異後任一家庭成員在本市均不得購買商品住房。

在離異之日起3年內購買住房的,在執行相關稅費、貸款、限購等政策上,按離異前家庭相應標准執行。

三、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有什麼變化?

為積極發揮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調節房地產市場作用,切實保障剛需,結合房地產市場形勢變化,對我市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作進一步完善,《通知》明確:合理確定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加點下限,對購買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實行差別化信貸政策。對無房無貸的首次購房家庭,繼續執行貸款首付款比例最低30%的政策;對無房但有房貸記錄或已有1套住房的購房家庭,如購買普通住房,繼續按2016年深府辦〔2016〕28號文分別不低於50%、70%的貸款首付比例要求執行,如購買非普通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均提高10個百分點,即分別為60%、80%。

四、如何發揮稅收在住房交易中的調控作用?

為使存量住房計稅參考價格更貼近市場價格,更准確地反映我市存量住房交易市場的真實情況,《通知》對我市存量住房計稅參考價格進行更新調整。

根據我市房地產市場情況變化,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對我市個人住房轉讓增值稅征免年限由2年調整為5年,其餘政策內容不變,具體如下:個人將購買不足5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按照5%的徵收率全額繳納增值稅;個人將購買5年以上(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以銷售收入減去購買住房價款後的差額按照5%的徵收率繳納增值稅;個人將購買5年以上(含5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徵增值稅。

五、如何細化普通住房標准?

為使我市住房標准更符合市場實際,《通知》對普通住房標准進行細化,規定享受優惠政策的普通住房應當同時滿足以下條件: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在1.0(含)以上;單套住房套內建築面積120(含本數)平方米以下或者單套住房建築面積144(含本數)平方米以下;實際成交總價低於750(含本數)萬元。

六、為什麼要進一步加強對熱點樓盤銷售的管理?

當前,我市熱點片區部分樓盤因區位、學位等因素,出現搶購現象,不利於我市房價和市場預期的穩定。為此,《通知》對社會關注度高、預計購房人數較多的熱點樓盤,提出嚴控認購人數,要求優先滿足無房居民家庭購房需求,並根據在本市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時間長短等因素制定樓盤銷售方案,合理確定房源和認購人數比例,確保有限住房資源優先銷售給無房自住家庭。

七、房屋抵押合同網簽如何操作?

目前,買賣雙方實際交易價、銀行貸款評估價、政府部門登記價未真正實現「三價合一」,易產生「陰陽合同」「高評高貸」等問題。下一步,我市將通過統一的房地產信息平台完成《商品房買賣合同》和《房屋抵押合同》網簽工作,並同步將真實的合同數據推送到不動產登記部門辦理產權登記手續,進一步規范房地產交易業務流程,提高交易效率,真正實現「三價合一」。

八、發布二手住房合理成交價格是出於什麼考慮?

目前,我市二手住房交易信息不夠透明,交易信息更多掌握在中介機構手中,交易雙方因信息不對稱易被市場不實信息誤導。加大住房交易信息公開,及時發布熱點片區、熱點樓盤二手住房合理成交價格,有利於增加二手市場信息透明度,規范中介機構交易行為,引導市場理性交易,穩定二手住房價格。

九、近期如何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整頓?

市住房建設部門將繼續會同市場監管、公安、網信、金融監管等相關部門,持續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整頓工作,對涉嫌存在捂盤惜售、價外加價、虛假廣告、發布虛假房源、惡意哄抬房價、違規挪用各類信貸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捏造和散布不實言論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介機構及從業人員、各類貸款主體、個別業主,依法依規採取約談、暫停網簽、停業整頓、取消從業資格、吊銷營業執照等處理措施,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相關違法違規信息公開曝光,並納入房地產行業誠信系統、公共信用信息系統等予以聯合懲戒。

以下為政策全文:

市住房建設局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市市場監管局 市公安局 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深圳市稅務局 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

