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天津站和天津西站有區別嗎
天津站和天津西站是兩個火車站,都在市區。
1、位置不同
天津站,又稱天津東站,位於中國天津市河北區與河東區交界的海河北岸,是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特等站;天津西站,位於中國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與南運河之間,是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客運特等站。
2、歷史不同
天津站始建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正式通車運營;天津西站始建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8月;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12月14日;先後進行三次改擴建。
3、面積容量不同
截至2009年9月,天津站總建築面積18.5萬平方米,站場規模為10台18線,能同時容納6000人候車。截至2011年6月,天津西站建築總面積達18萬平方米,設計年發送旅客2367萬人次,最高聚集人數達5000人。
4、主要負責線路不同
天津站,位於天津市河北區與河東區交界的海河北岸,始建於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是目前天津市客流量第一,車站規模第二大的火車站,有京津城際、津山線、津薊線、津霸線、津秦客運專線、天津地下直徑線(天津站-天津西站)、京津城際延伸線交匯於此。
天津西站位於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與南運河之間,中國大型的鐵路樞紐站之一。京滬線、南倉聯絡線、京津城際、京滬高速鐵路、天津地下直徑線、津霸客運專線、京津聯絡線、津秦客運專線交匯於此,是京滬高速鐵路上的五大始發車站之一,設13台26線,是天津規模最大的火車站。
❷ 天津西站的介紹
天津西站,始建於1909年8月,位於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與南運河之間,隸屬北京鐵路局管轄,現為一等站。天津西站將京滬線、南倉聯絡線、天津西線、津霸客專線、京津聯絡線、津秦高速線交匯於此,是京滬高速鐵路上的五大始發車站之一。天津西站在1910年12月14日啟用,站房由德國建築師設計,為磚紅色的德國新古典主義建築。目前,天津西站老站房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和特殊保護等級的歷史風貌建築,也是這一地區的地標性建築。天津西站自2009年起開始進行了擴建工程,建成現代化的新站房及前後廣場等配套工程。新天津西站已於2011年6月30日,與京滬高速鐵路同步投入使用。2015年9月1日起,天津西站實行全新旅客列車運行圖,天津西站將開行列車107列,較原圖增加4列。隨著2015年12月底津保高鐵的開通,天津西站將再增加圖定列車20對以上,充分緩解天津站的客運壓力,成為天津開往華東、華中、華南地區的高鐵始發站。
❸ 天津西站主站樓的歷史背景,誰能告訴我,急用啊,謝謝啦!
1898年9月,英、德資本集團在倫敦舉行會議,擅自決定承辦津鎮鐵路(天津至鎮江)。清政府屈服於壓力,於1899年5月簽訂了借款草約,1908年簽訂了借款合同,並將津鎮鐵路更名為津浦鐵路。
津浦鐵路全長 1009公里,與京廣鐵路聯袂成為溝通南北的交通動脈。其北段自京奉鐵路(北京至沈陽)天津總站(今北站)以南兩路接軌處起,至山東韓庄,長626公里;其南段自韓庄至浦口,長383公里。兩段分別於1908年7月和1909年1月開工,1911年9月接軌。1913年全線通車。
當時,津浦鐵路北段從設計線路的半截腰開始施工,即從今靜海良王莊向天津市內方向修築,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條鐵路天津起點的具體地址始終不能確定。於是,一條不知具體起點方位的鐵路線,就在匆忙之中開工建造了。
