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的大鍾表是什麼時候立的
擴展閱讀
杭州千級潔凈室多少錢 2024-04-27 05:22:44
天津的區間號是多少 2024-04-27 05:13:19

天津的大鍾表是什麼時候立的

發布時間: 2022-09-30 21:05:05

Ⅰ 天津站那個世紀鍾有什麼意義

天津世紀鍾位於海河之濱,天津站西側,解放橋環島5000平方米的綠地上。世紀鍾鍾高40米,直徑14.6米,基座面積74.4平方米,重170噸有餘,通體金屬,流光異彩。鍾擺上下,日月輝映。鍾盤圓周,眾星拱衛,中西交融,天人和一。古典與現代渾然一體,寓意時空延續,時不我待。 世紀鍾
該鍾每面直徑14米,面積約154平方米,12個直徑2.6米、重約1噸的鑄銅浮雕分別為12星座。盤芯及鍾指針採用花檔鏤空製作,顯得古樸典雅。厚重的鍛銅底座上布滿大小齒輪、鏈條以及巨大的鋼制螺釘、鉚釘,與古老的解放橋互相映襯,向人們訴說著中國的近代工業從這里開始。 整個世紀鍾在莊重之中顯出飄逸雋永,鍾表、長桿、齒輪、底座構成了一個完美的時空造型,標志著天津這座老工業城市在歷史的進程中已經又前進了一大步。

Ⅱ 鍾表的發明歷史

鍾表,也是由中國人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發明的。近日,筆者在上海遇見世界著名的鍾表大師、香港鍾表歷史學家矯大羽時,他激動地對記者說,經過數年的努力和求證,他提出的「中國人開創了鍾表史」這一觀點,已被世界鍾表界認可。
矯大羽說,中國古代有日晷、水鍾、火鍾、銅壺滴漏等,這只能算是古人的計時器。沒有嘀嗒嘀嗒的鍾表聲,都不能稱作鍾表。到了1090年,北宋宰相蘇頌主持建造了一台水運儀象台,每天僅有一秒的誤差。而且,它有擒縱器,正是擒縱器工作時能發出嘀嗒嘀嗒的聲音。這就是鍾表與計時器的區別。國際鍾表界都把擒縱器視為鍾表的心臟。在瑞士,他找到了一本世界鍾表界的權威書刊上寫到:「現代機械鍾表中使用的擒縱器源自中國古代蘇頌的發明。」之後,他又在英國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的一本書中,找到了他的一段話:「蘇頌把鍾表機械和天文觀察儀器結合以來,在原理上已經完全成功,他比羅伯特·胡克先行了六個世紀,比方和斐�與胡克同被西方認為是天文鍾表的發明人�先行七個半世紀。」由於矯大羽知道擒縱器在鍾表發明中所佔的決定性作用,他在實地考察和查找了大量有關水運儀象台的資料後,翻閱了蘇頌所著的《新儀象法要》一書,並找到了西方權威人士的話作為旁證,大膽斷言是中國人開創了人類鍾表史,並影響了後來西方鍾表的進展。

有關鍾表的發展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演變階段,那就是:一、從大型鍾向小型鍾演變。二、從小型鍾向袋錶過渡。三、從袋錶向腕錶發展。每一階段的發展都是和當時的技術發明分不開的。

公元1088年,當時我國宋朝的科學家蘇頌和韓工廉等人製造了水運儀象台,它是把渾儀、渾象和機械計時器組合起來的裝置。它以水力作為動力來源,具有科學的擒縱機構,高約12米,七米見方,分三層:上層放渾儀,進行天文觀測;中層放渾象,可以模擬天體作同步演示;下層是該儀器的心臟,計時、報時、動力源的形成與輸出都在這一層中。雖然幾十年後毀於戰亂,但它在世界鍾表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由此,我國著名的鍾表大師、古鍾表收藏家矯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國人開創鍾表史」的觀點。

14世紀在歐洲的英、法等國的高大建築物上出現了報時鍾,鍾的動力來源於用繩索懸掛重錘,利用地心引力產生的重力作用。15世紀末、16世紀初出現了鐵制發條,使鍾有了新的動力來源,也為鍾的小型化創造了條件。1583年,義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時性理論,也就是鍾擺的理論基礎。1656年,荷蘭的科學家惠更斯應用伽利略的理論設計了鍾擺,第二年,在他的指導下年輕鍾匠S.Coster製造成功了第一個擺鍾。1675年,他又用游絲取代了原始的鍾擺,這樣就形成了以發條為動力、以游絲為調速機構的小型鍾,同時也為製造便於攜帶的袋錶提供了條件。

