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20年天津薊縣種植花生有沒有補貼
不在帳的地塊,肯定是沒有補貼的,不在帳的地塊,在農業部門的賬上是沒有數據的,所以就不會有補貼,發放的補貼款,只是按照以前登記的數據來發放的。
❷ 中國哪個地方出產花生
花生,除西藏、青海外全國各地都有種植,主要集中在山東、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安徽、廣西、遼寧、四川、福建等省區,其中山東的產量居全國首位,其次是廣東。目前,全國花生要集中在兩個地區:一是渤海灣周圍的丘陵地及沿河沙土地區,是我國最大的花生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二是華南福建、廣東、廣西、台灣等地的丘陵及沿海地區。
❸ 河北哪個縣種花生的多
河北唐 山市灤 縣是種花生最多的地方。灤縣花生以果白、果大、粒飽、色鮮、味美等著稱。
在國內外市場享有「東路花生」的美譽,灤縣被農業部特產之鄉命名委員會命名為中國花生之鄉,可見花生的種植面積多麼的廣泛。
❹ 花生產地最多的什麼地方
中國花生分布很廣,各地都有種植。主產地區為山東、遼寧東部、廣東雷州半島、黃淮河地區以及東南沿海的海濱丘陵和沙土區。其中以北方的河北、河南,蘇、皖兩省北部等地區較多,山東半島、魯中南丘陵、冀東灤河下游、豫東黃泛區以及蘇皖兩省淮北地區是中國北方花生的重點產區。
(4)天津哪個縣種花生多擴展閱讀
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出油率遠高於其他油料作物,出油率高達45%-50%,而大豆則為14%-16%,即使是轉基因大豆,出油率為18%左右。花生中油酸的相對含量高達50%以上,油酸對人體心血管有益,對人體的高血脂、有害膽固醇有降低作用,而不影響或相對提高有益膽固醇。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油消費國。2002-2005年數據統計全球花生油年產量520萬噸左右,中國2002-2005年花生油的年產量為220-230萬噸,中國占近40%。同期中國年消費花生油185-190萬噸。從數字上看,中國是世界上花生油的最大消費國。
中國花生油大多是經物理壓榨工藝製取的,能夠保證花生油的天然品質和花生油特有的濃香味,完全符合中國人對食品的天然、綠色品質的崇尚消費心理。
❺ 天津哪有富硒花生是哪的特產
花生是常見的一種食物,含有豐富的高蛋白。花生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但是常常被人們忽視。吉康綠谷的富硒花生是一種綠色健康的養生補品,吉林吉康綠谷的富硒產品都不使用化肥、農葯等化學制劑,為廣大江城人們餐桌安全保駕護航
❻ 中國的哪裡主要產花生
我國花生各主產省(區)分布及生產概述 2000年種植面積超過10萬hm2的省(區)有山東、河南、河北、廣東、安徽、廣西、四川、江蘇、江西、湖南、湖北、福建、遼寧等13個。這13個省(區)的種植面積達450.85萬hm2,佔全國花生種植總面積的92.85%,總產達1362.58萬噸,佔全國花生總產的94.38%,成為我國花生的主要產地。現將各主產省(區)的花生分布及生產概況分述如下。 (一)山東省該省是我國花生生產大省,1996~2000年期間,年均種植面積83.53萬hm2,單產3694.82 k9/hm2,總產308.63萬噸。面積和總產分別佔全國的21.2%和26.27%。該省花生種植遍及全省各地,主要分布於膠東丘陵、魯中南山區和魯西、魯北平原區。種植花生的土壤多為花崗岩和片麻岩風化而成的粗砂和砂礫土及河流沖積的砂土。全省土壤類型主要有潮土、棕壤、褐土、砂姜黑土和鹽土,其中潮土約佔耕地總面積的39.5%,棕壤約佔29.2%,褐土約佔21.2%,砂姜黑土約佔4.5%,鹽土約佔3.9%,除鹽土外,其餘土壤類型均有花生栽培,適於種植花生的耕地約有240萬hm2。全省土壤養分狀況大體是有機質含量偏低,氮素不足,嚴重缺磷,微量元素缺乏。花生田養分更趨偏低。全省年平均氣溫12~14℃,≥15℃期間的日數為150 d左右,無霜期180~220 d。≥0℃的平均積溫42005100℃,全省最熱月份一般在7月份,日平均溫度多在24~26℃,膠東半島東部最熱月份出現在8月份。