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軍統局天津站和北平站哪個厲害
擴展閱讀
福州退社保卡在哪裡領取 2025-07-14 12:28:19
近期上海有哪些地方開放 2025-07-14 12:27:28

軍統局天津站和北平站哪個厲害

發布時間: 2022-11-18 17:21:03

⑴ 毛人鳳到底是什麼軍銜

毛人鳳(1898~1957),字齊五,浙江江山人。早年畢業於上海滬江大學,後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因病休學。早年從事軍中幕僚工作。
1934年,被戴笠聘為助手,成為軍統骨幹人物。曾於浙江省警官學校,武漢與西安行營第三科、軍統局任職。1935年3月,加入國民黨特務組織復興社特務處,在漢口任武昌行營辦公廳第二科第一股股長。 1937年抗戰爆發後,主持軍統首腦部情報作業,掌握核心機密。1938年8月復興社特務處擴大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毛人鳳改任局本部秘書。不久提升軍統局代理主任秘書兼甲室主任。
1945年抗戰勝利後,升任軍統局副局長。後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仍任副局長。1946年7月1日,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正式宣告結束,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由國防部第二廳廳長鄭介民兼任局長,原軍統局主任秘書毛人鳳為副局長。1946年8月軍事委員會改組成國防部,軍統局的正式名稱亦改為國防部保密局。其公開特務武裝部分與軍委會軍令部二廳合並為國防部第二廳,由鄭介民任廳長;秘密核心部分組成國防部保密局,1947年毛人鳳為局長.
1949年初,毛人鳳跟隨蔣介石制定"應變"措施,部署潛伏特務,同時在重慶、成都、昆明、南京、上海等城市大肆搜捕屠殺共產黨員及進步人士、青年人士、青年學生。奉令布置特務組織破壞各大城市工廠、水電、橋梁等設施。同年,南京、上海、武漢等地相繼解放後,蔣介石企圖以西南的川、康、滇、黔等省為根據地抗拒解放。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國民黨反動統治宣告覆滅。解放大軍繼續進逼重慶,蔣介石被迫決定由重慶撤退。根據蔣介石的直接命令,國民黨特務從9月即開始分批屠殺獄中革命志士。7、8月間,盧漢在雲南宣布接收國民黨中央在昆明的機構,限令國民黨特務離開雲南,成為半獨立狀態。蔣介石得到了這個消息,頗為震驚,親由台灣經廣州到達重慶,解決雲南問題。當時,桂系白崇禧主張用武力解決,西南軍政長官張群主張用政治解決,蔣於是採取政治與軍事兼用,一面增派第八、第八十九軍分道壓入雲南邊境,一面進行政治解決。那時,蔣介石認為盧漢的行動是受了龍雲的影響,遂秘密指示國防部保密局前局長毛人鳳(那時國防部保密局局長由徐志道繼任,但毛仍負該局實際責任)在香港暗殺龍雲。毛人鳳接到蔣介石的指示後,由台灣派保密局辦公室副主任兼第二處(行動處)處長葉翔之和六名特務,經廣州前往香港。後來改殺楊傑。 1949年9月6日,毛人鳳秉蔣介石指令殺害楊虎城將軍全家於松林坡。10月28日,陳然、王朴、成善謀等10人被殺害於大坪劇場。11月14日,蔣介石與毛人鳳由台灣飛抵重慶,由毛人鳳主持會議,執行蔣介石交代的大屠殺、潛伏、游擊、破壞四大任務。全國解放前夕,毛人鳳趕赴台灣。
1952年10月10日當選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執委候補委員。1953年3月任"國防部情報局局長"。1955年陰謀加害出席亞非會議的周恩來總理,未能得逞。1957年10月14日病死於台北。 毛人鳳中將軍銜

⑵ 軍統站長什麼級別

一般來講軍統的站長是上校軍銜,級別比一線作戰部隊的團長高一些,比旅長低一些。

軍統局的省級站按國民黨國防部的人數核定分為三種,上海、北平、天津、四川、雲南等較大地區為甲種站,在編160人,站長為少將;安徽、貴州等為乙種站,在編110人,站長為上校;丙站在編60人,站長為中校或少校。

軍統是不能直接指揮其它憲兵等部隊的,它在進行大的行動時,一般通過警備司令部協調軍警憲特各部門,但是軍統站長一般有公開的身份以方便任務,比如警備司令部稽查處(二處)處長基本都由當地軍統頭兼任。

