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狗不理來自哪裡
擴展閱讀
深圳特色軍訓多少錢 2025-07-22 17:26:23
杭州到武漢大巴多少小時 2025-07-22 17:07:54

天津狗不理來自哪裡

發布時間: 2022-12-13 23:43:21

『壹』 狗不理是哪裡的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的

天津文化隨著時間的沉澱逐漸形成自我獨特的風格,天津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每一種天津特色傳統飲食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故事,接下來小羽美食將介紹一下天津最有名的小吃狗不理包子的由來。


中國的天津有一家享譽津門,馳名海內外的包子店名——「狗不理」。據傳這家包子店主姓高名貴友,乳名叫「狗仔」。據傳,高貴友小時候的脾氣很倔強,倔起來連小狗來逗都不理睬。因此,街坊鄰居都取笑他,叫他做「狗不理」。後來,高貴友去學廚藝。他製作的包子不僅選料十分講究,而且技藝十分獨到;味道更是十分鮮美,具有鮮明的特色,因而深受廣大食客贊揚與青睞。慈禧太後慕名品嘗後,「龍顏大悅」,不禁也大加贊賞。從此,這種包子「一登龍門,聲價十倍」,也就聞名遐邇,生意越來越紅火,慕名前來品嘗包子的顧客與日俱增,常常令高貴友忙不過來。

後來高貴友突然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經營新點子:在店內桌上放上幾大籮洗干凈的筷子,顧客們想買包子,先把零錢放進碗內,然後他便照碗里的錢多少按價給包子。顧客們吃完包子,放下碗筷就離店,而高貴友忙得自始至終不說一句話。於是街坊鄰里們都取笑他說:「狗仔賣包子,一概不理睬」。後來,好事的街坊們就把他的包子店取名「狗不理」;把他製作的包子叫做「狗不理包子」,而高貴友也不表示異議。此店名一經傳開,遠近聞名,一直傳至今天,可謂久盛不衰

『貳』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為什麼叫狗不理,是怎麼由來的

狗不理包子創立於清代咸豐年間,為「天津三絕」之首。剛出籠的小籠包,鮮而不膩,芳香適中。也正因為它的美味可口,狗不理包子變成東西方遊人趕到天津市必品味的特色小吃之一。那麼,大名鼎鼎的狗不理包子怎麼會起那麼一個奇葩的名字呢?

『叄』 狗不理包子是哪個城市的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美食,為天津名優食品「三絕」之首,它在制餡、和面、揉肥、擀皮、捏包、上灶等各方面均有自己獨特的操作方法。在用料上,狗不理包子的肉餡別具特色,選用七成瘦三成肥的新鮮豬肉,上等醬油找口,放上香油、味精、蔥薑末等佐料,邊加水邊攪拌,打成肉丁水餡。包子皮使用半發酵「一拱肥」富強面。

做工上,狗不理包子從揉面、揪劑、擀皮、裝餡、掐包、上屜、上大灶,都有明確的規格標准,掐出來的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的褶不少於十五六個。剛出屜的包子,看上去如薄霧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

發展歷史

傳說在清同治八年(1869年),靠運河碼頭侯家後的劉記蒸食鋪招了一個徒弟,姓高名貴友,他就是後來狗不理包子的創始人。那時飲食業有個規矩,新來的徒弟一不喊姓,二不叫名,一律叫乳名。高貴友的乳名叫「狗子」,該店同仁及熟顧客均喊他「狗子」。

高貴友學徒期滿後辭職出號,自己在侯家後擺包子攤,積累了一點資金後,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自己投資經營包子鋪,取名「德聚號」。他對包子進行了改革,使包子不但好吃,而且外觀漂亮。其形狀要求為菊花頂,抓髻扣,他把包子與漂亮的花連在一起,把物質享受與精神滿足同時賦予了顧客。

在經營中,高貴友為了在競爭中取勝,他的包子比別處大一成,價格比別處低一成,而且為了保證質量,剩下的包子決不回屜再賣,因此贏得了顧客。因為熱乎乎的包子既可以坐著吃,也可以站著吃,簡便而又實惠。因此,每天吃包子的人很多,需要等候。

有的顧客就問這問那,高貴友語言不佳,有時就回答不出,熟一些的顧客知道他的乳名,就笑著說「狗子不理人」,這話被當時天後宮的一位道士聽見了,就向高貴友建議說:「人家說你狗子不理人———狗不理,你不如把德聚號改成『狗不理』,又新又奇,准能招攬顧客。」高貴友接受了老道長的建議,就掛起了「狗不理」的牌子。

