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主教練郎平有多偉大
女排主教練郎平有多偉大?郎伯伯:她把全部都給了中國女排!
楊瀾曾經主持過一檔節目,那次的節目就是采訪郎平。後來楊瀾在節目上放了一段賴亞文和郎平父親通話的一段視頻,當郎伯伯說起女兒郎平的時候頓時淚流滿面,他說:郎平把全部都獻給了中國女排事業,我們做父母的都為她驕傲,可是我們也非常擔心她。就這么一段話,讓節目中的郎平哭的泣不成聲。
如今的郎平已經完成了郎伯伯的兩個最大的心願,她也帶領著中國女排走上了巔峰!中國女排郎平能有多偉大?讓我們祝福她永遠幸福快樂!
Ⅱ 聞一多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總評:聯系《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全文來看,聞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學嚴謹、成就卓越的學者,也是一位說做統一、表裡如一、言行一致、執著救國、無私無畏的民主戰士。他的確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標」。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傳記,卻記敘了聞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現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贊揚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澤東同志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高度贊揚聞一多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具有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這是聞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這在這篇文章中充分表現出來了。文章的後半部分,著力寫聞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然而,聞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學者、詩人。因此,這篇文章前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前期怎樣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十數年如一日,終於在學術上取得累累碩果。著力表現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
聞一多先生前期潛心於學術,後期投身於民主運動,這反映了他對社會認識的變化。但作為一名卓越的學者,一名偉大的愛國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終如一的。
Ⅲ 中國社會名人有哪些是再婚
離婚的人,很多會選擇再婚,他們選擇再婚的動機主要有三種。
第一、生活動機。簡單的說就是為了生活便利而再婚的。比如,孩子還小,希望給他們一個相對完整的家,讓他們失去的父愛或者母愛通過另一種形式得到恢復。比如,上有老人需要贍養,一個人在外打拚,家事無暇顧及,需要一個人料理等。這些都屬於生活動機,這種動機往往是通過整合雙方資源,以雙方互惠互利為基礎達成的,這很像生意場上的一種合作或交易。這種動機多見於普通人的再婚情況,年齡一般在55歲以下。
這里的翡翠原石,礦區直供,無中間商,一件也是批發價
廣告
這里的翡翠原石,礦區直供,無中間商,一件也是批發價
第二、情感動機。這部分人群主要以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主。他們基本完成了人生的主要使命,物質生活無憂,精神情感空虛,急需要一個伴侶來排遣內心的孤獨。這種再婚的動機,通俗的講就是找老來伴。比如:隔壁王大爺和跳廣場舞的張大媽好上了,就是這種類型的動機。
最後一種是 「補償動機」。這部分人,通常在第一段婚姻中,因為各種原因留下了太多遺憾。後來,隨著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他們有能力去彌補這些遺憾,於是潛藏在他們內心深處的真實婚姻理想又冒出了頭。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找各種理由,結束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按自己的理想再婚。這部分人群以社會精英名流為主。我們看到的各類明星再婚,基本都屬於這種動機。比如:鄭少秋的再婚,趙本山的再婚,這個就不需要多說了。
了解了再婚的心理動機,我們可以通過它推演出當事人的人生價值觀,價值觀,道德觀,從而判斷對方是否屬於自己需要的那類人。
作者:方亮,曾用名方言亮語,馭愛情感品牌創始人,資深情感媒體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實戰派婚戀導師,江西衛視《金牌調解》編導。中國第一位提出「婚姻保證金」概念的人,第一位提出「家暴限婚」制度的人,第一位提出「准婚證」概念的人
Ⅳ 聞一多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
聞一多先生是一個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新月派代表詩人。敢於和反動派做斗爭的人 。
Ⅳ 郎平曾獲第23屆奧運會女排冠軍,你知道有關郎平的故事嗎
郎平的少年時代,正是我國經濟困難的時期,糧食定量供應,營養品就更缺乏了。偏偏郎平生來就是一大個子,父母,姐姐的口糧盡可能地省給她吃。小郎平越長越高了,上小學時就比男孩高出一頭,上中學時更是鶴立雞群、俯視全班了。父親郎家驊是個體育迷,看見女兒天生這樣一副好身材,便一意鼓勵她做一名運動員。郎平升入北京朝陽中學後,課余參加了校排球隊,這簡直成了郎家驊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他每天都要教女兒怎樣打球,一有機會還要陪女兒去看國際排球比賽。可以說,郎平走上排壇生涯的第一位引路人,就是她的父親郎家驊。