深圳銀保監局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

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

深建字〔2020〕137號

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支持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機炒房,加強房地產金融監管,嚴厲打擊房地產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經市政府同意,現就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調整商品住房限購年限

深戶居民家庭、成年單身人士(含離異)須在本市落戶滿3年,且能提供購房之日前在本市連續繳納36個月及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方可購買商品住房。非深戶居民家庭、成年單身人士(含離異)繼續按照提供購房之日前在本市連續繳納5年及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方可購買商品住房的規定執行。

夫妻離異的,任何一方自夫妻離異之日起3年內購買商品住房的,其擁有住房套數按離異前家庭總套數計算。

二、完善差別化住房信貸措施

在國家統一的信貸政策基礎上,根據我市房地產市場形勢變化和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合理確定我市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加點下限。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規定,經深圳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商定,對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作以下要求:

(一)購房人家庭名下在本市無房且無商業性住房貸款記錄或公積金住房貸款記錄的,繼續執行貸款首付款比例最低30%的政策;

(二)購房人家庭名下在本市無房但有商業性住房貸款記錄或公積金住房貸款記錄的,購買普通住房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50%,購買非普通住房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60%;

(三)購房人家庭名下在本市擁有1套住房的,購買普通住房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70%,購買非普通住房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80%。

三、發揮稅收調控作用

更新存量住房(即二手住房)交易計稅參考價格,使計稅參考價格更接近市場價格;同時,將個人住房轉讓增值稅征免年限由2年調整到5年。

四、細化普通住房標准

享受優惠政策的普通住房應當同時滿足以下條件: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在1.0(含)以上;單套住房套內建築面積120(含本數)平方米以下或者單套住房建築面積144(含本數)平方米以下;實際成交總價低於750(含本數)萬元。

五、加強熱點樓盤銷售管理

對社會關注度較高、預計購房人數較多的熱點樓盤,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按照優先滿足無房居民家庭購房需求的原則,並根據在本市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時間長短等因素制定樓盤銷售方案,嚴控認購人數,合理確定房源和認購人數比例。樓盤銷售方案報所在區住房建設部門備案。

六、推行房屋抵押合同網簽管理

進一步完善交易價、評估價、登記價「三價合一」制度,房屋抵押合同應通過房地產信息平台進行網簽,未經網簽的房屋抵押合同不予辦理產權登記手續。

七、加大二手住房交易信息公開力度

及時發布熱點片區、熱點樓盤二手住房合理成交價格,引導市場理性交易。中介機構應及時、准確向市住房建設部門報送二手住房掛牌和成交信息等相關數據,並對上報數據的真實性和准確性負責,對於不報、漏報、瞞報的中介機構,依法暫停其網簽許可權,納入房地產行業誠信系統予以聯合懲戒。

八、嚴厲打擊房地產市場違法違規行為

持續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整頓工作,對涉嫌存在捂盤惜售、價外加價、虛假廣告、發布虛假房源、惡意哄抬房價、違規挪用各類信貸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捏造和散布不實言論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介機構及從業人員、各類貸款主體、個別業主,依法依規採取約談、暫停網簽、停業整頓、取消從業資格、吊銷營業執照等處理措施,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相關違法違規信息公開曝光,並納入房地產行業誠信系統、公共信用信息系統等予以聯合懲戒。

本通知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深圳市公安局

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

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管局

2020年7月15日

本文部分來源:國民經略

⑺ 7月7城連發新政收緊樓市調控 深圳二手房成交量一度跌去8成

深圳是7月的樓市主角。

被券商稱作「深圳歷來最嚴的一次調控」,一度令其二手房市場成交量相比高峰期跌去8成。

這個7月也是今年以來調控最密集的月份,除深圳外,還有杭州、東莞、寧波、內蒙古、鄭州、南京連發政策收緊樓市調控,炒房投機空間越來越小。

土地端,盡管全國市場整體成交量速度有所減緩,但一線城市依舊是房企追逐熱點。比如上海創下前7月新高,土地出讓金超越北京,居一線城市之首。

銷售端,部分城市則從復甦直接升級成「火爆」。比如武漢7月份新房成交量較6月激增6成,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93%。

