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立夏天津吃什麼

立夏天津吃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2-10 06:15:29

1. 立夏節氣吃什麼傳統美食

立夏節氣吃什麼傳統美食

立夏節氣吃什麼傳統美食,立夏是我們傳統的二十四節氣其中一個節氣,是屬於夏天的節氣,在立夏的時候會有一些習俗,感興趣的來看看立夏節氣吃什麼傳統美食及相關資料。

立夏節氣吃什麼傳統美食1

立夏節氣吃的傳統食物有立夏蛋、立夏飯、腳骨筍、七家粥、光餅、金花菜、七家茶等。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其中七家茶是指立夏這天,以穀雨前的新茶,配之各色桃片、杏片、蠶豆、青梅、陳皮、紅棗、橄欖、甘草、話梅等七樣吃食烹茶。

立夏蛋:每逢立夏,人們都要吃煮雞蛋或咸鴨蛋,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都香噴噴的。

金花菜:金花菜是一種長在田埂的野菜,金花菜買回後,只摘其嫩葉,嫩枝,去老葉、老枝,洗凈後鍋煸妙即成。在起鍋前,滴上幾滴白酒,再翻幾下即出鍋,不僅色譯碧綠生光,並且清香撲鼻,如果再滴少許蚝油其味更佳。

立夏過後,溫度可能逐漸攀升,人們難免煩躁上火,食慾也會有所下降。所以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立夏節氣吃什麼傳統美食2

1、蛋

立夏吃蛋,不僅能經受「疰夏」考驗,還能帶來生活圓滿。立夏有吃蛋的習俗,能預防暑天常見的食慾缺乏、身倦肢軟、消瘦等苦夏症狀。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心的功能。

2、立夏茶

為迎接立夏,我國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說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苦難熬,在立夏的那一天,婦女們要聚集七家的茶葉,共同烹飲,說是立夏飲了七家茶,可以保證整個夏天不會犯困。

3、立夏羹

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俗話說「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tuo),一腳跨過河」。立夏前後常有大風出現,名「龍王暴」。立夏日發東風,俗以為有水災,諺謂「立夏東風雨漣漣」。立夏日打雷,日後必多雷雨,諺謂「雷打立夏,三天來一下」。

4、君踏菜

寧波人立夏還有吃君踏菜的傳統,君踏菜是立夏前後上市的一種時令蔬菜,據說吃了君踏菜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君踏一樣光滑。

5、麥蠶

立夏節,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人民所喜食。還把糖梅子、酒釀、鹹蛋等作為當令食品,稱為時鮮,取以嘗口,稱嘗「三新」。

6、七家粥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鄰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

7、腳骨筍

立夏吃「腳骨筍」,是寧波特有的習俗。並不是菜市場現在在賣的所有筍都能用來做「腳骨筍」的,最好是野山筍或者烏筍。吃「腳骨筍」的重點在於形狀,煮之前將筍拍扁,切成4厘米左右的一段,形同腳骨,吃了才能「腳骨健健過」。

8、立夏飯

舊時立夏節,寧波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白粳米煮成「五色米飯」,稱之為立夏飯。現在寧波城鄉部分家庭依舊保留這種古風,只是立夏飯的料改成了另外五種食物:蠶豆、大豆、竹筍、芥菜,外加醬肉或鹹肉,叫五樣米飯。

9、面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立夏的'麵食主要有夏餅、面餅和春卷三種。

10、烏米飯

烏米飯取烏飯葉子(又名精青葉)擠汁浸糯米蒸飯而成。據說,立夏吃烏米飯,不會疰夏,能祛風敗毒,烏蚊子不敢叮咬。

11、黑米飯糕

黑米飯糕也是寧波傳統的立夏點心之一,是將烏樹葉搗爛泡水後,用烏樹葉汁泡糯米使其染色變黑,再將泡好的黑糯米加糖蒸熟後手工壓製成糯米糕,吃起來有一股淡淡的烏樹葉香味。

12、三鮮

立夏嘗三鮮又稱為「立夏吃三鮮」或「立夏見三新」。三鮮一般又分為「地三鮮」、「樹三鮮」和「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一說是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有櫻桃、枇杷、杏子(一說是青梅、杏子、櫻桃)。水三鮮即海螺、河豚、鰣魚(一說是鰣魚、鯧魚、黃魚)。