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在550~950 mm,相對變率在15Y0~20%,絕對變率全省各地均在100 mm以上,主要花生產區縣(市)花生生育期問年平均降水量多在500700 mm,但分布很不均勻,季、月相對變率很大,旱澇現象時有發生。一般春季(3~5月份)偏少,多在50~120 mm,夏季(6~8月份)偏多,多在300~600 mm,9月份時多時少,平均80 mm以上。全省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為2300~2900 h,年日照百分率為50%~65%。年太陽輻射總量在481~544 kJ/(cm2·年)之間,花生生長季節的太陽總輻射量以5~6月份最高,為54~67 kJ/(cm_年),7~8月份為42~58.6 kJ/(cm2·年),9月份為42 kJ/(cm2·年)。年平均氣溫≥15℃期間的生理輻射為117~150 kJ/cm2。全省栽培的花生品種20世紀50年代以普通型大花生為主,60~70年代以珍珠豆型品種為主,80年代以來以中間型大花生為主,部分為普通型品種和珍珠豆型品種。栽培制度60%為二年三熟制,40%為一年二熟制。根據全省的自然條件及花生分布情況,花生集中分布於三個產區。 1.膠東丘陵區 主要包括青島、煙台、威海市的全部及濰坊市的部分縣(市),為山東省的主要花生產區,栽培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近40%,總產佔全省總產的42%。以春花生為主,部分麥田套作花生。 2.魯中南山區 包括臨沂、日照市的全部和泰安、濟寧、淄博、濟南市的部分地區,栽培面積和總產均佔全省總面積和總產的30%左右。種植花生的土壤類型比較復雜,既有山嶺梯田、河床砂地,也有風砂地。以春花生為主,部分麥田套作和夏直播花生。 3.魯西、魯北黃河砂土區 包括聊城、菏澤、德州、濟南、濱州等市(地)的全部及淄博、濟寧、棗庄等市的部分地區,種植花生的縣(市)主要有莘縣、冠縣、陽谷、鄄城、單縣、巨野、東明、曹縣、東昌府區、惠民、陽信、齊河、高青等。栽培制度多為一年二熟制,以麥套和夏直播花生為主。 (二)河南省自1999年開始,該省已成為我國花生種植面積最大的省份,2000年種植面積達98.48萬h㎡。1996~2000年期間,年均種植面積82.334萬h㎡,單產3217.61 k9/h㎡,總產264.918萬噸。面積和總產分別佔全國的20.87%和22.54%。該省花生主要分布於黃河沖積平原區、豫南淺山丘陵盆地區、淮北豫中平原區、豫西北山地丘陵區。種植花生的土壤主要為河流沖積砂土及丘陵砂礫土。該省地處暖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區,氣候溫和,光熱條件充足。年平均氣溫13~15℃,平均氣溫≥10℃的積溫4200~5300℃,無霜期190~230 d,年降水量600~1200 1m,4~10月份花生生育期間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0%-90%。年生理輻射總量為230~260 kJ/c㎡。栽培制度多為一年二熟制,部分二年三熟制。麥套和夏直播花生占花生總面積的80%以上。種植品種主要為中間型大花生,部分珍珠豆型小花生。 1.黃河沖積平原區 位於黃、淮、海大平原西部,豫北沿黃河及其故道平原,黃河以南、京廣鐵路以東,沙潁河以北的廣大平原。包括安陽、新鄉、開封、商丘、周口、許昌等5個市(地)的30多個縣(市)的全部和一部。土質多為黃河泛濫沖積形成的砂土及砂壤土,土層深厚,但肥力較低。pH6~7,地下水位較高,易受旱澇災害。主要種植中間型品種。 2.豫南淺山、丘陵、盆地區 包括淮南和南陽盆地。屬北亞熱帶的最北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左右,平均氣溫≥10℃的積溫4900--5000℃。降水量8001200 mm。土質主要為河流沖積土、淺山丘陵砂礫土及部分砂姜黑土和少量水稻土。種植品種主要為中間型和珍珠豆型。 3.淮北豫中平原區 位於淮河以北、長葛、許昌至西華清流河以南經鄲城、鹿邑東至安徽省界,西接伏牛山區。