一線城市土地成交量同比上升近6成 上海創下前7月新高

7月以來全國土地市場熱度有所下降,供求兩端多指標環比縮水,部分城市房地產預期重回理性。

中指數據顯示,7月全國300個城市共推出土地2750宗,環比下降24%;推出面積12498萬平方米,環比減少16%;其中,成交土地2571宗,環比減少7%;成交面積10738萬平方米,環比減少11%;土地出讓金總額為5517億元,較上月減少19%。

7月不同城市土地市場情況 數據來源:中指院

雖然全國整體土地市場走低,但一線城市中的上海、北京、廣州成交量依然火熱,收金總額807.3億元,尤其是北京、上海,仍然是房企競逐的焦點;深圳土地市場偏冷,僅成交一宗商辦用地。

上海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盧文曦指出,整個7月,上海無論是地塊數量、質量,還是成交金額都創下今年前7月新高。

貝殼研究院7月房地產市場系列報告顯示,一線城市土地市場升溫,7月成交量累計同比上升59.3%。1~7月,上海超越北京,成為一線城市中土地出讓金額排名第一的城市,成交金額1390億元。

其中,曾經陷入「圍標事件」的虹口區嘉興路地塊再次出現在拍賣場,並且依然搶手,經過187輪競標,最終被招商蛇口以44億元總價拍下,成交總價比首次開標高出近10億元,成交樓板價高達81089元/平方米,溢價率達28.4%。此外,華僑城競得浦東唐鎮稀缺宅地,總價為50億元,樓面價4.42萬元/平方米,溢價率19.07%。

北京市場熱度走高,成交規模有所回升,一改6月低迷態勢,7月共成交6宗地,幾乎宗宗被熱捧。

7月14日,房山稻田地塊公開出讓,8家房企或聯合體參與競拍,經過108輪叫價之後被中海以40億元價格拿下,溢價率達到41.3%,樓面價達到了35420元/平米;7月22日,豐台大瓦窯2宗綜合用地(含住宅)成交,成交價達77.6億元,分別由首創、遠洋+城建拿下,樓面價分別為43868元/平方米、51000元/平方米,建成後的單價預計可達7萬+、8萬+。

二線城市土地市場依然非常活躍。供應方面,1~7月,深圳、廣州、重慶、上海、南京、杭州6個城市供應量超過去年同期,重慶、武漢、杭州分別以752萬平方米、505萬平方米、454萬平方米供應量排名前三,其中武漢以160萬平方米單月供應量居首。成交方面,南京以月度成交24宗宅地、攬金逾475億元,位居7月10個重點城市土地出讓金榜首位;7月2日,成都出讓一宗位於高新南面積約41.88畝地塊,渝太地產以總價11.56億元、摺合樓面價20700元/平方米、溢價率39.86%奪得,刷新成都樓面價記錄。至此,成都樓面價首次突破2萬元大關。

中指院分析認為,從重點城市拿地金額TOP10房企來看,龍頭房企多城發力。中海地產分別出現在2個城市1~7月拿地總額TOP10榜單中,與企業全國化戰略布局相契合。濱江集團持續深耕大本營杭州、合生創展深耕北京,分別拿下了杭州和北京1~7月拿地總額冠軍;金地重倉長三角核心城市,拿下1~7月上海和南京的拿地亞軍。

7月79城新房價格同比上漲 武漢成交套數較上月激增6成

7月新房市場進入傳統淡季,全國整體成交量速度有所減緩,但部分城市從復甦直接升級成「火爆」。

武漢市房管局數據顯示,7月份武漢新建商品住房成交21916套,較上月激增約6成。中指院華中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李國政分析,武漢樓市成交量逐月走高,4~7月武漢住房成交分別為6627套、1.19萬套、1.33萬套、2.19萬套,反彈還在持續,其中7月銷量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93%。