距侯家後不遠恰有一座兵營,那帶兵的將領竟也前來品嘗,果然甚是可口。於是他靈機一動,給當時的直隸總督袁世凱送了兩大提盒。袁世凱品嘗後,亦覺味道不同尋常,故又派人提了兩盒進了北京紫禁城,請慈禧太後品嘗民間野味。據說慈禧吃著很是可口,就經常派人買狗不理包子。從此,狗不理包子也就身價倍增了。

『肆』 狗不理包子是哪個城市的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的。天津包子,始創於狗不理,雖然包子在天津已經流行了三百多年,但從前的包子都是大發麵皮、硬餡加菜,而狗不理創始人高貴友對包子進行了改良,才有了現在水餡、半發面的天津包子,成為全國各地獨一無二的特色小吃。狗不理包子以鮮肉包為主,兼有三鮮包、海鮮包、醬肉包、素包子等6大類、98個品種。

狗不理包子的由來

狗不理包子的由來是,高貴友賣包子始於1858年,在侯家後三岔河口,是一間小門臉,字型大小叫德聚。因高貴友小名叫狗不理,所以人們都管這家包子鋪叫狗不理。開張之初,吃包子的主要是來往於南北運河叫賣魚蝦、青菜的商販,碼頭上扛大個兒的腳夫,周圍的鄰居住戶,那時一天能賣兩三袋面的包子。

『伍』 狗不理包子的由來

狗不理包子的由來:

創始人名叫高貴友,乳名叫狗子。他14歲在包子鋪當伙計,他心靈手巧又勤學好問,在師傅的指點下手藝不斷長進。三年師滿後,自己開了一家名叫「德聚號」包子鋪。

由於手藝好生意十分興隆,經常忙得沒空跟顧客說話,於是大家戲稱:「狗子賣包子,不理人。」後來都叫他狗不理,把他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

從此,這種包子「一登龍門,聲價十倍」,也就聞名遐邇,生意越來越紅火,慕名前來品嘗包子的顧客與日俱增,紛至沓來,常常令高貴友忙不過來。

狗不理包子簡介:

狗不理包子是中國天津的一道聞名中外的傳統小吃,該小吃以一道由麵粉、豬肉等材料製作而成的小吃,其始創於公元1858年,有100多年歷史,該小吃為「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

剛出籠的包子,鮮而不膩,清香適口。狗不理包子以鮮肉包為主,兼有三鮮包、海鮮包、醬肉包、素包子等6大類、98個品種。

『陸』 「狗不理包子」名字的由來

狗不理始於清朝咸豐年間,由直隸省武清縣下朱庄人高貴友創始,高貴友乳名叫「狗子」,他自幼居於天津,在當時南運河畔的劉家蒸吃鋪做幫工和學徒,高貴友用3年掌握做包子和其他麵食的手藝,然後開辦一家名「德聚號」的小吃鋪,專營包子。

由於當時德聚號的包子色香味形俱佳,生意十分興隆,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因此,很多顧客都戲稱他為「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而他所經營的包子便因此而得名「狗不理包子」。

袁世凱任直隸總督期間在天津編練新軍時,曾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京獻給慈禧太後。慈禧太後嘗後大悅,說道:「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的香,食之長壽。」從此,狗不理包子名聲大振,逐漸在許多地方開設了分號。

(6)天津狗不理來自哪裡擴展閱讀:

1916年(民國五年),高貴友病故,其子高金銘繼承產業,轉年在南市東大街立了分號。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把侯家後老號遷址到北大關橋口。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將老號、分號合並,遷址到天祥商場後門(今遼寧路),設立新號「德聚號」。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高金銘之子高煥文繼承產業,經營至1952年歇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6年,天津市將狗不理包子收歸國有並將店鋪遷和平區山東路,後又在南市食品街設立了分店。2001年,「狗不理」總店擴建。

隨著「狗不理」的發展,所經營的品種也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逐漸形成6大類、98個品種的包子。技師們精心研製出以雞、鴨、魚、肉、海鮮及應時蔬菜、野菜、菌類為原料,採用蒸、煮、烤、烙等多種烹調技法做出了金針包、龍鳳包、鴛鴦包、香芹包、什錦包、大蝦韭菜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