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洋務派興辦的民用企業有哪些
1、輪船招商局
1872年創立於上海,是由李鴻章發起的「官督商辦企業」,也是中國第一家近代民用企業。招商局設立之後,原本由三家英美洋行瓜分長江內河航運的壟斷局面被打破,在那之後招商局還拓展了海外業務,中國輪船終於可以遠航英美。
『貳』 清代洋務運動中創辦的哪幾個公司,現在還有幾個
說起李鴻章,誰都不陌生,他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人,但他在當時的確有著前瞻性的眼光,能夠擔大任、做大事,他所引導進行的洋務運動是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延緩了清政府倒台的時間,使落後的清王朝有了一批近代化的工業,促進了經濟、軍事和教育的發展。
洋務運動時期開創了很多個第一,創辦了第一個大型的近現代軍工企業——江南製造總局,創辦了第一個中國的民族航運公司——輪船招商局,還創辦了第一個關於煤礦的中國企業——開平礦務局,此外還創辦了第一個通信公司天津電報總局等,可謂是功不可沒。除了李鴻章,洋務運動的其他領袖比如曾國藩、張之洞也都創辦了很多軍用和民用企業,比如張之洞的漢陽鐵廠等等。
2019年,《財富》公布了世界500強榜單,招商局集團和旗下的招商銀行強勢入榜,其中招商局集團名列第244位,它的歷史超過了147多年,是500強中的常青樹、不老松。
它旗下的招商銀行連續第八次入圍,並且排在第188位,十分顯眼。此外,招商局旗下還有一個「半路出家」的子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平安保險,是在1988年由招商局集團發起而成立的,也是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和招商銀行同源同宗。
漢陽鐵廠的前世今生:中國鋼鐵工業興衰史的見證
漢陽鐵廠的創立並不是李鴻章的功勞,而是由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一手創辦的。1893年的武漢,我國第一家鋼鐵聯合企業即漢陽鐵廠正式建成,它的規模在亞洲排名第一,在世界是第二名;它的發展拉開了我國重工業發展的序幕;它的裝備領先於世界,有著「亞洲第一雄廠」之美譽。
當時張之洞准備把鐵廠建立在非常落後的小漁村蔣家墩,但是考慮蔣家墩在江邊但是沒有堤防,如果發了大水那麼就會「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最終把工廠建在了漢陽的龜山腳下。選址確定後,就開始緊鑼密鼓的建設施工了,張之洞自豪的說到,他要建一個亞洲第一的鋼鐵廠,事實證明,他做到了。
後來海戰清政府戰敗,漢陽鐵廠也在不斷虧損,於是清政府決定把鐵廠改為官督商辦,由大清著名商人盛宣懷接管。盛宣懷也很懂得經營之道,在他的科學治理下,使得漢陽鐵廠改頭換面,成為了僅存的洋務運動果實之一,他將鐵廠改造成了近代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鋼鐵股份制的企業,就是大名鼎鼎的漢冶萍公司,改造後公司發展的如火如荼,一掃曾經官辦鐵廠的頹廢之勢。
清政府全面倒台之後,漢冶萍公司完全轉變為了商辦企業。後來日本在「二十一條」提出要將漢冶萍公司改為中日合辦,但是國人不會同意,漢冶萍公司的員工不會同意,在老百姓的堅決抵制之下,漢冶萍公司才沒有被日本插手,保住了純正的「中國血統」,由此可見漢冶萍公司在當時的聲譽、能力和利潤有多大。
軍閥混戰時期,北洋政府曾要求將公司收歸國有,遭到了公司的強烈反對,最後只好不了了之。漢冶萍公司逃過了日本人的威脅,逃過了北洋政府的國有化,卻沒有逃過國民政府的魔爪。
全面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威逼利誘,用兵工廠接收了漢冶萍公司。抗戰勝利後,在國民政府的統治下,漢冶萍公司徹底走上了末路,被國民政府撤銷,成立了華中鋼鐵有限公司,於是漢冶萍公司又被華中鋼鐵公司取代了。
新中國成立後,在當年張之洞改棄的蔣家墩上興建的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是「武漢鋼鐵公司」。這家企業依舊以漢陽鐵廠為源頭,依舊傳承著漢陽鐵廠人不懈奮斗的精神,它的建設還承載著新中國的「鋼鐵夢」。
寶鋼集團實力雄勁,曾經連續13年入圍世界500強企業名單,是中國第一家入圍世界500強企業的中國鋼鐵企業。2016年,武鋼集團和寶鋼集團聯合重組,成立了寶武集團。重組後的寶武集團仍然獨領風騷,繼續入圍世界500強企業。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百年風雨早已褪去。雖然洋務運動已經失敗,但是它的成果卻以另一種方式保留了下來,發光發熱為國奉獻,生生不息直至永遠。
『叄』 當時洋務運動中創辦的企業,現在還有哪些呢
洋務運動是清朝的一次自強自救運動,晚清時期,由於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這讓大清遠遠落後於西方各國。同時,西方列強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大清國門,並逼迫大清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這讓大清成了供西方列強謀取利益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
面對國家的災難,不少有識之士開始覺醒,他們開始“睜眼看世界”,並想通過“師以夷長技以制夷”,希望通過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讓大清變富變強,所以大清從上到下開始了一場“洋務運動”。
