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中國古代妾的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中國古代社會中禮教森嚴,等級分明,即使是妾本身也有嚴格的區分,被分為數個不同的卑尊級別,各級別之間制度嚴明,無法逾越。按出身,妾分為貴妾,良妾和賤妾三類。貴妾是出身皇親國戚與達官貴人之家的妾,在三類中地位最高。良妾是出身一般尋常百姓之家的妾。賤妾乃出身於戲子、妓女、乞丐和童養媳,在三類中地位最低。除了以出身區分為三類之外,妾又更進一步的根據血緣遠近和親屬親疏區分為以下數個等級:
媵
西周以前諸侯娶妻時不但有娶親姊妹和堂姐妹為妾,還有娶妻子的侄女為妾,稱作媵。西周以後此俗在漢族中變少,但在貴族中還有存在。
側室
側室為娶正妻的親姊妹或堂姐妹為妾。側室出嫁時坐紅牆藍頂轎子,和元配同時出嫁時,轎子在元配轎子之後,可隨元配一起享受包括宰相在內的官員必須讓道的特權。與元配同時出嫁時,可隨元配一起享受到新郎家從正門進的特權。但側室如單獨出嫁,路遇官轎則必須給官轎讓道,到新郎家時,只能從側門進。側室即使沒生任何子女,歷代法律規定也可以像正妻一樣,名字入族譜,牌位入宗廟受祭拜,但非必須,最後決定權在宗族家法,如宗族家法不許,便不能,這是側室低於正妻之處。繼承權方面,如正室無子,側室之子比其他庶出之子有優先權,側室之子們之間則按側室的等級次序繼承。
副室
副室為正妻表姐妹出身的妾。因為中國古代為父系社會,姑姑仍為父系所出,所以正妻姑表姐妹出身的妾高於正妻舅表姐妹和正妻姨表姐妹出身的妾。同樣,舅為男,姨為女,在父系社會中正妻舅表姐妹出身的妾又高於正妻姨表姐妹出身的妾。但因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出嫁後屬於夫家的人,已經不屬於原來的父系家族,因而副室的地位低於側室。
偏室
偏室為正妻姑表姐妹和姨表姐妹出身的妾,但和正妻沒有血緣關系。如果正妻姑父姨父娶數個妻妾,正妻姑姑姨母以外的妻妾所出的女兒們雖和正妻沒有血緣關系,但在輩份上仍是正妻的表姐妹。因和正妻無血緣關系,這些正妻姑的表姐妹和姨表姐妹嫁給同一丈夫後不能成為副室,只能是地位更低的偏室。
偏房
偏房是和正妻沒有任何血緣和親屬輩份關系的妾,可以是貴妾和良妾,也可能是賤妾。偏房為可以和丈夫,元配,側室,和偏室同桌吃飯的最低級別的妾。偏房和偏房以下的妾必須產子才能名字入族譜,牌位入宗廟受祭拜,否則不行。繼承權方面,如正室、側室、副室和偏室無子,偏房之子比其他庶出之子有優先權。丈夫如需填房而無側室、副室和偏室,偏房則為第一優先(賤妾出身的偏房除外,不能扶正)。
陪房
陪房為陪嫁侍女,多為貼身丫鬟或女管家,等級高於其他侍女出身的妾。陪房是可以扶正作為填房的最低級別的妾。丈夫如需填房而無側室、副室、偏室和偏房,陪房則為第一優先(賤妾出身的陪房除外)。繼承權方面,如正室、側室、副室、偏室和偏房無子,陪房之子比其他庶出之子有優先權。
侍妾
侍女被收房成為妾。此等級及以下等級的妾不能被扶正。繼承權方面,如正室、側室、副室、偏室、偏房和陪房無子,侍妾之子比其他庶出之子有優先權。
婢妾
婢為古代男犯之女眷,本身沒有犯罪,但因男子犯下株連之罪而受牽連入獄。官府罰婢到大戶人家做工,薪資收歸官府,但婢可被主人收房為妾。一旦被收房,婢妾可免罪出獄。男主人將其部曲的女眷收房為妾,其等級也為婢妾。契約勞工是婢妾另一主要來源,如黃梅戲天仙配中的男主角為葬父賣身三年為奴。婢妾的地位比侍妾更低,因為侍妾和男主人的關系為僱傭關系,侍女可以辭職不幹,但婢妾和男主人的關系為附屬關系,不能像侍女那樣可以隨時辭職不幹。婢妾即使懷孕,也可被主人轉送他人。
通房
通房和婢妾類似,但比婢妾地位更低,因為雖和婢妾一樣被官府罰做工,但女囚本身犯罪,無法像婢妾一樣借著和男主人結婚而免罪出獄。根據所女囚犯罪行,男主人若有意將通房收房為妾,須向官府繳一大筆費用,但並非所有罪過可以通過繳費贖罪。通房的其他來源為被男子贖身的妓女、買來的家妓、乞丐和童養媳。通房即使生下孩子,本人仍可被轉讓轉讓轉賣。通房在家庭中的地位有如後宮中最低級別的嬪妃:皇後可以在皇帝同意下將其所生子女收養,嬪妃本人必須服從。同樣,其如果其他妻妾和丈夫同意,通房所生子女可以被其他妻妾收養,而通房本人則無權表態反對。通房如在尚未被收房之前產子,而男主人又在收房之前去世,則其子只能以私生子的名分去分男主人的遺產。只有被收房之後,通房之子才算庶子。
