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大孫庄靠近什麼海
擴展閱讀
深圳中海華庭住哪些名人 2025-05-20 01:11:42
杭州人怎麼炒豬腰 2025-05-20 00:38:09

天津大孫庄靠近什麼海

發布時間: 2022-07-24 14:55:27

❶ 求天津市津南區,的郵政編碼。

天津市津南區郵政編碼:300352。

津南區東臨天津港,西連市中心城區,南接大港石化工業區,北依海河,占海河綜合開發全長72公里的中下游32公里,處於天津市經濟發展的主軸上,是承接中心城區城市功能和濱海新區產業功能的重要地區,東部的葛沽鎮是濱海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津南區轄8個鎮:鹹水沽鎮、葛沽鎮、小站鎮、雙港鎮、辛庄鎮、雙橋河鎮、八里台鎮、北閘口鎮;1個辦事處(鎮級,但不是街道辦事處):長青辦事處。津南區共有173 個行政村。區政府駐地鹹水沽鎮。

(1)天津大孫庄靠近什麼海擴展閱讀

津南區東與塘沽區接壤,南與大港區毗鄰,西與河西區、西青區相連,北與東麗區隔海河相望。西部的長青辦事處坐落在河西區界內,東部的葛沽鎮是濱海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區政府所在地鹹水沽鎮是天津的衛星城鎮之一,距天津市中心區12公里,距天津港30公里,距天津濱海國際機場20公里,距鐵路天津站27公里,距京津塘高速公路12公里,到北京僅需用1小時車程。津南區東西長25千米,南北寬26千米。總面積420.72平方千米。

津南區的陸地是在漫長的歷史時期、海退成陸逐步形成。距今20億年前,津南一帶是白浪滔天的海洋,直到距今5000年。這中間20多億年的漫長時間內。

經歷83次陸海的變遷,特別是第四紀中更新世,渤海形成以後,由於世界性的氣候冷暖變化和洋面升降。

津南區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雨熱同期。春季多風,乾旱少雨;夏季炎熱,降雨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宜人;冬季寒冷,乾燥少雪。

年平均日照時數2659小時,年平均氣溫11.9度,年平均無霜期206天,年平均地面溫度14.5度,年平均降水量556.4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64%。

❷ 天津市216路公交車多長時間一趟

天津216路,大概45分鍾一趟
備注信息:全程24.5公里。
本線路有車時間(僅供參考):
復興門:06:25、07:05、07:45、08:30、09:15、10:00、10:45、11:30、12:15、13:00、13:50、14:40、15:30、16:20、17:10、18:00,
大孫庄村委會:06:30、07:15、08:00、08:45、09:30、10:15、11:00、11:45、12:30、13:15、14:00、14:45、15:30、16:20、17:10、18:00

祝您一切順利!!
如果您對我的答案表示認可,請點一下「採納為最佳答案」,表示對我的鼓勵,謝謝!!

❸ 2022年管城區大孫庄拆遷了嗎

拆了。
一、擬徵收土地目的:
依據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關於天津市津沽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項目建議書的批復(津發改農經〔2019〕477號),用於天津市津沽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項目建設。
二、擬徵收土地位置/范圍:
擬徵收你村位於東至大孫庄村水澆地、南至天津市人民政府建制鎮、西至津南污泥處理廠、北至大孫庄村溝渠的土地,具體范圍以徵收土地勘測定界圖為准。

❹ 淮河流經河南、安徽、江蘇等省,沿岸口音也稱「淮音」,屬於北方語系。天津口音和「淮音」的淵源哪位知曉

http://ke..com/view/98101.htm 天津話的歷史「方言島」但凡天津人都知道,楊柳青、鹹水沽一代人說的話,似乎很「隔色」。在天津這地界兒,隱隱有這么一條線,線的這一頭是「您(ní)了這(jiè)是干(ga)嘛(mà)呀」的天津話,一腳邁到線那頭,就好像到了外地。
這條線到底在哪裡,1954年,現年81歲高齡的李世瑜全面找出了天津地區四面八方的語言分界線,確立了「天津

天津話
方言島」學說,畫出了「天津方言區域圖」。
李老告訴記者,他過去住在西頭梁家嘴,從小就注意到一個事實:在他家的那些男女傭人,串街走巷做小生意的,賣青菜、西瓜的,掏糞的……都不說天津話。李老問過他們說的是什麼話,他們不是說楊柳青、靜海縣,就是說海下、鹹水沽,要麼就是武清縣、白洋淀……他又發現一個事實,就是我們講的口語中所用的詞彙有許多是與課本上、書籍上、報紙上不一致的,字典上也查不到,大人們說這是土話,或者是「雜言」。上個世紀40年代初,李世瑜開始搜集這些土話。
他說,天津方言與附近地區的方言有許多差別。住在市區的人到郊區去,走一段路就會發現語言變了。
在李世瑜的地圖中,標明七個方言小區,(1)就是天津方言區,呈倒置的等腰三角形。天津舊城是天津話的中心,它的四至(即等語線或同言線,同語線圈)從東郊大畢庄開始經趙莊子、張貴庄、翟莊子、蘆莊子、西郊北馬集、南馬集、北里八口、大韓庄、大蘆北口、小南河、陳村、侯家台、邢莊子到曹莊子。在這范圍的西北方向是(3),即北郊方言區。這里又分為A、

