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以前的11大軍區
中國以前的11大軍區是沈陽、北京、濟南、南京、廣州、武漢、昆明、蘭州、成都、福州、烏魯木齊11個大軍區。
1955年2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決定將原西北、西南、華東、中南、東北、華北六大軍區進行擴編。
並按城市和省(區)的名字命名為沈陽軍區、北京軍區、濟南軍區、南京軍區、廣州軍區、昆明軍區、武漢軍區、成都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西藏軍區、內蒙古軍區。
考慮到沿海地區和蔣介石盤踞台灣的特殊情況,1956年4月22日,國務院發布命令,將南京軍區管轄的福建、江西兩個省軍區劃出,組成福州軍區。於是,全國的大軍區增加到13個。這是我軍歷史上大軍區機構最多的時期。
在六七十年代,中央軍委對大軍區作了小幅度的調整。1967年5月,將內蒙古軍區改為省級軍區,隸屬於北京軍區。1969年12月,將西藏軍區改為省級軍區,劃歸成都軍區。
1979年5月,把新疆軍區改名為烏魯木齊軍區。這樣,較長一段時間內我軍保持有沈陽、北京、濟南、南京、廣州、武漢、昆明、蘭州、成都、福州、烏魯木齊11個大軍區。
(1)天津警備區下轄哪些地方擴展閱讀:
1985年6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通過《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方案》,在裁軍一百萬的同時,決定將13個大軍區合並為沈陽、北京、濟南、南京、廣州、成都、蘭州7個大軍區。
將蘭州軍區與烏魯木齊軍區合並,統一編為蘭州軍區,軍區機關設在蘭州市,下轄甘肅省軍區、寧夏軍區、青海省軍區、新疆軍區(新疆軍區為副大軍區級)、南疆軍區和若干集團軍。主要應對來自西北地區的防禦任務,同時可以支援西南的印度、巴基斯坦方向。
將昆明軍區與成都軍區合並,統一編為成都軍區,軍區機關設在成都市,下轄四川、西藏、雲南、貴州省軍區和若干集團軍。主要應對來自西南的防禦任務。
將福州軍區與南京軍區合並,統一編為南京軍區,軍區機關設在南京市,軍區司令員向守志,政委傅奎清,下轄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省軍區,上海警備區和若干集團軍。統一指揮我華東地區的武裝力量,應對來自東海、台灣方向的防禦任務。
將武漢軍區合並於濟南軍區和廣州軍區,統一編為濟南軍區和廣州軍區。濟南軍區機關設在濟南市,下轄山東省軍區、河南省軍區、青島警備區和若干集團軍。作為我軍的總預備隊,可以隨時支援各個戰區的防禦任務。
廣州軍區機關設在廣州市,下轄廣東、廣西、湖南、湖北省軍區,後又成立海南省軍區和若干集團軍。主要應對來自南海和東南亞方向的作戰任務。
北京軍區未做合並調整。軍區機關仍設在北京市,下轄河北、山西、內蒙古軍區,北京衛戍區、天津警備區和若干集團軍。主要應對來自北方的作戰防禦任務,守衛我國的政治中心。
沈陽軍區未做合並調整。軍區機關仍設在沈陽市,下轄遼寧、吉林、黑龍江省軍區,旅大警備區和若干集團軍。主要應對來自東北、朝鮮方向的防禦任務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人民解放軍七大軍區機構設置的發展演變
『貳』 天津哪個干休所最好
天津警備區南開第一干休所。天津,簡稱「津」,別稱津沽、津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天津干休所,天津警備區南開第一干休所。最好。2019年末,常住人口1561.83萬人,城鎮人口1303.82萬人,城鎮化率83.48%,常住外來人口達498.23萬人。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現將2020年11月1日零時我國人口的基本情況公布,天津人口是13866009人。
『叄』 天津警備區的地位和主體作用
天津警備區隸屬於天津市的,不對,管理的他是有地方和部隊兩級政府黨政部門管理的一個部門的,它的地理位置是保證上天津市的一些必要的地方,軍隊行政設施的管理,以及人武部門招兵的一些管
『肆』 天津警備區和武警總隊級別有哪些
區別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天津警備區隸屬於北京軍區,是標準的正軍級別。
2、武警天津總隊是副軍級別。
3、所以是天津警備區的級別高。