7月中指院重點監測的54次開盤,累計供應住房1.12萬套,開盤當日總體去化率66.8%,這也是今年武漢開盤去化率最高的一個月,高於上半年平均55%的水平,但仍低於去年平均水平。

李國政認為,武漢樓市7月的成績單非常亮眼,展現了較好的韌性和較高的活躍度。

中國房地產指數百城價格指數顯示,7月百城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上漲0.43%,漲幅較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但較去年同期上漲3.21%,漲幅較上月擴大0.05個百分點。

7月新建住宅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個數為79個。其中,江陰、南通、紹興、成都和溫州漲幅在10%~15%之間;無錫、寧波等17個城市漲幅在5%~10%之間;蘇州、南京等57個城市漲幅均在5%以內。

重點監測的十大城市中,新建住宅平均價格同比上漲3.41%,漲幅較上月擴大0.06個百分點。具體來看,成都、杭州和上海新建住宅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2.18%、8.38%、5.02%;南京、武漢、重慶(主城區)以及廣州同比漲幅在1.0%~5.0%;深圳同比漲幅相對較小,為0.01%。

1~7月40城新房成交面積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易居研究院

不過諸葛找房數據顯示,7月一線城市新房市場成交量下滑幅度仍最大,其中成交套數累計同比下滑22.5%、成交面積累計同比下滑21.2%;二線城市成交套數累計同比下滑14.3%、成交面積累計同比下滑14.1%;三四線城市成交套數累計同比下滑9.8%、成交面積累計同比下滑7.0%。一二線城市新房市場仍保持緩慢恢復,三四線城市累計成交量同比保持不變。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杭州新房累計成交量增速領跑全國,青島、濟南、東莞累計成交量同比增速由負轉正。

42城7月二手房價格環比增速下降 深帶看量環比下跌逾2成

國家統計局70個主要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在近期多地加強樓市管控的背景下,全國二手房市場有所降溫。7月份房價環比增速下降的城市數量從6月份的27個增至42個,增幅超過50%。

從城市分類看,7月份,4個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7%,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北京持平,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上漲0.5%、1.6%和1.2%。二線和三線城市環比漲幅均為0.5%,與上月持平。

疫情並未減少真實的購房需求,僅僅改變了需求釋放的節奏。

中指院報告顯示,7月重點18城二手住宅市場需求進一步釋放,二手房成交總量在6月環比下滑20%的基礎上增長7.5%,同比增長37.5%,1~7月成交量累計同比降幅繼續收窄至2.8%。

2020年第1周~第31周全國二手房成交走勢(單位:萬平方米) 數據來源:克而瑞

58同城、安居客統計顯示,7月全國67個主要城市二手房掛牌均價為15597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54%,有50城二手房掛牌房價環比上漲。其中,北京、深圳、上海二手房掛牌均價均穩定在5萬元/平方米以上,北京以58100元/平方米依舊位列第一,深圳和上海分別以56023元/平方米和51374元/平方米緊跟其後;臨沂、廣州、銀川、唐山和東莞二手房掛牌均價環比漲幅最快,成為全國二手房環比漲幅TOP5。

不過市場供應方面,7月份全國新增掛牌房源量環比下跌7.7%。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均出現一定程度的環比下跌情況,環比下跌最高的是深圳。

深圳某小區外的中介門店 每經記者 甄素靜 攝

7月15日「靴子的落地」,讓深圳樓市溫度應聲而落,二手房帶看量隨之下滑。深圳樂有家數據顯示,新政後一周,二手房帶看量、新增房源量環比均下跌2~3成,其中周末二手帶看量更是下跌超3成,成交量也出現較明顯下滑。

貝殼研究院預測,在年度市場季節性變化與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雙重影響下,預計8月成交量環比會出現下降,但市場依舊會保持在一個相對高的交易量級,而核心城市房地產市場快速升溫的動力減弱,下半年市場會逐步「退燒」。

