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西方列強在天津什麼地方
擴展閱讀
福州孩子哪裡可以玩水 2025-05-15 12:10:58
深圳普通快遞到付多少錢 2025-05-15 11:57:30
深圳橫崗哪個地鐵站好 2025-05-15 11:52:04

西方列強在天津什麼地方

發布時間: 2022-08-05 01:28:03

❶ 關於1860年後,西方列強在天津強劃租界的問題

您參考一下網路的「天津租界」詞條就可以了。
裡面說的非常詳細。

網址附在參考資料中。

❷ 什麼是天津衛為什麼叫天津衛

天津,簡稱津,別稱天津衛、津門、津沽、沽上、沽,位於東經117°10',北緯39°10',地處華北平原北部,海河下游,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穿越天津市區蜿蜒入海,毗鄰首都北京和河北省,素有「河海要沖」和「畿輔門戶」之稱,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載的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大直轄市之一, 國家中心城市、北方經濟中心、環渤海經濟中心、國際港口城市、生態城市和全球職能城市。繁榮的國際大都市、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亦是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北方國際物流中心、國際航運融資中心、中醫葯研發中心和亞太區域海洋儀器檢測評價中心。
「衛」是明朝的軍事建制,由指揮使統領,直隸於後軍都督府。每衛士兵足額5600人,天津三衛士兵定額16800人。
衛的建制雖沒有行政職權,但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及屯田)、數量較多的民眾(屯田的軍士及軍屬)和政事(軍政及屯政)。隨著人口增加,商業發展,事務繁多,詞訟糾紛發生,衛所已不能治理這個軍民混雜的商業化城市,明廷在天津陸續因事設官、設衙,建學,或將外地官、衙遷津理事。
從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到2004年,天津建城已有600周年。
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由天津開始的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天津作為直轄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商貿中心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天津的港口優勢不斷增強,對外交往進一步擴大。進入新世紀,天津已經成為現代化的國際港口大都市和中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1]
自從明朝永樂二年,成祖親傳諭旨「築城浚池,賜名天津」建衛至今,這座城市歷經了六百餘年的沉澱。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天津作為通商口岸後,工商業、金融業迅速發展,一時成為全國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在全球享有盛譽,「南上海,北天津」代表著中國的一個時代..
與眾多文化古城相比,這座年輕的城市正在以嶄新的姿態,通過「天津速度」詮釋著北方經濟中心的誕生。

❸ 天津區域圖劃分是什麼

天津區域圖劃分天津市下轄16個區,分別是和平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河北區、紅橋區、濱海新區、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武清區、寶坻區、寧河區、靜海區、薊州區。

天津地處中國華北地區、 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流域下游,東臨渤海,是海河五大支流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的匯合處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沖」 之稱。

天津分區介紹

天津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匯處、現在的金鋼橋三岔河口地方,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唐朝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朱棣率兵經直沽渡河南下奪取政權,1403年改元永樂。天津作為軍事重地,於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設衛,翌年設天津左衛,轉年又增設天津右衛。清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三衛合一,歸並於天津衛。

從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建衛到公元2018年,天津建城已有614周年。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

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天津作為直轄市。

❹ 天津以前叫什麼

直沽。

金朝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直沽是天津城市發展中有史料記載的最早名稱。

元延祐三年(1316),「改直沽為海津鎮」,這里成為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設立大直沽鹽運使司,管理鹽的產銷。

明建文二年(1400年),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

(4)西方列強在天津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天津歷史沿革

天津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匯處、現在的金鋼橋三岔河口地方,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唐朝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朱棣率兵經直沽渡河南下奪取政權,1403年改元永樂。天津作為軍事重地,於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設衛,翌年設天津左衛,轉年又增設天津右衛。清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三衛合一,歸並於天津衛。

從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建衛到公元2016年,天津建城已有612周年。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

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天津作為直轄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重要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商貿中心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

參考資料來源:天津人民政府網-歷史沿革

❺ 在《天津條約》中西方列強勢力深入到長江的哪

漢口,長江中游

❻ 天津有多少年歷史

天津至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津始於隋朝(公元581-618年)大運河的開通。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匯處、現在的金鋼橋三岔河口地方,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唐朝(公元618-907年)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公元1115-1234年)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公元1206-1368年)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明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率兵經直沽渡河南下奪取政權,1403年改元永樂。天津作為軍事重地,於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設衛,翌年設天津左衛,轉年又增設天津右衛。

清順治九年(1652年),三衛合一,歸並於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衛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

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6)西方列強在天津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1860年被辟為通商口岸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

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天津濱海新區被譽為「中國經濟第三增長極」。天津是夏季達沃斯論壇常駐舉辦城市。

2014年12月12日,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的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獲得國家批准設立。2015年4月21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中國北方第一個自貿區。

截至2017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1556.87萬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29.67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7022元,高新技術企業達4093家 。天津位居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第5位,2018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第6位、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榜第48位。

天津的經濟:

2017年,天津生產總值(GDP)18595.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6%。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8.28億元,增長2.0%。

第二產業增加值7590.36億元,增長1.0%。

第三產業增加值10786.74億元,增長6.0%。三次產業結構為1.2:40.8:58.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10.11億元。

