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有多少守軍
擴展閱讀
北京北城天街在哪裡 2025-07-09 16:19:07
深圳有多少國高企業 2025-07-09 16:10:36

天津有多少守軍

發布時間: 2022-09-04 19:46:25

㈠ 從起止時間殲敵人數和戰略意義等角度對三大戰役進行對比

淮海戰役
[編輯本段]

淮海戰役是第二個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淮海戰役於11月6日發起,到22日為戰役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華東野戰軍在碾庄地區殲滅黃百韜兵團10萬人。中原野戰軍也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11月23日到12月15日,為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中原野戰軍及華東野戰軍一部,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並殲滅黃維兵團11萬人。華東野戰軍主力在杜聿明指揮的徐州國民黨軍3個兵團25萬人向西突圍時,將這股敵人合圍於永城東北的陳官莊地區,並殲滅其中的孫元良兵團約4萬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為淮海戰役第三階段。1949年1月,華東野戰軍發起對杜聿明部的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10個軍約20萬人,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經過66天緊張艱苦的戰斗,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

平津戰役
[編輯本段]

平津戰役是最後一個戰役。平津戰役在11月29日發起。從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共中央軍委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原則,首先攻克西線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東線,1949年1月15日,全殲天津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解放天津。經過解放軍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義率部接受改編,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以3.9萬人的傷亡為代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使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數據點及綏遠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獲得解放。

總結
[編輯本段]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分開的話:
遼沈:遼沈戰役的意義在於:解放了東北全境,使全國的軍事形勢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從此,人民解放軍不僅在質上佔了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佔了優勢,遼沈戰役的勝利,使得人民解放軍擁有了一個穩定的戰略後方,為後面兩大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平津:華北基本上獲得解放,並使華北、東北這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我軍在付出較小代價的情況下極大減少了國民黨軍的力量,同時對國民黨的士氣是沉重打擊。

淮海: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的地區。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地帶京、滬一帶完全暴露於人民解放軍的攻擊之下。
三大戰役的勝利,使人民群眾勝利地完成了與敵主力的戰略決戰。三大戰役共進行了142天,殲滅敵人173個師,共計154萬多人。連同在此期間其他地區的作戰,人民解放軍共計殲敵182萬人。這意味著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滅殆盡。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遼沈戰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間進行的。第一階段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於10月15日打下錦州,殲敵10餘萬,俘敵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范漢傑。截斷了北寧線,封閉了東北與華北的陸上通道。長春守敵動搖,一部起義,一部投誠,長春順利解放。第二階段從10月20日開始至28日,進行了遼西會戰,東北野戰軍全殲了妄圖重占錦州,奪路南逃的廖耀湘兵團10萬餘人。第三階段從10月29日至11月2日,東北野戰軍解放了沈陽和營口,東北全境得以解放。遼沈戰役共殲敵47萬人,解放了東北全境,連同其他戰場的勝利,人民解放軍上升為300萬人,國民黨軍隊則下降為290萬人。全國軍事形勢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從此,人民解放軍不僅在質上佔了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佔了優勢。遼沈戰役的勝利,使得人民解放軍擁有了一個鞏固的具有一定工業基礎的戰略後方,並擁有了東北野戰軍這支近百萬的戰略預備隊,為以後解放平津與華北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這是中國革命的成功和中國和平的實現已經迫近的標志。」

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發起,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1月6日至22日。華東野戰軍主力在徐州以東碾庄地區,圍殲敵人黃伯韜兵團,擊斃敵兵團司令黃伯韜。敵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中共地下黨員何基灃、張克俠率部23000人在賈汪、台兒庄地區起義。從11月23日至12月15日,是淮海戰役的第二階段。主要作戰目標是殲滅由豫南趕來增援而孤軍突擊的黃維兵團。中原野戰軍在華東野戰軍一部的配合下,全殲敵第十二兵團於雙堆集地區,生俘兵團司令黃維。在此期間,國民黨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率領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個兵團撤離徐州,被華東野戰軍主力合圍在陳官莊一帶,孫元良兵團被殲滅。第三階段從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軍發起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擊斃兵團司令邱清泉,生俘副總司令杜聿明。至此,淮海戰役勝利結束。這次戰役共計殲敵55.5萬人,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的地區。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地帶京、滬一帶完全暴露於人民解放軍的攻擊之下。

平津戰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間進行的。平津戰役第一階段從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的對平、津、張實行圍而不打或割而不圍的作戰方針,人民解放軍完成了對平、津、張的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任務,使敵人失去南逃或西竄的可能,造成了解放軍從容殲敵的態勢。第二階段從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軍按照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作戰方針,先殲滅新保安之敵兩個師,接著殲滅由張家口突圍之敵七個師,並於1月14日總攻天津,全殲守敵13萬人,生俘敵警備司令陳長捷。第三階段從1月16日至31日,在中共北平地下黨組織和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的有力地促進下,經過談判,傅作義率部25萬餘人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整個平津戰役共殲滅和改編敵軍達52萬人,華北基本上獲得解放,並使華北、東北這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

三大戰役的勝利,使人民群眾勝利地完成了與敵主力的戰略決戰。三大戰役共進行了142天,殲滅敵人173個師,共計154萬多人。連同在此期間其他地區的作戰,人民解放軍共計殲敵182萬人。這意味著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滅殆盡。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㈡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天津的戰役是三大戰役中的哪場戰役

解放天津的戰役屬於平津戰役的一部分。平津戰役1948年11月29日開始,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4天。
1月14日,解放軍以強大兵力發起對天津的總攻,東北野戰軍集中5個縱隊22個師34萬人和1260門大炮在劉亞樓指揮下,經過29個小時激戰,攻克了這座堅固設防和重兵守備的大城市,天津國民黨守軍10個師13萬人全部被殲,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被俘,天津解放。

