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深圳水質差多少
擴展閱讀

深圳水質差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8-26 22:47:11

Ⅰ 深圳市的自來水的水質如何

深圳人吃的自來水,絕對安全嗎?
水務部門公布的合格率與疾控中心的檢驗結果數據打架; 用氯消毒產生的副產物可能有害,該問題在其它大城市也存在; 深圳水務部門十多年前就掌握更安全的新技術,卻未在全市推廣
王恆嘉
晶報深度調查部記者 王恆嘉
2012年8月21日,深圳水務網公布了市水質檢測中心對7月份出廠水的全分析檢測,相關標准多達103項,檢測結果認為,深圳各區出廠水全部達標。
2012年7月1日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開始在全國實施後,深圳水務集團高調對外宣布,深圳「2007年已通過全部項目檢測。」「下屬水廠出廠水水質新國標合格率全部為100%。」「有的指標遠遠優於新國標指標限值。」
對多家媒體,深圳水務集團有關人士稱:老百姓感覺水質不好多是管網老化等造成的……
與此對應的是,有多名業內人士向晶報記者爆料稱:1.某國家部門近期曾來深調查,深圳幾家水廠有項目超標,被「約談」責令整改;2.深圳水務部門多年來公布的水質報告,存在數據不可靠等問題;3.深圳眾多自來水廠所用的消毒技術會產生消毒副產物「三鹵甲烷」等,積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對人體產生嚴重危害。
上訴三項爆料,第一項因種種原因尚未證實,後兩項經晶報記者調查,發現都是有一定事實依據的……
相關調查顯示:消毒副產物「超標」
2007年至今深圳水務部門按月公布的「城市供水水質公報」,基本宣稱「出廠水水樣合格率均為100%」。然而,另一些專業機構所做的調查結果卻並非如此。
2007年到2009年,深圳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們曾做過三次調查,檢驗顯示,市政供水出廠水水樣合格率為82.9%、84. 93% 、85. 0%。
這三次調查中,除各種常規數據外,還提到了一個共同的問題:消毒副產物,兩次提到「超標」,三次提到「高於其他城市」。而這個問題,對大部分市民來說相當陌生。
"其實這個水在全國來說算好的啦"
那麼,消毒副產物是什麼?晶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內自來水消毒方面的權威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黃君禮。
黃君禮說,在自來水廠所用的「原水」比較干凈的情況下,用氯消毒本沒有問題,可如果原水受到污染有一些有機物,就產生了各種消毒副產物:三鹵代物、MX等等。這些副產物含量雖不十分大,卻大多有「致突變性」,也就是在達到一定濃度或在人體有一定積累的情況下有致突變、致癌、致畸形的「三致」可能。
那麼,深圳自來水中的消毒副產物對人體到底有沒有危害呢?黃君禮說,如果「致突變性」為陽性,就存在致癌、致畸形的可能,可能性或危害的大小則需要進一步試驗判斷。
2008 年5-6 月間,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幾位專家研究了6 家使用「東江水」、「水庫水」的自來水廠出廠水的「遺傳毒性」,分別採用「鼠傷寒沙門菌致突變實驗」、「微核實驗」及「微量波動實驗」檢測與比較各水樣中有機物的致突變性。結論為「6 家自來水廠出廠水中的有機物具有明顯的致突變作用,且以移碼突變為主; 微核實驗與Ames 實驗對水中有機物遺傳毒性檢測與評價結果基本一致」。
這一研究被寫成論文發表於學術期刊,並有其它發表於2010年前後的論文與之相印證,結論都為:出廠水「致突變性」為陽性。
記者聯繫到幾位專家中的一位,她證實所研究的6家水廠都是深圳的水廠,然後說:「這個問題很敏感。大家都在喝這個水,你搞這個東西,水廠會很麻煩。其實這個水在全國來說算好的啦。我們進行的動物試驗確實有結果,但到底對人的影響有多大,需要做流行病學調查才能最終說明。許多動物比人敏感,人和動物還是不一樣,還是有區別。」考慮幾天後,她拒絕了當面采訪。
晶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所的一位研究員,該研究員曾在全國范圍做自來水的調查,多次來深圳。該研究員表示,要放開講必須匿名,其化名為皮研究員。皮研究員的意見與黃君禮相同:凡致突變試驗呈陽性的,都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而且現在全國好幾個大城市都以氯消毒為主,或多或少有類似的問題。
對於深圳水務部門監測中心檢測三鹵代物的數據,黃君禮覺得可疑。他說,他了解過,深圳水務部門使用的是「頂空法」,增加溫度等條件,「讓水中的三鹵代物跑到液面上去,而且液面很大」,這樣測不準。要測量准確必須使用液液萃取法。黃君禮舉例說,他本人就曾做過試驗,「頂空法」測不出來、完全沒有問題的水樣,液液萃取法檢測出來卻超過國家標准。
皮研究員說,目前,國家對消毒副產物三鹵甲烷等制定了相關標准,但這並不等於只要合格就絕對無害,消毒副產物低於相關標准,試驗中致突變性呈陽性的並不罕見,而國家目前並不強製做致突變性試驗。「各地水務部門領導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做就不做。」
論文所涉6廠自來水通不過食品安全評價程序?
雖然國家在自來水方面關於致突變試驗沒有相關檢測標准和程序,在食品安全方面卻有。
目前正在執行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GB15193.1—2003)中規定,評價試驗共分四階段,第二階段為遺傳毒性試驗,相關規定為:「從Ames試驗或V79/HGPRT基因突變試驗;骨髓細胞微核試驗或哺乳動物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小鼠精子畸形分析或睾丸染色體畸變分析中分別各選一項……三項試驗中,體內、體外各有一項或以上試驗陽性,則表示該受試物很可能具有遺傳毒性或致癌作用,一般應放棄該受試物應用於食品。如三項試驗中一項體內試驗為陽性或兩項體外試驗陽性,則再選兩項備選試驗(至少一項為體內試驗)。如再選的試驗均為陰性,則可繼續進行下一步的毒性試驗……」