地處溫暖帶的南部,亞熱帶的北緣。水熱資源較豐富,年平均氣溫14~15℃,≥10℃的積溫4700~4800℃。年降水量800~1000 mm。土質多為砂姜黑土,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花生種植面積增加較快,產量較高。種植品種以中問型和珍珠豆型中粒品種為主。 4.豫西北山地丘陵區 位於河南西北部,包括伏牛山南、北麓淺山丘陵地帶,太行山及山前京廣鐵路附近地帶。年平均氣溫12.1~15℃,年降水量5004700 mm。種植花生的土壤多為丘陵砂礫土,部分為平原砂土或砂壤土。種植品種多為中間型。 (三)河北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花生種植面積一直居全國第三位。1996~2000年期間,年均種植面積41.676萬hm2,單產2765.92 k9/hm2,總產115.27萬噸。面積和總產分別佔全國的10.57%和9.81%。花生主要集中在冀東、冀中和冀南一帶,其他地區只有零星種植。該省花生產區的年平均氣溫11~14℃,無霜期200 d左右。年降水量400~800 mm,東部沿海較多,西北部較少,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約佔全部降水量的50%。種植花生的土壤以河流沖積砂土和砂壤土為主,少量丘陵砂礫土。栽培制度多為二年三熟制,部分一年二熟制,少量一年一熟制。花生以春播為主,部分麥田套作。 1.冀東區 包括唐山、廊坊、秦皇島市的全部,以灤河沿岸的遷安、灤縣等地區種植歷史悠久,面積較大。年平均氣溫11℃左右。種植花生的土壤主要為平原砂土,土壤瘠薄,肥力較低。栽培制度多為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制,以春花生為主,近年來麥田套作花生及帶狀輪作方式發展較快。種植品種多為中間型或普通型中、早熟大粒品種,少量珍珠豆型中粒品種。 2.冀中、冀南區 包括石家莊、滄州、衡水、邢台、保定等市(地)及黃河沿岸的砂土地。年平均氣溫12℃以上。種植花生的土壤多為較肥沃的砂壤土和壤土,少量黃河泛濫沖積形成的砂土。栽培制度多為二年三熟制,以麥田套作花生為主。種植品種多為中間型和普通型中、早熟大粒品種,少量珍珠豆型品種。 (四)廣東省歷來是我國南方種植面積最大的省。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30萬hm2以上,1996~2000年期間,年均種植面積32.972萬hm2,單產2281.86 k9/hm2,總產75.237萬噸,面積和總產分別佔全國的8.36%和6.4%。花生在全省各地均有種植,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島各地、鑒江平原、韓江平原、沿海丘陵、珠江三角洲等地。全省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19℃以上,無霜期300 d以上。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 500~2000 mm,個別地區為2000 mm以上。種植花生的土壤主要為紅壤、黃壤和稻田土。栽培制度較復雜,有一年二熟、三熟和二年五熟制,花生多為春播,部分秋花生,少量冬花生。種植品種主要為珍珠豆型小粒品種。 (五)安徽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該省是種植面積增加最大的省份之一,1979年全省種植面積僅5666.67 hm2,1980年增加到14.633萬hm2,1996~2000年期間,年均種植面積23.984萬hm2,單產3325.96 kg/hm2,總產79.77萬噸。面積和總產分別佔全國的6.08%和6.79%。花生主要分布於該省長江、淮河及其支流兩岸和黃河故道及砂荒地上。全省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14~16℃,由北向南逐步提高,無霜期210~250 d。年降水量700~900 mm,南多北少,秋季雨水偏少,花生易受秋旱。種植花生的土壤主要為沖積砂土和砂姜黑土。