但是軍統發展過程中,也做了很多上不得檯面的事情,到抗戰末期,軍統已經發展到了五萬人之多,而且權力極大。蔣介石雖然很信任軍統和戴笠,但是為了限制和控制軍統,對軍統的人員一致採用的是低職高配的使用方法,賦予的權力很大,但是真正的職級不高。

(2)軍統局天津站和北平站哪個厲害擴展閱讀:

軍統局的組織形式是局-區-站-組-隊,有的地方設有相當區、站的辦事處。組是軍統局特工組織的基本單位。由於任務不同,組又分普通組、潛伏組、行動組、策反組、隨軍組、防諜組等。每組通常由十人左右組成。

此外,軍統局還設有電訊組織、武裝組織、訓練機構以及在軍、政、警、憲等機關中的控制運用組織和「特種」組織。如中共一大代表張國燾主持的特種政治問題研究所。

⑶ 軍統天津站的傑出貢獻

1933年5月7日晨,地處北平城中心的東交民巷內的六國飯店仍沉浸在春夜的酣暢中。突然,幾聲清脆的槍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幾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奪門而出,迅速鑽進一輛候在那裡的汽車,飛馳而逝。不一會兒,接到報警的警察蜂擁而來,見到的是一具躺在血泊中的男屍:長方臉,鼻端高翹,兩腮瘦削,留著濃黑的兩撮小鬍子,下巴底下還有一撮長毛。這不是曾任過湖南督軍、大名鼎鼎的北洋軍閥悍將的張敬堯嗎?奇怪,張敬堯怎麼會悄悄住進六國飯店?又怎麼會突然遇刺身亡? 張敬堯是北洋軍閥中的一個干將,後投靠日本,被戴笠和鄭介民密謀,派殺手暗殺於六國飯店。張敬堯,安徽霍邱人,生於1880年9月,是北洋軍閥中的一個干將,袁世凱死後,成為皖系中的大將。在1917年到1919年任湖南督軍治湘兩年中縱兵殃民,出賣湖南地礦權利給外國,罪惡累累,民眾罵他叫張毒。1920年張敬堯兵敗被逐出湖南,1925年投靠張宗昌。北洋軍閥瓦解後,他避匿大連日租界,勾搭上了日本人,1932年到長春投靠剛成立的偽滿洲國。1933年初日軍進攻長城各口,進逼平津,張敬堯被日本人任命為平津第二集團軍總司令,攜700萬元經費,潛入北平,化名常石谷,住進了六國飯店,收集舊部,勾結流氓土匪,策動駐軍,准備配合日軍在北平城內暴動。 張敬堯和日特勾結,對國民黨政府構成了威脅,南京國民政府軍委會特務處報告了蔣介石。蔣介石正為華北局勢頭疼,得此消息後,立即指示特務處處長戴笠制裁張敬堯。 戴笠領命後,立即電令特務處的副處長兼華北特區區長鄭介民從北平速赴南京總部商量刺張事宜。鄭介民與戴笠進行了幾天策劃,決定由會講廣東官話和馬來亞土話的鄭介民化裝成南洋華僑巨商,回國做人參生意,也住進北平六國飯店,先偵悉張敬堯的行動規律,再指揮特務實施暗殺。 1933年4月底的一天,鄭介民打扮得西裝筆挺,滿身洋氣,隨攜著10多隻大皮箱,氣宇軒昂地住進了六國飯店。鄭介民住進飯店後,神態隨和,出手大方,很快就與茶房混熟,了解到張敬堯住的房間號數與位置。鄭介民又以散步與工作為由,多次到張敬堯的房間附近偵查,發現張敬堯與其副官以及參謀長趙庭貴三個人分住三樓三個房間,夜間睡覺經常變換房間。如果暗殺定在白天,人多不易下手,而且刺客難以走脫;若在夜間暗殺,又不知張敬堯當夜住哪個房間,且張的武功槍法都很厲害,弄不好就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鄭介民在為難之際,召來華北特區北平站的大特務王天木、陳恭澍等人計議,決定多邀集幾個特務輪番上樓,伺機待動。 鄭介民偵察到張敬堯每天起身很早,洗臉、修面花的時間很長。這時,客人們多未起身,人少便於行動,而且張敬堯此刻疏於防備,故乃是實施暗殺的大好時機。鄭介民通知王天木行動,且指定北平站行動員、年輕力壯的白式維為暗殺的主要執行人,並研究了進入飯店的方法與動手後的逃走路線。另外派人在樓梯口、飯店門口掩護刺客撤退,還安排了一輛小轎車來接應。 1933年5月7日凌晨,張敬堯像往常一樣早早起身。正當他洗臉時,白式維出現在洗臉間的門口。張敬堯發覺動靜,猛扭轉頭,白式維看清了此人即張敬堯,飛速地抬手連開三槍,子彈准確地射進了張的腦袋,張立即倒地斃命。當飯店的茶房與客人們驚醒時,王天木與白式維等人已狂奔出飯店,鑽進小轎車逃走了。汽車開到王府井大街東安市場,白式維下車,混入人群,步行去了八面漕的清華園。 鄭介民這個南洋巨商不告而別消失了。當天晚上,他從北平軍分會得到准確消息:張敬堯已死,立即電報南京。第二天北平各報上刊登了巨商常石谷,在東交民巷六國飯店中遭刺殞命。而不久後,國民黨北平機關報證實常石谷即張敬堯,並說張敬堯是漢奸,潛入北平陰謀策動叛亂,被鋤奸救國團擊斃。