而修改後,尚未正式頒布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徵求意見稿)則規定「如遺傳毒性試驗組合中兩項或以上試驗陽性,則表示該受試物很可能具有遺傳毒性和致癌作用,一般應放棄該受試物應用於食品。」
上文提到的針對6家水廠出廠水所做的「Ames試驗」和「微核試驗」兩項試驗,結果都為陽性。也就是說,試驗所用的出廠水如果作為食品,很有可能連第二階段安全試驗都通不過,更很難通過第三、第四階段試驗上市。
那麼,到底有沒有方法能解決消毒副產物的問題呢?
黃君禮表示,他對深圳的自來水消毒比較了解,據他所知,深圳某些水廠的二氧化氯消毒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二氧化氯消毒,而真正的二氧化氯消毒是能解決消毒副產物問題的。
黃君禮說,目前歐洲80%的水廠都在使用二氧化氯。這種消毒劑非常安全。
而深圳一些用二氧化氯消毒的廠家之所以還會出現「陽性」,很可能因為他們所用的二氧化氯生發技術是「復合法」,這種方式在產生二氧化氯的同時產生大量的氯氣。最終導致陽性的是氯氣而不是二氧化氯。黃君禮說,目前我國相關標准正在籌劃,一旦出台,「復合法二氧化氯發生器」將被正名為「二氧化氯和氯氣混合發生器」。
皮研究員說,根據自己的研究,「復合法二氧化氯發生器在理論上產生的二氧化氯和氯氣比例是1:1,現實中卻是1:2,也就是說二氧化氯只有33%。」
黃君禮和皮研究員的說法,在深圳水務集團一內部資料上也可以找到佐證。
黃君禮說,真正的二氧化氯發生器,產生的二氧化氯濃度在95%以上。他曾用這種發生器在許多地方針對不同水質,做了持續幾年的試驗,結果表明,其出廠水的「致變性」均為陰性。
那麼,用二氧化氯做消毒劑,是否也會產生一些消毒副產物呢?黃君禮說,會產生亞氯酸鹽和氯酸鹽。在水質不是特別臟的情況下,純二氧化氯添加量只在0.2毫克—0.5毫克/升。這些二氧化氯即使全部反應了,也不會超過國家標准。這個含量反復試驗都屬於無害范圍。
皮研究員認為,在少數情況下,二氧化氯投放量還是有可能超過1毫克/升。不過即使超過國家標准,亞氯酸鹽和氯酸鹽也非常好去除,添加簡單的後續工藝就可以。而氯的消毒副產物三鹵甲烷等則非常難去除,當然也可以通過活性炭等深化處理去除,但成本會更高,一般沒有水廠大規模使用。
那麼,深圳水務部門的專家們是否知道二氧化氯、氯消毒的區別呢?晶報記者調查發現,早在12年前,深圳水務部門已就此做過專題研究。
深圳早在2001年就找到了解決消毒副產物問題的辦法
記者在圖書館找到一本書:《飲用水二氧化氯凈化技術》,出版於2003年1月。書的主編為張金松,現任深圳水務集團總工程師,一編者為尤作亮,現任深圳水務集團技術研究所所長。記者聯系張金松,表示希望對他進行采訪,他最初答應,後又表示須集團批准才可以。
書的前言里說「自從發現了氯消毒能導致三鹵甲烷、鹵乙酸等『三致』化合物的產生以來,對氯和氯的衍生物消毒所產生的副產物及其危害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擔憂。」書中還列舉美國等國家的研究,講述了這些副產物對人體的危害。
前言里還說「在發達國家,二氧化氯在飲用水凈化方面的應用已很普遍。」「深圳市科技局成立了『二氧化氯凈化微污染水源水應用技術研究』的科研項目,由深圳市水務局、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承擔,該項目已經於2001年12月通過專家驗收」。
書中第10頁說「二氧化氯具有較強選擇性氧化能力和廣譜高效殺菌能力,在凈水過程中幾乎不產生氯消毒有機副產物……二氧化氯已在很多國家的飲用水凈化中生產應用,成為氯的最佳替代消毒劑之一。」
那麼,對於純二氧化氯發生器與「復合法二氧化氯發生器」的區別,他們又是否有研究呢?
書中第244頁研究深圳某使用「復合法二氧化氯發生器」的水廠時寫道「發生器產生的二氧化氯混合液(進入原水之前)的成分分析表明,氯所佔的百分比竟略高於二氧化氯。」書中第262頁寫道「二氧化氯發生器分為兩類:一類為二氧化氯消毒劑發生器,另一類為二氧化氯復合消毒劑發生器……二氧化氯消毒劑發生器……總分數不小於95%。」
對於出廠水致突變性呈陽性,他們又是否知情呢?
書中244頁列出的兩張表,分別為深圳一使用氯消毒的水廠和一使用「復合法二氧化氯發生器」消毒的水廠的「Ames試驗」的結果,結果都呈陽性。
書中還分析指出即使「復合法二氧化氯發生器」產生的消毒劑里有大量的氯影響了試驗結果,但「飲用水的致突變性」與純粹使用氯消毒的水廠相比「仍然較低」。
那麼,現在深圳的水廠用什麼消毒呢?深圳水務網發布的「2012年6月城市供水水質公報」後面的說明稱「有 * 的表示為二氧化氯消毒方式的水樣」,記者數了一下所公布的46家水廠里共有13家有「 * 」標志,而這13家,據知情人說有多家使用的是「復合法二氧化氯發生器」。業內人士稱,其餘33家,除少數一兩家使用臭氧消毒之外,仍然在使用氯消毒。
專家認為:成本和利益糾葛導致大多數水廠不使用二氧化氯
為什麼早已經認識到了純二氧化氯的好處,卻遲遲不使用?
黃君禮和皮研究員所給出的答案包括三條:1.習慣;2.成本;3.利益糾葛。他們說,這並非深圳一個城市的問題,北上廣等大城市都有類似問題。
黃君禮說,很多水廠領導的印象是:二氧化氯貴、技術麻煩;氯氣便宜,而且用了多年得心應手。事實上就目前來講,按二氧化氯0.5毫克/升,氯2毫克/升來計算,每升水用二氧化氯消毒大約只貴一厘錢。投量少於0.5毫克/升甚至可能更便宜,而技術也很好學。
黃君禮說,之前生產「復合法二氧化氯發生器」的幾個廠家賺了很多錢,財雄勢大,他們的設備維護等有利益存在,要用純二氧化氯發生器取代他們就有阻力。
皮研究員說,我們國家二氧化氯消毒技術反而是在縣級以下自來水廠推廣得很好,一些地區達到90%以上。北上廣等大城市之前基本用氯氣,2008年奧運會前,北京覺得氯氣危險可能爆炸,而用二氧化氯培訓人員又麻煩,就改用了次氯酸鈉,次氯酸鈉不會爆炸,但消毒副產物依舊。北京用了,上海一些地方也就跟風用了次氯酸鈉。