栽培制度多為二年三熟和一年二熟制,以春花生和麥田套作花生為主,部分夏直播花生,前茬多為大麥茬,部分油菜茬。種植品種以珍珠豆型中粒品種為主,部分為普通型和中間型大花生。 (六)廣西壯族自治區廣西種植花生的歷史悠久,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多數年份種植面積在10萬hm2以上。1996~2000年期間,年均種植面積22.374萬hm2,單產1963.80 kg/hm2,總產43.938萬噸。面積和總產分別佔全國的5.67%和3.74%。花生在廣西的分布較廣,全區各縣均有種植。以南寧、柳州、貴港等地(市)種植面積較大,其次為梧州1、北海、欽州等地(市)。全區氣候溫和,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由北向南為16~23℃,無霜期300 d以上。年降水量1 100~2800 mm,多集中在5~9月份,佔全年總降水量的60%~70%。種植花生的土壤多為瘠薄的紅壤,部分為水稻土。栽培制度多為一年二熟、三熟和二年五熟制。以春花生為主,部分秋花生。種植品種多為珍珠豆型中、小粒品種。 (七)四川省 2000年該省花生種植面積達到23.96萬hm2,1996~2000年期間,年均種植面積18.346萬hm2,單產1928.08 kg/hm2,總產35.373萬噸。面積和總產分別佔全國的4.65%和3.01%。該省花生布局比較分散,分布在19個市(地)的137個縣(市、區),以內江、綿陽、宜賓、南充等市(地)種植面積較大。全省氣候暖和,年平均氣溫17~19℃,無霜期300~320 d。年降水量9001200 mm,降水較為集中,常出現伏旱和秋澇。日照時數較少,盆地內4月中旬至9月上旬的總Et照時數僅780~950 h。花生多種植於二台以上的坡台地,土質多為紫色土、紅壤和黃壤,肥力較低。栽培制度多為一年二熟制,以麥田套種花生為主。種植品種多為中間型和珍珠豆型品種。 (八)江蘇省自1981年以來,該省花生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10萬hm2以上,2000年達到22.79萬hm2。1996~2000年期間,年均種植面積15.746萬hm2,單產3330.09 kg/hm2,總產52.436萬噸。面積和總產分別佔全國的3.99%和4.46%。花生主要分布於該省的徐州、淮陰、揚州、南通等地(市)。全省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3~16℃,無霜期200~250 d。年降水量8001200 mm。種植花生的土壤多為潮土和棕壤,潮土中主要為砂姜黑土。栽培制度多為二年三熟和一年二熟制。該省北部贛榆、東海、新沂等縣(市)多種植春花生。南部的泰興、江都等市(縣)多為麥田套種或夏直播花生。種植品種多為中間型或普通型中、早熟大花生,部分珍珠豆型花生。 (九)江西省該省花生種植面積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增加較快,2000年達到17.99萬hm2。1996~2000年期間,年均種植面積15.556萬hm2,單產2271.99 k9/hm2,總產35.343萬噸。面積和總產分別佔全國的3.94%和3.01%。花生主要分布於該省的贛州、井岡山、九江等地(市)。全省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6~20℃,無霜期250~300 d。年降水量1300~2000 mm,多集中在3~6月份,秋季雨水較少。種植花生的土壤多為紅壤,部分為稻田土。栽培制度多為一年二熟、三熟制,以春花生為主,少量秋花生。種植品種多為珍珠豆型中、小粒品種。 (十)湖南省該省花生種植面積進入20世紀90年代發展較快,2000年達到14.17萬hm2。1996~2000年期間,年均種植面積13.912萬hm2,單產1846.97 k9/hm2,總產25.695萬噸。面積和總產分別佔全國的3.53%和2.19%。花生主要分布在湘中、湘南丘陵地帶及洞庭湖周圍和河流沖積砂土地帶。全省氣候暖和,年平均氣溫15~18℃,無霜期240~300 d。年降水量13001700 mm,多集中在4~6月份。不少地區常出現伏旱和秋旱現象。