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天津人戀家歷史上有什麼相關傳統嗎
天津人戀家是出了名的,這個特徵在外地人眼裡基本上和「哏兒」、「煎餅果子」、「姐姐」一樣被當作天津人的標簽,而在天津人自己看來,戀家也確實是被寫入基因里的東西,一時半會兒還真戒不掉。
以前常駐外地工作,90%的同事都是天津人,那時一個月連續休息6天,大家輪流回天津。於是你每天都能聽到不同的人在數日子:
「再呆三天,又回家嘍!一會先去車站把票買了!」
……當然也有抱怨……:
「哎呀,又回來了,從家裡一出來我就腦袋疼,渾身不得勁兒……」
網上也有很多關於天津人戀家的段子:
「籍貫:天津;愛好:回家。」
「世界的盡頭叫做軍糧城。」
「天津和北京之間距離的遙遠,彷彿中間隔著個通利福尼亞州,簡稱通州。」
也許外地人會覺得有些誇張,可這些調侃,確實是大多數天津人內心的真實寫照。
天津人為嘛這么戀家?
有人說天津憑著緊鄰首都之利,蹭上個直轄市的名頭,又憑虛名混上了一堆行政優勢,教育、醫療資源都在第一梯隊,所以天津人就是貪戀這些東西,怕去了外地就占不著這些便宜了……
我靠!這得是多麼居(慧)心(眼)叵(識)測(人)的人才能想出這么長的邏輯鏈來詆毀天津人?
我不否認這些優勢的存在,但天津人對家的依賴,更多的是精神上的。
離了天津,誰給我捧哏?
一提起天津,大家很自然的就想到相聲,而相聲這種曲藝形式,必是由市井文化中孕育出來的,那些包袱絕大多數都來源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不同地區的人對幽默的理解差距很大,天津人的幽默主要靠的是邏輯、靠細節。絕不是「你是我爹,我是你爹」這么沒技術含量的直給。
你想想,當你和朋友互相找樂,你一言他一語,插科打諢、互為捧逗的時候,是不是特別享受這種感覺?哪怕在鬥嘴時吃了虧,大笑過後還是要再找機會反擊,天津人的哏兒就體現在這了,咱天津人為了給生活中加點樂子,從來不嫌費事。
可你真到了外地呢?很有可能好不容易琢磨半天想個梗,拋出去還傻呵呵等著人家接茬呢,結果如石沉大海,人家一臉冷漠的看著你,好像在看一個精神病患……想到這里不由得打個冷顫,曲高和寡說的大概就是這種體驗了。
所以,有一部分天津人不去外地,是迷戀天津特殊的城市氣質,是怕去了外地沒人給他捧哏……
離開天津,我早點吃嘛?
天津的飲食文化自成一派,種類繁多,尤其早點,更是講究。
但天津人講究的是味道,而不是排場,天津人骨子裡的草根勁兒就體現在這了。天津的傳統早點鋪多紮根於居民區,你今天糊弄一下可能沒事,連著三天下來,老主顧絕對跑光,就算是你二姨夫也絕不再光顧你。所以賣早點的人知道,這群老門口子,嘴刁!我不下工夫保持水準留不住他們。
煎餅果子四四方方,
卷圈麵茶老遠飄香,
果頭果篦香脆紅亮,
最後還得來碗豆漿。
就這樣,家門口的早點鋪和天津人互相成全了對方。
我有一朋友,去外地(不說是哪了,容易引戰……)出差半個月,回來他跟我學舌:
「大清早我一出酒店誒,轉悠半天看見一小館子,裡面有幾位吃得倍兒美!我過去一問,就有米粥、牛奶、雞蛋,這沒滋沒味吃不慣啊!這半個月,媳婦我都不想,我就想煎餅果子……」
所以,離了天津,早點吃嘛真的是個問題……
老百姓的日子,經不起折騰
天津是一座平民城市,興起於漕運,自古就是水旱碼頭。
一大清早,民夫手裡抓上個炸糕就奔碼頭幹活。你若穿越回去問他們是否有夢想,他們一定說沒有。可那隻是他們不會表達而已,其實他們有夢想,他們的夢想就是把嚼裹兒順順當當掙回家,守著妻兒老小平平安安過一輩子,非得逼著他豁出命來掙大錢,掙著了倒好,萬一掙不著呢?那不崴泥了嗎?平民的夢想很好滿足,有吃有喝,沒病沒災,樂樂呵呵,足矣。
老百姓的日子,真經不起太多折騰。再加上天津人大多是獨生子女,拋下父母背井離鄉的後顧之憂更多。
