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目前天津有多少人單身

目前天津有多少人單身

發布時間: 2022-10-10 18:35:18

⑴ 天津常住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2021年的人口數據沒有統計,只有2020年的數據,2020年天津市的常住人口為13866009人。2020年天津市的常住人口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293822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27785人,增長7.17%,年平均增長率為0.69%,天津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4867116戶,集體戶597504戶,家庭戶人口為11668540人,集體戶人口為2197469人。

天津的人口民族構成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天津是一個多民族散居、雜居的沿海城市。天津的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3422528人,佔96.80%,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43481人,佔3.20%,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815252人,增長6.47%。

⑵ 天津人口普查2021年總人數口是多少

天津人口普查2021年總人數口是1386.6萬人。

天津,簡稱「津」,別稱津沽、津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亞太區域海洋儀器檢測評價中心,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11966.45平方千米。

天津的地理特點有:

1、天津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種地形,平原約佔93%。除北部與燕山南側接壤之處多為山地外,其餘均屬沖積平原,薊縣北部山地為海拔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靠近山地是由洪積沖積扇組成的傾斜平原,呈扇狀分布。傾斜平原往南是沖積平原,東南是濱海平原。

2、天津地區地熱資源屬於非火山沉積盆地中、低溫熱水型地熱。水溫多為30℃至90℃,具有埋藏淺、水質好的特點,已發現的10個具有勘探和開發利用價值的地熱異常區,面積2434平方千米,熱水總儲藏量達1103.6億立方米,是中國迄今最大的中低溫地熱田。

⑶ 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

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

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虎年春節剛過,不少未婚青年都在春節期間被催婚催戀,可謂「每逢佳節被催婚」,這已經是個老話題了。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

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1

虎年春節剛過,不少未婚青年都在春節期間被催婚催戀。有網友感慨「每逢佳節被催婚」。年輕人會如何應對催婚催戀?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21名未婚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8.2%的受訪未婚青年都經歷過「催婚催戀」。80.6%的受訪未婚青年坦言被「催」增加了春節走親訪友的壓力。面對催婚催戀,59.2%的受訪未婚青年會轉移話題和注意力,53.0%的受訪未婚青年會無論對方說啥都表示贊同。

受訪未婚青年中,00後佔17.7%,95後佔39.8%,90後佔32.0%,85後佔10.4%。男性佔40.6%,女性佔59.4%。

68.2%受訪未婚青年都經歷過「催婚催戀」

22歲的陳可(化名)是天津某高校研究生,現在是單身。新年聚餐期間,總是被親戚們催戀,「大家邊吃邊聊天,吃著吃著一定會問起我來,『小可有男朋友了嗎』『今年都多大了,該找男朋友啦』……」陳可坦言,這是和親朋們聊天永遠繞不開的話題。

24歲的單身青年余齊(化名)介紹,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也經歷了幾次被「催」,「我爸媽、七大姑八大姨,無一不提及。大家直奔主題,告訴我『年齡不小了,要考慮婚戀問題了』」。

68.2%的受訪未婚青年都經歷過「催婚催戀」。交互分析發現,受訪90後未婚青年被「催」比例最高,為81.3%,其次是95後(74.8%)。男性(73.6%)被「催」比例高於女性(64.6%)。

社調中心2017年做過的相關調查顯示,被長輩催過婚的適齡未婚青年佔比為85.1%。如今這一比例(68.2%)有了明顯的下降。

天津社會科學院原首席專家、天津婚姻家庭研究會會長潘允康表示,如今在婚育問題上,一個突出的表現是,年輕人不著急,父母著急、不斷催。「這個現象體現出兩代人的觀念差異。都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在很多中國父母心中,撫養兒女有一套程序,生育、養育、教育、成家立業。只有當兒女成家立業了,才會放下心來。也擔心兒女錯過時機」。

80.6%受訪未婚青年坦言被「催」增加了春節走親訪友的壓力

陳可表示,每次和親戚聊天,都會重復一遍相同的話題,「我被『催』成了大家的重點談資,現在自己都有些麻木了。但次數多了,心情多少會受到一些影響」。

余齊則表示,他已經對被「催」感到「無所謂」了,「我覺得現在年齡還小,一點也不著急。如果再長幾歲,壓力感和焦慮感應該會增加不少」。

在北京工作的29歲的楚婕(化名)目前有交往對象,還沒有結婚的打算。但每次見到親戚,都要被催婚,令她感到煩悶。「我始終覺得婚戀是自己的事情,也比較享受當下的生活狀態。大家的催促只是提供建議,說明他們關心我。但頻繁被催婚,導致我有時會動搖自己的決定,引發了一些思考,也感到心煩」。

