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天津那個醫院服務太多最好
天津總醫院
服務態度特好
我一般看病都去哪
尤其是那的服務生
特別客氣
㈡ 天津這三家醫院哪家好一些
總醫院是最好的,其他兩個好象差不多。三中心剛剛新建了大樓,比以前好多了。你找工作可能最關心待遇了,據我一個同事的朋友說,總醫院的待遇比那兩個要好很多的,但可能要累一些,你要有心理准備,有一次我們同事病了,想去總醫院,居然都沒有病床。還有就是位置也很重要,假如那個醫院離你家近,你就選擇那個。
㈢ 天津看皮膚科哪個醫院最好啊,不是本地人怕被坑啊
天津看皮膚科哪個醫院最好不是本人他快坑,因為蒲一般到天津還是大於總院,跟你總院是最好的,看皮膚科還是非常好的。
㈣ 天津哪個醫院耳鼻喉科比較好,是耳鼻喉科的權威
天津較好的耳鼻喉醫院有:天津第一中心醫院,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是一所以器官移植、急救醫學、耳鼻喉專業學科為特色,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是天津市醫學中心之一。醫院始建於1942年,原名天和醫院,後與中紡醫院、郵電醫院、恩光醫院合並,於1956年更名為「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醫院擁有1500張病床,44個臨床專業科室,其中5個國家重點臨床專科建設項目單位(重症醫學科、重點實驗室、中西醫結合科、器官移植中心、檢驗科)、3個市級重點專科(器官移植中心、重症醫學科和耳鼻咽喉頭頸外科),6個市級研究所(天津市器官移植研究所、天津市急救醫學研究所、天津市耳鼻喉研究所、天津市影像醫學研究所、天津市血栓與止血研究所、天津市醫院系統工程研究所),擁有衛生部危重病急救醫學重點實驗室和臨床醫學博士後工作站。 醫院年門診病人200萬餘人次,年出院病人5萬餘人次。
醫院技術力量雄厚,現有衛生技術人員20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383人,博碩士624人,有人事部「百千萬」人才1人,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3人,博士生、碩士生導師81人。
醫院承擔著天津醫科大學、南開大學醫學院、天津中醫葯大學、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等院校的研究生、本科生、大專生理論授課和臨床帶教工作,承擔天津市住院醫師、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任務,以及臨床醫學博士後工作站的教學任務。
近年,醫院取得科研成果150多項,其中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華醫學會科技獎3項,天津市科技進步獎21項,中西醫結合學會獎2項,中國抗癌協會科技三等獎1項,第十一屆「吳階平醫學研究獎-保羅。 楊森葯學研究獎」,201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醫學、葯學獎等。
醫院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包括PET-CT、3。0T磁共振、雙源CT、DSA、DR、OCT、ECT、乳腺機鉬靶定位、實時四維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液分析流水線系統、全自動酶免分析系統、基因分析儀、鈥激光、血管內超聲、內窺鏡超聲系統等與世界同步領先的大型設備。
在幾十年的發展進程中,醫院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器官移植、急救醫學、耳鼻喉等學科的臨床診療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器官移植中心於1998年由我國著名的器官移植專家沈中陽教授創建, 2002年建立了天津市器官移植研究所。 該中心包括移植外科、移植內科、移植ICU、移植隨訪、麻醉、影像、病理、超聲、移植實驗室等科室,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專業移植團隊,是國內可以同時開展肝臟移植、腎臟移植、胰腺移植、小腸移植、心臟移植的醫療機構,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器官移植中心。該中心創造了肝移植患者術後存活時間最長、手術成功率最高、累計手術總例數最多、生存患者總數最多、術中不輸血等多項全國紀錄,肝移植手術例數連續十幾年全國第一。 該中心成功地開展了多器官聯合移植、多米諾肝移植、劈離式肝移植、活體肝腎移植等十餘項新技術、新術式,先後規范、完善了經典轉流、經典非轉流、背馱式、改良背馱、減體積肝移植術式。該中心率先在國內採用「拉米夫丁+乙肝免疫球蛋白」聯合用葯方案預防肝移植後乙肝復發,供肝切取與保存技術被國內多家移植中心採用。 該中心主任沈中陽教授擔任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天津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主任委員。該中心曾指導全國50餘家醫院成功地開展了首例肝移植,為推動我國肝臟移植技術在臨床常規開展做出了開拓性貢獻。
