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工耳蝸怎麼選擇
對於人工耳蝸的選擇,首先要看他的晶元,因為晶元技術含量的高低,決定了孩子聽力恢復的狀況。晶元質量越好,科技含量越高,那麼孩子聽到的聲音也就越豐富。其次要看通道,通道越多,孩子聽到的聲音也就越多,也會使孩子聽到的聲音更加的立體。再次對於人工耳蝸的選擇,需要依據患者的家庭實力。因為科技含量高的人工耳蝸,價格也會很高。
2. 人工耳蝸什麼品牌最好
品牌來講,可選:澳大利亞科利耳、奧地利MED、美國AB、國產諾爾康
不過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是選擇手術醫生,手術做得成功與否是最重要的,找到你最依賴的醫生,在醫生可選的范圍去選品牌。
3. 人工耳蝸有哪些品牌,進口還是國產的好呢
當助聽器不能很有效的幫助到我們的小寶貝們時,我們都會聽到醫生或聽力師建議寶寶們趕快植入人工耳蝸,那人工耳蝸是什麼呢?
不同於助聽器,人工耳蝸是替代了內耳毛細胞,直接刺激聽神經,將訊息傳遞到大腦,產生聽覺。人工耳蝸包括戴在頭上的外部裝置和植入部分。植入部分需要經由手術將植入體植入皮下。電極植入在耳蝸里。現階段人工耳蝸的品牌分別有:澳大利亞、奧地利、美國AB、中國的諾爾康。有些家長問了,老師,這么多品牌,您說說哪種品牌的耳蝸好?
其實這個是沒有具體的答案的,就好像我們使用的手機一樣,您說哪個牌子好呢?
大家的回答肯定不是統一的。而且即使是同一品牌的手機也有不同的型號選擇。人工耳蝸也是如此,每一家的電極設計、語言處理器編碼策略及配件都是不同的,選擇品牌時除了了解各家人工耳蝸特色外,還要注意代理商對人工耳蝸的保養、維修、調機等售後服務細節。因為人工耳蝸畢竟是一種電子裝置,所以要細心的呵護與保養,而人工耳蝸在植入後,還要經過多次的調機後才能達到適合孩子的最佳的聽力補償效果。
4. 國產的人工耳蝸和進口的應該選什麼有什麼區別嗎
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提高及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近二十多年來,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人工耳蝸進展很快,已經從實驗研究進入臨床應用。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人工耳蝸是目前運用最成功的生物醫學工程裝置。
進口的耳蝸目前有澳大利亞科利爾,美國AB, 奧地利MED-EL人工耳蝸等等,和廣告起步的國產人工耳蝸比較起來,進口產品在硬體和軟體上都有優勢。尤其軟體方面,編碼策略較優,能夠重建飽滿,自然的聽覺。 這就像手機行業中的頂級產品蘋果手機使用上的流暢度無可比擬一樣,是硬體和軟體綜合優勢體現。但是選擇人工耳蝸要根據弱聽者本身的情況和家庭經濟狀況來選擇,尤其要預算充足的耳蝸安裝後的語訓費用。助聽設備的選擇和使用和語訓同樣重要,後者甚至更不可省略,才會有滿意的聽力重建和康復效果。
國產的現在人工耳蝸技術和應用上已經與國外的同步,而且價格和售後服務方面也不錯,所以無需有後顧之憂
國產的人工耳蝸品牌也開始多起來了,在質量上也基本上過關。但是一定要說哪一個好,其實差不多。
5. 進口的和國產的人工耳蝸該怎麼選
選進口的大品牌。
人工耳蝸(Cochlear Implant)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音學、電生理學、材料學、耳顯微外科學的發展,人工耳蝸已經從實驗研究進入臨床應用。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
1、基本簡介
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提高及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近二十多年來,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人工耳蝸進展很快,已經從實驗研究進入臨床應用。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人工耳蝸是目前運用最成功的生物醫學工程裝置。
2、發展現狀