至於二氧化氯在小地方好推廣,大城市難用的原因,皮研究員認為:一是因為大城市有傳統,一些領導怕改變傳統自己犯錯誤;二是因為小城市離工業中心遠,買液氯不方便,大城市可以弄到便宜的液氯,而且早就有了固定供應商,每年供應量很大,這中間就有了利益糾葛,很難打破。
晶報之前一篇報道所涉及的事實很能說明一些問題:坪山自來水公司買了二氧化氯發生器,該自來水公司領導的家屬後來成立公司開始生產二氧化氯發生器,並高價賣給周邊幾家自來水公司使用,後來有廠商懷疑他們仿冒自己專利產品,於是起訴。結果據說所有二氧化氯發生器都被廢棄,又用回氯消毒。
張金松主編的《飲用水二氧化氯凈化技術》一書中有如下表述:「由於我國絕大多數水源處於微污染狀態,當二氧化氯用於消毒時,其投加量一般在0.5毫克/升以上……亞氯酸鹽濃度已經超標……當二氧化氯用於預氧化時,投加量一般在2毫克/升左右……深圳某水廠……亞氯酸鹽超標0.5—2倍……按照現行的飲用水衛生規范,使用二氧化氯凈化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要解決水中亞氯酸鹽副產物的問題。但增加新的工藝措施必然要增加新的投資和運行費用,這對本來在經濟上就稍高於氯的二氧化氯來說,無疑是減小了其應用價值。」
書中認為「成本最高的液體穩定性二氧化氯的凈水成本是氯的近7倍,即使成本最低的……其成本也比氯高出24%。」
2002年之後,張金松、尤作亮還曾發表多篇論文,討論二氧化氯的消毒副產物亞氯酸鹽和氯酸鹽的控制和去除,一篇認為「飲用水凈化過程中產生的氯酸鹽濃度不會很高, 其危害不會成為太大的問題, 在飲用水控制標准中應該會逐漸淡出。」另一篇則提出工藝解決辦法「亞氯酸鹽濃度可能處於超標狀態……採用亞鐵鹽還原法是一種比較環保、在技術經濟上比較可行的方法。」
皮研究員分析很多水務工作人員的心理說「用二氧化氯,本來就貴,如果水污染比較嚴重,投入量加大就更貴,投入量加大後又要後續處理亞氯酸鹽才能不超標,後續處理雖然便宜卻也要花錢。而用氯,可以少花錢,雖然產生一些消毒副產物,卻不容易超標,即使超標也可以通過改變檢測手段等『不超標』。在不超標的情況下,至於試驗結果是否是『陽性』,反正國家沒有強制檢測,大可以不管。」
15年前梅林一村直飲水就實現了「絕對安全」
《飲用水二氧化氯凈化技術》一書中提到,早在1998年,梅林一村就使用了臭氧+活性炭+超濾+二氧化氯的處理技術,出來的水可以直飲。
今天,全市出廠水仍不公布「Ames試驗」結果,可15年前梅林一村卻做了試驗,結果為陰性。當年梅林一村所用的二氧化氯發生器為進口的BELLOZON發生器,這個進口於15年前的發生器卻並非深圳多家水廠所用的「復合法二氧化氯發生器」,而是「純二氧化氯發生器」。《飲用水二氧化氯凈化技術》說梅林一村管道直飲水的消毒成本達到0.497元/立方米。
皮研究員說,經過這些程序處理的水,在全世界怕也是數得著的絕對安全。這也說明,「深圳水務人員早知道應該怎麼做」,只是沒解決「為誰做」的問題。
市民如果擔心自己喝的水有問題怎麼辦呢?有論文認為,水燒開後再煮5分鍾,氯消毒副產物將降低到低點。
皮研究員說:首先深圳部分水廠比如給中心區供水的筆架山水廠的水還是很安全的。因為即使是用氯也可以通過後期深度處理去除消毒副產物,不過成本較高,深圳使用相關技術的水廠很少。其次市民不用太害怕,因為有害也有一個積累的過程,也有患病幾率的大小;最後如果很重視健康處理的水,如果後期有了深度處理,短期內只好增加生活成本購買凈水設備,購買時不要信某些廠家的虛假宣傳,設備不需要很貴,最關鍵的裝置是兩個:一是超濾,二是活性炭。如果只是擔心消毒副產物問題,活性炭就足夠了。
數據
100%
深圳水務網發布數據
2008年5月、12月,2009年7月、12月「城市供水水質公報」均稱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GB 5749- 2006) ,當月出廠水合格率為100%。這幾個月分別檢測了40、43、44、45個水廠的出廠水。
82.9%
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調查
在檢測的106 項指標中,部分水廠出廠水存在渾濁度、鋁、錳和余氯不合格情況。
深圳市市政出廠水中消毒副產物的濃度均低於國標,但高於其他城市……亞氯酸鹽、氯酸鹽、三氯乙醛、四氯化碳和三氯甲烷濃度相對較高,達到限值的10%以上……應注意消毒副產物的控制。
(2008年5月,深圳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們采了深圳35家水廠(佔全部水廠的72.9%)的出廠水水樣進行研究。水質檢驗和結果評價分別按照《生活飲用水標准檢驗方法》 ( GB/ T 5750-2006) 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GB 5749- 2006) 執行。)
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調查
84.93%
在73 份水樣中有14 個項次, 11份水樣不合格, 水質主要不合格指標仍然是常規指標, 如鋁、渾濁度、錳、游離余氯和氯酸鹽等;" 有2 個水樣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的實測濃度與其各自限值的比值之和超過1, 因此, 判定這2 個水樣三鹵甲烷超標;與其他城市相比, 深圳市政出廠水消毒副產物濃度高於其他城市。
(2007 年9月( 豐水期) 和2008 年5 月( 枯水期) ,選擇35 個市政水廠進行監測。)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調查
85%
主要不合格指標( 不合格率) 有鋁( 7. 5%) 、渾濁度( 5. 0%) 、二氧化氯( 2. 5%) 、三鹵甲烷( 2. 5% ) ;有1 個水樣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的實測濃度與其各自限值的比值之和達1. 338 7, 超過1, 因此, 判定這個水樣三鹵甲烷超標;與其他城市相比, 深圳市政出廠水消毒副產物濃度高於其他城市。
(於豐水期( 2008 年5 月26 日、2009 年7 月14日) 和枯水期( 2008 年12 月8 日、2009 年12 月22日) 從10家市政水廠採集出廠水水樣80份。)