立夏以後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

立夏節氣吃什麼傳統美食3

1、立夏飯

舊時立夏時節,寧波一帶的鄉下用五種顏色的豆子加上粳米煮成五色飯,也稱立夏飯。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物資的豐富,南方很多家庭將五色豆子替換成豌豆、雷筍、蠶豆、莧菜、香菇丁、鹹肉丁、胡蘿卜等食材,寓意「五穀豐登」,頗具儀式感。俗話說「千補萬補,不如立夏一補」,吃立夏飯同時也寄語人們希望一年到頭身體健康。

2、立夏蛋

立夏吃蛋是江南一帶的習俗。這一天人們用茶葉或核桃殼煮成立夏蛋,民間認為立夏吃蛋能夠強健身體。孩子們則喜歡把煮好的雞蛋用五顏六色的繩子編好掛在胸前,傳說這樣能保佑孩子不得夏熱病。

3、立夏茶

立夏茶,也叫七家茶,是江浙一帶立夏的習俗。立夏之日,新茶上市,婦女要聚集七家的茶葉,共同烹飲,說是飲了立夏茶,可以防止疰夏,讓你健康平安度夏。

4、立夏粥

立夏時節,湖南耒陽人各家各戶都要熬立夏粥。立夏粥是用瘦肉、粉絲、糯米丸子、紅棗、豬雜、干筍、紅棗、豌豆、豆芽等十多種食材做輔料,加入大米中熬成香氣四溢的粥。

5、立夏果

立夏果,又稱立夏粿,是江西弋陽一帶立夏節氣的特色食品。立夏這天,家家戶戶都會煮一大鍋立夏粿,吃一整天。立夏粿是用米蒸熟後揉爛,搓成小團子,加入豆芽、豆乾、蝦皮、豌豆之類的食材一起煮成「立夏粿」,也叫立夏羹。相傳吃立夏粿表示送春迎夏,品種越多就表示春收越豐富,喜慶有餘。

6、腳骨筍

立夏吃腳骨筍是寧波特有的習俗。腳骨筍實際上就是山上的烏筍。它細細長長的,形似腳骨,烹煮的時候切成三四厘米長的段,不剖開,據說立夏吃了腳骨筍,一年腳骨都健康。

7、嘗三鮮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為地三鮮、樹三鮮和水三鮮。地三鮮是指黃瓜、莧菜、蠶豆;樹三鮮指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則是指螺螄、鰣魚、河豚。

8、見三新

與無錫民間立夏食俗相似,蘇州地區有「立夏見三新」的說法。三新是指櫻桃、麥子和青梅,人們先用三新祭祖,然後再自己吃。

9、七家粥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要吃「七家粥」。七家粥是用左鄰右舍各家匯集起來的米,加入各色豆子和紅糖煮成一大鍋粥,再大家一起分食。

10、麥蠶

青麥蠶,也叫青麥團,是上海郊縣和江蘇啟東、海門一帶立夏節令食品。將還沒成熟的青麥穗揉碎,把帶殼的麥粒放入鍋里炒熟,去掉殼,放進石磨磨成粉,與糖一起製成寸長像一條條蠶寶寶的條狀食物,所以叫麥蠶。

11、鼎邊糊

立夏時節,福州人要吃鼎邊糊(又稱鍋邊糊),是用米漿涮鍋邊,再加入蝦米、木耳、莧菜、香菇、花蛤等做成的風味小吃。煮鼎邊糊,也叫「做夏」。

12、蝦面

立夏這天,閩南家家戶戶用新鮮的蝦子、青菜、豬肉和油麵一起煮成蝦面供全家食用。

13、夏團子

立夏吃夏團子是湖南婁底人的習俗。先將糯米粉和成團,揪成小劑子,捏成餃皮狀,包入餡,收口搓圓,然後下鍋煮,放上白糖。

14、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這天要吃光餅。光餅是麵粉加少許鹽烘製而成的,但吃法又有些差異。周寧、福安等地是將光餅放入水中浸泡後做成菜餚,而福鼎、蕉城等地則是把光餅剖開,夾入炒熟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一起吃。

2. 立夏時節應該吃什麼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農歷的 立夏 ,立夏天氣逐漸變熱,因此需以「涼」克之,「燥」以「清」驅之。那麼立夏時節應該吃什麼呢?下面我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目錄

