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深圳的人是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了深圳的明天會怎樣
深圳的人是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我覺得這樣理解會更合適,首先,深圳的學位極度短缺,一邊是政府天天建,一邊是市民天天缺,至少從小學生學生數量看,深圳人越來越少的結論是有待商榷的,但是是否就能據此說深圳人越來越多呢?好像也不能,因為深圳的工廠確實在變少,相應的人口也應該在變少,城中村的生意不好做了,為什麼?人少了才會這樣!那人去了哪裡,保障房、人才房、廉租房、關外相對偏遠的小區房、東莞惠州的臨深小區房吸納了相當一批原本在關內城中村和關外比較好的城中村居住的一批人。那麼人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我覺得應該說適合深圳的人多了,感覺不適合深圳離開的人也多了,所以人多了,人少了應該這么說,走的人多了,來的人也多了,總體上人應該沒有太過劇烈的變動。
針對,深圳的明天會怎麼樣的問題,我個人的態度是充滿信心,相信深圳的明天會更好,醫療會更好,教育會更好,養老會更好,只要能在深圳真正找准自己位置安頓下來踏踏實實努力的逐夢人,明天一定會更好
深圳官方統計 常住人口 數據是 增長 的,但 實有人口 (包括常住人口也包括臨時人口,即居住時間少於半年或短時間過境人員)卻大幅 下降 。
根據深圳市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1302.6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9.83萬人。
官方統計的常住人口增長主要得益於戶籍人口的增長,常住戶籍人口增長4.6%,占常住人口比重34.9%;常住非戶籍人口增長3.6%,佔比重65.1%。
深圳產業結構調整,淘汰低端產業,再加上房價以及房租成本較高等原因,實有人口流出比例居一線城市之首,正負疊加更可見流動人口外遷之多,遷出人口最多的流向是東莞。
實有人口的減少對深圳而言也是從側面反映了深圳製造業的短期流失,從2019年第三季度深圳經濟增速大幅放緩可見。但長期來看,產業結構優化,更將吸引高端人才集聚,高端製造業以及先進製造業會得到更長足的發展,總之, 深圳的明天會更好。
要回答深圳未來人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未來會怎樣,就要知道 歷史 上的深圳是怎樣的!
歷史 上,深圳是一個淘金者聚集的地方,之所以如此,因為深圳的 歷史 和香港的產業轉移有關,也和深圳的手機電子產業的繁榮有關。在深圳這些產業繁榮的二十年間,我就在深圳打工和闖盪過,深深地感受到深圳的傳奇!
打幾個比方:
01年的時候,我做電池廠的主管,下面有一個組長,非常不靠譜,天天混日子,拉幫結派,我警告他多次後毫不猶豫地炒了他魷魚。後來,他借了家裡5萬塊錢,做mp3,才過了一年時間,就開著捷達回廠里炫耀。一年多就賺了二三十萬(那時,主管的月收入在2500左右)。
08年的時候,全球金融危機,而我的老闆從電池成品轉型白牌手機(山寨),一年時間,從電池到轉型手機,再到做到月十萬台。當時的g-five一個公司,原本是給我們公司代工組裝的,後來做到一年50億的營業額。
12年,我和幾個朋友開了一個手機公司,在一個做方案的朋友那裡合作,這個朋友專門做方案和外包,基本上一年在龍華買一套房(當時房價在2萬左右,一套房100平算200多萬),已經持續幾年了知道的就有五六套房了。
而深圳從事手機產業和配套的從業人員大約五十萬人,而僅僅在華強北每天進出的人流就在五十萬人。目前,深圳進入了產業轉型的調整期,典型的特徵,就是我的原來朋友圈都已經逐步退出手機行業轉型別的產業,有的做電子煙,有的做藍牙耳機,有的直接做亞馬遜電商,但是,從手機行業來看,目前基本上已經式微,沒有幾個人堅持做下去或者能夠在這個行業做下去。
而從深圳中小型企業來看,原來的手機產業,更多的人轉型做貿易,而不是原來的產業上游或者中游或者配套,更多的是走向周邊和下游貿易——跳過工廠,做貿易,買貨來賣。
而目前以前海為例,原來的資產管理公司模式,私募模式和p2p行業都出現大量關閉退出和被監管,前海大量的商住樓和寫字樓空置,我的朋友在前海有一層樓的寫字樓,從17年初已經空置幾年的時間,沒有收租——原來15-16年,每個月收租在12萬左右!
