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正宗的狗不理包子在哪裡
最正宗的狗不理,在天津山東路總店。2.狗不理不是100塊一籠。如不能接受,請點平價的普通包子,不要點精品包子。天津本地人90年代都吃狗不理,直到十年前,狗不是最好的天津是最受歡迎的麵包店。吃張記老永勝是近幾年的事兒,但也僅僅是因為便宜+味道尚可,並不是因為比狗不理強出去多少。張記味道不錯,但你來天津不吃狗不理就是個遺憾,不是跟你天津同學吃個張記老永勝能彌補的。我只想說,歡迎來天津,但有的東西,不懂別亂說。
『貳』 天津三絕名字的來歷
一、耳朵眼炸糕
在天津城的北門外大街上,有一條窄小彎曲的胡同,胡同窄到何種地步,您一聽這名字就知道了——耳朵眼胡同。也就是說這胡同既狹窄又曲里拐彎的,像人的耳朵眼一樣。在耳朵眼胡同口,有一個炸糕店,因地得名,叫「耳朵眼炸糕店」。說起這「耳朵眼炸糕店」,還真有一番來歷呢。
據說在清朝光緒年間,有一位叫劉萬春的外地人,為了謀生,就在天津街頭支起爐灶賣上了炸糕。由於他善於琢磨,又精工細作,再加上誠信經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很受津門百姓的歡迎。後來有了積蓄,他就在北門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處開了一間炸糕鋪,店名「增盛成」。
隨著「增盛成」的炸糕越賣越火,喜食這口的人也越來越多,再加之毗鄰耳朵眼胡同口,人們就將這美味的炸糕稱之為耳朵眼炸糕,而「增盛成」的大號到沒有人叫了。久而久之,人們只知「耳朵眼」而不曉「增盛成」了。老闆也就順水推舟,乾脆就改招牌叫了「耳朵眼炸糕店」。
耳朵眼炸糕是選用上等粘黃米經水磨後發酵,又選上等紅小豆煮爛去皮,加上紅塘汁炒製成餡。據說加工的時候要三口油鍋:先文火炸,而後又放入另一口鍋里大火炸,最後再放入香油鍋里炸一下,這才能出鍋。
經過多道程序,加工好的炸糕是色澤金黃、柔軟且酥脆、餡香甜而不膩,看著就給人一種清爽的感覺,就別提吃了,肯定可口。噢!對了,再輔以放著青絲玫瑰和白糖的小豆粥,那口味就更佳了。
現在,耳朵眼炸糕已改用南方的江米了,其炸制時的工序,我過去曾親眼目睹過:鍋到是有三口,但只有兩口鍋在加工,第三口鍋是控油用的。但口味仍然不錯。
解放以後,耳朵眼炸糕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耳朵眼炸糕在國內外是連連獲獎。現在已經沖出亞洲,名震世界了。
二、十八街麻花
走進天津桂發祥麻花公司的店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非常醒目的玻璃展櫃,一個一米多長碩大的麻花擺放在裡面,既做了廣告宣傳,也顯襯出了十八街麻花的悠久歷史和無可替代的知名度。
說起十八街麻花來,可就有些麻煩了。因為有兩家企業都說自己是正宗的十八街麻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以至於爭到了法院,方由法庭做出了公論,也定出了輸贏。本文不涉及此事,只是稍微交代一下,也從側面說明了這個品牌的重要性。