後來,督辦鐵路大臣呂海寰派出調查員,經實地考察後,報送極有價值的一份材料,稱:「(天津)河北趙家場後有空地二頃有餘,地勢平坦,既無廬舍,又無墳墓,堪為建設總站之用。」於是,呂海寰拍板:津浦鐵路起點的始發站,就確定在河北趙家場進行建造。
所謂「河北趙家場」,實指今紅橋區北營門至南運河一帶,由於當時南運河還未裁彎改直,而趙家場坐落在南運河北岸,舊稱「河北趙家場」,距今之天津西站約500米。於是,津浦鐵路北段的鋪軌施工方向遂向趙家場方向傾斜。後來,趙家場車站的標志——一座雍容巍峨的德式小洋樓高矗在周邊斜陽草樹、尋常巷陌的環境之中,宛如鶴立雞群,成為一道綺麗的風景線。直至近百年後的今日,仍熠熠生輝,風采依然。
1910年12月14日,天津西站落成啟用。形成天津東、北、西三大站鼎足而立的格局。天津東站(1892建成)地處俄租界,毗鄰意租界,且與法租界隔海河相望。天津北站(1904建成)地處袁世凱精心打造的「北洋新區」,呈現出洋務運動興旺之情態。而環繞西站的,卻是草根階層原生態的生活氛圍。
1906年後,由比利時財團投資興建的天津有軌電車,紅牌、藍牌分別從北大關過東浮橋(今金湯橋)、萬國橋(今解放橋)直通東站。後增設的紫牌電車從金鋼橋通往北站。唯獨西站不通電車,趕火車的乘客乘有軌電車在西北角站下車後,再改乘三輪車或步行前往。
西站以東河北大街三條石一帶,工廠作坊雲集,是天津工業發源地;西站以北旱橋、大紅橋一帶,是天津通往冀中的內河碼頭;西站南部的西北角大夥巷一帶,是天津老城以北下層市民生活的核心聚落。環繞西站地區這種生態狀況,幾乎百年不變,延續至今。
西站附近的河北大街、估衣街、針市街等處,在百年前曾是天津商業中心。而1900年庚子之亂(義和團事件、八國聯軍入侵)發生後,天津商業中心逐漸南移至日租界的旭街(今之百貨大樓附近的和平路與多倫道交匯處一帶)和法租界的梨棧(今之勸業場附近的和平路與濱江道交匯處一帶)。
庚子亂後,地處今紅橋區河北大街、估衣街、針市街一帶原先繁華的商業鬧市,門可羅雀,形同死水。這種衰敗頹勢,不但令坐鎮天津的直隸總督撓頭,就連當地老住戶也對恢復往日繁華不抱希望。但津浦路的修建卻客觀上為這塊熱土的中興帶來一線希望:如將趙家場後的空地開發利用,建成一座新的大型火車站,舊時的繁華將有望逐漸恢復。事實證明:西站建成後,的確使式微沉寂的周邊地區逐漸恢復了生機。鐵路作為外來的強勢文化之一,在繁榮交通的同時,使人的社會關系與思想觀念向現代化提升,客觀上也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繁榮。
這次西站的改造重建,新建起的一條「地下直徑線」,將把西站與天津站連接起來,實質上形成一座強強聯手的巨型車站。天津原有的不同城市區域氣質各異的生態將得以改變。同時,這種連接,將使西站周邊地區在經濟文化與城市風貌上全面升級,必將煥發新的青春。
2月4日,京滬高速鐵路天津西站正式動工建設,西站經歷了百年滄桑後迎來了一次全新的變化。京津城際、京滬、津保、津秦四條高速鐵路將在新西站交會,鐵路、公交、地鐵、出租、長途客運將實現「零換乘」,地下直徑線將天津西站與天津站緊密相連,形成包括客運專線、快速鐵路、城市軌道和道路交通等多種交通方式有機銜接的現代化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新建天津西站鐵路客運站是京滬高速鐵路的重要節點工程,建成後將成為天津市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按照建設方案,新西站佔地面積約68萬平方米,站房主體結構為地上二層、地下三層,建築總面積達18萬平方米,車場總規模為24台24線。
❹ 天津西站坐地鐵幾號線到天津站
地鐵1號線和2號線。
乘坐軌道交通1號線,經過2站,到達西南角;換乘軌道交通2號線,經過4站,到達天津站,步行約10米,到達終點。
天津西站,位於中國天津市紅橋區,是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客貨特一等站,是天津鐵路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京滬高速鐵路的五大始發車站之一(亦是唯一不在京滬正線上的始發車站),是天津市規模最大的鐵路車站。