而以我的朋友做電池和手機工廠的角度來看,目前基本上都堅持不下去,關閉倒閉和退出,轉型做其他行業或者貿易的大量增加,且維持日漸艱難。
從這些我所接受到的信息來看,目前的深圳和我印象中14年以前的深圳的相關產業繁榮程度差距巨大,甚至有蕭條和萎縮的信號。這主要是深圳房價持續大漲,人工成本持續增長,以及深圳賴以生存的手機產業和電子產業的大幅萎縮導致的深圳內在的產業轉型和調整沒有完成,沒有新的產業和機會替代原有的產業和機會導致的。
但是,我所經歷的深圳繁華的時光,背後是產業和配套的發達和繁榮,以此帶來的巨大的 社會 繁榮和機會的發達,而目前來看,還沒有看到轉型的方向和成功,假以時日,如果轉型成功,方向明朗, 歷史 上諸如我和我的朋友,以及相關的產業從業人員還是會迴流深圳——以我自己的感受來看,離開深圳之後的日子非常難受:
內地不僅僅沒有產業,不僅僅沒有環境,也沒有機會,沒有發達的配套和產業從業人員,也沒有這樣的商業氛圍。生活簡單和枯燥。如果再有產業機會,再有投資機會,我們這些人一定會帶著 歷史 積淀的財富回到深圳淘金——因為其他城市根本沒有機會,沒有產業的配套和產業的足夠空間,更沒有財富效應。
我所說的這些,只有在深圳待過的人才知道,才能感受到,尤其是在深圳感受到,再回到內地的人!
應該是越來越少了,十年前的深圳再邊緣的村子裡都像步行街,人擠人,現在只有在節假日里那邊特定的地方才人擠人,偏僻的都是很冷清的,越來越大都市化,容不下底層的勞動者,工業大部分都遷移分散到內陸的很多地方,深圳夢已經不在是底層勞動者夢,
深圳這邊人越來越少了,我在松崗做實體店17年以來,人一年比一年少,生意也越來越難做,周圍的小工廠都往東莞惠州方向搬,我也准備這兩年看看東莞惠州有沒有發展也去那邊發展,或者回老家發展,這邊房租貴還要什麼喝茶費,針對鋪位來說小小鋪位要10萬8萬喝茶費,要命啊!我就是因為這個搬離原來做的小店
深圳的人口到底是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有兩種不同的統計渠道,一種是官方統計的數據,還有一種是實際的人口數據。
從官方統計的數據來看,深圳的人口數據實際上是增長的。 根據深圳市統計局統計的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1302.6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9.83萬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454.70萬人,增長4.6%,占常住人口比重34.9%;常住非戶籍人口847.97萬人,增長3.6%,佔比重65.1%。各區的實際人口分布如下:
從深圳官方統計數據來看,深圳人口增速還是相對比較快的,而深圳的人口增速之所以比較快,主要得益於戶籍人口的增速,比如2018年包括龍崗,龍華,坪山,光明4個區的戶籍人口增速都達到10%以上,其中龍華的人口增速甚至達到了16.8%,深圳也因此成為2018年全國主要城市當中戶籍人口增速最多的一個城市。
當然除了統計局統計的人口數據之外,我們還可以從另外兩個數據去反推深圳人口的增速。
第1個數據是幼兒園在園人數,截止2018年深圳幼兒園在園人數已經達到53萬,這個幼兒園在園人數超過了北京上海等城市,成為全國幼兒園在原來是最多的一個城市。
第2個數據是社保繳納人數。根據深圳市社保局公布的數據顯示, 2014年末深圳醫保參保人數為1157.83 人(其中參加職工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004.16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53.67萬人),但到了2017年末,深圳參保人數已經增加至 1466.92萬人(其中職工醫療保險人數為1151.01萬人,相比2014年增加 14.6%;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 245.10萬人,相比2014年增加59.5%)。
從以上各項數據可以看出,深圳的常住人口實際上是一直在增加的,但為何有很多人感覺到深圳目前的人越來越少了?這裡面主要涉及到一個實際管理人口的問題。
從實際管理人口的角度來看,深圳的人口是減少的。實際管理的人口跟常住人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常住人口就是長期居住在這個城市的人口,而實際管理的人口,包括常住人口,還有一些臨時人口,這些臨時人口包括居住時間少於半年,或者只是短時間過境的人。
