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人保是什麼單位
擴展閱讀
福州帶寶寶哪裡逛街好 2025-07-10 23:23:59
廈門世紀陽光怎麼樣 2025-07-10 23:22:37

天津人保是什麼單位

發布時間: 2022-08-02 23:04:54

『壹』 人保財險是事業單位還是企業單位

人保財險是企業單位。

原因: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人保財險(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既不是公益性質的機構,也不是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所以不屬於事業單位。

(1)天津人保是什麼單位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2003年7月,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保監會批准,由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發起設立的、亞洲最大的財產保險公司,注冊資本122.5598億元。其前身是1949年10月20日經中國人民銀行報政務院財經委員會批准成立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世界500強企業。

人保財險是國內最大的非壽險公司,在非壽險市場處於領先地位,主導著非壽險市場的發展。公司主要經營財產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和短期健康保險業務,在大型商業風險、政府采購、行業統保等集中型業務以及車輛保險、家財險等分散型業務領域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貳』 人保是國企還是央企

人保是央企,現在有這么好的單位已經是很好的了,所以在運行模式上和經營管理上都是很不錯的。

『叄』 天津人保怎麼樣

大公司,其實大公司都差不多,選擇合適自己的

『肆』 中國人保財險天津分公司的待遇

保險公司都差不多,淘汰率很高,現在每50個中國人里就有1個做過保險。
1、要能張開口把保險賣給自己的親戚、朋友。2、習慣被人冷眼,社會地位較低。

「謀求個人福利時,公司說我們不是它的員工;如果犯錯,就會被嚴厲處罰」

提要:中國現有的近190萬人的保險營銷員大軍,是這個社會上最尷尬的群體。進入此行業的門檻很低,只需初中文化;而整個行業的人事制度又是「代理制」——營銷員不是公司員工,屬於中介范疇,毫無歸屬可言。這些人為公司創造了巨額財富,自己卻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為了生存,某些人不得不誇大宣傳,甚至騙保。壽險行業的形象也因此一落千丈。

發自北京、廣州

190萬人,一個毫無保障的弱勢群體

你身邊有多少人相信他們?

賣保險的人,誰沒有遭受過冷遇和恥笑?

已經離開壽險營銷行業的,還有幾個說這個工作好?

……

毋庸置疑,中國現有的190萬保險營銷員,是這個社會上最尷尬的群體。他們西裝筆挺,卻要忍受寫字樓門前掛著的「禁止保險推銷員入內」的牌子;他們出口成章,卻被很多人看作哄你掏錢的伎倆;他們在推銷「有備無患」的人壽保險,但當不測風雲降臨在自己頭上時,卻毫無保障。

「賣保險的沒保險。」30歲的趙亮概括了這個群體的生存狀態。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來自偏遠農村,現為平安保險公司一個5人壽險團隊的業務主管。

在中國,包括平安在內的保險公司普遍採取低成本擴張策略,用規模空前的「營銷大軍」來奪取市場份額。趙亮等人沒有底薪,收入完全依靠業務提成。而中國保險營銷員拿到的傭金,幾乎是全世界最低——歐美和台灣、香港等地,首年傭金達到80%以上,中國一般不超過40%.

營銷員們的收入之所以叫「傭金」而非「工資」,是因為整個壽險行業的人事制度是代理制,而非雇員制——絕大多數壽險營銷員不是公司職員,他們只是一頭聯系著保險公司,一頭聯系著被保險人的「中介」。既然不是公司員工,你就不要設想公司會給你上什麼社會保險,養老、大病、失業只能自己應付。當然,黨團關系、工會組織、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更是鏡花水月。

1992年,美國友邦保險公司把代理人制度帶到中國時,定的傭金標准就比其它國家低了很多。中國本土保險公司不但把這個制度照搬,而且把傭金降得更低。

為了生存,趙亮這群人不得不承受巨大壓力。即使已經工作8年,但他依然如履薄冰。「首先,公司要考核,簽單必不可少;其次,要收回前7年賣出的保費;第三,理賠;第四,要帶小組的人熟悉業務。為了維護老客戶關系,要經常陪客戶喝酒打麻將。」趙亮說。當然,和最初入行那年只簽了8000元的保單、女友棄之而去相比,今天已經是神仙般的日子了。而對新人,這些老員工不得不採用敲鑼打鼓、大唱軍歌等方式,激勵他們每天「掃樓」失敗後的士氣。

在中國人壽工作了9年的高級業務經理李平,則抱怨開銷太大:交通費、手機費、餐費;每拓展一個新客戶自己掏錢給他們買禮物;客戶生日、逢年過節要拜訪或者請吃飯。而公司並不把他們當做「自己人」——在北京分公司的辦公室給客戶收發傳真也需要錢,A4紙2毛一張,復印1毛一張;送保單時要准備保單袋,1.5元一個……

但他們要面對高稅收,這是李平最頭疼的事。她不光要交個人所得稅,還要交教育稅附加、城建稅附加和營業稅等,後3塊加起來占總收入的5.5%.2007年10月,她的工資總數是6700元,到手也就剩5000多元。之所以要交這么多稅,因為他們作為個人代理人,與公司簽的是代理合同而不是聘用合同,「我們就像個體戶。」

「可以說,中國的壽險營銷員是世界上最受剝削的代理人。」郝演蘇說。而這種苛刻的生存環境,迫使他們用虛假廣告誤導或誘騙投保人,甚至製造假保單——這是類似湖南壽險營銷員劉曉曼騙保事件多發的重要原因。

「基本法」淘汰2000萬人

「他們與保險公司簽訂代理合同,而不是聘用合同。但另一方面,他們必須遵守公司管理。」中國保監會寧波保監局中介處處長高柱說,「保險公司對代理人有一套獨特的管理制度,被稱為『基本法』。」

基本法主要內容包括:大規模擴充營銷隊伍,嚴格的培訓制度,無保障、高激勵的人才機制和嚴格的淘汰機制等。各壽險公司都有自己的基本法,大同小異。

但這套決定營銷員「生死」的基本法,其制定過程基本不讓他們參與。而且,基本法可能隨時變化——例如,這個月要求做3個保單就通過考核,但是下個月就變成了5個單,達不到的人馬上被開除。趙亮8年前入行時,營銷員沒有試用期,而現在規定,3個月完不成一定的工作量就被淘汰。而且不管升何種職位,只要有連續一段時間沒有業績,便不能享受任何續保傭金。

「要求公司給福利時,公司說我們不是它的員工。但我們只要犯錯,公司就說你是我的員工,我要處罰你。」在趙亮眼中,自己完全被保險公司玩弄於股掌之間。

基本法讓絕大部分營銷員惶惶不可終日,這導致了驚人的流動率。8年前,與趙亮一同進入平安保險公司的有80個人,現在剩下的「只有幾個人」。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執行院長郝演蘇教授算出了一個驚人的數據:按照該行業每年70%的人員淘汰率,中國保險業發展的15年間,估計有2500萬人做過或正在做保險營銷。「相當於每50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賣過保險。」他說。

『伍』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是企業單位還是事業單位

企業單位,
國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