⑷ 軍統天津站的天津站


1945年12月初,戴笠親自到天津裁撤了原有各潛伏組織,建立軍統局天津站(1946年7月1日後改稱國防部保密局天津站)作為當地特務最高指揮機構,以老牌軍統特務陳仙洲擔任站長並兼任天津警備司令部稽查處處長和天津財產清查委員會行動組長。1947年4月,陳仙洲調往沈陽,按照保密局公開機關和秘密單位分離、秘密單位指揮公開機關的原則,保密局派吳景中任天津站站長,白世維任警備司令部稽查處處長。這位吳景中即電視劇中保密局天津站站長吳敬中的原型,湖北黃陂人,早年曾加入中共,畢業於莫斯科中山大學,後加入軍統,歷任軍統臨澧訓練班第一大隊第二中隊指導員、中蘇合作所科長、軍統西北區區長、第八戰區長官部調查室主任、軍統東北區區長兼北滿站站長、國防部保密局天津站站長等職,1949年去台。
天津站是保密局系統中一個比較大的單位,據沈醉在《國防部保密局內幕》中透露:「保密局外勤各省站的編制,按國防部核定的人數分為三種:如上海、南京、天津、北平、四川、雲南等大一點的地區稱為甲種站,為160人;安徽、貴州、新疆等稱為乙種站,110人;更小一點的地方稱為丙種站,只有60人。」天津站就是編制比較大的甲種站,其在天津的主要活動是會同中統天津區、憲兵第20團、天津市警察局、天津警備司令部稽查處、三青團天津支團等軍警憲特機關鎮壓天津市的學生和工人運動,並且指揮全市范圍內的大逮捕、大搜查。1948年秋,保密局又把派駐天津的各公開機關的特務分子分別編成若干情報組,歸天津站統一領導。
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保密局駐天津人員紛紛自尋門路逃命,吳景中趁機借故南逃。後在南京被毛人鳳關押,次年去台灣,1950年經蔣經國保釋出獄。吳景中離職後,孤城天津已岌岌可危。李俊才挑選了一些未曾暴露過身份且有一定社會關系和職業作掩護的特務分子,分成4個情報組潛伏下來。天津解放後,李俊才被我軍俘虜,1966年4月16日被人民政府特赦,後曾任陝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參事。

⑸ 軍統天津站的組長

1934年是天津站的災年。先是老站長王天木入獄,半年不到,新站長王子襄又意外身亡。結果,天津站的站長,空缺了好久,軍統也沒有派出適當的人前來接任。平津的特情工作,由北平站站長陳恭澍指揮監督,其人事經費亦由北平站承轉。除了天津站屬下的情報組與兩名直屬員也撥歸北平站暫行聯系外,其餘人員均由南京局本部直接領導。等到吳賡恕任職天津站長,已經是1935年到1936年的事情了。
天津站的日常工作由情報組組長呂一民和軍情組組長鄭恩普共同負責。而呂一民的侄子呂問友則是天津站直屬通信員,駐在塘沽。另一位聯絡員是楊玉珊,是天津站所屬情報組的聯絡員。後來她嫁給了鄭恩普,成就了一樁特工姻緣。此時的陳恭澍往來於平津,負責整個華北區的日常情治事務。實際上,陳恭澍身兼著北平站與天津站站長的雙重角色。正當陳恭澍意氣風發,准備大幹一場時,卻又出了意外。他在老虎橋陸軍監獄被關了半年。到1936年,陳恭澍才出獄復職,擔任天津站站長。也就是說,陳恭澍既是吳賡恕的後任,也是他的前任。