㈢ 請詳細的介紹一下平津戰役中的解放天津 謝謝

淮海:海南一帶
平津:上海、天津一帶
遼沈:遼寧一帶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

遼沈戰役是第一個戰役。遼沈戰役從9月12日發起,東北野戰軍先後分路奔襲北寧路。到10月1日,切斷了北寧路,一部分主力進抵錦州城下。10月10日,由華北國民黨軍組成的「東進兵團」自錦西向通往錦州的要隘塔山發起猛攻。東北野戰軍預先設置在塔山的兩個縱隊頑強阻擊,鏖戰6晝夜,打垮國民黨軍的數十次沖擊,成功地阻止了它的東進。其「西進兵團」出動後,也遭到解放軍3個縱隊的阻擊,進至彰武、新立屯一帶後,未敢繼續南進。10月9日起,東北野戰軍發起對錦州的攻擊。經過激戰,於15日攻克該城,全殲守敵10萬餘人。隨後,被長期圍困在長春的國民黨第六十軍於10月17日起義,新編第七軍也放下武器投誠。21日,長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東北野戰軍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區全殲廖耀湘兵團10萬人。11月2日,直下沈陽、營口。遼沈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在遼沈戰役中,人民解放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47.2萬餘人。

淮海戰役是第二個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淮海戰役於11月6日發起,到22日為戰役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華東野戰軍在碾庄圩地區殲滅黃百韜兵團10萬人。中原野戰軍也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11月23日到12月15日,為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中原野戰軍及華東野戰軍一部,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並殲滅黃維兵團11萬人。華東野戰軍主力在杜聿明指揮的徐州國民黨軍3個兵團25萬人向西突圍時,將這股敵人合圍於永城東北的陳官莊地區,並殲滅其中的孫元良兵團約4萬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為淮海戰役第三階段。1949年1月,華東野戰軍發起對杜聿明部的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10個軍約20萬人,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經過66天緊張艱苦的戰斗,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

平津戰役是最後一個戰役。平津戰役在11月29日發起。從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共中央軍委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原則,首先攻克西線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東線,1949年1月15日,全殲天津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解放天津。經過解放軍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以3.9萬人的傷亡為代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使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數據點及綏遠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獲得解放。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㈣ 平津戰役的詳細資料

平津戰役,是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的領導指揮下,由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華北軍區部隊百餘萬人,於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在東起唐山、西至張家口長達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華北國民黨「剿總」總司令傅作義集團進行的一次大規模的戰略性決戰。由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組成總前委,統一指揮。經過軍事打擊和政治爭取,共殲滅和和平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全境。全戰役歷時64天,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0日,我軍完成了對張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之敵的分割包圍,採取「隔而不圍」、「圍而不打」的原則,切斷了敵人西撤南逃的退路;1948年12月21日 至1949年1月15日,為戰役的第二個階段,我軍採取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原則,集中了優勢兵力,先後攻克了新保安、張家口和天津,使北平之敵完全孤立,陷於絕境;1949年1月16日至1949年1月31日,為戰役的第三個階段,我軍政治攻勢和軍事攻勢相結合,迫使北平守敵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
平津戰役的勝利,是毛澤東戰略決戰思想的勝利;是廣大指戰員英勇作戰,東北、華北兩區人民全力支援,中共平津地下組織積極配合,以及其它戰場人民解放軍密切協同的結果。
平津戰役連同遼沈、淮海等戰役的勝利,確立了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局面。平津戰役中攻克天津、和平解放北平及後來的「綏遠起義」為我軍爾後解決國民黨一百餘萬殘余軍隊提供了「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綏遠方式」,這對進一步加速解放戰爭的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遼沈戰役結束、淮海戰役正在勝利發展之際,1948年12月上旬至1949年1月31日,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二、第三兵團共一百萬人,聯合發動了平津戰役。當時,華北國民黨傅作義集團除有5萬餘人分駐歸綏和大同外,有兵力50餘萬人,位於東起北寧路的山海關、西迄平綏路的張家口的約500多公里的狹長地帶上,並以塘沽為海上通道口。在這部分軍隊中,屬傅作義系統的有17個師(旅),屬蔣介石系統的有25個師(旅)。在此之前,蔣介石已提出要傅率部南撤,加強長江防線。傅作義對蔣介石的排斥異己深懷戒心,不願南撤。這時,傅作義所部為解放軍在東北的勝利所震懾,已成「驚弓之鳥」,但估計東北野戰軍在遼沈戰役後需要有3個月到半年的休整時間,到第二年春天才能入關作戰。傅作義根據暫守平津、保持海口、擴充實力、以觀時變的方針,不斷收縮兵力,先後放棄承德、保定、山海關、秦皇島等地,准備隨時從海上南逃或西竄綏遠。如果傅作義集團撤走,人民解放軍雖可不戰而得平津,但國民黨長江防線得到加強或保存較多作戰力量,這對今後作戰是不利的。因此,穩住華北敵軍,使它不迅速決策南逃或西竄,就成為能否實現就地殲敵的關鍵。
根據中共中央的部署,東北野戰軍主力在遼沈戰役結束後不久,從1948年11月23日起,就提前結束休整,取捷徑隱蔽地揮師入關。入關的東北野戰軍和華軍區第二、第三兵團一道,以神速動作,先用「圍而不打」或「隔而不圍」的辦法,完成對北平、天津、張家口之敵的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截斷了他們南逃西竄的通路,並調動原駐天津、塘沽的國民黨軍隊第九十二、九十四、一○五軍進到北平地區。隨後按「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順序發起攻擊。在12月下旬連克西頭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新保安殲滅傅作義嫡系主力第三十五軍1600人,在張家口殲敵第十一兵團部和第一○五軍5.4萬餘人。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由林彪、羅榮桓、聶榮臻3人組成的平津前線總前委。當東頭的天津守敵拒絕接受和平改編後,1月14日,解放軍以強大兵力發起對天津的總攻,東北野戰軍集中5個縱隊22個師34萬人在劉亞樓指揮下,經過29個小時激戰,攻克了這座堅固設防和重兵守備的大城市,天津國民黨守軍10個師13萬人全部被殲,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被俘。天津解放後,塘沽守敵乘船南逃。
為了使北平這座舉世聞名的古都免遭破壞,解放軍在圍城後,派出代表同傅作義接觸。由於解放軍力量的強大和作戰部署的迅速完成,由於中共的耐心工作和各界人士的敦促,傅作義終於決心順應人民的意旨,命令所部出城聽候改編。1949年1月31日,傅部移動完畢,解放軍進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平津戰役歷時64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全境。在綏遠,有意地保存下一部分國民黨軍隊,經過相當時間,在董其武率領下於1949年9月通電起義,接受改編。這樣,對今後如何解決國民黨軍隊便有了天津、北平、綏遠三種方式。

