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津娘娘廟求什麼
你說的娘娘廟應該是古文化街裡面的那個吧,也叫做天津天後宮。
天後宮正店供奉海神媽祖,配殿神仙眾多,有掌管興雲布雨的四海龍王,也有祛病保平安的王三奶奶,還有道教神仙泰山娘娘碧霞元君、河伯、魁星和掌管江河湖海的各路神仙,還有財神、關公和六十甲子太歲神和觀音菩薩。
所以什麼都能求。
舊年間求水陸交通平安的拜媽祖還有想要小孩的也找媽祖娘娘;求功名利祿也可以找財神關公,求金榜題名可以拜魁星;本命年求平安健康可以拜太歲;當然如果分不好類也可以找有求必應的觀音菩薩……
總之是天津香火很旺的道佛合一的寺廟,只要心誠,求什麼都可以
希望您的願望能實現,要記得還願哦
B. 天津天後宮供奉的人物的簡介
天後宮是天津市現存的著名道教宮觀,主要是為了祭祀道教女神天後。
天後娘娘最初是人,她姓林名默,是福建莆田縣一漁家女子,生於北宋建國的建隆元年(960年),卒於雍熙四年(987年),只活了27歲。
據1936年徐肇瓊《天津皇會考》引《天後本傳》及《天後傳》說,林默生而神異,幼而聰穎,擅游泳,能乘席渡海,勇敢俠義,能為人治病,救助海上遇險船隻,被眾人尊稱為「通元靈女」、「龍女」、「神女」。
她死後還屢次顯靈,海舟危難,有禱必應,洋中風雨晦瞑,夜黑如墨,每於檣端見神燈示祜,因而成為人們敬仰膜拜的護航女神。
地方官多次褒奏,朝廷多次晉封,宋代封之為順濟夫人,元代封為天妃,清代封為天後,並且很早就在天津及東南沿海各地修廟供奉。
(2)天津天後宮里還有什麼老物件擴展閱讀:
天後宮坐西朝東,面臨海河,最初創建於元朝(1206-1368年)時期的1326年,後來的朝代又多次重修。從東向西,主要建築包括戲樓、幡桿、山門、牌坊、前殿、大殿、藏經閣、啟聖祠以及鍾鼓樓、配殿和張仙閣等。
天後宮的主要功能是企求航海安全,是歷代海祭中心,也是古代船工海員娛樂聚會的場所,除了舉行隆重祭祀海神天後的儀式外,還經常有各種中國特色的酬神演出,據說在每年農歷3月23日為天後媽祖的誕辰,這里經常舉辦民間花會,吸引了很多遊人。
每逢農歷初一、十五,到天後宮燒香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他們拿著香燭、供品走入山門先拜前殿的「護法神:王靈官」像和「四大金剛」神像,然後穿過前殿,就望見正殿,人們先在正殿前半人高的鐵鑄香爐里焚香,隨即向正殿里天後聖母方向三叩頭,再起身步入正殿。
C. 天津適合老人玩的地方
天津適合老人的景點_天津適合老年人旅遊的地方?
天津適合老人玩的地方
天津這里比較適合老人玩的地方第一個要推薦的就是廣東會館了,現在它是天津市的戲劇博物館,這是一座清代會館,規模很大,設計非常的古樸,戲樓是主體的建築,這里常常會有很多大型的戲曲表演,表演者都是我國的戲曲名家,是老人們都很喜歡的喜劇演員。另外,在這里還可以參觀和戲劇有關的各種文物藏品,比如說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書畫作品和戲服,老人們對這些東西都是很感興趣的。廣東會館的門票很便宜,只要10元錢。
天津適合老人的景點 帶著老人來天津遊玩還可以去古文化街參觀游覽一番,這是天津的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街道兩旁的建築都是清代的民間建築風格,古色古香的感覺十分的吸引老人的目光。古街兩旁的店鋪也都是清代的風格,這里經營的都是如文房四寶、文物古玩一類的東西,對於喜歡這些老物件的老人來說是很樂意在這里逛一逛的。古街上還有一座天津最古老的建築---天後宮,裡面供奉的是海神媽祖,帶著老人去轉一圈他們會很喜歡。同時還有很多老字型大小的小吃店,可以帶老人去品嘗下正宗天津口味的美食,順便喝一碗用古老的龍嘴大茶壺泡出來的茶湯,感懷一些歷史。古文化街的免費參觀的,沒有門票。
天津適合老年人旅遊的地方 天津熱帶植物觀光園也是很適合老人旅遊的地方,這個觀光園在亞洲來說是最大的一個,園區的面積非常大,在這里可以參觀壯觀的熱帶雨林,欣賞各種熱帶植物的風姿,還可以去欣賞各種美麗的花卉以及各種的沙生植物,讓老人可以更好的感受和大自然親近的感覺,帶來更多美的享受,還可以看到很多特色的表演,老人一定會很開心,這個觀光園的門票是50元。
更多關於天津適合老人玩的地方?,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13d4811615732100.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D. 請問天津適合老人玩的地方
天津適合老人的景點_天津適合老年人旅遊的地方?