排球界對優秀排球運動員的培訓,概括成一句話:「3年打基礎,5年成型,8年成器。」然而,郎平卻是個例外。她15歲進北京青年女排,後跨越二線隊、甲級隊、國家隊三級台階,一年一級,直至擢升為中國隊絕對主力,並戰勝世界勁旅,成了大器,其間只用了4年多時間。就整個世界排壇而言,實屬罕見的「超前進位」者。
Ⅵ 郎平主要事跡
郎平主要事跡:
1973年進入北京工人體育館少年體校排球班練習排球。1976年進入北京市業余體校,同年入選北京市排球隊;1978年入選國家集訓隊。1980年入選中國體育勞倫斯獎第二屆十佳名單。1982年榮膺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MVP」。1984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
1996年獲得國際排聯頒發的「世界最佳教練」。2002年10月,正式入選排球名人堂,成為亞洲排球運動員中獲此殊榮的第一人。2013年4月25日,被任命為中國女排國家隊主教練。2015年2月1日,獲2014CCTV體壇風雲人物最佳教練獎。2015年率領中國女排奪得女排世界盃冠軍,並直接晉級2016年裡約奧運會。
2016年1月16日,與王育成在京舉行婚禮。2016年1月24日,獲2015CCTV體壇風雲人物最佳教練獎和評委會大獎。2016年2月14日,榮膺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2016年8月21日,郎平帶領女排戰勝塞爾維亞,贏得里約奧運會冠軍。
擴展材料:
郎平,1960年12月10日出生於中國天津市,前中國女子排球運動員,奧運冠軍,現任中國女排總教練、中國排球學院院長。
郎平的父親是個體育迷,一有機會,父親就帶著郎平到住家附近的北京工人體育館去看比賽。父親對體育的酷愛,影響著郎平。在郎平少年時代的記憶里,排球給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1987年,郎平與前八一男排隊員白帆的結合。二人當時在北京飯店舉行隆重的婚禮,之後郎平赴美國留學,並誕下愛女白浪浪。1995年,郎平與白帆在美國離婚,根據當地法律,二人各自分享一半撫養權。
郎平,憑借強勁而精確的扣殺而贏得「鐵榔頭」綽號。她身體素質好,彈跳力強,摸高可達3.17米,快攻變化多,網上技術突出,以四號位高點強攻著稱,是中國女排的核心人物。
郎平細節定成敗,以身作則傳承女排精神。
Ⅶ 中國女排教練郎平的父親叫什麼
她父親叫郎家驊。
Ⅷ 七子之歌的作者是個怎麼樣的人
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漢族,原名聞家驊,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新月派代表詩人,作品主要收錄在《聞一多全集》中。
中文名: 聞一多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出生地: 湖北省蘄水縣(今黃岡市浠水縣)
出生日期: 1899年11月24日
逝世日期: 1946年7月15日
代表作品: 《聞一多全集》
目錄
聞一多生平
《最後一次演講》
1. 原文
2. 賞析
聞一多的詩
1. 太陽吟
2. 憶菊
3. ——重陽前一日作
4. 紅豆
5. 死
6. 懺悔
7. 廢園
8. 小溪
9. 口供
10. 也許
11. ——葬歌
12. 一個觀念
13. 洗衣歌
14. 聞一多先生的書桌
15. 奇跡
16. 祈禱
17. 一句話
18. 色彩
19. 相遇已成過去
20. 死水
21. 靜夜
22. 發 現
23. 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歌詞
聞一多名言
聞一多生平
《最後一次演講》
1. 原文
2. 賞析
聞一多的詩
1. 太陽吟
2. 憶菊
3. ——重陽前一日作
4. 紅豆
5. 死
6. 懺悔
7. 廢園
8. 小溪
9. 口供
10. 也許
11. ——葬歌
12. 一個觀念
13. 洗衣歌
14. 聞一多先生的書桌
15. 奇跡
16. 祈禱
17. 一句話
18. 色彩
19. 相遇已成過去
20. 死水
21. 靜夜
22. 發 現
23. 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歌詞
聞一多名言
展開
編輯本段
聞一多生平
[聞一多畫像]
聞一多畫像
原名聞家驊.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生於湖北省蘄水縣(今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巴河鎮聞家鋪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
1912年考入清華大學,喜歡讀中國古代詩集、詩話、史書、筆記等。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總稱《二月廬漫記》。同時創作舊體詩。1919年五四運動時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曾代表學校出席全國學聯會議(上海)。
1920年4月,發表第一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同年9月,發表第一首新詩《西岸》 。
1921年11月與梁實秋等人發起成立清華文學社,次年3月,寫成《律詩底研究》,開始系統地研究新詩格律化理論。
1922年7月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年底出版與梁實秋合著的《冬夜草兒評論》,代表了聞一多早期對新詩的看法。
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紅燭》,把反帝愛國的主題和唯美主義的形式典範地結合在一起。