㈤ 百戰經典天津戰役

近代爆發的戰爭有很多,你了解過百戰經典中的天津戰役嗎?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百戰經典天津戰役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天津戰役簡介

天津戰役是平津戰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解放戰爭中最重要的攻堅戰,由時任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指揮。中共中央軍委關於平津戰役最初的作戰計劃是,東北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在把50多萬國民黨軍隊分割包圍在張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和塘沽5個孤立點後,先打下塘沽,以阻止國民黨部隊海上外逃,迫使平津守敵放下武器,避免平津兩大城市遭戰火破壞。但是經過偵察發現,塘沽周圍不適於構築工事和展開兵力,平津守敵又企圖頑抗,於是中央軍委改變原定計劃, 決定 首先攻取天津。天津地形復雜,市內被河流切成若乾地區,周圍又是沿海窪地,易守難攻,而守敵達13萬人,並且繞城構築了現代化防禦工事。根據這種情況,考慮到天津南北長、東西窄的特點,以及市內河流分布情況,制定了東西對進,攔腰斬斷,先南後北,先割後圍,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按照這個方針,東北野戰軍遂以第 l、第2、第 7、第 8、第 9縱隊全部和第 12、第 6縱隊各一部共22個師 34萬人,配屬大口徑火炮 538門、坦克 30輛、裝甲車 16輛,由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指揮,發起攻城作戰。從1949年1月3日至12日,用了10天時間,掃清了天津外圍的18個據點,完成了攻城的准備工作。曾先後3次要求守敵放下武器,但都遭到拒絕。於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月14日上午10時發起總攻,500多門大炮經40分鍾火力急襲,在守軍防禦體繫上打開缺口;工兵在護城河上架設浮橋,隨後,各步兵縱隊由天津最窄的東西兩側發起對攻,僅一個小時即突入市區,與守軍展開巷戰,經過29個小時的激戰,至當日 15時,戰斗結束,殲敵13萬多人,活捉國民黨軍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勝利佔領天津。整個戰役中,除中紡七廠因守敵頑抗而被毀外,全市工廠、學校、街道大都保持完好。

天津戰役戰斗經過

外圍戰

天津國軍在環城碉堡工事線長達八十四華里的周圍,分為三個防守區。 工商 業市區,則由警備旅、憲兵、警察等施行交通管制和燈火管制,日夜檢查行人和住戶,嚴密監視人民的活動。同時將天津各部隊的炮兵集中起來,歸天津警備司令部副司令秋宗鼎統一指揮,一律用 汽車 牽引,企圖集中火力支援作戰。預先做好了各地區的炮兵陣地和預備陣地,測好了市郊的目標距離,利用天津市區最高建築物為觀測所地點。在各軍進入了防守區以後,隨即施行封鎖交通,非經防守司令部的許可,不準人馬車輛船隻出入市區。

十二月二十日,外圍的激戰開始。灰堆據點在一個夜間就經解放軍襲占,保安團團長以下全部被俘。布設的許多地雷,效用不大。在楊柳青的兩個護路旅,經一日夜激戰後,僅有一團撤回市內。在北倉的一個旅經解放軍一夜猛襲,潰亂得零散不堪,收容起來還不足一團。靜海保安團尚在減河地區對解放軍炮兵的佔領陣地作了很大的妨害,終於被驅回來。另有個寶坻的「還鄉團」,也隨護路旅退入市內。對這些地方團隊,既要利用它作戰,又顧慮它起內變,都把它收槍而重新改編在收容回來的護路旅內(護路旅的幹部是傅總部教導團選編的),作臨時新編師,置於第三線工事上。在西南區第九十四軍那一個師方面,由於灰堆的失落和前方靜海保安團不能立腳,也受威脅,不能以重點支持西營門方面即將發生的劇戰,就強迫關外流入市內的游勇(多選雲南籍的)再急編為一個新師。軍械庫存尚有餘,因而能夠急就,不少滇籍軍官也受到利用,暫時作為總預備部隊。西營門一接火,又把這個師加到它的西翼來縮短第六十二軍的陣線,加深它的縱深。

