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深圳是我國的高科技硬體之都嗎
中國的深圳就相當於美國的矽谷,深圳現在大力的發展科技,吸納了很多的人才去研究科技,所以說深圳是我國的高科技硬體制度是沒有錯的
② 深圳經濟特區為什麼能成功,是否有可復制的經驗
深圳經濟特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是由多方面因原因共同影響的,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路線,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優越性,全國人民艱苦奮斗的,根本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所以經濟特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共同影響,以至於現在深圳發展為一個非常發達的城市,深圳作為一個經濟特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政府也極力的支持和關注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為祖國的進一步建設做出了相關的一些具體建設性內容。
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了解經濟特區發展取得的一些巨大成就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夠方便自己有一個更好的選擇性,全國各地都應該向經濟特區學習學習他們的一些發展情況和經濟要領,讓自己也有一個更好的發展條件,而且對於深圳經濟特區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30年深圳經濟特區堅持銳意改革,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進取精神和創新理念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建設的奇跡,為中國改革開放作出了重要貢獻。所以深圳的發展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而且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
中央將一如既往的支持經濟特區的大膽嘗試,先行先試發揮作用,所以現在政府對於經濟特區的發展非常關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形成達到的基本路線,基本理論,基本綱領是完全重重正確的重要,做出新辦經濟特區的決策也是完全正確的。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是必須要經過一些具體改革創新的,所以深圳在發展的同時勇於改變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現在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經濟特區不僅應該繼續辦下去,而應該辦得更好,所以經濟特區在發展的同時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具體原因是什麼,我們應該有一個更好的指導方針。
主要原因是堅持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了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大力發揚了改革開放的開拓創新精神,特區人民艱苦奮斗,而且積極的進行生產,大力生產發展社會生產力,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優越性,能集中力量辦大事,而且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都是深圳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深圳經濟特區的不斷發展,說明了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和國家發展的進步。源泉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所以要想讓中國有一個更好的發展條件,要更好地讓這些經濟特區的建設有利於展示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有利於形成示範效應,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對於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可以更好進行更好的詮釋。
(2)深圳是怎麼成為世界的科技之都擴展閱讀
深圳經濟特區位於深圳市南部,東起大鵬灣,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陽台山脈,南鄰香港,以深圳河為界。東西長49公里,南北寬7公里,總面積327.5平方公里,實際可開發面積110平方公里。設有全長86公里的特區管理線。特區范圍包括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和鹽田區。
深圳經濟特區前身為原寶安縣的縣城,1978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僅有6000萬元。1979年,交通部香港招商局率先在蛇口開發了一平方公里的荒坡建立工業區,興辦了23家工廠,開通了國際微波和直通香港的貨運碼頭。
其後又吸引外資興辦企業,在較短的時間內建成了初具規模的現代化的工業小城。1980年8月,廣東省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利用3000萬元的銀行貸款與部分地方財政,參照「蛇口模式」在羅湖區0.8平方公里的區域興建金融、商業、旅遊住宅設施提供給外商,利用從中賺到的利潤繼續進行工業園區的基礎建設。
這種利用銀行貸款「滾雪球」式的發展為珠海、汕頭的起步建設提供了經驗。根據《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包括企業經營自主權、稅收、土地使用、外匯管理、產品銷售、出入境管理等。通過來料加工、補償貿易、合資經營、合作經營、獨資經營和租賃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資,加速了經濟特區的迅猛發展。
自1979年創辦深圳經濟特區,至2002年止,實際利用外資315.18億美元。其中,1979~1989年10年間,深圳與世界3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客商簽訂協議6890多項,實際利用外資27億美元。至1999年20年間,共有6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深投資,累計投資項目2.36萬項,合同外資298.3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00.45億美元。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4479.15億元。
199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深圳經濟特區立法權。2000年開始施行的立法法,繼續保留了深圳經濟特區立法權,同時還授予經濟特區所在市以較大市立法權。隨著深圳經濟的迅猛發展,特區內、外地方性法規的不一致,造成「一市兩法」現狀,給整個城市發展帶來諸多障礙。
《深圳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下簡稱《方案》)2009年5月6日獲國務院批准通過後,深圳市高層正加緊研究該《方案》的3年分步落實規劃。其中2009年的改革重頭戲包括向中央申報將特區范圍擴大至全市,即將原屬關外的寶安區、龍崗區和光明新區納入特區之內。如果獲得批准,深圳特區的總面積將由2009年的395平方公里擴容為1948平方公里。
③ 深圳是怎麼做到今天的一線大都市的
國家政策扶植,政府招商引資,吸引眾多企業入駐,企業引來大批的人,人最終造就高額GDP
④ 深圳成為上市公司破10億的超一線成市,深圳到底有多牛
這個數字其實並不是10億,而是10萬億,10萬億的總是注意能夠代表深圳的科技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
對於深圳這個城市來說,因為深圳本身就非常重視人才培養,同時也在通過各種方式來吸引優秀人才,所以很多企業和人才都願意來深圳紮根。在這種情況之下,深圳本土的上市公司的數量非常多,很多企業也屬於科技企業,這些企業也會為各個行業帶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很多企業也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突破自身的上限。
這個數據是怎麼回事?