重症醫學科由我國著名的中西醫危重病急救創始人王今達教授於上世紀70年代創建,是我國最早的專業重症急救醫學科室,1983年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急救醫學研究機構「天津市急救醫學研究所」,1994年被國家中葯管理局批准為全國中西醫結合急救診療中心,1997年建立了衛生部危重病急救醫學重點實驗室。 急救醫學研究所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對膿毒症,多臟器衰竭患者的救治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提出對感染性多臟衰「菌毒並治」新理論及膿毒症MODS中西醫結合「四證四法」治療原則至今在全國仍具有指導意義,制定的多臟器功能不全綜合症診斷標准至今仍為全國同行廣泛採用。
耳鼻喉頭頸外科是國內著名耳鼻喉專家林必錦教授於上世紀50年代創建,1989年建立了天津市耳鼻喉科研究所,臨床和學術地位處於天津市的龍頭地位,在國內也達到領先水平。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在國內較早開展了保留喉功能的喉癌和下咽癌手術、喉部分或全切除術等。
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消化科、普通外科、骨科、婦產科、泌尿外科、放射科等都有著良好的發展態勢,其中先天性心臟病、冠心病、瓣膜病變、大血管病變、心臟腫瘤等疾病的手術治療、心臟介入治療、人工關節置換術、鈥激光治療前列腺、全膀胱切除再造等方面技術處於天津市領先水平。
醫院為天津市國際診療中心,以優美的環境、優質的服務承擔著在津外賓、離休幹部和高知人群的醫療保障任務。2008年被國家指定為「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天津賽區唯一的定點醫院。醫院先後獲得「全國十佳愛嬰醫院」、「全國百佳醫院」、「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第四屆全國醫院(衛生)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天津市衛生行業人民滿意的好醫院」等多項榮譽稱號。
㈤ 天津那家醫院名氣最大 名聲好
當然是天津第一中心醫院了!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始建於1949年,原名為中紡醫院,後與郵電、天和、恩光等醫院合並,更名為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醫院分為本部、東院、濱海醫院三部分,醫院總佔地面積6.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1萬平方米。醫院本部主樓23層,呈「Y」字型結構。
該院是一所以器官移植、急救醫學、耳鼻喉科學為特色,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是天津市三大醫學中心之一。醫院現有1100張病床,35個臨床專業科室,6個碩士研究生授權點,6個研究所,即:天津市器官移植研究所、天津市急救醫學研究所、天津市耳鼻喉研究所、天津市影像醫學研究所、天津市血栓與止血研究所、天津市醫院系統工程研究所,1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即:危重病急救醫學重點實驗室。天津市醫學影像、護理、病案三個質量控制中心也設在該院。
醫院現有衛生技術人員2014人,其中高級職稱33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33人,天津市授銜專家3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55人。院內多專業、多學科中青年學術骨幹及學術帶頭人到國外深造,並已學成歸來。博士生、碩士生不斷充實各個學科,使醫院的醫療、科研、教學諸方面的發展充滿了勃勃生機。醫院承擔著天津醫科大學,南開大學醫學院、天津中醫學院、武警醫學院、天津市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等多層次的教學工作。
該院器官移植中心是目前亞洲最大規模的器官移植中心,為中國臨床肝移植發源地及天津市的「移植技術應用基地」。器官移植專家沈中陽教授任中心主任。該中心於1994年5月成功完成人同種異體原位肝移植術迄今存活達十餘年。創造了我國肝移植患者術後生存的新記錄。此後,又創造並保持著我國肝移植史上手術總例數、手術成功率、患者術後存活時間、生存患者總數、短時間內手術例數等多項記錄。 在肝移植術後防治乙肝的復發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成功地實施了首例應用生物技術進行術中活性受體吸附清除丙肝病毒的移植術,解決了丙肝病人經換肝手術治療後,移植體內的新肝臟100%會重新染上丙肝這一世界移植外科領域一直無法解決的難題。隨著器官移植規模的不斷擴大,肝、腎移植已成為該院常規手術。至2006年6月累計完成肝移植2100餘例,腎移植1300餘例。為鞏固和發展在器官移植領域中的全國領先地位,天津市委、市政府投資約1.7億元,建築面積為4.6萬平方米的器官移植中心大樓於2006年8月建成並投入使用,為發展天津市器官移植事業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急救醫學研究所充分發揮救治急、危、重症的經驗、技術、設備優勢,救治了大量的急危重症病人;該院急救醫學研究所是天津市的重點學科,由中西醫結合危重病專家王今達教授創辦。