18世紀期間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擒縱機構,為袋錶的進一步產生與發展奠定了基礎。英國人Georg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工字輪擒縱機構,它和之前發明的垂直放置的機軸擒縱機構不同,所以使得袋錶機芯相對變薄。另外,1757年左右英國人Thomas Mudge發明了叉式擒縱機構,進一步提高了袋錶計時的精確度。這期間一直到19世紀產生了一大批鍾表生產廠家,為袋錶的發展做出了貢獻。19世紀後半葉,在一些女性的手鐲上裝上了小袋錶,作為裝飾品。那時人們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飾,還沒有完全認識到它的實用價值。直到人類歷史進入20世紀,隨著鍾表製作工藝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和文明的巨大變革,才使得腕錶地位的確立有了可能。

20世紀初,護士為了掌握時間就把小袋錶掛在胸前,人們已經很注重它的實用性,要求方便、准確、耐用。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袋錶已經不能適應作戰軍人的需要,腕錶的生產成為大勢所趨。1926年,勞力士表廠製成了完全防水的手錶表殼,獲得專利並命名為oyster,第二年,一位勇敢的英國女性Mercedes Gleitze佩帶著這種表完成了個人游泳橫渡英倫海峽的壯舉。這一事件也成為鍾表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從那以後,許多新的設計和技術也被應用在腕錶上,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帶在手腕上的計時工具。緊接著的二戰使腕錶的生產量大幅度增加,價格也隨之下降,使普通大眾也可以擁有它。腕錶的年代到來了!

從我國水運儀像台的發明到現在各國都在研製的原子鍾這幾百年的鍾表演變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個不同時期的科學家和鍾表工匠用他們的聰明的智慧和不斷的實踐融合成了一座時間的隧道,同時也為我們勾勒了一條鍾表文化和科技發展的軌跡。
關於中國的鍾表史,得從三干多年前說起,我國祖先最早發明了用土和石片刻製成的「土圭」與「日規」兩種計時器,成為世界上最早發明計時器的國家之一。到了銅器時代,計時器又有了新的發展,用青銅制的「漏壺」取代了「土圭」與「日規」。東漢元初四年張衡發明了世界第一架「水運渾象」,此後唐高僧一行等人又在此基礎上借鑒改進發明了「水運渾天儀」、「水運儀象台」。至元明之時,計時器擺脫了天文儀器的結構形式,得到了突破性的新發展。元初郭守敬、明初詹希元創制了「大明燈漏」與「五輪沙漏」,採用機機械結構,並增添盤、針來指示時間,其機械的先進性便明顯地顯示出來,時間性電益見准確。

十九世紀末期,我國造鍾工藝達到了一個嶄新的水平。1875年由上海「美利華」作坊製造的南京鍾,屏風式樣,鍾面鍍金,鐫刻花紋,以造型古樸典雅、民族風格鮮明和報時清脆、走時准確而聞名於海內外,曾於1903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特別獎。我國手錶是1955年由天津、上海先後試制出來的。現較為出名的有東風、上海、寶石花、海鷗等牌號。

