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大學前沿院怎麼樣
擴展閱讀
杭州文一路財校在哪裡 2025-07-16 07:07:55
春季北京哪裡好玩 2025-07-16 07:07:13
深圳萬象城哪個區 2025-07-16 06:59:06

天津大學前沿院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11-12 20:21:28

Ⅰ 天津大學怎麼樣

天津大學(TianjinUniversity),簡稱「天大」,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北方經濟中心天津,其前身為北洋大學,始建於1895年10月2日,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素以「實事求是」的校訓、「嚴謹治學」的校風和「愛國奉獻」的傳統享譽海內外。1951年,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並定名為「天津大學」。
天津大學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確定的16所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是教育部、天津市、國家海洋局共建高校,位列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111計劃」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首批重點建設大學,卓越大學聯盟成員,「中歐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學聯盟」合作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建築老八校」之一,榮獲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單位。學校的辦學目標是將天津大學建設成為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國際化的世界一流大學。
截至2017年12月,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佔地面積18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2.5萬平方米 [2] ;北洋園校區佔地總面積243.6萬平方米,規劃總建築面積130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一期90萬平方米建設,於2015年9月投入使用。學校有全日制在校生33159人,其中本科生17724人,碩士研究生11410人,博士研究生4025人。有64個本科專業,3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Ⅱ 天津大學在985中的地位

天津大學在985中處於上游水平地位。

天津大學簡稱「天大」,坐落於天津,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首批重點建設大學,「建築老八校」之一,中俄工科大學聯盟成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高校。

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天津大學被人們稱為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前身是1895年創辦的北洋大學。

在校友會版本排名中,2019天津大學全國排名第13,在天津市內排名第1名,排在天津大學後面的是南開大學,這個排名足以證明天津大學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特別是對於天津人來說,天津大學應該是每個人都知曉的了。

天津大學有著著名的四大王牌專業,分別是 建築學、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儀器科學與技術,這四個專業在學校是很受歡迎的,學校也很重視這四個專業的發展,特別是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在第四次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獲得「A+」的好成績。除了這四個專業,學校還有很多的好專業。

(2)天津大學前沿院怎麼樣擴展閱讀:

科研成果:

2017年,學校科研成果日益顯現,4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4項成果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32項成果獲天津市科學技術獎,6項專利獲中國專利獎,6項專利獲天津市專利獎。

2017年,科研經費實現了穩定和持續的增長,實到科技經費總量26.7億元,獲批重點研發計劃15項,排名全國高校前列;獲批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45項、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68項。

人文社會科學逐漸發展壯大,社科項目立項數量提升、研究領域多元化,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4項,4家智庫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據2017年中信所發布數據,2016年度我校SCI收錄論文3095篇,EI收錄論文3617篇。

學校圖書館數據,2017年我校SCI收錄論文數3531篇。學校科技產業蓬勃發展,2017年,與省、市、區新簽訂科技合作協議4個,新增校企聯合研發機構10個,目前已建立校企聯合研發機構66個。

加強區校科技深度合作,大力推進天津大學(武清)前沿技術研究院、濱海工業研究院、青島海洋工程研究院和山東研究院等異地研究院建設,切實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截止2018年,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8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3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27個天津市工程中心,22個天津市國際合作基地。

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2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1個。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南開新增兩個專業 天大在津招生985高校最多

Ⅲ 天津大學怎麼樣

作為北京大學前身的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批國辦」的大學,不過在它之前還有一所「國批官辦」的大學,那就是北洋大學堂,也就是如今的天津大學。
所以,天津大學可以說是今日中國現存大學中歷史最悠久者。

【建校歷史】
甲午戰爭以後,洋務派官員盛宣懷出任津海關道,開始籌建一所新式大學;
1895年光緒皇帝御筆欽准,同年10月,北洋大學堂在天津創辦,盛宣懷出任首任督辦,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之先河;
1899年底,中國人自己培養出的第一屆大學本科學員畢業;
1900年,學堂為成績最優的香港學員王寵惠頒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張大學本科文憑——「欽字第壹號」。
天津大學在1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培養出了經濟學家馬寅初,數學家秦汾,著名詩人徐志摩,「兩彈一星」功臣吳自良、姚樹人,香港實業家榮智健等有為之士。
現如今天津大學已是教育部直屬國家重點大學,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 類高校。