7月7城連發新政收緊樓市調控 深圳二手房成交量一度跌去8成

二手房市場降溫源自7月的調控政策收緊。

7月,包括杭州、東莞、寧波、內蒙古、鄭州、深圳、南京等在內的7個房價上漲城市出台了房地產調控收緊政策。

7月2日,經歷了多輪「萬人搖」的杭州終於發布樓市調控政策,3條新政條條劍指房住不炒,支持自住,抑制炒房。

與杭州宣布調控同日,東莞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完善商品住房預售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除了對申請預售或現售的商品住房項目設置「3萬平方米單次推貨」限制外,還進一步更新了東莞限價政策。

事實上,從7月2日至25日,東莞一個月內已經3次出手調控,直指投資客。距離月初調控不到半個月,東莞三部門又聯合發布《關於加強商品住宅網簽銷售信息公開的通知》,提出要進一步提高房價透明度,定期在官方網站發布新房與二手住宅網上簽約銷售情況及新房庫存情況。在社保要求上,新政堵住了補繳社保買房的路。《通知》指出,首套房提供的社保必須是購房之日前2年內在本市逐月連續繳納1年以上社會保險證明;購買第二套商品住房的,須提供購房之日起前3年內在本市逐月連續繳納2年以上社會保險證明。

7月29日,針對《通知》的實施和執行,東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東莞市住建局聯合下發《東莞市存量商品住房限購查詢操作細則》,對購房套數查詢主體、查詢單位、申請材料、查詢流程等相關要求進行明確。

「隔壁」深圳同樣如此,7月15日出台一系列嚴苛規定,包括非深戶買房須5年社保,增值稅免徵從2年改5年,離異夫妻3年內購房按離異前家庭總套數計算,購買非普通住宅首付加1成,豪宅線調整為總價750萬元及以上。7月最後一天傍晚,深圳停止商務公寓審批,鼓勵商務公寓轉為可售型人才住房 。

新政頒布後,有購房資格群體大幅減少,市場成交也呈斷崖式下跌。

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成交方面,調控後首周深圳全市二手房成交量均大幅下跌。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數據顯示,新政發布第一周(7月13日~19日),深圳二手房網簽量為5143套,環比大跌48.7%;第二周(7月20日~26日),二手房網簽量為1700套,環比大跌66.95%,較新政發布前的高點回落83.03%。

信息來源: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

而土地、樓市雙雙高燒的南京多部門7月23日深夜發布樓市新政,劍指土地市場調控和住房限購。5日後,南京司法局、南京住房保障和房產局7月28日再次《關於做好人才優先選房及支持剛性購房需求工作的通知》,正式公布南京針對人才優先選房、支持剛需優先購房等事宜發布搖號、選房的具體細則。

在業內人士看來,多城收緊調控主要是投資投機需求有抬頭的態勢,部分城市房價上漲,少部分城市房價上漲較快,以往較多的城市限購門檻較低,在信貸資金比較寬松的背景下,容易成為投資投機的對象。

TOP20房企7月銷售額現270億「斷層」 百強門檻下降一成

270億元對於中小房企而言可能是全年銷售業績,但在1~7月百強房企銷售業績榜上,270億元是房企排名之間出現的罕見斷層。

多家機構發布的百強房企1~7月銷售業績榜均顯示,房企銷售業績繼續修復的同時出現了陣營分化,頭部企業修復更快、競爭激烈。

據中指院數據,碧桂園、萬科、恆大3家房企銷售總額超過1.2萬億元。截至7月,18家千億以上「超級陣營」成員銷售額增長率均值達到5.5%。

第一陣營(500億~1000億)共21家,銷售額增長率均值為2.3%;第二陣營(200億~500億)30家企業,銷售額增長率均值為2.9%,實現回正。

值得關注的是,銷售額斷層恰恰出現在第一陣營,第19位的中南置地距離千億僅一步之遙,但第20名的正榮集團則僅銷售730.3億元,出現了近270億元差距,「斷層」明顯。

