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大輝美食是干什麼的

天津大輝美食是干什麼的

發布時間: 2022-06-18 01:50:21

㈠ 天津的三大特色小吃是什麼

「狗不理」的包子;「桂發祥十八街」的麻花;「耳朵眼兒」的炸糕

㈡ 天津四大名吃是什麼

第一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的創始人叫高貴友,小名叫狗子,學藝而歸,回來開了一家包子鋪,因為手藝好生意興隆,經常忙著沒空跟顧客說話,於是大家給他起個名叫狗子賣包子不理人喊順嘴了就叫狗不理包子。後來直隸總督袁世凱吃過狗不理包子,連聲叫好隨即進京入宮,將包子奉獻給了慈禧太後,太後老佛爺品嘗了包子龍顏大悅誇贊山中有獸雲中燕,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從此狗不理包子名揚大振。

㈢ 天津特色美食什麼最好吃

煙台大眾特色美食
一、煙台特色小吃——燜子
記憶中燜子最好吃最地道的應該是南山公園半山腰的一家小攤。但現在煙台燜子做的比較規范化,價格比較低廉的,可以去南洪街西頭的「大劉家涼皮」,這家原來以做涼皮、牛筋面、燜子為主,涼皮牛筋面小碗2-2.5元,大碗3元。燜子2元一碗。現在也經營拉麵涼面麻辣燙等速食小吃。位於商場中心地帶,一般都是和姐妹們逛街餓了就直奔哪裡。需要提醒一下的是,燜子澆蒜汁才好吃,所以不能吃蒜的或者有什麼特殊活動者慎吃~

二、餃子
煙台餃子館吃過不少,講吃的最過癮的就屬「鄉居肉丁餃子館」了。這個地方不太好找,在南操場東邊那條路,一直往南走左手邊。有名的有素蝦仁餃子,一個餃子有倆大蝦仁,少一個你找老闆;魷魚餃子,裡面辣椒的清氣很棒是我最喜歡吃的;蘿卜絲餃子。菜有肉脂渣(忘了原名叫什麼了你說他就知道)、海腸炒雞蛋清(也忘了原名了,來煙台可不能不吃海腸啊!)、老醋六樣、笑口常開……6個人一頓下來撐死了也就一百。餃子可以半盤半盤的要。女生6人吃菜的話再加一盤半餃子就夠了。我們宿舍經常去吃,回味無窮啊!沒有直達車,可以以南操場東門為坐標,沿路打聽一下。
南山路小學對面有家老頭餃子館,鮁魚水餃真的非常好吃。鮁魚水餃也是煙台名吃之一。

三、火鍋
火鍋如果要吃過癮的話就去川美苑吧,鍋底18,每人8元,2塊錢的作料。蔬菜牛羊肉隨便吃。人越多越合算。不過海鮮酒水另算。新聞中心附近有一家,7路車新聞中心下車。

四、沙鍋
在宏達市場對面的砂鍋(在露凝香附近)在煙台比較出名。有三家:洪興砂鍋,特色:容易上癮而且限量喝酒,每人僅限一瓶啤酒,但還是很火爆,牛啊(懷疑作料里有大煙殼)。太貴砂鍋,特色:鯰魚很有特色。東北骨頭沙鍋,特色:東北菜,大骨棒,和骨頭砂鍋。
聚香園的沙鍋,這里的肘子可是大大的好吃,可價格不同,15、16、18等不同的。經常去的是博物館西邊那家,小店很破不過做的很好。

五、面條
東順館的手擀麵應該是吃過的裡面最不錯的,和鄉居肉丁在一條街,北面200米處吧。
拉麵有三馬路中段的「超越」;西南河餃子王北對面的「榮強拉麵館」還不錯。
南洪街中段的「隆旺面館」,朝鮮冷麵好吃。

六、新疆菜
朝陽街對面的「新疆風味餐廳」正宗、好吃。老闆是地地道道的新疆人。我們宿舍也經常去吃。必點菜:新疆大盤雞(一般要個中盤或小盤就夠了)、饢包肉、烤羊排。提醒:饢包肉上來以後要趕緊吃下面的烤饢,脆的時候無敵好吃,等泡軟了就不好了。從火車站往回坐17路車的話,朝陽街下車正好就是!

