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津古代建築的介紹
說起天津市古建築,最為有名的就是潮音寺、津灣廣場、天津清真大寺、天津文廟等天津古建築。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以下是中國建築網為建築人士整理相關天津建築資料,具體內容如下:
潮音寺簡介:
潮音寺歷史悠久,舊時曾是塘沽經濟、貿易、文化和民俗活動的中心。潮音寺地近河、海,當地盛產魚蝦。二月即頭魚,三月見皮蝦,四月賣 魚,六月有黃花,七月,八月海螃蟹,九月、十月大對蝦。來這里旅遊的觀光者可大飽口福。
津灣廣場簡介:
津灣廣場,位於天津市和平區的一處海河河灣南岸,其一期工程為緊鄰海河、面向天津站的歐式建築群。東側和北側海河環繞,西臨解放北路,位於意式風情區內,建築風格與周邊原租界內的歷史建築一致,作為天津金融城的標志性區域,津灣廣場於2008年啟動建設,並完成一期工程。
天津清真大寺簡介:
天津清真大寺是中國著名的清真寺之一,位於天津市紅橋區。關於該清真寺創建的年代,有不同的說法,一般認為它是清朝(1644——1911)初年創建的。後來的幾百年中,又不斷對它進行修復和擴建,最終形成現規模。
B. 天津有什麼標志性的建築呢文化街、食品街和勸業場都各有什麼特色呢
天津的標志物:鼓樓,炮台,鈴鐺閣
天津廣播電視塔
1.古文化街:有濃郁的古代味道,還有天後宮
天後宮俗稱"娘娘宮",在天津舊城區東門外、三岔河口西岸、現在的古文化街上。始建於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6年),明代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重建,為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
天後宮坐西朝東,面對海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宮內供奉著天後娘娘。天後在古時被人們稱為護海女神。傳說她是福建莆田人,水性極好並經常駕船出海搭救遇難的人,故被後人敬為女神。農歷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這時都舉行"皇會",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百戲雲集,熱鬧非常。現在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後宮及宮南、宮北大街,全長580米,寬7米。這里的建築大多是仿清代民間小式建築。街內有近百家店鋪,主要經營文化用品、古舊書籍、民俗用品、傳統手工藝品等。著名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刻磚劉磚刻等都在這里設了專門店鋪。現在天後宮已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介紹天津的歷史沿革,陳列著各種民俗風情實
2.食品街:民以食為天,這里坐落在天津市中心,各國各式口味的食品都有
3.勸業場:天津市最大的百貨商場
C. 天津最著名的亭子是什麼
天大敬業湖的求是亭要拆了?這個消息在天大學子中掀起不小的波瀾,為此天大官方微博置頂了一條消息,解釋說這次拆除是出於安全考慮,並將於原址重建。
名為「天大後勤」的微信公眾號也發文解釋了拆除求是亭的緣由,原文如下:
「我是天大建築學院畢業生,母親是學校教師,從小在校園里長大。」吳非說。小時候他常去求是亭玩,雨季湖水上漲時還在亭子里蹚過水。「對小亭子我是有感情的,也知道小亭子寄託了很多人的回憶,像一個天大象徵、文化符號。把她復建好,是我的責任」。吳非接到的任務是,復建的求是亭,在材料、色彩、比例、尺度都要與以前一模一樣。這也是有一些壓力的。由於時間久遠和當時條件的限制,求是亭的原始設計圖已經找不到了。今年4月份,學校師生們重新對求是亭的細部和整體進行了測繪,以詳細的測繪數據來做施工圖。吳非把新的設計、施工圖拿給了彭一剛院士看。「確實是完全根據老亭子的數據來做的。2個多月後,當小亭子重新和大家見面時,如果不仔細研究,也許分辨不出是新建的還是老房子」,彭院士說,「如果在施工材料和水平上做一些提升,效果應該比以前的還好」。
修復古建築有一個原則叫做「修舊如舊」,「當然我們也沒有必要故意仿照舊的東西,少許做一些改變但是改變不大,也是創新」,彭一剛認為。
D. 天津大學校園內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1、天津大學鄭東圖書館
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的標志性建築圖書館是由天津大學88屆校友周愷設計,總建築面積54048平方米。周愷現任華匯工程建築設計有限工作總建築師,曾任奧林匹克公園中方主建築師,為天津大學客座教授。
在天津大學119年校慶當天,天津大學校友鄭東正式向天津大學捐贈鄭東校友教育基金5000萬元。該基金主要用於支持天津大學新校區圖書館的建設、裝修,圖書館設備、圖書資料的采購和日常修繕,以及天津大學創新助學金項目。
2、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
設計結合校園環境,以大尺度的方形院落將主體建築及保留大樹圍建其中,在尊重校園空間秩序的同時,力求圍合出寧靜幽深的書院意境。採用簡約的現代手法以簡潔的幾何形體表現建築的純凈。以抽象的體形塑造和光線的應用突出建築的現代感。