1~7月房企銷售榜(部分) 數據來源:中指院

盡管今年以來多家房企加大線上線下營銷推廣力度,但前7個月TOP100門檻值139.9億元,較去年同期仍然降低了10.1%。其中,TOP10房企門檻值為1335.7億元,較上年增長6.3%,頭部房企競爭更加激烈;TOP30房企、TOP50房企、TOP100房企門檻值分別為556.1億元、393.8億元、139.9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降低10.4%、3.1%、10.1%。

TOP50之後的房企整體銷售同比增速仍然沒有轉正,今年能不能完成目標,主要還是看整個下半年的銷售走勢,最關鍵的是上半年由於疫情積壓的需求到底釋放了多少,能不能在下半年繼續保持比較大的反彈力度。」中指院上海研究總監方頏指出,「目前來看絕大部分需求已經釋放,可能餘下一小部分,但佔比不會太大。」

95家房企7月融資同比下降2成 美元債發行井噴

克而瑞數據顯示,7月95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額為1346.00億元,環比下降13.3%,同比下降22.5%。其中,境內債權融資657.49億元,環比下降19.3%,同比下降18.7%;境外債權融資515.97億元,環比持續上升,環比增長13.0%,同比下降36.2%。

境內發債從主要的融資結構上看,本月房企境內公司債發行129.10億元、中期票據59.50億元、融資券40億元,分別環比上升16.13%、上升2.59%、上升95.12%。7月,房企境內外融資額再次達到近期高點,盡管融資規模保持穩定增長,但下半年償債壓力不容忽視。

2018年~2020年7月房企發債成本趨勢 數據來源:克而瑞

7月發債總量最高的企業為碧桂園,約83.45億元,主要因為企業於7月7日發行了一筆13.6億元的公司債,融資利率4.19%,又於7月29日發行了2筆共計10億美元利率低於5%的境外優先票據。此外,7月世茂集團發行了1筆10億元的公司債,利率較低為3.76%,同時還發行了一筆3億美元的境外優先票據,利率4.60%。

7月典型房企融資成本 數據來源:保利投顧

融資成本方面,據保利投顧研究院,典型房企中,7月碧桂園、旭輝、雅居樂等發債融資,大型房企利率區間為4.2%~6%,全球宏觀環境寬松的大背景下,融資利率維持低位,部分房企融資成本持續下行。整體來看,大型房企的資金鏈狀況要好於中小房企,其中大型房企中有央企或者國企背景的資金鏈狀況要好於民營房企。

據貝殼研究院,2020年7月單月,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共發行109筆,較上月增加26筆,發行規模摺合人民幣約1234億元,環比上升41%,環比增速保持兩個月超40%(6月42%),同比上升6%。

雖然美元債發債情況仍弱於境內債,但已經開始回暖。中原地產統計指出,6月份上市房企合計實現美元債融資金額達63.3億美元,7月份合計實現融資總額73.4億美元,為年內融資小高峰。

記者手記丨這是一個屬於深圳樓市的7月

深圳的「有史以來」最嚴調控應該是7月最大的樓市新聞,在此之前,部分中介和自媒體已將樓市投機玩到極致,比如暴力拉升、集體護盤、假結婚、假離婚,過橋貸、經營貸明顯進入樓市等等,我們在操作中也感慨於樓市的瘋狂,以及這次被倒逼的調控。

政策的作用是顯著的,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在第二周瞬間暴跌8成,帶看量也直線下降。除了深圳外,還有其他6個城市也連續收緊樓市調控,把7月稱為政策調控月絲毫不誇張。在疫情不利影響逐漸淡去的背景下,樓市復甦已經顯而易見,究竟還有多少局部爆發式增長,還有多少城市會繼續出台更嚴厲的調控政策倒成了一個值得期待的議題。

房住不炒,在任何時候都是成立的。(記者:包晶晶 陳利 視覺:陳冠宇 排版:陳夢妤 陳彥希)