Ⅲ 天津站前是不是有個大鍾表

是的,那個叫世紀鍾,2000年健的。

Ⅳ 天津世紀鍾的由來

2001年1月1日零時,悅耳的鍾聲將會在解放橋前響起,敲響迎世紀鍾聲的,是天津新的標志性建築———世紀鍾。
世紀鍾高達40米,金屬部分重量為170噸。該鍾每面直徑14米,面積約154平方米,12個直徑2.6米、重約1噸的鑄銅浮雕分別為12星座。盤芯及鍾指針採用花檔鏤空製作,顯得古樸典雅。厚重的鍛銅底座上布滿大小齒輪、鏈條以及巨大的鋼制螺釘、鉚釘,與古老的解放橋互相映襯,向人們訴說著中國的近代工業從這里開始。
鍾表盤的周圍採用了12星座的浮雕,畫面都是根據最原本的故事創作。白羊座放在頂端12點的部分,因為羊在中國代表吉祥;將天秤座放在最下部6點的部位,因為秤代表公平。這些都體現了把外來的文化在排列上與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觀念。
鍾表的表盤外形為歐式風格體,選用不銹鋼材料製作羅馬數字及表盤中心骨架。骨架鑲嵌高級亞克利透明板材封面,板材厚度8毫米。羅馬數字部分為鏤空鑲嵌。羅馬數字外圍直徑8米,內圓直徑5米,中心表盤外圓直徑5米。表盤上鑲有「天津」及「2000」大幅字樣。直徑5米表盤內,夜間發光。
時、分針用不銹鋼激光切割製作,分針全長約4米。時、分針總重量為180公斤。
30多個齒輪部分全部用鋼製作,外面鍛了黃銅,齒輪代表時光流轉,世紀更迭,20世紀工業化時代結束,運轉到21世紀的高科技時代。
鍾盤側面有一個巨大的鋼制長桿造型,全高34米,總重約10噸,上頂太陽,下掛月亮。長桿呈「S」型,取材於太極分割線形狀。寓意陰陽交替,互始互終。
太陽的光芒和月亮的光環都在以每分鍾3轉的速度勻速旋轉,速度可調,意味著天津是中國的門戶,濃縮了一個小宇宙,再配合時鍾的運行,給人以動感和強大的生命力,把凝固雕塑提高到動態雕塑。太陽與月亮的外部全都是不銹鋼製作,太陽的臉兒貼了純金箔,月亮的表面貼了純銀箔,月亮旁邊的衛星也是貼了純金箔。
立柱使用紫銅製作,長18米、寬6米,重達40噸。用來支撐鍾表和機房的平台也是使用鋼制的。
為了將世紀鍾襯托得更加威儀,在世紀鍾的周圍豎立了8個星空回轉燈(分別發出紅、黃、綠、藍的顏色)、3圈射燈(白色燈光)、16桿水晶燈(每桿水晶燈上裝有72個燈泡)。
為了滿足大鍾報時音響效果的真實性、無噪音,在大鍾平台終端處,設置了四組高、低音室外用音箱,總功率在2千瓦以上,使音量上做到了充分可調,保證了音質的效果。大鍾在每天第一次報時時,響起「東方紅」的音樂,後面每次整點報時時,則採用世界專用鍾聲。
夜間發光是世紀鍾的又一特色。在設計上使用內照明發光,使表盤部分在夜間清晰可見,外照明使整體通亮。並由主控制器提供自動開關信號,根據不同季節夜間長短自動起閉燈光。發光系統還同時給擺桿上的兩個轉動輪提供電源開關信號,使擺桿上的「太陽」外圓周邊在夜間發光,擺桿下端的「月亮」也以同樣方式發光。
世紀鍾的機械執行部分是主計時鍾,它由機械機芯、主控制器、GPS時鍾控制器、時、分針組成。
機芯的設計壽命為50年,主軸使用特種鋼,軸徑為50毫米,機芯自重98公斤,能承受180公斤以上的時、分針常年運轉;
主控制器是世紀鍾實現走時、夜間發光、自動報時、轉動輪定時轉動的心臟主控制器,設計在主控制台中,能同時監視時鍾的走時情況、轉動輪運轉情況等;
GPS時鍾控制器是時鍾的主要校時、校對機構,使時鍾在長年的走時中無誤差,在控制間里安放有GPS數字顯示時鍾,在自身顯示年、月、日、時、分、秒的同時,它還提供給機械時鍾標準的時間源。
在雙面大鍾背後,設有一座30平方米的總控制室。大鍾的動力源及全部運行設備安置其內。控制室內分電源間、鍾控間、內發光1號房、內發光2號房。
整個世紀鍾在莊重之中顯出飄逸雋永,鍾表、長桿、齒輪、底座構成了一個完美的時空造型,標志著天津這座老工業城市在歷史的進程中已經又前進了一大步。

Ⅳ 民國時期的鍾的構成

應該是鍾漢良演的《火線追凶》女主是個法醫。 火線追凶是由CCTV電影頻道出品的系列數字電影,該系列由10個90分鍾長度的電視電影組成,以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灘為背景,講述了一個由熱血青年組成的探案小組,在亂世中懲惡揚善的故事。通過講述法租界巡捕房探長鍾朗領銜的探案組搏命追凶的過程,展現了一幅舊上海警匪暗戰的洶涌圖。影片中有不少炫目的動作戲,追車、爆炸、槍戰層出不窮。本片由胡明凱、鄧衍成執導,鍾漢良、齊芳、釋小龍等主演。希望能幫到你。