天津適合老人玩的地方
天津這里比較適合老人玩的地方第一個要推薦的就是廣東會館了,現在它是天津市的戲劇博物館,這是一座清代會館,規模很大,設計非常的古樸,戲樓是主體的建築,這里常常會有很多大型的戲曲表演,表演者都是我國的戲曲名家,是老人們都很喜歡的喜劇演員。另外,在這里還可以參觀和戲劇有關的各種文物藏品,比如說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書畫作品和戲服,老人們對這些東西都是很感興趣的。廣東會館的門票很便宜,只要10元錢。
天津適合老人的景點 帶著老人來天津遊玩還可以去古文化街參觀游覽一番,這是天津的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街道兩旁的建築都是清代的民間建築風格,古色古香的感覺十分的吸引老人的目光。古街兩旁的店鋪也都是清代的風格,這里經營的都是如文房四寶、文物古玩一類的東西,對於喜歡這些老物件的老人來說是很樂意在這里逛一逛的。古街上還有一座天津最古老的建築---天後宮,裡面供奉的是海神媽祖,帶著老人去轉一圈他們會很喜歡。同時還有很多老字型大小的小吃店,可以帶老人去品嘗下正宗天津口味的美食,順便喝一碗用古老的龍嘴大茶壺泡出來的茶湯,感懷一些歷史。古文化街的免費參觀的,沒有門票。
天津適合老年人旅遊的地方 天津熱帶植物觀光園也是很適合老人旅遊的地方,這個觀光園在亞洲來說是最大的一個,園區的面積非常大,在這里可以參觀壯觀的熱帶雨林,欣賞各種熱帶植物的風姿,還可以去欣賞各種美麗的花卉以及各種的沙生植物,讓老人可以更好的感受和大自然親近的感覺,帶來更多美的享受,還可以看到很多特色的表演,老人一定會很開心,這個觀光園的門票是50元。
更多關於天津適合老人玩的地方?,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13d4811615732100.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E. 天津娘娘宮里都有什麼神像
娘娘宮,敕建於元泰定三年(1326)。明清兩代多次重修。是中國最北方的媽祖廟,位於天津市南開區古文化街,舊城東門外,面朝東方海河。是由清代通過大運河向北京運送糧食的槽運船工建造的。
娘娘宮在天津人的文化生活中有重要的意義。以前幾乎所有天津人在新婚時會朝拜娘娘,觀念中將媽祖和送子娘娘混淆了,希望娘娘能保佑早生貴子,求取一個泥娃娃作為自己的孩子。如果一年之中沒有生育,會將泥娃娃抱到娘娘宮「洗澡」,也就是換一個更大的泥娃娃,使泥娃娃「長」一歲。如果生育了孩子,會尊泥娃娃為「大哥」,自己行二。因此以前天津人互相尊稱「二爺」,沒有叫「大爺」的,因為大爺一般都是泥娃娃大哥。(和北京人的風俗不同,北京人認為「二爺」都是管家或門房,互相都尊稱「大爺」)。
天後神像旁有一個小神像被稱為王三奶奶,據說是為天後送子的侍女,是一個軟身神像,求子嗣的人要摸一下這個神像的手,據說就可以有神效。由於每天有許多人摸,就不能作成泥胎神像,是木製的手臂,穿著布制衣物,頭是泥塑的,栩栩如生。
天後在古時被人們稱為護航女神。傳說她是福建莆田人,姓林名默,經常駕船出海,搭救遇難的人,故被後人敬為女神。元時京城每年需北運大批糧食,先從海路運抵天津,然後再轉河運至京城。元政府為祈求航海安全,便將護航女神崇為天妃,並在沿海城鎮建起天後宮。天津的天後宮建於公元1326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這時都舉行「皇會」,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百戲雲集,熱鬧非常。