關於十八街麻花的歷史沿革,有兩種說法,我覺得還是一並寫出的好。
說法一:十八街麻花的創始人是范貴才、范貴林兩兄弟。這哥倆在今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開了一間麻花店,一為「桂發祥」、一為「桂發成」。由於經營得當,製作的麻花很有特點,受到了百姓的歡迎。一問「在哪買的麻花」,回答說「十八街」。時間長了,「十八街麻花」就成了人們的習慣稱呼了。
說法二:清朝末年,有一個叫劉老八的人在今大沽南路的十八街開了一間麻花店,店名「桂發祥」。這劉老八人很聰明,研究出了很多種麻花的做法,尤其在掌握好麻花酥而不艮上有獨到之處,也可以說有一手絕活。至於麻花的稱呼,與上述相同,這里就不贅言了。
還有一個傳說,是說明這十八街麻花如何創出特色的:說是十八街麻花有個少掌櫃的,一次出去遊玩,回到家是又累又餓,就要點心吃,可巧點心沒有了,只剩下一些點心渣。又沒有別的什麼吃的,那少掌櫃的靈機一動,讓人把點心渣與麻花面和在一起做成麻花下鍋炸。結果炸出的麻花和以前的不一樣,既酥脆,還不艮,而且香氣撲鼻,很是可口。後來就按照這個方法摸索出了一套絕活。從此,十八街麻花的名聲也就越叫越響了。我個人對這個說法不加懷疑,覺得可信度很高。
不論怎樣說,這十八街的麻花是在天津衛站住了腳,成為了有名的特色小吃。而且還出口到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在外地也開了數家分公司。如果您來天津,要是感興趣的話,可以到大沽南路去一趟,那十八街麻花的總店就坐落在那裡。至於有人問了:「天津的十八街麻花滿大街都是總店,這是什麼原因呢?」對這個問題,我只能這樣回答:「可能這是人家的經營策略吧。」
三、狗不理包子
在2001年的春節晚會上,馮鞏與郭東林和說了一段相聲,其中的一段天津快板,把本已經名揚海內外的狗不理包子的知名度又提高了一大截。難怪第二天「狗不理」老總設盛宴,請馮鞏全家在狗不理飯店過大年初一呢!因為這無形中給狗不理包子做了廣告,而且還一分錢沒花,其效果比起那些拿著幾百萬、幾千萬,拚命往春節晚會廣告堆里扎的企業,好過不知多少倍去。
您還別說,沒有幾天,美國紐約就有電話打來,要求與「狗不理」商談在美國合作開店的事宜了。可能那個狗不理飯店的老總,到現在還沒事兒偷著樂呢。可話又說回來,如果「狗不理」沒有這「金剛鑽」,他要命也攬不來那「瓷器活」的,我想,最終還是因為產品過硬,再加之上百年的不斷總結創新,才達到了這個效應的。您說,是這個理吧?
狗不理包子確實很有特色,我們從食譜的介紹上就可以看出一二:「其餡是用豬膀肘上的瘦肉再加上特製的醬油、香油、味精、蔥薑末等作料和高湯攪拌而成;其用面也和別的包子不一樣,用的是半發面,從揉面、揪劑、擀皮、裝餡、掐包、上屜、上大灶,都有明確的規格標准,掐出來的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的褶不少於十五六個。剛出屜的包子,看上去如薄霧之中的含苞秋菊,又如荷花待放,十分的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雖說有句俗話是「包子有肉不在褶上」,但這好吃的包子再加上漂亮的褶,不但能使您食慾大開,而且還有美的享受呢!