⑹ 《潛伏》中吳站長會是劇中最大的共產黨派到軍統天津站的潛伏者嗎

是的可能性不大,,記得劇中他把北平叛變的那個共黨要了過來他手上升了天,如果他要解決那個叛徒。他何必冒這么大的風險,還要親自要過來,那在北平站長手裡升天,那不是要高明的多,要過來也沒有透露給余則成, 余則成,不 應該說是深海,深海在我黨的身份都是高度保密的,如果吳敬中是共黨的話,他只可能和一人單線聯系,那就是周恩來。以他那種高級官員,能得到的情報。應該要比深海得到的情報保密系數高的多。在劇中吳敬中 為得到利益,總拿上面的人來頂 總提到一個地方,《國防部2廳》想必他和鄭介民,白崇禧的關系應該不一般,顯然在復興社時期殘害了我黨的大批同志,要不然不會得到如此的信任 ,他一直保護余則成的理由,第一餘則成愛家庭可以委任 ,第二對余則成絕對的忠誠,他能得到好處,第三,余則成是他的學生,別人不敢輕易調查余則成,他要余則成來天津,的目的是因為,戴笠曾經出賣過情報給日本人,而余則成是他們中間的報務員,余則成守口如瓶 想必也可以對自己做的事情守口如瓶 。吳站長他也想抓戴笠的尾巴,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必要的時候,他可以把戴笠所做的桶到《國防部》,以及《侍從室》。好多人都想整倒戴笠,那戴笠就倒了,事實是戴笠真的也倒了。顯然不是老吳同志做的。這故事好就好在,他讓人們去想,可想的結果,都是潛伏。

⑺ 國民黨軍統上海站下面是設處還是設科

軍統北平站、天津站、和上海站在抗戰時期都是在站下設處的!您可以參照一下,沈醉先生的回憶錄《我的軍統生涯》

⑻ 軍統「四大金剛」是哪四個人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軍統)「四大金剛」分別是陳恭澎、趙理君、沈醉、王天木。

陳恭澎曾任軍統局天津站站長、華北及上海區區長、軍統局本部處長等職,也是軍統重要骨乾和行動專家,參與策劃、領導和親自指揮過軍統局的數次重大暗殺活動,如暗殺張敬堯、吉鴻昌、石友三、王克敏等,幾乎都獲得成功,後陳恭澎擔任河內刺汪行動組組長。晚年寫著作《英雄無名》。

趙理君,上海灘流氓出身,是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的四大殺手之一,江湖人稱「追命太歲」。全國抗戰後以抗日為幌子,實際上與日本人勾結,從事毒品走私,趙理君實際為漢奸,是日本人的走狗。1941年底,趙理君的督導團公然用槍枝與日本鬼子換鴉片,並且數量有幾船之多,被河南第十二(豫東)行政督察專員韋孝儒的軍隊查獲扣押,1942 年3 月15 日,韋孝儒來洛陽出席河南省政府召集的省政會議,第二天卻離奇失蹤, 國民黨第一占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得到河南省府的呈報,急忙召集軍統河南站負責人兼河南省政府調查統計室主任岳燭遠,限令十天內弄個水落石出。岳燭遠經過兩天調查,此案告破,兇手竟是趙理君。 這時在重慶的陳果夫,一再上書蔣介石,要求緝拿兇手,以平民憤。蔣介石接到蔣鼎文呈報,要求立即將趙理君拘捕審訊。趙理君在人證物證俱在的情況下無法抵賴,供認了作案意圖和經過。並根據中統提供的確鑿證據,趙理君為日本藍衣社特務,是一個早已投降日寇的漢奸。