第六十二軍軍長林偉儔鑒於北倉、灰堆外圍據點的孤立,輕易就被解放軍摧毀,他為宜興埠據點之團擔心。又以他的基本第一五七師留北平不得歸還建制,感到主陣地兵力不夠用,以為北站和西營門雙方都要受攻,再無能顧到宜興埠據點,就撤回那個第一五一師派出的加強團,作軍的預備部隊。他怕原來陣地為解放軍所利用,作為進攻北站的根據,令該團撤出時加以破壞。原指的是工事而言,哪知該團長竟然是縱火焚村,給千數家人民造成嚴重災難。我尚無所知,杜建時來告,同為驚愕,電話問了第六十二軍,才明究竟。雖然嚴斥了林偉儔,而未將那個罪惡團長置諸軍法以平民憤,我亦負有嚴重責任。趁解放軍尚未進占宜興埠時,責成第六十二軍迅即搶救,市 消防 隊全數出動,收效也不甚多,造成一筆莫大罪債。我曾對杜說:「這不同於長沙大火嗎?還防守什麼!」杜當時還強慰我以「軍務為重,急籌善後!」那也就是按照傅作義所宣布的「布設城防陣地拆除民房賠償 辦法 」,會同杜出了布告,由市府撥款「賠償救濟」。結果 軍事 日日緊張,災民也同林偉儔的處理相反,第八十六軍軍長劉雲瀚認為東局子營房據點的重要而又堅固,遮蔽著接近主陣地的要害,能堅持該點,全線就都可保安全。他特別加強該點的配備,並從主線增加炮火,作強力的支援。這還是他所見特到之處。但這樣的設陣配置思想,對砉特具攻堅威力的解放軍的英勇強戰,又屬枉然。第八十六軍舉其精萃力量用在東局子支點上,只經解放軍一日夜的猛攻強襲,即被突陷,炮火的日夜支援,也沒起作用,一個大團干凈滅亡。這使得原來軟弱的第八十六軍就全部喪膽了。

一九四八年底,外圍各據點已經解放軍掃盪干凈,全陣線處在圍困中,如同瞎子般看不出解放軍的調度。但從楊柳青、東局子的受猛攻和解放軍炮兵重點針對這兩方,認出西營門和民族門將受猛攻,而以對西營門的顧慮更大,但還沒想到會一下子就被突破。

一九四九年一月上旬,陣線各處都有不斷的接觸,河北和西營門地區起了激戰。在解放軍的一虛一實的迷惑作用下,第六十二軍竟將控置的有力一團推進於河北地區,恢復第一五一師建制,置於無用之地,而吁請縮緊西營門陣地線的配置。

西營門戰斗日緊一日,國民黨空軍曾有兩次,每次兩架轟炸機乘夜從青島飛來,在西營門、減河間找出目標進行轟炸,擲彈即去,不敢參與地上作戰。

西營門初戰,曾有解放軍一個突擊隊插入第六十二軍陣地網,大約是偵察隊的過分勇猛深入以致被擊滅,第六十二軍那一師防守的部隊繳獲了解放軍「尖刀隊」的旗幟,視為「珍重」的戰利品,從事宣揚。一時虛驕之氣大作,而不知滅亡即在眼前。

十日解放軍的攻圍部署已經完畢,炮戰更趨激烈。解放軍戰士從一點一點的地堡,逐步靈活地迫近陣前。守軍日夜發射雨一般的機關槍火傾倒陣前,以壯孤膽。其實是虛耗彈葯,要想制止解放軍已不可能。由於西營門的不停地激戰,東局子的被猛攻陷落,已看出受攻的重點,將是在西營門和民族門的東西兩方面。 解放軍的重炮火更多傾注於西營門的西頭一帶,並有戰車活動於運河自來水廠附近地區。當這緊急時期,請求青島的飛機來助戰不見答應(正為應付淮海的危殆,而不遑顧天津),就將護路旅所改編的新師,推進於西頭方面,支援西營門。當西營門激戰中,林偉儔恃著新師的准備援應,仍憂慮到河北的孤立突出,將所控制之團(第一五一師有力之團)交給該方師長使用。民族門方面,除了炮戰,只見解放軍的小部迫近,逐步奪取第八十六軍陣前的小支點,在構成地堡作攻擊准備。

總攻

1月14日10時,總攻開始,經過40分鍾炮火准備後,11時,第2縱隊第4師突擊隊首先突破 成功 。擔任「東西對進」的主攻部隊如潮水般涌進突破口,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天津守敵攔腰殺去。從14日夜至15日凌晨,西集團先頭部隊先後攻克中部守敵各個支撐點,並相繼佔領海河上游中游各個橋梁。其中,第1縱隊第1師第2團、第2師第5團先頭部隊於15日凌晨攻佔金湯橋,第2師第5團第7連於15日晨8時許攻佔勝利橋(今北安橋),第3師第7團第5連也於15日拂曉攻佔中正橋(今解放橋);第2縱隊第5師第14團攻擊部隊在連克大豐橋、金華橋、金鍾橋、金鋼橋後,也在15日凌晨進至金湯橋;東集團第8縱隊第23師第70團突擊部隊於15日拂曉與西集團在金鋼橋、金湯橋等地會合,使之南北不能相接。敵人整個防禦體系被打亂,陷入極度慌亂之中。

第1縱隊第1師從15日5時開始向敵核心工事天津警備司令部發起攻擊,激戰5個小時,第1團的戰士們敏捷地沖進敵司令部大門,活捉陳長捷等7名國民黨將領。15時,據守天津城北部、敵軍戰鬥力最強的第151師,在我軍重重包圍之下,宣布投降。至此,天津戰役勝利結束,歷時29個小時。守敵13萬人全部被殲。

天津戰役戰後統計

傷亡損失

天津戰役中東北野戰軍共傷亡二萬三千七百九十九(23,799)人。其中傷師級一人、團級十一人、營級九十二人、連級四百(400)人、排級八百三十八(838)人、班以下一萬七千八百七十二(17,872)人,合計一萬九千二百一十四(19,214)人。犧牲團級七人、營級二十八人、連級一百一十七(117)人、排級二百一十六(216)人、班級以下三千七百三十八(3,738)人,合計四千一百零六(4,106)人。其他四百七十九(479)人,共計二萬三千七百九十九(23,799)人。天津戰役消耗炮彈八萬八千九百七十二(88,972)發、子彈二百四十九萬九千三百四十二(2,499,342)發、手榴彈四萬三千七百八十三(43,783)枚、炸葯二萬零九百二十五(20,925)公斤、爆破筒一千二百六十八(1,268)顆,遺失重機槍五挺、輕機槍三十一挺、六零炮八門、擲彈筒十四具、其他一千零八十六(1,086),損壞重機槍四十三挺、輕機槍七十八挺、迫擊炮九門、六零炮二十二門、戰防炮四門、步兵炮四門、山炮十門、平射炮七門、榴彈炮一門、坦克八輛、裝甲車六輛、汽車一百八十九(189)輛。