狗不理包子已經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了。據說在清朝光緒年間,有一個叫高貴友的人,小名就叫狗不理。他開了一個包子鋪,店名「德聚號」。由於他心靈手巧、聰明好學又肯鑽研,把個包子做得是又好吃、又好看。可隨著他的包子名聲越來越響,人們都習慣於稱它為狗不理包子了,時間一長,也就沒有人再呼其店名了。清朝末年,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還曾把這包子作為貢品請慈禧太後品嘗,太後吃過連聲說好,這「金口玉言」也就使得「狗不理」的名氣更大了。當然,這只是傳說罷了。
解放前夕,由於市場蕭條,「狗不理」已經難以為繼,最終倒閉了。1956年,為發掘和保護民族傳統食品,政府又將狗不理的老廚師以及其他包子鋪的廚師請回來,重新創業,成立了狗不理飯店,集眾家之長,使狗不理包子這一富有天津特色的傳統食品得以發揚光大,並走向世界,同時也受到了各國食客的認可和歡迎。
現在,「狗不理」在傳統的基礎上,又開發出了狗不理包子系列產品和狗不理啤酒,使得狗不理包子這一特色食品更加錦上添花、聲震海內外了。
『叄』 狗不理是什麼意思
一般指狗不理包子(Go Believe/Goubuli steamed bun)是中國天津的一道聞名中外的傳統小吃,該小吃以一道由麵粉、豬肉等材料製作而成的小吃,其始創於公元1858年(清朝咸豐年間),至今有100多年歷史,該小吃為「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
狗不理包子的面、餡選料精細,製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
剛出籠的包子,鮮而不膩,清香適口。狗不理包子以鮮肉包為主,兼有三鮮包、海鮮包、醬肉包、素包子等6大類、98個品種。
(3)狗不理相聲是天津的什麼擴展閱讀:
狗不理包子鋪來源:
高貴友有一手做包子的好手藝。他是天津最早放骨頭湯做餡,第一個用米發面做包子的,因此,大小整齊,色白面柔,咬開流油,肥而不膩,味道鮮美。當他二十多歲時,因羞於再用小名做鋪名,曾改為「德聚號」。
可是人們仍然喜歡叫他「狗不理」。當時,慈禧太後吃了袁世凱送的「狗不理」包子,也派專人到天津去買。從此「狗不理」包子的名聲就更大了。
「狗不理」包子鋪到2018年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了,而且越開越大,生意也越來越興隆。他們還接待過一批又一批國外旅遊者。西哈努克親王到天津時還特地約請「狗不理」包子鋪的廚師到他的住地,為他製作「狗不理」包子,並且按照這家包子鋪的傳統吃法,吃了稀飯和醬菜。
美國總統布希在他任前駐華聯絡處主任時,也曾慕名到天津去品嘗「狗不理」包子。所以,天津人俗諺說:「到天津不嘗一嘗』狗不理」包子,等於沒有來過天津。」
『肆』 狗不理包子是哪裡的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是一道由麵粉豬肉等材料製作而成的小吃始創於公元1858年為天津三絕之首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狗不理包子以鮮肉包為主兼有三鮮包、海鮮包等品種。其面餡選料精細,製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五個褶。
狗不理包子始創於1858年清朝咸豐年間,河北武清縣一農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取名狗子期望像小狗一樣好養活。狗子14歲到津學義在一家蒸食鋪做小伙計,狗子心靈手巧又勤奮好學練就一手好活不幹記者寧夏自己排起包子攤。他以首次發明用水線按發面蒸出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式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引得實力百里的人都來吃,生意十分興隆。狗子忙得顧不上跟街坊鄰居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了,街坊鄰居都說狗子賣包子不理人,日久天長大家都叫他狗不理。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的,特色小吃知名度非常高,只要是去天津的人基本上都要嘗嘗狗不理包子就像去西安一定要吃肉夾饃一樣,除此之外狗不理包子在全國已是遍地開花,不敢正宗,不正宗,反正全國各地幾乎每個城市都有狗不理。
『伍』 狗不理是哪裡的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的
天津文化隨著時間的沉澱逐漸形成自我獨特的風格,天津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每一種天津特色傳統飲食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故事,接下來小羽美食將介紹一下天津最有名的小吃狗不理包子的由來。