天津大學堂

【特色專業】
7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建築學、水利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
8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動力機械及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結構工程、流體力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技術經濟及管理、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想必小夥伴們都看出來了,天津大學是一個工科比較強勢的大學。
天津大學部分工程工科類專業國內領先,化學工程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居全國前三甲。
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電氣、土木、建築、城鄉規劃等均據國內前十。
不過近年來為了響應國家建設綜合大學的號召,天津大學也在努力發展其他科類專業,現雖仍存在短板,國內綜合排名也並非頂尖,但一直在擴展師資力量、教學資源和能力。

天津大學在保持舊工科實力的同時,聚焦新工科領域,如新能源、人工智慧、醫療技術、環境健康等,並和騰訊、360、紫光集團等進行合作,與津南區聯合建立天津智谷,尋求發展,與國際前沿接軌。
【學風】
天津大學學術氣氛濃厚,學校重視成績,注重實際,天大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高,自習室日日爆滿,甚至在教學樓走廊討論、背誦,學校更是為學生准備了通宵自習室。

天津大學大一實行高數「月考制」,即每月一次高數的考試,部分專業課程有周考。
天津大學考風考紀嚴格,掛科只能重修,作弊立刻開除。
學校對學生的管理較嚴格,條條框框管制多,本科第一年不允許學生開通校園網。
總而言之,作為一所工科底蘊深厚的綜合性大學,天津大學總體氛圍比較沉悶,但學校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非常支持,擁有國際標準的體育設施和場所。

「北洋藝術團」在國內外享譽盛名,以合唱、交響樂、民樂、軍樂、舞蹈、曲藝話劇、越劇等不同形式推廣普及藝術,提高大學生藝術素養。
為了使學子們了解學術前沿,增長人生智慧,天津從2002年就創辦了「北洋大講堂」,現已舉辦300多場。丹麥首相,楊振寧,莫言,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作家劉墉、余秋雨,俞敏洪、雷軍,澳大利亞原總理、美國能源部原部長等各界嘉賓都曾受邀作客。
除了這些,天津大學里的風景也非常美哦,被譽為花園式學校,內有四大湖,還有海棠季,每年吸引無數人觀賞。

(圖片來自學校官網)
【結語】
天津大學與南開大學一工一文,都地處天津衛。
天津開放程度比不上北京上海,多元性也稍遜一籌。
對這兩塊金字招牌的欠重視,也就造成這兩所大學在知名度上愈發不顯。
天津大學一直腳踏實地,欠缺宣傳造勢,公關能力不強,也使得它默默無聞。
天大學子們大多勤奮誠懇,對母校有一定程度的肯定和熱忱,偶爾也會小小的吐槽,比如:
食堂又貴又難吃;
校園自行車不好用;
宿舍環境差斷電掐網;
學科體制僵化。
但真正回憶起母校,大多還是充滿眷戀。

Ⅳ 天津大學前沿技術研究院有學生宿舍嗎

每個學校都有學生宿舍

Ⅳ 天津大學獲批首批未來技術學院 研究方向是什麼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首批12所未來技術學院名單,天津大學位列其中,下面是天津大學未來技術學院的研究方向相關內容。

天津大學未來學院研究方向

天津大學近年來積極探索、奮力實踐,持續引領新工科建設。面向人類未來挑戰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未來智能機器與系統、儲能科學與工程、智慧城市等高端高新未來技術,集成全校優勢學科力量,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

以天津大學「2030行動計劃」和「新工科建設方案2.0」為依據,構建新工科人才培養平台體系、設計以項目為鏈條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全面實施項目式教學。

未來技術學院旨在培養什麼樣人才?

瞄準未來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顛覆性技術,突破常規、突破約束、突破壁壘,強化變革、強化創新、強化引領,著力培養具有前瞻性、能夠引領未來發展的技術創新領軍人才。

構建多學科交叉機制、探索多樣化培養模式、提供多出口制度設計、促進多主體協同育人、催生多方位綜合變革。

不是原來的,是未來的;不是固化的學科中心,是變化的培養中心;不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人才培養範式變革;不是學科專業的升級,是組織結構的外科手術式革新;不是未來技術研究院,是未來技術領軍人才培養基地。

Ⅵ 天津大學的王牌專業有什麼樣的計算機專業怎麼樣

天津大學的王牌專業有以下這些

1.建築學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的建築學學科被批准為國家一級學科,下設的細分建築類目學科共有5個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並擁有8個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權。2021國內評選的建築專業排名中天津大學位列第三,甚至和同濟大學不相上下!同時,天津大學的建築學術實力也被國際認可。QS全球教育集團發布了第十一次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天大建築學學科進入世界前50強,充分展示其高峰學科水平。

Ⅶ 天津大學未來學院好進嗎

不好進。天津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入選教育部首批未來技術學院名單,位於天津市。2021年5月,天津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入選教育部首批未來技術學院名單 歷史沿革 2021年5月,因為屬於新批項目所以不好進。