所以大部分在家門口就能討口吃食、按部就班活著的老天津人,自然不願出去。也就是這種小富即安的心理,造就了天津人骨子裡戀家的特質。
我看過一篇文章,說天津人的小富即安是年輕人夢想的粉碎機。
我想說,其實很多天津人最原始的夢想已經實現了……
簡單地說,不求大富大貴,只求混個肚圓安穩,天津人不用東跑西顛的,在家門口就行。也就是說,天津能養人,養活住人。逃荒逃難的,外出打工的,都是出於無奈。故土難離,誰混的好好的非要背土離鄉啊。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天津本身就是高處。所以,天津人就顯得戀家了。
全世界的熱愛家庭的人們,都戀家。天津是其中之一。哈哈哈
B. 為什麼大部分北洋軍閥倒台後,喜歡到天津當寓公
民國北洋軍閥時期,諸多北洋軍閥首領兵敗下野以後,大多都前往天津當寓公,過起了有滋有味的小日子。如徐世昌、段祺瑞、孫傳芳都是如此。
一、天津是民國時期有數的大城市。民國期間,甚至有南上海北天津之說。早在1920年天津就擁有了150多萬的人口,在當時全世界,天津都是有數的大城市。因此,天津可以為這些下野的北洋大佬們提供足夠舒適和現代化的生活。
二、天津地區擁有幾乎所有列強的租界。自清末以來,列強就開始在中國各大城市圈定勢力范圍,建立租界。在這些租界之中,列強擁有自己的管理機構、警察、監獄甚至軍隊,完全就是國中之國。
對於這些租界,連清政府和後來的民國政府都束手無策。這些下野的北洋軍閥首領們只要進入租界,無論是曾經的敵人還是正在掌權的對手,都只能望洋興嘆、束手無策。因此,天津租界就成為下野大佬們的最好避難場所。
三、北洋軍閥首領選擇天津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租界的治安往往遠遠好於軍閥混戰中的中國大部分城市。因此,對於已經下野、沒有兵力保護自己,又擁有龐大資產的前北洋軍閥們來說,租界才是最能維護自身生命財產安全的地方。
四、北洋軍閥自興起以來,勢力范圍一直主要以華北地區為主。而天津又是北洋軍閥的起家之地,因此,北洋軍天津勢力和關系都極為密切。兵敗下野後的北洋軍閥首領們,自然會選取自己更熟悉和關系網更密切的地區,而不是更加繁華卻鞭長莫及的上海灘。
五、大部分北洋軍閥並不甘心失敗,避居距北京最近的天津,意圖東山再起。北洋軍閥時期,中國的政治中心一直是北京地區。而這些失敗下野的北洋軍閥首領們,大部分人並不甘心失敗,一直尋求機會試圖東山再起。
而距北京咫尺之遙、交通發達、信息便利的天津,顯然是他們最好的選擇。在天津,他們可以隨時獲取最新的消息,抓住可能會出現的機遇。
C. 天津是大家嚮往的大城市,但是為什麼現在對外地人的吸引越來越小
最近住天津的時間比較多。說點小事:
在網上買京東的購物卡,天津只有一百一張的,客服說需要從北京調,在北京可以買幾千一張的。
北京大多數外賣尤其是實體餐飲店都可以提供發票,天津別說外賣,許多實體餐飲找各種理由不提供發票。
北京去個小葯店掃碼支付都可以是信用卡付款,天津的一些社區醫院掃碼支付但必須是現金。
在天津去附近的家樂福超市,一副破敗景象,我還以為要關門了。要用個塑料袋,服務員必須確認是要購物才給你。
在天津發給快遞,快遞員一定要和你確認你已經付款,估計發快遞不付款的有一些人。在北京,快遞員拿起東西就走人,不會擔心你不付錢。
大城市精英人士高收入高消費的地方,普通老百姓低收入高消費,陪不起了,沒有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空間,只有離開了