Ⅵ 大本鍾的來歷

大本鍾的祖先——威斯敏斯特宮中的一長列大鍾,可追溯到1288年。1834年,威斯敏斯特王宮毀於一場大火,宮中的一個長列大鍾也在烈焰中化成了一堆廢鐵。在重建工作中,工程總監提出了一個計劃,要製造一個世界上最大最好的鍾,它必須是鍾中之王。既然大不列顛王國的「米」字旗在世界上是日不落的,那麼倫敦上空回盪的鍾聲就應該是最悠揚的。政府馬上批准了這個計劃,皇家天文官擬定了大時鍾的規格,要求每個鍾點的第一響准確到誤差不超出一秒鍾。

對這樣一座帶有笨重的機械敲擊裝置、長長的指針暴露在風吹雨打之中的巨鍾來說,這個要求似乎是太苛刻了。盡管如此,還是有三家廠商爭奪製造這座大鍾的榮譽,結果是E·J·登特公司獲勝。裝配重達五噸的機件就花了兩年,在新鍾樓建造的同時,機件在廠內檢驗又花了五年。1859年6月3日,大笨鍾傳出了第一聲宏亮的鍾聲。

得名原因
大鍾於1858年4月10日建成,由當時的工務大臣本傑明·霍爾爵士監制,耗資2.7萬英鎊,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取名為大本鍾,本是本傑明的昵稱。根據格林尼治時間,大本鍾每隔一個小時報時一次,報時聲深沉渾厚,方圓數英里之外都能聽到其鍾聲的回響。

大本鍾裝有麥克風,與英國廣播公司(BBC)相連,因此每當大鍾報時,人們都能從BBC的廣播中聽到其鏗鏘有力的聲音。這個鍾鑄造好以後,給它取什麼名字的問題難倒了英國君臣,有一個大臣悄悄地說「就叫『大本』算了。」——原來鑄鍾大臣姓「本」,後來大家都把這口鍾叫「大本」了,也就是「大笨」了。
文化
大本鍾代表了英國古典文化,是倫敦的標志,也是英國人的驕傲。在以倫敦為背景的電影中,幾乎無一例外會出現大本鍾的身影。電影《第三十九級台階》中,男主角用雙手吊在大本鍾的時針上,跟製造爆炸的歹徒做著殊死搏鬥,分針每走一秒都讓人心驚膽戰。

在英國眾多的電視廣播節目中都能感受到大本鍾的存在。獨立電視新聞的「十點鍾新聞」以一連串的大本鍾鍾聲作新聞預告的配樂作開始已很多年。大本鍾的鍾聲今天仍會用於所有獨立電視新聞頻道新聞快報的新聞預告,及威斯敏斯特宮大本鍾的鍾面圖。盡管獨立電視新聞公司認為以大本鍾為主題過於「大倫敦主義」,因此於2009年11月2日起的十點鍾新聞取消由倫敦天際線飛往大本鍾的新聞開場電腦動畫,亦減少大本鍾的圖案出現,但仍保留大本鍾的鍾聲音效。從1923年12月31日開始,大本鍾的鍾響亦可在於英國廣播公司第四台的一些新聞布告(6時正、午夜及星期天的晚上10時正)的一小時前及英國廣播公司國際廣播部聽到。鍾聲是經由長期設置在鍾樓內而連接著廣播大樓的擴音器傳送的。

大本鍾是人們慶祝新年的重點地方,收音機和電視都會播出它的鍾聲來迎接新一年的開始。同樣地,在陣亡將士紀念日,大本鍾鍾聲的傳出表示第11個月的第11天的第11個小時及2分鍾的默哀開始。

傳說
停走之謎
大本鍾」於2005年5月27日晚突然停走了一個半小時。技術人員現在還不明白這座有著147年歷史的大鍾為何「罷工」? 英國議會大廈一名工程師28日說,位於議會大廈東側高95米的鍾樓上的大本鍾在當地時間27日晚10時07分出現了故障,其分針停止轉動。接著,分針開始緩慢轉動,在10時20分又停了一次。這一 停就是1個半小時,此後才恢復了正常。