七、燒烤
仁和興燒烤。到處都是,17路虹口路下車對面就是一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微波海蠣子,很過癮,還有疙瘩湯,裡面有海腸喲!小菜老醋茼蒿不錯。
一九燒烤,西南河有一家挺大的,工人文化廣場西南。
大劉家涼皮的斜對面的三姐妹燒烤。

八、川菜
桃花街上的川菜一條街,隨便選吧。
九、其他
泰豐炸雞。振華購物中心西,泰豐商廈樓下,舍友每次路過都拔不動腿。
煙台一中食堂的麵包房,能混進去的話嘗嘗吧,無敵美味。
南洪街西首的辰輝粥品王。和必勝客一樣,兩塊錢和三塊錢的碗你隨便裝,能裝多少算多少。
南洪街的盛文糖炒栗子,最好吃最正宗的糖炒栗子,不過你要有耐心排隊。還有它的小龍蝦。

十、自助方式
適合想大吃時令海鮮的食客們,就是去市場上買新鮮海貨,找一家小餐館,最好是自家開的家常餐館.記得剛上上學的時候,舍友饞海鮮了,我們就去南洪街市場上買了爬蝦、扇貝、海蠣子什麼的,去了一個小餐館(有藍白麵食小亭子的路口往南,十米出右拐第二家,老闆和廚師是同一個人,胳膊堅實有力巨性感的說),每3元加工一種海鮮。吃海鮮喝散啤,無敵了。

幸運的話能買到海瓜子那就……啊~口水

㈣ 天津特色美食是什麼

製作工藝

原料配方:麵粉750克,凈豬肉500克,生薑5克,醬油125克,水422毫升,凈蔥625克,香油60克,味精少許,鹼適量。

製作方法:將豬肉按肥瘦3:7匹配。將肉軟骨及渣剔凈、剁碎,使肉成大小不等的肉丁。在攪肉過程中要加適量的生薑水,然後上醬油。上醬油的目的是調節鹹淡,醬油用量要靈活掌握。上醬油時要分次少許添進,以使醬油完全摻到肉里,上完醬油稍等一會,如能在冰箱內放一會更好,緊接著上水即可。上水也要分次少許添加,否則餡易出湯。最後放入味精、香油和蔥末攪拌均勻。
狗不理包子
英文名稱:Go Believe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的風味名點。目前已經有了英文名稱:「Go Believe」。它色白面柔,大小一致,底幫厚薄相同,一咬起來直流油,但又不感肥膩,味道十分鮮美。

「狗不理」創始於1858年。清咸豐年間,河北武清縣楊村有個年輕人,名叫高貴友,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樣好養活(按照北方習俗,此名飽含著淳樸摯愛的親情)。

狗子十四歲來津學藝,在天津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做小伙計,狗子心靈手巧又勤學好問,加上師傅們的精心指點,高貴友做包子的手藝不斷長進,練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氣了。

三年滿師後,高貴友已經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種手藝,於是就獨立出來,自己開辦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他用肥瘦鮮豬肉3:7的比例加適量的水,佐以排骨湯或肚湯,加上小磨香油、特製醬油、薑末、蔥末、味精等,精心調拌成包子餡料。包子皮用半發面,在搓條、放劑之後,擀成直徑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勻的圓形皮。包入餡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每個包子有固定的15個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後上爐用硬氣蒸制而成。

由於高貴友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製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來吃包子,生意十分興隆,名聲很快就響了起來。由於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型大小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據說,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在天津編練新軍時,曾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京獻給慈禧太後。慈禧太後嘗後大悅,曰:「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從此,狗不理包子名聲大振,逐漸在許多地方開設了分號。

後來高貴友突然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經營的新點子:即使店內桌上放上幾大籮洗干凈的筷子,顧客們想買包子,他要求先把零錢放進碗內,然後他便照碗里錢的多少按價給包子。顧客們吃完包子,放下碗筷就離店,而高貴友忙得自始至終不發一言。於是街坊鄰里們都取笑他說:「狗仔賣包子,一概不理睬」。後來,好事的街坊們就把他的包子店取名「狗不理」,把他製作的包子叫作「狗不理包子」,而高貴友也不表示異議。此店名一經傳開,遠近聞名,一直流傳到今天,真可謂久盛不衰呀!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鮮美而譽滿全國,名揚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歡迎,關鍵在於用料精細,製作講究,在選料、配方、攪拌以至揉面、擀麵都有一定的絕招兒,做工上更是有明確的規格標准,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剛出屜的包子,大小整齊,色白面柔,看上去如薄霧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一直深得大眾百姓和各國友人的青睞。