Ⅱ 廣東喝深圳得水資源總量分別是多少還有他們的人口喝人均占又量

深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8.72億m3。按2005年常住人口597萬人計算,人均水資源量為313m3,為全國平均的1/6;按實際用水人口1071萬歲拿擾人計算,人均水資源量為175 m3,不到全國平均的1/10,屬嚴重缺水城市。80%以上用水須境外水源解決。全市有大小河流310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K m3的僅5條,即深圳河、觀瀾河、茅洲河、龍崗河和坪山河。境內有中型水庫10宗,小(一)型水庫65宗,小(二)型水庫178宗,總庫容5.86億m3。這些水庫每年可提供利用的水量為3.5~5.0億m3。 深圳地勢為東南高,西北低,主要乎旦山脈走向從東到西,貫穿中部,成為主要河流發源地和分水嶺。受地形地貌影響,深圳市小河溝多,分布廣,干敏茄流短,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大河」只有5條。全市河流逕流量小,水源受污染,水質差。可以說,既缺水又怕水是深圳的基本水情

Ⅲ 城市供水

一、概述

深圳市地處華南地區,年平均降雨量1966.3mm,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0.51×108m3,人均水資源量250m3(2005年),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僅為全國的九分之一和廣東省的六分之一。淡水資源的短缺給深圳市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帶來較大影響,市政府實行向水傾斜的政策,大力加強城市供水工程的建設。全市現有水源工程在97%供水保證率時的總可供水量為15.04×108m3,在東部供水二期工程和北線引水工程實施後,全市水源工程在97%供水保證率時的總可供水量為19.27×108m3,其中境外引水15.93×108m3,本地及其他水源3.34×108m3,基本滿足了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隨著人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深圳市今後用水量將持續增長,預測2020年全市人口將達到1014萬人,GDP達到2萬億元人民幣,預測屆時需水量達到26×108m3