80.6%的受訪未婚青年坦言被「催」增加了春節走親訪友的壓力。交互分析結果顯示,受訪90後未婚群體(85.0%)普遍感到壓力大,其次是95後(84.0%)。

在本次調查中,談到阻礙交友結婚的因素,32.8%的受訪未婚青年指出,是對長輩催促的反感。

河北唐山退休居民張阿姨的女兒今年32歲了,一直沒有對象。相比以前,這兩年張阿姨的心態平和淡定了許多。「原來是真著急,逢年過節就和女兒念叨,我們娘倆經常因此鬧不愉快,孩子回家也不開心。後來我想通了,兒孫自有兒孫福,做長輩的也要體諒兒女,得順其自然」。

「現在的年輕人有獨立的價值觀、世界觀,生活中追求自我和自立。父母要理解子女,強勢地干預甚至決定子女的婚姻,就會產生一些矛盾。」潘允康認為,父母關心子女婚姻沒有錯,但要把握度,否則可能起到反作用。「要意識到,自己代替不了子女,適當提醒一下就可以。現在有些家庭催婚催得厲害,子女都不敢回家了」。

面對催婚催戀 59.2%受訪未婚青年會轉移話題和注意力

面對催戀,陳可的辦法就是打「馬虎眼」,通過別的事情來轉移大家的關注點。「我感覺這招挺好用。比如我會把話題帶到我的學習或即將面臨的求職上去。說一說自己的學習計劃、未來的工作打算,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轉移了」。

余齊對記者說,當他被催戀,他的辦法就是會應和幾句,搪塞一下,「比如,『你們說得都對,但是我還小,還沒有穩定的工作』,百試百靈」。

潘允康建議,父母應該順其自然,不要把兒女的婚戀問題、生育問題等,當作相聚的首要話題,不然容易產生反效果。「作為子女,也應該理解父母。而且父母的閱歷更豐富,很大程度上要比年輕人更有經驗,聽聽也沒有壞處」。

你的「防催指南」有哪些?調查顯示,59.2%的受訪未婚青年會轉移話題和注意力,53.0%的受訪未婚青年會無論對方說啥都表示贊同,44.8%的受訪未婚青年會把自己變得很忙,42.6%的受訪未婚青年會先發制人,關心詢問對方。

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2

虎年春節剛過,不少未婚青年都在春節期間被催婚催戀,可謂「每逢佳節被催婚」。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近日對2021名未婚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8.2%的受訪未婚青年都經歷過「催婚催戀」。80.6%的受訪未婚青年坦言被「催」增加了春節走親訪友的壓力。(2月10日《中國青年報》)

「每逢佳節被催婚」是個老話題,尤其是春節期間,年輕人被上一輩人催婚催戀的現象更加突出。催婚催戀,使本來和諧的節日氛圍大打折扣,有的因此導致言語失控甚至不歡而散。

催婚的上一輩人,不只是年輕人的父母,還有七大姑八大姨。有時候,婚戀問題成為飯桌上的主要話題,令年輕人倍感壓力與尷尬。作為老一輩人來說,他們篤信「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信條,對於年齡大了還不戀愛結婚的年輕人很是不解,尤其是父母,他們認為撫養兒女有一套程序:生育、養育、教育、成家立業,只有兒女成家立業了,他們才會放下心來。所以,兒女不結婚,他們心中總纏著一個疙瘩,寢食難安。

包括父母在內的老一輩人,關心年輕人的婚戀狀況不能說是壞事,可是倘若多次催逼,卻未必是好事。一者,現在的年輕人有獨立的價值觀、世界觀,生活中追求自我和自立,很多年輕人將婚戀狀況視為個人隱私,倘若上一輩人強勢干預子女的婚姻,勢必會產生抵觸情緒。二者,一些年輕人會有逆反心理,上輩人越是催逼,年輕人越是不放在心上,並且催逼久了,還會產生麻木心理,將催逼的話語當作耳旁風。三者,「每逢佳節被催婚」,會增加年輕人的心理壓力,導致年輕人春節期間不願回老家,不願走親戚,不願與老輩人同桌同席。不同的婚戀觀,成為橫亘在兩輩人之間的一堵厚厚的牆。