1925年5月回國後,歷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8年更名為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任文學院首任院長並設計校徽)、國立山東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曾任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教務長、南京第四中山大學外文系主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長、山東大學文學院長。出版書籍《聞一多全集》 。
1928年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在頹廢中表現出深沉的愛國主義激情。此後致力於古典文學的研究。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後匯集成為《古典新義》,被郭沫若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1930年秋,聞一多受聘於國立青島大學,任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當時的青島是一個殖民統治影響相當嚴重的海濱名城,日本人在此氣焰囂張,為非作歹。曾有青島大學學生在海灘上無端被日本浪人打得遍體鱗傷,日本浪人反把學生送到警察局扣押。警察一面向日本人諂笑,一面打電話指責校方放縱學生。聞一多聞而大怒,一面大聲疾呼:「中國!中國!你難道亡國了嗎?」一面找校長評理。在聞一多和學生們的強烈抗議下,警方不得不釋放學生。1932年,南京國民政府和山東地方勢力的爭權奪利斗爭延伸到青島大學內部,派系紛爭,風潮迭起,聞一多受到不少攻擊與誹謗,被迫辭職。 1932年聞一多離開青島,回到母校清華大學任中文系教授。當時的中文系主任為朱自清,聞、朱兩位詩人兼學者,開始論學共事,並且成為摯友。除任清華教授外,聞一多還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藝專等校兼課,學術上也從唐詩的研究上溯到先秦兩漢詩歌的研究,重點開拓了《詩經》與《楚辭》的研究領域。抗日戰爭爆發後赴西南聯大任教授,積極參加愛國民主斗爭。
1937年抗戰開始,他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抗戰八年中,他留了一把鬍子,發誓不取得抗戰的勝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戰到底的決心。
在西南聯大時期,特別是1943年以後,聞一多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和領導下,積極投身於反對國民黨政權的獨裁統治、爭取人民民主的斗爭的洪流。 1944年,參加西南文化研究會,隨後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從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雲南省支部領導人的身份,積極參與社會政治活動,成為廣大革命青年衷心 愛戴和無比尊敬的良師益友。 在「一二.一」學生愛國運動中,聞一多始終站在廣大愛國學生一邊,指導和鼓舞他們敢於斗爭、善於斗爭,為「一二.一」運動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聞一多1945年為中國民主同盟會委員兼雲南省負責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長。
1946年6月18日簽署《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該宣言表示:「為反對美國政府的扶日政策,為抗議上海美國總領事卡寶德和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對中國人民的誣蔑和侮辱,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捨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予的。下列同仁拒絕購買美援平價麵粉,一致退還配購證,特此聲明。」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會上,聞一多忍受著連日飢餓帶來的折磨,發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的講演》,當天下午即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21日,西南聯大校友會召開聞一多先生追悼會,朱自清出席並講了話。他一開頭便激動地說:聞一多先生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激起全國人民的同情。這是民主主義運動的大損失,又是中國學術的大損失。
接著,他詳細地敘說了聞一多在學術上的巨大貢獻。首先告訴人們,聞一多是中國抗戰前「唯一的愛國新詩人」,「也是創造詩的新格律的人」,「他創造自己的詩的語言,並且創造自己的散文的語言」。又詳盡地介紹聞一多對神話、《楚辭》、《周易》、《詩經》等各方面研究的成就。他突出強調聞一多在學術上的偉大功績,目的就在告訴人們國民黨反動派和美帝國主義殘害了一個多麼有價值的學者,摧殘了中國學術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激起了人們對敵人更大的憤恨。
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聞一多的全部遺著整理出版,這是對敵斗爭的一種方法。他在給學生王瑤寫信說:一多先生之死,令人悲憤。其遺稿擬由研究所同人合力編成,設法付印。後編成《聞一多全集》四卷。 剛到昆明的聞一多一心研究《詩經》、古代神話,不問時事,被人戲稱為「何妨一下樓先生」。日本軍隊攻陷鄭州長沙後,繼續攻打貴陽,昆明形勢十分危急,聞一多對國民政府的消極抗日十分不滿,開始參加學生組織的講演會,十分善於演講的聞一多頗受學生擁戴,並且極大鼓勵了昆明的抗日熱潮,聞一多也加入了改造國民黨一黨專制的民主運動,極受國民黨忌恨,但因雲南省主席龍雲支持民主運動,國民黨政府也奈何不得聞一多等人。?