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提高及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近二十多年來,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人工耳蝸進展很快,已經從實驗研究進入臨床應用。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人工耳蝸是目前運用最成功的生物醫學工程裝置。
人工耳蝸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800 義大利Volta 發現電刺激正常耳可以產生聽覺。1957 法國Djourno和Eyries首次將電極植入一全聾病人的耳蝸內,使該病人感知環境聲獲得音感。60至70 年代,歐美等國的科學家也成功地通過電刺激使耳聾病人恢復聽覺。通過人和動物模型的研究發現,電刺激誘發出的聽覺的特點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動態范圍窄,響度增長陡峭及時閾音調識別差等。1972 美國House-3M單通道人工耳蝸成為第一代商品化裝置。從1972年至80年代中期共有1000多名使用者。1982 澳大利亞Nucleus 22型人工耳蝸通過FDA認可,成為全世界首先使用的多通道耳蝸裝置。現在世界上主要的耳蝸公司是澳大利的Cochlear, 奧地利的Med El 和美國的AB公司。至2010年初,全世界有十幾萬聾人使用了人工耳蝸,其中半數以上是兒童。
多道人工耳蝸植入在我國開展已經開始於1995年,這項技術已經較為成熟。隨著人工耳蝸植入工作的開展,病例數量的增加,適應症范圍的擴大,一些特殊適應症的耳聾病例的人工耳蝸植入的療效和安全性也得到了證實,使人工耳蝸植入的適應症進一步擴大。例如:術前完全沒有殘余聽力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內耳畸形和耳蝸骨化病例的人工耳蝸植入;合並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小齡耳聾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高齡耳聾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
人類獲得正常的語言不僅需要正常的聽力,還需要聽覺語言中樞的正常發育,這就是為什麼成人語前聾患者即使植入了人工耳蝸,他們可以聽到聲音,但是卻不能聽懂語言及講話。研究表明人類的聽覺語言中樞在5歲左右就發育完成,成人語前聾患者,他們在語言發育前就發生了耳聾,失去了聽覺語言中樞正常發育的機會,他們的聽覺語言中樞失去了可塑性,因此這些患者即使接受了人工耳蝸植入,他們僅僅能夠聽到聲音,無法獲得正常的語言。對於語前聾患者的最佳植入年齡是5歲之前。
對於成人語後聾患者,他們的耳聾原因可能是突發性耳聾、葯物性耳聾或先天性內耳畸形基礎上的遺傳性遲發性耳聾(大前庭導水管綜合征)等。這些成年耳聾患者在耳聾之前,他們曾經有正常的聽力,並且獲得了正常的語言,其聽覺語言中樞得到了充分的發育,因此稱這些耳聾患者為成人語後聾患者。成人語後聾患者是最佳的人工耳蝸植入適應症之一,這類耳聾患者聽覺語言中樞在耳聾之前得到了正常的發育,他們在接受了人工耳蝸植入後,重新獲得了聽力,能夠喚起他們過去對語言的記憶,因此這類患者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恢復語言能力。對於成人語後聾患者來說,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耳聾後盡早植入人工耳蝸,會很快喚起他們過去對語言的記憶,獲得更好的語言效果。如果耳聾時間很長,患者對過去語言的記憶會淡忘,導致人工耳蝸植入效果的下降。
目前老年耳聾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老年耳聾患者多數為語後聾患者,他們耳聾的原因除上述原因外,更多的是由於老年性的漸進性的聽力減退,直至使用助聽器無效。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壽命的延長,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也更多的受到社會、家庭的關注。恢復老年人的聽覺語言能力,能增進他們的語言交流能力,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態,使老年人獲得自信,大大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老年耳聾患者在接受人工耳蝸植入後,能夠獲得很好聽力語言效果。