雖然深圳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只有1300多萬,但從其他統計口徑來看,目前深圳實際管理的人口至少達到2200萬以上。之前廣東移動大數據應用創新中心曾經發布過一個《基於移動大數據的深圳市人口統計研究報告》,這個研究報告利用移動大數據對深圳進行人口統計,統計的結果顯示,截至2017年深圳日常駐人口數大概是在2200萬到2300萬之間。
除此之外,2015年深圳曾經有機構統計過深圳的房子數量,截止2015年,深圳總共有60萬套房子,實際登記的人口數量超過1650萬,如果把那些短暫居住沒有登記的人口計算在內,實際的人口至少在2000萬以上。
所以一直以來深圳實際管理的人口都要比深圳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多出800萬左右。
而最近一兩年時間之所以出現深圳官方統計的常住人口一直不斷增長,而大家感覺深圳的人口卻減少了很多,實際上就是這些流動人口大幅減少了。
最近幾年時間隨著深圳不斷地調整產業結構,很多低端產業都被逐漸淘汰掉,再加上房價以及房租成本的不斷上漲,企業的生產成本越來越高,員工的生活成本也越來越高,目前有很多深圳工廠都把廠房搬遷到東莞,惠州或者中山江門等地區,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華為把終端搬到了東莞松山湖。大量企業的搬出直接導致工廠越來越少,對應的工人也越來越少。
深圳實際管理人口減少了,對深圳來說會有什麼影響?深圳會朝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大家都知道過去幾十年我國經濟之所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紅利,人口紅利不僅為我國 社會 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廉價的勞動力以及智力支持,同時大量的人口也創造了巨大的消費市場。
可見人口對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那對於深圳來說,實際管理的人口減少,深圳會朝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呢?
首先、短期之內人口的減少對深圳來說會有一定的影響,因為人口的減少不僅僅代表的是一個人口數據的降低,更關鍵的是跟人口一起流失的還有製造業,人口的流失只不過是製造業流失的最直接體現而已。這點可以從2019年第三季度深圳經濟增速大幅放緩看出來。
其次、從長期來看流動人口的減少對深圳來說其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雖然目前深圳實際管理的人口降低了,但是深圳的常住人口實際上每年都在增加,而且對人口的吸引力仍然處於全國前列的位置,而這些新增的人口基本上都是一些相對比較高端的人才,這些人才對深圳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打造以高 科技 為主體的先進製造業是有很大幫助的。
所以從整體來說,雖然短期之內深圳實際管理人口的減少會讓深圳經歷類似2008年那種陣痛期,但是深圳的發展後勁仍然是很足的,特別是在一些高端製造業以及先進製造業方面,深圳仍然處於全國前列的位置。也許現在深圳淘汰了很多落後的產能短期內會對GDP有很大的影響,但從長期來看,我認為這種調整更有利於深圳經濟保持持續 健康 的發展。
很肯定回答你,深圳的人是越來越少了,看了幾個回答都說是越來越多,我不知道這個回答是怎麼來的?現在勞動力密集的工廠很多遷出深圳了,因為在企業來說,深圳的用人成本比別的地方高,房租貴,材料費都要高些。在工人來說。深圳的物價高,房租貴,以前兩口子花三幾百就可以租個單間,現在六七百。各方面的費用算起來很高了。一個月工只有四五千,房租,生活費,還要養家,根本就存不到錢,很多人就選擇了別的地方去打工。最能體現人少了的一點是關外各街道,人流量少了很多。以前出租房基本沒有空的,現在到處都是招租,介紹租客還有傭金!以前每到星期天街上人流都會擁堵,現在跟平時沒差別。還有很多比較熱鬧的街上,沒幾家店面生意能做的好。以前一鋪難求。現在到處都是轉讓!這樣的情況居然還有人說深圳人口比以前更多?