⑻ 為什麼深圳樓市調控,堪稱歷史上最嚴的樓市調控

2020年7月15日,深圳住房和建設局等部門聯合發布了樓市新政,從社保資格、購房年限、稅費等多方面提出具體要求,這一新政被稱為歷史上最嚴的樓市調控,原因分析如下。

一,購房資格出現變化。以前只要落戶深圳是深圳戶口就可以買房了,現在新政要求落戶深圳必須滿三年,且連續繳納三年及以上個稅或社保,才具有購房資格。這一新規說明即使你是深圳戶口,但你的戶口沒有滿三年而且你如果失業沒有繳納個稅或社保一樣不能購房,因此很多外來人員因此失去了購房資格。一個有趣的新聞報道說一個人跟中介搭車從龍崗到羅湖看房,還沒到目的地,新政的實施就讓他失掉了購房資格。

深圳樓市調控表明政府下定決心遏制房價上漲,房屋回歸到居住的屬性才是必然之路。

⑼ 深圳半年內9次調控樓市,今年市場將進入穩定期

對比其他一線城市,2020年深圳樓市在疫情恢復之初率先出現上漲。

2020年全年,深圳新房、二手房共成交16.7萬套,其中住宅成交14.1萬套,成交量為近五年內新高。但是,在成交量創新高的同時,對深圳樓市而言,其也在2020年迎來全面整治。

深圳在近半年時間內頻繁開啟調控模式,全面精準打擊樓市投機行為。

2020年深圳二手房「被哄抬」與新房「打新熱」

深圳樓市掀起買房熱潮還要從2019年下半年說起。

使得深圳樓市迅速升溫的導火索包括了深圳開啟建設「先行示範區」以及深圳調整普通商品住房認定標准。

2019年11月11日,深圳市調整普通商品住房認定標准:普通住宅的標准不再有價格的規定,容積率在1.0以上、單套建築面積在144㎡以下的房子均為普通住宅,滿兩年即可免徵增值稅。這被市場認為是「實實在在少交錢」。

深圳二手房價格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開始駛上高速路。「成交價格創新高」「房源去化率達50%」「房東捂盤惜售」「簽單至凌晨一兩點」成為中介口中描繪的深圳樓市。

2020年初,深圳樓市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短暫停下腳步,但在疫情恢復之初,深圳樓市就率先回溫。2020年4月深圳市二手房成交量重返8000套之上,創下16個月以來的新高,同比增加25.9%。與此同時,業主「抱團漲價」「掛牌價格虛高」的問題不斷顯現。

這也使得深圳市住建局於2020年5月出手——對房地產中介機構進行現場檢查,對部分掛牌價明顯高於真實成交價的房源全部下架。

深圳貝殼研究院指出,2020年深圳二手房在上半年復甦超預期,但在下半年調控後回歸理性。

數據顯示,2020年3月疫情有效控制後,樓市持續復甦,7月份二手房網簽13407套、達到月度高峰;「715」新政出台後市場再次回歸理性,平均在6000套左右。房價方面,深圳貝殼研究院價格精準指數顯示,市場活躍上升期3-7月指數漲幅較大,新政後價格漲幅明顯放緩,8-12月穩定在2%以內。

但是,二手房與新房的價格倒掛也催生了新房「打新熱」。2020年,深圳剛需樓盤增加,以及政府制定的嚴格的價格指導機制等因素影響,引發打新熱潮。

「買到房相當於中500萬」「萬人搶房」「眾籌打新」等成為人們熱議話題,甚至有不少購房者「借名打新」。打新熱潮持續至今,但引起政府關注。

近期,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對認購項目弄虛作假的相關人員,暫停網簽、使用公積金貸款等資格。同時,深圳將調控獲利集中在審查購房者的資格上,除了要求房地產開發企業統一啟用「購房意向登記系統」,還規定房企、房地產經紀機構會同有關商業銀行對購房人的有效身份證明、戶籍、婚姻狀況及家庭成員證明材料;社會保險或個稅清單材料;收入證明、徵信報告、購房款來源以及近一年及以上的銀行流水單等購房資格信息進行嚴格核查。這使得部分「投機者」知難而退。