事實上這項工作在美國和歐洲早已開展,例如在美國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醫院人工耳蝸中心,相當一部分人工耳蝸植入者是老年耳聾患者,這些老年人工耳蝸植入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交流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例如沒有植入人工耳蝸前,他們不敢開車,而接受人工耳蝸植入後,他們能獨自開車去往超市、醫院等。
2018年5月1日起,深圳市將人工耳蝸納入社會醫療保險支付范圍,有效期5年。屬於國產材料的,按實際價格的90%支付;屬於進口材料的,按實際價格的60%支付。最高支付金額不超過67500元。
2018年12月,廣州市人社局印發《關於將人工耳蝸納入廣州市社會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范圍的通知》(下簡稱《通知》),並於19年6月起實施。《通知》明確參保人住院治療發生的符合規定的人工耳蝸費用,按不高於76000元(含76000元)的標准納入統籌基金支付范圍。
3、言語處理
70年代末,美國猶他大學研製成第一個成為商品的多道耳蝸植入裝置,其語音處理器將聲音分成4個不同頻道,然後對每個頻道輸出的模擬信號進行壓縮以適應電刺激窄小的動態范圍。該言語處理方案被稱為模擬壓縮(compressed analog,CA)。
80年代初,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研製成具有22個蝸內環狀電極的Nucleus耳蝸植入裝置。Nucleus的語音處理器的設計思想是提取重要的語音特徵,如基頻和共振峰,然後通過編碼的方式傳遞到相對應的電極。Nucleus處理器的特點是雙相脈沖,雙極(bipolar)刺激,分時刺激不同電極且刺激頻率不超過500Hz。語音處理方案從最初的只提取基頻和第二共振峰(F0F2)信息,到加上第一共振峰的WSP處理器(F0F1F2),F0F1F2加上3個高頻峰的多峰值(multipeak)處理器,到目前的只抽取22個分析頻帶中的任何6個最高能量頻率信息的譜峰值(speatral peak)處理器。
美國Wilson等研究的連續間隔采樣(continuous interleved sampling,CIS)語音處理器。與Nucleus的特徵提取設計思想相反,CIS處理器盡量保存語音中原始信息,僅將語音分成4~8頻段及提取每頻段上波形包絡信息,再用對數函數進行動態范圍壓縮,和用高頻雙相脈沖對壓縮過的包絡進行連續采樣,最後將帶有語音包絡信息的脈沖串間隔地送到對應的電極上。從信息含量角度看,CIS和CA處理器基本上一樣,但CIS的優點是避開了由於同時刺激多個電極帶來的電場互擾問題。雖然CIS和Nucleu都使用雙相脈沖間隔刺激,但它們有如下兩個不同的地方:第一,CIS的每個電極都用高頻(800~2000Hz)脈沖串進行恆速和連續的刺激,即使在無聲時也一樣,只不過其脈沖幅度降到閾值水平;第二,CIS的分析頻帶和刺激電極的數目一致,目前CIS語音處理方案已被世界多數耳蝸植入公司廣泛採用,並且在此基礎上又作出新的改進。如美國ABC公司推出S系列處理方案,澳大利亞Nucleus公司推出CI24M型24通道裝置的ACE方案及奧地利MED EL公司推出的快速CIS方案等。
6. 人工耳蝸有哪些好用的品牌
第一,國內在售人工耳蝸品牌
目前國內在售的人工耳蝸品牌主要包括六個,其中進口的人工耳蝸:奧地利人工耳蝸(MED-EL)、澳大利亞科利耳(Cochlear)人工耳蝸和美國領先仿生人工耳蝸(AB);國產的人工耳蝸有:諾爾康人工耳蝸(NUROTRON)、愛益聲人工耳蝸(AIC)和力聲特人工耳蝸(LISTENT)三個品牌。
7. 人工耳蝸有什麼推薦的嗎
國內人工耳蝸總共有五家,其中兩家國產耳蝸:諾爾康、力聲特,三家進口耳蝸:美國AB耳蝸,澳大利亞Cochlear,奧地利Medel。
8. 准備給孩子植入一個人工耳蝸,哪個牌子合適
人工耳蝸目前世界范圍內主要為三大品牌,澳大利亞COCHLEAR,奧地利Medel,美國AB。
國產耳蝸品牌有:杭州諾爾康、上海力聲特。
9. 如何選擇人工耳蝸品牌
