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天津有哪些地方有小吃一條街
在天津有許多出名的小吃街,那裡不僅有天津本土特色,還匯聚了全國的美食,它們具體為:
1、遼寧路小吃街。遼寧路小吃街在濱江道和平路商圈中可是占盡了地理優勢,可是匯聚了全球的美食。有天津傳統的炸糕、茶湯、煎餅果子、鴨油包……還有全國各地的特色小吃,如鴨血粉、各種台灣小吃、港式小吃等等。
『貳』 天津哪裡有好吃而且還不貴的小吃店
。大沽路與利民道交口有百粵灣,我喜歡那,環境好,有些貴且量少,最愛吃百粵灣蝦餃皇,12元4個,香蔥豬肉腸粉,8元,澳門燒肉,甜口的,20,皮蛋瘦肉粥,12,好吃的太多了,記得帶足銀子 6。百粵灣旁邊有田野家,感覺像是吉野家和永和的綜合,又有牛肉飯,雙拼飯等,還有粥,豆漿,面,油條什麼的,總之不錯,大人小孩都能接受,可能是門面太漂亮了,以至於人們以為很貴,都不敢進,實際很便宜,環境又好 7。它旁邊就是米旗蛋糕房了.雖然我最愛賓果士,最愛芝士蛋糕和吞拿魚麵包,還有彌月蛋糕,但米旗的麵包超好吃.愛吃奇妙肉鬆,挪威三明治,還有那個帶玉米粒的三明治,還有那的紅豆刨冰 8。在這里說一下賓果士,據我所知天津有五家,八里台同安道店,河西永安道店,佟樓天海商廈(in城市裡)(只是銷售,不能現做),新開的友誼路家樂店,還有河東區有一家,好象是六緯路 9。大沽南路與西樓後街交口處有家豪上豪牛排館,推薦豪上豪牛排套餐,30元,意式焗飯(強烈推薦)15元 10。大沽南路上有家娘家人面館,牛肉蓋澆面不錯,三鮮打鹵面,經濟實惠 11。紹興道附近的市場里有家砂鍋李,很有名的,李家大排,甜甜的,吃不膩,還有我們一家最愛吃的蝦蓉蘑菇白菜,一個字爽,砂鍋紅菜湯,吃不慣西餐的來試試這個湯,中西合壁,絕佳.最重要的,還有土豆沙拉,每次去我都要三份,吃兩份帶一份 12。馬場道與浦口道交口再往裡走,(外院旁邊)有個不起眼的韓國小店,我上高中時經常去,那附近的學生都知道,雖然地方又小又破,衛生也不好,可我吃過那麼多高檔豪華韓國店,哪個也不不上那的味,現在還好懷念啊,好想牛肉拌飯,豆腐湯,泡菜炒飯,土豆餅…………不說了,眼淚嘩嘩的 13。新華路國際大廈後有家利隆乾園,港式菜,環境一級,適合小資,最愛吃冰糖東坡肘子,還有那的什麼什麼鰻魚花,就是價位貴了些,不過值 14。再說佟樓,中環線上兒童醫院那站旁每天下午4:30到轉天凌晨4點有個窗口,夫婦兩人賣煎餅果子,牌子叫」真好牌」,3元一套,超級無敵好吃,入口及化,皮薄果篳脆,醬香。不亞於" 趙師傅" 的。 15。佟樓外文書店旁有家」二姐」刨冰,2~5元不等,經常排隊去買,料很全,好吃死了 16。那附近還有大圓碗和大成家,我愛吃大圓碗的雞腿飯套餐,大成家的牛腩飯,對過吉祥餛飩我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我最愛吃蝦仁鮮肉和蛋黃鮮肉的,蛋黃鮮蝦也不錯 17。再說南開區鳳荷園口那有一個軟體城,那有一條又窄又臟的小巷(從家樂福後面也可穿過去),雖然衛生條件太差,但是有重要的美食我不得不提,小巷口有個賣印度手拋餅的大叔,那手拋餅皮特薄,餡特香,比飯店裡做的好吃一百倍,再往裡走,有個賣杭州小籠包的,2.5元一屜,那可真叫好吃,一口一個趁熱吃,滿口的湯汁,皮薄,餡足,比南翔小籠有過而無不及,如果不介意超級惡劣的環境,我強烈推薦,反正我還沒鬧過肚子,吃了不後悔 18。塞博下聖西林有種」一加一」漢堡,好吃,4元。