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濱海大道什麼時候通車
擴展閱讀
廈門有個什麼晉物流 2025-07-19 04:55:24
杭州到香港飛機多少時間 2025-07-19 04:26:36

天津濱海大道什麼時候通車

發布時間: 2022-10-28 23:12:33

㈠ 青島濱海大道的建成意義

20多年前,「想要富,先修路」的口號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涌動大江南北。路通了,帶來新的觀念和一系列發展經濟的機遇。地區面貌、經濟狀況、生活水平、人口素質……隨之而變。 一百年前,德國殖民者建埠青島,曾在這條蜿蜒美麗的海岸線上逡巡,為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饋贈所折服,雖最後定址青島,但仍對沿線許多秀美的漁村、良港流連不舍,金口、女島、紅島……經過百年的風雨滄桑,正是憑借著鮮明的濱海區位資源優勢,青島成為中外聞名的沿海開放城市、港口城市。而百年後的今天,當市委、市政府把戰略目光再次聚焦在這片蔚藍色的海岸線上,早已不再局限於沿海的一角,大青島已邁開。
巨人的腳步,跨出了小小的前海灣,在長長的海岸線上迅速成長。這是一個世紀的跨越,也是我市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建設現代化大青島邁出的重要一步。青島老尹家海參養殖基地海域也在其附近,欒桂璽介紹,濱海大道彰顯的是一個全新的城市發展理念。基於此,青島濱海大道的規劃在考慮交通功能的基礎上,對沿線景觀、斷面布置、設施選擇等各個方面,都給未來城市組團留出了足夠的發展空間,更兼顧了旅遊觀光、休閑娛樂的功能。目前,市城市規劃設計院也已著手安排沿線16個重點城鎮的發展規劃事宜。在概念規劃圖上還可以看到,濱海大道沿線還延伸出長達272公里的觀光支線。據介紹,干、支線的有機組合,可以勾勒出海岸帶城市建設用地的邊界,使濱海大道兩側以及發展組團的建設用地得到預先控制,為青島未來城市發展留出空間…… 便捷的交通為濱海城市組團提供了優越的發展條件,使沿海區域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與完善,對其空間經濟的發展將產生極大的輻射作用。按照規劃,鰲山灣城市組團從西向東將發展溫泉、豐城、田橫等幾大城鎮組團,而濱海大道的主軸線,將從即墨東部最為偏僻的海灘———大橋鹽場穿越,從緊貼海岸的王村攔海大壩直抵田橫,這無疑將為長期閉塞的即墨東部沿海鄉鎮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即墨市公路管理段副段長崔澤利告訴記者,過去這里只有一條大田路通即墨,路、水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兩大制約要素。濱海大道的動建,將帶動北側的廣闊海灘迅速形成加工業、海水養殖產業帶,南側依海將一路布設步行棧道,觀光平台,開發豐富的景觀資源。一條濱海動脈,將徹底喚醒昔日海岸的荒涼沉寂。
濱海大道使田橫至青島的行程將縮短40公里,這是田橫的致富路、希望路!目前田橫已引來了投資額達3億元的綠舟遊艇俱樂部等多個大項目。濱海大道還將為田橫的鮮活海產品外運、豐富的旅遊資源開發帶來了巨大的商機,更給沿路域的二、三產業、城鎮化進程帶來空前的契機…… 它既是城市大框架主軸,也是一條產業聚集的金項鏈,還是人性化的「城市大街」,項目蜂擁的「黃金線」。這是一條條承載了青島歷史與未來、夢想和現實、時間和空間的大道,是一條激發青島超越自我、突破圍城、鳳凰涅盤的大道——在嶗山深處,劈石口隧道正在以每天200米的速度對接。隧道的貫通,將意味著青島濱海大道建設實現關鍵突破,也意味著青島新東部擴張的開始。
青島濱海大道,一條總長為282.1公里的「超長」城市道路,將把青島、黃島、紅島連為一體。
青島市委、市政府以戰略目光規劃建設這一城市大道,預示著一幅宏大的城市發展圖景由此發軔,青島,因為這「神來之筆」而迸發出向外擴張的內在沖動,蘊蓄已久的經濟能量即將釋放,歷史把青島推到了脫胎換骨、乾坤挪移的前沿。
城市大框架,沿著大道「起飛」
2006年初春的一天,青島來了一群「不速之客」,他們中有一位是國內知名的地產大佬——王石,他表達了在合適時機進軍青島的願望,這恰好與青島濱海大道快馬貫通的時機相吻合,內中傳達出的信息值得揣摩。
在王石之前,還有一家更具實力的投資者——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似乎與濱海大道的突進達成了「默契」,不事聲張中與青島方面簽訂了改造小港灣的協議,估計總投資將達近百億元。
還有,已經落子青島的魯能仲盛集團,借著濱海大道修建和奧帆賽的東風,毅然落子,看準了一處海邊村落,不惜整體拿下,欲用來打造多年夢寐以求的形象品牌。
資本的嗅覺最敏銳,重量級開發企業紛紛前來,是青島新的空間布局讓巨量投資有了「棲身之地」。
「如果只在狹小的老城區里打轉轉,就難以承載資本急速聚集之重,更難以打破發展空間的束縛」,在青島市規劃局,曾參與城市總規修編的張子木工程師一臉興奮,「新的城市大框架以濱海大道為軸線,由青島主城區向東西兩翼展開,給未來發展留出了充足空間,這是個規劃編制的創新」。