天津
B兩區。(5)即東郊方言區。(4)即靜海方言區(屬靜海音系)。以及(2)即武清方言區(屬北京音系)。
由於(1)即天津方言區,它的東南西三面都被靜海方言區包圍著,這種現象在語言學上就稱(1)為「方言島」。所謂方言島是外來的方言勢力占據原來某方言區,形成被原來方言區域包圍著的獨立的方言孤島。全國這種例子不少,大都因移民所致。北方方言區內最著名的方言島是承德,它距離北京近二百公里,但居民操純北京話,就是由於康熙時興建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大批供奉、保衛人員移住該地,定居下來,以致壓倒原來居民所操方言,使之同化於北京話,因此承德形成一方言島。
至於天津方言島,它的移民是從哪裡來的即它的語源在哪裡?李世瑜表示,這里應先解決兩個與之相關的問題。
一是確定方言島即畫出它的等語線,主要根據天津話的語音特徵:陰平(一聲)讀低平調,在天津周圍找不到。圖上

天津
倒置的等腰三角形的兩腰外側都是靜海方言區或屬靜海音系的海下方言區。兩腰村子,有時近在咫尺,但語意也迥然不同。主要是陰平的低調在兩腰外的地點中突然消失,其他聲調也有所改變。一個極端的例子是北斜村,這里恰在等語線上,村子北由南運河引來的小河隔開,河東半操天津話,即陰平讀低平調。而河西低平調突然消失變成靜海話。在天津方言島即那個等腰三角形的底邊則情況略異。(3)方言區是過渡階段,陰平讀低平調的現象是逐漸消失的,越往北低平調的越少。到(2)方言區才全部讀成高平調。
二是,為什麼從天津話中心舊城往北不過一公里,從東於庄、西於庄語音就變了——盡管它是個過渡地區,而往南到二十多公里的大八里台,大孫庄一線才變呢?


天津
為,燕王的駐軍以老城廂為根據地,無論是向北、向西還是向東開墾,都是不可能的。這三個方向都有人密集居住,常年耕作。村民不會讓外來的人口占據熟地,所以駐軍只能向南方開墾。天津地區原是個退海地,自從三十年前發現渤海灣西岸三道古海岸遺跡後,才確認,戰國時期天津地區的聚落點還散布在沿張貴庄到八里台一線上,當時軍糧城到鹹水沽一線之西還是動盪不定的沼澤。而在舊城以北地區則在新石器時代已成陸地且逐漸開發。明初,天津地區的地位更為重要,建衛築城之後,移民聚集,占據原屬靜海地面定居,向北阻於南北運河和子牙河,那是早已開發的武清地界。往南多沼澤、葦塘、荒地,移民盡情佔用,因此一直開到二三十公里以外。
由此說明,天津方言區形成方言島,是由操著天津方言的少數居民,他們的方言也逐漸同化於天津方言的「母方言」。
哪兒是天津話的根
近於鳳陽音,又似徐州語,類同淮安言,最像宿州話。
在李世

天津
瑜提出「天津方言島」學說後,學術界一致予以認可,但對天津方言的語源卻有不同的說法。一說,是流行在天津這一地區的一個土著方言;或說,是由靜海話在聲調發生演變之後而逐步形成的;另一民間傳說,是從山西洪洞大槐樹村移來的;市歷史博物館的陳列根據志書所載,許多早期人物籍貫是山西,文獻中也有「自山西移民」的記載,故也主此說;另是「燕王掃北」時從江蘇、安徽移來的。李世瑜認為,從語言現象上看,「燕王掃北」一說是較符合實際的。
「燕王掃北」,是流傳民間已久的傳說。朱元璋稱帝後,仿效古人,封了許多藩王。四子朱棣握有重兵,且屢建戰功,故遭朱元璋忌憚。為了削弱他的實力,洪武三年朱元璋封他為燕王,讓他帶領大批老弱殘兵到北京、天津一帶戍邊。據說,當時募兵的標準是「弱冠不挑,而立不去,天命之年隨軍去」,意思是說,隨燕王掃北的人,二三十歲的人都不許去,只許五十歲左右的人去。無疑,這些人都是有家小的,就是說,燕王確實從固鎮一帶地區招募了很
多士兵,帶著家屬開赴北方。
且不說傳說怎樣,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在燕王掃北前後,蘇皖地區不斷有移民到天津地區,江淮人逐漸地佔了壓倒性優勢,才確立的天津方言島。從山西或其他地方移民天津的人,由於不是大批的,無論是操什麼方言,也都會被同化。
燕王是安徽鳳陽人,他帶兵北上定會從他的家鄉及附近招募士兵,包括隨軍家屬或其他移民,而且這些人有「明初有戍天津者,因家焉」(《天津縣新志·汪來傳》)。所以《衛志》戶口有軍籍,官籍。通過上述逃荒、漕運、戍邊等,大批人定居到天津。
《衛志·毛愷德政碑》記:「天津近東海,故荒石蘆荻處。永樂初始辟而居之,雜以閩、廣、吳、楚、齊、梁之民。」這些史料、說明了明朝初期天津衛人口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軍經商的吳人成了天津衛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再加上這些人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比較高。於是,具有低平調的江淮方言成了天津衛的通用語。
追尋天津話足跡