該研究所有國際先進水平的ICU和血液凈化中心,有國內外先進的實驗儀器,並設有分子生物研究室、免疫研究室、中葯制劑室、動物實驗室、臨床檢驗室,1997被批准為衛生部危重病急救醫學重點實驗室。該研究所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對多臟器衰竭患者的搶救治療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該院耳鼻咽喉研究所是天津市的重點學科,創始人是著名耳鼻喉科專家林必錦教授,後在天津市第一批授銜專家楊寶琦教授的帶領下不斷發展壯大。現分為頭頸外科、耳科、鼻科、中西醫結合科、嗓音醫學科和功能檢查科六科。擁有進口CO2激光、手術顯微鏡、各種喉鏡和內窺鏡、鼻切削鑽、睡眠呼吸監護儀,系統的聽力和前庭功能檢測儀等國內外先進儀器設備數十台。耳鼻喉學科在開展早期喉癌二氧化碳激光微創手術、全喉切除發音重建術、頭頸部腫瘤切除術、喉顯微外科術、各種鼓室成型術聽力重建術、周圍性面癱手術、耳神經顯微外科和顱底外科手術、功能性鼻內窺鏡術和保留懸雍垂齶咽成型術等高難度手術等方面居國內先進水平。
心臟學科以介入技術為突破口實現了快速發展;骨科曾歷時2個半小時成功為一位髖關節、膝關節嚴重畸形的患者實施了人工髖膝關節置換手術,在天津市尚屬首次;麻醉、影像、腎病、心理衛生等學科也都有自己的新技術亮點。
醫院現有設備2.3億,包括磁共振成像儀(MRI),螺旋CT掃描儀,骨密度儀,彩色中央監護站、計算機X線成像系統(CR),彩色多普勒,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顯微動態喉鏡,激光手術刀,自動麻醉機等高精尖設備以及萬元以上設備700餘(台)件,為診斷治療的高效、准確提供了有力的保證。設施完備的學術報告廳、寬敞明亮的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為職工的工作和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醫院主體大樓於2003年進行了大規模整體改造,使環境設施、整體功能得到大幅提升,院內感染控制能力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為患者提供了更為安全優越的就醫環境。
該院先後被評為 「全國衛生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十佳愛嬰醫院」、「全國百佳醫院」、「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全國「健康促進示範醫院」等。此外,還先後獲得全國衛生系統紀檢、監察工作先進單位、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單位、天津市全面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天津市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先進單位、天津市「九五」立功先進企業、天津市社會公認滿意單位等稱號。
醫院現已成為天津市醫療衛生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承擔著天津市重點醫療保健任務,並與世界十幾個國家及台灣、香港地區有著廣泛的學術交流和友好往來,並與日本、德國、韓國、芬蘭、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建立了友好醫院。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以追求高質量醫教研水平為目標、以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為辦院宗旨,並為有志於獻身醫學的高級人才搭建事業平台。隨著新建的器官移植大樓即將落成並投入使用,一個嶄新的醫學中心將呈現在世人面前。
地址:中國天津市南開區復康路24號
電話:022-23626600
傳真:022-23626199
網址:www.tj-fch.com
㈥ 天津總醫院 真的有那麼差嗎好多人都說那服務態度特別差,而且病看的也不怎麼樣
天津總醫院是我一直最信任的醫院。我右頸部長個脂肪瘤一四年在這查出來的,說是良性的不用管他,長在血管壁上的,如果手術有風險,我想即然代付都說沒事了,我也就沒當回事。在今年的六月十七號我又去了總醫院,因為頸部有些不舒服,有痛感,掛了普外科良代付的號,他讓我去做個超聲,做完他讓我去骨軟組織科找代付看,後又掛了賈代付的號,說溜體太大不門診做不了,要做個合磁才能行,可當時我還有個節育環沒摘,合磁做不了,就把事情放下了。過了這日子,網上搜了下,張乃琴代付專長體表腫物,就掛了她的號,可這張代付直接就把我推給付強代付了,我網上一查,是肛腸科的代付。真的是個天大的笑臉。付代付說讓我去口腔科看看,口腔科的代付說這他們看不了,直接把我發送到一中心去了。請問總醫院的院長啊你天天在工作嗎?這么權威的醫院,一個脂肪瘤就把患者推著跑幾圈,請問你怎麼能讓重多的患者放心呢?不知道總醫院的指明度是從哪裡來的?老百姓還怎麼敢相信你呢?總之總醫院的行像從我的心裡一落千丈。還有我老公腿疼,代付建議做個合磁,拿著合磁片子去讓代付看,代付問我們是從哪兒拍的片子呀,這么埋汰,我們說就在總醫院拍的,後來又讓我們拍了個x光片,看完才開個葯。我說的都是事情,一點都沒瞎說。總醫院呢真的讓人無語!!!!