4、但是武警流行高配,所以武警總隊司令員、政委不排除也高配為武警正軍級別。
『伍』 老軍區指哪裡有哪些
新中國成立後,根據軍事斗爭和軍隊建設的需要,人民解放軍的大軍區進行了多次調整,大體上分為三個時期:建國初期的六大軍區時期;1955年至1985年的十二大軍區逐步調整為十大軍區時期;1985年至今的七大軍區時期。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共設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六大軍區,與當時中央局和六大行政區的劃分一致。這一體制僅實行了5年多。到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直轄的一級軍區共5個,即東北軍區、華北軍區、華東軍區、華中軍區、西北軍區。1950年1月,華中軍區改稱中南軍區;2月,西南軍區成立。至1950年7月,全國共有6個一級軍區: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18個二級軍區:山西、綏遠、內蒙占、山東、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川東、雲南、貴州、甘肅、陝西、新疆 (1951年12月又成立了西藏軍區);25個三級軍區:遼東、遼西、河北、平原、察哈爾、膠東、渤海、魯中南、蘇北、蘇南、皖南、皖北、贛西南、湘西、海南、川南、川西、川北、西康、陝南、喀什、迪化、伊犁、寧夏、青海;4個省軍事部(軍級):熱河、吉林、松江、龍江。此時的一級軍區與黨的中央局和各大行政區的劃分一致,二級軍區已不再是中央分局所在區域。二級軍區和三級軍區已沒有明顯區別,二者隸屬關繫上是並列的,在級別上相差一級。二級軍區領導機關大都由兵團機關兼,如許光達兵團(第2兵團)兼甘肅軍區,楊得志兵團(第19兵團)兼陝西軍區,楊勇兵團(第3兵團)兼貴州軍區,等等;三級軍區領導機關大都由軍機關兼或改編,如第1軍兼青海軍區,第2軍兼喀什軍區,第10軍兼川南軍區,等等。各級軍區的編制級別為:一級軍區(野戰軍)、二級軍區(兵團)、三級軍區(軍)、軍分區(師)。二級軍區和三級軍區都隸屬於一級軍區,軍分區隸屬於二級軍區和三級軍區。 新中國成立了若干年之後,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完相繼成了「鎮反」、「抗美援朝」和「土改」建國初期的三大運動。國內外形勢日趨好轉,社會趨於穩定,特別是順利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國家的各項工作相繼步入正軌。這個時期中央認為,當時的領導體制已經不適合當前的形勢發展,中央要直接領導省一級的政權組織。撤銷了各個大區的人民政府和行政委員會,黨的各個中央局成員由各省的省委第一書記組成,從一個黨的領導機構變成一個議事協調機構。六大軍區也做了相應的調整。1955年2月11日,國務院和國防部根據中共中央局、中央分局的設置情況,根據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對全國戰略區的重新劃分,決定將全國的6個大軍區,即東北軍區、華北軍區、西北軍區、華東軍區、中南軍區和西南軍區,改劃為12個大軍區。這12個大軍區大部分是以所在區的大城市命名的,計有沈陽軍區、北京軍區、濟南軍區、南京軍區、廣州軍區、武漢軍區、成都軍區、昆明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內蒙古軍區、西藏軍區。各軍區於5月1日前按新的區劃正式辦公。1956年又增設福州軍區。這樣,全國共13個大軍區。大軍區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領導下,負責領導、指揮、管理本戰區內的野戰軍、省軍區及地方武裝,並與海軍、空軍領率機關共同領導本戰區內的海、空軍部隊。1985年6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通過《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方案》,在裁軍一百萬的同時,決定將11個大軍區合並為沈陽、北京、濟南、南京、廣州、成都、蘭州7個大軍區。將蘭州軍區與烏魯木齊軍區合並,統一編為蘭州軍區,軍區機關設在蘭州市,下轄甘肅省軍區、寧夏軍區、青海省軍區、新疆軍區(新疆軍區為副大軍區級)、南疆軍區和若干集團軍。