深圳市供水水源主要以境外引水和本地水為主,兼有少量地下水和海水利用。境外引水主要依託東深供水工程和東部供水工程兩大境外調水水源工程,以供水網路干線及其支線、龍口-西坑供水工程、北環管道以及深圳水庫東側沙灣泵站為原水輸配系統,實現東深引水、東部引水和本地水源相互連通、合理調配。境外引水及輸配水工程聯合本地蓄水工程形成了全市供水水源網路系統。

深圳市城市供水水廠屬多中心、組團式布局,水廠建設點多面廣,供水規模、技術狀況參差不齊,既有設施、設備、工藝先進,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大型水廠,又有設施設備簡陋、陳舊、落後的中、小型水廠。目前全市共有供水企業近27家,水廠59座,日供水能力約590.5×104m3,供水管道長度約1.3×104km,用水人口接近1300萬人次,2006年全市主要供水企業總供水量14.5×108m3

二、城市水資源現狀

(一)水文氣象

深圳市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年平均氣溫為225℃,實測最高氣溫為38.7℃,實測最低氣溫為0.2℃,無霜期為355d,年平均日照時數1933.8h,年平均濕度76.8%。該市位於東亞季風區,受季風環流控制,冬半年和夏半年氣流明顯交替,影響到四季的氣候變化。海洋對該市氣候影響較大,使深圳地區氣溫的年較差及日較差都較小,年降雨量大,雨日多,大氣溫度高。海岸山脈等地貌帶的存在,使得冬季氣溫南北差異較大,風速自南向北遞減。

(二)降雨

深圳市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966.3 m m,降水量在地區上的分布主要受海岸山脈等地貌帶影響,呈東南向西北遞減的趨勢。多年平均雨量:東部地區在2000 m m以上,中部地區在1700~2000 m m,西部地區在1700mm以下。

深圳市降水從成因上分析,由台風帶來的台風雨量在全年的降水量中所佔比重較大。據1950~1979年30年的資料統計,多年平均台風雨量為689.0mm,佔多年平均降水量的36%。最大年份的台風雨量可達1648mm(1964年),占當年降水量的69%。深圳市降水的另一個特點是降水強度大,暴雨多。多年平均年暴雨量約占年降水量的40%左右。降雨量的年內分配很不均勻,多年平均汛期4~9月降水量佔全年降水的85.3%。

(三)蒸發

深圳市氣候炎熱,常風較大,多年平均降雨量大,水面蒸發量也大。根據多年資料統計計算,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752mm。

水面蒸發量年內分配不平衡,汛期(4月至9月)氣溫高,水面蒸發大,蒸發佔全年的54.8%;非汛期(10月至次年3月)氣溫低,水面蒸發小,蒸發佔全年的45.2%。

經分析,1980年以後,深圳市的水庫蒸發能力有增加的趨勢,其中1990年以後,水面蒸發能力明顯比1980~1990年這十年有所增加,增幅達16%。

蒸發量在空間上變化總的趨勢是由東南向西北內陸遞減(圖2-1-8)。

圖2-1-8 鐵崗水庫蒸發量變化過程線

(四)水資源總量

一定區域內的水資源總量是指當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產水量,即地表徑流量與地下水資源量的總和。

1.地表水資源

深圳市地表徑流量主要靠降雨補給。根據《深圳市水資源綜合規劃》成果,深圳市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19.18×108m3,50%、75%和97%保證率時年徑流總量分別為18.28×108m3、13.90×108m3和7.70×108m3

2.地下水資源

深圳市地下水按其儲存條件、水理性質和水力特徵,可分為鬆散岩類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三大類型。地下水資源總儲量為10.34×108m3,其中以徑流形式存在的地下水儲量約為5.85×108m3(即可變儲量)。

3.水資源總量

根據以上分析,深圳市地表水資源總量為19.18×108m3,地下水資源總量為5.65×108m3,扣除重復計算量4.34×108m3,則深圳市水資源總量為20.5×108m3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966.3mm中約有56%形成河川徑流,其餘約44%消耗於地表水體、植被、土壤的蒸散發和潛水蒸發;年降水量中有23%入滲地下補給地下水,成為地下水資源,其餘部分主要消耗於潛水蒸發。這基本符合深圳市自然地理特點和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轉化規律。

4.河流水系

深圳市境內共有大小河流310餘條(含其支流在內),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km2的河流69條,大於100km2的河流5條,主要是觀瀾河、龍崗河、坪山河、深圳河和茅洲河。在310條河流中有71條河流為感潮河流。小河溝數目多、分布廣、幹流短是深圳市水系的一個特點。

深圳市主要河流概況見表2-1-7

表2-1-7 深圳市主要河流概況

續表

5.現狀供水量匯總

深圳市的供水主要來自境內的中、小型蓄水工程和境外引水工程,地下水工程一般作為部分廠家自備水源。

圖2-1-9 2006年深圳市供水量統計圖

2006年,全市總供水量17.31×108 m 3,其中境外引水總量11.89×108 m 3,占總供水量的68.7%。特區為5.31×108m3,寶安區為3.76×108m3,龍崗區為2.82×108m3。供水量組成為地表水源供水16.76×108m3,占總供水量的68.7%,地下水源供水5541×104m3,占總供水量的3.2%,污水處理回用42×104m3,占總供水量的0.02%。2006年深圳市行政區分區供水量見表2-1-8,供水量統計圖見圖2-1-9。