目前台灣可供選擇的人工耳蝸品牌共有三種,分別來自美國的Advanced Bionic,澳洲的Cochlear,奧地利的MED-EL(而在中國大陸則還有諾爾康Nurotron等)。各品牌耳蝸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且各有其成功案例。因為人工耳蝸植入是一輩子的事,因此建議父母在做決定前務必詢問聽力師各種產品的優缺點及特性,而不是僅僅看了一段成功案例的視頻就匆忙下決定。台灣人通常考慮的因素有以下這幾個方面:
1、產品的特性:包括產品的優缺點、獲得專利數量和未來科技的兼容性等。
2、耳蝸代理商:包括耳蝸代理商的專業程度、服務程度、維修便利程度以及能否提供全套聽力評估服務等,部分機構還向家長提供未來不同時期的康復建議,並針對孩子的康復效果進行定期追蹤和不斷改進,甚至可以提供雙模式調機與評估,以及FM系統評估等一站式服務,將所有聽力環節整合起來。
3、經濟考量:在台灣,聽損家庭不但要考慮手術及設備的費用,還要考慮設備售後的費用(如導線、頭件、電池、相關輔具等),台灣部分地區有相關社會保障業務,可以減輕相關壓力。
因此,在台灣,聽損家庭通常在選擇人工耳蝸品牌前向專業人士咨詢,比如醫生、聽力師等(而在中國大陸則更多向耳蝸銷售商咨詢),另外台灣家長在選擇時,會對比所有耳蝸的技術數據,並與相關耳蝸家庭進行請教和交流。
10. 有什麼比較好用的人工耳蝸推薦嗎
目前國內人工耳蝸總共有五家,其中兩家國產耳蝸:諾爾康、力聲特,三家進口耳蝸:美國AB耳蝸,澳大利亞Cochlear,奧地利Medel。
選擇人工耳蝸,就需要考慮植入後的效果,但是耳蝸的效果是非常個性化的,是無法直觀察覺到的,那我們怎麼保證具體效果呢?這就需要我們理解人工耳蝸各項技術參數的作用
1、聲窗:顧名思義,打開窗聽聲音,窗戶開得越大,聽到的聲音也越大、越多,這樣的體驗每個人都有。人工耳蝸的聲窗,指的就是在同一時間你能聽到的聲音范圍,范圍越大,聽到的聲音信息和種類就越多。正常人耳能在一瞬間捕捉到很多聲音大小、遠近、種類、層次不同的信息,人工耳蝸也一樣。但由於現在的主流品牌聲窗在45、55、80等各有不同,所以聽到的聲音信息也有多有少。但無疑,聲窗越大,孩子獲得聲音的范圍也越大,聽到的聲音也更豐富,最重要的是,不會漏掉重要信息。這就好比,孩子入園或入校後,在吵鬧的游戲時間或課間休息時,老師在宣布一個重要信息,環境音過於吵鬧的情況下,老師的聲音是被收納進來還是被「排斥在外」,聲窗大小的優劣秒現。
2、通道(頻域解析度):通道是什麼?舉例來說,早期的人工耳蝸採用的都是單通道設計,也就是物理通道,電極對耳蝸內單一位置的螺旋神經節細胞進行刺激,這時候聽到的只是嗡嗡的單調音。相應的,通道越多,聽到的聲音就會更立體、豐滿、有層次。多通道,也就是現在人工耳蝸實現的虛擬通道技術,較早期已經有了質的飛躍。就像同一首曲子,用只有5個琴鍵的玩具木琴彈和用有88個琴鍵的鋼琴彈,差距還用多說嗎?理論上來講,通道越多聽得越好,更接近自然人耳聽到的聲音,尤其是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大大提高,甚至可以在嘈雜的環境中聽清歌詞、辨析音調。目前市場上主流品牌的人工耳蝸,通道最多甚至可達120,可識別460個音調。
3、細節解析度:說到這個,我想起很早看過的一個廣告,說的是愛斯基摩人可以分辨上百種白色。拋開他們視角獨特、觀察力強大、想像力豐富不說,單就白色而言,這就是細節解析度,在我們眼中單調的白,在他們看來無比復雜。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買手機都會關注像素,像素越高,拍出來的照片越清晰,這也是細節解析度。對聽聲來說,人工耳蝸的細節解析度是400Hz還是5200Hz有什麼區別?看了上面的例子,想來不難理解,細節解析度越高,對聲音信號的處理和還原越好,聽到的聲音也就越真實、越近自然聲。想想看,如果孩子在學英語,那麼在輕音、吞音、聲調等一些細節上,倘若人工耳蝸的細節解析度不夠,不但get不到這些細節,而且聽到的聲音還會變形。
4、刺激速率:刺激速率是啥?你首先得知道,電極是幹嘛的?電極中的電極序列要繞過受損的毛細胞,電刺激螺旋神經節細胞。耳蝸中感受聲音的部分是誰?當然是螺旋神經節細胞。電極通過刺激螺旋神經節細胞產生聲音,那麼這個刺激速度的快慢就顯得尤其重要。高頻率、精確的刺激,才能確保更接近同步、正常聽覺,聽到的聲音不延遲。刺激速率越高,越能精確聲音的採集、合成、細節處理並保留原始信號,聲音的還原、逼真、細膩和聽音的敏銳度就越好,聲音信號的延遲時間就越短,也就是說聲音發出的同時你就能聽到。就我了解到的信息,目前市場主流品牌的人工耳蝸電極刺激速率從32000次/秒—83000次/秒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