戰爭成果

天津戰役共斃傷國民黨守軍正規軍九千九百三十三(9,933)人、地方軍一千三百三十七(1,337)人,合計一萬一千二百七十(11,270)人。俘虜正規軍九萬二千三百九十九(92,399)人、地方軍二萬四千五百三十六(24,536)人,合計十一萬六千九百三十五(116,935)人。投降正規軍八百零二(802)人、地方軍一千九百七十(1,970)人,共計十三萬零九百七十七(130,977)人,其中斃傷一萬一千二百七十(11,270)人俘虜十一萬六千九百三十三(116,933)人,投降二千七百七十二(2,772)人其級軍官三十人(其中天津市政府兼北寧線護路軍司令杜建時自首,天津市公安局局長李漢元是否)、校級軍官四百四十一人。將級軍官名單如下: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部司令陳長捷、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部副司令秋宗鼎、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部秘書長李葉靖、第八十六軍軍長劉雲瀚、第八十六軍軍長副軍長范玉書、第二十六師師長張越群、第二十六師副師長何卓、第二八四師副師長羅先、第二九三師師長陳廖華、第二九三師副師長陳昆、第六十二軍軍長林偉儔、第一五一師師長陳直、 教育 長李上達、第六十七師師長李學正、第六十七師副師長劉順楚、第六十七師副參謀長曾會奇、第九十四軍副軍長王治熙、第四十三師師長饒啟堯、第四十三師參謀長徐奇春、第四十三師副師長余和、第三零五師師長姚葛民、第三零五師副師長程德煌、第三二六師師長柴玉峰、第三二六師副師長吳繼先、憲兵第二十團團長曾加林、國防部軍紀檢查組楊威。津南第一支隊支隊長白英傑、補訓總隊總隊長宋捷、還有天津市公安局局長李漢元。天津戰役繳獲火炮一千六百四十八(1,648)門(其中榴彈炮九門、山炮二十五門、野炮二十八門,其他一千六百四十八(1,648)門。槍五萬四千六百八十二(54,682)(重機槍五百一十五(515)挺、輕機槍三千零三十八(3,038)挺、其他五萬四千六百八十二(54,682)支)、坦克十一輛(十二輛)、裝甲車九輛、汽車八百七十九(879)輛、大車一百五十三(153)兩、炮彈六萬八千九百二十一(68,921)發、手榴彈八萬九千五百二十四(89,524)枚、子彈七十一萬三千七百一十三發(713,713))。騾馬一千二百八十一(1,281)匹。

㈥ 1937日軍侵略天津,守城將軍是誰

李文田

李文田(1894—1951)字燦軒,1894年生於河南浚縣,國民黨二級上將。

1937年,張自忠赴日訪問期間,李文田任天津市代理市長,天津的軍政主要由其負責主持。面對當時的形勢,他提前對三十八師的作戰進行了計劃,要求三十八師分駐於塘沽、漢沽、廊坊、小站、東大沽、馬廠、韓家墅等八處的守軍適時向市內靠攏、集中、聽候命令。7月27日,宋哲元拒絕日軍的「最後通牒」,發出守衛國土通電。李文田接到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的自衛守土通電後,立即決定抗戰。從7月29日凌晨2時起,天津守軍不斷給日軍造成重創,甚至燒毀了日本在天津東局子的飛機場。另一支部隊幾乎打到海光寺日本駐屯軍司令部。戰斗持續了15個小時後,29日下午3時左右,日本援軍趕往天津,李文田不得不忍痛決定撤退。

天津抗戰不僅給日軍以重創,並為後來的抗戰保存了一支勁旅。後李文田被宋哲元任命為三十八師代理師長,他率領全師轉戰於河北抗戰前線。

㈦ 平津戰役中攻打天津一共用了多長時間

蘋果這都是比較常見的故障了。就是忽然間屏幕失靈,點擊不了屏幕
這種一般是這樣造成的
一、摔過,或者不久前摔過,屏幕觸摸屏已經鬆了,用一段時間,直接接線脫落。
二、進水過,幹了又能用了,當沒事一樣。其實要清理主板的,不然線路生銹,用一段時間就出問題
三、高仿充電器,充電線。很多人買的時候就給掉包了,拿回來就是高仿貨,用一段時間,傷了電源。直接廢機子,特別是港版手機。
四,邊玩手機邊充電,也會傷害手機。有時候電流過大,把內屏燒了。
這種有什麼辦法修復呢,檢查一下,如果是線路鬆了,換個排線。如果是內屏壞了,直接換屏幕總成。
如果換了屏幕還不行,那就是主板的觸屏ic問題了,所謂觸屏ic就是控制觸摸屏的一個晶元,能換,但是對工藝要求非常高,這是晶元級別的維修,一般的小店都不會的。只能聯系售後中心進行維修。手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因此手機沒電是很常見的事情了,有時候給手機充電的時候發現手機充不進電應該怎麼辦?

