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天津市和平區南市的建物街,是日本起的名字麼還有和平路上的中日友好紀念,是什麼事情的紀念
那一塊過去一直是日本租界。海光寺的血液研究所(著名的北京條約也是在海光寺簽的,唉!)曾是華北侵華日軍住軍司令部,舊址一直保留著。我家有親戚住在那塊,有機會你可以去看看血液研究所的宿舍樓,會有進鬼屋的感覺。時空交錯呀!
在電報大樓對面有一個日式建築,當過幼兒園、現在是圖書館。原來好像是日本的武德俱樂部,也是日本時期的。還有鞍山道小學有一間教室(或許是舞蹈教師)據說還保留著日本時期的「地板」。還有匯文中學及周邊的二層小洋樓,室內多少還有些日租界時期的樣子。
抗日戰爭時期,耀華中學的校長被日本軍殺害。(一位老奶奶說的,她曾使耀華的學生)
㈡ 天津過去各租界的劃分范圍(界線)
希望你滿意。
英租界
英租界工部局(市政廳)戈登堂,1976年震損,拆除後改建為天津市人民政府大樓。
天津英租界始設於1860年,是外國在天津設立最早的租界。界址為:東臨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寶士徒道(今營口道)。這就是所謂的「原訂租界」。
此後,英租界又經過三次擴張:中日甲午戰爭後,英國擅自將租界自海大道擴張至牆子河(今南京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將原美租界並入英租界;不久,又繼續將租界擴張至牆子河外。至此,英租界東臨海河,南沿馬場道至佟樓,西至海光寺大道(今西康路),北沿寶士徒道與法租界毗鄰,共佔地六千餘畝,是各國租界中最大的一個。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天津英租界由中國政府正式收回。
法租界
法租界公議局,今天津市文化局所在地。
天津法租界始設於1860年英租界設立之後。界址為:東、北臨海河右岸(南、西岸),西南至海大道(今大沽路),東南與英租界毗鄰。
法租界劃定後,即不斷向西南方向擴張,先是擴張至牆子河(今南京路),此後又越過牆子河擴張至老西開,並在老西開建立起天主堂、主教府、醫院和學校。1916年竟出動警察強行將老西開佔領。此事激起了天津人民和全國人民大規模的反法斗爭,是為著名的「老西開事件」,終使老西開未能正式並入法租界。經過不斷擴張,法租界共佔地兩千八百餘畝。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天津法租界由中國政府正式收回。
美租界
原美國兵營(今天津醫科大學東院)
天津美租界約設於1862年。界址為:東臨海河右岸(西岸),南至開灤胡同(今開封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與英租界毗鄰。共佔地一百三十餘畝。
美租界劃定後,恰值國內南北戰爭進行,無暇對租界進行開發;美國政府遂於1880年聲明放棄在天津的租界,但清政府並未接收。直至1902年,美、英兩國政府私相授受,將美租界並入英租界,但美國要求對原租界保留一定的權利。這樣,天津美租界便成為英租界的南擴充界。
德租界
天津德租界始設於1895年。界址為:東臨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小劉庄外小路(今瓊州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開灤胡同(今開封道)與美租界毗鄰。
自1900年起,德租界不斷向西南方向擴張,先後佔領了北洋西學學堂(今海河中學)、三義庄、桃園村一帶,以及東樓、西樓附近,共佔地四千二百餘畝。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中國政府宣布將天津德租界接收。1921年德國政府聲明,承擔《凡爾賽和約》中有關在華租界條款,中國政府正式將天津德租界收回。
日租界
天津日租界始設於1898年。最初,日本僅在法租界以北、天津城廂東南,劃定了租界與預備租界的范圍;另在德租界以南的小劉庄劃出停船碼頭。