主要原因是天津經濟實力近幾年下滑厲害,經濟是一切之根本,經濟下滑會帶來一系列的影響,比如投資機構(資本)的看衰,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實力的下降,人們對天津未來的擔憂,這一切又影響到天津的招商,惡性循環下去,就導致天津對外地人的吸引力下降。
在天津,挺好
哈哈
好地方啊,天津衛。
畢竟距離帝都太近,虹吸現象太明顯~
房價高,工資低,就業機會少
最主要應該是就業機會與位置少的因素,不能就業,外地人就呆不下去了。另外,我感覺城市繁榮繁華程度下降了,原來的和平路一帶勸業場、百貨大樓等特別有人氣,現在是冷冷清清;大胡同鳥市、南市當年人流如潮,如今也是冷冷清清;即使是古文化街、鼓樓景區、食品街也是人員稀少。
他們沒看明白!
自相矛盾的提問。
要看大家喜不喜歡,
看大家用腳投的票唄,
人口總量是凈流入還是凈流出就知道了
天津是個不錯的地方,節奏慢,好吃的多。
D. 請問天津和上海同樣是港口城市同樣是舊時的租借地為什麼天津人沒事養成上海人那樣時尚小資的生活態度
那說來話就長了,你得先從南北文化差異開始了解。上海屬江南,魚米之鄉,各方各面都透著小家碧玉的氣息,就好比蘇州的私家園林,講求文雅。天津在北方,屬於豪放派,文化中透著粗獷不羈,就好比如北方的皇家園林,大氣雄渾。地域文化不同,人的生活方式當然就不同。雖然都是港口城市,但是外來影響終究是微小的,抵不過當地的本土影響力。
E. 為什麼天津人不願意離開天津,是因為戀家嗎
第一、天津無論醫療、教育、就業、商業、景觀都比較不錯所以沒有必要
第二、天津祖上本地人基本都有房甚至很大一部分人有兩套以上而且房價都不低
第三、戀家,因為父母、老婆、孩子、朋友,你們可以說天津人沒出息,但是人奮斗一輩子最後想過的生活可能天津人每天都在過,隨時隨地能看到父母、沒有太大的房貸壓力、朋友也都在身邊,如果想的話天天晚上可以帶著老婆孩子和父母出去小資(可能就是溜溜彎)。在天津也許沒有很大的眼界但是有很大的幸福
也有很多天津人移居別的城市和別的國家,其實嚴格來說,戀不戀家不是按地域來分的,如果條件允許,本地資源豐富誰願意離開家鄉離開父母呢?每個人都每個人對生活的態度要求,沒有對錯,沒有好壞,最主要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眼觀全國有幾個直轄市,大量外出謀生的?天津宜居,經濟,人文,與全國那個城市比都有自身優勢,為什麼要離開?外流人口多的城市,那個不是經濟發展,各方面短板城市?人往高處走,天津人在國內己經俯視大多城市了,難道還要往低處流?除非腦殘,或事業發展必需。否則,天津很好,現代,包容,宜居全國中心城市之一。天津人沒有必須離開的理由。題主提這個問題只是酸。要是家鄉各方面都舒服,也不會背井離鄉,到處浪跡吧。呵呵。
我就是天津人,我來簡單說說。
大學四年在山西,研究生三年在山東,最後還是回天津工作,娶妻生子,如無大的變動,估計一輩子都要呆在天津這座城市了。
怎麼說呢,我不敢代表所有天津人,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對我自己是有很清晰的定位的,做事節奏慢,腦袋不靈光,幹啥啥不行,吃嘛嘛沒夠,到了北上廣,估計我腦袋都得炸了,到時候還得讓人嫌棄。
以前吧,我還嘴硬,說自己是天津人,戀家是傳統,嘎巴菜老豆腐放不下,別的地方都沒有這好吃的。現在我想明白了,咱不至於當那煮熟的鴨子。別說什麼戀家是傳統,中國人誰不戀家?也別說什麼老豆腐嘎巴菜好吃,我在山東時我還覺著干飯把子肉好吃呢。
說到底一句話,自己不行,就別在外面硬撐著了,還是回天津呆著吧,別到外面丟人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海河水養育一代又一代天津人,天津學校,醫院,商業,環境,小吃在天津人眼裡福利不比任何地方差,守家待業,有吃有喝,為什麼還要到外地打拚。