其中,稅收收入1611.71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9.5%,比上年提高9.9個百分點。從主體稅種看,增值稅649.05億元,增長42.4%;企業所得稅309.90億元,增長11.3%;個人所得稅116.51億元,增長20.4%。

❼ 民國時期,北洋軍閥首領失敗後,為何都愛往天津跑

在北洋軍閥時期,各大軍閥都分別占據著各自的地盤,在各自的地盤中胡作非為。在1916年的時候,袁世凱因病去世,之後北洋軍閥就分裂成了幾大派系,之後就由這幾大派系按照順序進行管理國家。在各大軍閥管理國家的時候,因為北洋政府的最高統治者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換,如果有人認真的了解過的話,那麼就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情況,那就是當北洋軍閥的統治者更換之後,上一任的統治者大部分都會前往當時的天津,根據記載,應該只有吳佩孚沒有去天津,而是去了北京。而讓他們在退休之後都前往天津的主要原因一共有三個,下面本人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最後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當時的天津是各大軍閥的大本營。袁世凱就是從天津走出去的,而且在天津的從小站里一共出現過五位民國總統、九位總理,這些人在當時很有可能就是在同一張床上睡過的。而且軍閥在當時的天津勢力也是很大的。

❽ 天津有七十二沽,這里說的沽指的是什麼意思呢

「大沽炮台」,是我們在中國近代史上常接觸的地名,而在天津的地名中,末尾帶「沽」字的特別多,盛傳天津自古有「七十二沽」之說。

而史料證實,天津實際上不止七十二個「沽」,如果把天津、寧河、寶坻、薊縣、玉田、豐潤諸縣叫沽的地方都加起來,共有八十一個「沽」。諸如城內二十一沽,有丁字沽、西沽、東沽、三汊沽、小直沽、大直沽、賈家沽、邢家沽、鹹水沽、葛沽、元沽等;在寶坻有二十九沽,如翦子沽、南在沽、五道沽、小塔沽、大沽等;在寧河有二十二沽,如齊家沽、南沽、江石沽、大麥沽、傍道沽等等。



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由天津開始的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一度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在天津「七十二沽」中,名聲大的是從西北的丁字沽、西沽起,繼之是城東北的小直沽,東、西泥沽,直到海河入海處的大沽。

西沽和丁字沽距離較近。清初詩人朱導江留有詩句:「潞衛交流入海平,丁沽風物久聞名」。潞河即今北運河,衛河是南運河,兩河流進天津,在城北八里處匯合,成丁字形,故名丁字沽。西沽在明代曾設官渡,清康熙時在舊址設浮橋。民國期間,當地人沿北運河岸遍種桃樹,春天桃花盛開,十里飄香,成為天津春遊勝地。

大沽,是天津「七十二沽」的最後一沽,位於海河入海口,被譽「地當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車」,有京津門戶、海陸咽喉之稱。

從明代起,大沽口就開始駐軍設防,炮台初建於明代嘉靖年間,鴉片戰爭前後更加大規模擴建,咸豐八年(1858年)為加強海防,確保京城安全,清朝政府在南、北兩岸修築「威」、「鎮」、「海」、「門」、「高」四座大炮台和20多座小炮台,防務不斷加強。隨著清末國外列強對華侵略,大沽地區更成為北方戰略要地。

❾ 天津市歷史詳情

天津所在地原來是海洋,四千多年前,在黃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沖積平原。古黃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

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

作為軍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揭開了天津城市發展新的一頁。後又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



(9)西方列強在天津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天津地處華北平原北部,東臨渤海、北依燕山,位於東經118°04',北緯40°15'之間。市中心位於東經39°10'。天津位於海河下游,地跨海河兩岸,北南長117千米。陸界長153千米。

是北京通往東北、華東地區鐵路的交通咽喉和遠洋航運的港口,有」和」之稱。對內腹地遼闊,輻射華北、東北、西北13個省市自治區,對外面向東北亞,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

❿ 天津衛的背景介紹

天津簡稱津,意為天子渡過的地方,別名津沽、津門等。天津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現在的金鋼橋三岔河口地方,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唐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衛」是明朝的軍事建制,由指揮使統領,直隸於後軍都督府。每衛士兵足額5600人,天津三衛士兵定額16800人。
衛的建制雖沒有行政職權,但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及屯田)、數量較多的民眾(屯田的軍士及軍屬)和政事(軍政及屯政)。隨著人口增加,商業發展,事務繁多,詞訟糾紛發生,衛所已不能治理這個軍民混雜的商業化城市,明廷在天津陸續因事設官、設衙,建學,或將外地官、衙遷津理事。
從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到2004年,天津建城已有600周年。
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由天津開始的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天津作為直轄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商貿中心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天津的港口優勢不斷增強,對外交往進一步擴大。進入新世紀,天津已經成為現代化的國際港口大都市和中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
自從明朝永樂二年,成祖親傳諭旨「築城浚池,賜名天津」建衛至今,這座城市歷經了六百餘年的沉澱。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天津作為通商口岸後,工商業、金融業迅速發展,一時成為全國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在全球享有盛譽,「南上海,北天津」代表著中國的一個時代..
與眾多文化古城相比,這座年輕的城市正在以嶄新的姿態,通過「天津速度」詮釋著北方經濟中心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