以建築空間的層次變化和對景手法的應用,表達中國建築傳統的意蘊,並通過環境設計強調建築與人和自然的交融體現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深化建築的文化內涵。
院中主體建築首層架空,近千平米的人工水體貫穿其下,既勾通了南北庭院,也為整座建築帶來了些許的靈動與生機。
建築語言質朴簡約,利用空間、環境、結構、材料及光影的獨特處理,強化了建築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及當代審美與傳統意境的融匯,近而傳遞出該學院應有的文學藝術氣質及建築物主人超然的職業情愫。
3、北洋廣場
北洋廣場是天津大學校內的一個小型廣場。地面由大理石鋪造,其內有大小噴泉若干,還有作為天津大學地標性建築的北洋大學堂雕刻等等。
北洋廣場環境優美,景色迷人,尤其在夏季的晚上噴泉開啟,燈光縈繞時景色尤其誘人,是周圍市民休閑放鬆,感受大學魅力的好去處。
4、天津大學建築群
天津大學建築群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於2013年1月10日經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推薦和市政府核定,正式獲批成為天津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天津大學建築群包括主樓(九樓),第一、三、四、五、六、七、八、十一教學樓,土建館、內燃機大樓、圖書館(北館)、體育館、第三學生食堂,1950-1960年代建成的學生宿舍區、六村教職工宿舍等,內部歷經多次裝修,至今仍為辦公、教學、居住之用。
這些建築中具有代表性的主樓為中國傳統歇山式大坡頂,飛鴿形的鴟吻和琉缸磚清水牆面,建築造型雄偉氣派、技藝精湛。
5、北洋紀念亭
當人們穿過繁華喧囂的衛津路,邁過衛津河橋,踏入庄嚴肅穆的天津大學校門時,舉目而望校園,視線會不約而同的聚攏於北洋廣場中心那座赫然屹立的白色建築。這就是凝固了該校歷史輝煌的北洋紀念亭,也是天津大學的標志性建築。
北洋紀念亭誕生於1995年,由建築學院教授彭一剛借鑒北洋大學原址建築進行設計,廣大校友捐資建造而成。
作為向天津大學(北洋大學)百年校慶獻禮的建築,它沒有供人休息娛樂的座椅、長廊,沒有時尚的造型、鮮艷的顏色,有的只是艷陽照射下剛健的外表、潔白的身軀,和它承載的那些歷史變遷中綻放永恆光輝的紀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大學鄭東圖書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洋廣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大學建築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洋紀念亭
E. 天津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1、天津時調:天津時調是天津曲藝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種之一,主要流傳於天津市。
2、天津快板:天津快板是一種傳統說唱藝術。上世紀50年代形成,是天津業余演員改革、發展天津時調「大數子」的結果。
3、京東大鼓:京東大鼓是一種採用京東方音說唱表演的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主要流行於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懷柔和天津寶坻一帶。
天津的建築:
1、古代建築:天津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截至2016年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包括獨樂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樓教堂、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等。
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黃崖關古長城,有各種造型的烽火台20多座,盤旋於群山峻嶺之中,四周風景優美如畫。
全市現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3處,區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著名的有天後宮、玉皇閣、文廟、天主教堂、清真大寺、大悲禪院、廣東會館,以及周恩來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舊址等。
2、近代建築:天津素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城市建築獨具特色,既有雕梁畫棟、典雅朴實的古建築,又有眾多新穎別致的西洋建築。有英國的中古式、德國的哥特式、法國的羅曼式、俄國的古典式、希臘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這些外國建築稱為「小洋樓」。
F. 天津一寺廟,因塔而成,藏有70多件稀世珍寶,很多人來此祈平安
在中國的北部地區,有如今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在古時的天津地界有一座漁陽古城(漁陽古城是現在的天津薊州區),這里可以稱得上是天津的一個古建築博物館,城內有魯班廟、獨樂寺等許多古代建築。而在獨樂寺的南面400米左右,有著佛教文化遺產白塔寺,又被稱為漁陽郡塔,其更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