城市空間拓展是城市整體提升的重要標志。青島已經經歷了兩次大的空間擴張。一次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青島毅然走出紅瓦綠樹的老城區,將市政府東遷,啟動了聞名全國的「東部開發」,將青島市區向東拓展了二倍多。一次是2001年,青島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挺進西海岸的重大戰略決策,青島港西移的成功,使青島實現了跨灣發展。
這次是青島又一次空間擴張,也是更大的一次。把城市大框架由原來的青島、黃島兩點,拓展為青島、黃島、紅島三點,沿濱海大道一線展開,七大組團齊頭並進,在這當中,濱海大道起到了紅線串珠之妙。
「這樣一來,青島城市從膠州灣躍到了鰲山灣,西邊順著濱海大道越過了黃島,東邊穿過濱海大道的隧道工程越過了嶗山,實現了大青島一體化」,青島市規劃局鄒勇處長認為,今後的青島將不再是「孤島」,而是一個沿著海濱發展的海灣城市,發展的腹地和向外拓展的空間無可限量。
「這個大框架代表了城市發展模式的一種創新」,參與評審的專家談到,雖然在國內有以上海、杭州、寧波三點組成的城市帶,在國外,有美國舊金山、矽谷、波特蘭三點組成的城市帶,但這些都是城市間組團,像青島這樣沿海布局七個組團的框架還未有先例。
這個大框架的科學性在於,徹底避免了以前城市「攤大餅」的擴張方式,解決了城市由一個「極核」向外輻射帶來的資源緊張、交通擁擠、人口過分稠密等大城市病,轉而向七個組團同步發展、一齊擴張的轉變,使城市在急速擴張的同時,讓組團的廣大腹地——、—農村實現資源共享、均衡發展。
產業群,順著大道聚集
「在黃島上班、在青島居住;在即墨居注在青島上班」,在海爾集團工作的於春紅小姐講起自己生活的空間變換來,就像「城市飛人」一樣,讓人感覺充滿了新鮮感。
於春紅以前在黃島的海爾公司分部上班,卻住在青島,後來,她到即墨買了房子,而工作崗位卻變成了青島市區的海爾公司,這樣又變成了在青島和即墨之間來回穿梭。
而在一家企業當老總的張先生,則幾乎每天都在城陽工廠和位於市南區的公司總部間奔波,車輪飛馳中,一筆筆訂單塵埃落定。
上班族在城市不同組團間來回穿行,甚至在三個以上的組團間忙碌,這樣的經歷每天都在青島發生。
「主要是在濱海大道周邊,產業帶按區分布,讓城市人口的居住區和工作區分離,使生活的時空變得豐富多彩」,中國海洋大學的劉曙光教授認為,由於青島各個組團的環境承載量不一、資源條件不一、發展空間不一,帶來功能定位的差異和產業聚集的類型各異,直接導致了人們在濱海大道沿線的不同組團間跑來跑去,呈現著不同的生活狀態。
根據確定的六大產業集群發展規劃,青島市在黃島規劃分布了重化工、汽車、港口和造船等產業集群,而在嶗山規劃的是高新技術、旅遊、家電、通訊等產業,在即墨則集中了眾多旅遊大項目和臨港產業,這些產業分布都體現了嚴格的區域分工以及產業鏈體系的銜接,而濱海大道一旦貫通,就可以大大縮短組團間的時空間距,方便人們的產業活動。
「以前是一個項目來了,各個區蜂擁而上,攬到自己碗里才算數,現在即使項目找上門來,也得先權衡一下,是否符合產業定位,以至出現了讓項目的可喜現象」,青島市發改委劉明君主任告訴記者,在濱海大道周邊七個組團的重大項目,進入前都實行聯審制,根據項目的產業鏈銜接情況和環境承載要求,再選擇落戶地。
在即墨東部有六個鄉鎮,都是濱海大道必經之地,為了統一協調,即墨成立了市級的東部旅遊開發建設指揮部,對鄉鎮提報的項目進行一口式審批,一站式把關,既提高了效率,方便了投資者,又避免了鄉鎮之間為了完成招商任務互相爭搶,引進起點低的項目,政策上過度優惠。
「我們剛剛推掉了兩個項目,一個是韓國來投資的國際學校,一個是美國來投資的養老院,盡管都是新興產業,但因為區域內里已經有類似項目,就推掉了」,據即墨市東部旅遊開發指揮部副總指揮周懷英介紹,在即墨東部組團和濱海大道兩側的項目,他們都有一套完整的「選商」機制,堅決杜絕重復引進和孝散、低的項目,單個項目投資要在一億元以上才考慮。
人本大街,張揚城市生命力。
沿著濱海大道穿行,一邊是開闊的田野,連綿的樹叢,一邊是起伏的山地,優美的建築,沿路景觀小品不時閃現,臨近城區人行道、信號標志讓行者倍感親切。
「還沒有一條公路能考慮得這么細致周到,和市區道路比起來也不遜色」,一位過路的村民說,「今後這馬路連保潔都是按照市政道路標准,看著干凈漂亮,路燈亮視野好,走起來也放心」。
青島市公路局的朱培東工程師這幾年已經參與建設了四條公路,濱海大道他感觸最深。拿他負責的北段工程來說,以前修路最重視技術指標,像硬度、使用壽命等,這次建的雖說名字還叫公路,可是性質已經是城市街道,是連接城市間各個組團的主路,這樣一來,道路的功能也不僅僅是交通了。
根據發達國家最新的新城市理論預言,今後城市將進入智慧型增長的時代,反對過度開發、無序擴張,青島的濱海大道建設正遵循了這一理論。從2005年就由當地政府發布了「留白令」,濱海大道兩側500米范圍內土地出讓先行凍結,納入政府土地儲備。這個大膽的留白之舉,讓人們嘖嘖稱贊。
與之相適應,濱海大道被定位為未來的「城市大街」。道路設計時速由原來的80公里/小時,降到了60公里/小時,個別路段甚至降低到40公里/小時,道路寬度則被增加到雙向四車道和雙向六車道,起伏較大的坡都設置了護欄,還預留了今後發展大容量交通系統的餘地,埋設了各種管網。
這是一條多彩的路。濱海大道規劃建設高標準的路網結構,織起了暢通的公路交通網。在即墨市溫泉鎮區域,今年光是投在路網配套上的資金就有上億元,鎮駐地周邊就有泉海路、鶴山路、大田路等主路與濱海大道相連,這些路都是按照旅遊景觀公路設計,路旁綠化都是精雕細刻,用的樹木植物就有128種。「白天是個大公園,晚上是座不夜城」,區域成型後,溫泉鎮將成森林環抱的現代新城。