津話
立了天津話的來源,就要弄清楚,天津話的「母方言」到底在哪裡?鳳陽?蚌埠?淮安?還是……上世紀80年代,已經60多歲的李世瑜先後兩次南下,奔波於安徽的各個城市。洪澤湖畔,留下李老躑躅的身影。
線索遍布
出行之前,幾種線索形成不同的畫面,呈現在李世瑜的面前。
線索一:80年代,「鳳陽雜技團」到天津表演,講解員說的完全是「天津話」,李世瑜以為是臨時僱用的天津人來當講解員。表演結束後,他和演員談話,才發現,他們的口音和講解員差不多,他們說的就是自己的家鄉話。李世瑜聯想到,天津西於庄有一種民間舞蹈——花鼓,他們的唱詞、鼓點、舞蹈、服飾都是從鳳陽來的。聽黃梅戲的時候,也常常感到道白很像天津話。
線索二:一次他從合肥乘車南下,列車員說的都是「天津話」。李世瑜以為這是天津列車段的乘務員調到淮南鐵路段的。經詢問後,才知道他們說的也是家鄉話。一位在徐州工作的天津人告訴他,徐州話和天津話差不多,只要動幾個音就可以了。凡此種種,都讓李世瑜意識到,天津方言的「母方言」很可能與蘇北、皖北一帶有關,特別是以鳳陽為中心的地帶,當年燕王掃北時所帶的兵可能就是從這里招募的,後來在天津定居下來。
線索三:周總理的口音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他的口音和天津話很像,因為他的陰平(一聲)讀低平調。淮安是周總理的故鄉,這樣就又使他意識到,以淮安為中心的方言有可能是天津方言的「母方言」。
尋訪:鳳陽不是老家
帶著這些假設,1986年9月,李世瑜開始了尋訪工作,先去鳳陽。李世瑜在蚌埠下車,先調查了蚌埠方言,邊聽邊錄音邊研究,結果卻令人失望。因為除了它的陰平(一聲)也讀低平調之外,其他的音調都與天津話有差距,尤其保存了許多入聲字,而天津話是沒有入聲字的。如果加快語流速度,他們便有聽不懂的地方了。到了鳳陽,發現那裡的方言不像雜技團的成員那樣,而是和蚌埠基本相同,可能是雜技團的人並非都是鳳陽人的緣故。
與此同時,李世瑜發現,鳳陽的方言南部和北部還有差異,南部入聲字更多一些。他又調查了鳳陽附近的臨淮和留埠,結果也是一樣。抵達淮安後,同樣是一無所獲,李世瑜的線索一下子斷了。鳳陽和淮安是天津方言的「母方言」的推斷,被事實否定了。
偶遇:固鎮才是正根兒
繞著高郵湖、洪澤湖地區跑了一圈之後,天津方言的「母方言」似乎還在雲里霧中。李世瑜決定再到安慶尋訪。在從徐州乘火車前往安慶的途中,他卻有了出人意料的收獲,這個收獲成為李世瑜尋訪成功決定性的因素。
火車上很擁擠,李世瑜和很多人一樣是「站票」。火車過了宿州後,李世瑜身邊的兩個人因為搶座吵了起來。一口純正的天津話,從兩個人嘴裡硬硬地甩出來。李世瑜以為碰到了老鄉,便勸起架來,「都出門在外的,都不容易,別吵了。」搶座的人眼眉一立:「嘛!嘛出門在外!我,我就這兒的。」
一句話,讓李世瑜大喜過望,安慶不去了!他乾脆跟著這兩個人下了火車,下車的這一站叫固鎮,在安徽蚌埠北48公里處。一到固鎮火車站,李世瑜以為回到了天津,充斥雙耳的統統是他從小聽到大、說到大的天津話。
車站的茶攤前,一位老掌櫃和他們搭起了話,一種「共同語言」讓他們相談甚歡。至今李世瑜的錄音帶里還留存著這樣一段精彩的對話。「兩位同志,你們哪兒人哪?」「您聽我們是哪的人?」老人遲疑了一下:「聽你們的口音是本地人,可我怎麼沒見過你們啊?」原來,固鎮來來往往的人都要經過這個火車站,老掌櫃差不多都認識。
老掌櫃告訴李世瑜,固鎮屬於宿州市現在屬於蚌埠市,宿州市距離固鎮45公里。
興奮的李世瑜馬不停蹄地回了宿州,歷經數月的調查,天津方言的「母方言」終於現出了真容——天津話來自以為中心的廣大的江淮平原。
這是燕王朱棣所賜。在流傳民間已久的「燕王掃北」傳說里,朱元璋四子朱棣握有重兵,且屢建戰功,故遭父皇忌憚。為削弱他實力,洪武三年朱元璋封他為燕王,讓他帶領大批老弱殘兵到北京、天津一帶戍邊。當時募兵的標準是二三十歲的人不許去,只許五十歲左右的人去,這些人無疑都有家小。燕王確實從固鎮一帶招募了很多士兵,帶著家屬開赴北方。
到晚清,李鴻章調淮軍六萬人駐守天津,最終又都演變成天津人。
結論:天津話來源於南方安徽蚌埠市固鎮。以固鎮為中心的淮河兩岸地區方言是天津話的來源。