咖喱角也8錯。 19。母月廣場附近有家上海菜,叫埔江花園,環境好,服務好,水平比的上翰金佰,價格偏高,那的素鵝,生煎包,東坡肉,大餛飩,還有所有的菜品都很好吃,能滿足挑剔的人 20。再說濱江道附近,吉利對過有家小店叫百變,那的披薩很便宜,比必勝客好吃,乳酪能拔絲,普通9寸30元 21。再望里走,肉夾饃店旁有家小破店叫胖哥,都是一些拌飯,名字起的停樂,最那個的飯,甜不辣飯,要是身上沒銀子了,去那能吃好 22。濱江道上麥購里,吉野家就不用說了,說說我最愛的美國DQ冰激凌,每次去都要大杯核桃脆的暴風雪,現在改成大杯芝士奧里奧加1元核桃的了,哈哈DQ的長勺我已經存了50多把了 23。麥購五樓以前有個東池便當,愛吃那的鹵肉飯,還叫過那的外賣,不加價哦,現在沒了,不知搬哪去了 24。再往前康樂附近有家陳老頭臭豆腐,3元一份,找不到聞味就知道了,超好吃,康樂的金色年華冰糕很好吃 ,很像小時侯去上海吃過的冷狗冰糕,菠蘿粒的 25。這附近的津津小吃店又搬回來了,只是生意大不如前,泡菜不錯 26。正陽春的鴨油包我的最愛 27。冠生園的八珍豆腐乾 28。老天寶樓的雜樣,想想就流口水 29。和平路上特別特附近有家一品牛肉麵,個人認為比李先生好吃 30。解放南路小白樓附近以前有家江南特快,都是小吃,可是現在停業了,不知搬哪去了,那的蒜香肋骨很棒 31。愛喝亞惠的酒釀元宵,美味豆花,醬海帶絲 32。成都道黃家花園附近有家蘇易士西餐廳,價格便宜,味道正宗,愛吃奶汁烤銀雪魚,炸瑞士牛排,英式芥末黃瓜,時菜沙拉,洋蔥圈,加過蜂蜜的紅茶很好喝,過生日聚會去那不錯,低價位,高享受 33。再說成桂的西餐自助,挺劃算的,樓上單點的6元一分的全麥餐包很好吃,紅燴魚很正點 34。以前在萬客隆常買的悠濃系列濃湯,現在各大超市都有賣了,最愛玉米奶油濃湯,經常和安利的蛋白粉和在一起沖著喝,味道不錯,最主要是方便 35。在紹興道與永安道交口附近有家十八童網吧,對過有家拉麵,地方慘不忍睹,但味道超棒,他家熏蛋也很好,每次都要兩個 36。拉麵旁那家羊肉串的烤羊排和烤雞翅不錯,是刷過蜂蜜烤的 37。瀚金佰的紅燒大白鯊很美味,蛋撻很好吃,就是貴了些,平時吃KFC的葡式蛋撻也不錯 38。我家門口大沽南路家樂北店有家稻穀壽司,現在全場壽司打五折,超值啊,他家門口兼營關東煮,一元一串,比外面的便宜多了,章魚燒也不賴 39。在隆昌路上有家萃格西點,他那的奶油泡芙超好吃,12元一斤,很劃算 40。順便提一下,萃格對面有家金師傅餛飩,和吉祥一樣是連鎖的,味道也不錯,可是辣椒油不好吃 41。以前親戚請客常買的烤香雞味道不錯,甜甜的,好象河東和南開都有分店 42。粥旺俯的粥覺得很一般,有道菜不錯,很爽口,叫什麼腌肉炒豆芽(記不太清了)
記得採納啊
『叄』 天津餛飩鋪的拆骨肉你吃過嗎
看到題目中是說 美食 ,讓我不禁想到最近大家都在熱議的有關 美食 的節目《舌尖3》,不過似乎很多的網友並不買賬,各種吐槽。
要是說到拆骨肉,我倒是聽說過,但並沒有吃過,以為我並不是天津人, 不過我問了問周圍的天津朋友,據說它也算是天津最接地氣的 美食 了,而且它的美味天津人特別了解。
首先給您介紹一下什麼是拆骨肉, 把大骨頭洗好煮開後,晾乾,然後把上面的肉剔下來,這剔下來的肉就是拆骨肉了。
不過天津吃拆骨肉很多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就像是提問的那樣,都是在餛飩鋪里,所有很多人喜歡把拆骨肉放在餛飩裡面,這應該算是天津正規的吃法了。我當時也很好奇,為什麼吃餛飩要配拆骨肉呢?很多天津朋友給我解答說,因為 正宗的天津餛飩湯是要通過大骨頭棒熬制 的,所以湯里就一定會有拆骨肉。