天津人戀家是守著父母,孩子才是最幸福的,有知足感,除非混不下去了,才背井離鄉。鞋的大小,只有腳才覺得合適。
天津人戀家是傳統。
古雲,父母在,不遠游。天津人祖祖輩輩受此影響,不到揭不開鍋,是不會出外謀生的。天津人豁達,滿足現狀。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有此足矣!再有就是父輩守舊,不願孩子出外受苦,守在跟前再苦也安心。
其實以上幾點只是一個不是理由的理由,真正的原因還是天津人缺乏勇氣。南方發展強於北方,就在於南方人口袋空空就敢走南闖北,敢於置之死地而後生。天津人在這方面是很少有人有這樣勇氣的。我是老天津人,在天津生活了幾十年,也有過苦、難的時侯,卻從未有過出外打拚的念頭。上有父母,下有妻兒,實在是離不開啊。象我這樣的情況,天津有很多,這或許就是天津人不願遠離家鄉,出外謀生的原因吧?
「愛一座城市有時候不需要什麼理由!」
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天津人不願意離開天津,如果你有外地的朋友,你會發現天津人真的很少出去打拚!筆者從三方面分析一下。
天津是一座「家」的城市!
天津和澳大利亞墨爾本是友好城市,筆者曾經在墨爾本居住了六年半,感覺墨爾本和天津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F. 從前的北漂,現在的津漂,為什麼那麼多人選擇來天津
因為天津被權威機構評為最適宜居住的城市。
G. 為什麼很多」北漂「都在天津買房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天津的房價要比北京的便宜好多,而且北京與天津之間的距離不是很遠,來回也比較方便。
H. 為什麼天津土著會窮人多呢
身家達不到億的罔談窮富,靡恃己長。
我是天津土著,有家小公司,南開一處80平高層,河北兩處老樓房,河東紅橋北辰各一套出租。不是顯擺,告訴你這樣條件的天津本地土著大有人在!低調不呈能,不張揚不顯擺,是天津人骨子裡的氣質。有人說天津人戀家,不錯,我們天津人愛戀這片生養的海河母親,並默默為之奮斗,有著這么好的土壤和條件,為什麼不戀呢?為什麼要拋家舍業去別處發展?
哪裡都有窮人也有富人,不能以概偏全。天津的土著低調的前行,錢多少是多無盡無休,一輩子也掙不完,舒服開心家庭安逸,閑時釣釣魚,享受清風的涼爽,朋友聚聚樂呵樂呵,暢談買賣和人生,這就是天津土著人的特色。
最後歡迎朋友們落戶天津,我們一起樂呵樂呵~~[呲牙]
誰說天津土著窮人多,你指的窮人概念是什麼?是吃不飯還是居無定所,哪裡還有?[噓]天津人工資不高是真,但物價也低。適合居民生活。
天津天一熱你看在馬路上,一幫一夥下棋打牌,看似閑人都呆著,天天吃嘛喝嘛,是讓外地人疑惑。他們指什麼生活。[what]
(曾聽見過外地人說過)
但貓有貓道鼠有鼠道,小雞尿尿各有門道。看一個也餓不死,若沒有飯門,早就個個想轍,不會等米下鍋。頂不即國家還給低保,住廉租房,活著滋潤著。吃低保不是天津就有,全國各地都有吧。
真正天津人住房,二套三套的家庭屢見不鮮。住著老破小屋都是租給外地人的。本主都買大房搬走了,就這小破屋每套房都得百十來萬,甚至幾百萬。天津低調不張揚的人大有人在。
本市人沒有買房貸款壓力,掙錢夠吃喝,有點存款就有滿足感,沒有太大慾望,百萬千萬存款的少。(有也是少數)
天津人享受大城市豐富資源安於現狀,抱著有命掙,怕無命花心態不需要向外延伸打拚,本著小安即富,守著老婆孩子熱炕頭,實實在在地享受生活。
不知提問者從哪判斷天津土著窮人多,市裡市外存個車都找不地方,家家有車甚至幾輛。窮人還有房有車。
窮的是攀比,窮的是不奮斗,表面嘴上喊窮,但心裡富有知足這才是天津的窮人。
你知道什麼叫土著嗎?