自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天津後,日本先將預備租界及最初未能劃入日租界的天津城廂東南閘口繁華區列為擴張租界;同時與法國暗中商定,將部分法租界的擴張界劃給日租界,並強迫清政府予以承認,條件是將小劉庄停船碼頭交還中國。經過擴張,日租界東北臨海河右岸(西南岸),東南與法租界毗鄰,南至牆子河(今南京路),北起閘口至福島街(今多倫道),再向西南至南門外大街和海光寺共佔地兩千八百餘畝。
天津日租界設立後,一直是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中國華北地區的基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政府隨同收復淪陷區,將天津日租界收回。
俄租界
天津俄租界始設於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俄國軍隊佔領了天津火車站及海河左岸(東、北岸)的大片土地。由於這一區域阻隔了自紫竹林法租界和英租界至火車站的通道,引起兩國不滿。經德國從中調停,俄國同意改劃原訂租界范圍,將火車站地區交還中國,俄租界遂分為東、西兩區。
俄租界西區位於海河北岸,東至火車站西側拉普切夫路(原二經路,今天津站西側),西南至波格拉尼路(今五經路),北至京山鐵路。俄租界東區,自海河轉彎處向南,迄大直沽(今十五經路),東至京山鐵路,西臨海河,與英、法、美、德租界隔河相望,共佔地近六千畝。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蘇俄政府宣布放棄帝俄時代在華的一切特權,包括租界。後經雙方談判,天津俄租界於1924年正式由中國政府收回。
意租界
天津意租界始設於1902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義大利軍隊乘機佔領了海河左岸(東北岸)、俄軍佔領區以西的地段,並宣布為意租界。界址為:東北自意中交界路(今興隆街)沿京山鐵路至俄租界,南沿波格拉尼路(今五經路)與俄租界毗鄰,西南臨海河,西北沿意奧交界路(今北安道)至興隆街,佔地近八百畝。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天津意租界由中國政府收回。
奧租界
天津奧租界始設於1902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奧匈帝國軍隊乘機佔領了與天津城廂隔河相望的海河左岸(東岸)地區,遂據為租界。界址為:東臨京山鐵路,南臨意奧交界路(今北安道),西臨海河,北至金鍾河(今獅子林大街),佔地一千餘畝。
天津奧租界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1919年,由中國政府收回。
比租界
天津比租界始設於1902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比利時並未出兵,但也乘機在俄軍佔領區以南的海河左岸(東岸)強劃了比租界。界址為:東穿大直沽村,南迄小孫庄,西臨海河,北臨科斯特羅馬路(今十五經路)與俄租界毗鄰,佔地七百餘畝;此外,自大直沽村西至京山鐵路,比利時還劃定預備租界一塊。
天津比租界自劃定後,並未進行開發。後經中、比雙方談判,中國政府於1931年將天津比租界收回。
㈢ 請問八國聯軍在天津做了什麼事
八國聯軍在天津做的事情:
一、殘殺和掠奪 1900年7月13日,八國聯軍分兩路向天津城內發起總攻。清軍2萬餘人拚死抵抗,義和團挖開河堤,放水淹灌,一片汪洋。但是美、英、法、奧等國軍隊仍進至城牆。7月14日下午,天津陷落。居民爭向北門逃走,多被侵略軍打死街頭。八國聯軍大肆搶掠,各衙署也都被搗毀。城內碎磚破瓦,滿地狼藉。被殺者不計其數,屍體堆積如山,海河上漂浮的遇難者屍體阻塞河流。
二、建立都統衙門 八國聯軍佔領天津兩天後(7月16日),聯軍指揮官開會協商恢復城市秩序,提出成立一個臨時政府管理天津,由出兵各國各選派一人組成委員會。18日,達成妥協方案,由當時派兵最多的俄、英、日3國委派3名擁有同等權力的軍官擔任委員,組成臨時政府。政府管理部門則分別由各國派員負責。
三、成立各種機構 都統衙門按照西方城市行政體制設置,首次出現了城市行政區的建制。實行委員會集權制,集立法、司法和行政權力於一身。根據聯軍的「天津行政條例」,委員會有權制定和公布具有法律效用的各種條例,有施行治安管理的權力和司法權力,有權向中國人征稅,支配中國政府的財產以及沒收和出售中國人的私人財產。