㈦ 天津哪家醫院最好
天津總醫院、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天津第一中心醫院、天津胸科醫院、天津人民醫院
㈧ 天津哪個中醫醫院好啊
1、天津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南開醫院
天津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南開醫院是一所以中西醫結合為主要特色,以中西醫結合臨床外科為龍頭學科,各學科門類齊全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2、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始建於1958年,1964年建成投入使用,醫院總佔地面積76000平方米,編制床位1500張,總建築面積15.9萬平方米。1994年12月獲批為三級甲等中醫院,2003年被國家人事部、衛生部、中醫葯管理局授予全國衛生系統抗擊非典先進集體稱號。
3、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始建於1954年,現為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國家中醫針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全國中醫文化建設示範單位、天津市中醫醫學中心。醫院總佔地面積233畝,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分南、北兩個院區。
4、天津市中醫葯研究院及附屬醫院
是集科研、臨床、教學、康復、健康管理為一體的綜合性科研、醫療機構,是天津市區域醫療衛生中心,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葯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承擔預防、醫療、保健和中醫葯研發、處方篩選、中醫適宜技術推廣等工作。
5、天津市北辰區中醫醫院
是一所以中醫特色為主,中西醫結合的「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醫院,2008年被天津中醫葯大學確定為附屬醫院。醫院連續多年被評為「天津市文明單位」、「天津市衛生紅旗單位」,曾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㈨ 天津中研院附屬醫院、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這兩個醫院的皮膚科,哪個好啊
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北院區
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南院區
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始建於1954年,是天津市開設最早、建設規模最大的中醫醫療機構,全國省級示範中醫院,全國百佳醫院,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天津市三級甲等醫院,天津市十佳醫院,天津市中醫醫學中心,全國中醫文化建設示範單位和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
醫院分為南北兩個院區,建築面積總和26萬平方米,裝備3.0T MRI、寶石能譜CT等高端醫療儀器千餘台(架),設35個臨床和技術科室,103個專病門診,開放床位2600張,在職員工2340人。醫院日均門診量8000餘人次,年門診量連續6年超200萬人次,2014年實現291.5萬人次,位居天津市各醫院門診量前列。
醫院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中國國醫大師2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4名,享受政府特殊貢獻津貼專家12名,天津市政府授銜專家5名,博士生導師24名,天津市名中醫23名;有國家級重點學科(專科)30個,包括針灸推拿學和中醫內科學教育部重點學科2個,兒科、腫瘤科等國家衛生計生委重點專科4個,中醫心病學、中醫腎病學、中醫瘡瘍病學等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10個,血液科、風濕免疫科、內分泌科、骨傷科等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專科13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中西醫結合急診臨床基地1個;「針刺治療腦病研究」和「中醫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
近五年來,醫院共獲各級立項科研課題205項,取得科技成果鑒定93項,獲各級科技獎勵42項,其中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項。醫院先後與日本、韓國、德國、法國、瑞士、美國、俄羅斯、阿曼等40餘個國家建立醫療合作關系,每年接待海外患者愈千人,名揚海內外,並連續兩年獲得「天津城市民生貢獻獎」,成為了天津市一道靚麗的城市名片。
多年來,醫院以「中風病」、「冠心病」兩大「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為核心競爭力,逐漸形成多學科齊頭並進、中西醫結合共同發展的良好勢頭。醫院始終堅持「發展事業,服務社會,維護健康,造福人類」的宗旨,堅持「發揮中醫優勢,突出針灸特色,堅持『五專』模式,藉助西醫優勢學科,建設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現代化中醫醫院」的發展戰略,提出了「三個轉變」(由追求數量型醫院向提高質量型醫院轉變,由醫療型醫院向研究型醫院轉變,由經驗型管理向科學化管理轉變),著力打造一個中心(中國針灸中心)、兩個基地(中風病和冠心病兩個研究基地)、四個專科診療中心(中西醫結合腫瘤、中西醫結合腎病、中西醫結合兒科、中西醫結合骨傷4個專科診療中心),不斷增強醫療特色和優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努力建設成為人民群眾滿意的、中醫特色鮮明的現代化中醫醫院。