這又是一條生態路。為確保青島市組團發展的順利實施,構築「城市組團與生態空間相間的生態大青島的城市格局」,青島市沿路規劃確定了11個生態間隔區。生態間隔區主要以「自然林地、經濟林、農業用地、水面、草坪」為主,為提高城市景觀質量,緩解城市污染,減輕城市人口密度和交通流量,構築生態城市打下了基矗
大道效應,意義不止於青島
在經濟學家眼裡,濱海大道打通了青島整個城市的脈絡,原來極化發展的沖動被一體化的整合力量所替代,城市化的內在驅動、產業變局的推動力以及內陸沿海化三股力量推動了資本的湍流。
在資本推動下,大項目沿著濱海大道推進,新興城市組團正在變得炙手可熱。在即墨東部總投資逾400億元的30多個大項目扎堆,今年就有10個大項目排隊開工,青島新東部的火熱程度與當年的東部開發不相上下。
在西海岸,1000萬噸大煉油、中船重工、招商局碼頭、水城等規模宏大的項目都進入建設高潮,在嶗山區以數碼科技、朗訊研發等為代表的高新項目和總部經濟項目雨後春筍般湧出。
不少村子因為大項目的開工而打破了沉寂。溫泉鎮麻戈庄的張海光大爺,農閑時被建設單位招去栽樹,一天就給三、五十元,工期緊的給漲到了八十元,一年下來凈增收七、八千元不在話下,在村裡像他這樣在家門口上班的不在少數。
「而濱海大道的意義決不止於青島,也絕不不止於眼前收益,它向東連接海陽,直通煙台,向西對接日照,深入沂蒙」,中國海洋大學的劉曙光教授給記者勾畫了濱海大道的清晰脈絡,他預言,濱海大道將成為青島發揮龍頭作用、推進半島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作用軸,這種發展的態勢勢不可擋。
再放大一步,在整個渤海灣城市群中,青島、天津、大連三點齊飛,濱海大道也是打破行政阻隔,實現渤海灣經濟一體化的有形載體。
如果在東北亞的視野中,以濱海大道為主線組成的城市群與韓國、日本的城市群遙相呼應,共同組成一個超級經濟體,無疑將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占據一席之地。
「心有靈犀一點通,身有彩練雙飛翼」,青島的龍頭效應釋放帶來的是「龍鬧東海」的活劇。半島城市紛紛接軌,海陽斥資修建的跨海大橋直接與青島的濱海大道對接,日照把沿海大道修到了膠南邊界,青島的濱海大道正在延伸成貫通半島的黃金海岸線。 有人說,她像一串長長的珠鏈,縱攬起青島海岸美不勝收的山海風光;她更如一支有力的巨筆,畫出了一條未來大青島都市圈發展的主軸線。
還有人說,她不僅將是一條充分展示青島魅力的沿海觀光走廊,也是濱海城市發展的主線之一,是沿海經濟發展的一條大動脈。
2000年4月,膠南市開始率先建設濱海大道,一期工程從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至膠南東部新城區,全長15.2公里,路基寬45米,雙向8車道,總投資2.18億元,2002年10月建成通車。如今,她正牽引著一股前所未有的發展熱潮。
日前,膠南市濱海大道二期瀝青罩面工程全面啟動。該工程從新城區世紀大道至大珠山收費站,全長10公里,按國家一級公路標准建設,預計今年10月底竣工通車。屆時,人們有理由相信,這條大動脈必將迸發出更加強勁的牽引力。
大動脈牽引大開發
膠南人這么描述濱海大道:她既是一條真正意義上的觀光旅遊大道、生態屏障大道,又是一條經濟隆起大道。隨著其建設速度的加快,膠南將更具臨港經濟輻射優勢。濱海大道的建設,將使該市臨港產業加工區、海濱工業園、大學科教園、東部新區、黃金海岸線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共同構築起面向新世紀的大青島都市新區框架,使膠南成為大青島經濟發展的腹地,成為西海岸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新區。
事實正是這樣,圍繞濱海大道這條主線,膠南人描繪出了更多絢麗的圖畫,其中的每一筆都可以說是鼎力之作。
濱海大道的修建,將膠南沿海黃金岸線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整合聯系一體,連接起琅琊台、靈山島、國家森林公園等5處重要的風景區和旅遊度假區,以及靈山灣、龍灣、崔家路灣「三灣」和小珠山、大珠山、車輪山「三山」,構築起了「東游嶗山,西看膠南」的青島大旅遊新格局。目前,該市年接待遊客逾200萬人次,實現旅遊業收入10億元。
膠南市通過濱海大道建設加速了與大青島的對接與融合。在實施「東接、北擴、南展」的城市發展戰略中,其中一條重要的對接線就是通過濱海大道與大青島進行城市對接。今年該市斥資2295萬元,聘請國際著名城市規劃師對城市規劃進行了整合提升。海濱大道拉動了東部新城區建設,大道周邊更是成為房地產開發的黃金地帶,近3年,按照規劃新開發建設的高標准居住小區達8個,開發面積2000多畝,建築面積147萬平方米。該市還利用濱海大道優勢,僅今年上半年就融資5.9億元,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的50%。
膠南具有得天獨厚的濱海優勢,濱海大道的建設,為膠南發展臨港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批特色鮮明的臨港產業伴隨著濱海大道的延伸不斷涌現出來,形成了蘊涵巨大發展潛力的臨港產業加工區,該加工區從決策到建設不到6個月的時間,已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9億元,引進投資額1000萬美元或5000萬人民幣以上的大項目35個,投資總額39.6億元。加工區開發完畢可創造GDP近170億元,提供稅收27億元,增加地方財政收入13.5億元,安置就業12萬人。圍繞為西海岸臨港經濟乃至整個大青島工業經濟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該市還在濱海大道旁開始規劃建設25平方公里的青島大學科教園。