白塔寺跟獨樂寺觀音閣在同一水平線上,登上獨樂寺觀音閣的第三層,找到第十一面觀音像,眼光與觀音像的目光平行,遠遠望去就可以看到遠處的白塔寺。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曾考察過白塔寺,稱白塔寺擁有精巧的構思,結構很是精美,是國內不可多得的宗教藝術精品,對白塔寺的構思設計做出了高度評價,譽為"金峰平掛西天月,玉柱直擎北塞雲"。
關於白塔寺的創建年代,當地的 歷史 資料上也沒有詳細、明確的記載,但是歷代上位者似乎對這座寺廟情有獨鍾,根據現存寺廟的碑文、相關的文獻,這座白塔寺在遼國到清朝時期都進行過大規模的修繕工作,特別是嘉靖年間,朝廷曾多次大規模的整修過,而且白塔寺在四大名著水滸傳也曾出現過哦,是在第八十四回的宋公明兵打薊州城有相關記載。
進入白塔寺大門,正北面是大雄寶殿,殿內供奉著三組彩色的佛像,為首的是釋迦牟尼佛像,佛像兩側是阿難與迦葉。大雄寶殿的兩側是東西配殿,供奉觀音菩薩跟地藏菩薩,不過最為特別的還是兩邊的羅漢像,神態很是獨特。穿過大雄寶殿,就能來到白塔寺,白塔寺原先是獨樂寺的一部分,因為獨樂寺損毀後重建,加上與獨樂寺之間有一段距離,白塔寺就分離出來當作一個小型寺廟了。
白塔寺因塔而成,其主要建築就是寺中的白塔了,這個塔高30多米,是八角形狀的平面,塔型極為奇特,八角轉角處還有硬朗漢雕像,雙手向上舉起,似支撐塔山,塔身上下三層各角還有24隻驚鳥鈴。在白塔寺室門洞東側的牆上,還存有一塊明朝嘉靖年間的「重修漁陽郡塔記」的石碑。
其塔座是用花崗岩堆砌而成的,塔座是須彌座,象徵著佛祖位於須彌山上,上半身是採用磚砌作覆盆形和梟混線,內收為束腰的形式,在束腰處砌二十四個壺門,鑲嵌處二十四組栩栩如生、形象生動的伎樂俑雕像,樂伎或手持琵琶,或手持古箏等樂器,彷彿在演奏一曲美妙的樂曲,而壺門兩側的供養人則手托鮮花與果品,形成一幅嚴肅又歡樂的禮佛場面,這也是研究遼國音樂跟舞蹈的重要例證。
白塔寺經歷了千百年的風吹雨打、自然災害,還經歷了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導致了白塔寺塔身被震損,塔剎從中脫落,被自然災害損毀得十分嚴重,在後期的維修過程中,發現塔中還有一塔,風格與外塔極為相似,在塔室內還出土了一百多件文物,其中有73件完好無損,這些文物做工做工細致,造型精美,很是寶貴。不過可惜的是,後面此寺因為保管不周,竟被人挖地洞至塔下地宮,盜走大量文物。
白塔寺具有極高的藝術研究價值,它是印度的佛教文化與中國的傳統建築文化相融合而成,在我國的古塔建築中是相對罕見的,因此也是顯得很珍貴,如今的白塔寺不僅保留了純正的風味,還有長命百歲、家道福運的寓意,每年的新年,薊縣當地的百姓都會來此祈求來年的平安順遂,香火旺盛,朝拜者絡繹不絕。
G. 天津特色建築物有哪些
五大道在天津市中心城區,是一個以由南向北並列著的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慶道這五條道路為主的一個街區的統稱。以「馬睦大常重」為主的這個街區,是迄今天津乃至全中國保留最為完整的洋樓建築群 [1] ,天津人把它稱作「五大道」。
五大道地區擁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國家建築風格的花園式房屋2000多所,建築面積達到100多萬平方米。其中最具典型的300餘幢風貌建築中,英式建築89所、意式建築41所、法式建築6所、德式建築4所、西班牙建築3所、還有眾多的文藝復興式建築、古典主義建築、折衷主義建築、巴洛克式建築、庭院式建築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築等,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苑。
2011年,五大道被天津市規劃局確定為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
H. 天津傳統文化有哪些
1、天津時調
天津時調是天津曲藝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種之一,主要流傳於天津市。
天津時調源於明清小曲,清末民初形成並流傳於天津城區,以天津方言語音演唱。天津時調的表演形式為一人或兩人執節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天津時調曲調非常豐富,包含許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調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調。
2、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一種傳統說唱藝術。上世紀50年代形成,是天津業余演員改革、發展天津時調「大數子」的結果:去掉了「大數子」的前兩句「靠山調」慢板,豐富了伴奏音樂。演出時,演員手持節子板數敘,唱調幾言皆可,上、下句子要求對仗,對尾字的要求押韻即可,全篇既可一轍到底,也可用花轍。自由活潑,頗富韻律。伴奏樂器為大三弦和揚琴等。
3、京東大鼓
京東大鼓是一種採用京東方音說唱表演的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主要流行於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懷柔和天津寶坻一帶。