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建院六十載巡禮(1954-2014)
堅實的腳步,光輝的歲月
這所建於1954年的「津門第一家」,是新中國成立後天津市歷史上最悠久的中醫院,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發展史可以說就是天津中醫葯事業發展的縮影。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始建於1954年,是天津市開設最早、建設規模最大的中醫醫療機構,全國省級示範中醫院,全國百佳醫院,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天津市三級甲等醫院,天津市十佳醫院,天津市中醫醫學中心,全國中醫文化建設示範單位和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
醫院分為南北兩個院區,建築面積總和26萬平方米,是天津市單體面積最大的醫院。該院裝備3.0T MRI、寶石能譜CT等高端醫療儀器千餘台(架),設54個臨床技術科室,103個專病門診,開放床位2600張,日均門診量8000餘人次,年門診量連續5年超200萬人次,2013年達267萬餘人次,2014年達到291萬餘人次,門診量連續27年位居天津市各醫院門診量首位。
渤海之濱,獨領風騷六十年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在中醫葯脈搏微弱的時刻,京、津、冀一批知名的中醫專家,胸懷「弘揚中醫,報效祖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堅定信念,聚集在渤海之濱的津城,扛起了振興天津中醫的鴻鵠使命,在一條以「建設路」、「多倫道」為名的路上建成了天津歷史上第一所具有現代意義的中醫院。
1954年10月18日天津市中醫聯合門診部在和平區建設路41號成立,1955年12月18日由郭沫若先生題寫牌匾的天津市立中醫院在和平區多倫道93號成立,1958年更名為天津中醫學院附屬醫院,1978年更名為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2006年更名為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天津中醫一附院)用一個甲子的時光鑄就了一座祖國醫學發展史的豐碑,同時譜寫了天津中醫一附院幾代人團結拼搏、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輝煌篇章。
上世紀50年代醫院外景
整整60年了!從那時,到現在。天津中醫一附院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門診部現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技術門類最全的大型綜合性中醫醫院之一,是全國百佳醫院、全國省級示範中醫院、三級甲等醫院、百姓放心醫院和「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天津市中醫醫學中心」,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
60載流金歲月,天津中醫一附院已經由當年的1800多平方米的小醫院發展成為目前擁有兩個院區(南開區鞍山西道為北院區,西青區李七庄街王蘭庄為南院區)總建築面積為26萬平方米的全國單體規模最大、服務患者數量最多、擁有重點學科和重點專科最多的中醫醫院。這里有一串數字驗證了它今天在全國以及本市同行中的位置:醫院擁有兩個院區,現有54個臨床、技術科室,設有103個專病門診,門診量連續27年位居全市醫院首位,日均門診量近萬人次;設有ICU、外賓病房和24個住院病區,年住院患者超過4萬人次;醫院擁有國家臨床重點學科(專科)30個……其他反映教學能力、科研水平、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重要指標均走在全國前列。
現如今,醫院擁有職工233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224人,衛生技術人員2075人,博士學歷125人,碩士學歷539人,正高級職稱196人,副高級職稱276人,中級職稱659人,初級職稱1091人;在高精尖人才方面,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中國國醫大師2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貢獻津貼專家12人,天津市政府授銜專家5人,天津市政府命名的名中醫23人;針灸學科、心血管學科2008年被國家發改委、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確立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2011年至2012年,兩個學科又入選了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
六十載滄桑,杏林暖津城
建院初期
從1954年建院後的20餘年,天津中醫一附院聚集了眾多知名的中醫名家,陸觀虎、哈荔田、趙寄凡、董曉初、顧小痴、王文錦、沈金山、胡秀璋、葉希賢、陳芝圃、李少川……,作為一代名醫,他們不僅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培養了後繼人才,而且也為中醫一附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學術基礎。醫院由日門診量300人次增至500人次;由新醫科第一個病房成立,到病床增至251張,醫院發展初見雛形。
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的春風使天津中醫一附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90年至2000年,建築面積近8萬平米的兩幢氣勢磅礴的大廈挺拔而立,醫院病床數從251張到701張再到1300張,最高日門診量逾1.5萬餘人次。醫院秉承「發展事業,服務社會,維護健康,造福人類」的辦院宗旨,高舉「院興科技,科技興院」旗幟,堅持「五專」發展模式,使古老的中醫插上了現代科技的翅膀,一躍成為杏林中的佼佼者!