現今天後宮已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介紹天津的歷史變革,陳列著各種民俗風情實物。皇會是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游此會而得名。傳統的演出場所在天後宮前的廣場以及宮南、宮北一帶。古文化街建成後,每逢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天後」誕辰吉日)在此舉行盛大的皇會,表演龍燈舞、獅子舞、少林會、高蹺、法鼓、旱船、地秧歌、武術以及京戲、評劇、梆子等。
F. 天津天後宮的主題建造是怎樣的
天津天後宮又稱天妃宮,俗稱「娘娘宮」,位於天津古城東門外,始建於元代,是天津最古老的一處古建築群體,也是我國存留下來的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
在元代,由於運輸漕糧時海難不斷發生,而天津是海運漕糧的終點,是漕糧轉入內河裝卸的碼頭,所以,在1326年,皇帝下令建天後宮於天津海河三岔河口碼頭附近,供人們奉祀海神天後。
天津天後宮整體建築,從海河岸邊沿中軸線從東向西依次為戲樓、天後宮廣場、幡桿、山門、牌樓、前殿、正殿、鳳尾殿、藏經閣和啟聖祠,其中間一條長30多米的天街連接,兩側分列南北的是鍾鼓樓配殿和張仙閣等建築。
戲樓、廣場和幡桿均在天後宮正門之外,這里在過去是祭祀天後的場所,後來在過年等時候這個廣場會有大量賣吊錢、窗花的攤位聚集,非常熱鬧,戲樓有時也會啟用。
戲樓為酬神演出之所,坐東朝西,面向大殿。是過街樓,西向宮前廣場,東向海河和宮前大街,戲樓上懸「樂奏鈞天」4字橫匾,北側上場門橫額為「揚風」,南側下場門前額為「典雅」。
後來被毀,存留下來的是重修的戲樓,高12米,寬10米,進深約12米。
幡桿不同與其他廟的旗桿,這個幡桿是由海船主桅桿演變而來,是天後宮坐落的標志,高度都在26米左右。
每逢初一、十五和天後誕辰,還有重要節慶廟會,人們都會將旗幡懸於空中,其上綉有「敕封護國庇民顯神贊順重佑瀛塬天後聖母明著元君寶幡」24個字。入夜高掛紅燈每燈一字共24盞,遠遠看去非常壯觀,可以為往來船隻導航。
山門為磚木混合結構,平面長方形,面闊約6米,進深約3米。下部砌築磚拱券,前、後設有券門,在拱頂上置十字形樑柱,柱頂施脊檀,橫梁兩端施金檀,檐檀置於前後檐磚牆上,脊檀上皮至屋外地面通高約6米。
山門頂部是九脊歇山青瓦頂,門額以整磚篆刻「敕建天後宮」5個字,上首可識「乾隆已巳秋九月」。「已巳」為清乾隆十四年,表示山門是在1749年的清代重建。
牌樓是元、明時代天妃宮前的標志,是木結構的二柱一樓式建築,原有匾額「護國庇民」,意取「上以護國家,下以庇民生」。在1674年重修了。
前檐正中豎懸著「天後宮」木匾。斗拱下邊是「海門慈筏」大字橫額,上款題「康熙十三年歲次甲寅春任正月」,下署「整飭天津刀副使加六級薛柱斗立」,表明了這個橫額是1674年,由薛柱斗題寫的。背額為「百穀朝宗」。
在山門和前殿之間有普濟泉等三口井水,傳說這三口井是天後娘娘為保一方平安,鎮住海眼留下的遺跡。
前殿前的一對石麒麟採用漢白玉石雕琢,石麒麟面目生動,造型誇張,通身造型概括簡潔,刀法生動,大刀闊斧之處又有小心精細之筆。
麒麟的頭部誇張,比例較大,從造型和藝術手法都有北魏石雕之風格,尤其是左邊麒麟腳踩海龜,十分罕見,一看便知是為護佑海神的異獸,造型罕見。
由於這對專司護佑海神的麒麟建造歷史年代早於元代,因此有些專家推斷天後宮始建可能在1326年之前。
前殿後來被毀了,後在原址上重建的。重建的前殿平面為長方形,是歇山青瓦頂,前、後設磚券門,前後檐柱和山柱共10根,殿內沒有中柱,只在柱頭間安置有額枋。