天津西站始建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8月;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12月14日;先後進行三次改擴建;2009年2月,車站第三次改擴建工程正式動工; 2011年6月30日,改造後的天津西站正式投入使用。
❺ 天津西站的歷史沿革
天津西站始建於1909年8月,1910年12月14日開始運營。2009年進行改造,新西站於2011年6月30日開通運營。其德國文藝復興風格的車站主體已經成為天津市重點保護文物,歷經風雨變遷,依然保持著獨具特色的魅力,已經成為紅橋區的一大景觀。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天津紳商間流傳慈禧太後同意修建津浦鐵路了。當年5月,天津當時最有名的26家商號,聯合上書天津商會,要求在南開(今南開中學附近)設立車站。紳商們的理由是,南門外以南一帶屬於中國地界,在自己的屬地上建設鐵路可以既不受外國人的牽制;且此地距離租界較近,又避免各國產生不滿。此外,「南開」一帶空地多,可節省建路資金;同時,「南開」一帶很少有墓地存在,不會因為遷墳而耽誤工期。
督辦鐵路大臣呂海寰自從接手津浦鐵路的工程後,一面監督施工,一面派人調查適合建站的地方。津浦鐵路北段開工8個多月後,呂海寰派出的調查員報送了一份極有價值的材料:「河北趙家場後空地有二頃有餘,地勢平坦,既無廬舍,又無墳墓,堪為建設總站之用。」
當時所稱的「河北趙家場」是現在天津市紅橋區的北營門至南運河一帶,由於當時南運河並未裁彎而在河北岸,距離今天的天津西站約500米。自庚子之亂後,河北大街以及估衣街、鍋店街、針市街等原本熙攘的商業鬧市一度冷清。趙家場建成車站將有助於舊時繁華的恢復。於是,鐵路施工的方向就逐漸向趙家場方向傾斜。雖然有些商人一再向天津商會建議設站「南開」,但只是被敷衍了事。
1910年3月,直隸、山東兩幫商號127家聯合再次上書天津商會,請求在「南開」至少設立一個分站。商紳們在兩方面進行游說。其一,天津的商務政務都集中在老城廂一帶,「南開」距離商務政務中心只有幾里的路程,貨運與交通十分便捷,利於節約運費和時間。而當時的天津總站(今天津北站)和趙家場站之間道路崎嶇而又要輾轉渡河,使貨物的運費飆升,而旅客也要受顛簸之苦。其二,從總站到趙家場後,必西向經楊柳青過河達靜海的良王莊,沿線里程達到40餘華里,工費到達90多萬兩。但如果從趙家場通到「南開」,由「南開」通到八里台只有10多里,同樣可以再按原來的津浦線行走,既經濟又省時。
1913年7月,寧星普、楊以德、杜寶楨等社會名流為首的紳商,再次向津浦鐵路局提議「南開」建站。他們提出,津浦鐵路總站、西站都設立在河流以北,並將鐵路開行三四年來並沒有促進天津商業發展歸咎於車站都在城北,使住在城南的商人到車站路途不便,而且河北大街狹窄行車不暢。如果在天津老城的西南部設站,不但交通便利,也平衡了城區發展。津浦鐵路局在回信中拒絕並指出:為了籌建津浦鐵路,已經兩次向英、德銀行借款,總數將近一千萬英鎊,所以現在無論鐵路完工與否,都沒有能力也沒有打算在「南開」另設新站。況且老城廂與租界的交通,也並非如此難行。 1898年9月,在清政府不知情的情況下,英國和德國的資本集團在英國倫敦舉行會議,擅自決定承辦天津至鎮江的「津鎮鐵路」。事後,清政府屈服於壓力同意修建並於1899年5月簽訂了借款草約。此後,清政府在1908年簽訂了借款合同,並將「津鎮鐵路」改為由天津至南京浦口的「津浦鐵路」。當年津浦鐵路分為南北兩段施工,津浦北段在1908年6月開工建設,從天津到山東的韓庄為北段管理范圍。但是與眾不同的是,津浦鐵路北段當時從半截開始施工,從靜海縣的良王莊向天津市內修築,這樣做是因為天津起點的地址始終未定。督辦鐵路大臣呂海寰自從接手津浦鐵路的工程後,從英德兩國借來的貸款達到500萬英鎊,利息每年有二三百萬英鎊,要30年才能將本息還清。正是因為向英德兩國家借了貸款,呂海寰在技術和設備上的安排上都受到德國設計師的牽制。