膠南市有138公里的海岸線,北方最大的積米崖水產城,積米崖國家一級漁業港等10個極具開發潛力的港灣、碼頭,以及長江以北最大的深海抗風浪網箱養殖基地等等。這些寶貴的海洋資源,為膠南市海洋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而濱海大道的修建,正在將這些海洋資源優勢快速轉化為海洋經濟優勢。
主軸線牽動城鎮群
人口居住和城市發展向沿海集中,形成海岸城市群,這在當今世界發達地區已成為一個趨勢。在膠南濱海大道周邊,一個大青島的濱海衛星城鎮集聚帶躍然形成。泊里、大珠山、琅琊、隱珠、張家樓等5個鄉鎮分布在濱海大道一線,經濟和社會各項指標都得到了飛速發展。
位於濱海大道最西南端的膠南市泊里鎮抓住濱海大道規劃建設的有利時機,把小城鎮建設納入膠南市城市發展的總體格局,突出現代文明、田園風光和海上觀光休閑度假的有機結合,除了鎮區西側全面啟動的工業園,又在沿濱海大道兩側和濱海旅遊支線分別建設萬畝林育苗基地和沿海防護林帶,構築起明珠小城市南部的綠色屏障。同時加大了鄉鎮企業「二次創業」力度,加快了修造船、鑄造、機械加工、塑料、化工等行業與青島重工業大項目的對接。截至目前,泊里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79億元,財政收入746.4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20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950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9.7%,51.4%、7.8%和21.6%。
大珠山鎮抓住濱海大道提供的機遇,大力促進路域經濟發展。濱海大道及其支線建設,使該鎮境內形成204國道、濱海大道、濱海支線、膠南外環線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路域經濟將成為該鎮繼臨港經濟、海洋經濟、園區經濟之後的又一特色經濟。良好的地理環境和區位優勢,再加上便捷的交通優勢,極大地提升了該鎮的發展潛力,給作為沿路衛星城鎮的大珠山鎮建設帶來新的發展熱潮。據初步統計,1至7月份,大珠山鎮實現財政收入969萬元,同比增長51.4%;實際利用外資2787萬美元,同比增長98.5%;實際利用內資2.53億元,同比增長89.2%;完成工業總產值55357萬元,同比增長26.5%;入庫稅金1091萬元,同比增長60.4%。
琅琊鎮有豐富的水產、旅遊資源,作為濱海大道上的一個重要節點,琅琊鎮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得到了有機的結合。這里有50公裏海岸線,海洋資源豐富,年水產品總量8萬多噸,濱海大道開通以後,琅琊鎮的水產業成為國內外投資商關注的熱點。不僅如此,由於千古名勝琅琊台坐落在琅琊鎮,濱海大道的建設使得琅琊旅遊資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挖掘。今年1到7月份,琅琊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3億元,財政收入716萬元,分別同比增長23%、57.6%,實際利用外資430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1.5億元,分別占年計劃的61%和100%。
隱珠鎮位於膠南市東部新城區,隨著濱海大道的建設,隱珠的工業基礎優勢和對外開放優勢更加突出,同時,也使隱珠站在了一個更高的起跑線上。該鎮積極適應濱海發展戰略的要求,主動承接大青島和港口經濟的輻射,搞好產業的配套和對接,走特色化發展之路,形成了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手推車、橡膠塑料、電子信息三大優勢產業群體。同時,主動把城鎮建設納入大青島框架下運作,融入青島一小時都市圈,高起點、高品位打造城鎮品牌,積極構築商務成本的盆地和投資收益的腹地,從而推動了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1月份,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0億元,同比增長27%;地方財政收入3569萬元,同比增長44.8%;工業銷售收入27.3億元,利稅1.4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2%和19.1%;實際利用外資3080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4.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2%、59.6%和31%;出口創匯1.13億美元,同比增長58.1%。已建成通車的濱海公路膠南段。