主要應對來自西北地區的防禦任務,同時可以支援西南的印度、巴基斯坦方向。將昆明軍區與成都軍區合並,統一編為成都軍區,軍區機關設在成都市,下轄四川、西藏、雲南、貴州省軍區和若干集團軍。主要應對來自西南的防禦任務。將福州軍區與南京軍區合並,統一編為南京軍區,軍區機關設在南京市,軍區司令員向守志,政委傅奎清,下轄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省軍區,上海警備區和若干集團軍。統一指揮我華東地區的武裝力量,應對來自東海、台灣方向的防禦任務。將武漢軍區合並於濟南軍區和廣州軍區,統一編為濟南軍區和廣州軍區。濟南軍區機關設在濟南市,下轄山東省軍區、河南省軍區、青島警備區和若干集團軍。作為我軍的總預備隊,可以隨時支援各個戰區的防禦任務。廣州軍區機關設在廣州市,下轄廣東、廣西、湖南、湖北省軍區,後又成立海南省軍區和若干集團軍。主要應對來自南海和東南亞方向的作戰任務。北京軍區未做合並調整。軍區機關仍設在北京市,下轄河北、山西、內蒙古軍區,北京衛戍區、天津警備區和若干集團軍。主要應對來自北方的作戰防禦任務,守衛我國的政治中心。現在的各大軍區部隊已進行了高度合成。圖為正在開進中的北京軍區99式主戰坦克群。 沈陽軍區未做合並調整。軍區機關仍設在沈陽市,下轄遼寧、吉林、黑龍江省軍區,旅大警備區和若干集團軍。主要應對來自東北、朝鮮方向的防禦任務,
『陸』 天津市警備區司令部新地址
鞍山道與山東路交口附近解放北路(南京路泰達大廈的後面)。警備司令部是一般設有精乾的領導和辦事機構,下轄警備部隊、分隊。主要職責是:統一領導轄區內的警備工作,組織實施軍風軍紀的檢查糾察,協助地方維護社會治安等。根據查詢地圖顯示,泰達大廈對面鞍山道與山東路交口附近解放北路(南京路泰達大廈的後面)。
『柒』 中國有幾個軍區各負責什麼地區怎麼劃分的
北京軍區轄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防禦方向俄羅斯、蒙古方向
沈陽軍區轄 遼寧、吉林、黑龍江,防禦方向俄羅斯、朝鮮 、黃海對面
濟南軍區轄 山東、河南,防禦方向黃海對面
蘭州軍區轄 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和西藏(部分),防禦方向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
廣州軍區轄 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防禦方向越南、南海對面
成都軍區轄 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阿里除外),防禦方向越南、寮國、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
南京軍區轄 上海、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防禦方向黃海、東海對面
『捌』 警備區和軍分區的區別是什麼
一、性質不同
1、警備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重要城市或戰略要地設立的軍隊組織,除了與軍分區有共同的任務外,還擔負重要城市及戰略要地的警備任務。
2、軍分區是在省軍區范圍內劃分的軍事區域所設立的軍隊一級組織。
二、負責工作不同
1、警備區:城市警備區,同時是當地黨委的軍事工作部門和當地人民政府的兵役工作機構,受軍區和中共市委、市政府的雙重領導。負責所在城市的警衛、守備和民兵、兵役、動員工作。要地警備區,轄守部隊,主要負責戰略要地的警衛、守備。
2、軍分區:主要負責民兵、預備役部隊的軍事訓練、政治工作和裝備管理,組織實施戰時動員,進行兵役登記和兵員徵集等。邊防軍分區還負責邊防部隊的軍事、政治、後勤和裝備工作,以及邊防勤務、會談會晤和邊境的管理、維護、控制等。
三、歷史沿革不同
1、警備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在中央革命根據地設立建黎泰警備區(建寧、黎川、泰寧)。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陝甘寧邊區在綏德曾設立警備司令部。1942年,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在邊區設立5個警備區。解放戰爭時期,在解放了的中等以上城市,曾指定駐軍機關成立警備司令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一些重要城市和戰略要地設立了警備區。從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央直轄市分別設立衛戍區或警備區,為軍級單位。北京設立衛戍區,天津、上海、重慶分別設立了警備區(旅大警備區是唯一特列-屬於兵團級單位)。
