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下列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晚開放為商埠的是
D
1841年《南京條約》開放廈門
1858年《天津條約》開放南京
1860年開放天津
1895年《馬關條約》開放杭州
⑵ 中國近代史上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
1)《南京條約》——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
2):《天津條約》規定開放牛庄(後改營口)、登州(後改煙台)、台南、淡水、潮州(後改汕頭)、瓊州、南京、九江、鎮江、漢口等十處通商口岸;
3)、中英《煙台條約》開放宜昌、蕪湖、溫州、北海為通商口岸
4)中俄《里瓦基亞條約》和《伊犁條約》俄國在新疆貿易,"暫不納稅";
5)《中法新約》在中越邊界上指定兩處為通商處所,一處在保勝以上,一處在諒山以北
6)中日《馬關條約》開放重慶、沙市、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7)民國時期的~~中日《二十一條》山東省內各主要城市迅速自開商埠;
⑶ 為何天津有那麼多的近代名人故居
因為天津因漕運而興起,1404年12月23日就正式築城。
自1860年天津開放為通商口岸後,英法等九國在天津設立租界,清廷洋務派亦在天津興辦實業,使天津成為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
在領風氣之先的同時,天津近代工業、商業、金融業等發展迅速。由天津開始的軍事、教育、司法、交通、通訊、工業等方面的近代化建設,均開中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的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在天津開埠以前,特別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西方列強曾先後數次發動針對大沽口的戰爭。1858年5月,英法聯軍向炮台側面登陸,清軍發炮反擊,殺傷聯軍士兵近百人。然而直隸總督譚廷襄棄守逃亡,使南北炮台陸續被攻佔。清政府被迫與俄英法美四國代表分別簽訂《天津條約》。
由於這些種種歷史原因,天津出現了很多的近代名人。
⑷ 近代中國發生在天津的重大事件。
清末時期,天津作為直隸總督的駐地,也成為李鴻章和袁世凱興辦洋務和發展北洋勢力的主要基地。
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天津,天津被迫開放,列強先後在天津設立租界。
1900年7月,八國聯軍攻打天津,天津淪陷。1901年,由八國聯軍組成的天津都統衙門下令拆除城牆。
民國初年,天津在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數以百計的下野官僚政客以及清朝遺老進入天津租界避難,並圖謀復辟。其中包括民國總統黎元洪和前清廢帝溥儀。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佔領天津,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天津特別市。
1930年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的天津市。11月,因河北省省會由北平遷至天津,天津直轄市改為省轄市。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天津又改為直轄市。
侵佔時期日本對天津基本實行武力統治。日軍對天津肆意燒殺搶掠,加上當時天津水災,使天津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地獄。被抓走的「勞工」達5萬人。天津曾於清朝大量開辟租界,日軍佔領初期租界內還算比較安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強行佔領其他國家租借地後天津再無寧日。
1949年1月15日凌晨5時,人民解放軍東西突擊集團在金湯橋上勝利會師。17日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
1949年至1958年2月,天津是中央直轄市。
1958年2月天津劃歸河北省。
1967年1月恢復直轄市。
⑸ 近代開放通商口岸的順序是什麼
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是在中英《南京條約》中被迫開放的港口城市,開放時間為1842年;漢口、南京是在《天津條約》中被迫開放的港口城市,時間為開放1858年;天津是在《北京條約》中被迫開放的港口城市,開放時間為1860年;沙市、重慶、蘇州、杭州是在《馬關條約》中被迫開放的城市,開放時間為1895年。
⑹ 中國近代化天津兩次對外開放的時間及事件
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北京條約》規定增開天津為商埠。
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天津,進行了殖民統治,建立了天津都統衙門
⑺ 關於天津近代史的,給點詳細點的資料急用
清朝清朝順治九年(1652年),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三衛合並為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
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衛為天津州。
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分別是天津縣、靜海縣、青縣、南皮縣、鹽山縣、慶雲縣、滄州。
晚清時,天津作為直隸總督的駐地,也成為李鴻章和袁世凱興辦洋務和發展北洋勢力的主要基地。
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天津,天津被迫開放,列強先後在天津設立租界。
1900年07月,八國聯軍攻打天津,天津淪陷。
1901年,由八國聯軍組成的天津都統衙門下令拆除城牆。 北洋政府(1912年至1928年)
民國初年,天津在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數以百計的下野官僚政客以及清朝遺老進入天津租界避難,並圖謀復辟。其中包括民國總統黎元洪和前清廢帝溥儀。 南京國民政府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佔領天津,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天津特別市」。
1930年
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的天津市。
11月,因河北省省會由北平遷至天津,天津直轄市改為省轄市。
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天津又改為直轄市。 日本侵略軍佔領時期(1937年至1945年)天津日本侵略軍佔領時期,百姓苦不堪言。日本對天津基本上實行的是武力統治。日本軍人對天津肆意燒殺搶掠,加上當時天津水災,使天津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地獄。被抓走的「勞工」達5萬人。
由於天津曾於清朝大量開辟租界,所以日本侵略軍佔領初期,租界內還算比較安全。但是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強行佔領其他國家租借地之後,天津再無寧日。 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至1949年)1948年11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及地方武裝一部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張家口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了戰略性決戰,即「平津戰役」。1949年1月15日凌晨5時,人民解放軍東西突擊集團在金湯橋上勝利會師。1月17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 [編輯本段]新中國成立(1949~)1949~1958 年2月,北京市和天津市是河北省境內的中央直轄市。1958年2月,經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議,將天津劃歸河北省。1966年5月1日,天津恢復直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