中國的天津有一家享譽津門,馳名海內外的包子店名——「狗不理」。據傳這家包子店主姓高名貴友,乳名叫「狗仔」。據傳,高貴友小時候的脾氣很倔強,倔起來連小狗來逗都不理睬。因此,街坊鄰居都取笑他,叫他做「狗不理」。後來,高貴友去學廚藝。他製作的包子不僅選料十分講究,而且技藝十分獨到;味道更是十分鮮美,具有鮮明的特色,因而深受廣大食客贊揚與青睞。慈禧太後慕名品嘗後,「龍顏大悅」,不禁也大加贊賞。從此,這種包子「一登龍門,聲價十倍」,也就聞名遐邇,生意越來越紅火,慕名前來品嘗包子的顧客與日俱增,常常令高貴友忙不過來。
後來高貴友突然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經營新點子:在店內桌上放上幾大籮洗干凈的筷子,顧客們想買包子,先把零錢放進碗內,然後他便照碗里的錢多少按價給包子。顧客們吃完包子,放下碗筷就離店,而高貴友忙得自始至終不說一句話。於是街坊鄰里們都取笑他說:「狗仔賣包子,一概不理睬」。後來,好事的街坊們就把他的包子店取名「狗不理」;把他製作的包子叫做「狗不理包子」,而高貴友也不表示異議。此店名一經傳開,遠近聞名,一直傳至今天,可謂久盛不衰
『陸』 天津狗不理是什麼意思
本來是天津一家包子的品牌,是天津三絕:狗不理包子,桂發祥麻花,耳朵眼炸糕之一。後來發展到餐飲品牌。
『柒』 狗不理是天津的肉包嗎
天津狗不理包子即狗不理包子。起源於天津。狗不理包子是全國聞名的天津市漢族傳統風味小吃,為「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創始於1858年。清咸豐年間,河北武清縣一農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取名「狗子」,期望像小狗一樣好養活(按照北方習俗,此名飽含著淳樸摯愛的親情)。狗子十四歲來津學藝,在一家蒸食店鋪做小伙計,狗子心靈手巧又勤學好問,練就一手好話,不甘寄人籬下,自己擺起包子攤,它以水餡半發面,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來吃包子,生意十方興隆,狗子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說「狗子賣包子不理人」,日久天長,都叫他「狗不理」。狗不理已被國家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狗不理包子飲食集團公司被認定為中國商業名牌企業,狗不理包子被認定為國際名品中華美食獎、天津市名牌產品。已經在天津市北辰開發區建廠生產。
『捌』 找一段以前的相聲名,是天津快板打的,說的是狗不理包子,最後一句是「全是狗不理包子」,叫什麼名字去了
舊曲新歌。
郭冬臨:竹板這么一打呀,是別的咱不誇,我誇一誇傳統美食狗不理包子,這狗不理包子,它究竟好在哪呢,它是薄皮大餡十八個褶,就像一朵花。
馮鞏:這是形容包子,你可不能亂用它。
郭冬臨:對。
馮鞏:說那個姑娘長得美,就像一朵花,你可千萬不能說那個姑娘長得像包子。
(8)狗不理相聲是天津的什麼擴展閱讀:
天津快板是由天津時調演變而來,句式靈活,幾言皆可,但要求上下句對仗,尾字押韻,可通篇一韻到底,也可中途換韻,創造性地使用了「賦、比、興」,風格粗獷、明快、幽默,其最高境界可用「平如無風湖面,爆如炸雷閃電,脆如珠落玉盤,美如酒醉心田。」
中的「平、爆、脆、美」四個字來概括。伴奏樂器:竹板、大三弦和揚琴等。是由群眾自發創造並發展起來的。
這種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來表演,在形式上採用了數來寶的數唱方式及快板書所用的節子板,同時配以天津時調中「數子」的曲調,用三弦伴奏,別具一格。天津快板風格粗獷、爽朗、明快、幽默,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地方風味。深受天津人的喜愛,也為其他省市群眾所喜愛。
『玖』 狗不理是什麼梗
清道光年間,河北武清縣一農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取名「狗子」,期望象小狗一樣好養活(按照北方習俗,此名飽含著淳樸的摯愛親情)。狗子十四歲來津學藝,在一家蒸食鋪做小伙計,狗子心靈手巧又勤奮好學,練就一手好活,於是不甘寄人籬下,自己擺起包子攤,他研製了水餡半發面、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引的十里百里的人都來吃包子,生意十分興隆,狗子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說「狗子賣包子不理人」,日久天長,都叫他「狗不理」。
當年,袁世凱在天津編練新軍,將「狗不理」包子帶入皇宮,敬獻慈禧,太後膳畢大悅,曰:「山中走獸雲中雁,腹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從此「狗不理」名聲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