四、鎮壓義和團 臨時政府成立後,鎮壓義和團成為首要的任務。都統衙門將抓獲的男性義和團一律處死,甚至還將砍下的頭顱懸掛示眾。然而對俘獲的女義和團民,臨時政府則將她們送往上海,交給教會安置看管並一直提供她們的撫養費。
五、削弱居民軍事力量 為了防範民間的反抗,都統衙門嚴禁百姓擁有武器。要求百姓限期將持有的軍械上繳巡捕局,凡藏有武器或持械犯罪者,無論輕重一律處以斬刑。臨時政府還將鞭炮列入武器彈葯之列,禁止出售和燃放。 六、城牆及其他軍事設施的拆除 八國聯軍佔領期間,天津直至沿海的軍事設施一律被摧毀。最早拆毀的是天津東、西機器局和西沽武庫。機器設備被拆除後連同儲存的彈葯,部分被賣,其餘全部被銷毀。從此天津的軍火工業不復存在。
㈣ 天津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天津玩的地方並不多,大多是近幾年搞的假文物。總體有三大塊:
一、薊縣:
縣城內有獨樂寺(金元時代建的,山門和正殿是金代的,據梁思誠考證是唐代的風格,殿內有元代壁畫,泥塑觀音像是全國最大的,其它建築大多是現代仿的乾隆時的行宮。此處是天津目前唯一保存的明清以前的老建築,值得看,票價好象六十塊左右)、白塔寺(那個白塔最有名的是前幾年被盜了一次)、翠平湖渡假村(有山有水,主要是便宜,最近什麼價不清楚了)。
縣城以北有幾處森林公園(八仙山、梨木台等等,去一處就行了都差不多,周圍都有農家院,很便宜,前幾年的價:每人每天管吃管住一百多塊錢)。
再往北有段李瑞環同志修建的長城——黃崖關,跟八達嶺差不多,中間有個關城是特色。
縣城往西不遠是著名風景區盤山,乾隆去過三十多次。據說很貴,門票漲到一百多了。中盤正在修少林寺,傳說是河南人永信大師出錢修的,估計那價也。。。
縣城往西去到河北遵化有清東陵,很不錯,不過已經出天津了。
二、天津老城廂:
天津城號稱600年,老城廂一拆,最多二百年了。老城廂現在建了一堆仿古建築,其中只有民國總理唐紹儀出資修的那個廣東會館是真的,里邊現在有時演京戲,進大門免費,看戲是要錢的。鼓樓周圍有幾個稍有特色的地方,一是南開中學,出了周溫二個總理,不過不是那裡邊的學生,普通草民不讓進。二是溫相當年住在鼓樓西面的一個小巷裡,現在拆了,建了高檔別墅區(盛津園),裡面留了個小院,以示紀念吧。
以新修的老城鼓樓為中心,其北面過二條運河有大悲院,李叔同呆過,供過唐僧的骨頭,有點名,票價不貴,好象是五塊吧。大悲院邊上有天津之眼(就是個大轉輪)和天津美院,中山路一直往北是北洋軍閥時代留下的一些街道,有時間慢慢遛,還有點意思,其中有周恩來呆過的覺悟社,李叔同出生在那一帶,不過房子前幾年拆了,現在搞了個紀念館,清代造幣廠舊址,老十月影院後面修了一片公園聽說吃東西很便宜。中山路到頭是袁世凱當年修的北站(中國數得上前幾名的最早火車站,不過早已面目全非),北站後面有個北寧公園(裡面的那個寧園雖然已經拆改很厲害了,但那是天津少數幾個留下的老園子。)
老城往東,海河三叉口附近是所謂古文化街,號稱五A風景區,改建過的明清時代建築,中間那個天後宮據說是中國幾大媽祖廟里排得上位的,過去是老天津人求子的所在,現在里邊什麼神都有,中國數得著的神仙那裡邊好象都有個像站著,一度是免票的,不知何故現在要收10塊錢了。
古文化街西邊出來馬路對面有個文廟,新修的,不知從那裡拆來的,其實是二個文廟並排建在一起,旁邊還供了一個文昌君的廟。怕考不大學,進去拜拜吧,也許管用。
古文化街東邊出來過海河有個望海樓教堂,天津教案火燒望海樓,燒的就是它。名氣很大,都進歷史課本了,可惜不讓進,外面拍幾張照而矣。想看教堂天津有個西開教堂,在濱江道商業街里,那是個天主堂,里邊可以參觀,非常精巧漂亮的一個老教堂,只可惜現在被一大群摩天大樓裹著,顯得很可憐的樣子。
三、天津老租界:
天津城區目前最精華的部分保存最完好的,老實講就是老租界地,其中意奧租界現在修了個意奧風情街,里邊有梁啟超故居、李叔同故居(不知那裡搬去的,天津名人好象都扎堆住一塊)、曹禺故居。。。都是免費的,除了這幾個其它有些個是飯館,進去不花錢,吃東西比別處貴好多。
英租界現在修了個五大道風景區,大街上遛不花錢,進門好象都是要錢的,其中有幾個私人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必須免費,所以現在新開的全是私立的。),五大道里有幾十個民國時期的名人住宅,還是挺不錯的。