立夏時節應該吃什麼

立夏如何飲食養生

立夏吃雞蛋的含義

立夏時節應該吃什麼

1、立夏飯

每逢立夏前一天,孩子們向鄰家第戶討米一碗,稱「兜夏夏米」。挖上點筍,「偷」點蠶豆,用點蒜苗.立夏日將兜得的米與食材在露天煮飯,飯上放青梅、櫻桃等,分送日前給米的人家,第家一小碗。民間認為 兒童 吃後,可防中暑。

立夏飯里加有雷筍、豌豆、蠶豆、莧菜等佐料,含有「五穀豐登」的意思,立夏吃五色飯,還有一年到頭身體健康的寓意。

2、立夏蛋

長江以南漢族風俗。每逢立夏,人們都要吃煮雞蛋或咸鴨蛋,認為立夏吃雞蛋能強健身體。立夏蛋是立夏那天最經典的食物。立夏前一天,家裡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紹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吃蛋之外,還有另外的玩法。煮好的蛋,挑出整隻未破的,用綵線 編織 成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朋友們還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那是這天最快樂興奮的事,拄蛋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

3、立夏粥

立夏粥是湖南耒陽傳統的小吃,屬於立夏節食品。此小吃是耒陽飲食一絕。耒陽人歷來重視農桑活動,對二十四個節氣特別敏感。每個節氣將臨,人們總愛通過一些祭祀形式個應節食品,直觀、形象地互相提醒不忘農事,不誤農時,從美食中享生活的樂趣。比如立夏,正是插秧時節,農作辛苦,各家各戶就熬制立夏粥,以表達對豐收的美好祝願。立夏粥是用大米作主料,伴以精肉、糯米丸子、粉絲、干筍、香椿、豬雜、紅棗、豌豆、豆芽、雞蛋等十幾種佐料熬制而成。起鍋後熱氣騰騰,香氣四溢。鄰里之間,互相贈送,一來展示自己的手藝,二來融洽感情。遺憾的是,立夏粥只有立夏時節才能吃到。要是耒陽人能夠把這道美味發揚光大,在每個節氣都做,甚至變成酒店的常用美食,一定大受歡迎的。

4、烏米飯

烏米飯原為中國民間節日食品,唐代即有。江蘇和安徽一帶每逢農歷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烏飯樹葉煮烏米飯,已成習俗。

農歷四月初八,是中國傳統的烏飯節。民間 傳說 是因為釋迦牟尼的弟子目連,為了吃到飯,想辦法用南燭葉搗汁染米,煮成烏飯送去,餓鬼們不敢吃那烏飯。母親才終於得以飽腹,老百姓年年吃烏飯,紀念目連這位孝子。《本草新編》記載:南燭葉為杜鵑花科植物烏飯樹的葉。

5、麥蠶

青麥團即青麥蠶,通東話中稱為冷稹,屬於沙地人家(今江蘇省海門市及啟東市)傳統的小吃。如今,這種小吃不多見,做的人也越來越少。舊時。農家普遍生活困苦,每到「神仙難過」的二三月間.家裡的糧食差不多已吃光了,於是便把田裡的青麥穗割回家去,用手搓下青麥籽,吹去麥殼,然後下鍋炒熟起鍋。再次弄凈麥殼(因為麥殼一次去不凈)。下鍋炒熟後,趁熱用石磨將麥粒磨成細細的麥條兒。因其形似幼蠶,沙地人便稱之為麥蠶。

6、腳骨筍

立夏時節,寧波人最喜歡吃腳骨筍,這種細長的野竹筍,是希望和健康的象徵。寧波人叫「腳骨筍」,奉化人叫母筍,是一種野生山筍,味道特別好。

傳說立夏的時候吃,可以像竹筍一樣日日生長,寧波有一句老話說的,「立夏吃腳骨筍,一年腳骨健健過」。

7、七家粥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匯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 烘焙 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休,備了果品餅鉺,在親戚鄰居之間,互相敬茶、饋贈,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8、七家茶

杭州舊俗,立夏日烹新茶餽親戚鄰居,稱七家茶。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餘·熙朝樂事》:「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諸色細果,餽送親戚比鄰,謂之七家茶。富室競侈,果皆 雕刻 ,飾以金箔,而香湯名目,若茉莉、林禽、薔薇、桂蕊、丁檀、蘇杏,盛以哥汝瓷甌,僅供一啜而已。」