半年內9次出台樓市調控政策

深圳樓市降溫與樓市收緊調控息息相關。深圳於2020年7月開始加碼樓市調控抑制樓市過熱。

致使二手房回歸理性的政策之一便是「715」新政。2020年7月15日,深圳住建局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內容包括調整商品住房限購年限、完善差別化住房信貸措施、發揮稅收調控作用、細化普通住房標准、加強熱點樓盤銷售管理、推行房屋抵押合同網簽管理、加大二手房交易信息公開力度以及嚴厲打擊房地產市場違法違規行為。

隨後,深圳頻繁開啟調控模式,全面精準打擊樓市投機行為。

據不完全統計,半年內深圳連續9次出台樓市收緊政策。

「715」新政後,7月30日,深圳市住建局又發布樓市調控「新八條」細則,明確嚴控中介機構掛牌價格,對於掛牌價格明顯高於所在樓盤合理成交價格的,中介機構不得受理並對外發布。政策出台之前已發布的,各區住房和建設局應督促中介機構及時下架。

除此之外,9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等發布關於建立婚姻信息查詢機制完善住房貸款管理的通知,客戶購房資格將會嚴查,假離婚買房的方案將不再可行。

9月17日,深圳市司法局發布關於徵求《深圳市房地產市場監管辦法(修訂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告。其中商品房預售政策調回疫情前水平,並且首次對現售做出要求,另外深圳市主管部門建立存量商品住房買賣的合理價格引導機制,定期發布全市商品住房項目合理成交價格。

10月份,又有消息稱深圳部分國有大行收緊房抵貸,嚴防資金違規進入樓市。

2021年初,深圳延續調控收緊模式,接連出手調控市場。同時,對二手房市場的管控也逐步落地。

2月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連發3條公告,宣布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發布機制,並首次發布全市3595個住宅小區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根據參考價格表,深圳最貴的住宅小區單價被定為13.2萬元。

據證券時報報道,參考價較市場價格有一定差距。以價格最貴的幾個小區為例來看,南山蛇口太古城花園目前的交易參考價是13.2萬元,但在鏈家網上,這一小區均價被列為20.54萬元,掛出來的8套房子中,有6套單價不低於19萬。這意味著,深圳住建局給出的參考價幾乎相當於市場價的七折。

按照住建部房地產專家、深圳市房地產和城市建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鋒的解讀,深圳二手房成交參考價格原則上一年發布一次,中價掛牌價格不能超過參考價,商業銀行將根據成交參考價格發放二手房貸款。

2021年深圳樓市「進入穩定期」

深圳貝殼研究院報告指出,深圳房地產市場經歷了2019-2020年的上升期,2021年預計進入一個穩定期。調控政策的持續不放鬆,是市場穩定重要基礎,而購房需求的總體旺盛,亦將支持市場向前發展。

新房方面,供需維持相對旺盛。2020年居住用地供應增加、舊改建設推進,為今後的供應提供了保障,2021年「供應大年」還將延續,其中剛需樓盤的供應占據主導地位,局部區域改善供應增加。同時,「打新」需求依舊存在,一是購房者對新房的天然青睞,二是新房、二手倒掛現象短期依然存在,三是新房交易比二手房更加便捷、成本更低。

二手房方面,市場走勢更加穩健。一是「715調控」及2021年初進行細化,調控持續嚴厲,進一步抑制一些短期的不合理需求;二是「715調控」二手房市場降溫、購房需求釋放穩定,朝著理性的方向發展;三是高價區域需求減弱,中低價區域、剛需房源佔比上升,一定程度弱化了熱點片區,能有效平抑價格上升的預期。但是,深圳房地產中,二手房市場的主導地位不會改變(即佔70%左右),主要是二手房的片區選擇、小區選擇、價格選擇更加豐富與多樣化,可以滿足不同購房者的需求,同時交易的周期較短,能夠滿足那些迫切的購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