王天木,東北人,他和軍統頭子戴笠是兒女親家(王的女兒許配給戴的兒子)。據說當初戴、王兩家的配親,出自戴笠的主動,主要由於王天木與戴笠長相惟妙惟肖,像對孿生兄弟,戴與他結成親家,傳說戴是要在某種場合下,叫王天木來做他的代替品的。 抗戰初期,王天木是軍統華北區的副區長,1939年給日本人逮捕了,他是通過日本人的關系參加汪偽組織的。初任76號的高級顧問,也出席了汪偽召開的所謂「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被指定為中央委員。1939年10月,任特務委員會委員兼特工總部第一廳長。迨肅清委員會成立,調任該會委員,兼所屬「和平救國軍」副總指揮(總指揮為唐蟒),後又升為總指揮。中間一度因在兆豐總會槍殺何、陳事件上有重大嫌疑,為76號拘押,1941年釋放後任汪偽特工總部華北工作團副團長兼天津站站長,1943年任江蘇省鎮江地區行政督察專員。 王天木是戴笠手下的一員大將,是當時軍統所謂的四大金剛之一,也是一貫搞地下工作的。抗戰初期,也曾是抗日鋤奸的中堅力量,還曾經和軍統的人試圖在上海刺殺汪精衛。王天木任軍統局天津站站長時,曾和一眾愛國學生結拜為十兄弟,並成立抗日鋤奸團,專門對付日軍和漢奸。暗殺天津商會會長王竹林、偽華北聯合儲備銀行天津分行經理兼偽津海關監督程錫庚等眾漢奸,都是鋤奸團的手筆。 1933年,探得曾任湖南督軍的張敬堯受日本人坂垣、土肥原的指使潛入北平,妄圖策動駐軍叛變,製造暴亂。王天木同北平站站長陳恭澍以及北平站的白世維,將張敬堯刺殺於北平東交民巷六國飯店。而他的鋤奸活動,最為大快人心的,是他1939年任上海站站長的時候,策劃的暗殺「維新政府」的外交部長陳籙。 當時為了挫敗日本與汪偽在中國達成所謂「部分和平」的企圖,軍統展開了系列的暗殺活動,目標便是那些投敵賣國的漢奸。尤其是汪精衛出走河內,叛國之心昭然若揭,更需要找幾個大漢奸來殺一儆百。於是「漢奸陳籙夜登鬼錄,飛快將軍從天而降」,消息一出,人人稱快。 而正是陳籙被刺事件,使日本人感到建立相應特務機構的必要,「76號」由此脫胎。而76號首先要對付的,便是王天木等人了。李士群將王天木劫去,關了幾個星期,又放了出來。但是不久,王天木差點喪命於軍統同僚之手,更有人言之鑿鑿的告訴他,就是老闆戴笠的意思。於是,在李士群的利誘下,王天木一怒投敵。

沈醉,字叔逸,湖南湘潭人。國民黨陸軍中將,長期服務於國民黨軍統局,深得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的信任。在軍統局素以年紀小、資格老而著稱。 18歲就參加了軍統的前身——復興社特務處。 先後擔任少校行動組長、稽查處上校處長、軍統局總務處少將處長(28歲)、國防部保密局雲南站站長、國防部少將專員、雲南專員公署主任、中將游擊司令。 1949年12月9日被盧漢(原國民黨雲南省主席)扣押,參加雲南起義,後協助盧漢逮捕了在昆明的大多數特務。 1960年11月28日被人民政府特赦(第二批特赦人員),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專員。 1980年,有關方面經過調查證實,沈醉在盧漢起義通電上簽了字,發表了起義廣播,並親筆頒布命令,要下屬特務組織上交特務器材並到指定地點報到。根據黨的政策,沈醉的身份由戰犯改為起義將領,享受副部級待遇,並連續被選為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⑼ 軍統第一殺手回憶錄的目錄序言