『肆』 洋務運動的代表企業
洋務運動代表企業有:
【1】安慶內軍械所:
安慶內軍械所又稱「安慶軍械所」,1861年由曾國藩創設於安徽懷寧黃石磯、安慶大觀亭,是清末洋務運動最早官辦的新式兵工廠、清政府創辦最早的以手工製造近代武器的軍工作坊。製造子彈、火葯、槍炮。科學家華蘅芳曾在此主持製造中國第一艘輪船「安慶」號。1864年遷天京(江蘇南京),改建為金陵內軍械所。
【2】江南製造總局:
南機器製造總局簡稱江南製造局或江南製造總局,又稱作上海機器局,是清朝洋務運動中成立的近代軍事工業生產機構,為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是清政府洋務派開設的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早期廠房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為江南造船廠的前身,同時也是近代中國最大的軍火工廠。
【3】天津機器製造局
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是中國第一家近代輪船公司,也是洋務派興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它成立時買輪船3艘,到1877年收買了美國旗昌輪船公司,擁有輪船30多艘,形成一支實力較強的商船隊。
【4】輪船招商局
簡稱「招商局」。中國最早設立的輪船航運企業。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鴻章招商籌辦。1873年1月成立。總局設上海,分局設煙台、漢口、天津、福州、廣州、香港以及橫濱、神戶、呂宋、新加坡等地。1885年(光緒十一年)改為官督商辦。1909年(宣統元年)歸郵傳部管轄。1912年改為商辦,更名商辦招商局輪船公司,後又改稱商辦招商輪船有限公司。
【5】漢陽鐵廠
1889年春,兩廣總督張之洞籌劃在廣州建立煉鐵廠,同年他調任湖廣總督,籌辦的煉鐵廠也隨遷漢陽,1890年在大別山下動工興建,1893年漢陽鐵廠基本完工,共有六個大廠,四個小廠,煉鐵爐兩座。1894年投產,開始均為官辦,從籌辦起至1895年,共用經費五百八十餘萬兩。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因無力籌措經費,於1896年改為「官督商辦」。
(4)天津洋務運動有哪些公司擴展閱讀:
洋務運動的運動結局:
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標志著清朝海 軍實力的完全喪失,也標志著35年的洋務運動宣告破產。
19世紀,世界已是社會達爾文主義時代,任何國際或國內斗爭的失敗,都可能被視為落後,洋務運動也因甲午戰爭之敗被歸為此列,但它不過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段連續「失敗」中的一次。盡管「自強」進程頗多可指摘之處,但傳統中國的架構已被突破——洋務運動以引進技術為富國強兵手段;百日維新則以為立憲才能救國;「五四運動」時國人已認識到改革還需從思想著手。
失敗原因:
包括傳統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計劃、主事者識見不足、守舊人士的反對、官僚政風的敗壞等。
參考資料:網路-洋務運動
『伍』 洋務派的近代企業有哪些
洋務派近代初期多以軍用企業為主,如:江南機器製造總局,金陵機器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 天津機器製造局.後期又以人才為主,如興辦各種學堂.
廣州的多以學堂為主,有廣州的水師學堂,廣州水陸師學堂,還辦有商務學堂、西學館、醫務學堂、礦務學堂等等
洋務運動的失敗 19世紀70、80年代,是洋務運動興旺發達時期,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開始產生,新式海軍、防禦工事的建設初見成效,新式人才的培養也提到議事日程。所有這些,都使中國在艱難曲折中向近代化邁出了第一步。
洋務運動發展到80年代,隨著洋務事業的開展和西方近代科學文化的傳入,特別是由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社會上開始出現了具有傾向資本主義的早期改良主義社會思潮。王韜、鄭觀應等就是這一思潮的佼佼者。他們把東西方各國的君主專制、民主共和、君民共主三者加以比較研究,認為君主立憲的民主制最適合於中國,提出了開國會、設議院的要求。
然而,洋務運動的指導方針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洋務派要用西方近代的科學技術「衛吾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道」,即用科學技術為手段,達到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的目的。洋務派官僚不願也不敢提出把專制制度改革為民主的政治制度的要求。正是由於洋務運動本身既不能擺脫外國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控制,又不可能擺脫封建勢力的阻撓和浸蝕,因此也就難以避免失敗的命運。1894年(光緒二十年)清政府在中日戰斗中戰敗和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證明了富強未能達到,也標志著洋務運動的失敗。