外室
外地娶的妾,可以是以上妾中任何一種。
外婦
男子包養的情婦,無正式婚姻關系。外婦所生子女為私生子女,私生子即使是長子也無法繼承封號爵位,也無法分得長支財。私生子有遺產繼承權,但平分遺產時,私生子只能繼承其他兒子所分得的一半。
拓展知識
周代貴族女子出嫁,需要同族姐妹或姑侄陪嫁,稱為媵,媵會成為側室,地位比妾高。後世媵和妾漸漸不分。《禮記》:
"天子有後,有夫人,有世婦,有嬪,有妻,有妾...
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 公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 "
天子有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漢代以後一般的士大夫、平民都只有一個正妻(正室),同時可擁有多個妾。多數正妻是丈夫的第一位配偶。但也有「先納妾後娶妻」的例子,如章太炎於1892年納妾王氏,王氏去世後與湯國黎結婚,但只稱王氏為妾。多數朝代都禁止同時擁有多名正室(皇帝的正室為皇後,平民的正室為妻)。很少情況下,會有多個平妻的情況。因此嚴格的說,在中國歷史上,一夫多妻幾乎一直是不合法的,也很少發生。實際上中國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成語「三妻四妾」、「妻妾成群」就是形容妻子與妾侍很多的意思。雖然在當時的法律上,禁止婢女(青年女奴,屬於賤民)成為妾,也禁止妾直接成為妻,但實際上這些法律經常被違反。正妻死後,若妾要成為繼室,要經過一重儀式,稱為扶正。例如唐玄宗開元時,以孝友聞名的李日知「卒後,少子伊衡,以妾為妻」 。唐德宗時大臣李齊運,「以妾衛氏為正室」 。
自清朝乾隆年間承認兼祧合法性之後,民間多以兼祧之名娶平妻,即法律上的妾。生活中,兩妻地位平等,此風延續至民國。民國建立之初的十幾年,法律尚未涉及婚姻。民國十九年(1930年)12月,頒布的民法《親屬編》中廢除了「妾之制度」,不再規定妾與妻的關系和在家庭中的地位。但司法解釋和實際判決中,卻默認了納妾的合法性,諸如:「二十年院字第六四七號解釋」稱:「娶妾並非婚姻,自無所謂重婚。」「二十年院字第七三五號解釋」稱:「妾雖為現民法所不規定,妾與家長既以永久公共生活為目的,同居一家,依民法第一一二三第三項之規定,應視為家屬」。[5]「二十二年上字第六三六號判例」稱:「民法親屬編無妾之規定。至民法親屬編施行後……如有類似行為,即屬與人通姦,其妻自得請求離婚……得妻之明認或默認而為納妾之行為,其妻即不得據為離婚之請求」。[5]這些司法解釋造成男人納妾不算重婚,使民國的一夫一妻制實際上名存實亡。社會生活中,男子多妻是為常見。抗日戰爭時期,局勢動盪,出現大批「抗戰夫妻」。1947年1月1日,民國政府以大赦令的方式,解決「抗戰夫妻」觸犯通姦罪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次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禁止重婚、納妾。此後,納妾在香港和澳門等地亦是法例所禁止的,否則是犯上了重婚罪;較為特別的是,香港政府直至1971年才完全廢止大清律例,禁止納妾。
在中國歷史上,妾所生的子女稱為庶出,正室所生的子女稱為嫡出,一般情況下,除非正妻無子女,否則庶出子女沒有爵位及宗族繼承權。流動財產上庶出子女擁有部分財產繼承權,但一般低於嫡出子女。 《大明律》規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蔭襲先盡嫡長子孫,其分析家財田產,不問妻妾婢生,止依子數均分。」
㈡ 一什麼草堆填詞語
一(個)草堆。