㈡ 遼寧濱海大道盤錦斷為什麼沒完工

我覺得有些道路名字是有一定緣故的,或者體現當地一定特色,或有一些標志性建築,或著名人物等,都可以成為一個因素。在我看來,之所以叫濱海一方面與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關;還有一方面,這條大道直接通向濱海工業園區,這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㈢ 遼寧濱海大道的交通

從丹東市區驅車北上,沿著鴨綠江行駛大約15公里,就能到達寬甸滿族自治縣境內的虎山,這里是全長1443公里的遼寧濱海大道的東端起點,同時它也是明代萬里長城的東端起點。9月25日早8時,我們的旅程就從這里開始。
濱海大道丹東段貫穿整個丹東臨港產業園,是園區的一條交通命脈。沿著濱海大道,我們看到了路邊正在修建的港口和廠房。等到這些港口和廠房建成,丹東就不再僅僅是一座江城,而更像是一座港城。
走出丹東市區30多分鍾之後,鴨綠江入海口的大片濕地映入眼簾。在鴨綠江口濕地觀鳥園,我們見到了這里的工作人員孟憲成。孟師傅告訴我們,來這里看鳥最好的時間是每年的4月到6月,能見到200多種候鳥。
行走在新修的濱海大道,總是會出現這樣的驚喜,或者是一片魚塘,或者是幾畝果園。它們為這條道路增加了許多點綴,而這條道路也帶給漁民和果農們更多的實惠。
我們碰到漁民王國強的時候,他正招呼人幫他挖出泥中養殖的蜆子。鴨綠江口附近,很多漁民養殖蜆子,秋季一到,他們就僱人把蜆子從泥中挖出來,運往遠方的城市。當地人很喜歡生吃蜆子,新鮮的蜆子比大城市裡賣的要好吃。
從丹東走到大連,這條路穿越了沿線幾乎所有的開發區和港口,我們不僅看到了沿途幾百公里的美麗海岸,也感受到了濱海路給這些地方帶來的無限活力。
公交:乘坐K204、K113、K105、229、231、322、337、236等公交車均可到達。 葫蘆島段(西起綏中縣萬家鎮孟家村,止於連山區打漁山大河口西岸)
規劃里程177.1公里,實際里程173.5公里
濱海大道葫蘆島段西起綏中縣萬家鎮孟家村,止於連山區打漁山大河口西岸,途經沿海綏中、興城、龍港、連山4個縣(市)區22個鄉鎮和葫蘆島經濟開發區,主線全長173.5公里,其中,綏中縣境內71.4公里;興城市65.5公里;龍港區15.29公里;利用在建疏港公路4.2公里、兩港連接線12.8公里,安排支線52.7公里。佔全省濱海大道總里程的12%。
濱海大道葫蘆島段建設總投資23.8億元,其中工程建設投資12.1億元;拆、動遷及其他前期費用11.7億元。工程的投資來源為省養路費和地方自籌兩部分,其中省養路費投資9.2億元;地方自籌14.6億元。
濱海大道葫蘆島段全線設計不低於二級公路標准,其中兩港連接線採用一級公路標准,路面寬度21.5米,其他路段路面寬度不低於15米、橋涵凈寬不低於15米。
工程於2006年11月份開工建設,截至2009年8月31日主體工程竣工,施工周期累計1034天,共完成路基土石方1200萬立方米,橋梁9762米/148座,涵洞238道,防護工程38萬立方米,公路用地561公頃,公路全長80%的地段的路路基處於不良地質環境。同時根據旅遊開發的需要,合理設置了公路風景區、觀景台、停車場等設施。 錦州段(西起錦州濱海新區錦州灣大橋,東至凌海市)
規劃里程70.4公里,實際里程70.4公里
錦州濱海大道西起錦州濱海新區錦州灣大橋與葫蘆島連山區交界大河口處,東至凌海市與盤錦盤山縣交界大凌河入海口處,途經錦州市濱海新區和凌海市二個縣區。
錦州濱海大道規劃里程70.4公里,其中橋梁26座。錦州濱海大道技術等級為一級公路標准,路基寬23米(景觀路段為33米),路面寬21.5米。
錦州濱海大道總投資約15億元,其中省補資金7億元,地方自籌8億元。路基工程4.9億元,路面工程1.6億元,橋梁工程5.3億元,防護工程0.1億元,拆遷佔3.1億元。