一些人猜測說,可能是炎熱的天氣造成了這一問題。28日倫敦的最高氣溫達到了31.8℃。氣象部門說,這是自1953年以來英格蘭地區5月份中最炎熱的一天。但那名議會大廈工程師認為,這一說法缺乏依據。「我們得知有一點小故障,但接著它就再次開始運轉。」

在2009年5月31日,大本鍾度過了它150歲的生日,而在1859年7月11日,大本鍾則首次整點報時。據負責大本鍾的英國鍾表師說,大本鍾每三天就失去動力了,所以他們每周必須爬上去三次,為它上弦。同時他們可以通過調整鍾擺上方放置的小錢幣,調整大本鍾走時的快慢。比如增加1便士硬幣,就相當於一天把表調快了0.4秒。看來,時間就是金錢,在大本鍾上倒是體現的不錯。

Ⅶ 天津站世紀鍾建於何年

2001年1月1日零時,悅耳的鍾聲將會在解放橋前響起,敲響迎世紀鍾聲的,是天津新的標志性建築———世紀鍾。
0天津世紀鍾位於天津市河北區海河之濱,具體地址是河北區海河東路世紀鍾廣場,天津站西側,解放橋環島5000平方米的綠地上。世紀鍾鍾高40米,直徑14.6米,基座面積74.4平方米,重170噸有餘,通體金屬,流光異彩。鍾擺上下,日月輝映。鍾盤圓周,眾星拱衛,中西交融,天人和一。古典與現代渾然一體,寓意時空延續,時不我待。
世紀鍾該鍾每面直徑14米,面積約154平方米,12個直徑2.6米、重約1噸的鑄銅浮雕分別為12星座。盤芯及鍾指針採用花檔鏤空製作,顯得古樸典雅。厚重的鍛銅底座上布滿大小齒輪、鏈條以及巨大的鋼制螺釘、鉚釘,與古老的解放橋互相映襯,向人們訴說著中國的近代工業從這里開始。
00整個世紀鍾在莊重之中顯出飄逸雋永,鍾表、長桿、齒輪、底座構成了一個完美的時空造型,標志著天津這座老工業城市在歷史的進程中已經又前進了一大步。
結構特色00鍾表盤的周圍採用了12星座的浮雕,畫面都是根據最原本的故事創作。白羊座放在頂端12點的部分,因為羊在中國代表吉祥;將天秤座放在最下部6點的部位,因為秤代表公平。這些都體現了把外來的文化在排列上與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觀念。
00鍾表的表盤外形為歐式風格體,選用不銹鋼材料製作羅馬數字及表盤中心骨架。骨架鑲嵌高級亞克利透明板材封面,板材厚度8毫米。羅馬數字部分為鏤空鑲嵌。羅馬數字外圍直徑8米,內圓直徑5米,中心表盤外圓直徑5米。表盤上鑲有「天津」及「2000」大幅字樣。直徑5米表盤內,夜間發光。
00時、分針用不銹鋼激光切割製作,分針全長約4米。時、分針總重量為180公斤。
0030多個齒輪部分全部用鋼製作,外面鍛了黃銅,齒輪代表時光流轉,世紀更迭,20世紀工業化時代結束,運轉到21世紀的高科技時代。
00鍾盤側面有一個巨大的鋼制長桿造型,全高34米,總重約10噸,上頂太陽,下掛月亮。長桿呈「S」型,取材於太極分割線形狀。寓意陰陽交替,互始互終。
世紀鍾太陽的光芒和月亮的光環都在以每分鍾3轉的速度勻速旋轉,速度可調,意味著天津是中國的門戶,濃縮了一個小宇宙,再配合時鍾的運行,給人以動感和強大的生命力,把凝固雕塑提高到動態雕塑。太陽與月亮的外部全都是不銹鋼製作,太陽的臉兒貼了純金箔,月亮的表面貼了純銀箔,月亮旁邊的衛星也是貼了純金箔。
00立柱使用紫銅製作,長18米、寬6米,重達40噸。用來支撐鍾表和機房的平台也是使用鋼制的。
00為了將世紀鍾襯托得更加威儀,在世紀鍾的周圍豎立了8個星空回轉燈(分別發出紅、黃、綠、藍的顏色)、3圈射燈(白色燈光)、16桿水晶燈(每桿水晶燈上裝有72個燈泡)。
00為了滿足大鍾報時音響效果的真實性、無噪音,在大鍾平台終端處,設置了四組高、低音室外用音箱,總功率在2千瓦以上,使音量上做到了充分可調,保證了音質的效果。大鍾在每天第一次報時時,響起「東方紅」的音樂,後面每次整點報時時,則採用世界專用鍾聲。
00夜間發光是世紀鍾的又一特色。在設計上使用內照明發光,使表盤部分在夜間清晰可見,外照明使整
夜色中的天津世紀鍾體通亮。並由主控制器提供自動開關信號,根據不同季節夜間長短自動起閉燈光。發光系統還同時給擺桿上的兩個轉動輪提供電源開關信號,使擺桿上的「太陽」外圓周邊在夜間發光,擺桿下端的「月亮」也以同樣方式發光。
工作原理00世紀鍾的機械執行部分是主計時鍾,它由機械機芯、主控制器、GPS時鍾控制器、時、分針組成。
00機芯的設計壽命為50年,主軸使用特種鋼,軸徑為50毫米,機芯自重98公斤,能承受180公斤以上的時、分針常年運轉;
00主控制器是世紀鍾實現走時、夜間發光、自動報時、轉動輪定時轉動的心臟主控制器,設計在主控制台中,能同時監視時鍾的走時情況、轉動輪運轉情況等;
00GPS時鍾控制器是時鍾的主要校時、校對機構,使時鍾在長年的走時中無誤差,在控制間里安放有GPS數字顯示時鍾,在自身顯示年、月、日、時、分、秒的同時,它還提供給機械時鍾標準的時間源。
00在雙面大鍾背後,設有一座30平方米的總控制室。大鍾的動力源及全部運行設備安置其內。控制室內分電源間、鍾控間、內發光1號房、內發光2號房。