製作工藝

原料配方:麵粉750克,凈豬肉500克,生薑5克,醬油125克,水422毫升,凈蔥625克,香油60克,味精少許,鹼適量。

製作方法:將豬肉按肥瘦3:7匹配。將肉軟骨及渣剔凈、剁碎,使肉成大小不等的肉丁。在攪肉過程中要加適量的生薑水,然後上醬油。上醬油的目的是調節鹹淡,醬油用量要靈活掌握。上醬油時要分次少許添進,以使醬油完全摻到肉里,上完醬油稍等一會,如能在冰箱內放一會更好,緊接著上水即可。上水也要分次少許添加,否則餡易出湯。最後放入味精、香油和蔥末攪拌均勻。

天津名吃

天津中菜館,不外北京菜和山東菜兩路,本地並無特殊的拿手,同時天津是不平等條約下被強迫開放的通商口岸,有英、法租界,有洋務人員,有外國船艦,西菜在天津也有幾家很有名氣的餐館,至於川揚粵菜在抗日戰爭以前,並不多見。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國政府復員,外省人多了,官僚的風氣盛了,各地方的館子,才相繼出現,口味的花色,才漸漸時興起來。
到過天津或聽說過天津的,誰都會記得或者知道「狗不理」的包子出名的,吃過的更是談得津津有味。天津人常常說「沒吃過狗不理包子,等於白活。」固然是過甚其詞,也足見其名聲之大。因此有朋友到天津,或者是親友串門兒,少不了請上狗不理吃一頓包子。
狗不理的包子,有100多年的歷史。但是做出名的,並不是原來的店主,而是一個學徒,學習到基本功夫以後,精益求精,做出聲譽來的。「狗不理」便是這個學徒的乳名。在舊中國民間的習慣,嬰兒出生,父母為了顧慮孩子嬌弱,所謂多災多難在舊社會缺乏醫療,崇尚迷信的情況下,便取一個粗賤的乳名,什麼狗患丫頭之類(男孩子有時也取丫頭的名字,是一種重男輕女的惡習),認為這樣妖魔鬼怪就不會注意了,狗不理當然更不在意了。就是這個狗不理的學徒(年代長久,真名字已無人過問了),為人厚道,學藝勤懇,三年出師以後,學到一身好手藝,成為做包子的高手,給師傅賺了不少錢。
後來師傅死了,他便單獨自己經營,本錢小,不能設大字型大小,便在運河碼頭開一家小鋪,做包子專門賣給一些碼頭船夫,往來商販,大多數都是家鄉人,既無字型大小招牌,同鄉們仍舊叫他的小名,於是狗不理便和包子聯系起來了。加之他做事老誠,手藝又好,做出來的包子,貨真價實,味道鮮美。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的,狗不理的包子成了名產,顧客也從勞動群眾,小市民慢慢發展到達官貴人,富商巨賈。
據說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聞(那時他是清朝的直隸總督),為了奉承慈德太後,買了專程進貢到北京,得到太後的賞識,狗不理的包子,身價便更高了。從此生意興隆,錢賺多了,才正式在天津市內開了「德聚號」,然而知道的仍舊不多,一般都還是叫「狗不理」。1949年的老闆,已經是狗不理的第三代,大家才曉得狗不理原來姓高。公私合營,收歸國營以後,一度質量低落,最近發還私營,包子又很受歡迎了。
狗不理的包子和一般包子並無本質上的差別,它所以享盛名,全在於真材實料,製作認真。當年好管閑事,曾去訪問店東,他告訴我們,狗不理包子調餡最考究,完全是用燉得很濃厚的骨頭湯,餡子向選得好,而且肥瘦搭配,比例按季節有所不同:冷天肥的較多,夏天肥的較少,春秋和暖,肥瘦對開,這樣就能不顯肥膩,軟嫩適口;餡子斬得細而勻,濃湯拌得潤而爽,再加蔥姜配味;發面不能太老,擀皮子要薄而帶勁,包餡子不冒頂,不跑油,褶子密,外觀好,講究要一個包子12個褶不多不少,一兩麵包3個,大小沒差別,這都是有特色的地方。