自序
第一章?「軍統局」和「力行社」的真相
民國二十一年(1932)三月間,「三民主義力行社」成立,其重要部門「特務處」由戴笠負責。同年九月,國府軍事委員會設立「調查統計局」,任命戴笠為「第二處」處長。論其性質,「力行社」之下的「特務處」,是政治性的秘密組織,「軍統局」所屬的「第二處」,則是正式的政府機關。表面上雖是各有隸屬關系的兩個單位,但在實際上卻系領導特務工作的一體兩面。
第一節?學友小聚初識戴雨農
第二節?吸收入「軍會」與徵召受「特訓」
第三節?負有秘密任務的領班人
第四節?「國際大間諜」范行
第五節?情報活動中的政治運用
第二章?北平六國飯店刺殺張敬堯
民國二十二年(1933)五月四日,「軍統局北平特派員」鄭介民先生,連夜傳達北平最高軍政當局所下的緊急制裁令,並限期一周復命。三日後,由「軍統局」所屬的「北平站」、「天津站」通力合作,將利慾熏心,泯沒民族意識,甘為日寇爪牙的前湖南督軍、過氣軍閥張敬堯,誅殺於北平「東交民巷」六國飯店中。
第一節?一道突如其來的緊急制裁令
第二節?竭盡所能展開偵察部署
第三節?果然應驗了天網恢恢那句老話
第四節?自詡是一件完美無缺的佳構
第三章?天津法租界槍擊吉鴻昌
民國二十三年(1934)十一月九日,發生在天津法租界國民大飯店內的槍擊吉鴻昌案,是「軍統局」領導下的工作單位在華北地區與共產黨的初度短兵相接。這當然不是一件普通命案,也不是一次單純的暗殺工作,實質上,這是一場旗幟鮮明的政治斗爭。
第一節?「天津站」突生變故捲入「箱屍案」
第二節?「天津站」新任站長又意外亡故
第三節?搜尋吉鴻昌的蹤跡總算有了著落
第四節?事情有變不得不重新部署
第五節?失之毫釐,劉紹勷做了替死羔羊
第六節?吉鴻昌之死
第四章?毒殺石友三失利被迫流亡
民國二十三年(1934)冬天,在天津日本租界,我奉命制裁反復無常、朝秦暮楚的過氣小軍閥石友三。本案的進行,因求功心切,操之過急而遭敗績。其結果:行動目標石友三安然無恙,而實地執行者先鴻霞、老褚二人,卻當場失事。
第一節?爭取到對方的親信作為內應
第二節?槍擊與毒殺兩者之間的取捨
第三節?操之過急所造成的慘痛後果
第四節?處置失當、步調失常與進退失據
第五節?不敢面對現實作了一次邊塞流亡
第六節?像石友三這種人自然不會有好下場
第五章?雙管齊下制裁殷汝耕
制裁殷汝耕一事,上級曾三令五申「北平區」、「北平區直屬行動組」及「天津站」各所屬單位尋求線索,分頭進行,並指定「北平區」聯系協調,以免彼此間重復或抵觸。幾方聯手,幾經周折,本已成功了十之八九,可惜活捉到手的殷汝耕又被他兔脫了!
第一節?潛入通州一睹冀東偽政權真貌
第二節?虎口脫險的奇女子
第三節?秣馬厲兵,准備再次行動
第四節?可惜我們沒有女性行動員
第五節?活捉到手的殷汝耕又被他跑掉了
第六章?槍林彈雨狙擊王克敏
民國二十七年(1938),我以「天津站」站長身份,奉命秘密潛入北平,相機制裁華北偽政權第一號頭目王克敏。最緊張的時刻,適值天色灰暗,狂風怒吼,當兩部汽車逶迤而來到達預期地段的那一霎間,頓時槍聲大作,砂石飛揚,一場驚心動魄的拚鬥,就此展開。
第一節?全憑一股不畏難險的沖勁
第二節?摸索中接觸到一條路線
第三節?情勢所迫決意拼個你死我活
第四節?掩蔽在天羅地網的縫隙中
第五節?功敗垂成,悵然回津 這本書不是人物傳記,也不是紀實文學。
這本書是我的工作記錄。我早就想寫、早就該寫了,但由於環境及個人的懶散,一直到民國六十六年(1977)才開始動筆。前後拖拖拉拉地寫了好幾年,寫了又改,改了再寫,自己也不記得校勘了多少遍,而且,還多方請教斧正過。於今雖已完稿,仍然覺得不滿意,自知筆拙,不善修辭,內容平鋪直敘,更無寫作技巧之可言,好在本書只求記事信實,至於文字的工拙,也就無須自我苛求了。
完稿前後,我曾就教於幾位權威編者,有的認為內容不夠緊湊,影響到情節發展,我承認有些部分的確如此,但並非全般皆然。有的認為寫得太真實了,反而顯得特工人員過於平凡,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大本事。這可難為了我,如果歪曲事實,誇大其詞,或是添枝加葉、無中生有,把我們的工作同志都描繪成「007」型的神奇人物,漫說我筆下不能生花,縱然勉力而為,也有違我寫這部書的本意了。也有人提議:不如請教高明,將原文改寫成小說,在報紙上連載,或許更能吸引讀者。主意倒是不錯,可是誰肯這么做?我想還是等到出版之後再說吧。
此外,另有一種見解,是顧慮到在本書中的五件行動案,全都彌漫著殺伐之聲,血腥氣味太重,似有宣揚「暴力」之嫌。這可要說明白: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反暴力者」,早在幾十年前就懂得崇尚法治了。代表政府執行法律,這與黨同伐異,使用暴力,乃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涇渭分明,切不可混為一談。
再說這本書的性質。近些年,在台灣出版了很多有關戴雨農先生的大著,珠玉之論,各有春秋。那都是屬於高階層的、全面性的評述。倒不是自謙,拙著只能觸及「二級作為」,僅僅寫出戴先生領導下的地區工作實況而已。所以在內容方面並不一樣。
還有一層,也要交代明白:有關當局現存的檔案,應列為「公文書」類,自有其法定的地位,數據之引證,當然以此為據。不過,據我了解,其中也間有遺漏與缺失之處。因為戴先生親自處理過的很多工作,除了他本人和少數有關同志外,根本就沒有記錄。其次是在抗戰之前,軍統局尚未完全制度化,所以也有許多事件登記得不完整,再加年代久遠,多次遷移,以及舊有檔案按期銷毀等,乃至造成此一事實。因此之故,其根據檔案資料所編撰的文集,和我親身經歷所寫的這本書,必然不盡相同。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本書共分六章,雖各成單元,但仍不失其脈絡的連貫和個中的因果關系。各節中,除記述全部案情之外,還兼容了情報搜集、情報處理、情報運用等各種作業,如果再加以充實編整,或將成為一部「情報工作的理論與實際」的毛坯。
為了調劑行文,也是我的一項喜愛,文中還穿插了一些民間習俗和地方掌故,別看都是些雞零狗碎,但如今不是早已面目全非,即已絕跡絕響,自有價值。
友人曾經提醒我:出版這本書時,不要忘記向「案中人」的家族及其後裔打一聲招呼。對!我就此敬請有關者予以諒解為禱。其實,這也是公事公辦,實話實說,其中絕無私人恩怨之存在。我想當不致因此而結仇。
再就是書中所提到的和涉及的人也不少,未能一一趨前征詢,統此敬祈原恕是幸!
最後,我謹以萬分的真誠,感謝劉原深先生。我們是多年的同志、同事,私底下更是莫逆。為了這部書,他所付出的精力、智力與勞力,絕不遜於我。原深先生所給予我的助力,不只是文字上的修刪潤色和意見上的溝通,最可貴的還在於無間地砥礪與不斷地鼓勵。