從網上找到的 希望能夠幫到你

Ⅷ 天津南廣場那個鬧鍾是什麼意思

那是天津的世紀鍾。

世紀鍾是天津市為迎接新世紀,在天津站前廣場建造的大型標識性城雕建築。2001年1月1日零時,悅耳的鍾聲在天津站前廣場的解放橋前響起,敲響迎接新世紀的鍾聲。從那一刻起,世紀鍾便成為與新世紀相伴相隨的,天津市最具關注度的標志性建築之一。

天津世紀鍾位於天津市河北區海河河畔,具體地址是河北區海河東路世紀鍾廣場,天津站西側,解放橋環島5000平方米的綠地上。是天津市為迎接新世紀在天津站前廣場建成大型標識性城雕建築。

這座世紀鍾為全金屬材料。世紀鍾鍾高40米,直徑14.6米,基座面積74.4平方米,重170噸有餘,分鍾盤、擺架和基座三部分,通體金屬,流光異彩。鍾擺上下,日月輝映。鍾盤圓周,眾星拱衛,中西交融,天人和一。古典與現代渾然一體,寓意時空延續,時不我待。

鍾表盤的周圍採用了12星座的浮雕,畫面都是根據最原本的故事創作。白羊座放在頂端12點的部分,因為羊在中國代表吉祥;將天秤座放在最下部6點的部位,因為秤代表公平。這些都體現了把外來的文化在排列上與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觀念。

外觀

石英鍾盤面積156平方米,在直徑約8米的內環上,盤芯和指針採取花擋鏤空製作,直徑約14米的外環與內環間鑲嵌12個直徑2.6米的青銅浮雕,圖案為12星座。表盤的側面為一個巨大的鍾擺造型,上頂「太陽」,下掛「月亮」。擺架為S形,取材於太極分割線形狀,寓意陰陽交替,互始互終。厚重的鍛銅底座上布滿大小齒輪與鏈條和巨大的螺絲,鉚釘與古老的解放橋互相映襯,古樸典雅,向人們訴說著中國近代工業從這里開始。

Ⅸ 鍾表發展歷史

時鍾是人類最早發明的物品之一,原因是需要持續量測時間間隔,有些自然的時間間隔(如日、閏月及年)可以用觀測而得,較短的時間間隔就需要利用時鍾。

數千年計時設備的原理也有大幅變化,日晷是利用在物體在一平面上影子的變化來計時,計算時間間隔的儀器也有許多種,包括最廣為人知的沙漏。配合日晷的水鍾可能是最早的計時儀器。

歐洲在1300年發明了擒縱器,後來也創作了第一個機械鍾,可以利用像擺輪之類的振盪計時設備。發條驅動的時鍾約在15世紀出現,鍾表業約在15世紀至16世紀開始發展,1656年發明了擺鍾。