1969年11月15日,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各省、自治區機關所在城市和重慶、鞍山、青島、湛江等重要城市均可根據需要設立警備區機構。據此,各省、自治區機關所在城市和一些重要城市,均組建了警備區。
2、軍分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於1932年在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設立軍分區(分區),負責統一指揮轄區內的地方武裝,保衛革命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支援和配合紅軍主力兵團作戰。
抗日戰爭時期,為適應敵後游擊戰爭的需要,許多抗日根據地建立了軍分區(分區),主要是進行戰爭動員,發展地方武裝,廣泛開展游擊戰爭,領導所屬部隊配合主力作戰。
解放戰爭時期,從1948年11月起,全軍統一按行政區劃的地區設立軍分區,並以領導機關駐地命名,主要任務是配合野戰軍作戰,發動群眾,消滅土匪,保衛革命政權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除台灣省外,在各地區、地區級市、自治州、盟普遍設立軍分區。
『玖』 天津軍事是什麼級別
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警備區(簡稱天津警備區)是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的一個警備區,同時是中國共產黨天津市委員會的軍事工作部門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的兵役工作機關,受北京軍區和天津市委、市政府雙重領導,管轄范圍為天津市,為正軍級單位,其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為少將軍銜。
機關
司令部
政治部
後勤部
裝備部
所轄部隊
天津警備區預備役高炮第1師(駐塘沽)
預備役高炮1師第1團(駐塘沽)
預備役高炮1師第2團(駐津南)
預備役高炮1師第3團(駐河東)
預備役高炮1師第4團(駐西青)
所轄人民武裝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武裝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市和平區人民武裝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市河北區人民武裝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市河東區人民武裝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市河西區人民武裝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市南開區人民武裝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市紅橋區人民武裝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市東麗區人民武裝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武裝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市津南區人民武裝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武裝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武裝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武裝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市薊縣人民武裝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市靜海縣人民武裝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市寧河縣人民武裝部