前殿是天妃宮最早的山門,為面闊三間的過堂殿。前檐正中門額「三津福主」,上款書「康熙十三年歲次甲寅春任正月」,下署「整飭天津副使加六級關中薛柱斗謹獻」,也表明了這個橫額是後來1674年的清代,由薛柱斗獻上的。
殿內是祭祀天後儀仗的護法神像5尊,中間為王靈官,兩側為千里眼、順風耳、加惡和加善,他們均為天後駕前仙班裡的神將。
中間的王靈官是專司鎮守道觀山門之職的神將,其職能相當於佛教中的韋陀,人稱靈官王元帥。在我國民間神話里,王靈官是一個從凡胎俗子步入仙境神壇的奇特人物。
傳說王靈官,原名王惡。他為人俠肝義膽,專為百姓抱打不平,除惡揚善。去世後,天庭晉封他為「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賜給了他金印,命他執掌監察之職。
從此他便糾察天上人間的善惡是非,懲惡揚善。老百姓都稱贊他說:「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
在王靈官兩旁是千里眼、順風耳和嘉善、嘉惡。他們俗稱四大金剛,也有人稱他們為我國神話中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據史料記載,這四位神將以前均為海怪,經常在沿海地區興風作浪,擾亂百姓生活,在海上勞作的船工漁民對他們更是恨之入骨,鄉民整日祈求媽祖,希望媽祖能懲治妖魔,還百姓一方安寧。
於是媽祖便前去捉拿他們,媽祖法力無邊,幾年間相繼收服了千里眼、順風耳、嘉善和嘉惡4個海怪,同時他們也欽佩媽祖的非凡本領和高尚人格,甘心侍奉於左右,擔當起了媽祖的駕前侍衛。
正殿祭祀天後,正殿一對石獅為後來明代雕刻的石獅子。它造型端莊大方,刀工細膩,由於時代久遠,石內所含鐵分子氧化變成紅褚色。
在正殿,原來懸掛由後來清代進士鄭瑞麒所撰的一副楹聯,道:
補天媧神,行地母神,大哉乾,至哉坤,千古兩般神女;
治水禹聖,濟川後聖,河之清,海之晏,九州一樣聖功。
在聯中,鄭瑞麒把媽祖和上古的補天英雄女媧和治水英雄大禹相比,來烘托媽祖作為航海保護神的事功偉績,並認為媽祖作為航海保護神,其功堪與女媧、大禹比肩。
正殿內是天後媽祖。在正殿的神龕里,天後聖母慈眉善目,儀態端祥,鳳冠霞帔。她的左右立著四綵衣侍女,其中兩人手執長柄扇遮護天後,另兩人一個捧寶瓶,一個捧印綬。
抬頭向上,看見三塊匾額,中間一塊寫著「垂佑瀛堧」,意為賜福沿海。兩旁分別寫著「盛德在水」,「萬里波平」,意思都是歌頌天後海神。
轉身右看壁上,還有一塊引人注目的新匾,上寫「四海同光」。這是後來台灣北港朝天宮贈給天津天後宮留念的匾額。
鳳尾殿位於正殿後方,殿內祭祀的是凈瓶觀音、滴水觀音和渡海觀音。觀音崇拜在民間較為普及,自宋代就有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的說法。
觀音菩薩被老百姓視為萬能之神,生育求子拜觀音,祛病消災找菩薩。此外,觀音菩薩那博愛、慈悲的胸懷更是讓人津津樂道,傳承百年。
在全國大部分媽祖廟、天後宮中都塑有觀音菩薩神像,這是有一定淵源的。
傳說媽祖是龍王的女兒,天資聰慧領悟性強,備受菩薩寵愛,隨後拜觀音為師潛心修煉,深得菩薩真傳。成道後,下界廣結善緣、普度眾生。因此在媽祖廟內也供奉了觀音神像。
觀音和媽祖都具有除惡揚善、消災祛疫、護佑萬家的神靈,又是我國最具親和力的女性神祗,深得百姓愛戴。
總體來說,天津天後宮無論是其建築藝術風格,還是石雕、木雕、諸神鵰塑、書法、壁畫,都襯托著天津天後宮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G. 想問天津適合老人玩的地方
天津適合老人的景點_天津適合老年人旅遊的地方?