種植花生的土壤多為紅壤和黃壤,部分為砂壤土和稻田土。栽培制度多為一年二熟制,以麥田套作花生為主,部分油茶幼林間作和水旱輪作。種植品種多為珍珠豆型品種。 (十一)湖北省該省花生種植面積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增加較快,2000年達到19.34萬hm2。1996~2000年期間,年均種植面積12.895萬hm2,單產3392.55 kg/hm2,總產43.747萬噸。面積和總產分別佔全國的3.27%和3.72%。花生主要分布在鄂東及江漢平原一帶,以麻城、紅安、大悟、天門、鍾祥、荊門、漢川等縣(市)種植面積較大。全省氣候暖和,年平均氣溫15~17℃,無霜期210~280 d。年降水量8001500 mm。種植花生的土壤北部多為由片麻岩風化而成的粗砂壤土或砂壤土,南部多為江河沖積砂土及稻田土。栽培制度多為一年二熟制,部分二年三熟制。以麥田套作和夏直播花生為主,部分水旱輪作田。種植品種多為珍珠豆型。 (十二)福建省該省花生生產自1978年以來得到了較快的發展,1996年達到9.94萬hm2,2000年達到10.6萬hm2。1996~2000年期間,年均種植面積10.118萬hm2,單產2239.38 kg/hm2.總產22.658萬噸。面積和總產分別佔全國的2.57%和1.93%。花生主要分布在沿海的福清、惠安、晉江、漳莆、同安、莆田等縣(市、區)。全省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17~21℃,無霜期250~300 d。年降水量1200~2200 mm,月份間和地區間分布不勻。種植花生的土壤多為丘陵旱地紅壤土,土質黏重,肥力偏低,酸性較強。部分稻田土。栽培制度多為一年二熟和三熟制。花生多與甘薯和麥田套作,部分與水稻輪作。種植品種多為珍珠豆型。 (十三)遼寧省 該省花生生產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種植面積下滑,產量降低,2000年種植面積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達到14.28萬hm2。1996~2000年期間,年均種植面積9.18萬hm2,單產1937.34 kg/hm2,總產I1.785萬噸。面積和總產分別佔全國的2.32%和1.0%。花生主要分布在該省的遼南和遼西丘陵區,沈陽、撫順、鞍山等平原區亦有一定的面積,且有發展的趨勢,遼西風沙區及遼東亦有少量種植。花生產區氣候溫和,全省年平均氣溫5~10℃,無霜期150~180 d。年降水量450~1200 mm。種植花生的土壤主要為砂土、砂礫土、風沙土、部分壤土。栽培制度多為一年一熟和二年三熟制,部分一年二熟制,以春花生為主,部分麥田套作或與馬鈴薯輪作。種植品種多為中間型中、早熟品種和珍珠豆型品種。
❼ 天津薊縣有什麼特產
天津薊縣特產有州河鯉魚、紅花峪桑葚、盤山磨盤柿、桑梓西瓜、十八溝紅果、山區蜂蜜等等。
1、州河鯉產於天津薊縣於橋水庫。於橋水庫的水生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有多種浮游植物和底棲生物。
2、紅花峪桑葚是天津市薊縣別山鎮的特產。紅花峪桑葚果實飽滿、顆粒大而緊,顏色油亮,口感甜軟清香,多汁,入口易化的特點,並且已有500多年的栽植歷史。
3、盤山柿屬於我國柿果特產—大磨盤柿種,也稱「磨盤柿」或「蓋柿」。盤山磨盤柿品質佳,個大、均勻、色彩鮮艷,味
4、桑梓西瓜是天津薊縣的特產。桑梓鎮位於薊縣西南部,泃河東岸,靠近京津交界處,土地肥沃,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
5、薊縣山區蜂蜜主要有槐花蜜、荊條蜜、益母草蜜、棗花蜜等蜂蜜的物理性狀,純正優質的新鮮成熟的蜂蜜,是粘稠、透明或半透明的膠狀液體,味甜,具有較濃郁的香味。
❽ 哪個地區種植花生的多
根據地理條件氣候因素
我國花生生產可分為七個產區
山東省的花生面積、總產、單產均居全國第一
其次為河南、廣東、江蘇
❾ 哪個地區種花生最多