表2-1-8 2006年深圳市行政分區供水量 單位:×104m 3

三、供水工程現狀

(一)供水格局

目前在供水格局上,深圳市已形成以特區內片區、寶安片區(含光明新區)和龍崗片區為三大單元的分區供水格局。

特區內水源和原水輸配管網發展較為完善,已初步形成由北環輸水干管供給東深水和由供水網路干線供給東部水的供水系統。在境外工程檢修期,主要由深圳、梅林、西瀝和長嶺陂水庫調蓄水量供給。

寶安片區主要利用供水網路干線引入東部水,龍西工程引入東深水,結合鐵崗、石岩、長流陂等調蓄水庫形成主要供水水源網路。其中寶安區中西部(寶安中心組團、西部高新組團和西部工業組團)主要依靠鐵石支線、石松支線引入東部原水,以及鐵崗、石岩水庫的調蓄水量供給,東部龍華、觀瀾片區(中部綜合組團)以通過西坑水庫取用龍西供水工程分自龍口泵站的東深水為主。

龍崗片區水源由東部水源、東深水源及本地水源3部分組成。本地水源相對較缺乏,只能滿足各街道少量用水,大部分原水依靠東部供水工程和東深供水工程供給,其中東部原水通過供水網路干線,經坪地支線、橫崗調蓄工程、大山陂應急供水工程、炳坑水庫應急供水工程供給;東深原水依靠龍口泵站和沙灣泵站供給。正在建設的大鵬半島原水工程將把東部水送至赤坳水庫進行調蓄,並送至葵涌徑心水庫供給大鵬半島。

(二)供水工程

深圳市供水工程現狀,主要包括境外引水工程、輸配水工程、蓄水工程以及少量的提水、地下水和海水利用工程。

1.境外引水工程

深圳市的境外水源來自東江。東深供水工程和東部供水水源工程是深圳市兩大境外水源骨幹工程。

東-深供水工程是向香港、深圳市以及工程沿線東莞市城鎮提供東江原水的跨流域大型調水工程。工程設計供水規模為24.23×108 m 3/a,設計流量為100 m 3/s,其用水量分配為:香港11.0×108 m 3,深圳市8.73×108m3,沿線4.0×108m3,機動富餘水量0.5×108m3。

東部供水水源工程分為兩期,一期工程取水量為3.5×108 m 3/a,設計流量15 m 3/s。目前正在建設東部水源二期工程,工程取水量為3.7×108m3/a,設計流量15m3/s。兩期工程建成後,東部供水水源工程可引水7.2×108m3/a。

2.輸配水工程

為實現境外引水與本地水庫聯合調度,深圳市興建了供水網路干線、北環輸水干管以及北線引水工程等輸水工程,通過鐵石支線、石松支線、坪地支線、橫崗調蓄工程、龍口-西坑供水工程等支線工程,連通深圳、西瀝、松子坑、清林徑、鐵崗、石岩等調蓄水庫,將東江原水輸送到全市各個片區,形成東部水和東深水的雙水源供水保證體系。目前,全市已建及在建各級配套輔助水支線15條,總長213.7km。

3.蓄水工程

截至2006年,全市共有蓄水水庫173座,其中供水水庫有124座,包括中型水庫10座,小(1)型水庫62座,小(2)型水庫52座,供水水庫在50%、75%和97%保證率情況下的可供水量分別為4.04×108m3、3.31×108m3和2.69×108m3

4.其他供水工程

深圳市目前建成較大的河道提引水工程有2處,分別位於茅洲河和觀瀾河。茅洲河提水能力為5 m 3/s,觀瀾河提水工程提水能力為6 m 3/s。全市每年還有少量的地下水開采工程,年開采量約0.55×108 m 3,其中淺層地下水0.23×108m3,深層地下水0.32×108m3。深圳市是一個擁有豐富海水資源的區域,目前全市尚無海水淡化工程,海水基本用於電力企業的工業冷卻水,2006年深圳市海水直接利用量為72.9×108m3

四、城市供水工程規劃與實施

(一)水源規劃格局

為確保深圳市供水安全,全市規劃新建與擴建水庫,修建儲備水源工程,開展非傳統水資源利用、完善供水網路建設和配套水廠建設。

通過水資源合理配置,深圳市城市供水今後總體布局將形成以東江徑流、本地水庫自產水和海水為「源」,以東部供水水源工程、東深供水工程和供水網路干線、北線引水工程等輸水工程為「線」,以深圳、鐵崗、公明、松子坑、清林徑和海灣等水庫為「調蓄中心」,以凈水廠為「點」的跨流域、跨區域的引、蓄、提、供、用協調統一的城市供水水資源開發利用體系。

(二)水源建設

1)境外水源工程建設:完成東部供水二期工程。

2)蓄水工程建設:新建東涌水庫、洞梓水庫、徑子水庫共3坐水庫;擴建鐵崗水庫、銅鑼徑水庫、長嶺皮水庫、松子坑水庫、鵝頸水庫、徑心水庫、甘坑水庫、鐵坑水庫和打馬瀝水庫9座水庫。新建、擴建水庫97%保證率下的新增供水量為1960×104m3,增加調蓄庫容1.20×108m3