天津適合老人玩的地方
天津這里比較適合老人玩的地方第一個要推薦的就是廣東會館了,現在它是天津市的戲劇博物館,這是一座清代會館,規模很大,設計非常的古樸,戲樓是主體的建築,這里常常會有很多大型的戲曲表演,表演者都是我國的戲曲名家,是老人們都很喜歡的喜劇演員。另外,在這里還可以參觀和戲劇有關的各種文物藏品,比如說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書畫作品和戲服,老人們對這些東西都是很感興趣的。廣東會館的門票很便宜,只要10元錢。
天津適合老人的景點 帶著老人來天津遊玩還可以去古文化街參觀游覽一番,這是天津的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街道兩旁的建築都是清代的民間建築風格,古色古香的感覺十分的吸引老人的目光。古街兩旁的店鋪也都是清代的風格,這里經營的都是如文房四寶、文物古玩一類的東西,對於喜歡這些老物件的老人來說是很樂意在這里逛一逛的。古街上還有一座天津最古老的建築---天後宮,裡面供奉的是海神媽祖,帶著老人去轉一圈他們會很喜歡。同時還有很多老字型大小的小吃店,可以帶老人去品嘗下正宗天津口味的美食,順便喝一碗用古老的龍嘴大茶壺泡出來的茶湯,感懷一些歷史。古文化街的免費參觀的,沒有門票。
天津適合老年人旅遊的地方 天津熱帶植物觀光園也是很適合老人旅遊的地方,這個觀光園在亞洲來說是最大的一個,園區的面積非常大,在這里可以參觀壯觀的熱帶雨林,欣賞各種熱帶植物的風姿,還可以去欣賞各種美麗的花卉以及各種的沙生植物,讓老人可以更好的感受和大自然親近的感覺,帶來更多美的享受,還可以看到很多特色的表演,老人一定會很開心,這個觀光園的門票是50元。
更多關於天津適合老人玩的地方?,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13d4811615732100.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H. 天後宮在哪裡
天津天後宮
俗稱"娘娘宮",在天津舊城區東門外、三岔河口西岸、現在的古文化街上。始建於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6年),明代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重建,為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天後宮坐西朝東,面對海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宮內供奉著天後娘娘。天後在古時被人們稱為護海女神。傳說她是福建莆田人,水性極好並經常駕船出海搭救遇難的人,故被後人敬為女神。農歷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這時都舉行「皇會」,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百戲雲集,熱鬧非常。現在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後宮及宮 南、宮北大街,全長580米,寬7米。這里的建築大多是仿清代民間小式建築。街內有近百家店鋪,主要經營文化用品、古舊書籍、民俗用品、傳統手工藝品等。著名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刻磚劉磚刻等都在這里設了專門店鋪。現在天後宮已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介紹天津的歷史沿革,陳列著各種民俗風情實物。