個拼音gè
1、量詞:三個月。
2、單獨的:個人。
3、身材或物體的大小:高個子。
4、用在動詞與補語中間,以加強語氣:笑個不停。
(2)天津的偏室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介個[jiè gè]
是天津、安徽中部、信陽等地方言"這個"的意思。
2、之個[zhī gè]
則個。
3、翻個[fān gè]
翻過來;顛倒過來。
4、堂個[táng gè]
正堂及其兩旁的偏室。
5、後個[hòu gè]
是陝西關中方言,後天的意思。
㈢ 古代的十一種妾室都是什麼
中國古代妾的等級分為十一個,具體劃分如下:
1、第一等級:媵妾。古代貴族女子嫁人時,娘家會為她准備陪嫁的女子,這樣跟著正妻嫁過去的庶女就叫做媵妾。
2、第二等級:側室。媵妾制主要盛行於商周和春秋戰國時期。到了後來,陪正妻一起出嫁的親姐妹或者堂姐妹,被稱為側室。
3、第三等級:副室。指的是正妻表姐妹出身的妾室,即正妻的姑姑、舅舅家所生的女兒們,和正妻一起陪嫁給同一個男人。
4、第四等級:偏室。一般指的是正妻的表姐妹或姨姐妹出身的妾(大多是庶出的)。
5、第五等級:偏房。與正妻無任何血緣關系和家族關系出身的妾。分為:貴妾、良妾和賤妾三種。
6、第六等級:陪房。跟著正妻從正妻娘家陪嫁過來的丫鬟、女管家,一般是正妻的心腹。
7、第七等級:侍妾。即家中的侍女被抬成妾。
8、第八等級:婢妾。古代很多人犯了罪,家裡的女眷也要受牽連,變成奴籍,被官府隨意買賣。罪犯家屬出身的這類女子,如果被男人看上,娶進家,就可以脫了罪籍,成為「婢妾」。
9、第九等級:通房。家中的侍女出身,被男主人收用過了,但是又沒有抬她做侍妾,就叫通房大丫頭。
10、第十等級:外室。古代男人在外面另置房產娶的妾。
11、第十一等級:外婦。跟現在的情人差不多是一個概念。即男人在外面的相好的,沒有任何婚姻關系,不用負責任,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隨時可以解除相好關系。
㈣ 在天津被隔離是什麼意思
因為疫情原因,部分地區返津是需要隔離觀察的。
1.本土疫情期間,全部外地來(返)津人員實施查驗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制度,全部進津通道(含交通場站)開展公示告知及核酸查驗工作,具體終止日期另行通知。全部外地來(返)津人員要主動向社區、工作單位等報備,配合落實防控政策。
2.具有上海市旅居史的來津及返津人員,需持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或出示包含核酸檢測陰性信息的健康碼「綠碼」,主動向社區、工作單位等報備,抵津後24小時內進行核酸檢測,核酸檢測結果出具前減少出行,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前往商場、市場等公共場所,加強個人防護。抵津前14天內具有旅居史,實施抵津後7天醫學觀察,抵津後24小時內、第3(管理滿48小時)、7日進行核酸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可解除管理。抵津前7日內具有旅居史,實施抵津後7天居家隔離(同戶同室)及7日醫學觀察,抵津後24小時內、第3(隔離滿48小時)、7、14日進行核酸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可解除管理。
具體需查看天津最新疫情規定。
㈤ 天津人買房只看市內六區為什麼
天津買房,市內六區跟市外相差很遠,對於一個天津市區長起來的人來說,出了市內六區可能在他們的世界裡都不叫“天津”了。所以才會在天津“市裡”買房。
其實這種地域偏好的行程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和天津的發展方式和方向分不開。
首先,是市內六區的經濟環境要明顯優於其他區縣。天津雖說不是大牌公司林立,但是絕大多數的大型企業的總部,辦事處都在室內各區。所以說工作機會多啊!