❺ 河北梆子和天津銀達子的老調河北梆子有什麼不同

銀達子(1895-1959)河北梆子老生演員,兼擅老旦。原名王慶林,天津西郊大孫庄人,生於1895年,漢族。童年凄苦,初學裁縫,12歲起隨老演員達子紅學河北梆子,工老生。學藝刻苦,善於揣摩鑽研,得其神韻。1914-1928年除在天津市演出以外,還遠去辛集、南宮、寶坻、霸縣一帶演出。1930年重返天津,恰與河北梆子著名青衣金鋼鑽同搭班演出,相得益彰。1947年,他們又在「中華茶園」搭班演出。天津解放前夕,銀達子不惜降低身份,去廣播電台為商店做廣告宣傳,用其收入來挽救這一瀕臨絕滅的劇種。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後,銀達子倡議組建共和班,定名為「復興河北梆子劇團」。不僅常演傳統戲,還演出新戲配合政治宣傳,如《兄妹開荒》等,賣座經久不衰。1953年又與韓俊卿等組建了國營天津市河北梆子劇團。並排演《秦香蓮》作為建團獻禮。後曾任天津市河北梆子劇院副院長。1953年秋,奔赴朝鮮為中國人民志願軍進行慰問演出。其後,他又以天津市人民代表的身份與另一代表韓俊卿倡議籌建天津市戲曲學校,培養京、評、梆三劇種的接班人。這一提案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採納並著手籌建。現在很多活躍在舞台上的中青年戲曲演員,便都是在那時開始培養的。從繼往開來這一角度來看,他的確為復興河北梆子立了一大功。可惜天不假年,1959年11月,銀達子正在北京出席全國工交財貿系統群英會,因腦溢血,搶救無效死亡,時年64歲。根據他的生前志願,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員。
因為他的嗓音柔潤甘甜,有如銀鈴清新悅耳,故取名銀達子。他的演唱非常講究吐字和發聲,嚴格掌握尺寸板眼,演唱時有起有伏、層次井然、情詞並茂、疏密相間。他的藝術成就在男聲唱腔改革方面表現最為突出。最初的唱法基本上是師承小元元紅(魏連升)一派,但又對京劇、京韻大鼓、太平歌詞等各派兼收並蓄,為已所用。中年以後,則根據自己的嗓音特點,創造了以鋪敘為主,多用低音的「達子腔」或「銀派」老生唱腔,以真假聲並用,寓剛於柔,這一梆子唱腔的新流派,為這個瀕於絕滅的古老地方劇種又注入了新的血液。
銀達子的擅演劇目有《轅門斬子》、《打金枝》、《戰北原》、《蝴蝶杯》等。

❻ 天津八里台,大孫庄屬於什麼區

八里台屬於津南區,南開區也有八里台,南開區八里台橋,南開大學附近

❼ 想知道: 天津市 津沽污水處理廠 在哪

1:天津市津沽污水處理廠位於天津市津南區大孫庄村西側,西青高端金屬製品工業區東側。

2:天津市津沽污水處理廠處理范圍包括中心城區的河西區、和平區、南開區,西青的大寺、王穩庄地區和津南區,規劃服務面積273平方公里,服務人口約300萬人。

3:天津市津沽污水處理廠途經公交線路:183路; 206路; 216路; 219路

4:離之最近的公交站點名稱:大孫庄村委會-公交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