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史指的是什麼
四史指的是: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漢朝東漢史學家班固的《漢書》、南朝宋史學家范曄的《後漢書》、晉朝西晉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史記介紹
《史記》系紀傳體通史,一百三十卷,西漢司馬遷著,約成書於西漢武帝征和年間。「史記」一詞,東漢之前乃一切史書之統稱,後始為司馬遷史書之專稱,原書最初被稱作《太史公書》,到東漢桓帝才改稱為《史記》。
此書體例為紀傳體之濫觴,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以紀和列傳為主體,故名紀傳體,記載了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征和三年三千年的歷史。司馬遷撰寫《史記》的目的在於「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原始察終,見盛觀衰」。
2. 四史是哪四史
所謂四史,即是指《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四部史書的合稱。於二十四正史中的前四部,是中國歷史上的史學巨著。作者朝代分別是:《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
1、《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本紀、書、表、世家、列傳五種形式。傳記的一種,主要記諸侯之事。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
2、《後漢書》南宋紹興刊本《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記載了從王莽起至漢獻帝的195年歷史。
3、《三國志》是西晉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歷史,受到後人推崇。
4、《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3. 四史是哪四個 哪四個是四史
1、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
2、「四史」內容各有側重,但整體講的就是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實踐史,黨的領導是「四史」的主線。
3、黨史是黨的領導不斷走向成熟的實踐史。
4. 四史是什麼
四史指的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
「四史」內容各有側重,但整體講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實踐史,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四史」的主線。
以毛主席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共產黨把經濟建設作為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實施改革開放戰略,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4)天津四史是哪些地方擴展閱讀
十六大以後,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5. 中國歷史上,「四史」主要是指什麼
謂四史,其實就是廿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
《史記》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現四川省南充縣)人,史學家。蜀漢亡國後,仕於西晉,少舉孝廉,除著作郎,著有《三國志》,評價甚高。
陳壽少時勤學,曾拜譙周為師,研讀《尚書》、《春秋》、《漢書》、《史記》等史書。後來擔任蜀漢的觀閣令史,因不願曲附權宦黃皓,屢遭譴黜。
公元263年蜀漢為曹魏所亡,265年司馬炎竄魏,改國號為晉。晉之司空張華十分賞識陳壽的才華,舉其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補陽平令。
在此期間,陳壽編撰了《蜀相諸葛亮集》上奏朝廷,因此功而除著作郎,領本郡中正。陳壽之後致力於編寫魏吳蜀的歷史,遂成《三國志》,共六十五篇,在當時即為人稱頌。
陳壽去世後,梁州大中正尚書郎范頵上書給皇帝,稱贊陳壽的《三國志》一書「辭多勸誡,明乎得失,有益風化」,而請求派人采錄,《三國志》因此得而流傳於世。
6. 「四史」是指
四史指的是: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漢朝東漢史學家班固的《漢書》、南朝宋史學家范曄的《後漢書》、晉朝西晉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