總之,從經濟發展,社會配套,教育水平等方面,市內六區的發展還是有獨特的優勢的,在此買房也是合情合理。
當然,隨著交通的逐漸便利,各區發展政策的不斷調整,相信這種壁壘會被逐漸打破的。
㈥ 偏就不許,偏就是什麼意思
,因為他們暴露,沒有犯罪成本,所以更加猖狂,加大處罰力度,色狼。字面意思,為色而狂,把人性的丑惡嘴臉完全暴露出來,因為他們暴露,沒有犯罪成本,所以更加猖狂,加大處罰力度,〈形〉 從人,扁聲。本義:不正,傾斜) (2) 同本義 偏,頗也——《書·洪範》 勢有偏側。 (3) 又如:偏岸(斜岸);偏偏倒倒(東倒西歪。形容站不穩);偏側(猶傾側;偏斜);偏倒(傾斜) (4) 邊遠 心遠地自偏。 (5) 又如:偏邦(遠離中原地區的邊遠小國);偏伯(邊遠地方的長官);偏海(邊遠的濱海地區);偏澤(邊遠之地);偏州(僻遠之州);偏陬(僻遠之地) (6) 片面,側重於某一方 (7) 又如:偏為(偏向;偏袒);偏任(片面信任);偏行(片面實行);偏定(片面論定);偏解(片面的見解);偏辭(片面之詞);偏裨(偏將與裨將) (8) 獨,。如:偏委(特殊照顧);偏惠(特殊的利益);偏嗜(特殊的愛好) (9) 偏私;不公正;不公平 (10) 又如:偏佞(偏私奸巧);偏指(偏私的意願);偏徇(偏私曲從);偏護(偏私的袒護);偏執(固執);偏介(孤高偏執);偏吝(偏執鄙吝);偏令(偏頗的政令);偏曲(偏頗隱晦);偏政(偏頗的政教);偏恣(偏頗任性);偏說(偏頗、片面的言論);偏質(偏頗之性);偏論(偏頗的議論) (11) 假借為「遍」。普遍 則不可偏觀也。 (12) 通「扁」。扁舟,小船乘偏舟於五湖。 (13) 通「翩」。疾飛,飄揚◎ 偏 piān 〈名〉 (1) 旁;一方。如:偏王(占據一地而稱王);偏帥(一方守將);偏霸(偏據一方而稱王);偏亡(缺少某一方面);偏至(在某一方面達到最高成就);偏長(一方面的特長);偏修(修道的旁門);偏室(正屋旁的房子);偏出(庶出;妾所生的子女) (2) 部屬 舉其偏,不為黨。 (3) 配偶的一方 但以偏親垂老,生計屢空,聊復靦顏以居,未能投劾而去。 (4) 又如:偏棲(獨居) (5) 偏差;錯誤。如:糾偏 ◎〈動〉
㈦ 偏室侵正 是什麼意思
現在來講就是二奶欺負堂客的意思
㈧ 十幾萬的偏室成員,在清朝滅亡後都去了哪裡
一般來說我國歷朝歷代的皇權更替,尤其是朝代更替都伴隨著一陣腥風血雨。據不完全統計,自秦朝至清朝初期,每逢皇位更替死難人數者平均過百人以上。而朝代更替,僅前朝宗室成員死難者亦不下萬人以上。到這里可能就有很多朋友會好奇,那清朝滅亡後,他們的那14萬皇室成員都去哪了?怎麼沒聽說有什麼大規模的屠殺清朝宗室的新聞呢?
如標題所說,這四條選擇當中後兩條是最可恨的(前面兩條不壞,正常),道理很簡單。做一個漢奸固然能換到個人的榮華富貴,但卻出賣了大量的國家利益,讓當時本就殘破的「朝廷」越發破敗,這實在是令人心痛。而後者亦是如此,這些文物古玩都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珍貴國寶,是我們研究歷史的主要手段,但卻因為一些金錢而離開我們前往異國他鄉,這又怎麼不令人感到悲傷,感到憤怒呢?