所以不要說到天津就只說煎餅餜子,其實還有很多的 美食 ,很多的講究的,天津人對拆骨肉也是有情節的,拆骨肉里可以放點香菜、醋、醬油等調料,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放,不管吃完什麼主食,最後都要來點拆骨肉,這才叫完美~
所以說了這么多,雖然還沒有吃,不過真的決定要去嘗一下,應該很美味。 大家有吃過嗎?覺得拆骨肉怎麼樣?不妨一起來分享一下。
二他爸來回答!
天津人愛喝餛飩,俗語稱"小餡兒」!這是天津衛的傳統小吃。
大餡兒雲吞,是八十年代初從南方傳到天津。
天津有句俗話,叫賣餛飩的,不賣拆骨肉,就是耍流氓!可見天津人對餛飩高湯的重視。而拆骨肉是大家的最愛!
其實,拆骨肉是調高湯的副產品,現在可蘸醬油吃!也可蔥燒,蕪爆。
關於高湯,各家有各家的方法!
今天二他爸介紹一下現在流行的餛飩高湯配方,供大家參考!
主料: 豬棒骨十斤,雞架子一個,烤鴨架子一個。
副料: 蔥,姜,大料,桂皮,山荼,白芷,白冠。以50罐計!
調出的高湯!濃,白,香,老味!
篇幅關系,具體步驟和用量,以前發表過。今天就不贅述了。
有需求的,請言語一聲! 謹此!
記得有的店賣餛飩也賣白煮排骨,一塊兒一小碟兩毛一碟,澆點醬油看著就香。過去買不起也財迷捨不得一次也沒吃過。一個鄰居伯伯不會過說他自己每月開工資在早點部吃一次,五碟排骨一碗餛飩那叫香!說的起時每天忙忙碌碌上班餛飩都很少吃太熱耽誤時間。現在退休有時間了吧沒什麼食慾了,一般早點部也很少有賣這口的了,另外這些年在家白煮排骨沒少吃可沒有過去光榮醬油沾排骨那味道了。
看了這多評論都沒說到正點,拆骨肉反映出商家的餛飩是否是良心餛飩的一個標志。
餛飩湯應該由豬棒骨熬制而成(絕非排骨和脊骨),棒骨上.連帶一些筋肉,洗凈後放入大罐,水開後撇去浮沫放入香料,熬制一小時左右撈出,用刀鏟剔下筋肉即為拆骨肉,吃時放入滾湯中燙熱,佐以香菜醬油點入幾滴香油,真是好吃無比。
所以說:良心餛飩店都有拆骨肉賣,但不保證每天都有,但一直沒有拆骨肉賣的餛飩店一定是香精調味料熬的湯,新聞報道中經常曝光,想必屢見不鮮。
現在說一下餛飩湯的不同:豬棒骨熬制的湯是骨湯,是真正的餛飩高湯(骨髓凈入湯中)。豬排骨和脊骨熬的湯叫排骨湯或叫肉湯(都沒有骨隨)。兩種湯的餛飩的味道有很大的區別,折骨肉也有區別,棒骨的是筋頭巴腦,排骨脊骨的都是瘦肉,直觀就能分辨清楚。棒骨湯和排骨湯的鑒別就在於味覺了,往湯中放點醬油後骨湯還是清香可口,排骨湯喝入口中是肉湯的味道,真是大有不同,食者品鑒即知。
以上所知得益於一老者,九二年嘗試開餛純店,熬湯都是鮮棒骨,當時7角一斤,每天都有拆骨肉賣,老者就是奔這口來的,熟識之後聽老者講述骨湯肉湯差別,當時取湯品嘗即刻大悟,至今猶記。
老天津衛的拆骨肉就是良心骨湯餛飩的標志,而骨湯拆骨肉就是天津早點的一道 美食 了。
吃過,天津的餛飩分兩種,豬肉餡小的是餛純,餡大的叫雲飩。碗里放一把小蝦米,香菜,鹽,紫菜,白糊椒,勺上一勺熬好骨湯往小奶鍋一到煮熟雲飩往碗里一沖就是一碗雲飩。
湯是由大骨棒砸開由大火竄出來的鮮湯,煮熟的骨頭的肉在剔出來,就叫拆骨肉,可抄菜吃也行,可沾廚幫醬油吃那叫清香比排骨肉要好吃多。越是挨著骨頭肉越肥而不膩軟爛香鮮。都愛吃拆骨肉,所以大棒骨也不便宜。
吃過南市食品街蘆蘆香就有!