9、光餅

在河南光州(今河南潢川)也有一種炭火燒烤的「火燒饃」(「烙饃」)。它是將面團和好、切塊、搓圓壓扁,然後刷水貼在炭爐燒烤。有甜的、有鹹的、有不甜也不鹹的,外觀、色澤、大小都與福州光餅一模一樣,只是少了餅中心用以穿線的那個孔。

唐代光州,中原南遷的福州人族譜記載其祖先來自光州。可以推斷,自從唐開始,福州便有了「火燒饃」(「烙饃」),因來自光州而稱「光餅」。「光餅」是福州傳統名點,古時,福州書生晉京趕考,也往往身帶「光餅」作為旅途充飢之物,由於它便於攜帶、便於就食、便於保存,故成了物美價廉的「三便干糧」。

此外,福州人每逢祖先祭日與每年 清明 掃墓時,在眾多的供品中都少不了「光餅」,它成了人們懷親念祖的一種鮮明的地域 民俗 文化 。

從歷史而言,製作簡易的「光餅」在前,即所謂戚繼光將軍下令趕制的行軍殺倭的干糧。從「光」字而解,既指餅形、色澤的特徵,當然也包含傳自光州及也含有紀念戚將軍的「光」,飲食文化的內涵豐富深湛,很有歷史風采。

10、攤粞

立夏日,以金花菜或棗子豬油和粞灼成之粉,謂「攤粞」,立夏食之,防病驅災。

記錄清代上海風俗的《滬城歲時衢歌》中講:「立夏日,剪野菜,有所謂『草子頭』者。磨米作粞,入草子頭煎之,味甚脆香,名『攤粞』。」文中講的「草子頭」就是現代講的「草頭」,也就是苜蓿的嫩葉,「粞」就是用稻米碾磨成的米粉,而「攤」在方言中指把柔軟或糊狀的食物鋪成片狀進行煎烤,現在上海人把麵粉或米粉調成黏糊狀再放入鍋中煎熟或烤熟成餅講做「煎餅」,而舊滬語中就講做「攤餅」;明劉若愚《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中講:「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或以面和稀,攤為煎餅,名曰『薰蟲』。」這個「攤」就是均勻分攤成薄片狀的意思。草頭在今日仍是上海人喜歡吃的蔬菜,不過大多是清炒為「酒香草頭」,或用來作葷菜的鋪墊,如「草頭圈子」等,上海人早已忘記,咱們的祖先有在立夏日吃「草頭攤粞」的習俗。不過,古人認為好吃的食品,並不見得也受今人的歡迎。

11、蝦面

立夏日,常在農歷四月上旬,公歷五月中旬。這一天,過去閩南家家戶戶常將紅糟摻入面條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紅糟色紅,為吉祥之色,又有發酵作用,以寓發達發財之意,而紅糟也幫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後來,紅糟即被海蝦代替,謂之「吃蝦(夏與蝦閩南語同音)面」。海蝦煮熟後變紅,與紅糟色同,以此對夏季之祝願。

立夏之日,多有出嫁女兒備辦豬肉、豬肚、豬腰只、雞蛋面線等物送給娘家老父母食用,稱為「補夏」。籍此對父母表表孝心。沿海漁民,對「立夏」日的天氣特別注意,如果這天下雨,於漁民的捕撈作業大大不利,以致全年漁產歉收。而農民則相反,視立夏降雨為吉兆,俗諺雲:「降雨是爛夏,作田人真像做皇帝」,即夏季 雨水 充沛,可保豐收之意。

12、嫩蠶豆

立夏標志著春天的遠離,夏日的開始,所以這一天古時也稱為「春盡日」,即春天結束的日子。而習慣上,人們也常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所謂「春發夏長秋收冬藏」,在立夏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紹興人有吃豆、吃蛋、稱重等習俗,均蘊含著古人祈禱平安度夏的美好期望。

立夏以後正是青蠶豆上市的時節,在江蘇不少人家會將蠶豆跟大米飯一鍋煮,稱為「蠶豆飯」。蠶豆在王禎的《農書》上有「百穀之中最為先登之物,蒸煮皆可食,代飯充飢」之說。在蘇北鄉下。那裡的田地多為咸田(土質含有鹽鹼,系黃海灘塗演變而成),地里 種植 的不是蠶豆就是棉花。在每年五月份蠶豆成熟季節,許多人家拿蠶豆當菜又當飯。而城市則多把蠶豆當小菜吃。蠶豆入口軟酥,沙中帶糯,柔膩適宜,美味可口。無論當小菜吃,還是當「閑食」吃,都有多種吃法。蘇北人對蠶豆更是情有獨鍾,在鮮蠶豆上市季節,常拿來炒鹹菜、燒筍絲湯吃。