近二十年來天津人口幾乎翻了一倍,已由原來的800多萬爆漲到如今的1560多萬,事實上並非天津人出生率高於死亡率,而是近一二十年來太多的外地人紛紛來天津就業、居住並落戶在天津,和我走動最近的幾個朋友原籍幾乎都是外地的,而真正的老天津衛人至少是三代以上生活居住在這里的人才稱得上是「天津土著」。
我不知道你所謂的「天津土著窮人多」的依據是從哪兒來的?真正的天津人沒有特別窮的,最多也就是生活不富裕罷了。這些年來我先後三次買新房換住過不同檔次的小區,我從沒見過一個穿的破衣爛衫在垃圾桶撿廢品的鄰居,最多也就是生活不富裕罷了,即便生活過得緊巴巴的,但還可以享受國家低保待遇,而這些人大部分是七八十年代企業改制下崗自謀職業、脫保、身體殘疾、退休工資不多的老年人家庭,根本談不上你說的「天津土著窮人多」。
萬事不要以偏概全,我也是天津土著,生活水平中上檔,從小到大我沒見到過一個在馬路上乞討要飯、蝸居牆角旮旯的流浪漢是天津人。
好吃好喝,不求上進。
本人女,37歲。自己本家和老公一家都算是天津土著。讓我從天津的 歷史 說起。
天津 歷史 以來就是一個漁村。明成祖朱棣回北京經過這里,由於是天子渡口,取名「天津」,設天津衛拱衛國都,天津衛六百年 歷史 自此開始。老的天津衛城相當小,天津到現在依然保留著「東南角,西南角,西北角,東北角」這四個角和「北門」這幾個地名,圍起來的這個四方塊,就是天津衛,天津衛的中心就是鼓樓。在衛城裡面生活的人數量非常少,他們當中很多人是有固定工作的,比如警察,比如看城門的之類,但是大量的人口是生活在衛城之外的,這些人以打魚為生,兼職干修牆,洗衣,甚至小偷小摸的營生,這樣也就形成了老年間天津衛的傳統,就是沒有正式工作。
清末到民國的時候,天津由於是港口,因而聚集了很多外國人在此,也行成了獨特的歐式建築群。但是對本地人影響最大的是「三不管兒地帶」,這里魚龍混雜,又脫離法律的約束,也行成了本地的風氣,以沒有正式工作為榮。加之諸多戲曲曲藝名家,書畫家聚集於此,天津人更嚮往這種自由與風雅,不屑於被正式工作所困。
新中國建立以後,天津作為北方工業搖籃,很多人從事以鋼鐵或鋼鐵加工為主的行業。這些產業工人沒有商業頭腦,再加上本身天津物產豐富,物價低,早就了新一代天津人省吃儉用又不喜歡離開家的性格。
總的來說,天津是個地靈但人不傑的城市。物價低,城市小,人口密度不大,只用很低的成本就可以過上還不錯的物質生活。加上熱衷於各種 娛樂 ,形成了很容易讓人「躺平」的 社會 氛圍。所以本地的窮人比較多,但是過得還都挺開心的。
楊光名言:「嘛錢不錢的,樂呵樂呵得了 」
我是天津土著,住價值700萬的別墅,不是為了顯擺,我是想說,我的鄰居絕大部分是天津人。我的朋友很多都生活的很好,天津人過的好的有的是。
是土著就會窮人多。
老話說「人挪活樹挪死」。你仔細想想,那些當大官的、做大買賣的有哪個是在自己老家窩里的?有本事的都是往外跑,往有機會的地方跑。
相反的那些窩家裡不動的其實就是些沒想法沒動力吃老本過安生日子的,有機會也看不到、不敢抓的。
不是說往外跑就能過好,是往外跑才有機會,土著還是老實巴交埋頭過安生日子的多。
