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深圳市2035年人口規劃是多少
擴展閱讀
東風風行4s店福州在哪裡 2025-07-12 14:38:11
上海景點標識多少錢 2025-07-12 14:26:39
廈門e黨政積分怎麼到80 2025-07-12 14:06:14

深圳市2035年人口規劃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1-23 04:16:35

㈠ 深圳:2035年人均住房面積超40平方米

在住房問題上面,深圳提出一個新目標:到2035年,深圳市常住人口人均住房要達到40平方米以上。
7月9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稱,為加大居住用地供應,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起草了《關於進一步加大居住用地供應的若干措施》(徵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
意見稿在增加深圳常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積方面提出,確保至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0平方米以上。為使順利完成目標,意見稿還要求,深圳年度居住用地供應量原則上不低於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的30%。
2020年8月,深圳官方曾披露數據顯示,深圳常住人口人均居住面積約28平方米。
貫徹「房住不炒、住有宜居」的精神要求,深圳市從政策端再次發力,意見稿全文重點從盤活存量、多方面尋求增量的角度,力爭在未來持續加大深圳居住用地供給,著力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在尋求增量方面,意見稿重點指出,優化居住用地結構布局,如在保障產業空間量質齊升的前提下,推進二三產業用地混合利用,增加住房及公共配套設施供給,加快促進產城融合等;提高居住用地開發強度,如位於密度二、三區的新供應商品住房和公共住房建設項目,容積率可按密度一區居住用地容積率上限執行等;加大新增用地保障力度,如加快建立整備先行、規劃預調、供應高效、滾動推進的居住用地供給機制,保障新增居住用地供給等;引導未批或已批規劃更新項目建設住宅等。
在盤活存量方面,意見稿指出,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探索企事業單位持有的自有住房(不包括政策性住房及全年期自持的租賃商品住房)建成後補繳地價轉為公共住房或市場商品住房等。
在一系列政策影響下,深圳房價逐漸趨於「冷靜」。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6月,深圳二手房價格為67407元/㎡,上半年累計下降10.4%。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從長期來看,深圳住宅市場供應量增大,使得剛需購房需求得到釋放,有利於房價平穩運行,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發展研究部主管華洪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近年來持續加大住宅用地供應主要是為了實現「十四五」提出的規劃目標,屬於補以往在住宅用地供應不足的歷史欠賬。當然增加住房供應對從根本上緩解住房供需矛盾、穩定房價與預期是有積極作用的,非常利好剛需群體。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到2019年四年間深圳供應的住宅建設用地面積僅約90萬平方米。2020年深圳加大住宅用地供應,去年新增住宅建設用地面積約173萬平方米,遠超前4年的總體供應量。
「要實現人均居住面積幾乎翻番的目標,深圳在土地供應方面依然任重道遠。」華洪表示。