<<<

立夏如何飲食養生

一、飲食宜清淡

立夏後,暑熱逼人,容易令人煩躁傷心,食慾也會有所下降。所以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盡量少吃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不妨多吃蓮子、豆製品、雞肉、瘦肉、芝麻、玉米,多喝牛奶等,既能補充營養,又可以起到強心的作用。為大家推薦幾款養心 菜譜 。

荷葉鳳脯:取鮮荷葉2張,火腿30克,剔骨雞肉250克,水發蘑菇50克,玉米粉12克,食鹽、白糖、雞油、紹酒、蔥、姜、胡椒粉、味精、香油各適量。將雞肉、蘑菇、姜切成薄片。荷葉洗凈,用開水稍燙一下,去掉蒂梗,切成10塊三角形備用。蘑菇用開水焯透撈出,沖涼後與雞肉一起放入盤內,加上述調料攪拌均勻,然後分放在10片三角形的荷葉上,再各加一片火腿,包成長方形包,上籠蒸約2小時即可。此菜有助養心健脾補虛。

蓮子豬肚:取豬肚1個,蓮子50克,香油、精鹽、生薑、蔥、蒜各適量。先將蓮子用水泡發,放入豬肚內,用線縫合後放入鍋內,加清水燉熟後撈出晾涼。將豬肚切成均勻細絲,同蓮子放入盤中,再用香油、精鹽、蔥、蒜調料與豬肚絲拌勻即成。此菜可去心火、健脾益胃。

二、適當「增酸減苦」

立夏時節,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人體臟腑來說,是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天氣轉熱後,人體出汗多易丟失津液,需適當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之類,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且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水果沙拉:將蘋果、梨、香蕉都去皮去籽,切成一寸長三分寬的薄片,桔子分瓣,草莓對切兩半,放入盛器內拌勻。生菜葉洗凈,消毒待用。在小盤里用生菜葉墊底,上面放拌好的水果片。再將鮮奶油、檸檬汁倒入色拉油沙司內拌勻,澆在水果片上。沙拉色澤鮮艷,香甜爽口,做法簡單。水果的種類數量可隨個人口味隨意增減。不過做成後建議立即食用,不宜放置過長時間。

番茄西米粥:將番茄去蒂,用冷水洗凈,再用開水略燙一下,撈出放冷水中,撕去外皮,從中剖兩半,再用刀切成丁塊;西米淘洗干凈,用冷水浸泡發好,撈出瀝干水分;鍋中加入約1000毫升冷水,加入西米,用旺火燒沸後放入番茄塊,改用小火略煮;調入白糖、糖桂花,即可盛起食用。

三、多進稀食利濕

天氣轉熱,出汗多,體內丟失的水分也隨之增多,所以多進稀食,如早、晚食粥,午餐時喝湯,是立夏後飲食養生的重要 方法 。

百合蓮子綠豆粥:取百合、蓮子各50克,綠豆200克,粳米、冰糖各100克,陳皮30克。將百合用清水浸泡備用;綠豆、粳米洗凈;陳皮浸軟刮干凈。水開後下蓮子、綠豆、粳米、陳皮,同煮。粥將熟時下百合,用冰糖調味,待再沸後即可食用。

冬瓜生魚湯:取生魚一條,冬瓜500克,紅豆60克,蔥頭5粒。將生魚剖開,去鱗和腸臟,洗凈,冬瓜連皮切成塊狀,蔥頭拍碎,紅豆洗凈,同放入鍋內,用水4碗,煮至生魚爛熟,加油鹽調味即可。

此外,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都有利於補充體內水分。

<<<

立夏吃雞蛋的含義

「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

第一,什麼是「疰夏」,其實疰夏是過去老人們對一些體弱多病,渾身乏力,沒有精神頭表現的一種總稱,多數應用在初夏時節和小孩身上,因為立夏過後,天氣炎熱,氣候發悶,很多小孩都會出現食慾不振,渾身乏力的表現,所以古代人就 總結 出了疰夏的這樣一個症狀。