Ⅷ 天津大學前沿技術研究院研究生好考嗎

這可能是每個想要考研的人都會問到這個問題,但是怎麼樣算難怎麼樣算簡單呢?每個人的基礎和學習方法都不一樣,相對的來看的話要是基礎好,又不是跨考那就要容易一點了。

Ⅸ 天津大學好不好

天津大學非常好。天津大學(Tianjin University),簡稱天大,其前身為北洋大學,始建於1895年10月2日,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甲午戰爭」失敗後,學校在「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才為本,求才之道以設立學堂為先」的辦學宗旨下,由清光緒皇帝御筆硃批,創建於天津,由盛宣懷任首任督辦。學校初名北洋大學堂,內設頭等學堂(大學本科)和二等學堂(大學預科),頭等學堂設四個學門:律例、工程、礦務和機器。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津京,學校被迫停辦,後於1903年4月在天津西沽武庫復校。1912年1月,「北洋大學堂」定名為「北洋大學校」,1913年定名「國立北洋大學」,1928年大學區制試行,更名為「國立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1929年,根據《大學組織法》學校更名為「國立北洋工學院」。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遵教育部令學校西遷,9月10日與北平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和北平研究院共同組建國立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3月,臨大改稱「國立西北聯合大學」。1938年7月,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改組為國立西北大學、國立西北工學院、國立西北師范學院和國立西北醫學院。其中,北洋工學院與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私立焦作工學院合組國立西北工學院,校址設在陝西省城固縣。抗戰時期,學校各界校友要求恢復國立北洋工學院,國民政府行政院於1942年12月將原浙江省立英士大學升格為國立,將其工學院劃出並獨立為國立北洋工學院。1944年李書田在西安籌建了北洋工學院西京分院。


抗戰勝利後,國立北洋工學院(泰順)、北洋工學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學院和北平部(理學院院長陳藎民接收「北平臨大第五分班」,建立北洋大學北平部)四校師生返回天津,恢復國立北洋大學,1946年復名「北洋大學」。1951年,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並,由國家定名為天津大學。1952年全國范圍內的高校院系調整開始,天津大學調出十幾個系組,充實和建立了一批新的大學,哺育了蹣跚起步的中國高等教育。1959年被中共中央指定為國家首批重點大學。改革開放後,天津大學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大學,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

天津大學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迄今為國家和社會培養30多萬高層次人才。

長期以來,經過全校師生的不懈努力,天津大學已成為一所師資力量雄厚、學科特色鮮明、教育質量和科研水平居於國內一流、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天津大學設有衛津路校區、北洋園校區和濱海工業研究院校區。衛津路校區佔地總面積136.2萬平方米,北洋園校區佔地總面積243.6萬平方米,濱海工業研究院校區佔地總面積30.9萬平方米。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6900人,其中本科生19177人,碩士研究生12966人,博士研究生4757人。有教職工5066人,其中院士14人,「973」首席科學家17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4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9人,中組部「萬人計劃」入選者51人,教授894人。

學校堅持「強工、厚理、振文、興醫」的發展理念,形成了工科優勢明顯、理工結合,經、管、文、法、醫、教育、藝術、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學科布局。現有72個本科專業,3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在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中,天津大學共有25個一級學科參評,進入A類學科數達到14個。其中,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進入A+檔、4個學科進入A檔(2%-5%)、9個學科進入A-檔(5%-10%)。11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前百分之一,其中3個進入ESI前千分之一。由我校牽頭培育組建的「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成為全國首批14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之一。在最新一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由天津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成果獎7項,其中由鍾登華等完成的《邁向新工科的工程教育改革與實踐》、王靜康等完成的《規范引導、協同育人、均衡發展的中國化工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2項成果獲一等獎。現有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7人;國家級教學團隊9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2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9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5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門;國家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5項;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6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10個;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27種;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3個;全國示範性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4個,是首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入選學校。

學校科研實力雄厚,始終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5年來,共獲國家三大獎2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0項。共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為水利工程模擬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8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33個、天津市工程中心23個、天津市國際合作基地36個。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2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1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於2019年10月正式啟動建設;獲批建設合成生物學前沿科學中心,是教育部首批批復建設的7個前沿科學中心之一。學校獲批8個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葯學院獲批「高校國際化示範學院推進計劃」。

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立「中國-東盟工科大學聯盟」與「中國與中歐國家科技創新大學聯盟」,成立「中國—東盟智慧海洋教育中心」及「國際能源合作機構—APEC可持續能源中心」。學校與世界上47個國家和3個地區的242所高校、研究機構及公司簽署協議。在海外成立了3所孔子學院,分別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孔子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孔子學院和法國尼斯大學孔子學院。