汕頭天後宮
位於汕頭市東南出海口,距離市區約3.6海里的南北航道中間,有一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古名為「馬嶼」的海島,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漁船和其它船隻停泊於此避風或待航。
末代淳熙年間,停泊馬嶼的福建漁船漁民為求媽祖庇佑海上航行安全,與當地船民及商賈到福建湄洲組廟請來媽祖香火,在島上創建一簡陋狹小的媽祖廟以供朝拜。此後,來島進香拜謁海上女神的越來越多,「馬嶼」也逐漸被改稱為「媽嶼」。
有了媽祖廟,媽祖的聖事很快傳播到潮汕各地。乘船過海上島的善信者絡繹不絕,朝拜後將帶來的活雞放生在島上,任其孳息,時日長久,滿山雞群,故而「媽嶼」又名「放雞山」。
揭陽喬林天後宮
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東山區喬林鄉,建築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形狀為一艘遠洋大船船樓,船頭刻有「安瀾水慶」匾額,贊頌海神祖姑。宮廟建三進宮殿式。中殿頂端建八角燥井,既通風通光又壯麗美觀。正殿供奉祖姑塑像,旁有侍女和千里眼、順風耳塑像。祖姑塑像既壯嚴又慈祥,突出聖姑除暴去惡救苦救難的形象。宮廟樑柱雕刻精工細致,殿頂嵌瓷巧奪天工。廟的右前方有碑亭和可供香客乘涼歇息的書,書廊前邊有記載歷代重修的碑記石刻。宮廟四周鄉河繚繞,浮光倒影,風景清幽,名氣遠著。
天後聖姑是喬林卿林氏族人的直系小姑,南宋時,祖姑的第六代裔孫陶公(諱文熙),任職廣東提刑按察司副使,巡歷於潮汕,觀榕江之濱的磐溪是塊土沃物豐的土地,留下第三子崇(諱德高)卜居立籍,創建喬林鄉。二公從福建莆山縣涵頭望江里請來祖姑香火,建廟奉敬。喬林先輩歷來十分崇敬祖姑,現在的十多萬鄉民(包括海外僑胞)對祖姑也十分虔誠。每逢祖姑耶誕都熱情捐資慶祝。全鄉三個自然村以村為單位,每個二月二十一,由長輩們穿著禮服帶隊,招展彩旗,歡奏鼓樂到聖廟奉請祖姑香火到神壇。家家戶戶備辦禮品,誠心朝拜。神壇前高搭戲台,各村都演梨(戲)三天。宮前神檀香火更盛,也高搭戲台演戲二天。全鄉設計四個神壇三天共演12台大戲。慶典之後,還整裝隊伍大鑼大鼓奉送祖姑香火進宮廟。為使祖姑香火更加旺盛,鄉民還成立了天後宮理事小組,小組的成員由三個自然村選派。近十年來在理事組的積極管理下,天後宮廟務不斷發展。
1995年,對天後古廟背後場地進行清理,修建「天後園」。建成後的天後園有古樹、假山、魚池、涼亭、留芳亭和詔廊。詔廊裏豎立著宋、元、明、清四朝皇帝對祖姑的封贈聖旨46道的精工石刻金字的碑林,這是全國少有的,也是林氏後裔弘揚祖姑偉德的重大創舉。為方便廣大香客,2000年鄉民獻地興建了香客停車場。最近又增置價值近萬元的大型石雕香爐。理事小組還節約不必要開支,拿出人量資金協助本鄉建初級中學,修橋築路,豎大型石刻鄉界碑,設立鄉界路標燈等,以實際行動彰演祖姑美德。日前,理事會正積極開展把喬林天後宮列入揭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工作。
台東天後宮