1945年日本投降,北大、清華、南開復員北上,已經參加民主同盟的聞一多被選為昆明支部宣傳部長,並主持《民主周刊》。國民黨政府趁日本軍隊受降之機,調龍雲的部隊到越南河內,龍雲不知有詐,國民黨第五軍和杜聿明的部隊開進昆明,包圍了省政府,逼迫龍雲北上重慶調任閑職。國民黨軍統特務控制昆明,開始迫害要求民主的進步知名人士。
朱自清曾寫詩歌頌聞一多:你是一團火,照徹了深淵;指示著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團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競賽,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團火,照亮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里爆出個新中國! 聞一多的詩具有極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氣質。愛國主義精神貫穿於他的全部詩作,成為他
詩歌創作的基調。早在清華學生時代所作的《李白之死》《紅荷之魂》等詩中,成功地運用中國傳統的詩歌題材和形象詞彙歌唱他心中的理想與愛情。留美時期寫下的《太陽吟》《洗衣歌》《孤雁》《憶菊》等名篇,表現了他對帝國主義「文明」的鄙視和對祖國的思念。回國初期的詩作《祈禱》《愛國心》《一句話》《我是中國人》《七子之歌》等,用熾熱的情感,完整的意象,和諧的音律,表現了詩人的民族自豪感。《死水》時期的詩較之往昔之作題材更廣泛,思想更深沉,進一步接觸到了中國社會現實。《春光》《荒村》等詩充滿了對處於軍閥混戰中災難深重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唁詞——紀念三月十八日的慘劇》《天安門》《欺負著了》等詩則直接把筆鋒指向了北洋軍閥的暴行。在《發現》這首詩中,詩人面對著軍閥混戰,列強侵略,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現實感到困惑與不安,他「追問青天,逼迫八面的風」,但「總問不出消息」。聞一多的這些詩篇發展了屈原、杜甫創作中愛國主義傳統,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以及社會批判的性質。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先生1925年三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首組詩,共有七首。分別是《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和《旅順,大連》。其中《澳門》、《香港》、《台灣》三首詩選入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材。
聞一多的詩,是他的藝術主張的實踐。他的大多數詩作,猶如一張張重彩的油畫,他不僅喜用濃重的筆觸描繪形象,渲染氣氛,尤擅於在大膽的想像、新奇的比喻中變幻種種不同的情調色彩,再配上和諧的音節、整飭的詩句這些優美的藝術形式的框架,使他的詩成為一幅完整的藝術品。但有時由於刻意雕琢,便失去素樸與自然美的光華。聞一多的詩開創了格律體的新詩流派,影響了不少後起的詩人 。
著有《岑嘉州系年考證》《匡齋說詩》《天問釋天》《詩新台鴻字說》《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離騷解詁》《敦煌舊鈔本楚辭音殘卷跋》《詩經新義·二南》及《釋朱》等,並有《聞一多全集》出版。
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新婚那天,親友紛紛前來賀喜。好久了,還不見新郎,大家以為他更衣打扮去了。當迎親花轎快到家時,人們才在書房找到他,原來他仍然穿著舊長袍在看書。家裡人說他一看書就「醉」。(《應用寫作》(月刊)2003年第1期第63頁)
[聞一多選集]
聞一多選集
聞一多著作《冬夜草兒評論》與梁實秋合著,1922年,清華文學社
《紅燭》(詩集)1923年,上海泰東圖書局;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死水》(詩集)1928年,上海新月書店;198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聞一多全集》(1一4冊)1948年,上海開明書店;1982年,三聯出版社
《聞一多選集》1951年,上海開明書店
《聞一多詩文選集》195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聞一多青少年時代詩文集》1983年,雲南人民出版社
《聞一多論新詩》(評論)1985年,武漢大學出版社
《楚辭校補》(古典文學研究)1942年,重慶國民圖書出版社
《神話與詩》(古典文學研究)1956年,古籍 出版社
《古典新義》(上下冊,古典文學研究)1956年,古籍出版社
《唐詩雜論》(古典文學研究)1956年,古籍出版社
《聞一多論古典文學》1984年,重慶出版社
《離騷解詁》(古典文學研究)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臧克家寫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更是編選在了初中語文教材中
2009年,電影《建國大業》中,吳剛飾演聞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