跨越發展
天津中醫一附院從1954年建院到今天,這期間經歷了整整60年。在這60年的光輝歲月中,天津中醫一附院歷經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醫院事業實現了三次跨越騰飛:
1983年,石學敏教授擔任了院長,他乘改革開放之春風,勇於改革,科技興院,以針灸學科的發展帶動全院的發展。1991年,醫院遷入鞍山西道新院址,病床由251張達到701張,成為科室門類齊全、專科特色突出、集醫教研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醫院,實現了醫院事業的第一次騰飛。
北院(鞍山西道)院區
進入2000年,經過10年的蓄勢發展,由醫院自籌資金建成的國際醫療康復大廈投入使用,醫院病床總數達到了1300張,最高開放床位達1902張。2001年我院被天津市政府確立為天津市中醫醫學中心,實現了醫院事業的第二次騰飛。
名醫薈萃,揚名海內外
作為天津市中醫醫學中心,該院匯聚了天津最強大的名老中醫陣容,學術影響力名揚海內外。醫院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中國國醫大師2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4名,享受政府特殊貢獻津貼專家12名,天津市政府授銜專家5名,博士生導師24名,天津市名中醫23名。多年來,該院還先後與德國、法國、瑞士、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越南、阿曼等40餘個國家建立醫療、學術合作關系,每年接待海外患者愈千人,學習進修生數千人,中醫特色名揚海內外。
第二屆「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
石學敏教授,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屆「國醫大師」。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第二、三、四、五批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政府授銜中醫針灸學專家,天津市名中醫,天津市針灸學會會長。他帶領的「針刺治療腦病」學術團隊獲得2011年教育部「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稱號。
他創立的「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病取得顯著療效,該針法還用於腦外傷、多發性硬化、帕金森病、周圍神經疾病、抑鬱症、焦慮症、疼痛病症以及各種疑難雜症。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病的研究於199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8年獲天津市科技興市突出貢獻獎,並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確立為十大科技成果推廣項目,2009年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13年被列入「財政部、科技部科技惠民計劃推廣成果庫」。他率先提出針刺手法量學理論,使傳統針刺手法向規范化、劑量化、標准化發展;他提出治療中風病的「石氏中風單元療法」,開發研製了丹芪偏癱膠囊治療中風病,對中風病的治療形成系列,提高了臨床療效。他創立的「通關利竅」針法治療吞咽障礙、「活血散風,調和肝脾」治療高血壓、「調神益智」治療血管性痴呆、「經筋刺法」治療周圍性面癱等特色針法為患者解除了痛苦,在針刺治療中風病、高血壓病、針灸標准化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
他致力於國內外針灸學術交流和技術推廣,先後赴世界100餘個國家及地區講學,為中醫針灸走向世界做出了傑出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教授
張伯禮教授,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學術管理委員會主任,天津中醫葯大學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學術帶頭人,冠心病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負責人,科技部"重大新葯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第十屆國家葯典委員會執委兼中醫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葯學會副會長。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第四、五批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政府授銜中醫診斷學專家,天津市名中醫。他帶領的「中醫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團隊」獲得了2012年度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稱號。