兒孫自有兒孫福,做長輩的要體諒兒女,順其自然。可以適當提醒,但是不能反復嘮叨,更不能不分場合奚落挖苦,令年輕人難堪。作為年輕人來講,要明白上輩人催婚催戀,是關心自己的表現,要用適當的語言進行化解,不可言辭過激,更不能拂袖而去。現實中,對於老一輩催婚催戀,有的年輕人會通過轉移話題和注意力,或者無論對方說啥都表示贊同等方式加以化解,效果就很好。實際上,在婚戀問題上,上一輩人閱歷更豐富一些,也更有經驗,年輕人聽聽也沒有什麼壞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寬容度也在增加,對於年輕人的婚戀觀,人們不再苛求,更不再橫加干涉。社調中心2017年做過的相關調查顯示,被長輩催過婚的適齡未婚青年佔比為85.1%,如今這一比例(68.2%)有了明顯下降。可見,上輩人對於年輕人的婚戀狀況的關注度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強烈。這是一種進步。而隨著社會寬容度的不斷增加,這一比例還會下降。在此基礎上,上輩人與年輕人倘若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那麼,「每逢佳節被催婚」引發的焦慮,會逐步得到緩解直至消失。

68.2%受訪未婚青年經歷過被催婚3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21名未婚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8.2%的受訪未婚青年都經歷過「催婚催戀」。80.6%的受訪未婚青年坦言被「催」增加了春節走親訪友的壓力。面對催婚催戀,59.2%的受訪未婚青年會轉移話題和注意力,53.0%的受訪未婚青年會無論對方說啥都表示贊同。(2月10日《中國青年報》)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年輕人越來越傾向「晚婚晚戀」。與之相對應,未婚青年常常面臨父母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催戀」。

那些被「催婚催戀」的未婚青年通常認為自己年齡並不大,並且覺得婚戀是個人私事。其實,凡是被「催婚催戀」的青年,不論年齡大小,都是親友心中的「大齡青年」。而且,在一些親友眼裡,適齡青年未婚未戀,從來就不是青年個人的私事,而是一個或幾個家庭甚至是整個家族的大事。

在中國人傳統的婚姻觀念里,不論男女,該結婚的時候就要結婚。至於什麼時候該結婚,就是在年齡達到法定婚齡以後,條件成熟之時。一般認為,男性應該在三十歲前、女性應該在二十八歲前完成結婚大事。

事實上,這種婚姻觀念正面臨挑戰。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在該結婚的時候結婚」,而親友卻希望他們能盡早結婚生子、成家立業。一方不願意結婚,一方急切地盼望著,矛盾和沖突在所難免。未婚青年不著急自己的婚事,親友卻不會坐視不管,「催婚催戀」也就在所難免。

年輕人沒有另一半,原因無外乎這幾個:平時工作太忙,沒時間處對象;平時交往的圈子太小,沒地方交朋友;沒有遇到投緣的人,好不容易遇到一個有緣人卻有緣無分。其實,工作忙、圈子小、沒緣分都是借口。一個人如果真心想結婚,找個對象還是很容易的——即使在男多女少的現實情況下,一個男性只要踏實肯干、為人可靠就能找到合適的女性結婚,至於女性更是剩不下來。

年輕人有晚婚的自由,但遲遲不結婚,讓親友牽腸掛肚,也是不孝順的表現。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年輕人遲遲不結婚,不是因為緣分未到,而是存在恐婚心理。恐婚的本質是逃避責任,因為不論男女,一旦結婚就要擔負很大的、很多的責任,遲一天結婚就可以遲一天擔負這些責任。

百善孝為先。晚清名臣曾國藩家訓里有句「事親以得歡心為本」,說出了孝順的真諦。子女要做到事事讓父母高興,難度很大,但在婚姻大事上得父母歡心,早日找到適合的對象結婚,早日免除父母的擔憂,這並不難。對於成年人而言,該承擔責任時就應該承擔責任——該學習時就好好學習,該工作時就好好工作,該結婚時就結婚,該生孩子時就生孩子。只有做到這些,才能讓長輩少操心,感到安心、舒心。當然,長輩也應該明白,催婚不僅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倉促而就的婚姻也會帶來風險。