3)儲備水源建設:建成清林徑引水調蓄工程、公明供水調蓄工程、海灣水庫工程,增加調蓄庫容4.0×108m3

4)供水網路建設:完成北線引水工程(120×104m3/d)、大鵬半島支線供水工程(沙湖-葵涌段)(40×104m3/d)、大鵬半島水源工程-壩光支線工程(30×104m3/d)、鹽田支線供水工程(18×104m3/d)、大工業城支線供水工程(55×104m3/d)6條分區分片供水的輸配水工程建設。

5)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建設:實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雨水利用工程、龍華二線拓展區雨水利用工程、深圳市僑香村經濟適用房住宅區、龍崗高級技工學校雨水利用工程及蓮花山公園雨洪利用工程;開展南山蛇口(2.7×104t/d)、福華德電廠(0.2×104t/d)海水淡化及鹽田、南山、大鵬半島片區海水直接利用試點工程建設;建設以南山、福田、濱河、羅芳、西麗、草埔等污水處理廠為主體的污水回用工程片區,開展蛇口、人民大廈、中銀小區、鯨山別墅區、越眾小區、翠園小區及福華大廈等中水回用試點工程建設。

(三)城市供水水廠

新建南山水廠、紅木山水廠、光明水廠、朱坳水廠(四期)、鳳凰水廠、石岩水廠、獺湖水廠、大工業城水廠等主要水廠;擴建蛇口東濱水廠、筆架山水廠、鹽田水廠、甲子塘水廠、五指耙水廠、觀瀾茜坑水廠、荷坳水廠、南坑水廠、苗坑水廠、鵝公嶺水廠、坪地水廠及中心城水廠等主要水廠。新建和擴建水廠新增規模246×104m3/d。

五、環境影響評價

(一)供水水源水環境現狀

1.供水水庫

根據現狀調查,深圳市主要供水水庫水質總體狀況良好,絕大部分水庫均為Ⅱ類水水質,深圳水庫、鐵崗水庫、赤坳水庫在個別水期內均達到Ⅰ類水水質標准,水質狀況進一步好轉。深圳市已劃定水源保護區的28座水庫中,僅7座水庫水質超標,其中5座均為未設常規監測斷面的水庫,其餘2座位於石岩水庫和羅田水庫,主要超標物為COD和高錳酸鹽,超標的主要原因為入庫支流的COD貢獻率較大,應採取措施,進一步控制入庫支流的污染負荷。深圳市飲用水水源地營養狀態總體良好,僅個別水庫有輕度富營養化,這部分水庫數量僅占評價水庫數量的7%。2005年深圳市主要水庫水質評價結果匯總見表2-1-9。

2.提水河道

據最新河道普查結果,由於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和雨污混流,全市大小河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絕大部分達不到水功能、水質的要求。作為深圳市供水水源的茅洲河與觀瀾河水環境質量逐年惡化,水污染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表2-1-9 2005年深圳市主要水庫水質評價結果總表

1)茅洲河:茅洲河上游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非離子氨、揮發酚、石油類和總磷的年均值超過Ⅲ類標准,懸浮物、亞硝酸鹽氮、總汞、總鎘和六價鉻的監測值也出現超標,水質劣於V類。茅洲河下游懸浮物、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總鎘、石油類和總磷的年均值超標,總硬度和非離子氨的監測值也出現超標、水質劣於V類。

2)觀瀾河:觀瀾河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非離子氨、揮發酚、石油類和總磷的年均值超過Ⅲ類標准,懸浮物、亞硝酸鹽氮、總汞、總鎘和六價鉻的監測值也出現超標,水質類別為劣V類。

深圳市本地水資源缺乏,現有的供水水源水環境的惡化,不僅嚴重影響城市景觀和人居環境質量,也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

(二)水環境保護規劃

1.規劃目標

通過採取水源涵養林建設等各種水生態系統保護或修復措施,遏制供水水源局部水生態系統失衡趨勢,促進其良性循環。確保城市飲用水庫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由98%提高到100%。水源保護區內平均林地覆蓋達到65%以上,林木郁閉度達到95%以上。

2.主要措施

1)污染源控制:污染源控制包括對污染水體的點源和面源的控制。點源污染的控制以排污口截污、污水處理和排水系統建設為重點。面源污染控制主要包括①源頭控制;②湖濱綠化結合自然濕地以控制湖周面源污染;③末端治理。

2)人工濕地:人工濕地系統是利用濕地凈化污水能力人為建設的生態工程措施,該措施是將石、砂、土壤等材料按一定的比例組成基質,並栽種經過選擇的水生、濕生植物,組成類似於天然濕地狀態的工程化濕地系統。人工濕地分為浮生植物系統、挺水植物系統和沉水植物系統。通過基質、植物、微生物的凈化作用,對TN、TP、COD、BOD及重金屬等有較高的去除率,可以獲得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的最佳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控制面源污染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