美租界是最值得看的,它在以解放北路為中心,西面隔著小白樓商業區和五大道相連,東面是海河帶狀公園非常漂亮。解放北路里有十幾幢八國聯軍蓋的西洋老房子,其中有銀行,兵營等等,很不錯,有時間慢慢遛挺值的。解放路往北過解放橋(原名萬國大鐵橋)是天津站。解放路靠南面有利順德大飯店,好多名人住過,名氣很大,里邊現在開了個博物館,好象門票是五塊錢。其對面過去是天津市委市政府等權力機構,現在好象搬了,蓋了所謂六大院,目前在網上爭論頗多,天津幾大山寨建築,都在這周圍。其中有天津音樂廳(法國名賢堂)、大光明橋(德國一什麼橋)、北安橋(巴黎聖母院後邊那什麼什麼橋)、外貿局辦公樓(據說完全山寨人家德國一什麼百年名樓)、稍遠點還有山寨悉尼歌劇院前面那橋等等,反正有一大堆山寨泊來品。
日租界大致就是現在的和平路帶,拆得差不多沒剩什麼了,唯一日本人建的好象就是在海光寺原日軍司令部附近留下一個日本神社的舊址。這一帶老的建築還有勸業場、渤海大樓、國民飯店、張學良故居等等一批看點,這片是目前天津最繁華的商業街,東西比較便宜,世界排前幾名最高的摩天樓——津塔也在附近。
四、天津除了這幾大塊之外零碎還有幾處:一是南開區有個庄王府,大軍閥李純把北京庄王府拆了,搬天津重建的,很大很不錯,就是門票價挺貴,好象五六十元,不過團購時八塊。
津西楊柳青有個石家大院,土財主的老宅子,當年李青山住過。
紅橋區有個桃花堤,據稱是乾隆的御碼頭,現在什麼也沒有,有塊碑,是現代人刻的,春天桃花開時,還不錯。相臨有個北洋園(門票好象是一塊錢,不知為什麼非要這么惡心一下。)紀念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北洋大學而建的。現在天大和河北工學院都說自己的老北洋大學,據考證原校址就在這里,現在由河北工學院占著。
㈤ 關於盧溝橋烽火事件
盧溝橋烽火事件: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
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1931年9月18日,日軍挑起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並一手炮製了偽「滿洲國」。日軍佔領東北後,將魔爪伸向華北,陰謀策動「華北自治」。
(5)天津海光寺為什麼拆了擴展閱讀:
盧溝橋事變點燃了抗日戰爭的熊熊烈火,宛平城城牆上至今還殘留著當年的累累彈痕,城南側和東側的牆面上更是留有很多很大的彈坑。東城牆東北側和東南側各有一段城牆沒有垛口,據介紹這正是當年被日軍轟塌的。
北京市檔案館在製作盧溝橋事變紀念專題時,偶然發現了一首以五線譜寫成的鋼琴曲《盧溝橋歌》,並且有英文標注曲調,但沒有歌詞。當時健在的二十九軍老兵馬步先還原了歌詞:「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
最後關頭已臨到,犧牲到底不屈撓!……」馬步先盡管不知道歌曲的詞曲作者,但是他的回憶彌補了相關史料的不足。他說,歌詞唱出了當年二十九軍的誓言。
持續8年之久的抗日戰爭,表面上雖源於盧溝橋事變這一偶發事件,但實質上卻是日本處心積慮,進行侵略陰謀的必然產物。
在侵略野心的驅使下,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把「富國強兵」的總目標轉換成了「強兵富國」,沿著軍國主義的道路,構築了分五步走——「攫取台灣、吞並朝鮮、奪取滿蒙、征服中國、稱霸世界」的大陸政策。
㈥ 天津市南開區天環里未來幾年裡還會不會拆啊 一直沒個准信,望有可靠消息人士幫助!謝謝了!!
前一段時間已擬定拆遷計劃,其目的為使津河通透於中環線並借勢將紅旗路加寬。因耗資之巨而涉嫌形象工程而被擱置,就目前形勢而言,短期內不會再次將此項目列入議事日程(詳見今晚報2月2日第一版「今年20項民心工程」
㈦ 英國倫敦白教堂現在還存在嗎有沒有白教堂的詳細資料
聖瑪麗.麥特費隆教堂因為是由白色的石材建造的,而被稱為白教堂。二戰時被德軍轟炸嚴重損毀,1952年拆除
㈧ 海光寺蓋橋文化村拆得了嗎
是不會能拆的啊
㈨ 天津工業大學原來在海光寺嗎
天津工業大學 原來不在海光寺 不知道你聽誰說的,原來在河東區成林道,原來叫紡織工學院。現在那裡拆了。現在西青區大學城第三高教區賓水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