現在真正的天津土著(老天津土著)不多,造成了這種假像。提到天津土著,老城裡就最有代表性了。回看一下四,五十年代的老城裡,天津的文人,名人,巨商等大都居住在這里及附近。周圍商業繁華程度,至今沒有能與之相比之處,商品賣給誰呢?那裡的老百姓有錢!據我回憶,我的中小學同學絕大數上了大學,少數人留在天津,大多數去了全國各地,而主要是流入北京。天津北洋大學,大公報等部分或全部流入北京和全國各地,走的都是知識份子和技術精英。而補充他們流入的多是農轉工,做小買賣的。五,六十年代來津,他們的第三代,第四代應該是天津土著了。這些人多住在老城裡等老天津地。動遷前的老城裡破不忍視。結論:老天津土著人特別是精英流失太多;新天土著人勞動階層人多。我家世代知識份子住老城裡,獨門獨院。五十年代後多數留往北京(組織調動),那個不大院子後來住了七戶,他們的子女後代在此出生,是土著天津人。
天津土著窮人多,這不假。你說哪裡的窮人少呢?
無論哪裡,那裡的人都有窮富之分。而不論什麼地方,都是富人少窮人多。因為窮富那是相比較而存在的。一個工廠,一個企業,老闆只有一個,工人,員工都是一大群。
天津本土窮人可不多。天津 社會 保障好,不用為將來的醫療攢錢,天津升本率高,不用為將來孩子學業攢錢,天津房價相對低,公積金相對好,不用為將來買房攢錢,衣食住行保障好,不用攢錢就不限制花錢,該吃吃該喝喝,生活豐富多彩,這是京津滬土著的共同特點。
我不知道提問題的人指的窮人的概念是什麼嗎?沒有房子?食不果腹?還是沒有存款?
就拿我們城鎮居民來說,家裡有兩三套房子的比比皆是,周邊的村鎮五年前都整合也都住上了高層,而且有幾套房幾十萬存款的就是平常戶。
窮人不知道是啥樣的,反正沒有住大街上的。看那些每天吃吃喝喝也不工作的人,開的都是豪車,我覺得我算窮人吧,沒有豪車,沒有別墅,但是房子,車子都有,想吃啥買啥,所以說不要瞧不起天津人,我們過的很幸福。
I. 天津這么近,為什麼很多人要留在天津呢,有什麼理由
其實天津的氣候很不錯,臨海,今年管的比較嚴格,京津都沒有霧霾,天津的教育各方面都很發達,也沒有北京壓力那麼大
J. 大家說說你喜歡天津這座城市嗎,為什麼
我是天津人,可能是待著時間長了吧,感覺別的城市哪個都比天津好玩,但是就是離不開天津這個地方。天津就像老婆一樣,總感覺別人的好,不過就是離不開自己的。天津改革的早,最早前天津在全國也是很牛的,只是這么多年別人都在發展天津沒什麼變化,或者說變化的少,再或者說變化了的還不如以前。天津的胡同全部拆遷了,老城裡的那些胡同如果保留到現在 ,弄成景區,絕對比現在市裡這些高樓大廈 ,有價值有意義。現在挺懷念老和平路 勸業場門口 賣的香蕉冰棍的。看著南方的小吃街和夜市越來越多,天津現在是越來越少,濱江道遼寧路小吃街也都沒有了 。高樓大廈有比不上香港 上海,感覺不倫不類特色全無,感覺小時候在天津的優越感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低了。我喝著海河水長大,喜歡這個城市。