3)前置庫:將原有的流域及水庫分為主庫、前置庫及上游的流域區。前置庫可以看作一個污水處理系統,是將上游的污水在入庫之前先被納入前置庫中,經過沉澱、植物吸收,水變清後再排入主庫中。前置庫對原來直接進入主庫的流水進行凈化處理,可以減少主庫源水的污染物,同時可以減少泥沙入庫量。前置庫技術因其費用較低,可以多方受益、適合多種條件等優點,是目前防治水庫水源地保護區內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徑之一。

4)庫濱帶修復:通過在庫濱實施人工濕地、生態礫石及植被修復等生態工程,對水力流動條件較差和重污染區水體進行處置凈化,吸附和轉移來自面源的污染物、營養物,改善水質,截流固定顆粒物,減少水體中顆粒物和沉積物,同時為生物繁殖生長提供棲息地,達到庫濱帶的生態修復。

5)水源保護林:水源保護林建設能改善林相結構,增加林地覆蓋率,提高水源涵養能力,有效控制和減輕面源污染。由於森林的過濾、吸收和蔭蔽作用,當降水和徑流經過森林的林冠層、枯落物層和土壤層的過濾、截留作用後,可以大大減少水中有害化合物的種類與濃度;而且由於水體水溫低、流動性等特點,因而水質純凈、溶解氧豐富、病原體較少。

6)水庫水體修復技術:通過可控制的人工溪流生態系統,調節水流、光強和基質等條件,發揮著生藻類生長迅速、繁殖快的特點,去除水體的過剩營養,改善水質,增加溶氧。同時,結合水草恢復和景觀建設等工程,運用食物網理論和生物操縱技術,在符合地表水Ⅲ類標準的湖區調整漁業結構,以土著魚類的增殖為重點,發展無環境污染的生態漁業,建設魚類觀賞區和垂釣區;劣於地表水Ⅲ類標準的湖區,考慮以魚控藻措施,重點建設魚類控藻區。

7)水源保護區隔離工程:隔離工程主要是在一級水源保護區邊界設界樁、建圍網,實行半封閉管理,清除苗木、花場,補種水源涵養林,荔枝等果林先期自然生長,逐步改造成水源涵養林。實施水庫一級水源保護區隔離工程,可以有效阻隔外來人員進入保護區,路邊防撞欄、攔蓄池(在其他項目中建設)等能有效減低危險運輸品傾瀉入水庫的風險,提高水庫水質的安全保障。

六、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問題

1)水量供需矛盾依然存在。根據預測深圳市2020年城市需水量將達到26×108m3,目前可以確定的可供水量為19.27×108m3,供水缺口達到6.7×108m3,這部分缺口規劃採用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與加大境外引水來彌補。然而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是一個長時期逐步進行的過程,滿足遠期用水還存在一定的缺口。

2)非傳統水資源利用尚處於起步階段。從供水水源看,深圳市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大多局限於傳統水資源,大力開發利用雨洪、海水、污(中)水等非常規水資源,是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也是解決深圳市水資源短缺的途徑之一。深圳市擁有豐富的非常規水資源量,具有一定的開發利用潛力,但由於缺乏科學的規劃指引以及其他實際存在的困難,目前無論是污水處理回用、海水利用還是雨洪利用僅處於起步階段。

3)缺乏多水源優化調配系統。深圳市水源組成眾多,輸配網路復雜,現有的水源調配主要是單一水源工程的需求調配。今後隨著非傳統水源的發展、供水網路的逐步建成與完善,各種水源之間需要實施聯合調度,確保各水源工程最大限度地發揮各自的功能,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二)建議

1)開展解決遠期需水缺口的相關研究。由於深圳市遠期需水仍然存在一定缺口,僅僅依靠加大非傳統水資源的利用來解決存在許多方面的不確定因素是不夠的。為了保證城市的供水安全,深圳市應加強與周邊城市的水務合作,從流域、區域水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開展增加境外引水的研究,經濟合理地提出解決深圳市遠期需水缺口措施。

2)建立供水水源優化調度系統。為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需要建立以取、輸、配水各子系統組成的優化調度系統,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供水的可靠性與經濟性。

3)加強各組團供水管網聯系。特區外供水主要以街道為單位,相互之間缺乏聯系,不利於增加供水的互補性和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建議加大各組團之間的供水管網聯系,使各組團之間甚至各個區之間的供水能夠相互調節,提高整個城市的供水保證率。

4)進一步加大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由於深圳市本地水資源缺乏,長期依靠境外引水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也不符合發展循環經濟的總體思路,今後應重點加強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同時,政府應制定相關的法規條例,對於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給予一定的優惠措施,使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具有經濟動力與政策保障。

Ⅳ 城市如深圳市級的自來水水質是個什麼檔次不說直飲,能直接淘米做飯嗎

在深圳生活了二十年,深圳自來水質量絕對算得上國家最好的一檔了。

如果你家水質量不行,大概率是小區水管老化、或者附近管道有問題被污染了。

《深圳市生活飲用水水質標准》對標國內國外最高最好最優。

對比國際、國家以及國內其他一線城市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准,深圳無論在水質指標數量還是在指標限值方面,均嚴於或已對標以上標准。

一級用水地區還好,因為水質比較好,所以直接燒開飲用問題還不是太大。

如果是二級用水地區,由於通過了兩次分流,所以途中受到污染的幾率就大很多。

尤其是在流經村委自建水廠的儲存過程中,因為技術標准低,設施比較老舊,更容易導致飲用水污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