京東大鼓約形成於清代中葉,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地方有過不同的稱謂,如京東怯大鼓、樂亭調、平谷調大鼓、平谷調等。表演時一人站唱,左手敲板,右手擊鼓為節,旁有樂師伴奏。京東大鼓經典劇目主要有《王婆罵雞》《耗子告貓》《大八義》《小八義》等。
(8)天津有哪些傳統建築擴展閱讀
天津的建築:
1、古代建築
天津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截至2016年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包括獨樂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樓教堂、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等。
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黃崖關古長城,有各種造型的烽火台20多座,盤旋於群山峻嶺之中,四周風景優美如畫。
全市現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3處,區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著名的有天後宮、玉皇閣、文廟、天主教堂、清真大寺、大悲禪院、廣東會館,以及周恩來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舊址等。
2、近代建築
天津素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城市建築獨具特色,既有雕梁畫棟、典雅朴實的古建築,又有眾多新穎別致的西洋建築。有英國的中古式、德國的哥特式、法國的羅曼式、俄國的古典式、希臘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這些外國建築稱為「小洋樓」。
I. 天津的建築風格為什麼很復雜
天津的建築風格很復雜因為:西方的現代文化同中國的傳統文化及各地域文化在這里大交流、大碰撞、大演變、大發展。使天津即糅合了古今中外文化的精華又保留了天津建衛以來的地域文化特徵,成為現代中國文化具有獨立品質的一種現象。
清末民初,作為中國對外貿易通商口岸之一,英,法,日,意,等均在津設有租界地。致使天津逐步發展成中國北方的一個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它的影響力甚至超出了中國北方在中國乃至遠東地區都有它的一席之地,成為一個國際性大都市。
解放路上的建築則是天津這個城市的精華所在。大街兩旁一幢幢造型獨特的西洋建築,給人帶來濃郁的異國風采———羅馬式、羅曼式、日耳曼式、俄羅斯古典式、希臘式、文藝復興式、哥特式、浪漫主義、折中主義等歐陸風格建築,紛至沓來,使人目不暇接,形成一組宏大的建築群,豪華凝重,一派歐陸風情,恰與海河的婉約沖和形成對比。
地標建築
津塔:是天津新的地標式建築,津塔高336.9米。
鼓樓:位於天津老城中心,曾是天津衛的「三宗寶」之一,民諺說:「天津衛,三宗寶,鼓樓、炮台、鈴鐺閣。」
津灣廣場:坐落於和平區解放路金融街地區,是天津20項重大服務業項目之一,是天津金融城標志性區域。
天塔:位於河西區聶公橋南、紫金山路與津溜公路匯合處,天塔總高度415.2米,佔地300畝,界第七,亞洲第三高塔。天塔1991年建成,聳立於碧波與雲霄之間,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中之塔」,其勢如劍倚天,享有「天塔旋雲」之美稱。
J. 天津的十大名勝古跡有哪些
天津的十大名勝古跡有:海河、張學良故居、大悲禪院、鼓樓、古文化街、五大道小洋樓、海河意式風情區、薊縣風光、七裏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靜園。
海河:
座落在河北區南端,曾是天津近代史上義大利租借地的中心區,已有近百年歷史,原有街區及建築基本保持原貌,是至今中國乃至東北亞地區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義大利文化集中地。在這個區域的周圍有諸多著名的近代和現代歷史名人故居,有梁啟超飲冰室、李叔同故居、曹禺故居和袁世凱、馮國璋宅邸等。
薊縣風光:
薊縣居津京唐承四市的腹心,古稱漁陽,是天津的歷史文化古城,境內山青水秀、峰巒疊翠、名勝古跡遍布全縣。有聞名遐邇的盤山、黃崖關長城、翠屏湖、石趣園、遼代白塔、唐代獨樂寺;還有以「八仙」在此野餐小憩的神話故事命名的八仙山、號稱「天津第一高峰」的九山頂、有觀賞與科研價值的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水伴石生的大峽谷。
七裏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七裏海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位於寧河縣西北部,是海退後形成的古瀉湖潮窪地。潮白河南北貫穿,將濕地分為東、西七裏海,總面積約為9500公頃。七裏海生物物種多樣,是許多珍稀和瀕危野生動物遷徙、棲息、繁殖的基地。水生植物涉及12群落,植物200多種,國家保護三類植物3種,主要植物為蘆葦;動物有100多種,其中國家保護一類動物11種,二類動物14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達10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