親友步步緊逼「催婚催戀」確實不妥,但是年輕人也別恐婚,不要逃避責任,而應將孝順記心間,做個有擔當的人。

天津多少人口2022

天津的常住人口為1386、6萬。
一直以來天津也都是我國超大城市,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天津的常住人口為1386、6萬,其中,城區常住人口為1093萬,我國七大超大城市之一。
天津,簡稱「津」,別稱津沽、津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⑸ 人口流動大洗牌:北京、天津人口出現負增長,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造成人口流動大洗牌,而且出現人口負增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1、大城市競爭壓力大,很多年輕人會選擇新一線城市

在過去那些年,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等一線國際大都市,這幾座城市發展機遇大,包容性強,非常受到年輕人的喜歡,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北漂生活,競爭壓力也相對較大。據相關統計,在北京工作的平均月薪大概是在8000到1萬元左右,雖然相較於其他城市工資比較高,但由於北京本身的消費水平比較高,因此一年下來攢不到什麼錢。

所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選擇去往新一線城市,例如杭州,西安,蘇州等,這些城市既有豐富的資源,競爭壓力也不是很大。

除了以上兩個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現在年輕人的思想與晚輩比起來有很大的不同,在晚輩看來,一個人到一定的年齡就應該結婚生孩子,然後過完這一生。而年輕人生活在新時代,思想更加的開放,認為結婚不是人生必修的課題之一,或者在結婚之前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身的發展上,只有自身發展好了才有實力去結婚去生孩子。

⑹ 天津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2021年的人口數據沒有統計,只有2020年的數據,2020年天津市的總人口為13866009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293822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27785人,增長7.17%,年平均增長率為0.69%。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4867116戶,集體戶597504戶,家庭戶人口為11668540人,集體戶人口為2197469人。

天津往年的人口數據:

截至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61.8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23萬人。其中,外來人口499.01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32.0%。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1303.82萬人,城鎮化率為83.48%。常住人口出生率6.73‰,死亡率5.30‰,自然增長率1.43‰。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108.18萬人。

⑺ 天津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天津市的常住人口為13866009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293822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27785人,增長7.17%,年平均增長率為0.69%。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4867116戶,集體戶597504戶,家庭戶人口為11668540人,集體戶人口為2197469人。

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1744440人,佔84.70%;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121569人,佔15.30%。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在城鎮的人口增加1466547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5.26個百分點。

天津市的經濟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天津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5695.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6%,比2019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3.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25.41億元,同比增長2.7%;第二產業增加值為5854.27億元,同比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為9615.37億元,同比增長6.7%。

⑻ 天津市人口2021總人數是多少

天津市人口2021總人數是1373萬人。2021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總量137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6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208萬人。

城鎮化率為84.88%,比上年末提高0.18個百分點,2021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37.6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37.38萬人。

2021年天津市人口情況

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765.1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171.96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4.7%和1.3%。

參加城鎮職工工傷保險人數408.41萬人,增長0.7%,參加城鎮職工失業保險人數372.30萬人,增長6.6%,參加城鎮職工生育保險人數366.05萬人,增長3.5%。

2021年末全市老人家食堂達到1701個,養老機構396家。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1357個,床位數1.4萬張。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擁有床位6.17萬張。

全市低保對象12.76萬人,特困供養人員1.21萬人,各類福利機構年末收養人員2.6萬人,開展全市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完成培訓4229人,全年新增殘疾人就業5581人。

⑼ 天津有多少人口

截至2021年末天津人口1373萬人。

截至2021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總量137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6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208萬人。城鎮化率為84.88%,比2020年末提高0.18個百分點。

天津是自古因漕運而興起,唐朝中葉以後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朝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明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

天津特產:

1、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由麵粉、豬肉等材料製作而成,為「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狗不理包子的面、餡選料精細,製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狗不理包子以鮮肉包為主,兼有三鮮包、海鮮包、醬肉包、素包子等6大類、98個品種。

2、天津大麻花

天津大麻花,是天津傳統的名吃有著很多年的歷史,個頭非常大都是純天然的食材非常酥脆又有著芝麻的香氣,十分好吃。在天津,你可以看到滿大街的麻花店。店裡的麻花各式各樣,最大的有三四斤,最小的就指頭一樣大。

3、耳朵眼炸糕

這個名字聽起來也是非常奇怪,這個特色小吃是由大米糯米加上一些豆沙餡料炸制而成,軟軟糯糯的很香而且裡面有豆沙餡料有點發甜對於比較喜歡吃甜食的人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剛出鍋的更好吃外酥里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