『陸』 屬於洋務派創辦的軍事企業的有哪些
安慶內軍械所(安徽安慶,曾國藩)、天津機器製造局(天津,崇厚)、江南製造總局(上海,李鴻章)、金陵機器製造局(南京,李鴻章)、福州船政局(福州,左宗棠、沈葆楨),西安機器局(西安,左宗棠)等。隨著洋務運動深入,有識之士逐漸發現,以購買、仿造洋槍洋炮來進行海防和軍隊建設,並非上上之策。最好的途徑,應該是以引進西方軍事技術為核心,迅速建立和發展自己的新式軍事工業。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里曾經對「現代工業」與「家長式的師傅的小作坊」之區別,作過生動而形象的描繪。馬、恩說,「現代工業已經把家長式的師傅的小作坊變成了工業資本家的大工廠,擠在工廠里的工人群眾就像士兵一樣被組織起來。他們是產業軍的普通士兵,受著各級軍士和軍官的層層監視。」 這段話用在中國洋務運動中出現的近代工業身上,真是特別切貼。 安慶內軍械所的勞動力,全部是湘軍火炮營、神機營的工匠、兵士。當然,內軍械所還集合了徐壽、華蘅芳、徐建寅等一批著名的科學技術專家,他們成功地研製出中國第一台蒸汽機和小火輪,開始了中國近代軍事工業的草創階段。 19世紀60年代後,更是洋務運動興起的高潮,一批軍工企業在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史料記載,1865~1895年間,清政府先後設立了24家規模不同的官辦軍事工業企業,最著名的有江南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金陵機器局和漢陽兵工廠。 江南製造局是清政府興辦的第一個近代軍工企業。1865年5月,李鴻章以6萬兩銀子的代價買下美商旗記鐵廠,這家當時「洋涇浜外國廠中機器之最大者」,具有修造開花炮、洋槍和火輪船的能力。 此後,李鴻章將原先為保障淮軍作戰需要的兩個炮局並入其中;李的恩師曾國藩則將委託容閎在美國購回的100多台機器添了進去。這些從美國購進的較為先進的機器設備,使江南製造局從建廠之初,就具備了相當可觀的規模和生產能力,主以造槍炮,也兼造艦船。直至發展為江南製造總局,並延請英國人馬格里等主持生產。 1867年,這個「中國第一」軍工廠從虹口遷往城南的高昌廟,進一步擴大為輪船廠、機器廠、熟鐵廠、槍廠、木工廠、鋼鐵廠、鍋爐廠等數個分廠,還附設了學堂、翻譯館等。到甲午戰爭前夕,該局更增加了炮廠、火葯廠、槍子廠、炮彈廠、水雷廠、煉鋼廠等新的分廠,可以製造大到蒸汽輪船、小到西式步槍等多種武器裝備。成為擁有官軍職員技工3000餘人、設備300餘台的近代大型軍工廠。 來源:軍工文化
『柒』 洋務運動在天津創辦哪些企業和學校
1870年,在天津建立軍火機器總局(後改名為北洋機器製造局)。
天津機器局。官辦軍用企業。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創設於天津
『捌』 洋務運動時期在天津創辦了哪些企業和新式學校
在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創辦的企業有:安慶內軍械所 (曾國藩創辦) 江南製造總局 (曾國藩 李鴻章創辦)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創辦) 天津機器製造局 (崇厚創辦) 輪船招商局 (李鴻章創辦) 湖北織布局(張之洞創辦)洋務派創辦的學校有:京師同文館 福州船政學堂等一些新式學堂
『玖』 洋務運動 創辦的民用企業 和軍用企業分別有什麼
一、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北洋機器局、蘭州製造局、漢陽兵工廠
二、民用工業: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湖北織布局
(9)天津洋務運動有哪些公司擴展閱讀:
19世紀60年代後期,清政府統治集團中一部分洋務派官僚為強化地主階級統治,有限度地採用西方生產技術而創辦的近代企業。是中國人採用機器生產經營近代企業的開始。 洋務派的企業全部是官辦企業。
軍辦企業
1870年代以後,各省籌款建立的製造局大都是中小型的生產單位,其中比較重要的有蘭州機器局(1872)、山東機器局(1875)、吉林機器局(1881)、台灣機器局(1885)、奉天製造局(1894)和北洋機器局(1904)等。軍用企業的產品不進入市場,都由清政府直接調撥給駐扎在各地的軍隊、炮台使用。這些企業不計算盈虧,也不進行積累,生產的擴大或縮小不決定於企業自身力量,而取決於清政府的財政撥款。所以,這些企業雖然運用機器生產,也集中了相當數量的雇傭工人,但從其主要方面來考慮,乃是略帶若干資本主義因素的封建官營企業。
民用企業
洋務派經營的民用企業,以商品生產為目的,吸收私人資本,追求利潤,反映了早期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這些企業的經營,也在不同程度上對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起了抵製作用。所以,與官辦軍用企業相比較,洋務派民用企業的創辦和經營,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帶有積極意義的現象。不過洋務派推行的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兩種組織形式,都是把代表封建集團利益的「官」和要求發展資本主義的「商」兩種社會力量糅合在一起,「官」「商」在企業的經營方針和管理方法上格格不入,極不利於資本主義企業的順利發展。而官督商辦制度所固有的封建性,又大大便利企業內官權的膨脹。
參考文獻:網路-洋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