錦州濱海大道於2006年開始實施,2009年9月22日路面工程全部完工。
錦州濱海大道跨海段要動用土石方總量720萬立方米,要建設橋梁18座,其中,大橋、特大橋4座,全部採用一級公路標准建設,這在省內公路建設史上也是頭一次。前三角至北小柳段28.68公里抻直進海段,全部都在水中作業,平均水深4米,最深達8米。除去橋梁還有25.02公里,要填築3米以下石方共353萬立方米,3米以上土方共206萬立方米,防護石方93.6萬立方米,路面52萬立方米。大橋基樁最深的要打到水下56米,最淺的也要打到46米。 盤錦段(東起遼河口,西至盤山縣)
規劃里程89.3公里,實際里程89.3公里
濱海大道盤錦段全長89.3公里,東起遼河口,通過與即將建成的遼河特大橋與營口市相連,西至盤山縣與錦州凌海市交界、大凌河入海口處。其中:大凌河至遼濱經濟區70公里(二級公路,路基寬16.5米,路面寬15米),遼濱至檯子前19.3公里(一級公路,路基寬23米,路面寬21.5米),橋梁5475米/35座(其中特大橋3830米/1座,大橋830米/4座,中橋486米/9座,小橋329米/21座),涵洞73道。工程總投資估算11億元,其中省補投資6.6億元,地方自籌4.4億元。
針對盤錦濱海大道規劃線路的特殊情況,交通部門採取「分段立項,分段審批」的建設原則,分四段進行建設。該工程於2006年開工建設,目前第一段(大凌河至三道溝)16公里和第二段(三道溝至二界溝)28公里這兩段共44公里因穿越雙檯子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程可行性研究、環境評估、土地預審等均未獲得相關部門批復,省政府意見該段暫緩實施。第三段(二界溝至榮濱)27.5公里以及第四段(榮濱至檯子前)17.8公里已全部貫通。 營口段(南起蓋州市歸州鎮浮渡河橋,北至營口市遼河口)
規劃里程123公里,實際里程80.8公里
營口濱海大道南起蓋州市歸州鎮浮渡河橋與大連瓦房店李官鎮相接,北至營口市遼河口,通過與即將建成的遼河特大橋與盤錦相連,全長80.8公里,佔全省濱海大道總里程的5.6%,全部按一級路標准建設,工程總投資10.8億。
營口濱海大道建設工程分兩個階段實施。一期工程市區渤海大街至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段全長50.8公里,於2004年開工建設,2007年7月1日即竣工通車,二期工程開發區到蓋州歸州鎮浮渡河段於2007年2月開工建設,2008年8月底竣工通車。
營口濱海大道貫穿2市(縣)、2區、14個鄉鎮及街道辦事處、28個自然村屯。沿途經過6個景觀段,分別是新城綠韻景觀段、水天一色景觀段、田園風光景觀段、漁家風情景觀段、山林海岸景觀段與工業交響景觀段。
遼河特大橋起於營口市新興大街以北,與營口濱海大道對接,終點連接盤錦濱海大道。大橋採用六車道一級公路標准,設計時速為80公里。路線全長4440米,其中橋梁全長3326米,主橋長866米,寬33米、高約45米,主跨為436米,可允許萬噸級海輪雜貨船通過,橋梁設計採用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方案,建成後將成為長江以北地區最大的雙塔雙索麵斜拉橋。工程概算總投資12.63億元,其中省投資8.03億元,營口市投資2.28億元,盤錦市投資2.32億元。建設工期為29個月,計劃於2010年底竣工通車。 大連段(北起瓦房店市李官,東至庄河市栗子房鎮鱔魚島)
規劃里程856.2公里
濱海大道大連段規劃總里程856.2公里,占據了濱海大道總里程的59%,其中659公里需要新建。全段僅橋梁就有311座、總長度高達20838米。工程估算總投資為51.1億元,其中工程建設費37.6億元,征地動遷費13.5億元。
濱海大道大連段北起瓦房店市李官與營口相連,繞遼東半島最南端,東至庄河市栗子房鎮鱔魚島與丹東相接,貫穿大連區域內的瓦房店市、長興島臨港工業區、普蘭店市、金州區、甘井子區、旅順口區、開發區、長海縣、庄河市等9個區市縣48個鄉鎮街道和161個建制村。