第二,立下吃了蛋,熱天不疰夏,咱們從字面的意思就可以理解為,立夏的這天如果說吃了雞蛋的話,這個夏天就不會發生疰夏的症狀了,立夏過後,天氣炎熱,人們可能還沉浸在春風徐徐的環境中,但是立夏一來,就打破了這樣的環境規律,炎熱的夏天,悶熱的天氣,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多少都會有點不想吃,吃了消化不良的現象,因此孩子會表現出食慾減退,渾身無力的症狀,農村老人們就會說孩子的這種現象是疰夏,為了防止這種現象,老人們就總結出一個習俗,那就是吃雞蛋可以預防疰夏。

因為從中醫上來說,雞蛋性平,補氣血虛,有安神養心的作用,對於身體疲勞四肢無力,食慾減退等確實具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第三,以前農村的生活清貧,雞蛋作為營養品也是很主貴的東西,農村向來有「四月雞蛋賤如菜」的說法,在這個季節是雞蛋最便宜的時候,農民才能夠吃得起雞蛋,因為立夏以後,農事逐漸開始忙碌起來,適當的吃些雞蛋,補充營養,當然是更有利於咱們的身體健康。

在今天看來這句」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雖然說沒有科學的認定,但是也是人們對於健康生活的一種寓意,發展到今天,立夏吃雞蛋也成為了一種習俗。

<<<


立夏時節應該吃什麼相關 文章 :

★ 立夏節氣養生吃什麼好

★ 二十四節氣之立夏時節吃什麼

★ 立夏吃什麼傳統食物

★ 立夏節氣適合吃什麼食物

★ 立夏節氣應該吃什麼水果

★ 立夏節氣吃什麼好

★ 立夏節氣吃什麼好(2)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3. 天津立夏吃什麼

雖然全國各地立夏這天的傳統食俗各有特色,但說起立夏那天最經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


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裡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立夏節,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人民所喜食。


還把糖梅子、酒釀、鹹蛋等作為當令食品,稱為時鮮,取以嘗口,稱嘗"三新"。


鎮江地方有"立夏嘗八新"的食風。這"八新"就是櫻桃、新筍、新茶、新麥、嫩蠶豆、楊花蘿卜、鰣魚和石首魚(黃魚)。其中鰣魚最為名貴。


頭潮鰣魚是送往朝廷的貢物,二潮鰣魚被豪門富室弄去解饞,尋常人家嘗鮮吃鰣魚已是三潮過後的鰣魚了。


常熟地方人們立夏嘗新,食品豐盛,有"九葷十三素"的說法。"九葷"指鰣魚、鱭魚、咸魚、鹹蛋、海螄、麋鴨、腌鮮、鹵蝦、櫻桃肉和鯧鯿魚。


"十三素"指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像筍、蠶豆、茅針、豌豆、黃瓜、苣筍、草頭、蘿卜、玫瑰、松花。

4. 天津人立夏吃什麼

天津人立夏喜吃面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

面條在天津人心中絕對是"喜"事的代表,不管是逢年過節,娶媳婦,嫁女兒,過生日,搬新家,天津人都要吃面條兒,在天津結婚當天的中午必須吃面條,絕對具有天津特色。

這個習俗源於晉代,祖先從北方搬遷至南方,為紀念北方麥收後的喜慶嘗新。又寓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入夏面新上天」,寓意立夏吃面可強健體魄,為人們帶來好運。

天津除了炸醬面,還有打鹵面,另外天津的撈面鹵可是豐富多樣:三鮮鹵,肉片、香乾、麵筋鹵,炸醬鹵,麻醬鹵,花椒油鹵,夏天吃爽口、省事、方便,還有西紅柿雞蛋鹵、螃蟹鹵、皮皮蝦鹵。

5. 立夏吃什麼

立夏宜多吃清熱生津的食物:

1.多食酸、少食苦

立夏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的時節,因此人體的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應多吃酸性食物,如魚、雞、瘦肉、鴨肉、豆類、芝麻、洋蔥、圓白菜、茄子、冬瓜、芹菜、蘆筍、南瓜、小米、玉米、山植、批把、楊梅、香瓜、桃等,少吃苦味食物,以補腎助肝,調養胃氣。

2.多食生津止渴的食物

夏季因天氣炎熱而容易出汗,導致體內水分流失,消化系統功能降低.此時宜多吃稀食,如早晚食粥,午餐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還可加入荷葉、綠豆等具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

3.吃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物

平時還應多吃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桃、烏梅、草4、番茄、冬瓜、A菜、黃瓜等.鯉魚就是很好的利濕食物。立夏時節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以及過鹹的食物,如咸魚、鹹菜等。