㈨ 偏的意思是什麼
◎ 偏
piān
〈形〉
(1) (形聲。從人,扁聲。本義:不正,傾斜)
(2) 同本義 [leaning;slanting;inclined;tilted]
偏,頗也。——《說文》
無偏無頗。——《書·洪範》
勢有偏側。——南朝宋· 謝靈運《山居賦》
(3) 又如:偏岸(斜岸);偏偏倒倒(東倒西歪。形容站不穩);偏側(猶傾側;偏斜);偏倒(傾斜)
(4) 邊遠 [remote]
心遠地自偏。——晉· 陶淵明《飲酒》
(5) 又如:偏邦(遠離中原地區的邊遠小國);偏伯(邊遠地方的長官);偏海(邊遠的濱海地區);偏澤(邊遠之地);偏州(僻遠之州);偏陬(僻遠之地)
(6) 片面,側重於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 [one-sided;unilateral]
(7) 又如:偏為(偏向;偏袒);偏任(片面信任);偏行(片面實行);偏定(片面論定);偏解(片面的見解);偏辭(片面之詞);偏裨(偏將與裨將)
(8) 獨,特 [particular]。如:偏委(特殊照顧);偏惠(特殊的利益);偏嗜(特殊的愛好)
(9) 偏私;不公正;不公平 [selfish;partial;prejudiced]
王道盪盪,不偏不黨;王道平平,不黨不偏。——《墨子·兼愛下》
通則驕而偏。——《荀子·不苟》
(10) 又如:偏佞(偏私奸巧);偏指(偏私的意願);偏徇(偏私曲從);偏護(偏私的袒護);偏執(固執);偏介(孤高偏執);偏吝(偏執鄙吝);偏令(偏頗的政令);偏曲(偏頗隱晦);偏政(偏頗的政教);偏恣(偏頗任性);偏說(偏頗、片面的言論);偏質(偏頗之性);偏論(偏頗的議論)
(11) 假借為「遍」。普遍 [allover;everywhere]
則不可偏觀也。——《墨子·小取》
(12) 通「扁」。扁舟,小船 [small boat;skiff]
乘偏舟於五湖。——《後漢書·隗囂傳》
(13) 通「翩」。疾飛,飄揚 [lightly;flying]
◎ 偏
piān
〈名〉
(1) 旁;一方 [side]。如:偏王(占據一地而稱王);偏帥(一方守將);偏霸(偏據一方而稱王);偏亡(缺少某一方面);偏至(在某一方面達到最高成就);偏長(一方面的特長);偏修(修道的旁門);偏室(正屋旁的房子);偏出(庶出;妾所生的子女)
(2) 部屬 [subject]
舉其偏,不為黨。——《左傳·襄公三年》
(3) 配偶的一方 [spouse]
但以偏親垂老,生計屢空,聊復靦顏以居,未能投劾而去。——宋· 秦觀《謝館職啟》
(4) 又如:偏棲(獨居)
(5) 偏差;錯誤 [error]。如:糾偏
◎ 偏
piān
〈動〉
(1) 傾側 [incline;tilt]
太陽已偏到西邊去。——老舍《四世同堂》
(2) 偏袒 [be partial to and side with]。如:偏枯(偏袒;偏於一方);偏怙(偏心;偏向);偏毗(偏袒;輔助);偏枯曲庇(偏袒庇護);偏為(偏向;偏袒)
(3) 堅持,強求 [insist on]。如:不該她去,她偏要去
(4) 用於客套語。表示先用過或已用過茶飯 [have had (a meal)]。如:偏背(客氣話。已吃過飯了)
◎ 偏
piān
〈副〉
(1) 表示程度。很;最;特別 [specially]。如:偏吃(吃得特別好);偏肥(特別鄙薄);偏宜(特別合適);偏視(特別看重);偏惡(特別的厭惡);偏精(特別精通);偏憐(特別寵愛);偏寶(特別珍愛);偏昵(特別親近)
(2) 表示出乎意料或與意願相反 [why]。如:偏陪(「不能奉陪」的謙稱,失陪)
(3) 表示時間,相當於「正的」、「恰巧」 [just in time]
正是揚帆時,偏逢江上客。——唐· 皇甫冉《曾東游以詩寄之》
(4) 表示時間,相當於「只」、「單單」 [only]。如:偏制(獨自控制);偏得(獨得);偏棲(獨居);偏醒(獨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