其中,庄河段起點在碧流河,終點為鱔魚島,全長121.5公里,一級路面7.9公里,二級路面113.6公里;長海段總長為12.1公里,其中普蘭店市皮口鎮境內全長5.5公里,均為二級路面;普蘭店段渤海沿岸部分起點為亮子山,終點為與金州交界的潮溝,黃海沿岸部分起點為大沙河,終點為碧流河,全長49.6公里,均為二級路面;金州段渤海沿岸部分起點為潮溝,終點為蘇家,黃海沿岸部分起點在登沙河,終點為大沙河,全長90.9公里,其中新建82公里,一級路面為34.1公里,二級路面為47.9公里,利用原有路段8.9公里;開發區段起點在振興路,終點在登沙河,全長73.3公里,其中新建33.9公里,一級路面4.2公里,二級路面29.7公里,利用原有路段39.4公里;甘井子段渤海沿岸部分起點在蘇家,終點在釣魚台咀,黃海沿岸部分全部為利用段,長115.2公里,其中新建26公里,均為二級路面,利用原有路段89.2公里;旅順段起點為釣魚台咀,終點在旅順南路與甘井子區交界處,全長101.5公里,其中新建36.7公里,均為二級路面,利用原有路段64.8公里;長興島段包括長興島環島路、鳳鳴島環島路和西中島臨海路,全長117.7公里,其中新建116.7公里,均為二級路面,利用原有道路1公里;瓦房店段起點在李官鎮,終點為亮子山,全長174.4公里,其中新建172公里,其中一級路面6公里,二級路面166公里,利用原有路段2.4公里。
2006年,濱海大道大連段工程開建,2009年9月全線完工。
據測算,濱海大道建成後,大連將因此整合土地增加工業園區94個,可增加產值2375.8億元;增加農業種植面積54.4萬畝,可增加產值93.32億元;增加漁業養殖面積74.65萬畝,增加產值210.5億元;可增加旅遊景點54個,增加旅遊收入35.7億元;創造就業崗位39.8萬個,將拉動GDP產值1360億元。到2010年,僅長興島、大化園區、旅順開發區、花園口工業區就能創造產值1500多億元,整個沿海區域的產值將由2005年的不到200億元上升到3000億元。 丹東段(起於丹東寬甸的虎山,止於大連市庄河交界的鱔魚島)
規劃里程127公里,實際建設里程152.8公里
丹東濱海大道是遼寧省濱海大道最東端的起點,起於丹東寬甸的虎山,止於大連市庄河交界的鱔魚島,規劃里程127公里,實際建設里程152.8公里。沿途經過丹東市區、丹東臨港產業園區、大東港區、東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港沿海漁業養殖區、東港市中心漁港等經濟區以及虎山長城、鴨綠江風景區、海角公園、觀鳥園、獐島、大鹿島、濕地、大孤山等自然風景區。
虎山至海龍段長42.5公里,其中29.9公里為城管段,採用二級路標准,路面寬12米,路基寬14米,修建了觀賞異國風光景點6處。
海龍至東港段,長20.4公里,採用了二級路標准,路面寬12米,路基寬14米,修建了觀賞異國風光景點4處。
東港至古溝段,長11.8公里,該段公路採用了一級路標准,路面寬20.5米,路基寬23米,修建了綠化帶和觀海景點2處。
古溝至興隆山段,長26.1公里,採用二級路標准,路面寬8.5米,路基寬10米。修建了觀海、觀鳥、觀島景點5處。
興隆山至鱔魚島段,長38.5公里,採用二級路標准,路面寬10米,路基寬12米。修建了5公里沿海綠化長廊、親海觀海景點7處。
工程概算總投資7.2億元,其中省補貼投資4.4億元,地方自籌資金2.8億元。
公路路基施工於2005年開始,2008年已全面完成。全線動用路基土石方811萬立方米,倘若每延長米以1立方米的土石方堆砌,可延伸8110公里,足以橫貫祖國東西;建大橋3座1165延長米,中小橋57座1316延長米,涵洞187道3450延長米,全線橋涵構造物共達247個,平均每500米就有一個構造物。