㈡ 深圳人才政策調整背後:大城市人口競爭將轉向公共服務「擴容」

隨著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揭曉,迅速有城市調整了戶籍及人才政策。
5月底,深圳市人社局宣布,對2021年9月1日及之後新引進人才不再受理發放租房和生活補貼;對2021年9月1日及之後新引進入戶並在深圳全職工作的35歲以下的博士另行制定生活補貼政策。這或意味著,未來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落戶深圳,將不再享受15000元和25000元的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補貼。
此前幾天,深圳還發布《戶籍遷入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和《居住社保積分入戶辦法(徵求意見稿)》,其中擬將人才落戶的學歷底線要求由大專調整為全日制本科,居住社保積分入戶基本年限由5年調整至10年,老人隨遷將子女入深戶時間要求由8年調整為15年等,也引發廣泛關注。
時間回到幾年前,深圳率先給落戶大學生發放補貼,並將人才直接核准落戶的門檻降至大專學歷,這一套「組合拳」曾拉開了全國重點城市的「搶人」大幕,引起了諸多城市跟隨效仿。
觀察人士指出,在人才政策方面,深圳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那麼,此次深圳率先收緊入戶政策和提高人才補貼標准之後,是否又代表著一次轉向?其它城市會否跟進深圳的做法?作為過去10年常住人口增量最大城市,深圳此番提高入戶門檻,未來10年城市的人才爭奪格局是否將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重點城市離規劃人口「上限」還有多遠?
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達到1756萬。由於深圳最新版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尚未出台,暫無法得知當前與2035年預期的人口目標之間還有多大的「差額」空間。但是,深圳此前曾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全市人口發展預期目標為1480萬。如今實際情況已大大超出預期,這或是深圳此番收緊入戶政策的主要背景。
一些城市或面臨著與深圳類似的處境,2020年廣州常住人口達1868萬,對比10年前增加了598萬,增量僅次於深圳。廣州曾在《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草案中提出,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要控制在2000萬人左右,同時按2500萬管理服務人口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目前來看,廣州還剩下132萬增量空間。
深圳、廣州兩個一線城市之外,包括成都、西安、鄭州、杭州、長沙、武漢、蘇州等在內的新一線城市,對比2010年新增人口均超過了200萬人。這些新一線城市,還剩下多大的人口增量空間?
常住人口首次跨過2000萬門檻的成都,曾在其《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草案中提出,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即未來15年,成都人口還可新增206萬,而過去10年成都人口增加了582萬。
鄭州2020年常住人口達到1260萬,首次超過武漢,成為中部常住人口第一大城市。2020年,鄭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在匯報《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時透露,基於城市定位,規劃測算到2035年鄭州人口將會達到1800萬。對比來看,鄭州還有540萬的人口增長「余額」,年均可增加36萬,但是對於鄭州而言,1800萬或許並不完全是一個人口上限約束值,也可能是需要努力實現的目標。
5月31日,杭州發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提出至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1500萬人左右,服務管理人口規模2000萬人左右。按當前杭州1194萬常住人口計,則還有306萬的人口增長空間。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如果以各地國土空間規劃中2035年人口目標作為依據,一些城市可能希望人口增速有所放緩,從而一定程度收緊戶籍制度;但像鄭州、武漢等城市,未來還將有較大人口增長空間,特別是鄭州,有著河南全省近億的人口腹地。
他繼而指出,接下來新一線城市的戶籍、人口政策並不會一刀切,而更可能是「分城施策」。
大城市面臨增加公共服務挑戰
常住人口規模直接影響一國或一個區域內的基本公共服務人均財政投入等指標,而一些重點城市人口數據對比2019年出現大幅增加,這意味著此前人口數量被低估,相應地,城市公共服務資源需求也有必要重新測算。
以深圳為例,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政策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深圳已是國內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調整人口政策也是希望人口增長與資源環境承載、公共服務配置之間的關系更加協調、有序,「應該看到深圳的特殊性,它面積僅2000平方公里,有限的土地空間使公共服務供給受限」。
深圳教育局此前曾解釋過新增高中學位存在「落地難」問題,主要就包括用地選址難、土地整備慢等。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深圳收緊了入戶政策,但對本科以上學歷且符合一定年齡條件的人士仍然敞開了戶籍大門,可以預見,深圳常住人口仍會繼續增加。王梅也表示,除了要補齊存量人口公共服務缺口,還要應對未來新增人口的需求,深圳面臨著比較大的挑戰。
不只是深圳,諸多常住人口達到千萬級體量的城市,都或多或少都有類似挑戰。尤其是按照新型城鎮化以及「十四五」規劃綱要的精神,城市按照常住人口來配置公共服務,將是改革的大勢所趨。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共服務的建設在方向上明確了要增加供給,但在技術上,例如城市預留用地等方面還有短板,通過提高落戶門檻適當緩解矛盾,可以理解,但不應該是長期趨勢。
陸銘同時表示,深圳提醒了其它大城市,應該盡早注意增加公共服務供給,特別是在城市用地方面,盡早預留適應未來人口增長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空間。
增加公共服務供給,不僅僅是滿足人口增加後的客觀需求,包括教育、醫療等在內的綜合配套,將可能越來越多地成為就業吸引力之外,另一個影響「搶人」成效的關鍵因素。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省人才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周仲高向記者表示,他在調查中發現,優質公共服務的供給對人口吸引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人口集聚動因正由父代的「經濟動力」(獲得較高經濟收入和發展機會等)轉向子代的「社會動力」(獲得更優質的教育條件和成長機會等),城市提供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公共服務將成為人口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㈢ 深圳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

「十四五」發展目標:
經濟總量超過4萬億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規劃綱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以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為總牽引、總要求,以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為關鍵一招,對深圳「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2035年遠景目標作出謀劃和部署。
根據《規劃綱要》,深圳「十四五」發展目標為:到2025年,深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其中,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經濟總量超過4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創新能級顯著提升,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左右;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9萬元;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
展望2030年,深圳將建成引領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躍上新台階;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示範者
推動前海擴區,探索全域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
《規劃綱要》提出,推動新時代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再出發,以綜合改革試點構築體制機制新優勢,要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圍繞「努力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先行示範者」,《規劃綱要》提出要服務國內大循環,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建設高效集約的國家物流樞紐體系,以深圳機場為載體建設深圳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加快平湖南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建設國際會展之都,構建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型大規模展覽和交易平台。

㈣ 深圳人口數量2022總數

2022深圳市人口總數是1756.01萬人。

深圳人口2022年總人數是1756.01萬。2022年人口數量與2010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42.40萬人相比,在本年度深圳增加713.61萬人,增長68.46%,年均增長5.35%。