花生為豆科作物,優質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種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長生果」。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於南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約於十六世紀傳入我國,十九世紀末有所發展。現在全國各地均有種植,主要分布於遼寧、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省(區)。其中以山東省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 山東省萊西市為我國的重點花生種植加工地,萊西花生播種面積達到33.5萬畝,年總產高達11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二,人均產量位列第一,被譽為「中國花生之鄉」,直接出口量佔全國出口總量的比重將近二成,是全國重要的花生出口基地。
希望採納
❿ 中國最好的花生產地
紅崖子花生
紅崖子花生,遼寧省興城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2]
紅崖子花生,也稱興城花生,因主產於該縣紅崖子鎮而得名。紅崖子花生微量元素含量高、色澤鮮艷、口感香甜,黃麴黴素含量低,質量上乘。
2010年09月0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紅崖子花生」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1][2]
中文名
紅崖子花生
產地名稱
遼寧省興城市
品質特點
色澤鮮艷、脆而不硬,潤而不黏
地理標志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0年第95號
產品特點
紅崖子花生富含維生素E和微量元素鋅,色澤鮮艷、著色粉紅有光澤,口感脆而不硬,潤而不黏,籽粒圓潤飽滿,大小均勻,出油率高。[1]
興城花生經多次改良、換代,由最早的疲一品種發展為十多個品種。由於氣候和土壤等諸多特定因素,興城花生所含營養非常豐富,脂肪含量為44—45%,出油率40—43%,蛋白質含量24—36%,碳水化合物含量10—24%,富含人體必需的維生E、鈣、鋅、鐵、鍶等無機鹽類。具有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和開脾健胃的功效,四粒紅花生以其微量元素含量高、色澤鮮艷、口感香甜之特點聞名。
紅崖子花生
產地環境
紅崖子屬低山丘陵區,大部分土地是丘陵沙壤土,這種土質白天吸收熱量多,晝夜溫差大,適合花生的種植。因此,這里出產的花生含水量低,無霉變,致癌的黃麴黴素含量全國最低,小於4ppb,幾近於無,堪稱天然健康食品。天然水、農家肥,是紅崖子多年形成的種植習慣,少施或不施化肥,多用農肥,有效減少了土地污染和病蟲害的發生。這里農民的種植習慣和大陸性氣候特點,有力抵制了黃麴黴素的產生。[3]
歷史淵源
興城花生種植歷史悠久,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已引進並大面積播種。
民國二十年(1931年),興城花生播種面積達3000畝,畝產110千克,總產達33萬千克。
到20世紀50年代,播種面積達15萬畝,年產1.65萬噸。
2010年,播種面積達20萬畝,新品種花生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畝產200千克,年產6萬噸。新品種繁育基地13300畝。主要產區在紅崖子、鹼廠、望海、圍屏、沙後所等鄉鎮。每年從紅崖子花生市場銷售的花生達12萬多噸,花生來源除興城市本地外,還有綏中、連山、凌海等省內花生,外省的有河南、吉林部分花生也通過紅崖子市場加工外銷。紅崖子花生市場成為東北地區花生加工、銷售的集散地,是國內知名的花生市場。
2016年,紅崖子鎮已成立花生專業合作社50多家,絕大多數村民都是合作社成員,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也紛紛出現,科技支撐、管理規范保證了花生產量和質量的提高。同時,當地政府部門全力做好服務,協助引進花育23、花育34等優良品種,改變了以往花生品種單一的情況,並每年舉辦培訓班10期以上,培訓農民1000餘人次。[4]