㈣ 深圳是填海填出來的嗎

深圳不完全是填海填出來的,深圳部分地區是填海造陸造出來的。深圳作為一個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人員密集,但土地卻只有區區1996.85平方公里。填海造陸,便成為深圳拓展陸域空間的一個選擇。

深圳是填海填出來的嗎

1999年,濱海大道通車。這條全長9655.24米的快速幹道,其中有7.6公里為填海而成。

2002年濱海大道建成後,濱海大道的大部分區段,都位於曾經的海水之中,將大片水面與大海隔開,圈入福田與南山區的范圍內,新增土地面積至少達4平方公里。

後海中心區,包括海岸城周邊、後海總部基地、華潤深圳灣體育中心及深圳灣口岸,幾乎完全來自填海造陸。

㈤ 遼寧省濱海大道完全通車了么

沒有,就錦州和盤錦沒通車勒,剩下的都完事兒好幾年勒。你在錦州要是非得走濱海公路的話,那就,開發區,小柳,大有,西八千,大窪,盤錦。

㈥ 天津的濱海大道南北兩端與河北省的沿海高速全線通車了嗎

北端確認是通車的,我實地跑過從塘沽到曹妃甸的全程高速;
南端不清楚:
1、天津濱海大道在塘沽機場附近,新設置了一個主路收費站;
2、天津濱海大道在高沙嶺海濱浴場前後,請走立交橋上面南北向通過;
3、過了大港油田、馬棚口津冀界,對河北省的「沿海高速」南段(直到埕口(橋)冀魯界)目前的路況不清楚。
前些時候網上還能看到黃驊港附近路段在修路、加寬的通告,說要修路到2012年。
我4月份從蘇州走濱州回塘沽,就不敢從無棣立交下來走沿海線(本可以少走30多公里)、而是寧可多走30多公里、續走榮烏高速、長深高速到塘沽。
其原因緣於對河北省「沿海高速」南段(山東埕口橋-天津馬棚口)路況沒把握,網上也搜索不到可信而確切的信息。

㈦ 從天津到秦皇島,准備走塘沽上濱海大道,然後順著沿海高速一直到秦皇島,但不知道這條路線通了嗎!

通車了,路況還不錯。塘沽走沿海高速去秦皇島大約220公里,小型車高速費90元。沿著津濱高速一直走,到頭再走一段津塘公路,就能上沿海高速了

㈧ 青島濱海大道即墨至海陽跨海大橋什麼時候通車

計劃今年10月合龍,年底正式通車。屆時市民從青島濱海公路通過跨海大橋,半個小時將直接到煙台海陽市。

㈨ 莆田平海石井濱海大道為什麼不動工

根據相關資料查詢顯示:動工了。截止到2022年5月11日濱海大道在原有路面上進行擴寬。濱海大道目前處於在建工地施工現場,為安全起見,現場不具備通車條件。莆田市國資委已督促施工單位加快項目進度。所以莆田平海石井濱海大道已經動工了。

㈩ 錦州開發區去營口走濱海大道通了嗎

錦州開發區去營口走濱海大道,現在已經開始通車了,那麼現在通車之後速度是比較快的,因為客流量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