深圳全市共有家庭戶6424556戶,集體戶1062594戶,家庭戶人口為14480695人,集體戶人口為3079366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25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12人增加0.13人。

深圳簡介

深圳,簡稱「深」,別稱鵬城,廣東省轄地級市,是廣東省副省級市,國家計劃單列市,超大城市,深圳也是中國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國際化城市、科技創新中心、區域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深圳全市下轄9個行政區和1個新區,總面積1997.47平方千米。

深圳市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短冬,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以上內容參考自網路-深圳


㈤ 你如何看待深圳人口余額不足150萬這件事

深圳的人口余額不足150萬,這樣的數是直接說明越來越多的人想去深圳這座城市中發展了,而且間接表明了深圳這座城市的外來務工人員是非常多的,而且競爭非常激烈。我認為這件事情對深圳以後的發展並沒有太多的好處,因為城市的人口余額不多,這就意味著有很多人在這座城市中,沒有辦法買到房子。

三、結語

目前來看,大多數年輕人畢業之後都想在深圳找工作,而且想努力在深圳紮根。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深圳這座城市雖然發達,但是它給我們的生活壓力還是非常大的,一般人還是不要去擠這座城市了。

㈥ 2022年深圳有多少人

2022年深圳有1756.01萬人。深圳是廣東省經濟最強的城市,2022年深圳人口大約在1600萬到1700萬之間,深圳這里匯集了很多城市務工人員,在這些人口當中,大部分人都需要辦理居住證,因為小孩子要讀書,因為很多人想在深圳落戶,很多人喜歡在這個城市長期生活下去,深圳是我國第六大人口大市。

2022年深圳人口比例

深圳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9665243人,女性人口為7894818人,男女人口比例為55.04比44.96,總人口性別比為122.43,男女比例失調非常明顯,從人口年齡結構來看,0-14歲人口佔比百分之15.11,15-59歲人口佔比百分之79.53,60歲及以上人口佔比百分之5.36,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3.22%總體來看深圳是一個十分「年輕」的城市。

㈦ 降房價的「大殺器」來了!允許商業改住宅

重磅!深圳降房價的「大殺器」來了

上周,深圳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大居住用地供應的若干措施(徵求意見稿)》,其中有條規定相當震撼:

允許商業改住宅,商品房佔比可達到30%!

不止商業用地,舊改裡面的商業部分也可以改成居住性質。

總結

深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被賦予了「民生幸福標桿」的戰略定位,要求實現「住有宜居」。

新的定位下,即便是宇宙中心,房價也不能突破地心引力。

從下往上看,高不可攀的房價,也正在削弱這座明星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

而在不依賴土地財政的深圳,產業的重要性,遠遠超過房地產。

所以,不動則已,一旦出手,深圳會比其他城市更狠。

從去年715以來,深圳對樓市的冰凍處理,已經足以證明。

還想收割深圳紅利的炒房客,時間不多了。

㈧ 深圳人口2022年總人數是多少

深圳人口2022年總人數是1756萬。與2010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42.40萬人相比,在本年度深圳增加713.61萬人,增長68.46%,年均增長5.35%。

深圳龍崗、寶安、龍華人口增加較多。常住人口超過200萬人的區為寶安(447.66萬人)、龍崗(397.90萬人)和龍華(252.89萬人),合計佔全市人口比重為62.55%。深圳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2653381人,佔15.11%;15-59歲人口為13965964人,佔79.53%;60歲及以上人口為940716人,佔5.3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565217人,佔3.22%。

深圳的人口分布情況。

深圳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9665243人,佔55.04%;女性人口為7894818人,佔44.9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8.23上升為122.43。

㈨ 深圳市人口總數2022

2022年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1190.84萬人,較上一年增加53.0萬人。

廣東省2022年經濟目標是增長5.5%左右,我們以5.5%計算,那麼名義GDP增速就是9.97%,深圳市2022年人均GDP。

因為2021年深圳的人口大約在1750萬左右隨著深圳市的小型加工廠搬走的比較多的情況下,2022年,深圳人口可能比2021年要少100萬左右,也就是說,2022年,深圳人口預測大約在1600到1700萬左右。

深圳市人口發展水平:

《公報》顯示,深圳龍崗、寶安、龍華人口增加較多。常住人口超過200萬人的區為寶安(447.66萬人)、龍崗(397.90萬人)和龍華(252.89萬人),合計佔全市人口比重為62.55%。與2010年比,人口增加較多的區為龍崗、寶安、龍華、南山和光明,分別增加209.46萬人、183.76萬人、114.94萬人、70.75萬人和61.44萬人。

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新區域的人才引進,同時拉動家庭人口及相關服務人口的流入。深圳進入了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深圳經濟特區、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疊加的黃金發展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同時,隨著深圳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及交通的便捷,縮短了城區間的空間距離,區域一體化逐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