紅崖子花生
生產情況
2009年,紅崖子鄉花生種植面積4000公頃,產量達1000萬千克。[5]
2014年,紅崖子共有各類花生加工企業208家,運輸車輛3000台,從事花生粗加工農戶5700戶,經紀人銷售隊伍452人。每到花生加工銷售季節,直接從事花生收購、加工、外銷的人員近2萬人。[6]
2015年,紅崖子花生協會有會員企業55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8家。紅崖子耕地的九成種植了花生,產品遠銷歐盟和日本、韓國等地區,年出口創匯近千萬美元。擁有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20餘個,年產花生10萬噸。有各類花生加工銷售及附屬配套企業229家,家庭式花生初加工戶5700多個,從業人員2.3萬餘人,其中龍頭企業28家,有自營出口權企業3家,花生貿易經紀人450人。[3]
2016年,紅崖子鎮花生種植面積為8萬畝,平均畝產可達600斤,總產量為2.4萬噸,實現了連年增產的目標。花生產業鏈上加工、購銷、運輸的從業人員達2萬人,全鎮共有各類花生加工企業208家,運輸車3000輛,從事花生粗加工農戶5700戶,經紀人銷售隊伍452人,服務市場及種植的各種花生加工機械2000多台(套),花生產業還帶動了幾百人的花生收割機等農機研發、生產、維修隊伍及10多家農機專業戶發展,促進了高效率的現代化機械化作業普及。[4]
產品榮譽
2010年09月0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紅崖子花生」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1][2]
2014年,紅崖子花生成為中國—歐盟「10+10」地理標志產品,這是遼寧省第一個被評選為中歐互認項目的產品。[3]
紅崖子花生
地理標志
地域保護范圍
紅崖子花生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遼寧省興城市紅崖子鄉、望海鄉、郭家鎮、圍屏鄉、南大鄉、沙後所鎮、鹼廠鄉等7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1][2]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白沙1016、唐油4號、魯花12。
(二)土壤條件
共5張
紅崖子花生
土壤質地為砂質壤土,土壤pH值為6.5至7.5,土壤有機質≥1.0,耕層厚度≥30厘米。
(三)栽培管理
1.播種:5月上旬播種,播種量為每公頃300千克莢果。密度為每公頃保苗30萬株左右。
2.施肥:每公頃增施農家肥≥3萬千克。
3.環境、安全要求:農葯、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收獲及貯存
9月下旬至10月初,在初霜來臨前莢果成熟後及時收獲晾乾,至花生果含水量降到8%時安全存儲。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項目
花生果
花生仁
形態
莢果為蠶豆形或葫蘆形,果殼薄,潔凈,大小一致,網紋淺,果形偏小。
粒形多見馬蹄形、圓柱形;籽粒圓潤飽滿,大小均勻,種皮光滑,單粒重0.6—0.9克。
色澤
果皮白色,均勻一致
種皮粉紅色,著色均勻有光澤。
展開全部
2.理化指標:
項目
指標
蛋白質(%)≥
27
脂肪(%)≥
42
展開全部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1][2]
專用標志使用
紅崖子花生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遼寧省興城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遼寧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紅崖子花生的法定檢測機構由遼寧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