這是關於每個公司的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的統計,對於具有科技公司的城市來說,如果把所有的科技上市公司的市值算到一起的話,真的是唯一一家綜合市值達到10萬億的城市。這個數字其實已經非常誇張了,因為深圳的科技公司的總市值已經達到了上海的1.7倍左右,北京的1.2倍左右。
⑤ 深圳是什麼都
雌都
深圳作為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也是鄧爺爺所「畫」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之一,這里的經濟奇跡為國人驕傲。在深圳發展初期,這里的輕工業很發達,城市裡的女工非常多,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甚至達到了1:7的誇張比例,因此被人稱為「雌都」。
但隨著深圳快速發展,產業隨之升級,大量女工的時代早已過去,男性人數甚至已經超過女性,「雌都」一詞成為歷史。
鵬都
深圳市的別稱是「鵬城」,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名字。
在古代,深圳東部50多公里開外的南澳鎮,有一處名叫鵬城的地方。城門象北京的德勝門, 城牆經風雨侵蝕,兩旁平房都是磚木結構,鱗次櫛比,中間是青石板鋪就的道路,古韻十足。當地居民稱這個地方為王母,又叫大鵬,這座城就叫鵬城。「鵬城」由此得名。
在如今,「鵬程」寓意鵬程萬里,用來比喻深圳發展速度之快,令人為之驚訝。特別是深圳自建立特區以來,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大都市,創造了無數的成就,綜合經濟實力已經位列全國大中城市中的前列,正象展翅高飛的大鵬。所以,「鵬城」這個稱號就越來越聞名了。
新都
自改革開放以來,深圳速度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今天它已經是國家的一線城市,一座具有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於是有人說深圳是一座新都,它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之一,也是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年輕的深圳彰顯著十足的精氣神,市容市貌都是最新的狀態,每天都會有不一樣的風景。
外都
深圳市也有這樣一句話「來了就是深圳人」,深圳市的外來務工人員非常多,超過本地居民,有時候在深圳的一些地方,你可能就見不到本地人。深圳的包容性,吸引了無數的年輕人前去奉獻青春汗水,建設深圳。因此有人說深圳應該叫「外都」。
創都
深圳又是一座創都,它的科技實力,自主創新能力位列前茅,享有著「設計之都」「創客之城」等美譽。
說起深圳的創新,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華為、騰訊、大疆、光啟等這些行業專利大戶。殊不知,相對於這些金字塔尖的行業巨頭,難以計數的創客群體才是深圳創新的金字塔基。
這些創客的存在,不僅夯實了深圳創新驅動的根基,更是對"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的最好詮釋。創客之都 " 已然成了深圳又一個嶄新的名片。
⑥ 國家科學中心「第四城」落地,憑什麼是深圳
國家科學中心「第四城」落地深圳,憑什麼?當然是憑人家早有準備,在科研方面投入巨大。不僅政策利好、配置硬核而且市場還活躍。這些註定國家科學中心「第四城」落地深圳。
總結
這些因素讓深圳成為國家科學中心「第四城」成為必然。集聚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實驗室、研發機構、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學以及頂尖科學家和高層次人才,重點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造重大原始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強化原始創新能力,是深圳科技創新升級的核心「引擎」。未來的深圳將會更加具有競爭力。
⑦ 深圳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1984年2月,鄧小平第一次視察深圳,為深圳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1984年5月設為管理區,仍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
1988年11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
1989年12月1日,新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誕生。
1990年1月,特區內撤銷羅湖、福田(原上步)、南頭、蛇口、沙頭角5個管理區,成立羅湖、福田、南山三個市轄區。其中沙頭角、羅湖2個管理區合並組建羅湖區。
1992年11月,民政部批復,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寶安縣,設立寶安區、龍崗區(1993年元旦實施)。
1992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規的權力。
1997年10月,國務院批准增設深圳市鹽田區(1998年實施),轄從羅湖區劃入的沙頭角鎮和鹽田、梅沙2個街道。
1998年3月,以沙頭角為中心的區域從羅湖區析出,設鹽田區,仍為特區范圍。
2004年6月,深圳成為全國首個無農村無農民的城市。
2007年5月,光明新區成立,管轄公明、光明兩個街道,地處深圳西部。
2009年6月,深圳市委市政府為推進以大工業區為中心的東部片區統籌發展,促進深圳市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將原深圳市大工業區和原龍崗區坪山街道、坑梓街道,整合為坪山新區。
2010年7月,深圳經濟特區范圍延伸到龍崗、寶安。
2010年8月2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把前海建設成為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範區。
2011年1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寶安和龍崗新增兩個功能新區,分別為「龍華新區」和「大鵬新區」。
2015年4月,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正式掛牌啟動。
2016年10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深圳市龍華區和坪山區,以龍華、大浪、民治、觀湖、福城、觀瀾等6個街道的行政區域為龍華區行政區域;以坪山、坑梓2個街道的行政區域為坪山區的行政區域。
2017年11月,深圳市復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2018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
2018年2月,國務院同意深圳市以創新引領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2018年5月,國務院批復廣東省設立深圳市光明區,光明區人民政府駐光明街道廣場路1號。
2018年12月,中國共產黨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工作委員會、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揭牌,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深圳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