飲食要清淡:中醫認為立夏後陽氣上升,天氣逐漸升溫,如果此時人們還多吃油膩、易上火的食物,就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而出現座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症.同時,不可過食和濫食,否則容易傷害胃腸的消化功能。

6. 立夏要吃什麼 適合立夏吃的食物

1、鴨蛋或者雞蛋,俗話說「立夏吃蛋,熱天不疰夏」,所以在立夏這一天,好多地方都有吃蛋的習俗,可以是雞蛋,也可以是鴨蛋。鴨蛋、雞蛋富含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維生素、鈣、鐵以及其他營養物質,常食具有滋陰清肺、預防貧血、促進骨骼生長發育、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鴨蛋中所含的平均營養要高於雞蛋,所以體弱的朋友可以選擇吃鴨蛋。

2、蓮藕,蓮藕在夏天上市,是夏天裡的時令蔬菜,不管是味道還是營養,都不遠勝其他蔬菜,所以適合大家多吃。另外蓮藕的營養價值和食用價值都是極高的,常食具有補益氣血、養心安神、健脾養胃、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並且它散發著一種特殊的清香,正是這種氣味還可以增進食慾、促進消化,可以很好的緩解大家胃口差的問題。

3、苦瓜,夏天的天氣炎熱,平時呢還會大量流汗,如果平時不多補水,是很容易引起上火的,所以除了平時多多喝水,我們還應該多吃點苦瓜。因為苦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水分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具有清熱敗火、解熱除煩的功效,也就是說,平時多吃點苦瓜,是可以很好的預防上火。

4、絲瓜,絲瓜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被稱為「美人水」,常食可以增白肌膚、淡斑去皺、水潤肌膚、美容養顏。夏天的太陽光和紫外線太強烈了,特別是女人,出門不注意的話,很容易把皮膚曬傷或者曬黑,所以平時做好防護的同時,還可以多吃點絲瓜。

5、冬瓜,冬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水分以及膳食纖維,並且不含脂肪和熱量,是極好的減肥食物,常食不僅可以清腸刮油、潤腸通便,還能排出體內多餘的油炸和垃圾。減肥已經成了全民話題,無論男女老少,夏天都會很注重減肥的,不僅為了身體健康,更為了身材苗條好看,所以不如趁機多吃點冬瓜,飽腹還減肥,一舉兩得。

6、薏米,夏天外面的天氣酷熱,我們在屋裡都會把空調和風扇都打開,所以室內室外的溫差特別大,雖然我們感覺到涼快舒服了,但是久而久之,體內的濕寒氣會加重,所以立夏之後,去濕氣也是必不可少的。薏米的去濕氣效果就是極好的,所以我們在夏天可以時不時的多喝點薏米湯,排出體內濕寒氣,尤其是女性朋友,千萬不要忽視。

7. 天津夏至吃什麼

夏之衛生十部
夏天,陽氣充沛。從夏至開始,陽在陰,陰在內。所以,夏至過後,飲食要以清熱開胃為目的。所以要多吃苦味的食物,要補。下面說說夏至的養生食補吧!
夏之衛生十部
隨著夏季的臨近,我們推薦四種適合這個節氣的健康食譜:
荷葉粥
【食材】荷葉(鮮或干)1片,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糖適量。
【做法】先將荷葉湯去渣,在葯湯中加入茯苓、洗凈的粳米或小米,一起煮成粥,出鍋前放入白糖。
【功效】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對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也有效)。
混合生菜
【食材】新鮮生菜350g,蔥適量,香油適量,味精適量,鹽適量,糖適量。
【做法】生菜洗凈去皮,切成長片,放入盤中,加鹽攪拌,腌制1小時,潷去水分,加入味精和糖拌勻。將大蔥切成蔥花,撒在生菜上。在鍋里加熱,加入香油。油熱後,把它們倒在切好的大蔥上,攪拌均勻。
【功效】益五臟,通經絡。
奶油冬瓜球
【食材】冬瓜500克,煉乳20克,熟火腿10克,精鹽、鮮湯、香油、水澱粉、味精各適量。
【做法】冬瓜去皮,洗凈,切成小圓球。在沸水中煮開後,倒入冷水冷卻。將冬瓜球放入大碗中,加鹽、味精、鮮湯,放入籠中,大火蒸30分鍾後取出。將冬瓜球放入鍋中,將湯汁倒入鍋中,加入煉乳,煮沸,用水澱粉勾芡,將冬瓜球倒入鍋中,淋上香油,攪拌均勻,最後撒上火腿粉。