拆骨肉是天津餛飩鋪用豬棒骨「吊湯」(熬餛飩湯)後從骨頭上拆下來的肉,味道很鮮香,而且軟爛,老人和孩子很喜愛的 美食 ,六七十年代拆骨肉因為排骨供應數量所限,餛飩鋪拆骨肉一會兒就售罄了,1980年餛飩鋪里拆骨肉一小盤是0.25元,食用時就蘸著醬油吃,一碗餛飩,外加一塊大餅,兩根油條(天津叫果子)就是一頓美味早點。
我小的時候沒有現在的雲吞,是餛飩,做法差不多但是餡沒肉,或者說是肉渣渣,一笊籬放進碗里,澆上排骨湯,一點香菜, 9分錢。拆骨肉一小盤2毛5。登瀛樓的餛飩餡大,1毛3一碗,還有銀絲卷賣。我說的這個價格是1982年,當時登瀛樓在濱江道。幾年後出現了雲吞,餡大了,能吃到肉了,用砂鍋煮,3毛5一碗。
上世紀70年代吃過!那時候餛飩0.09元!拆骨肉0.5元一碟特別的香!我爸狠了狠心帶我吃了一次奢侈的早點!
我是土生土長的天津市人。呵呵,說到拆骨肉,是我的最愛!拆骨肉都是早上賣餛飩吊棒骨湯落掛的肉頭,肥而不膩,有時我會早上要上一碟,拌點香菜,蘸醬油吃,再喝一點二鍋頭,哈哈,真是人生不過如此!美美噠!
『肆』 為什麼餛飩在天津被叫做"雲吞"
吃早點,有幾樣是天津人的最愛。煎餅餜子、老豆腐、鍋巴菜,還有雲吞。一般早點鋪都有雲吞,骨頭棒子熬的高湯煮雲吞,煮熟後倒入裝有鹽、味精、蝦皮、冬菜、香菜底料的大碗中,還可以飛雞蛋。滿滿一大碗配上燒餅花捲茶雞蛋,就是滿滿的滿足。
說起雲吞大家會說,不就是餛鈍嗎?其實,它們還是有區別的。
餛飩是 歷史 悠久的一種食物。「餛飩」的這個名字也很古老。漢揚雄的《方言》是最早記載餛飩的書籍:「餅謂之飩。」明代高承的《事物紀原》里也有說:餅始於七國時代,餛飩乃餅的一種。早時的餅中有餡入湯煮之,也稱為「煮餅」與「湯餅」。
據說,餛飩在唐宋時已傳入廣東。「雲吞」則是廣東人對其的俗稱。宋代高懌《群居解頤》一書記載:「嶺南地暖……入冬好食餛飩……」。有人說「雲吞」二字取代餛飩大概始於清代同治年間,但這並不可考。不過,「餛飩」的粵語發音與「雲吞」相同確是事實。「餛」、「雲」二字的粵語發音完全相同,「飩」字的發音與「吞」字發音相近。
餛鈍全國各地的叫法都不同,四川叫「抄手」,湖北叫「包面」,江西叫「清湯」,皖南叫「包褓」、廣州人叫「雲吞」。
在天津「餛飩」、「雲吞」並存,那麼怎麼區別呢?很多人以餡的大小來判斷。其實這是錯誤的。一位十幾歲就進入飲食行業的老師傅表示,餡大小的差別並不是衡量標准,餛飩跟雲吞的區別在於一個有醬香,另一個沒有。天津的傳統餛飩在和餡時,會加入醬油等一些調料,因此口味偏重,餡的顏色更深量也偏小,這和天津人的飲食習慣有關。而雲吞源自南方,口味保留了清淡的特點。雲吞餡基本不加太多調料,就是用肉本身的香味。
這個問題涉及到餛飩的來歷。
有人說餛飩來自「混沌」,這種說法大概附會居多。我提供一種我知道的說法。
餛飩也好,雲吞也好,都來自「渾脫」一詞。