他創立腦脊液葯理學方法,揭示了中葯對神經細胞保護的作用機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主持開展了全國第一個中醫葯對心肌梗死二級預防的循證研究,建立了中醫葯循證評價系列方法和關鍵技術,為客觀評價中醫葯療效奠定了方法學基礎,促進了中醫葯臨床研究質量的整體提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積極推進中葯現代化研究,提出了名優中成葯二次開發理念,主持改造中成葯30餘個,提升了中成葯科技含量,在全國起到示範作用。
第二屆「國醫大師」阮士怡教授
阮士怡教授,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中醫內科學學術帶頭人,第二屆「國醫大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第一批中醫葯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天津市名中醫,並榮獲天津市衛生系統「伯樂獎」。從醫70餘年,曾任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理事、天津市中醫學會理事、天津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及老年醫學會副理事長等職。
他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事業近70年,是我國中西醫結合領域的開拓者,他推動了天津中醫、中西醫結合學科的分化與發展,創建了天津中西醫結合學科心血管學科、老年病學科。他倡導並組織了中醫葯科學研究,提出了「心-脾-腎三臟一體」防治心血管病及老年內科病的學術思想,創造性地提出「益腎健脾、軟堅散結」法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設想,並開展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多次獲得省部級科學進步獎。阮士怡老先生從醫70餘年,如今已98歲高齡的他仍然工作在臨床和教學一線,潛心研究,筆耕不輟。
保持特色,引領津門杏林
作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該院多年來始終將專科專病建設列為醫療工作的重中之重。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提出了「五專(專科、專病、專家、專技、專葯)」的辦院特色,並逐步形成優勢。病種包括中風病、冠心病、心肌炎、慢性腎炎、尿毒症、糖尿病、血液病、風濕病、多臟衰竭、頸腰椎病、糖尿病足壞疽等內外婦兒各科疾病,在國內外均有廣泛的影響,專科門診量和專家門診量已佔到全院門診量的80%以上。
針灸學科學術影響和特色療效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確定為「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全國針灸專科醫療中心」,並在全國建立了48個針灸臨床分中心。心血管科學科實力規模名列全國前茅,是國家級心血管臨床研究基地,是國內最大的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專科之一。兒科是全國中醫兒科專科診療中心,學術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形成了以小兒腦系疾病、肺系疾病、心系疾病為特色的診療體系。腎病科是全國知名的中醫腎臟病研究中心之一,學術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腫瘤科以「扶正抗癌,解毒祛瘀」為特色,是天津市最大中醫腫瘤醫、教、研臨床研究基地。骨傷科以創傷骨病手術治療、微創骨科治療,骨質疏鬆專科治療及傳統手法治療等中西醫治療為主要特色。推拿科是國內臨床規模最大的推拿專科,在推拿治療脊柱源性疾病和功能性胃腸病領域居國內領先地位。
大醫精誠,服務社會
多年來,該院秉承「醫乃仁術」、「大醫精誠」的價值觀念,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努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溫馨的健康服務。
自2010年天津市衛生行業開展人民滿意的「好醫生、好護士、好醫院」評選活動以來,該院已連續三屆蟬聯大滿貫,醫院和醫務人員的口碑度廣受津城百姓贊許。近年來,該院緊緊圍繞「建成人民群眾滿意的醫院」這一宗旨,在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上,優化就診流程,加強服務管理,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相繼推出了一系列便民舉措:優化就診流程,推出掛號、診療、檢查化驗、取葯、繳費、住院等就診流程一站式分布;率先在全市推出了多種預約就診模式,極大地緩解了患者掛號難、等候時間長的大難題;實行無假日專家門診,每周六日均安排專家應診,每天晚上安排晚間門診,形成了「5+2」、「白加黑」的服務模式,解決了群眾公休日看病難找不到專家的問題;成立了疑難病會診中心,對多次就診仍無明確診斷的患者由高年資的全國知名專家進行聯合會診,為疑難病患者提供一站式診療服務;採用自動化的快速出葯系統,減少患者候葯時間,同時推出中葯代煎送葯到家服務,患者看完病後只需辦理委託代送手續即可安心回家等葯上門。該院所採取的一系列惠民便民服務措施,以及廣大醫務人員的良好醫德、精湛醫術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贊許。為此,該院2011年榮獲了天津市「天津城市民生貢獻獎」, 2012年榮獲了天津市「踐行天津精神貢獻獎」,2014年又榮獲了天津市「發展貢獻獎」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從頭邁步越新天,努力建成人民群眾滿意的醫院