8. 在天津立夏吃什麼

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溫暖的春季已經結束,炎熱的夏季即將開始。由於夏季炎熱而出汗多,體內丟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較差,所以多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

1、補充充足維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甜瓜、桃、梨等新鮮果蔬。

2、補充水和無機鹽,特別是要注意鉀的補充,豆類或豆製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都有較好的消暑作用。

3、適量地補充蛋白質,如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都是最佳的優質蛋白。

9. 天津立夏吃什麼傳統食物

福州立夏吃的傳統食物有:立夏蛋、炸醬面、夏餅、碗糕、春卷等。
1、立夏蛋
每逢立夏,人們都要吃煮雞蛋或咸鴨蛋,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都香噴噴的。
2、炸醬面
很多地方在立夏這一天都有吃面的傳統,天津也是一樣,這個習俗源於晉代。那時,祖先從北方搬遷至南方,為紀念北方麥收後的喜慶嘗新,又寓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入夏面新上天」,寓意立夏吃面可強健體魄,為人們帶來好運。
3、夏餅
夏餅又稱麻餅,是將和好的面壓成薄餅,裡麵包上肉絲、韭菜等,放入鍋中煎炸製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面餅,話豐收,其樂融融。
4、碗糕
碗糕以小碗為模具,抹凈油,倒米漿,上面撒些芝麻,將碗上屜,旺火蒸15分鍾,出鍋將糕從碗中倒出即可。
5、春卷
春卷,用精製的薄面餅,包著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絲等餡料,封口處用麵粉拌蛋清粘住,然後放在熱油鍋里炸到微黃時撈起食用。

10. 立夏吃什麼食物

第一,長夏雞蛋
長夏蛋是長夏季節最經典的食物。俗話說「吃長夏蛋,能壓石頭。」長夏吃雞蛋也叫「補夏」,意思是長夏在這一天吃雞蛋可以強壯整個夏天。長夏雞蛋用茶葉煮,茶香濃郁,有清熱解暑的作用。
1.先把雞蛋洗干凈,以免煮的時候表面的臟東西滲透進去。
2.將洗好的雞蛋放入鍋內冷水中,大火煨5分鍾,再煨2分鍾。
3.將煮好的雞蛋放入冷水中浸泡2分鍾,然後將蛋皮均勻裂開。
4.鍋中加水,加入紅茶10g、八角2個、香葉3片、茴香適量、薑片、桂皮適量,大火燒開後放入雞蛋。加入3勺鹽,幾塊冰糖,3勺生抽,2勺老抽,中低火煮10分鍾。關火後,把雞蛋泡在湯里一晚上。
5.泡好的茶葉蛋咸香可口,非常好吃。
第二,長夏稻
長夏吃長夏米是江南地區的習俗。米飯搭配時令蔬菜和鹹肉,食物一鍋煮,營養又美味。
1、臘肉切成小丁,肥瘦分開放。胡蘿卜也切丁,玉米棒子切玉米。准備一些新鮮的豌豆。
2.將豌豆、玉米、胡蘿卜放入沸水中煮熟,大火燒開,立即撈出。
3.熱鍋放涼油,放入臘肉丁,小火翻炒多餘的油。
4.肉熟了,倒入菜火里翻炒。
5.最後倒入米飯,攪拌均勻。因為臘肉是鹹的,所以不需要加鹽。
第三,長夏面條
北方多吃麵食。在長夏的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吃長夏面的習俗。之後就是長夏熱。吃面條的方法很多,簡單方便。芹菜是這個季節的時令蔬菜。可以清熱解暑,助消化安神,做成拌面。長夏之後可以經常吃。
1、芹菜葉洗凈,切碎。木耳提前泡發,洗凈切碎。准備一些肉末。胖瘦最好。
2.熱鍋放油冷卻,放入姜絲,炒香後倒入肉末,大火翻炒至變色。
3.加入半勺生抽,一勺老抽,一勺蚝油翻炒出香味。
4.將黑木耳和芹菜大火翻炒,然後加鹽和雞精調味。
5.將面條煮熟,舀入碗中,將炒好的芹菜末和木耳淋在面條上,拌勻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