Ⅹ 天津大學新生在哪個校區及新生開學報到時間

天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國家重點大學,其前身為北洋大學,始建於1895年10月2日,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素以「實事求是」的校訓、「嚴謹治學」的校風和「愛國奉獻」的傳統享譽海內外。1951年經國家院系調整定名為天津大學,是1959年******首批確定的16所國家重點大學之一,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大學。

現有教職工4578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8人,雙聘院士17人。國家「」入選者56人,天津市「」入選者135人,「*」特聘教授、講座教授42人,「973」首席科學家17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4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2人,「*」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4人,具有正高以上職稱的教職工762人,教授697人。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0067人,其中本科生16285人,碩士研究生10377人,博士研究生3405人。

學校以培養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堅持「辦特色、出精品、上水平」的辦學思路,堅持「育人為本」、「教學優先」、「質量第一」的教育教學理念,對學生實施綜合培養,不斷加強本科教育,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建立起了適應新世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教學體系。「十五」以來,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8項,其中一等獎9項,二等獎29項,新增國家級研究生教育成果獎1項;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7人;國家級教學團隊9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2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門;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20個;國家級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6項;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10個;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27種(參編2種);並有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3個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全國示範性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2個,是首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入選學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始終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2015屆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超過98.21%。

在學科建設上,形成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經、管、文、法、教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布局。現有61個本科專業,3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7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2012年學科評估(業界稱為第三輪科評估)結果中,天津大學14個學科進入全國前10,較上一輪增加2個。8個學科進入全國前5,較上一輪增加1個。其中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再次蟬聯全國第1,實現三連冠;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由上輪第8升至全國第2;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和建築學等3個學科分別位居全國第3;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位居全國第4;水利工程和風景園林學等2個學科分別位居全國第5。由我校牽頭培育組建的「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於2013年通過教育部認定,成為全國首批14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之一。

學校科研實力雄厚,始終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科技成果重點研究推廣中心,1個國家文物重點科研基地,8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重大專項分中心、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科研基地。有國家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8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1個。十五以來,有47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3項成果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471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勵。,科研經費實現了穩定和持續的增長,科技經費總量22.15億元,新立千萬元以上大項目18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312項,獲批直接經費20195.90萬元,間接經費3518萬元,授權專利916項,其中5項發明專利獲得第十七屆中國專利優秀獎,全國排名第一。5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天津大學均為第一完成單位,1項成果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7項成果獲天津市科學技術獎,17項為第一完成單位,其中7項一等獎。1項成果榮獲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據中信所發布數據,度我校SCI收錄論文2450篇,EI收錄論文2495篇;據學校圖書館數據,我校SCI收錄論文數2661篇,一二區論文比重達到44.3%。學校科技產業蓬勃發展,度,與省、市、區新簽訂科技合作協議5個,新增校企聯合研發機構11個,目前已建立校企聯合研發機構47個。加強區校科技深度合作,大力推進天津大學(武清)前沿技術研究院、濱海工業研究院、青島海洋工程研究院和山東研究院等異地研究院建設,切實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天津大學建校120年來,為祖國培養了20餘萬名高層次人才,為我國近代工業體系的創立和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革命先驅張太雷,經濟學家馬寅初,外交家王寵惠、王正廷,數學家秦汾,著名詩人徐志摩等無數先賢,「兩彈一星」功臣吳自良、姚樹人,香港實業家榮智健等均曾在這里秉燭夜讀;著名法學家趙天麟、橋梁專家茅以升、機械學家劉仙洲、化工專家侯德榜、水利學家張含英、物理學家張國藩、教育家李曙森等知名學者都曾在此執鞭任教。據不完全統計,學校校友中有「兩院」院士60餘位,大學校長50餘位。建國以來,學校培養了一大批高級領導幹部,數百名國家特大型企業負責人和總工程師。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天津大學校友在2008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中成功「會師」:崔愷(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奧運項目總指揮)、李興鋼(國家體育場——「鳥巢」中方設計主持人)、趙小鈞(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方總設計師)等十餘位領軍人物均為天津大學畢業生。

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現有各類留學生2423人,來自122個國家和地區。與世界上35個國家和地區的152所高校、研究機構及公司簽署協議。在海外成立了3所孔子學院,分別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孔子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孔子學院和法國尼斯大學孔子學院。

在世紀之初,學校制訂了面向新世紀的總體發展目標和「三步走」發展戰略: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並在本世紀中葉建設成為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國際化的世界一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