現任領導人編輯
黨委書記、政治委員:廖可鐸
黨委副書記、司令員:姚小旋
副政委、紀委書記:馬杏田
副司令員:張祥仁
參謀長:岳久成
政治部主任:尚振貴
後勤部部長:張煥學
『拾』 讀懂衛戍區、省軍區、警備區和軍分區
衛戍區、省軍區、警備區、軍分區,都是受軍隊和地方黨委、政府雙重領導的軍隊組織。其中北京衛戍區的級別最高,為副大軍區級;西藏、新疆設軍區,為副大軍區級;上海、天津、重慶3個直轄市設警備區,25個省(自治區)設省(區)軍區,為正軍級;和27個省會城市、3個單列市(深圳、青島、廈門)和10個地級市(煙台、連雲港、舟山、株洲、衡陽、汕頭、珠海、桂林、三亞、三沙),設立警備區,為正師級;大約293個地級市(地區、自治、盟),設立軍分區,絕大多數為正師級,少數幾個軍分區為副軍級。
北京衛戍區直屬中央軍事委員會,隸屬陸軍司令部建制,同時是中共北京市委的軍事部門和北京市政府的兵役工作機構,受陸軍司令部和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雙重領導,負責北京地區的軍事警衛、守備勤務、反恐維穩任務,開展民兵、兵役和動員工作,維護首都軍容風紀,管理軍車交通,協助地方維護社會治安等。級別定為副大區也是當之無愧的。省軍區同時受戰區、省委和省政府的雙重領導,是省委的軍事部門和省政府的兵役工作機構,西藏和新疆的戰略地位比其他省份更為重要,地區形勢也更為復雜,它們是直接歸陸軍總部領導;負責所在省(自治區)的軍事工作,主要是領導預備役、民兵、兵役和動員工作,有的還擔負邊防、海防守備任務。直轄市的警備區比省軍區的職能更多,除了兵役、動員、民兵訓練、邊(海)防守備任務外,還擔負市區內軍容風紀,軍車交通管理的糾察,組織指揮協調駐軍參加抗險救災的職能。
省會城市和4個計劃單列市、10個地級市設立的警備區,受省軍區、駐地省(市)委和市政府雙重領導,警備區所在地區,戰略位置比一般軍分區所在地更加重要,其職能與軍分區大致相同。軍分區是省軍區下屬的、按地級市(行政地級區、自治州、盟)設立的軍隊組織,軍分區屬省軍區建制,是各地區(省轄市、自治州、盟)黨委的軍事工作部門及其政府的兵役工作機構,受省軍區和地區(省轄市、州、盟政府)黨委的雙重領導。早在1932年土地革命時期,中央革命根據地就開始設立軍分區,到1948年,逐漸在中國大陸按行政地區設立了軍分區。
衛戍區、西藏軍區、新疆軍區的司令員和政委都是副大軍區級別,3個直轄市警備區、25個省軍區和南疆軍區的司令員、政委都是正軍級,日喀則軍分區、阿里軍分區平等的級別為副軍級,其他警備區、軍分區的級別一般為正師級,軍分區司令員、政委的軍銜為大校。軍分區機構設置一般設司令部、政治工作部、保障部、裝備部,領導縣(或縣級市、旗、區等)人民武裝部,有的軍分區還轄有一定數量的部(分)隊,如阿里軍分區下轄8個邊防連,1個獨立邊防營,1個汽車營。
軍分區的任務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進行調整。土地革命時期,主要是領導轄區內的地方武裝和群眾武裝,保衛根據地的安全,開展游擊戰爭,支援和配合紅軍作戰,為紅軍儲備和補充兵員等;抗日戰爭時期,主要是進行戰爭動員,發展地方武裝,廣泛開展游擊戰爭,領導所屬部隊配合主力作戰;解放戰爭時期,軍分區的主要任務是配合野戰軍作戰,發動群眾,消滅土匪,保衛革命政權等;如今軍分區負責轄區內的軍事工作,主要是民兵和預備役部隊建設、兵役、動員工作,有的還擔負邊防守備、城市警備、軍容風紀和軍車糾察等任務。
由於衛戍區、省軍區、警備區、軍分區是受軍隊和地方雙重領導,北京市委書記是任衛戍區黨委委員、常委、黨委第一書記,衛戍區政委或司令員也是北京市委委員、常委;上海、天津、重慶警備區的情況也與北京一樣。各省省委書記兼任省軍區黨委委員、常委、黨委第一書記,省軍區司令員或政委是所在省省委委員、常委;各自治區的任職和省的情況一樣。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的黨委書記兼任當地警備區或軍分區黨委委員、常委、黨委第一書記,警備區、軍分區司令員或政委任所在地市委委員、常委。省(市)委書記是當地衛戍區、省軍區、警備區、軍分區黨委里不穿軍裝的常委,而司令員或政委是所在省(市)黨委中的「戎裝常委」。
(圖片源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