因此在計時的准確性又進一步提升,當時因為航海導航對時間的精確性要求,也帶動時鍾可靠性及精確性的提升。電子時鍾在1840年申請專利,二十世紀電子學的發展產生了可以完全不用機械機芯的時鍾。

現在時鍾內的計時元件是諧振子,一個會以固定精準頻率振盪的物體,諧振子可能是單擺、音叉、石英晶體,或是原子在發射微波時電子的振盪。

類比型的時鍾會用指針及角度表示時間,數位時鍾則是用數字的方式表示,有兩種時間表示法:十二小時制及二十四小時制。

大部分數位時鍾都是用電子設備及液晶、LED及真空熒光顯示器來顯示時間。時鍾功能也是現在電腦、手機的標准功能之一。

為了方便性、距離、電話或是失明人士的需求,有用聲音報時的聽覺時鍾。為了盲人需求,也有用觸摸方式可以感知其時間的盲人時鍾,其中有些類似傳統時間,但調整其設計,可以直接觸摸表面得知時間,但又不會影響計時功能。計時技術也在持續演進之中。

(9)天津的大鍾表是什麼時候立的擴展閱讀:

原始人憑天空顏色的變化、太陽的光度來判斷時間。古埃及發現影子長度會隨時間改變,發明日晷在早上計時,他們亦發現水的流動需要的時間是固定的,因此發明了水鍾。古代中國人亦有以水來計時的工具——銅壺滴漏。

中國除了用水流來計時外,中國古代民間亦有利用燃點線香來計量時間。龍舟報時更香就是利用燒香來計時的儀器,它更設有定時響鬧的作用。

龍舟上掛了數條兩端系著金屬球的幼線,線下放了燃著的香。每隔一段時間,香便會燒斷一條線子,當金屬球跌進下面的盛器時,便會發出報時響鬧。這種燒香時計最早見於宋代的文獻中。

用更香來計算時間的精度不高,但由於它簡單易行,極之適合民間使用,所以曾經十分流行。據文獻記載有些更香可燃燒一晝夜,有些甚至可以燃燒至一個月。

公元1088年,宋朝的科學家蘇頌和韓工廉等人製造了史上首座以水力作自動化機械操作的水運儀象台,它是把渾儀、渾象和機械計時器組合起來的裝置。

它以水力作為動力來源,具有科學的擒縱機構,高約12米,7米見方,分三層:上層放渾儀,進行天文觀測;中層放渾象,可以模擬天體作同步演示;下層是該儀器的心臟,計時、報時、動力源的形成與輸出都在這一層中。

公元1276年,中國元代的郭守敬製成大明燈漏。它是利用水力驅動,通過齒輪系及相當復雜的凸輪結構,帶動木偶進行「一刻鳴鍾、二刻鼓、三鉦、四鐃」的自動報時。

自宋起,十二時辰分初正即廿四小時系統,一刻即今天的十五分鍾,其准確度較德國之桌鍾早三百多年。

公元1283年在英格蘭的修道院出現史上首座以砝碼帶動的機械鍾。

13世紀義大利北部的僧侶開始建立鍾塔(鍾樓),其目的是提醒人禱告的時間。

公元1360年詹希元創制「五輪沙漏」,以齒輪、時刻盤合成。

16世紀中在德國開始有桌上的鍾。那些鍾只有一支針,鍾面分成四部分,使時間准確至最近的十五分鍾。

公元1657年,惠更斯發現擺的頻率可以計算時間,造出了第一個擺鍾。1670年英國人William Clement發明錨形擒縱器。

公元1797年,美國人伊萊·泰瑞獲得一個鍾的專利權。他被視為美國鍾表業的始祖。

公元1840年,英國的鍾表匠亞歷山大·貝恩發明了電鍾。

公元1946年,美國的物理學家伊西多·拉比博士弄清楚了原子鍾的原理。於兩年後,創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鍾,原子鍾至今也是最先進的鍾。它的運轉是藉助銫、氫原子的天然振動而完成的,它可以在300年內都能准確運轉,誤差十分小。

18到19世紀,鍾表製造業逐步實行了工業化生產。

20世紀,開始進入石英化時期。

21世紀,根據原子鍾原理而研製的能自動對時的電波鍾表技術逐漸成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