雖然官方的統計數字說人口沒少,但是從我們的居住環境和周邊的商場和道路上看,人口密度沒有以前高了。人員獨步的往原先的關外搬遷。產業升級,房租上漲,還有內地就業待遇的提高,不少人也回老家去發展了。
在深圳絕大部份人買不起房,只能租房子住,然而長租公寓的興起和原先房東每年遞增房租的慣性思維下。打工者生活壓力是一年比一年大。之前的舊廠房、宿舍、農民房,拆的拆,翻新的翻新。搞得富麗堂皇,有點被迫提高消費檔次的感覺。
這么說吧 三個月前 我開車 從龍崗去南山上班 7點出發。到南山要9點。10月底開始 我能7點40出發。8點30多就能到。人多人少大家自己想吧
從公布的數據來看,深圳人口是越來越多的。一般來說,人口又分為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不用解釋相信大家也都了解。對於深圳這樣發達的一線城市來說,用戶籍人口來衡量它的人口多少是不客觀的,因為深圳的人口吸引力實在太強,每年會吸引幾百萬外來人口,截止2018年,深圳的戶籍人口只有454.7萬,但常住人口卻高達1302萬,比戶籍人口高了800多萬,因此每年春運,大家回家國年,深圳就成了一座「空城」!這倒不是沒人,只是少了一半人以上,變得蕭條了。目前深圳每年常住人口都以四五十萬的速度增長著,人口增量位居全國城市第一。
但大家可能會感受到深圳人口好像是少了?其實還有一個數據是實際管理人口!常住人口指全年經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個月以上的人口,也就是說,那些在深圳待不到半年的人口都不算是常住人口。由於深圳經濟發達,人口流動非常大,因此它的實際管理人口比常住人口更多,超過2000萬,因為近年來深圳實際管理人口趨於飽和或有所下降,再加上電商、外賣行業的崛起,使得很多人足不出戶就可以購物、吃飯,因此導致街上人流少了,讓人產生深圳人口越來越少的景象。
至於深圳的明天會怎樣?可以說是一片光明!今年深圳經濟增速放緩,很多人就炒作它要衰落,其實這種聲音從來就有,在十幾年前,一篇《深圳,你被誰拋棄》的文章曾引起轟動,但至今深圳沒有被拋棄,反而越來越強。短期內經濟發展遇到瓶頸不代表以後它就會一蹶不振,一座城市也不可能永遠保持高速增長。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如火如荼,而深圳被賦予建設中國特色 社會 主義先行示範區,打造全球標桿城市,這樣的城市發展前景怎麼會不好呢?
② 深圳總工會是什麼
深圳市總工會: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和《深圳市實施〈工會法〉辦法》,深圳市總工會和下屬各級工會組織是我市惟一合法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代表和維護全市職工的利益。在市委和上級工會的領導下,推動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根本指導方針的貫徹落實,以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為基本職責,全面履行「維護、建設、參與、教育」等社會職能。具體來講主要有五大方面:
一是依法維護職工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在我市各類經濟和社會組織中組建工會,最大限度地把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
二是參與勞動關系的調整,履行集體協商談判權、集體合同簽訂權、生活保障協調權、民主管理代表權、安全生產監督權、勞動爭議調處權以及交涉權等法律賦予的權利,最大限度地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三是代表廣大職工參與社會利益的調整,參與我市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社會事務的管理,在企業、事業等單位組織職工通過多種形式實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四是密切聯系職工群眾,聽取和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為職工辦實事、解難事。
五是通過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職業道德建設等形式,不斷提高職工的思想道德、技術業務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滿足職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最大限度地保護和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凝聚廣大職工的智慧和力量,為實現市委的工作目標而努力奮斗。
深圳市總工會重視發展與國(境)外工會的友好交往,和我國港、澳、台地區的工會建立了友好往來和交流合作關系。
③ 深圳市總商會的發展歷史
深圳市工商聯(1986.4-1992.1)1986年4月22日召開第一次會員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一屆委員會、常委會和正、副會長、秘書長。4月28日舉行成立大會。辦公地址設在解放路83號。邵鈞炎任會長,1990年謝豐祥任黨組副書記。1990年中共市委7號文件下發後,同時使用「市總商會」的名稱。