一,手機使用年限太長導致電池損壞,解決辦法是更換電池,建議不要自行更換,去售後更換即可。

二,充電器損壞,更換充電器即可解決這個問題。

三,有可能是充電線和手機接觸不良,重復連接充電線和手機看能否解決這一問題,如果不能解決,可以使用棉簽擦拭手機充電器口。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手機受系統的影響可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比如在正常使用過程中,可能一下子就沒有了聲音,很影響用戶體驗。
01
進入手機主界面,選擇「設置」

02
進入設置界面,選擇「聲音和振動」

03
進入聲音振動設置界面,確定是否開啟了「靜音」,如果是靜音的話就需要關閉。

04
另外在開啟靜音的情況下,也可以單方面設置音量,確保音量不為零。

05
在使用一些應用的時候,應用設置也會影響聲音設置,以微信為例,進入微信界面,選擇「我」

06
進入個人界面,選擇「設置」

07
進入設置界面,選擇「新消息提醒」

08
在新消息提醒中,找到「聲音」選項,查看是否關閉了這個功能,如果關閉了則是不會有聲音提醒的。
華為手機密碼忘了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恢復

1、EMUI5.X及以上的系統忘記密碼:通過強制恢復出廠設置清除密碼:這個方法會清除您之前的數據,建議您經常定期備份自己的資料到華為雲服務。手機關機,在不插USB線的情況下,同時長按音鍵上鍵和電源鍵,直到顯示logo界面。3 秒後再松開音量上鍵,即可進入 Recovery 模式。進入後,選擇恢復出廠設置。(通過音量鍵上下移動,開關機鍵確定)註:EMUI4.1及以下平台未開啟查找我的手機功能可嘗試此方法解決。

2、EMUI 4.1及以下平台、手機開機、手機聯網、手機上登錄華為賬號、有手機找回功能並已開啟通過查找我的手機(手機找回)的方式修改密碼。在電腦上輸入華為賬號和密碼進入雲服務首頁。然後選擇查找我的手機。此時頁面跳轉到定位手機頁面,在定位到手機後,點擊遠程鎖定。這時,你需要輸入新的鎖屏密碼,點擊下一步。以下步驟操作為選擇性操作,如不需要相關提示信息,直接選專擇下一步 ,然後點擊鎖定即可。鎖定成功後,頁面上會出現「鎖定成功」字樣,這時使用新設置的鎖定密碼解鎖手機即可。若以上方法仍然不能解決問題,請提前備份好屬數據,攜帶購機發票前往華為客戶服務中心檢測處理。

㈧ 天津保衛戰是怎樣發生的

1898年,美國人居里夫人在一次試驗中,偶然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1900年,列寧從流放地西伯利亞回來,並出資創辦了《火星報》,積極籌劃建黨。與此同時,美國總統羅斯福在1901年宣布要對托拉斯開戰,自稱是「托拉斯的敵人」,在其任期內解決托拉斯壟斷引起的社會問題取得了很大成就。

中日甲午戰爭以後,帝國主義的侵略,維新變法的失敗,終於激起了以農民為主體的大規模反帝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的爆發。

義和團運動首先於1898年在山東興起,以「扶清滅洋」為口號,把斗爭矛頭直接對准了帝國主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到1900年運動已經發展到了京津地區,並且規模更大。

義和團運動在京津地區的蓬勃發展,引起了帝國主義更大的恐懼。1900年4月6日,英、美、法、德四國聯合照會清政府,要求在2個月內將義和團徹底鎮壓下去,若2個月內不能剿滅,各國將聯合出兵鎮壓。5月28日,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國正式議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他們其實是以此為借口,再次發動侵華戰爭。到6月2日,八國以保護使館為名,已經先後共派出450餘人進入北京。同時,集結於大沽口外的侵略軍也已達2000餘人,以後又陸續增兵,隨時准備進攻天津、北京。

八國聯軍決定攻佔大沽炮台,進而進攻天津、北京。駐守大沽炮台的清軍加強了防禦。1900年6月16日,侵略軍向大沽炮台守將羅榮光發出了最後通牒,限令清軍於次日凌晨2時交出炮台。羅榮光嚴詞拒絕,並令炮台官兵嚴加防守,隨時准備抗擊入侵的敵人。17日零點50分,侵略軍便向大沽炮台發起進攻。清軍奮起還擊,因傷亡慘重被迫撤退,大沽炮台失守。

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義和團運動的強大聲勢,清政府決定暫時承認義和團的合法地位,利用義和團來對付洋人,以便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從6月17日起,義和團和清軍就炮擊天津紫竹林租界,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

八國聯軍佔領大沽炮台後,從6月21日起,不斷向天津租界增兵,准備大舉侵犯天津,義和團和清軍為保衛天津與侵略軍展開了激戰。當一股俄國侵略軍從大沽向天津進發,行至老龍頭車站附近時,曹福田率領義和團與清軍配合,對其進行猛烈阻擊,阻止他們進入車站,迫使其第二天才進入車站。老龍頭車站與紫竹林租界隔河相望,又是大沽通往天津、北京的戰略要地,有大約1000多名敵軍守衛。義和團和清軍又包圍車站,攻打敵軍,給敵軍以重創,但未能攻下車站,敵軍得以陸續從大沽進入天津租界。

到7月初,增援天津的清軍、義和團以及其他民眾武裝已達10萬人以上,而天津租界的侵略軍也達1萬人,雙方決戰的時刻到來了。中國軍隊首先從北、西北、西南三個方向向敵軍租界發起猛烈進攻。中國軍民奮勇進攻,與敵人展開激烈的戰斗,殲敵甚眾,給敵軍以沉重打擊,西北和西南面都進抵租界邊緣。7月9日,敵軍為扭轉戰局,以優勢兵力從東南方向出租界,包抄從西南方向進攻的清軍和義和團。這次激戰,中國軍隊雖然傷亡甚眾,但從整個戰局來說,已使敵軍處於進退不能的境地,很快就能取得勝利。

7月12日,八國聯軍兵分兩路向天津城發動進攻。此時,天津城外清軍數量雖多,但沒有統一指揮,各自行事,致使戰鬥力大大降低。天津城內守軍很少,又沒有做好積極的防禦。7月14日,天津陷落。接著,八國聯軍向北京進發。8月14日,北京陷落。慈禧太後挾持光緒皇帝,在八旗兵的掩護下,向太原方向逃去。