「渾脫」這個詞的來源就不好說了。在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里就出現過這個詞。大概是講烤肉的方法,說把肉卷在竹筒上烤,「既熟,渾脫」,意思是熟了之後,把竹筒上的肉完整地剝脫下來,叫做「渾脫」。
這個詞在北方游牧民族語言中也有,意思是大概是牲畜的皮製作的囊袋。元末的葉子奇在他的《草木子》解釋了這個詞:「北人殺小牛,自脊上開一孔,逐旋取去內頭骨肉,外皮皆完。揉軟以盛乳酪。謂之渾脫。」因此用小牛的完整的牛皮製作的囊袋就是渾脫,裡面可以盛放乳酪之類的食物。
唐朝的時候有一種帽子叫做「渾脫帽」,是一種來自北方民族的像皮囊一樣的帽子,與普通的烏紗帽、折上巾之類的帽子不同,長孫無忌曾經帶過這種帽子,在當時風行一時,備受矚目。
西北地區的有一種渡河的工具也被稱為渾脫。是用羊皮製作的,平時可以折疊,方便攜帶,需要渡河的時候吹滿氣,扎緊吹氣孔,綁在腋下用於浮渡。這種「渾脫」在遼金元時期都很常見,是士兵必備的工具之一。
這種渡河用的渾脫,也被稱為餛飩,或者「皮餛飩」。因此有人認為作為食物的餛飩,名字很可能就來源於這種渡河用的渾脫。
古代的餛飩比我們現在的大很多,元代記載的餛飩每一個要包四兩肉,元代的四兩比現在少,大概也就二兩多,但是也夠大的,一個盤子里也就裝一個餛飩,一個人大概能吃掉半個。這種餛飩也寫作渾屯,有人說是來自塞外,因此很可能是來自渡河的用的那種渾脫了。
因為是音譯,有的地方叫做餛飩,有的地方叫做雲吞也就很正常了。
小時候,大概八十年代中期吧,經常去喝餛飩。那時候,去的是城裡的一個鋪子,應該是集體所有制吧,服務態度很差,不過味道很好。跟現在的做法也很不一樣。現在是一碗一煮,那時候是直接在大鍋裡面煮,然後盛到碗里,大鍋裡面是高湯,煮幾碗就得加湯。之所以吃碗餛飩還要多走幾步去城裡,是因為當時我住西馬路這邊是回民區,所以,要吃包子餛飩這些,就要過馬路去城裡。
後來,沒有多久,這些公家的買賣越來越少,吃早點也不用糧票了。隨著個體攤販的增多,賣餛飩的越來越少,賣雲吞的則越來越多了。記憶中,這個是和砂鍋一起出現的,當時滿馬路的砂鍋雲吞,當時,只知道這是南方的叫法,而且包法也不同。砂鍋雲吞與以前吃的餛飩最大的區別是,一碗一煮,不是一個大鍋一起煮。然後,雲吞就逐漸取代了餛飩,成為天津早點的四大金剛之一(老豆腐、鍋巴菜、漿子、雲吞)。同時誕生的還有菱角湯,也就是雞湯羊肉餡的清真版。
到了兩千年左右,隨著包子鋪的逐漸增多,餛飩這個名字,又逐漸的回來了,不過,卻成為了小餡兒的代名詞。
雖然小時候喝的餛飩餡不大,但是,是可以咬到肉的,現在的餛飩,基本上是只有肉味兒,感覺不到吃肉。
現在,天津的餛飩與雲吞,主要有兩個區別,一個是餡兒的多少,另一個是包法的不同。餛飩的包法,基本上隨著餡的減少,大多省略了一兩步,雲吞的辦法是介於餛飩與燒麥之間。我自己在家做的話,餡都不小,以包法的不同來區分。
另外,天津餛飩、雲吞的標配是:高湯(不但有豬骨,還要有雞架開熬湯)、冬菜、蝦皮(用海米、蝦干就不是味兒了,沒蝦皮好吃)、香菜、紫菜、香油、胡椒粉。
看看二他爸包的大餡雲吞! !