邁進新世紀,醫院事業不僅實現了第二次騰飛,而且在醫、護、技、葯及科研、教學等方面的建設進一步發展壯大,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學科建設、醫療業務、人才培養、醫院管理等均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興旺發展時期。
2005年天津中醫葯大學校長、醫院內科學術管理委員會主任張伯禮教授,繼石學敏院士之後又光榮當選了中國工程院院士,2011年1月張伯禮院士又兼任了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至此我院已擁有了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2008年12月,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醫院終於被國家發改委、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批准為全國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成為重點研究中風病、冠心病基地,實現了醫院學科建設上的跨越發展。2014年6月,石學敏院士、阮士怡教授光榮當選了中國「第二屆國醫大師」,為天津的中醫葯事業爭得了榮譽。2014年12月,一座建築面積18萬平米的新院區已全部投入使用。至此,醫院兩個院區建築面積總合達到了26萬平米,固定床位2600張,開啟了醫院事業發展上的第三次騰飛。
南院區外景
南院區外景
南院區門診共享大廳
面對迎來第三次騰飛的大好時機,醫院現任領導班子及時提出了加快實施「三個轉變」(從單純的追求病人數量向追求高水平的醫療質量轉變;從以醫療工作為主的醫療機構向研究型醫院轉變;從粗放式、經驗型管理向精細化、科學化管理的轉變。)的發展思路,為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保障。與此同時,醫院領導班子又及時制定了新的奮斗目標,爭取在較短時期內,把醫院建設成「國內一流、北方最大的以針灸為特色的現代化中醫醫學中心」。
天津中醫一附院走過了60個春秋,它與中國中醫葯界共同經歷了一個甲子。60年前的今天,它還是襁褓中的嬰兒,如今它已成長為杏林中的巨人。天津中醫一附院的發展與祖國的強盛緊密相連,同天津中醫葯事業的開拓者、建設者同呼吸,共命運。在60年的流金歲月中,天津中醫一附院所實現的三次事業騰飛,得益於國家的改革開放和黨的中醫葯政策,得益於正確的辦院方向,得益於天津市委、市政府及各級領導的關懷支持,得益於天津中醫一附院幾代人六十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和心中的夢想!
以思想而勤探究,博大精深;以智慧而啟未來,志行高遠。天津中醫一附院在黨的十八大精神引領下,正積極探索具有中醫葯特色的現代化中醫院發展
㈩ 天津有幾所三甲醫院,都哪幾個什麼名字
天津有三甲醫院有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天津市眼科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天津市胸科醫院,天津醫科大學口腔醫院,天津醫科大學代謝病醫院,天津市口腔醫院,天津市人民醫院濱江分院,天津市長征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
1、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建於1957年,位於天津市和平區南京路288號。血液學研究所是實驗血液學重點實驗室掛靠單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造血組織幹細胞生物學和幹細胞工程技術、診斷與治療幹細胞相關疾病的單克隆抗體和基因工程抗體。
2、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位於天津市和平區鞍山道154號,始建於1946年,是一所三級綜合性甲等醫院。2018年12月4日,被國家衛健委公布為首批腫瘤多學科診療試點醫院。2019年5月,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自願參與DRG付費國家試點改革,將成為天津市首批DRG付費試點醫院。
3、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
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的前身是天津市天主教教會醫院,於1953年正式成立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是一所三級甲等婦產科專科醫院。
4、天津市胸科醫院
天津市胸科醫院始建於1947年,是三級甲等專科醫院。科室有心內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心外科、胸外科、內分泌科、綜合病房、急診科。
5、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成立於1985年,附屬口腔醫院創建於1987年,1998年成立口腔醫學院。醫院有11個教研室、9個臨床科室、7個醫技科室及中心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