為了盡快與侵略者達成和解,慈禧太後於9月7日下令剿滅義和團。至此,義和團在中外反動勢力的合力鎮壓下,被徹底擊敗了。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從此,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完全確立,中國人民更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

㈨ 請問平津戰役時天津南開區青年路死了多少解放軍戰士

不計其數,現在的青年路和紅旗路交口的地方據說是以前的萬人坑,很多戰士和無辜老百姓都被葬進去了

㈩ 天津保衛戰的經過

1900年6月17日,聯軍調動2800人從大沽馳援,急於解紫竹林租界之圍。聶士成率領前路統領周鼎臣部,在天津東陳家溝至軍糧城一線阻擊援軍,展開激戰。裕祿指揮聶軍後路統領胡殿甲部5個營及義和團1部,進攻租界。曹福田率領4000團民,向老龍頭車站和紫竹林租界發動襲擊,武備學堂清軍的火炮猛轟租界。下午2時許,英軍路克少校帶領英、德、意、奧軍175人,乘舢板渡河偷襲武備學堂。武備學堂雖被聯軍佔領,但聯軍傷亡較大。清軍還對從租界通向火車站的浮橋發動一次進攻,打死打傷聯軍21人,取得小勝。清廷傳旨對天津前線軍民進行了嘉獎。
18日,紫竹林聯軍分路出戰,清軍與義和團民合力痛擊,日暮將敵趕回租界。上午7時,俄軍於老龍頭車站的天橋上炮擊胡殿甲部,胡命令炮兵還擊,將俄軍陣地摧毀,斃傷百餘人,繳獲大炮兩門。俄軍向租界聯軍告急,英軍40人和日、法、德的小分隊,相繼增援。清軍利用壕溝、墳包作掩護,抗擊敵人,給增援敵軍較大殺傷。在進攻租界的織絨廠時,清軍4門野炮轟擊聯軍司令部信號台的高塔,掩護清軍和義和團進攻織絨廠,英、德軍的炮兵開炮攔擊,進攻部隊受阻。
19日,裕祿與聶士成商酌,認為租界聯軍愈形窮蹙,士氣不振,遂以步兵、炮兵協同一致,進攻德軍的陣地,並炮擊英領事館。英軍派出200名水兵,企圖奪取清軍的炮兵陣地,遭到清軍的交叉火力射擊,損失很大,沒有得逞。在以後3天的戰斗中,清軍繼續炮擊織絨廠高塔,高塔起火燒毀,英軍和意軍的指揮官受重傷,租界聯軍危在旦夕,掛出白旗,以示不戰。實際上是緩兵伎倆,等待援軍解圍。
從天津保衛戰戰幕拉開之日起,清軍一面進攻租界,一面抗擊聯軍的增援。1900年6月21日,俄軍2800人從大沽增援天津。火車行至軍糧城車站,鐵路被毀,步行至老龍頭車站,清軍義和團奮起阻擊,激戰1天,被打死打傷數百人,余部於22日進入車站界。
23日,從軍糧城方向又開來聯軍600多人,進攻東機器局,守軍力戰,將敵打退,斃敵7人。夜11時,聯軍再攻東機器局,又被清軍打退。第二天,聯軍派出小分隊騷擾鹽索坨、陳家溝、馬家口一帶,焚燒民宅,企圖牽制清軍攻擊租界。清軍派出少量部隊應戰。
25日,清軍在白廟、影身樹一帶攔阻從西沽武庫出逃的聯軍。
27日,租界聯軍先用大炮猛轟海光寺和南機器局,武衛前軍營官潘金山令營兵潛伏不動,待敵進入火力圈內,立即以排槍開火,將敵打退,敵又沖來,反復沖殺,打死打傷聯軍多人。這時,從紫竹林沖出聯軍2000多,武衛前軍統領姚良才,恐潘金山有失,調來援軍,正在激戰時,聯軍又從軍糧城方向開來騎兵千餘人,包抄夾攻清軍。清軍毫無懼色,頑強抵禦,戰斗十分激烈,潘金山右臂被槍彈洞穿,裹創力戰。下午3時,敵炮打中東機器局,彈葯庫起火,聯軍乘火勢沖進,佔領東機器局。此戰敵人傷亡較大,清軍傷亡300多人。聯軍增援部隊以重大代價突破守軍攔阻,進入紫竹林租界,打通了津沽的通道,後續部隊陸續到達,租界聯軍達7000人,但租界之圍仍未解除。
在聯軍不斷增兵天津租界的同時,清軍也相應增加了兵力。7月1日,武衛左軍總統馬玉昆部15營6000餘人,由山海關馳抵陳家溝、老龍頭車站附近。聶士成除留下5營駐守蘆台外,余部25營萬餘人,分別駐守海光寺和鹽坨等地,連同天津原有守軍,清軍總計約2.5萬人。此外,經清廷批准,在天津召募精壯3000人,編6營,由海運使楊宗濂統領,擇地駐守,與各部互為犄角。又從青縣、靜海、滄州、南慶、慶雲等地,開來義和團2萬餘人由曹福田、張德成統一組編,加上原有義和團,共5萬人。裕祿於6月29日和馬玉昆等面商機宜,決心先將紫竹林聯軍擊退,然後會合各營,節節進剿,直抵大沽口,馬玉昆率部由劉家莊、移駐新浮橋,聯軍乘其不備,實施進攻,馬部奮勇還擊,擊斃聯軍20餘人。翌日,馬部統帶郭殿邦、張相泰部,在陳家溝同2000餘聯軍交戰,分隊迭進,晝夜不息,陣斃聯軍百餘人。聶士成親率兩個步兵營和1個炮兵營,在陳家溝擊退聯軍的援兵,斃傷敵數十名。前路統帶周鼎臣部率3個營,在鹽坨一帶與聯軍苦戰8晝夜,牽制了聯軍的兵力。