其實有「雲吞」是廣東小吃的一種,基本上雲吞是與蛋面一起煮的,所以叫做雲吞面,也是地道的廣東小吃之一。那麼餛飩是中國的傳統 美食 ,大多數北方都叫做餛飩。其實「雲吞」、「餛飩」、和四川人叫的「抄手」比較類似,但是仔細分別,其中用料、外形還是有所不同的。
雲吞的製法是以雲吞皮包裹著剁碎的餡料。廣東雲吞的雲吞皮以雞蛋及麵粉製成,切成約8cm乘8cm的正方形。餡料則以肥、瘦豬肉、鮮蝦仁,加入大地魚碎及蛋黃、調味混成。
有記載說「餅謂之飩」,也就是說餛飩是餅的一種,主要的區別在於其中的餡,蒸煮之後來食用,用湯來煮的話就叫做「湯餅」。
天津人的早點比較豐富,也喜歡在早上來碗雲吞,骨頭棒熬的高湯,煮上雲吞,然後再加入各種佐料、香菜、雞蛋等,那味道是如此的濃香,也很滿足。
那麼天津其實是餛飩和雲吞並存的,有人說是通過餡的大小來判斷,但其實主要的區別還是在於醬香的區別。這和天津人的喜好有關,天津人口味偏重,而雲吞是南方的小吃,所以會稍微的清淡一些。
我是天津人,我來回答。
天津人素來有在外吃早點的習慣,家裡做早餐的比較少。
我小時候,大概八十年代,基本沒聽說過雲吞這個詞,都是餛飩。後來天津賣早點的大多數都是外地人了,其中南方人居多,雲吞的叫法才火了起來。
說到餛飩和雲吞的區別,我認為就是餡大小不同,大餡的叫雲吞,小餡的叫餛飩。有人愛吃大餡,也有人愛吃小餡,感覺還是不同的。
不知道這個問題是這樣提出的,我作為天津常客,從未聽說天津人把餛飩稱作雲吞。雲吞是後來引進的。
天津老味餛飩講究餡大皮薄,用鮮肉未加蔥姜等調料制餡,調制餛飩肉餡時順著一個方向攪打上勁兒,這樣調出的肉餡才好吃。
餛飩講究現煮現吃,湯用雞湯或排骨高湯,稍加味精,開鍋熟。餛飩煮好要立即盛,如果在鍋里泡著口感就差些了。碗里還要先放蝦皮、冬菜、紫菜等,澆上滾燙的湯再撤少許香菜末,味道清香無比。愛吃酸的,加點醋;愛吃辣的,加點胡椒面,更加開胃。
老天津有不少飯館都出售餛飩,比較出名的有致美齋、周家食堂、吉美 林、登流瀛樓等,宏業食堂等店家後來還增添了大餡廣式雲吞。看到了嗎,雲吞是後來才有的。
一些的餛飩湯里要放些雞絲、皮蛋等,風味各不相同。有的餐廳借鑒南方飲食風格出售芝麻餛飩、燕皮餛飩等,每碗只要兩角。
天津傳統的素餡餛飩現在少見了,它是用粉皮、香乾、麵筋、香菇、筍片 、綠豆菜,香菜切碎做餡,包出來元寶形的餛飩。素餡餛飩鮮美清淡,別有風味。