天津西站於1909年8月,1910年12月14日投入運營,站房亦由德國的建築師設計,建築材料也由海外運來。建成後的天津西站老站房為磚混結構二層樓房,建築整體坐南朝北,立面強調對稱式構圖,造型豐富,建築平面呈凸字形。建築頂部為紅瓦坡頂,開有老虎窗和煙囪,外立面為清水磚牆,窗套、立柱、花飾及入口台階均為石材,上雕有南極仙翁仙鶴還有龍嘴的圖案與西洋風味的洋樓相配可謂中西合璧,窗式和窗套變化多樣,是一座具有典型折衷主義風格的德國新古典主義建築。 1949年,天津西站被鐵道部核定為三等站。1955年,天津西站升格為二等站。1962年,隨著旅客和貨物發送量的持續增長,天津西站再次升格為一等站。1984年,天津地鐵既有線延伸至天津西站,使天津西站成為中國大陸最早有地鐵接駁的火車站。1993年1月,天津西站進行過一次改建工程,於1995年底基本建成。2003年下半年天津市政府出資766萬元再次大修。天津西站一站台是國際通關口岸站。此次改造工程,主要是對一站台的採光設施進行改造、修建雨棚和增高站台。改造後的一站台將為廣大中外旅客提供一個更加寬敞明亮、舒適方便的乘車環境。
天津西站下轄西站貨場、西營門貨場、陳塘庄貨場(包括陳塘支線),其中下轄的西營門貨場是鐵道部批準的中俄大噸位集裝箱的辦理站。擔負天津市的紅橋區、南開區、河西區、西青區、大港區部分工廠、企業、港口生產原料、燃料及建築材料、民用必需品的到達和部分產品外運的運輸業務。2009年2月4日,作為京滬高速鐵路五大始發站之一的天津西站開始進行改造擴建。為配合改造工程的展開,2009年5月4日零時起,天津西站停止辦理客運業務,並於同日停止售票;而楊柳青站作為臨時客運站,接替天津西站所有旅客列車接發。同年6月,《天津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發布,確立了西站地區作為天津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地位。2011年6月30日,新天津西站落成並投入使用。與此同時,天津地鐵一號線西站站也重新開放。2012年春運,天津西站普速場投入使用。新天津西站全部工程預計將在2012年完工,將取代天津站成為天津市最大的交通樞紐中心。
發展
2009年2月4日,為配合京滬高速鐵路建設,天津西站停止辦理客運業務,百年車站迎來了她建成以來最大規模的改造工程。改造後的西站將建成集普鐵、城際鐵路、高速鐵路、地鐵、公交、長途客運樞紐於一身的綜合交通樞紐。此次改造建設旨在把西站地區建設成為功能合理、設施完善、環境優美、具有領先水平的城市樞紐,帶動中心城區西北部區域的整體發展,進一步體現天津現代化都市特色。改造後的西站站台數將達到26個,使天津西站躋身亞洲特大火車站行列。
❻ 天津西站是高鐵還是火車站
有高鐵,也有普通火車。
天津市主要火車站有4座,分別是天津站(本地人習慣稱其為東站)、天津西站、天津北站、天津南站。其中東、西、北站為老車站,均在市區。天津南站類似於其他地區的高鐵專用車站,是近十年新修的。
天津特殊的地方在於三座老火車站除天津北站是以貨運列車停靠為主外,天津站和天津西站都是綜合型車站,既停靠傳統Z字頭、T字頭、D字頭列車,也停靠高鐵列車。
所以天津站、天津西、天津南都有高鐵。購買和乘坐前一定要分清楚到底在哪個車站乘車。
(6)天津西站哪個企業建的擴展閱讀
天津西站(Tianjinxi Railway Station),位於中國天津市紅橋區子牙河與南運河之間,是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客貨一等站,是天津鐵路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京滬高速鐵路的五大始發車站之一,是天津市規模最大的鐵路車站。
天津西站始建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8月;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12月14日;先後進行三次改擴建;2009年2月,車站第三次改擴建工程正式動工; 2011年6月30日,改造後的天津西站正式投入使用。
截至2011年6月,天津西站建築總面積達18萬平方米,設計年發送旅客2367萬人次,最高聚集人數達5000人; 站場規模為13台26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