1900年7月5日,裕祿召集聶士成、馬玉昆會商制訂了對租界實施「三面進攻之計」。一面從西南進攻租界,由聶士成部擔任;一面從北向南先進攻老龍頭車站、東機器局和租界,由馬玉昆部擔任;一面從西面進攻租界,由羅榮光、何永盛部擔任。武衛前軍後路統領胡殿甲除派一部助攻東機器局外,其餘策應機動。義和團曹福田、張德成部配合清軍進攻聯軍。這標志著天津保衛戰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900年7月6日,清軍向天津租界「三面進攻之計」開始實施。聶士成在小西讓城牆的土台上,架設兩門大包,首先轟擊租界,晚間,聶士成精選勇弁100人,組成突擊隊,乘船渡過,潛入跑馬場,同300餘名聯軍展開激戰,毀敵樓3座。哨官柴和貴突擊在前,觸發地雷受傷,仍指揮作戰。聶士成率部迅速佔領跑馬場和八里台,打退了英軍1個連的反擊。羅永光、何永盛部和義和團從馬家口進攻租界。何永盛部乘聶軍的猛烈攻勢,突然插入日軍陣地,俘日軍11人,繳獲大炮3門。租界聯軍支持不住,進入地道。同時馬玉昆部連日進攻老龍頭車站,與聯軍鏖站,士氣高漲。胡殿甲部5次炮擊東機器局,局內煙霧迷天,聯軍被擊斃甚多。聯軍急忙拆斷通往租界的浮橋,駐守鹽蛇的清軍開炮轟擊,擊死擊傷聯軍多人,清軍也有較大傷亡。當晚,淮軍營官蔣順發、周行彪和義和團張德成部,在馬家口一帶抗擊來犯的聯軍,合力將敵擊潰,乘勝追到租界,燒毀洋樓多處,接著,聶士成部又攻下租界東南的小營門炮台。
1900年7月9日凌晨,聯軍約6000人分兩路向八里台反撲。一路由日軍擔任前鋒,另一路由英國皇家火槍團在其右翼策應。聯軍企圖佔領八里台往北挺進,以南機器局為突破口,攻佔天津城廂。聯軍先奪回了跑馬場,正在八里台酣戰,聶士成率隊迎戰,血戰數小時,八里台被聯軍包圍。聶士成沉著指揮部隊浴血奮戰。聶士成兩腿受槍傷,營官宋占標勸他退下,聶士成奮不顧身,持刀督戰,又被子彈洞穿兩腮,頸側、腦門和腹部多處受傷,腸出數寸,壯烈犧牲。聶士成從天津之戰開始,率領部隊,英勇抗擊聯軍。在作戰中,身先士卒,屢破敵陣,主動支援友鄰,為清軍所稱頌,為聯軍所畏服。聶士成陣亡後,裕祿奏報清廷:「聶士成,秉性忠純,勇敢素著,茲以臨陣捐軀,身受多傷,死事甚為慘烈,當此軍務方急之際,遂失良將,莫不同聲悼惜。」和聶士成一起犧牲的還有營官宋占彪、哨官范振先等7人。清軍主將陣亡,八里台失守,退守西教場,聯軍攻入海光寺。聶部哨官潘鴻生攜炮2門,扼守門外小橋,頑強阻擊聯軍。武衛前軍右營統卞長勝、練軍統領何永盛、武衛前軍統領胡殿甲會同義和團攻入租界,反復沖殺,日暮退出。
清軍實施的三面進攻紫竹林租界之計,取得了一定成果,給聯軍造成了不小困難。但清政府卻沒有抓住有利戰機,組織兵力,擴大戰果,相反,卻著手求和。聯軍則乘機從大沽增兵,到12日,租界聯軍達到1.7萬人,遂解租界之危,並由防禦轉入進攻,天津告急。
聯軍進攻天津的部署是:由俄國海軍司令阿列克謝也夫任總指揮,分兩路進攻天津。一路由阿列克謝也夫率俄軍2600人為前隊,德軍兩個連、法軍1個連為其後隊,從白河東岸進攻清軍水師營炮台和天津城的東北部;由英軍少將陶白率英軍700名,美將白勒率美軍600名,日將福島率日軍2400名,法軍上校派拉克率法軍800名,共4500人,攜大炮24門,進攻天津城南。
當時,清軍水師營駐守五岔河口炮台;馬玉昆率15營駐老龍頭車站以北地區;聶士成部25營,由胡殿甲率領駐守海光寺、南機器局一帶;練軍何永盛部、淮軍余部分別駐守南門內外;宋慶部駐守西門。義和團分散天津各地。清軍的兵力與聯軍相當,但缺乏堅守的充分准備。
7月12日夜,白河東岸的俄軍向北運動。次日黎明,炮擊馬玉昆部和水師營炮台。清軍北撒,聯軍進至天津東北部。白河兩岸的英、美、日、法軍,以法軍為右路,日軍為中路,美、英軍為左路,於13日凌晨出租界,經海光寺,在天津南郊集結。
14日零時聯軍開始總攻,俄、法、軍被清軍炮火壓制,傷亡較大;日、美、英軍推進到距離城牆約500公尺處,清軍猛烈反擊,聯軍傷亡慘重。美軍陷入城南沼澤地,損失更重,團長里斯庫姆上校被擊斃。
15日清晨,日軍用猛烈炮火轟開天津城南的外城門,強渡護城河,用火葯桶將內城炸破,日、美、英、法軍趁機沖入城內。黃昏,美軍佔領了清軍的炮台和軍械所。裕祿、宋慶、馬玉昆等率兩萬餘人撤到北倉,練軍、淮軍和水師營撤到楊柳青,天津城陷落,只有裝備簡陋的義和團,始終在城裡堅持戰斗,但已無法挽回敗局。聯軍進入天津城後。瘋狂洗劫。造幣廠、衙門官府、絲綢店、珠寶店以及民宅,均被搶劫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