天津人一直叫餛飩,無論大餡,小餡。至少是在80年代以前都是這樣。隨著改革開放,廣東的菜逐漸北上,有些菜的叫法是粵語發音音譯過來的。廣東人發音餛飩為「WEN TEN」,粵語雲字的發音就是WEN. 當年天津人到廣州打貨捎帶手錶,電器等等,也受到了粵港方面的影響,吃雲吞面,凈雲吞等等。天津的餛飩攤寫上雲吞顯得高大上。當時,粵語歌遍地唱也是例證。類似天津過去稱呼公交車叫大公共,公共 汽車 ,長途 汽車 ,小公共,後來叫大巴,小巴。大巴就是從香港傳到內地的,香港稱公交車為巴士,巴士則是英語Bus的粵語音譯。類似的櫻桃叫車厘子等等。如果當年成都是最早開放的話,今天天津人可能就管餛飩叫抄手了。由此說明天津人接受,融通各種文化的能力強,就像當年很多天津文化人說帶著齒音字的普通話一樣,顯得有檔次。
天津一直叫餛飩 從八幾年廣東富了 賣早點的地方也跟著廣東叫雲吞了
天津的大餡兒雲吞和廣東的雲吞餡兒還是有區別的 廣東的更鮮一些 蝦仁必定是脆的 嚼的口感好 有甜味 天津的更香一些(調的好的) 口味跟重一些
廣東的一碗大概8個或6個 天津的一般10個廣東 湯底是豬骨湯 天津湯底用雞湯 話說還是廣東那邊的湯好喝 吃完嘴裡是甘甜的餘味
天津的雲吞做好了 是金魚樣的 以前是老幼樂的最好 後來在河北區一條路上吃到過一次 也是朋友介紹的 路名不記得了 在一個立交橋下面的路口開進去 有花鳥魚蟲市場 那家的味道是相當不錯 吃這件事和喝茶一樣的 對美味的記憶是不需要腦子的 舌頭記得更清楚
我小時候家門口有個餛飩鋪 ,九分錢一碗那會上學 ,父母雙職工 .如果家裡有饅頭媽媽就給一毛錢 中午到餛飩鋪端餛飩喝 .如果沒有乾的那就多加點錢買個燒餅或烤餅 .那會餛飩還要一兩糧票 第一次喝雲吞是在紅葉餐廳吃的 多少錢忘了,是我爸歇班時騎著二八大梁車托著我去的 .那會起的很早 晚一點就沒了 .湯裡面有蝦干 皮薄餡大很好吃 再後來不知啥時一點一點興起雲吞了 .常去的十月惠賓喝雲吞可現在不如以前的好 .最懷念的還是老紅葉。
至於為嘛管餛飩叫雲吞 ,這個問題我覺得 在天津既有餛飩也有雲吞 至於怎樣區分 個人見解 餡大且內容豐富的叫雲吞 .餡小的叫餛飩 不知道對不對。
『伍』 天津哪裡有好吃不貴的地方
你好 金漢斯濱江道上有 在友誼新天地的二樓就是
大廳38一位 包間43一位 味道還行 品種也挺多的 什麼巴西烤肉啊 壽司啊
冰激凌啊 烤鴨啊 蛋撻啊 挺全的
如果去八里台 那麼推薦你去城新燒烤 八里台好樂迪斜對面 每天那人排隊的
海了去了 太多了 味超級好吃
『陸』 天津有哪些地方能吃到特色小吃
1.河東區大直沽三號路與津塘路交口(薦福觀音寺旁)有家蝶橋燒烤,味道挺好的!那邊有一排的燒烤店,煙最濃的就是蝶橋燒烤了!因為他家最火!
2.津漢斯巴西窯烤俱樂部。津塘公路與十三經路交口。訂餐電話是24128359 24129852 自助餐!35元一位。窯烤的味道絕對一級棒!一級正宗!
3.廣東路與西樓後街交口處(坐落於廣東路上)羊名天下香辣蝦。推薦:極品香辣蝦。先吃蝦再吃涮鍋,鍋底就是炒蝦的料,味道好極!
4.廣東路上的沸騰漁鄉水煮魚是我吃過所有的水煮魚中未到最好的一家了!據說還是全天津市最地道的水煮魚了呢!