⑽ 以前國民黨在大陸時,保密局共有哪些站

保密局的外勤站,先後設立的有北平站、河北站(設在保定)、天津站(分為兩站:一站搞一般情報,二站搞外事情報)、山西站、山東站、青島站、河南站、陝西站、甘肅站、新疆站、拉薩站、雲南站、貴州站、川西站(蓉站)、重慶站、康定站、湖北站、鄂北站、湖南站、江西站、安徽站、南京站、上海站、蘇南站、蘇北站、浙江站、福建站、台灣站、廣東站、廣西站、承德站、沈陽站、長春站、察哈爾站、綏遠站、河西站、寧波站、瓊州站、香港站、南朝鮮站、西貢站、新加坡站、曼谷站、開羅站、卡拉奇站、菲律賓站等等。

國防部保密局的前身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1946年6月,軍統的公開武裝特務部分劃歸國防部第二廳,秘密核心部分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是中國國民黨設立的特務組織。1938年8月成立。前身是軍事委員會密查組(1927年建)、復興社特務處(1932年4月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1937年建)。主要負責人為戴笠。特工人員最多時近5萬名,分布到國民黨的軍隊、警察、行政機關、交通運輸機構,乃至駐外使領館,專門以監視、綁架、逮捕和暗殺等手段進行活動。軍統局在許多地方設有集中營、秘密監獄和看守所,囚禁和迫害共產黨人、進步人士和革命學生。1943年軍統和美國海軍參謀部情報署合作,共同組成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抗日戰爭期間,軍統也從事一些搜集敵方情報並對敵施行恐怖活動,因此,對打擊日本侵略者及漢奸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946年軍統局進行改組,其公開特務武裝部分與軍委會軍令部第二廳合並為國防部第二廳,由鄭介民任廳長;秘密核心部分組成國防部保密局,毛人鳳為局長。1949年,軍統主要機構撤至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