道教宮觀。在台灣省台東縣台東市中華路一段二二二號。據《台灣寺廟大觀》記載:創建於清代光緒十四年 (1888年),初稱媽祖廟,俗稱東台媽祖廟;民國十五年(1926年)遷建今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增修擴建,1973年曾有修繕,1979年興建牌樓、唐樂台及鍾鼓二樓。過宮前牌樓,兩旁側立金亭,再前為正殿,殿系雙檐歇山造型,燕尾輕揚,龍鳳凌空,檐問懸掛「天後宮」三字金匾,殿內正龕供奉木雕媽祖坐像,頭戴珠冠,身披綉袍,神態慈祥,左龕奉註生娘娘,右龕祀城隍神及福德正神。
明代,媽嶼海域盜賊猖獗。時任南澳島副總乒何斌臣奉命海面剿寇,悉知媽祖顯聖,出兵前特到島上禱祝媽祖庇佑,並許願能剿賊擭勝,即拓新廟宇。後出師凱旋,於明萬曆四十八年正月望日卜地開鳩基工,五月朔日遂告落成。
古廟歷經滄桑。清咸豐八年重修,後又倒塌。民國十七年,由汕頭市總商會發動擴建。改廟為由山門和正殿組成一廳二間,釆川石木雕建築構件,屋頂為硬山形式,屋脊有嵌瓷裝飾,只有潮汕古建築的地方特色。
1979年,媽嶼辟為旅遊區,媽嶼天後宮香火旺盛,到這裹來朝拜的善信逐年增多,一些回國探親的海外僑胞及港澳台同胞,特地到媽嶼朝拜媽祖庇佑功恩。
香港九龍葉輝女士來島朝拜,見廟宇殘破,捐資為媽宮屋脊重新嵌瓷「雙龍奪寶」,使舊廟煥然一新。普寧僑商張百花夫婦也解囊捐資修葺廟宇。
窪濠旅港同胞蔡振廷先生捐資4 0多萬元建設「戲台」及「石牌坊」。旅居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美國的華人及港、澳、台同胞也熱忱捐資倡議重建媽祖廟。
1980年,媽嶼村成立集體管理組織——媽宮理事會,建立規章和財務管理制度,規定樂善捐款主要用於廟宇修建和環境建設,善信捐助錢物歸集體;動員媽宮管理人員集資經營香燭及紀念品市部,以盈利解決工資分配。
1988年,媽嶼媽宮被列為汕頭市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媽宮擴建,獲海內外善信響應,擇日於庚午年中秋日奠基,癸酉年(1993年)農歷3月17日竣工落成。宮廟建築面積由原來的163平方米增至365平方米。開光慶典期間,近萬人位臨參觀朝拜,是時香燭濃煙滿天,航運客輪來往穿梭,廟內外人群摩肩接踵,擠得水泄不通,鑼鼓聲、鞭炮聲響亮震耳,是島上有史以來參拜范圍最廣、人數最多的一次盛會。
擴建後的媽嶼天後古廟,石雕藝高,木刻精細,嵌瓷技巧,金漆工美,近觀工藝獨特,遠望富麗堂皇,是一座極具潮汕特色的古建築廟宇。媽宮周圍環境也進行了全面規劃並逐項建設。現已建有高12米的「石觀音菩薩」、「石天後牌坊」、「石李老君」、「朝聖門」和標志「放雞山」的金雄雞、銀母雞及小雞群嵌瓷景點。還有「吉祥亭」、「如意亭」、「友誼亭」等旅遊設施,初步形成媽宮古跡與游覽景點融於一體的媽嶼風景區。
貴州鎮遠天後宮
貴州鎮遠天後宮天後宮建築年代比較晚,但其工藝精美。特別令人值得注意的是,在正殿重檐翹角和屋脊上,都是鳳在上而龍在下,可見該建築年代在慈禧當政時期。
天後宮位於府城西門,今新中街。北靠石屏山,南臨舞陽河,近百級台階延伸到河岸碼頭,是古碼頭石階最多最陡的一處。由碼頭、山門、正殿、廂房前廊、耳房、及膳房等組成,現存建築正殿及抱廈分別為清同治十二年與光緒三年由福建籍人捐資重建。正殿內供奉海神「媽祖」。背飾鏤空灰塑二龍戲珠,具有典型閩南風格,抱廈屋面舒展,線條流暢,木雕精美,遠離大海的鎮遠建有供奉海神「媽祖」的天後宮。天後宮在沿海一代稱「媽祖廟」,在內陸設天後宮是不多見的。據考證,舞溪以上只有三處,即湖南芷江、貴州鎮遠和黃平舊州。但鎮遠天後宮最險、最高,內中建築工藝最美。
天後宮的存在,是歷史上舞陽河水運發達的見證,說明了歷史上鎮遠水運發達、舟船雲集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