5.馬記燒烤。在北辰區了。北辰中醫醫院旁。推薦:羊蠍子(也叫羊骨頭),還有沙鍋羊腦!為了吃這兩樣東西我會不惜坐上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呢!可見好吃程度不一般啊!
6.微山湖地鍋城 我是超級喜歡啊!基本上每一個地鍋都吃過來了!兩個人要一個鍋,再來一份冷盤,足夠了!最喜歡的是黑魚地鍋!香香的魚肉加上一圈的貼餅子!別提多好吃了呢!兩個人三四十吧!
7.廣東路上的陳江澤餛飩好吃啊!餡兒大!湯的味道還特別好!冷盤也好吃!推薦餛飩:松仁、純肉、香菇的。推薦冷盤:土豆沙拉,烤麩!個人認為陳江澤餛飩要比吉祥餛飩、金師傅餛飩好吃多了!吉祥的太膩了!金師傅的湯不好!廣東路的陳江澤還有關鍵的一點就是是楊老闆娘漂亮!只是輕易見不到!不過多去幾次總會見到的!^_^
8.廣東路上海道小學對過的 肥記紅燜羊肉 價格實惠
9.天津百餃園。河西區平山道43號。推薦:豬肉三鮮。獲過金獎的!
10.乾清園餃子也好!環湖中路上有一家! 各色餃子,煎餃最好吃,菜品也不錯。
11.八里台師范附小對過的城鑫燒烤店 特色:韓國式燒烤消費水平:兩個人一般30多塊就吃的很好
12.天津大學內 洋味食屋 西餐日式料理 平均消費10-20元左右/人。
13.土大力不錯,白堤路和濱江商廈還有家世界南樓北店一層都有,特別好吃,土大力的雞翅一級棒。記得我第一次看見這個店時,竟然把店名叫成「大力士」!哈哈~~
14.寶軒漁府不錯,以魚為特色,好吃,又不貴,不過的提前定座,因為太火了。
15.大沽南路與西樓後街交口處有家豪上豪牛排館,推薦豪上豪牛排套餐,30元,意式焗飯(強烈推薦)15元
16.大沽南路上有家娘家人面館,牛肉蓋澆面不錯,三鮮打鹵面,經濟實惠
17.中環線上兒童醫院那站旁有個窗口,夫婦兩人賣煎餅果子,牌子叫」真好牌」,3元一套,我自從吃過後,就再也咽不下別的煎餅了,超級無敵好吃,入口及化,皮薄果篳脆,醬香!
18.佟樓外文書店旁有家」二姐」刨冰,2~5元不等,經常排隊去買,料很全,好吃!
19.濱江道麥購里的美國DQ冰激凌,核桃脆的暴風雪,現在改成大杯芝士奧里奧加1元核桃的了,DQ的長勺很是吸引人啊!
20.濱江道上的康樂附近有家陳老頭臭豆腐,3元一份,超好吃,康樂小豆冰棍還是那麼經久不衰啊!
21.津門一串也是不能不去的一個好地方!東西不用說啦!聽名字就夠有氣勢的了!也絕對夠檔次!北安橋附近新開的那家環境最好!
22.小寶栗子也是天津名小吃之一!
希望你採納!
『柒』 誰給介紹個天津的實惠小吃店
小吃店沒有!但是小吃街倒是有!在白堤路百腦匯的後面!有一條很窄的胡同!雖然環境不好,但是那裡的印度手拋餅和灌湯包卻是很正宗,還有其他各種小吃!如果你想找飯館,我推薦三家給你!一家是白堤路家樂福後面的老四川火鍋店,經濟實惠,而且味道不錯!在老四川旁邊有一家川菜館,味道很正宗!最後一家是在王頂堤立交橋下的姐妹菜館,以前很有名,你上網也可以查到,他們的特色菜很經典!
而且這幾家都很近,在王頂堤有東方之珠KTV,白堤路有名利達KTV,網吧等,你可以選擇去那裡玩半天,吃兩頓飯(中午晚上),這樣可以讓你朋友都嘗嘗!預計最多200多元,算上娛樂不會超過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