㈤ 天津有許多的特色美食,你知道的都有哪些呢

我妹妹家在天津,所以我經常去天津,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印象中的天津特色美食。

1、鍋巴菜

鍋巴菜是天津具有獨特風味的小吃,天津鍋巴菜柔軟滑潤,清素芳香,可作早點或正餐,同芝麻燒餅一起食用味美適口。鍋巴菜以綠豆、小米水磨成漿,攤成薄厚均勻的煎餅,用刀切成柳葉狀塊,澆上用十幾種小料製成的鹵汁,再灑上辣椒油、芝麻醬、醬豆腐汁、香菜葉,輕輕拌合後即可食用。

天津的美食有很多,燒烤、小串、江湖菜,味道也都很不錯,在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歡迎天津的朋友留言進行補充。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於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㈥ 天津十大特色小吃介紹,天津小吃有哪些

一、天津包子

天津包子是一道古老的傳統麵食小吃。是經濟實惠的大眾化食品。在中國北方,在全國,乃至世界許多國家都享有極高的聲譽。最能代表天津包子,當屬「狗不理包子」。

二、十八街麻花

桂發祥麻花的創始人是范貴才、范貴林兄弟,他們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開了「桂發祥」和「桂發成」麻花店,因店鋪座落於十八街,人們又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

三、綠豆面

糧食做的鍋巴怎麼會變成下飯的「菜」?關鍵在於所謂「鍋巴」,並不是全國到處所指的米飯鍋底的焦干兒,而是用綠豆粉專門預制的煎餅。

(6)天津大輝美食是干什麼的擴展閱讀:

天津包子菜品特色

1、狗不理包子採用「半發面,水打餡」製作工藝。皮子薄而帶韌勁;餡以精肉斬得細而勻,加姜、醬油、香油、味精、排骨湯等。做出的包子要求不走形,不掉底,不漏油,個個呈菊花形狀。

2、狗不理包子特點是:選料精良、皮薄餡大、口味醇香、鮮嫩適口、肥而不膩。

㈦ 天津有哪些美食

津味兒硬菜

所謂硬菜,就是吃飯時解饞的、扛餓的、美味的,用大塊的肉類炒的菜,那吃著就是一個「爽」字!

罾蹦鯉魚

01

天津最厲害的一種做魚方法,魚帶鱗炸酥,骨焦肉嫩,又酸又甜,愛吃魚的不能錯過!

油燜大蝦

02

菜品色澤棗紅亮麗,味香飄逸,鮮嫩微甜,油潤適口,有什麼理由不嘗嘗?

醬炒皮皮蝦

03

天津老話說的好:「借錢吃海貨,不算不會過」。

要說天津建在了一個好地方,一面靠著海,一面守著河。所以皮皮蝦更是天津人最中意的海貨之一。

老爆三

04

在天津屬於四大家常菜之一,下飯下酒都非常適宜,特點是色澤紅亮,口味咸鮮,蒜香味濃。

醬肘子

05

營養豐富,色香味俱全,酥爛香醇。不上這道菜,不成一桌席!

八珍豆腐

06

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天津名菜。豆腐入口即化,八珍鮮美可口。每個天津人心裡都有自己的一盤八珍豆腐!

麻花魚

07

大多數人都知道天津麻花,但是誰知道「麻花魚」也是天津十大經典名菜之一?

黑蒜子牛肉粒

08

一道天津本土的特色菜,很難在其他的地方一覓芳蹤。菜品肉質鮮嫩、味甜微辣,吃了就停不下來。

貼餑餑熬小魚

09

天津的特色佳餚,但是人們很少知道它的別名「佛手糕千眼魚」。傳說是乾隆帝乘船游歷南運河邊,看一小茶飯攤鐵鍋柴火熬魚,鍋邊貼有金黃的玉米餅子,香氣四溢,食後大悅,故此賜名。

壇子肉

10

天津壇子肉因使用陶瓷壇燒而得名。肉晶瑩透明,油潤爛滑,香濃味美,肥而不膩。為冬季時令菜,已有200餘年的歷史。

赤土扣肉

11

前身源於清代御膳房「萬字扣肉」,後經赤土村人融合了天津飲食習慣,使之肥而不膩,味醇肉爛,入口即化,人們食之贊不絕口,同時是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