深圳市總商會(1992.1-2000.7)1992年1月22日,市工商聯召開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以馬福元為會長的新一屆領導班子。市工商聯正式更名為「深圳市總商會」。辦公地址設在市華強北路經濟大廈二樓。8月遷入政協大廈,1999年元月又遷至市紅寶路八號。1992年至1994年馬福元任會長兼黨組書記。1994年至1996年,市委統戰部部長廖軍文兼任黨組書記,葉鳳翔任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會長。1996年吳鏑任會長兼黨組書記,機構設會員工作部、聯絡工作部、經濟工作部和辦公室。1996年,增設了「出國出境事務辦公室」、「民營企業黨委辦公室」。1997年增設了「法律事務部」。
深圳市總商會(工商聯)(2000年8月-2005年1月)2000年8月11日,深圳市總商會(工商聯)召開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大會選舉產生了以梁志敏為會長的第四屆領導班子。深圳市總商會同時恢復使用工商聯名稱。深圳第一次由民營企業家擔任總商會會長職務,標志著商會(工商聯)在探索改革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2005年1月31日,深圳市總商會(工商聯)召開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大會選舉產生了以張思民為會長的第五屆領導班子。設辦公室、會員工作部、經濟聯絡工作部。截至2007年12月,擁有會員近9000家(人),基層商會組織57個。理事會規模達到379名,為歷屆人數最多。理事會成員中不乏在深圳乃至在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的高層次代表人士。
2009年9月,深圳市總商會(工商聯)召開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第五屆會長、海王集團董事長張思民連任第六屆理事會會長,共有34人分別當選駐會副會長和兼職副會長。理事會成員規模擴大到453人,兼職副會長增加6名,換屆新增的理事會成員達100多名,均創歷屆之最。深圳市總商會(工商聯)充分發揮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參與政治和社會事務中的主渠道作用、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在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經濟方面的助手作用,抓隊伍、抓特色、抓名企,有力地促進了全市民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④ 深圳人員流失,越來越多的人離開深圳,深圳未來會怎麼樣
一提到深圳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非常的繁華人口很多,年輕人都會選擇去哪個地方,而且是要高點科技園有很多高科技呀,等等都在這個地方,今天還想和大家一起來盤一盤,現在年輕人的想法。
這也並不意味著會有什麼問題?
當然了,每一個城市都是有這個平衡支出的相對於深圳來說,很多大城市都會有這個原因和問題,可是在留住人才。這一方面他們也做了非常多的努力,所以有很多高科技新型人才也會選擇像這樣的大城市定居,所以互相平行之後呢,也不會出現人員過少和人員去多的問題。
⑤ 深圳工會有什麼好處
工會會員卡有什麼用
工會會員卡主要有八大功能
互助保障
持卡會員可辦理深圳市總工會職工醫療互助保障計劃,享有包括在職職工重大疾病、女性安康、男性安康、住院醫療綜合、住院津貼等五項互助保障計劃。
法律援助
持卡會員可享受深圳市總工會對職工合法權益訴求提供的零門檻法律服務,包括提供法律咨詢,勞動爭議仲裁、訴訟、律師代理等。
困難幫扶
持卡會員有困難,可申請深圳市總工會「送溫暖」「金秋助學」等幫扶項目,申請成功後,幫扶金額將通過工會會員服務卡發放到困難會員賬戶。
教育助推
持卡會員可查詢、申請參加深圳市總工會的職工教育培訓項目,包括「圓夢計劃」教育幫扶、職工文化大講堂、國際化質量人才培訓、職業核心能力培訓等。
這里大家較為關注的就是圓夢計劃吧!圓夢計劃包括職業技能培訓課程、在職高等學歷教育(含高起專、專升本)、「追夢行動」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學歷幫扶(目前只在個別校外教學點開設,如:福永和平教學點)。
工會「圓夢計劃」職業技能培訓採取半公益形式,以市場價格為標准,報名職工只需承擔資料耗材費,培訓費由市總工會資助,部分課程資助費用高達85%。學員介紹五人成功報名,還給予免去本人報讀科目資料耗材費的獎勵。
文化滋養
持卡會員可免費進行電子書閱覽,參加市總工會舉辦的各類文化活動。
修心健體
持卡會員可報名參加羽毛球、瑜伽、太極拳等體育培訓課程,並享受深圳市工人文化宮體育場館的折扣優惠。
會員優惠
持卡會員可享受市內公交、快遞、有線電視、各大公園景區門票、電影票、演出票、旅遊度假等折扣優惠。
金融功能
持卡會員可享受中國銀行借記卡的全部金融功能,免收新辦卡工本費、年費和小額賬戶管理費,免收每月前三筆國內跨行ATM取款手續費和異地跨行匯款手續費,各級工會組織的幫困金、獎勵、補貼等資金可通過其發放。
總之,持卡會員福利既有眾多工會服務項目,又有公園景區門票、電影和演出票、體育場館、職工療休養、快遞業務、數字電視、電子閱讀等優惠,還具有深圳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